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8篇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8篇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1

  讀了《弟子規》,讓我知道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面且老師說這是最大的的事情。其中·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全文的中心。

  學習《弟子規》,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要尊敬長輩,懂得了要關愛別人。聽了陳老師的講課,讓我學會了守紀律,學會了體諒別人,學會了幹家務,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這段時間在陳老師的的引導下,我堅持每天讀背經典,做家務,早晚問候爸爸、媽媽,見到老人主動行禮,見到叔叔阿姨主動問好,爸爸、媽媽和身邊的人都誇獎我越來越有禮貌了,表揚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我開心極了,感到很自豪。我知道,我能有這樣的進步,都是學習《弟子規》的結果。以後,我要把這個好的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同時,我要爭取讀更多的經典、讀更多的書,不斷豐富自己。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2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3

  這些天,我們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他是依據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學習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先從孝敬父母來說吧,哪些事才算是孝敬父母呢?如: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著自己的性子去做,就容易出錯,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還有,孝敬父母: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當兒女的應盡心盡力地照顧,煎好的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嚐一嘗,看看藥是否太涼或太熱。

  還有友愛兄弟姐妹,孔融讓梨的意思就是說要友愛兄弟姐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學會尊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處,這樣家長們也會喜歡。

  學了《弟子規》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4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裡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麼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麼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己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非常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後,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己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5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它將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定有一定的差距。在讀《弟子規》之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我今後能按照它上面的去做,相信我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品德,有品位,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常識。

  《弟子規》可以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社會,提高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6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該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7

  最近,我們學校開始學習《弟子規》,開始我對《弟子規》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漸漸明白了裡面深刻的意思。

  《弟子規》最令我感受深刻的部分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句話大概講了:“長者站著,晚輩不要坐下;長者坐下,長者叫你坐下才坐下。”讀了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對長者是那麼尊敬的,但我看過一件事例,這件事例與古人的行為相反。

  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車去爸爸的公司,因為車上太多人,所以我沒有找到坐位,然後有一位老婆婆上了車,看上去這個老婆婆非常年邁,右手拿這手杖,左手在發鬥,老婆婆向左望了望,向右望了望,車開動了,突然剎車,老婆婆向前衝去,然後一位大叔把那個老婆婆抓住了,正在坐著的年輕人看見了,臉紅了,連忙起來讓坐位給老婆婆坐,老婆婆笑了。

  通過了這件事和學習了《弟子規》,使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尊敬身邊的老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體會8

  在這綠色的春天裡,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認真的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至聖先師孔子所寫,裡面主要是教人怎麼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還要數這句: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個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實際行動跟著一比,簡直是天然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每次讀書或做作業,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這點讓我的內心非常的慚愧!每次我做作業,都不專心。不是玩筆,就是看窗外的風景。

  深深印在我腦海裡的還要數那一次:二年級時,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佈置了15題基本計算題讓我們回家做。我一到家,準備開始做時,一開始下定了決心,開始還不到五秒就忘得一乾二淨,就像《哆啦A夢》裡的野比大雄一樣!

  我才做了4題就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於是我就在題目上稀里嘩啦地隨便寫了幾下,就蓋上本子了。誰知下午批改出來後就前面認真做的4道題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就因為這事,被老師批評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樣才會專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