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精選數學與生活作文合集7篇

數學與生活作文

精選數學與生活作文合集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與生活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1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涉及到很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善於發現總結,就可以解決身邊的許多問題。

  一天,媽媽給我了9個硬幣,說:“這兒有9枚硬幣,其中有一枚是假的,能不能夠將假硬幣找出來?”我說:“這還不簡單!”,我接受了任務。

  我左瞧瞧,右看看,好像沒什麼不同嘛。我又用東西敲一敲,聲音好像也一樣!怎麼辦呢?我想了想,哦!用天平,真硬幣和假硬幣的重量肯定不一樣!媽媽笑了笑,給我了一個沒有砝碼的天平,說:“嗯,假硬幣的質量輕一些,但我只有沒有砝碼的天平,你想辦法把假硬幣找出來吧。”

  我先把硬幣分成了3份,然後天平的兩邊各放一份。天平沒有反映,我想假硬幣肯定不在這2份裡面。但我不放心,從天平上拿下了左邊的一份,把剩下的第三份放了上去,一開始時沒什麼反映,但左邊的這端慢慢的翹起來了,哦,假硬幣果然在左邊的這3枚硬幣裡。我又拿出了左邊硬幣中的2枚稱,好像一樣重呀!“我知道了,假硬幣肯定是那一枚!”我叫了起來。“對,你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出生活中的數學題,真不錯!”媽媽說。

  其實,我只是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只需稱兩次,就從9枚硬幣裡找出了其中一枚假硬幣。

  所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不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如果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你就會發現數學——原來是那麼有趣。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2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經歷過喜怒哀樂,經歷過酸甜苦辣,當然我也不例外,有的讓我開懷大笑,有的讓我至今難忘……

  原來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樂趣藏在心底,也可以用筆記錄下來,也可以分享給大家聽,今天我就把自己小時候的一件數學小故事講給你們聽一聽。

  那是一個陽光充足的雙休日,一大清晨,我就把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寫完,無所事事地坐在那裡看電視,媽媽見我不在學習,便交給我一個任務——幫助她買菜。

  我一聽,心裡突然緊張起來,不知能否完成任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從來還沒有一個人去過菜市場,更別說是買菜了,但又想著如果今天能為媽媽分擔一點事情,或許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還能鍛鍊我,於是我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媽媽。我拿著媽媽給我的30元現金,來到了離我家不遠的一個小型菜市場,雖說菜市場小,可賣什麼的有。一開始,我很緊張,就連跟別人打招呼的勇氣都沒有,但經過我的仔細觀察,原來也沒那麼難,膽子也越來越大,於是我打算買我最喜歡吃的雞腿,原價是3元錢一隻,但老闆看我是小朋友,就說給你優惠價5元錢兩隻,兩隻的話少1元錢,我一聽挺划算,我說:“好的,叔叔謝謝你,那就兩隻,辛苦了。”老闆聽了,點了點頭拿了兩隻熱乎乎的雞腿,我給他10元錢後,便走了,來到了蔬菜區買了一斤青菜,花了3元,買了一斤香菇5元,買了兩斤毛豆6元,可買完以後總感到手裡面的錢不對,算了一下,果然少了5元錢,想一想,對了,第一次買雞腿忘記拿找零的5元錢了,這可怎麼辦呢?我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的來到剛才買雞腿這裡,老闆見我便說:“剛才我喊你,你沒聽見,下次可要小心點。”我點了點頭說了聲謝謝。回到家,把剩下的零錢交給了媽媽,並告訴這些菜分別是多少錢,媽媽看我左手兩個菜,右手兩個菜,可高興了,還對爸爸講,說我長大,能幫她幹活。可她那裡知道,我差一點就出錯了。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知識,數學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聽了我對數學介紹,你是不是覺得數學很神奇呢?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3

  摘要:道德,從直觀看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它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生活中的數學原理作文。但從道德形成的內在機理看,它又是一種人類理性選擇的結果,包括道德在內的諸多制度規範的形成都凝聚著最最佳化、最經濟等深刻的數學原理。

