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關於三字經讀後感800字

三字經讀後感800字

關於三字經讀後感800字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800字一

  國慶節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家長評價:孩子從學齡前,我就開始嘗試對她進行國學方面的啟蒙,縱觀國學經典,我首選了《三字經》。一本幼兒簡化版的《三字經》,在開學之前,孩子已經可以大體背誦了,當然,其中內容,是不可能知其意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一部經典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道路坎坷曲折,但前途樂觀,因為我們出生於21世紀的下一代將舉起傳承的大旗,為民族精神點起希望之火。

  孩子的國慶作文有一篇是讀後感,其實孩子現在尚不具備閱讀能力。於是我便想到讓孩子重溫曾經背過的《三字經》,提煉其中的精髓。在我的指導和啟發下,孩子對上文中這一段內容有了認識。當然,不可能期望這種感想有多麼深刻。能夠明白怎樣對待學習,學習有多麼重要,我覺得已經是不小的進步。

  有了第一篇作文的體驗,這第二篇作文孩子已經能夠主動表達一些個人觀點,初步瞭解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變成文字。孩子的長進令人欣喜,同時也體現了園丁的辛苦,相信孩子在老師的辛勤培育和自身以古人為榜樣的奮發圖強之下,會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未來。

  三字經讀後感800字二

  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世世代代我們都誦讀著千古流傳經典的文化遺產。其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個兒童必不可少讀的經典著作。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多讀書。五歲時,爸媽就特地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我一開啟,天啊!全是字,我的頭都大了!上小學的時候,我才知道要用閱讀來充實自己,當我開啟書櫃,拿出《三字經》時,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灰塵。開啟第一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我開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再看意思:“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飽含人生哲理,我心想:這麼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