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民風民俗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民風民俗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永康市外幾十裡的一個小村。早些年,村裡的許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頂兒,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問咱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節日是哪個?十有八九會告訴你“茅鼓節”了!茅鼓節算得上是村裡的特色節日,更是孩子們的節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的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後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這活動必不可少的原料!剛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麼看都像是打了蠟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韌性了!任憑你怎麼折,怎麼彎,都不會斷掉。茅鼓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編成鼓的形狀。因為在老人們看來,鼓就代表著團圓、平安。
用茅草編鼓可是有難度的,村裡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會編了,孩子們要想參加活動,就得自己學著編。編鼓要訣就是要環環相扣,扣緊了,鼓才不會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約五至十釐米,鼓面為圓形,直徑約二十至三十釐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狀的斑紋。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講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還有一根得在中間固定、支撐。
鼓編完了,就可以往鼓裡裝上大把的糖了!鄉下可沒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卻有孩子們最愛吃的麥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實際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層硬硬的殼,裡面卻是柔軟的“夾心”,是孩子們的最愛。把糖裝好,孩子們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時,大人們正在搭“舞臺”,佈置活動場地。
到了立秋當天,孩子們一早就抱著糖鼓出門了。來到村頭的臺子上,大家就開始搶奪“領地”了。爭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會越多。
日上竿頭時分,活動正式開始了。孩子們拿起小木鼓錘在鼓上猛敲一陣。糖果就從鼓縫裡往外掉。無數的糖果隨著一陣陣鼓聲落下,真是令人興奮的一場“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們嘴裡含著兩三顆糖,手裡捏著兩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滿了。大一些的孩子們利用自己身高優勢跳起蹲下,不時還高興地大聲嚷嚷;年齡小的只能跑到臺前撿別人掉下的;個別調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邊,張著嘴,等糖自動掉進嘴巴里!
這真是一場歡樂的糖果盛宴!
難怪咱家鄉的孩子都愛茅鼓節,都愛這個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讀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詩句《元日》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幕幕過春節時的情景。
春節前,家家忙著準備年貨,像牛肉乾、香腸、湯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其中,我瞭解了湯皮的製作過程:做湯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裡一晚上,第二天,將它和一些鹽和香料等打磨成漿,舀一勺放在簸箕四邊傾搖均勻後,放在鍋裡蒸上2、3分鐘,起鍋倒放就成了一片圓形的軟軟可口的湯皮,這時的湯皮可以現吃,又可以涼拌,酸的、辣的、香的、鹹的,隨心所欲地點著佐料。可以捲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開幾份。如果將將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曬,它會哂成很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塊形,有空的晚上,媽媽將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時的湯皮真叫香啊!遠嫁他鄉的姑姑最喜歡家鄉的湯皮,因為定南才有這樣的特產。她說,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湯皮。