  關鍵詞:道德、數學、生活、制度

  今年國慶節第二天,爸爸媽媽帶我到紅山動物園去遊玩。為了豐富遊玩的內容,增加遊玩的樂趣,我買了一大把香蕉準備用來喂耍猴子。來到猴山後,我發現好的位置都被別人佔據了,我要喂猴子,只能將香蕉扔到猴子喝水的區域,而猴子要想取到香蕉,必須要踏過一塊木板,而踩上這木板,上面懸掛的桶裡就有水衝下(估計是給猴子飲水或洗澡用的)。管不了那麼多了,我迫不及待地扔下一截香蕉,只見一隻猴子跳上木板搶到了香蕉,但這一跳,觸動了木板的開關,頃刻間一大桶水衝下,淋溼了其他的猴子;接著我又扔下另一截香蕉,又有一猴子搶到了香蕉,但同樣又淋溼了其他的猴子,我覺得這很好玩,於是又重複這一把戲,但當我第十次扔下香蕉後,只見猴子都站在原地不再搶了,我納悶起來,難道是猴子吃飽了?但也不像呀,他們都一個個眼睜睜地盯著地上的香蕉,此時一隻小一點的猴子仍準備偷偷去搶香蕉,但它的舉動被別的猴子似乎發現了,其他的猴子都爭相去揍這隻小猴子,最終大夥都沒再去搶香蕉。我弄不明白,撓著頭想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形呢?“看來剩下的香蕉,只能我們自己享用了”,站在一旁的爸爸風趣地說。我悻悻地離開了猴山,爸爸卻問我悟到了些什麼,我一時答不上來。爸爸說,這是一個“道德”問題,其中蘊含著數學原理。

  “道德”?“數學”?這分明是風馬牛不相接嗎,怎麼會與道德、數學扯在一起呢?我趕忙向爸爸求解。爸爸娓娓道來:“在爭搶香蕉過程中,雖然一個猴子搶到了香蕉,但是其他猴子卻淋到了水,搶到香蕉的猴子是不確定的,但絕大多數猴子淋到水卻是必然的,這就是說,只有少數猴子是得益的,絕大多數猴子是受損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損人利己’,大多數猴子當然就不會答應了,因此誰再去搶香蕉,其他的猴子就會揍他,懾於大家的威力,也就沒有猴子敢搶香蕉了,這就在猴子中產生了‘道德’”。“也就是說‘損人利己’,是不‘道德’的事,也是不能而為的事,如果這些猴子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群人,大家約定俗成,相互遵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道德規範了”。啊呀,原來是這樣!

  我似乎有所感悟,但這與數學又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啦!這裡面蘊藏著數學上成本與收益的比較關係,一個猴子收益,其他猴子吃虧,這在交易活動中叫‘不經濟’,在數學上叫‘不最佳化’,此類行為的邊際效益很低,這種行為長期存在對他人就不公平、對社會也就不穩定,對構建和諧社會很不利”。爸爸鄭重地說,這方面的例子,在實際生活中還不少。例如:“有的竊賊在公共汽車上偷東西,車上其他乘客看到了,卻不吭聲,沒有被偷的人想,反正偷的不是我的東西,我說出來,別的乘客不一定會幫我,我反而會遭到竊賊的傷害,我又何必揭穿他呢?這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偷竊行為為什麼能夠得逞的原因”。這一現象告訴我們,如果每個人都從“利己”不道德的角度想問題,就整個社會而言,就是不經濟、不平衡、不和諧,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會越來越糟糕,不知道什麼時候,下一個受害者就輪到我們了。可見,不道德行為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自己!而大家普遍遵守道德就是對自己最有效的保護!

  “孩子,現實社會中,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問題無處不在”。但這好像不是常見的數學問題,我仍疑惑地說。爸爸思索著說,“隨著人們實踐的不斷深入,數學已發展出許多門類,有的是透過數字來說明道理,有的則是透過方法論證來揭示事理。剛才,我們所說的就是數學學科中的一個分支——博弈論,它是一門以最最佳化實現為目標的應用數學,運用它不僅可以解決自然科學中的難題,對解決日常生活中複雜的社會問題也非常有效。諸如:田忌賽馬、環境汙染、見義勇為等社會問題都可以用博弈論得到科學解決和合理解釋”。“我們平時學習數學,就是要善於用數學的方法和思想,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設計出更合理的制度體系,形成更科學的社會規範,讓我們生活得更生動、更精彩、更美好”,事實證明,那些經久不衰的道德規範,都是符合數學最最佳化原理的”,爸爸如是這般地說。

