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管理啟示
企業管理貴在形成一種員工自我管理的模式,而管理的實質是人“心”的管理。當今浮的社會,唯有先聖先賢流傳給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才能“束”住人的心,而集先賢的思想於一體的《弟子規》就是具有這種“力”的經典。它是企業最好的管理寶典,被不少企業用作為企業員工培訓的資料。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從這六個方面闡述了為人處世的方法,是人的行為準則。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人是最重要的資源。企業生產經營的好壞與發展的前景,關鍵在人,在於人的素質的高低、人際關係的協調狀況以及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發揮的程度。因此,員工的人品是相當重要的。我們知道,英國霸菱銀行就是因新加坡一個期貨員挪用公款太多,兩百多年基業才毀於一旦。全球第七大企業安隆集團,儘管每一年的營業額是數千億美金,也因是為兩個主管在會計上動手腳而宣佈破產的。所以,企業招聘不得的看重人品。而企業家常常感到德才兼備的人難求,倘若企業用《弟子規》來培訓員工,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
規範人的行為的《弟子規》一句話一個道理,一句話一種思想。“勿畏難,勿輕略”,是說人要懂得不怕困難,懂得事事要謹慎,不可隨便,不可輕忽。“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是講一個人負責的態度,讓條不紊的做事方法紮根。也無怪乎一些親身體驗過《弟子規》管理魅力的企業家說:“再也找不到一本比《弟子規》更好的書來規範員工的行為了。”可見,《弟子規》就是企業管理的寶典。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放在企業中來說就是,一個人只有懂得了孝悌,在家孝敬父母才會忠於企業,忠於上司,學會了尊重父母、兄弟,處理好了家人的關係才會在企業尊重上司、同事,與他們和睦相處。“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兄道友,第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先有了家庭倫理,才會有企業倫理。換言之,企業也應該當家庭一樣來管理,讓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一樣來愛護,把自己當成家的主人來盡全力而為之。
同樣的,企業的領導者能夠把孝悌的風氣帶到他的企業當中,整個公司的.凝聚力就會很強。企業只有有了仁德,才會讓員工甘於忠誠,甘於奉獻。“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作為領導者,更要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大學》說:“有德此有人。”自己有了德行才能贏得真正好的人與你一起公事,也才能為企業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此,如果企業領導者能夠把謹言慎行的態度,整個深植在公司的文化,做人做事的分寸就很懂得拿捏。又懂得延伸到泛愛眾,愛一切同事、愛一切客戶,所凝聚的人和就會愈來愈強。有人和,怎麼可能會賺不到財富?
企業的根在家庭,企業的生命基礎是企業文化。唯有《弟子規》能夠讓這兩者很好地融合起來。據說,有個企業讓員工學弟子規,一年下來,企業變得非常和諧。“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企業員工之間沒有了“揚人惡”、揭人短,大家就“德日進,過日少”,就非常和諧了,而且也與家人相處得更加和睦,對家就像對待企業一樣負責,對企業也就像對家一樣負責。同時,他們對外則做到了“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讓顧客對企業充滿了信任,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中,《弟子規》早已深入員工的心靈,變成了企業的文化。像這樣,想讓企業文化內化與心,固化於制,外化與形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只有卓越的企業文化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
當今社會,企業的發展各有千秋,競爭也日益激烈。在誠信與道德越來越敗壞的年代,唯有有道德、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能得到大眾的讚賞與支援。前幾年,SARS很嚴重,北京政府下令,SARS的藥只能賣九塊,結果本錢十一塊。同仁堂就把賺錢的藥酒都停掉專賣SARS的藥,儘管如此,但它那一年不但成本沒有下降,還增長了百分之三十七,就是因為它贏得了廣大人民對它的信任,贏得了人心,這個事業才可以長長久久。以為只要把產品品質和服務做好了就能管理好,就會賺錢的想法是錯的。
比產品品質更重要的東西,是員工的素質,全面倫理道德的管理。《弟子規》就是把“仁、義、禮、智、信”的內容具體化了,只要循著《弟子規》來實踐,兼學各種經典,就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有社會公德心的企業,必然會獨樹一幟,在大眾的支援下到達自己的目標。而且企業首先應該是民族的,然後才能更好走向世界。所以,先學好《弟子規》,再來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