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通用7篇)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通用7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1

  一本經典之作,讀的遍數越多,越能感覺它的意蘊深厚,越能獲得無盡的啟迪。遠到教育名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盧梭的《愛彌兒》,葉聖陶先生的《葉聖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專家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朱永新的《享受與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無不是越讀越有滋味,越讀越感覺給自己的教育教學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經反覆讀了幾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給我眼下的教育教學以有力的指導,成為了我教育教學實驗的動力。我也從肖川教授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要義》一文中更加明確了為什麼要指導學生質疑和賞析,從而更堅定了我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學習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在品質,讓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是其首要特徵。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現實的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於教學過程的參與往往流於形式和表面,學生並未真正捲入到學習過程之中,從而使學習感受不到智力勞動的快樂,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圍。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對學生的不敢放手,課堂控制過度,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正是基於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才堅定地要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放開手來,把課堂放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去思考,去表達,從而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造就一代會自主學習之人。

  儘管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是那麼不易,那麼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欣賞,進而學會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養成了對自己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總結的習慣,那點辛苦早飛到了九霄雲外,留下的滿是無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學生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就質疑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中華"為什麼"不振"?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中國公民被洋人的汽車軋死後,中國巡警不敢為中國人撐腰,群眾也是敢怒不敢言外,還有哪些方面能表現"中華不振"?而這些問題課文中都沒有現成的答案,可這些問題對於生活在現代中國的孩子來說也實在不好理解。這時,我並沒有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有關書籍,去上網查詢資料,也就是請學生去自主學習。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一方面比教師的講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著力要培養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自主學習,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智力勞動的快樂。同時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紀初期中國的社會現實,進而為周恩來總理能在青年時代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並且為之奮鬥的一生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肖川教授指出:一個自主發展的人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品質。當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策略,進而激發起自己良好的學習品質,這不正是我們當老師的所期待的嗎?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造就自主發展之人,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帶給我教育教學的力量。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2

  這本書,我反覆閱讀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對我的幫助很大。比如:因為今年我要撰寫市級數學課題《在小學數學領域逐步轉化學困生提高數學成績的分層探究》,我參考了李鎮西老師的《如何善待“後進生”》,教育專家李鎮西在此文中獨到的觀點,讓我腦洞大開,受益無窮。

  書中提到:轉化後進生的前提,是教師本人先“轉化”自己。“轉化”自己什麼呢?換一種兒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換一種眼光,準確地說,是站在後進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許會不一樣的。你不但會感到這些孩子可憐,而且可敬一一後進生長期堅持聽他聽不懂的課,他換來的是什麼呢?是老師的呵斥,是同學的嘲笑,是家長的打罵一一這就是我們號稱“以人為本”的教育給他們的全部“饋贈”。

  然而,面對呵斥,嘲笑和打罵,他們從來不氣餒,不喪氣,不悲觀絕望,第二天依然揹著書包來到學校走進課堂,而且還樂呵呵的,對老師還是有禮貌,對同學依然友好,回到家裡照舊叫“爸媽,我回來了”。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有嗎?我所教的班級裡曹胤晨和鄧佳俊就是這樣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逐步地轉化他們,慢慢地他們也喜歡聽課了,上學期期末考試,鄧佳俊數學成績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學也進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為廣大同行獻上了一份可供借鑑的行為指導,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3

  閒暇之餘,拜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教育的力量》是肖川老師的一本隨筆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隨筆就在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但我卻要說,他的隨筆折射著一種靈性,時刻有靈感的火花在閃爍;他會讓你頭腦中那些深藏已久的言語一下子迸出來;"他的隨筆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或似淡雅的香茗,或勝陳年的烈酒"。的確,讀肖川老師的隨筆是一種享受,一種教育的享受。讀這本書的最大感受像是與老朋友娓娓交談,那麼親近、真切、理解,因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與勞累感覺是那麼值得,幸福感與成就感就會縈繞心頭,努力學習、追求上進自然也成為我的一種願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寫道:"遇到問題現在很多的人只會想一想,發表一點意見和個人看法,而不會思考。所以,那些意見和看法,往往經不起推敲,顯得膚淺,甚至似是而非。"

