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2017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2017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下面我們為你帶來2017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2017清明節手抄報篇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圖片 清明節圖片 清明節由來 清明節手抄報 清明節海報圖片 清明節素材 XX清明節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清涼的食品青菜,苦瓜,菠菜,可去肝火。

  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2017清明節手抄報篇二

  清明茶

  茶中寵兒,就是“清明茶”,特指頭茬新茶。清代《隴蜀餘聞》中有這樣的文字:“蒙頂貢茶從唐至清,同千多年裡歲歲入官,年年進貢,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

  不過,現在已不大聽到 “清明茶”的提法了。不知何時,它已變身成為人人追捧的“明前茶”。其實,“明前茶”仍指新春的第一齣茶,只不過將採摘時間提到了清明之前。

  入春後氣溫適中,此時新採之茶色澤綠翠,葉質柔軟;又經過冬季休眠,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略豐富,口感鮮爽;且春茶一般無病蟲危害,不必施用農藥,茶葉未受汙染。

  除此,“明前茶”之所以最金貴,還有另一重原因。

  要知道,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物以稀為貴”確為真實寫照。

  是否清明節前採摘加工的茶葉都叫“明前茶”呢?

  原來,我國產茶區域廣,可分為西南茶區、華南茶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西南茶區和華南茶區地處中國南部,春天來得更早。每年春節,這些地區業已開始採茶,待到清明,距離頭茶採摘已逾兩月餘。而江北茶區卻不然。雖時令已到清明,卻還未真正開採。

  因此,能真正稱的上“明前茶”的,只有江南茶區的第一茬綠茶。因為青茶(烏龍茶)要等到鮮葉半成熟才開採,基本上無所謂“清明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