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2017慶元旦手抄報資料

慶元旦手抄報資料

2017慶元旦手抄報資料

  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旦到啦。下面是慶元旦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元旦簡介

  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1]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曆1月1日,中華民國起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

  中文名 元旦 英文名 NEW YEAR 別 稱 新曆年、陽曆年 節日時間 公曆1月1日 節日型別 世界節日 流行地區 世界 節日起源 機構設定 節日活動 寄送賀年卡 節日飲食 椒柏酒、五辛盤 節日意義 公曆新年 設立機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設定時間 1949年9月27日。

  元旦的起源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 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曆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曆“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4年的到來,它只有“65歲”。

  元旦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中國元旦吃什麼?

  1.餃子

  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曆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製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2.年糕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誌》說當地吃“蒸羊糕”。

  中國元旦習俗

  中國元旦原是農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紀念採用西曆,從此公曆的1月1日就變為中國的元旦,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各國元旦習俗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但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不同,時間也不同,因此,有些國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泰國傳統的新年,也叫“潑水節”,是公曆的每年4月13日到16 日。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裡,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而朝鮮和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瑞士人則有元旦健身的習慣。在希臘的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誰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在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