  作為教師的我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做法仍是膚淺。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想",更要發展學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髮表意見,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於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遊刃有餘,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紮紮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為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對其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的頭讓它飲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理論支撐的,高度自覺的對自己實踐的回顧與審思——這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自我反思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至於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

  作為教師,教育探索並不一定要有研究課題,如果你真是為了提高自己,為了更好地勝任你的工作,為了更好的成長,而不是因為外在功利的誘惑,那麼,只要你願意,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進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裝置,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對那些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去發現,只需我們不斷咀嚼、反覆琢磨、再三玩味。

  這本書其中一篇還講到"微笑是一種力量"。肖川老師說"在我們的身邊有一個精靈,它產生於剎那之間,卻可以定格成為永恆。它不會因為你富甲一方而需要他,也不會因為你一貧如洗而不能擁有它。它如夏花燦爛,如春風溫暖,它是清冽的甘泉,是心靈的陽光。它,就是微笑。確實,微笑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溝通彼此的心靈,能使人產生信心和力量,能受人心情舒暢,振奮精神。"

  有那麼一件事曾深深地觸動過我的心靈。有一天,我剛進教室,看到一個生病請假的孩子來上學,當時隨口問他:今天來上學了?可是我發覺坐在前排的一個女孩卻看著我,並笑著說:許老師,你笑了。儘管,我對她笑笑後繼續上課,但是,此後我一直都在想著這句話,也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有一個女孩,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她自己和老師好像都不對她抱有希望。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個孩子的成績慢慢好了,還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了。走的時候,她走到自己的老師面前,對老師說:老師,謝謝你的兩次微笑。老師當時莫名其妙,什麼兩次微笑?女孩說,有一次,在上課的時候,你對我笑了兩次,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才對自己有了信心。這個老師仔細回憶了一下,想起來了,那天確實笑了兩次,一次是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從教室門口走過,於是,笑了,還有一次是看到校長站在辦公室門口,為了給校長好的印象,對女孩笑了,可是就是這兩次微笑,卻讓一個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信心。想起那個故事,再想想我的學生那節課的表現,我真正地感悟到了微笑的力量。這也是因此在期末的總結上,說起下個學期的改進目標時,我希望自己以後能夠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氛圍,希望讓學生看到的是老師開心和微笑的面容。我想,儘管以前對學生因為期待而產生的急躁是因為對學生的關心,可是,以一種快樂的心情上每一節課應該更能讓學生找到自信和學習的樂趣,我想沒有哪個孩子會希望看到一個面帶愁容、怒容的老師。正如肖川老師說的,你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學生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當您離開教室的時候,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人們常說:讀好書,好比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可以說,讀完肖川《教育的力量》,我如醍醐灌頂,一下子豁然開朗,原來一直纏繞心中揮之不去的霧霾已然無影無蹤。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超強的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引領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引領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盪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4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雖然貴重,但只要讀好書,就會得到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文化知識。

  我有幸拜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我帶著一份閒適和虔誠,陶醉在文字的海洋裡,潛心研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專著——《教育的力量》。讀肖川老師的書,是一種享受,他讓我覺得是經受了一場思想的洗禮,更讓我一次次回味蘊藏在字裡行間的教育魅力。他那親切的語言和博愛的熱情無不啟發著我的思維、拓寬了我的視野。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讓我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認真讀完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要為祖國培養傑出的優秀人才;心裡升騰起一種力量——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須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與使命。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從中得到很多體會:

  體會一:在《教育的力量》這本書中,肖川老師給我們談人生,談教育,談幸福,讓我很有收穫。他讓我領悟到了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不同於任何製造業的活動。他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個激盪心智,沐浴靈府,貞立人格,彰顯個性的活動,關注學生成長的教育一定會包涵著愛,感恩、希望、探索,自由與自主。作為一名人民的教師,愛就是對學生的瞭解,尊重,責任,關懷和給予。缺乏瞭解,愛就是盲目的,當然也很膚淺;而沒有對學生的尊重,就沒有對學生的信任,愛就會演化為支配和控制;同樣沒有對學生的責任、關懷和給予,我們對學生的愛就是蒼白的、無力的。在這裡,肖川老師對教育中的愛的詮釋是如此的精闢,深刻,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給予學生的還應該有感恩,有希望,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心存感恩。學會憧憬未來,有美好的盼望。從而在學生心中發掘出向上生長的力量。我想,如果我們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體會二:《教育的力量》不僅對教育有獨到的見解,理論高深,而且肖川老師的隨筆優美動人,總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內心深處的鮮活的文字,所用知識信手拈來。我歎服肖川老師的博大精深,更為他優美動人的文字所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濛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讀著這一句句一行行如詩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動呢?

