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堂> 精選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5篇

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

精選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 篇1

  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就是我們的課堂;每一種東西,就是我們的教材。我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到不少東西。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來到外婆家後面的田地玩耍。突然,在地上發現一隻蝸牛。這隻蝸牛大約長兩三釐米,頭上的兩根觸角,一根長一根短,在一釐米處的地方上有一個小殼子。我轉念一想:這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啊?一想到這個,我便滿臉愁雲。過了一會兒,我便把蝸牛抓進屋裡。我拔了一片菜葉,弄了一頭死蒼蠅,還拿了一片樹葉,把他們放在了蝸牛的面前。只見,它先用長觸角在上面碰了幾下,又用短觸角碰了碰。最後,在菜葉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我不看還不怎麼樣,一看嚇一跳。蝸牛喜歡吃菜葉,照這樣說,蝸牛是害蟲。我又想;可是蝸牛為什麼要用長觸角碰了碰,再用短觸角碰了碰,才選擇菜葉吃了起來呢?我開啟電腦,一查才知道。那根長觸角是蝸牛的眼睛,短觸角是蝸牛的鼻子。“哦,原來是這樣啊!”我高興地說……

  一隻小小的蝸牛,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號”。最後,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道理在課堂上也不一定會明白,只有親手試驗了,才會明白,才會牢記於心!

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 篇2

  這天,在媽媽的命令下,我一臉不悅地開始洗衣服。

  洗完衣服,我看見了一盒蚯蚓,正巧我閒得無聊,不如來做個實驗。我往地上鋪了一張報紙,把土壤灑在報紙的一端,將兩隻蚯蚓放在另一端。然後我坐在一旁,頗有興趣地觀察它們。

  一開始,兩隻蚯蚓都在原地不動,只是不停地翻動身體,彷彿還不明白事實的嬰兒在不斷踢動,不願離開媽媽。過了一會兒,它們似乎明白了什麼,接受了現實,一點兒一點兒向前蠕動著。兩隻蚯蚓痛苦地掙扎著,一會兒纏繞在一起,一會兒你一下我一下緩慢地前進著。忽然,一隻蚯蚓停在原地,不再繼續前進,只在原地不停地翻滾、掙扎,彷彿在說:“累死我了,走了這麼遠,還不見土壤的蹤跡。我放棄,不走了。”而另一隻蚯蚓呢,還是繼續前進著,努力地前進著,堅持不懈地前進著。它扭動著細小的身軀,用奮鬥不息的力量一點點前行,我的耳邊彷彿響起一聲吶喊:“我要回到土壤中,回到我的家!”看著它一點一點靠近土壤三釐米、兩釐米、一釐米,終於到了,只見那小小的蚯蚓一溜煙鑽入了土中,不見了蹤影。而那隻放棄了爬行的蚯蚓,死在了距土壤只有二分米的路途中。

  為什麼這隻回到了土中的蚯蚓能夠成功呢?因為它堅貞不屈、不願屈服、不肯放棄。我對這隻小小的蚯蚓充滿了敬意,它雖小,卻如此“強大”,而我呢,連洗衣服這種小事兒都不願做、不肯做,更談不上做好了,有什麼資格取得成功呢?

  小蚯蚓,謝謝你,你教會了我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面對困難。

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 篇3

  生活處處是課堂,從生活中的每件事情中都能懂得一個道理。我就是在生活中學到了知識,事情是這樣的:

  星期天早上七點半,爸爸媽媽同時跨出了家門上班去了,只留下我一個人在家。吃完早飯,我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覺得口渴了,便要去飲水機那裡接水,到飲水機面前,我的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原來,飲水機裡沒水了,這可怎麼辦!我冥思苦想,最終,決定自己燒開水。

