查文庫>散文> 煙雨窗前,品蓴思遠散文

煙雨窗前,品蓴思遠散文

煙雨窗前,品蓴思遠散文

  那是位於北京中關村核心區的五星級賓館。經營淮揚菜的餐廳,是賓館的一面旗幟。我喜愛在餐廳一隅臨窗小坐。點好酒菜,便靜靜環顧。但見潺潺溪流、假山竹影。室內裝飾清雅、光線柔美。就餐過程,通常有江南絲竹配樂。選單中,有一道經年保留的招牌菜——西湖蓴羹,是我最愛。

  戊戌年春,京城下了幾場難得一見的雨,讓春匆匆歸去。那日,霧雨迷濛、一地落紅,這處極適合情侶相約、纏綿互動的餐廳客流稀少。恰適合我靜坐品蓴、追懷過往。

  臨窗,隔著山嵐般的紗簾,凝視庭院中舒緩飄搖的“朦朧詩”,耳畔縈繞著柔婉綿長的蘇州小調。時而,一杯義大利威尼託產區的年份乾紅美豔豔上桌,時而,一碟杭州名廚料理的幹炸響鈴金燦燦入眼……更讓我陶醉的是一曲《太湖美》剛剛唱罷,四周一片寧靜。梨花瓣形態的瓷盞、碧玉簪狀的蓴羹,便由遠而近。靜聽窗外,雨滴竹葉、雨燕低語清晰可辨。

  細長、淺綠的蓴菜在盞中升浮,我的思緒也如是……

  西湖鮮蓴,自從被那位追憶蓴羹,引發思鄉情繼而辭官歸故里的張季鷹仰天撥出,便在瑟瑟金風中展示出一個飄逸的“閒”字,後來者興味十足地品啜了千餘年。有趣的是,這位西晉文學家的千篇力作,最終沒能超過“蓴羹之嘆”的知名度。其實,這不足為奇,瞭解李白酒量的人,多於瞭解李白詩文的人;對東坡肉感興趣的人,多於對蘇軾政績、文風稱賞的人。我料定,先哲們每在寒燈揮筆時想到此,定會棄筆舉杯,發一聲長嘆。

  江南的青山隱隱、綠水悠悠、修竹奇石、山寺晚鐘、畫橋煙柳豐富了蓴的韻致,確立了它江南一絕的獨特品位。

  我凝視精巧瓷盞中的蓴葉,如被江南春色浸染的碧舟,在調羹攪動的瞬間依次起伏。赤色的火腿絲,莫非是餘輝映下的條條金鯉?湯盞中的雞絲,或許是太湖中的條條銀魚?風情四溢的美味,真的組繪一幅秀色可餐圖?

  記得那年,寧波奉化蓴湖鎮正值採蓴季節。對於文人,江南清晨的湖畔,盪漾著點點詩韻,而對於採蓴者來說,煙波浩渺內、一葉扁舟中,指尖的一點鮮翠,便是他們心中的詩。

  那是一幅很靈動的畫面——小船在漣漪中停留。採蓴人撥開浮在水面上的蓴菜大葉,以輕巧“探底”動作,把波湧之下形如“貴妃指”的'蓴菜嫩葉挑起,快速從莖部掐斷。爽朗笑聲中,包裹著一層膠狀透明物質的嫩葉,如珍奇古玩被託在掌心,凸顯晶瑩。

  蓴羹,是江南山水文化的精靈。記得杭州西湖樓外樓一位名廚談及“名蓴”時坦言相告,說三潭印月處的嫩蓴所特有的味形,其他地方蓴菜難以替代。這種水生植物產量極低,採取艱難,又因色碧味美,營養豐富,一直被人們視為珍稀之物。真正的品蓴大家,求其嫩莖而舍其碧葉,現採現品,登高掬盅,飽享其樂。

  由此,我又想到清代漁洋山人的《採蓴曲》。

  把蓴與荷融於一處描述,尤顯荷與蓴的靈性。蓮花粉紅,蓴葉翠綠,蓮高潔於上,蓴隱伏於下,如兩位性情散淡的君子。王漁洋被朝廷授揚州推官後,飽覽江南奇景,感悟頗深,以採蓴四曲抒發他散淡的情懷:“採蓴臨淺流,採蓮在深渚。歡似蓴心滑,哪識蓮心苦”。據傳,清乾隆帝對蓴羹更是情有獨鍾,他多次南巡杭州,總下旨以西湖蓴菜作為御宴中的必品之物。品蓴若品君子,這種妙感,在食境、食器、食文化具備時尤顯突出。初品蓴羹,色淡、味平,似乎沒什麼可圈可點之處。最使人動情的瞬間,莫過於蓴羹漸少、曲終人散之時,桌旁那種揮之不去的鮮香與生髮的超脫感會久久縈繞於心……

  正凝思暢想間,見窗外菸雨早已遠去,一彎彩虹高掛天邊。餐桌上那盞翠綠色的蓴羹,與剛剛斟滿的紅酒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