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遲子建> 遲子建《泥濘》讀後感

遲子建《泥濘》讀後感

遲子建《泥濘》讀後感

  偶讀《讀者》2008.22期,看到這篇視角極為新鮮的散文,遲子建不愧為女作家,大家深為厭煩的普通的“泥”都能從中悟出人生的深刻。

  我也是小時候生長在北方一個平原上的小村莊,作者寫得那種雪的潔美及雪融後的泥以及由此生出的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我一直也是感受頗深,只是沒有象作家這樣精闢地用文字表述出來。

  “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鬧時不慎將嘴裡含著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著那泥水嗚嗚地哭,而窺視到這一幕的孩子的母親卻快意地笑起來……”這段描述讓我讀後會不由自主地生出笑意,這種情景也是我兒時經常會遇到的場景。做為70年代出生,而又生長在貧瘠農村的孩子們來說,一塊小小糖果有著無限的甜蜜和幸福愉快的記憶。而象上文所描述的那樣,從口中滑落到泥中的糖塊會讓歡愉的心情沮喪到極點。不僅如此,泥也限制了孩子奔跑,追逐,做各種兒時遊戲的範圍,使好動的孩子們減了興致。否則就是渾身泥汙,象個泥猴似的回了家,輕則是母親的嘮叨責備,重則是父親的大手在屁股上留下的紅紅的印跡。

  再大些,是離開小村子去外面的鎮上讀中學,那時的柏油路只有一條主線是黃河防汛用的,更多的村子還是窄小的'土路,記得是放寒假的時候,大雪過後,厚厚的積雪融化,將土路浸泡得泥有5CM厚,腳踏車不能騎只能手推著,但是走不了幾步,車輪和輪瓦間便被厚厚的粘粘的黃泥塞得緊緊地,車輪一點也不能轉了,只能用小木把黃泥摳掉,車才能前行,走不出幾百米,人被車和泥弄得精疲力竭,棉衣也被急出的汗浸溼了,遙望前行的漫漫泥路,人的心也絕望到極點。

  那時人的心中只有對這泥的痛恨。

  後來工作生活在城市裡,天下雨雪不僅徹底沒有了泥之苦,而且平時滿眼的鋼筋混凝土,孩子的衣服上根本不用擔心沾上一點泥土,在家養花還要去很遠處找來泥土做花土。每每這時,心中便有些不太安然。

  兒子二三歲的樣子帶他回我農村的老家,因為小村離黃河很近,媽媽便盛一盆細細的黃河沙給兒子玩兒,他用小鐵鏟鏟來鏟去,高興得不亦樂乎,不知為什麼一些細細的泥沙會給小小男孩帶給如此的樂趣,讓他樂此不疲。那盆黃河泥沙一直玩到他五六歲的樣子。

  還有一次,也是我和兒子回老家,快到回來時,適逢一場大雨後。家離長途車站還有三四里的土路,媽媽讓我換上膠底平跟運動鞋,兒子還是穿他的小涼鞋,我們倆個一路走來,腳底沾上了厚厚的黃泥,兒子興奮得小臉通紅,看著自己越走越高的鞋底呵呵地笑了,說:“看!媽媽,我也穿上高跟鞋了!”走到一條小溝的時候,兒子想跳過去,是他太小的緣故吧,一隻腳完全陷入淤泥中,急急忙忙只拔出了一隻光腳,鞋子空留在淤泥中,兒子由起初的緊張不安轉而變為哈哈大笑,笑他自己的窘相,笑他自己的光腳和那隻陷在泥中的空空的鞋子......我不禁頷首淺笑,兒子的眼中沒有泥之苦,心中只有對這黃泥的新鮮的體驗。

  好在現在農村村村通公路,小汽車也能在大雨天開回自己家院子了。

  我沒有人家女作家由泥而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只有最簡單的生活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