  在爸爸的啟迪下,我漸漸感悟到:道德,從直觀看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它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從內涵機理看,又是一種人類理性的選擇結果,其凝聚著深刻的數學思想——從最最佳化的視角,社會需要建立科學的道德體系,以規範公民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從最經濟的角度,生活需要道德,以遏制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法行為,最大限度保護我們自己;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看,我們不僅需要道德,更需要將最低的.道德規範和道德義務固化上升為法律法規,以提升對不道德行為的剛性懲戒,塑造遵守道德的良好社會環境,讓更多的人自覺遵守道德、維護道德,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此時此刻,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奧妙了。它不僅應用於自然科學,而且廣泛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我們深深的啟迪,當前有些不法之徒製售“地溝油”、“病死豬”,損害的是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是最不道德的行為,必須堅決予以打擊。但反過來講,如果他們對數學知識能多一點了解,就會變得更智慧、更理性,更自覺地遵守道德與法律,那麼社會上的違法犯罪自然就減少了。

  可見,普及數學知識也是預防和減少違法行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舉措。因此,一定程度上講,學數學就是明人生,懂數學就是懂生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旨在討論數學問題,但沒有用數字說話,這可能與通常運用數字計算或數學論證得到某一結論的寫作套路大相徑庭,但正是基於對數學思想的興趣,才觸發了我選擇這樣的路徑,努力用數學原理來剖析制度規範,用數學方法來詮釋社會生活,我想這應該也是“生活與數學”論文的題中之義吧。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4

  以前,我一直認為數學是一個枯燥無味的東西,可就是那件事,改變了我對數學的看法。

  那是今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氣炎熱,爸爸下班後,帶回來一個滾圓的大西瓜,看著那黑綠相間的美麗條紋,我都快要垂涎三尺,於是我自告奮勇地來切西瓜。

  我剛要一刀切下去,“慢……”爸爸說,“我來考考你,有兩個方法:第一種,你吃西瓜的四分之一;第二種這個西瓜我吃三分之一,媽媽吃四分之一,給你的小表妹五分之一,剩下的全給你,你選那一種?”

  聽到五分之一,我想都沒想,大聲說:“我選第二種!”爸爸笑了,說:“你仔細想想看。”我仔細一想,這不就是求最小公約數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最小公約數是60,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再加五分之一就等於六十分之四十七,也就是我只能吃其餘的六十分之十三,而四分之一等於六十分之十五呢,當然應該選第一種啊!

  於是我有些難為情的對爸爸說,剛才我沒仔細想清楚,現在我知道了應該選第一種。

  “哈哈,沒關係的,想清楚就好,來,你來切西瓜吧,大家公平,每人四分之一!”我喀嚓兩刀,大西瓜分成了四瓣,露出紅紅的瓤,咬一口,這瓜可真甜啊!

  從這件事後,我越來越明白,數學真的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息息相關啊!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5

  我們的生活處處包含著數學,只要用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數學,如爸爸媽媽到菜場買菜、到超市購物,都牽涉到計算費用,數學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之一,與我們的生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是我們生活、學習的好幫手。

  我以前一直認為數學在生活中只是個抽象的概念,與我們的生活無關,它只是學校的一門功課而已。其實不盡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地有了時間的觀念、數字的概念,在數學課之外,我時常會用數學計算起與自己有關的生活,如每週六我會去三山街上創新學校的課,而媽媽每次會給我二十元的午餐費。為了能夠買一件心儀的小掛件或學習用品,我往往得從午餐費裡省出買東西的錢,而且每次我得算好,千萬不能超支。

  媽媽常說我們要算計著過日子,我一直納悶:為什麼要算計著過日子呢?我來舉一個和家家戶戶切身利益有關的例子:現在很多家庭用上了分時電錶,這種電錶自動分時段計算電量,分時段電價標準為:平時段(8∶00~21∶00)為0.5583元/千瓦時,谷時段(21∶00~次日8∶00)為0.3583元/千瓦時。從這個電價標準上看,谷時段(21∶00~次日8∶00)的電價明顯低於平時段,每度電可節約0,2元。如果我們把燒水、洗衣等用電專案放在谷時段,每天可節約兩度電的話,那麼十天就可以節約20度電,一年就可以節約730度電,算起來就是可以節約家庭開支146元,節約了家庭開支不算,還可以節約國家的電能。

