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風> 實用的民風作文集合8篇

民風作文

實用的民風作文集合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作文 篇1

  “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家家走。”聽到這首熟悉的歌謠,我不禁想起了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春節,想起了春節各種各樣的民風習俗。

  先說說燈籠吧。三十晚上,小孩子都要提著一盞花燈,才可以跑出去玩。用爸媽的話來說,就是提著紅色花燈,走夜路也不用怕妖魔鬼怪來嚇你了。今年也是這樣,三十的上午,我和小夥伴一商量,決定今天就不去買花燈了,要自己做一盞。我先找了一個喝完了的大飲料瓶,把飲料瓶的上半部分剪開,就出現了一個空心的長方體,接著我又找來錘子和釘子,“叮叮鐺鐺”把一枚釘子釘在長方體下年的正中間,接著我又把一根又粗又大的蠟燭插在釘子上面,並用膠帶把它固定好,然後,我又“咔嚓咔嚓”用彩紙剪出一張網格,把它套在燈籠上,再把它上面的四個角吊上線,綁到一根筷子上,大功告成!

  接下來,三十的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種類很多,有魚、菜、肉、丸子等。但是重頭戲還是那最後端上來的一盤盤熱乎乎的餃子。餃子,一個用麵包餡的東西真有那麼好吃?答案是肯定的。餃子既好看又好吃,剛包好的餃子,樣子小巧玲瓏。那麼煮好的呢?煮好了的餃子,造型美觀身材完美,軟軟的,香香的,真是好啊!我愛你餃子!

  這個春節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那一沓沓的壓歲錢,,而是有快樂!也有幸福!我在這裡拜一個晚年:“新年快樂”!

民風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的傳統習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今天,就讓我帶著你走進我的家鄉,領略一下那歷史悠久而傳統的習俗——搗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戶戶過春節時必吃的食物。搗年糕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是費時費力。

  村裡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從米缸裡取出來,浸泡在水裡,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徹底溼透以後,再把米撈起來過濾掉水分,晾一晾,然後才把這些米送到磨坊裡磨成米粉。接著把磨好的米粉倒進一個特製的桶裡,放到鍋裡蒸,待到廚房裡的蒸氣瀰漫著米香時,米粉已經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進木槽裡,用木杵用力地搗,使木槽裡的米粉變成膏狀,再用力,使那些膏狀物從一個方形的小口裡擠出來,鑽出長條,像是一條巨大的蠶從蛹裡爬了出來。邊上的婦女手裡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來,期間還要給它不斷地翻身,等年糕完全變硬之後,就可以裝入袋子裡儲存起來了。

  家鄉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剛成型時,還冒著熱氣,黏黏的,撒上一些紅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變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歡的吃法。也有人喜歡吃鹹的,放入榨菜絲包起來,這樣吃甜絲絲,鹹滋滋。

  搗年糕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生活藝術。

民風作文 篇3

  “新春佳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新春佳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新春佳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新春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新春佳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之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物件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新春佳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民風作文 篇4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透過對水溫與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民風作文 篇5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民風作文 篇6

  刺繡是土族婦女最拿手的絕活,就像這裡的枕頭片是一種在文化藝術中保留了很多年的嫁妝,具體出現的時間也無人問津,它是經過土族婦女盡心設計和用雙手巧妙縫製成的,當我們細細看它時,一針一線是那樣的別緻,當我們再細細觀察,也不難發現很多都是鳥獸和花草,這就能說明我們的民族與這些的和諧相處。

  這些古老的藝術中也常常隱藏著文化,女人出嫁不能靠天靠地,也不能靠父母和親友,這隻能靠自己,不上學的女孩也就提前為自己準備嫁妝了。枕頭片的製作過程就是這樣的,首先,要用麵漿將幾塊不用的布粘好,然後,把它裁成方塊狀,在它上面繡上花草和鳥獸,最後,給它縫邊就行了。不妨大家行動起來,親手來感受我們藝術的風味吧!