春節前,每家每戶除了準備年貨,還要大掃除。為什麼要大掃除呢?傳說,掌管人間的灶王要在過年時,將人間的情況上報給天庭。哪些人做過了哪些壞事,哪些人做過好事,一一報給玉帝。但是人間有那麼多的人,灶王爺哪記得住呢?於是,他灶王就將這家人所做過的壞事全寫在他們房子裡,用蜘蛛網和灰塵擋著,待時間一到,灶王便會到各家各戶去看看他們做的壞事,上報給天庭,讓玉帝懲罰他們。有些人為了不受到懲罰,會在過年前大掃除,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種習俗中來。因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過年時,人們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門前放鞭炮,貼對聯。上街補買一些遺忘的物品,並開始早早地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吃過午飯後,早早地洗完澡,換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夥伴們面前炫耀。大家一齊歡笑,一塊追逐打鬧。
最開心的時候到了。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桌上的美味佳餚,什麼都想吃,可是又覺得肚子不餓,於是東挑西揀的,父母親也不說什麼,因為是過年,這些小節似乎都是可以原諒的。飯後,說一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壓歲錢就到手了。春節晚會吸引全家人觀看,邊吃邊看邊笑,窗外已是鞭炮聲不斷,煙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開始走親訪友,當然外婆家是必須去的。我也喜歡,因為外公外婆給的紅包更大,還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之一。在春節,每個人都會真心地給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歲歲健康平安,雖然天氣寒風刺骨,但人人心裡都溫暖如春。
春節,一個美好的節日!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櫃裡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小學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清明時節人們最重要的民風民俗主要是兩種,一為掃墓,二為踏青。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在我國有二千五百多年的長久歷史。 “孔子曾經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和戰鬥這兩件事。由此可見祭祀的主要性。”
在古代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所以在寫清明的詩中常湧現“寒食”,因兩節相近,民間逐步將兩節合二而一,清明節承載了原寒食節弔唁介子推“割股充飢”構成掃墓祭祖的習俗,始終連續至今。
然而人們對“清明”的器重更在農事之外,能夠從一些古詩詞中領會到。
自20xx年國務院宣佈《對於更改〈全國年節及留念日放假措施〉的決議》後,清明節和端午、中秋等這些民族傳統節日都被定為法定假日,可見清明節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青餅”還有“青餅”稱“麻餈”之分。實在“青餅”和“麻餈”原料一樣,做法也一樣,只是形狀有差別。做“青餅”和“麻餈”原料都是經由浸泡蒸熟的糯米,和一種叫做“青”的艾草嫩芽、葉在一起搗,充足混和後做成不同的外形,青餅為圓形小孩手掌大小,青餅因而也叫“艾餅”、“艾青餅”;“麻餈”只是把原料攤成一釐米厚的薄片後,用刀切成菱形而已,餈個別都是用糯米制作的糕點,還說得從前,而“麻”應該指芝麻,原料中不芝麻何來“麻餈”名稱,想起小時候是青餅麻餈一起喊的,還有同類的青糰子,青年糕的食品,我料想可能是青餅做成了麻餈樣子罷了,是後來把“青餅”兩字省略了。“青餅”普通沒有餡,也可以有餡,而“麻餈”是沒有餡的。艾草野生在山坡地上,小時候常去採摘。“艾青”存在抗菌、抗病毒和加強免疫力等保健功能,應當屬於綠色保健食物。在洋溢著艾青特有幽香的製造青餅的處所,老是圍著一大群孩子、白叟、婦女,熱烈而溫馨。
杜牧在《清明》首句 即刻畫了春雨綿延的清明時令特色,襯托回鄉祭掃逝去先祖、親人的行人紛紛壓制的心情,接著直言行人祭祀懷念親人的心境,“欲斷魂”寥寥三字,掃墓人對故去親人的哀痛愁緒躍然紙面。“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行人想到借酒澆愁,於是呈現行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趣的一幕,平添無窮識詩趣和遐思。
南宋後期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寫出了清明時節的另一面:“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為不辜負梨花清風,“惜春長怕花開早”(辛棄疾《摸魚兒》)。所以人們尤其年青人趁著清明時節春景明媚傾城結伴遠足踏青,縱情消遣遊樂,“日暮笙歌收拾去”才捨得讓“萬株楊柳屬流鶯”。
在咱們故鄉――浙江東部沿海一帶,清明節除跟各地一樣要掃墓、踏青外,還有一些奇特的風俗。
清明節這一天,過去家門口也插枝柳條,但不知為什麼。有人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神農氏;有人說企求吉利,因為柳枝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用它揮拂清水播福四方的吉祥物;最有可能和已經湮逝的“寒食節”有關,是紀念介子推的。唐代大詩人杜牧在他的千古絕唱《清明》詩中寫道:
清明季節雨紛紜,路上行人慾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由於“青”諧了“親”的音,祭祀,掃墓都在思念逝去的親人,所以“青餅”或“麻餈”,無論是清明祭奠俗稱清明羹飯,仍是外出掃墓都是必備的供品。掃墓俗稱上墳,掃墓時要為祖墳墳頭插上白色長條紙錢讓它在風中飄曳,不是燒的一種,而後焚香、掃除、除草,培土,這一天是可以動土的,平時日子“太歲頭上不能動土”。傳下來打掃完了還在墳頭撒一些拌了米飯的螺絲,當初想起來,可能有向先人期求五穀豐收的意思,也是用“螺”諧“籮”,意思是籮裝米飯,吃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