  啊!五分鐘過得真慢啊!水終於開了。我興奮地提起水壺,準備倒水。呀!大事不好,我的手碰到了壺底,我準備大叫的時候,奇蹟發生了,壺底怎麼不燙呢?我帶著疑問查了查“百度”。原來是這樣的:水開時,這時若迅速把壺提起來並勇敢地把手貼到壺底,會發現壺底並不燙,若過一會兒才把手貼向壺底,壺底反而又燙手了。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壺底是離熱源最近的地方,也是水汽化最集中的地方。水開後,在壺底會產生出一串氣泡,並上升到水面,這就是沸騰。水沸騰要吸收大量的熱,在水壺離開火爐後的一瞬間,水的沸騰仍在進行,所以此時壺底附近的熱大量地被吸收,暫時降低了壺底的溫度,因此壺底並不燙手。

  原來是這樣!生活處處是課堂,只要我們多留心觀察,多問問題,並找到答案,就能隨時得到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一起努力吧!加油!

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 篇4

  生活是一本書,我們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生活是一場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部電影的演員;生活還是課堂,從生活這個課堂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和道理,讓我們走進這個課堂,體會它無窮的魅力吧!

  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我穿著厚厚的棉衣走在孤零零的大街上,我的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白色,那強壯的.汽車變成了白汽車;那高大的人們變成了“白褂醫生”……我正張望著,突然,我感覺一個有力的東西把我推向前面,我應聲而倒,當我站起來回頭看時,正好有個年輕人手裡拿著一個木棍站在我身後,我以為他打了我,立刻質問他:“你為什麼打我?”那個年輕人說:“沒有啊?”“還說沒有,你手裡是什麼!不是你是誰啊!”我氣沖沖的問道,他著急的擺擺手:“真的不是我,你聽我說……”“算了吧,懶得跟你這種人說話!”我轉身就走了。

  這是,對面走來一個人攔住了我說:“小朋友你真的冤枉好人了,剛才颳起一股風捲起了一個樹棍,打中了你,那個叔叔是過來想扶你的,順便把棍子清走……”我頓時啞口無言,轉身跑向那個叔叔,深深地鞠了一躬:“叔叔,對不起,我錯怪您了!”那個叔叔對我笑了笑,摸了摸我的頭,轉身走了。這件事是我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我相信眼睛看到的,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我相信自己的內心,但內心又不一定正確,真正弄明白一件事不容易,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再做出判斷,不要傷了別人的心!

  生活是什麼?我常問自己,但久而久之,我竟發現生活是一個伴隨我成長的老師!

生活處處是課堂作文 篇5

  生活中無論在哪個角落,都會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螞蟻搬家與天氣有關、為什麼夏天的西瓜特別好吃等,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

  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和媽媽一起去菜場買菜,看到大街上人很多,各種車輛也川流不息。我問媽媽:“今天是什麼日子呀?怎麼這麼多人和車呢?”媽媽說:“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家團圓相聚的日子。這天,出門在外的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回家團圓。”我和媽媽在擁擠的人群中慢慢的走著,媽媽說:“買點土豆吧,我們自己做炸薯條,比較衛生。”於是我們在一個賣土豆的攤位前停下挑選土豆。賣菜的阿姨說一共12元錢,媽媽遞給她20元錢,接過找回的零錢,我和媽媽就離開了。在準備買其他的菜的時候,媽媽發現剛才找回的零錢錯了,應該找回8元,但是賣菜的阿姨卻給了媽媽12元。媽媽拉著我的手急急忙忙的往賣土豆的攤位走去。當賣菜的阿姨從媽媽手中接過多找的4元錢的時候,不停的說著謝謝!媽媽淡淡的說:“不要客氣,出門在外做小本生意的不容易。”然後就牽著我的手離開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說:“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學會誠實守信,不貪小便宜,要學會體諒別人。”

  生活處處是課堂!學校的教室裡,老師教會我們書本里的知識,讓我們充滿智慧;生活的課堂裡,媽媽和身邊的人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可以選擇正確的道路上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