  看到這一幅美麗的圖案你可能會猜到這也是一個嫁妝,因為這裡有雙喜,是的,這的確是一個嫁妝,美麗的花朵顯得那樣迷人,花花綠綠讓人變得心曠神怡。來到土族婦女的家中,你一眼就能看到疊著整齊的被子上蓋著衫毯。它是土族女兒為自己做的嫁妝,她們結婚後把它蓋在被子上,一方面,可以顯示出她們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保護被子被灰塵所汙,還看起來比較美觀。做它的方法是,在一片白布上畫上一些美麗的圖案,然後,就用針刺就行了,這一種針與普通的針不一樣,是一種通式的,雖然它穿線比較難,但在我們的手裡不算什麼,用頭髮一穿那就是最簡單不過了。如果你在家閒著,你也可以行動一下,感受它的魅力。

  一雙盡心製作的鞋墊,讓人不斷欣賞它的美麗,如果墊在鞋裡你就看不到它的美和精巧,但穿上鞋你就會感到很舒服。鞋墊大小是按自己鞋號來做的,它有大有小,而且不只是在它上面繡花草,還可以是用十字交叉做成的方框等。這可以作為新娘的嫁妝,這也可以作為贈送給親戚和朋友的禮物,這表現出土族人的熱情和真誠,也祝福他們一路順風。鞋墊的做法與枕頭片的做法一樣,只是剪的樣式是不一樣的,手工不是很多,做起來也非常簡單,做作可以活動活動筋骨。

  小腳穿上小鞋子顯得很合適,我們對小腳好奇,我們更為小鞋好奇,這是怎麼一會事兒呢?這是古時的封建造成的,聽奶奶講,那時她們的長輩寧死也要讓她們裹腳,說是沒有裹腳就沒有人說媒,她們痛得在地上爬行。這種小鞋可能會有一個很長的歷史,從它本身可以顯出它具有一點古老的韻味。多年過去了,裹腳被解放了出來,剩下的這種小腳老人不是很多了,是小腳還是大腳,繡花鞋還是保留在我們的生活裡,多彩多樣的繡花鞋,不僅讓我們眼花繚亂,還讓我們感到藝術之絕唱。

民風作文 篇7

  中原地區濃郁的奇風異俗給這塊古老的大地塗上瞭如詩如畫的色彩。小孩兒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就是這諸多風俗中饒有興趣的一頁。

  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當嬰兒出生後,特別是數世單傳、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為之驚喜萬分。這時,孩子的奶奶、爺爺就要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並向百家近親好友求乞布塊。特別是那些姓“劉”、“陳”、“程”諧音“留”、“成”,在老人們看來,這些諧音都是吉利之語,對於保佑孩子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這些人家的一小塊布頭或是一方舊布片,老人們也會珍重地收留下來。布塊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講究,但以藍色為最好。因 “藍”諧音“攔”,只要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們把百家的布塊縫在一起。據老年人講,縫百家衣的講究也很多,像布紋的走向、拼圖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衣服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這種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們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此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後,由孩子的母親將口子縫住,這就說明孩子的魂靈已留在了母親的身邊,再也不必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也許穿衣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民間保佐嬰兒成長的風俗除穿百家衣之外,還有給孩子吃百家飯的習慣。凡是對孩子比較溺愛的人家,農曆正月初一那天,爺爺抱著未滿週歲的的孫子,佯裝乞丐模樣,手執破碗,沿街乞討。乞飯的人家以100家為宜。他們將討來的饃、菜、米燴在一起,煮成稀飯,讓孩子吃下。據說這樣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護,免除災難。吃過百家飯後,孩子的奶奶要蒸100個銅錢大小的麥面饃,用籃子挎上,沿村莊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個小饃給他。這100個小饃分給100個小孩。饃發完後,災難也就讓別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會平安健康,長大成人。此俗稱“嚼災”。

  這種習慣在民間有一定的廣泛性,不管認識與否,凡遇上求飯的祖孫,人們都會慷慨相助,凡碰上發饃的老人,人們也樂意收下。

民風作文 篇8

  新春,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春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春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春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老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老媽說:“老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老媽爽快地答應了。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老媽說:“老媽,我要這些。”“沒問題。”老媽爽快的說老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老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老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