  體會三: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頗多。“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是人們對教師的讚譽。它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聖和職責。而我們怎樣做才無愧於這些稱呼和讚揚呢?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學生,要教書就要先育人,幾十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向上的動力。把好的東西都給學生。《教育的力量》這本書就教我們如何教育好學生,教好學生怎樣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滿智慧和博愛的書,一本感受真誠和溫情的書,一本潤澤生命和心靈的書!讀了這本好書,使我更加堅信要努力學習,用文化知識來塑造自己,武裝自己。讀一本好書,有如交一個益友。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讓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一定要繼續努力多讀書,讀好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南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這個校外教育事業添磚增瓦。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5

  肖川教授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於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言語去表達。良好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於天地之間的大寫的人。”

  是啊!教育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

  作為教師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但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做法卻仍是膚淺。在講授《四季》這一課,提到一年的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時,有個學生問“老師,一年為什麼會有四個季節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因為地球的公轉啊。”當孩子聽到我的答案時,是一臉的`迷茫點了點頭。看到孩子臉上的表情我不僅反思自己,我的答案對孩子來說是天書,孩子不明白,我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查書,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對!

  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範疇內,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想”,更要發展學生的思考思維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我們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髮表意見,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於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遊刃有餘,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紮紮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好像和肖川教授談心,一些教育上的疑難雜症隨之蒸發、心理豁然開朗。

  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高度負責的情懷,引領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引領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作為教師,我們承載著社會、家長對下一代的希望,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都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於天地之間的大寫的有用的人才。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6

  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帶著一份閒適和虔誠,我再次潛心研讀了肖川先生的教育專著——《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這本書中,肖川老師有一句話,使我感受頗深,肖川老師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讀了這段話後,我有一種被喚醒的感覺。想想在平常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為人師的不稱職。為了讓班級的紀律安靜,以自己的意志強制學生不要亂說話;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些問題曾經讓學生無數次機械記憶;在有時的課堂上,為了加快課程進度,強行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十幾歲的小學生,正是活潑開朗、思維敏捷,可塑性極強的時候,當學生亂說話的時候,身為老師,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不夠吸引學生,老師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夠;當學生同樣的問題經常出現錯誤的時候,身為老師,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不適合學生;當學生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思維不敏捷的時候,老師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雖然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應該試著引領學生探索新知;與學生平等對話、自由的交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在公開、平等、寬鬆的教育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後感7

  寒假裡,我閱讀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一書。每一篇文章都很吸引人,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和教育。書中從不同的幾方面闡述了作者對教育、教學、營造幸福人生等問題的見解。如“教育的方向、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聚焦課堂、心靈的陽光”等多個主題。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一篇主題文章中,我學到的很多,例如教師的五項修煉:心地善良,表情要安詳,氣象要宏大,言說要謙和,舉止要磊落,這是對教師的期望,也是受人尊敬和受人歡迎的所有人的共同品質。還有教師的成長策略: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深入探索,自覺反思;及時總結,著力提升;團隊合作,真誠交流。這些都是我應該認真學習的。還有要聽取他人給教師的建議,那是對我的一種幫助。

  在聚焦課堂這一篇主題文章中,書中說了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在新的課程改革下,作為教師要適應教育的潮流,多掌握一些資訊、知識、經驗與智慧,使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自如,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還要多學習,使自己懂得儘可能多一點。學會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一個有進取的意識,一個好學深思,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人,還是一個墨守陳規、固步自封、得過且過的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多提出疑問,只有發現新的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提升自己。在教學中,提出質疑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髮現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書中的很多話語成為我們教師為之奮鬥的目標。我要加倍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