  媽媽喜歡用桶把洗衣服的水、洗澡水留下來沖洗廁所馬桶,如果這樣一天可以節約2公斤的自來水的話,一年就可以節約730公斤的自來水。真是不算計不知道,一算計嚇一跳呢!媽媽的算計生活法既做到了低碳環保,還節約了家庭開支,真是一舉兩得呢。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用數學去計算的,生活中很多事必須得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透過簡單的舉例,你對於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吧,那就讓我們好好學習數學,好好經營我們的生活吧。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6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問爸爸:“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數學呢?數學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呢?爸爸大聲說:”數學的作用可大啦!比如說在我們用的人民幣上就有數字,還有……我知道還有時鐘,電話,日曆上都有現在我終於知道數字的作用有多大了!哈哈!我們開心的笑了。

  記得有一次,爸爸單位組織去公園遊玩到了公園,遊玩到了公園,門牌上寫著:“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的團體票可以優惠百分之十。我們有37人,怎樣買最合算呢?媽媽問我說:“當然買團體票合算。而團體票每人只要3元!我們可以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媽媽說:”不對!買4張團體票更合算,只花30×4=120元!而你的要花3×30?5×7=125元!爸爸說。我靈機一動說:”我們可以請其他的幾位遊客一起來買票呀!30×5×9/10?3×13×9/10≈100元。“對呀!”爸爸說著便請了13位遊客,一起買了票。開開心心的玩了公園。

  還有一次,我們全家一起烙餅吃,要烙3塊,一人一個,:”爸爸,我們最少要多長時間才能烙完3塊餅呢?每塊餅要烙2分鐘。“爸爸自以為是的說:”當然是6分鐘??≌饈悄巡壞轎業模?“是嗎?”媽媽說:”應該是3分鐘吧!怎麼可能?2×3=6分。”我大叫。“不信,我弄給你看!”只見媽媽先放進二塊餅烙一分鐘,再放第三塊和第一塊烙1分鐘,最後再放第二塊和第三塊烙1分鐘,”好了,完成!媽媽大聲歡呼。只見3個金燦燦的大餅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塊,哇!“好吃!我們大喊。我們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了。

  經過了這幾件事後,我更加熱愛數學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用心去發現並感受數學,數學的快樂就展現在你的眼前!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7

  夜裡1點鐘,孫一醒來,肚子餓得咕咕直叫。他看夥伴們睡得正香,就輕手輕腳地爬起來,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見還多出1個,就把那個椰子吃了,然後把自己的一份藏起來後躺下繼續睡覺。

  夜裡2點鐘,王二醒了過來。他見夥伴們呼呼大睡,也輕手輕腳地爬起來,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見還多了1個,就把多出的那個椰子吃了,然後把自己的一份藏好後躺下繼續睡覺。

  夜裡3點鐘,張三又醒了。他看夥伴們睡得很香,就輕手輕腳地爬起來,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見還多了1個,就把那個椰子吃了,然後把自己的一份藏好後躺下繼續睡覺。

  夜裡4點鐘,李四又醒了。四周靜悄悄的,夥伴們都在睡夢中。李四就輕手輕腳地爬起來,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平均分成相等的4份,見還多了1個,就把那個椰子吃了,然後把自己的一份藏起來躺下繼續睡覺。

  天亮了,大家都裝著什麼也沒發生,吵著說:“餓死了,快分椰子吃。” 椰子正好可分成4份,每份60個。分完後大家低頭吃了起來。

  半小時後,李四覺得良心有些不安,心想:“如果我不在夜裡4點吃了一個椰子並藏起一份,大家就可以分到更多的椰子了。”於是他紅著臉向大家坦白了所作所為,承認了錯誤。大家就算出李四4點起來前的椰子數目應該為((60*4)/3)*4+1=321(個)。張三聽後臉上發燙,也交待了他的所作所為。大家就又算出張三3點起來前的椰子數目應該為(321/3)*4+1=429(個)。接著王二覺得心裡有愧,也低著頭交待了他的所作所為。大家就又算出王二2點起來前的椰子數目應該為

  (429/3)*4+1=573(個)。

  夥伴們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後,孫一也坐不住了,如實交待了他在1點的所作所為。大家終於明白昨天採摘的椰子總共應有(573/3)*4+1=765(個)。

  透過這件事,四位水手認識到:只有大家坦誠相待,才能同舟共濟、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