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贈汪倫> 小學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古詩所描繪的場景,感受詩的意境,感悟李白汪倫之間濃濃的朋友情、離別情。

  2、學會詩中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會默寫《贈汪倫》。

  4、能夠根據古詩,練習編寫歌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和教具、學具

  1、課前一週,讓學生收集有關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記住歌詞,會哼旋律,基本會唱。

  2、錄影機或VCD機、錄音機、投影儀。

  3、《煙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電影《橋》插曲,歌曲《朋友》(周華健)等有關朋友的歌曲錄音,配樂的古詩朗讀帶。

  4、古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情境創設

  利用VCD,播放吳滌清演唱的歌曲MTV《煙花三月》(提醒會唱的同學跟著唱。)

  評:在課前播放根據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改編創作的歌曲MTV《煙花三月》,可以渲染氣氛,創設學習古詩的情境,再現古詩的意境,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激趣,上課匯入

  1、談話:剛才,上課前,同學們唱的是什麼歌?你喜歡這首歌嗎?為什麼?

  2、由歌曲聯絡到古詩:誰知道這首歌和哪首詩有關?誰會背?詩的作者是誰?

  3、簡介作者──李白。

  4、複習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我們還學過李白的哪些詩?能背嗎?

  5、揭題:今天我和同學們學習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別詩──《贈汪淪》。(板書課題)

  三、自讀,初學古詩

  1、出示古詩內容,學生自由輕讀古詩,要求:

  ⑴ 自學詩中生字,讀通古詩。

  ⑵ 對照課後“註釋”試著弄懂詩的大意。

  ⑶ 提出自己什麼不理解的詞句或問題。

  2、指名朗讀古詩:

  ⑴ 注意生字“倫”(lún)的音、形。

  ⑵ 理解“贈”及詩題的意思。

  3、學生齊讀古詩。

  四、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

  ⑴ 圖上誰是李白,誰是汪倫?你是怎麼知道的?(板書:李白、汪倫)

  ⑵ 從圖上可以看出他們在幹什麼?(告別)

  2、指名讀通古詩。

  3、引導學生質疑:說說詩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學生質疑,請理解的同學解答釋疑,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問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學。)

  評:學生樂於提問題,更樂於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個環節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4、教師著重指導理解“忽”:

  ⑴ “忽”是什麼意思?(忽然)

  ⑵ 誰忽然聽到誰的踏歌聲?(李白聽到汪倫的“踏歌聲”)

  ⑶ 汪倫為什麼在岸上踏歌?(為李白送行)—→你見過送別的場面嗎?說說你見過的送別場景。—→“忽然”說明什麼?(注意引導:汪倫踏歌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⑷ 體會詩句中“忽”字該怎樣讀?—→指名試讀詩句;—→指導讀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讀好“忽聞岸上踏歌聲”。

  評:透過指導對“忽”字的理解和朗讀,讀出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深情厚誼,可以感悟古詩用詞的精當,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語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著重指導理解“千尺”。(板書:桃花潭 千尺)

  ⑴ “千尺”是什麼意思?

  ⑵ 像“桃花潭水深千尺”這種帶有“千”、“百”、“萬”的數字詩句,你還知道哪些?讓學生找出來讀讀,背背。

  ⑶ 投影出示:危樓高百尺 飛流直下三千尺 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句中帶點部分的詞是什麼意思?這些詩句都採用了什麼手法?讀這些詩句時要注意什麼?

  ⑷ 指名讀好數字詩句。

  ⑸ “桃花潭水深千尺”採用了什麼手法?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指名讀)

  評:新知的學習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學習新知的過程也是不斷重新建構的過程。在這裡,教師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學會積累,掌握學習方法。

  6、齊讀古詩。

  7、自由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五、質疑,體驗情感

  1、同學們,學到這兒,《贈汪倫》一詩學懂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嗎?(針對學生的問題,由學生之間自由解答。)

  2、在學生回答完所有的問題之後,教師提出問題:老師有一個問題:汪倫為李白踏歌送行時唱的是什麼歌?(估計學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評:特殊問題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這個環節中,“汪倫送行時唱的什麼歌”這個問題必然會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也巧妙地引出學生的課前歌曲的積累。

  老師導語:你們不知道吧,我知道,你們想聽嗎?(開啟錄音機)

  3、播放歌曲錄音:

  ⑴ 前南斯拉夫電影《橋》插曲《啊,朋友再見!》。

  ⑵ 周華健演唱的《朋友》。(提醒學生跟唱)

  評:只聽錄音,避免視覺干擾,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集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4、引導學生參與:現在同學們說說汪倫還會唱些什麼歌?(指名唱一些關於朋友的流行歌曲)

  5、談話小結:剛才,我們聽的、唱的當然不是汪倫當時唱的歌,但表達的情感卻和汪倫當時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這些歌都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板書:朋友情)

  6、現在,誰能把這首詩後一句改一下,直接點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板書:不及)—→先指名讀,然後齊讀。

  評:教師利用歌曲,活躍了課堂氣氛,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透過情感遷移達到理解詩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欣賞,背誦古詩

  1、出示插圖,詩文,放配樂的古詩錄音,學生欣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生評議,範讀)

  3、學生齊聲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指名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5、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境,有感情地背古詩。(配樂)

  評:在情境中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於背誦,而且記憶深刻。

  七、作業,發展練習

  1、課外閱讀、收集表現友情這一主題的相關古詩。

  2、根據古詩《贈汪倫》,編一首送別的歌詞,提醒學生可以模仿《煙花三月》。

  ⑴ 朗讀自己創作的歌詞,集體評議。

  ⑵ 隨意練唱自己創作的歌詞。

  評:詩是一幅畫,詩是一首歌,音樂與詩歌是相通的。巧用音樂是本課的特色。從聽由古詩改編的歌到自己編歌詞,從理解到創作,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展學生的能力,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教學簡評

  《贈汪倫》這首詩通俗易懂,表現了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深情厚誼。但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了激發學生體驗汪李之間的友情上。根據這首詩的語言特點,首先陸老師首先在課堂上做到了文字與學生直接對話,讓學生讀了古詩之後,帶著自己的疑問、理解與同學對話、老師對話。文字、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正體現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理念和精神,也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感悟、積累和遷移。教學中,陸老師注重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遷移和積累,學會舉一反三。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要拓寬語文閱讀渠道。尤其值得一體的是,本課的教學中,陸老師充分運用了音樂的渲染作用。課始用歌曲MTV匯入,閱讀過程中進行配樂誦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運用以友情為主題的歌曲,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汪李之間的友情,一首首文質優美的歌詞,既是學生理解汪李之間感情的催化劑,也是學生學習的物件,巧用音樂,打通了學生課內學習和課餘生活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