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讀後感 (精選13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 (精選1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 (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讀後感1

  當我翻開《老人與海》的第一頁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條大鯊魚,一條大馬林魚,一個男孩和一個老人,塑造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其實是蘊含深刻哲理的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聖地亞哥”的老人在海上苦苦“奮戰”了84天,終究沒有釣到魚。他經常被同行冷嘲熱諷,但他從來都沒有灰心,僅僅靠著他那簡陋的器具,在海上搏鬥了三天,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回家的海域上遇到了數條大鯊魚,他馬上冷靜下來,憑藉著他從小捕魚的經驗,用刀子刺穿了鯊魚的骨頭,將那些可惡的壞傢伙置於死地。但老人也付出了代價:他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們啃得只剩下魚頭、魚尾和骨架了。

  “勇敢者是不會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永遠打不垮他。”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雖然老人躲不過海明威筆下寫的災難,但是他勇敢的面對了這些災難。人類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他們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老人在海上經歷了84次失敗,但他都沒有放棄捕魚。我非常敬佩老人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他這種精神,換來了應有的報酬——大馬林魚。

  而在生活中的我,可不像老人那樣毅力十足。有一次,我考試考砸了,非常傷心。媽媽就讓我看看《老人與海》這本書,希望我能從中學習老人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看完以後,我又鼓起勇氣,充滿力量,決定以後要繼續努力,查漏補缺,爭取考出好成績。

  老人與海讀後感2

  一個古怪的老頭,釣一條魚,直到天昏地老,海枯石爛。

  這就是讀《老人與海》到一半然後兩眼昏花所發出的感慨。此後,這本薄薄的書就被我扔在書架最偏僻的角落,落了一片灰灰的塵。我是一個極度缺乏毅力的女孩,若能把一件持續了半個月的事情延續到一年半載,那是奇蹟。

  在今天被動的翻開這本書之前,可憐的老人與海就像雕塑一般充當一個顯示我“學富五車”的工具。我一點也不瞭解它,也不願意去了解它。

  驀地,突然發現那些講述如何堅強勇敢的書籍要不就是被強制性的送給人家,要不就是賣給了撿破爛的。那些色彩斑斕的,浮若塵絲的奇書異卷反而奪得了一大片疆域。只有這本孤獨的老人與海,孤獨地在封閉的世界中不停息地自導自演一部相同的戲。翻開柔韌的紙頁,赫然見到“我要和它鬥到死。”著實讓我驚心。

  縱使老人頑固不化、愚蠢木鈍,但他的堅持贏過了波塞東的囂張。

  轉而想到了自己,從小學畫畫不到一年,放棄了;想當律師,不到半年,喪氣了;想當作家,不到三個月,洩氣了。曾經許下那麼多豪言壯志,就在絕壁前灰飛煙滅。畢竟是年輕。啊,好奇而善變。這是對自己的安慰。

  並不是沒有堅持過,但那種枯燥與永無止境的等待是一枚細針,足以穿破一個鼓鼓的氣球。於是曾經那麼多次,承受不住堅持換來的失敗,躲在瀑布裡哭泣。

  縱使老人身處險境,但他的生存信念驅走了死神的垂顧。

  聽說除了教徒們,人是沒有太多信仰的。時間在句子後面劃上了一個巨大的叉子。

  老人與海讀後感3

  當我讀《老人與海》的時候,我的思緒被牽引到老人與海的搏鬥故事中......

  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出海打漁,在一無所獲的八十四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沒見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在海上大魚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經過搏鬥老人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成群的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老人拖回家的只是一副被鯊魚吃光的魚骨架。

  從表面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骨架回到了岸上,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我看來,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人類的力量渺小的,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極限挑戰,這個限度才會一次又一次擴大,一次又一次被超越。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的這種一次次向困難挑戰,永不言敗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我更加要向老漁夫學習,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我都有墮性,怕吃苦,遇到困難就退縮,看了這篇文章以後是我受到很大的震動,我一定要向老漁夫學習,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要迎難而上,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困難,做一個上進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4

  很早以前就讀過《老人與海》這本書了,說是書其實它是一篇不是很長的小說而已。雖然短可是它的精煉的文字和那種情節架構還是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外表不好看能夠說的上是醜陋的老漁民在別人的嘲笑聲中出海,在與馬林魚奮鬥幾天幾夜後最終將魚帶回來了,可是帶回來的魚卻只剩下了一副魚骨頭了。

  在那幾天幾夜中,老漁民可是受足了罪可是也收穫了眾多。

  老人的故事讓我的感受之一是一個人應對困難需要勇氣。一個人需要自尊嗎答案是肯定的`,老人也是這種做法,雖然年邁可是他從來沒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從來沒有對他的捕魚技術失去過信心,這是他對自我的肯定以及自信。

  在與大馬林魚的搏鬥中,老漁民是越戰越勇,他的精神狀態一向是很好的,那是他內心的信念一向支援著他繼續戰鬥下去,是源於他內心的力量。

  感受之二是一個人的最大的敵人是他自我。其實在戰鬥中大馬林魚並不是老漁民最大的敵人,他真正的敵人是來自內心的那份軟弱,如果老人一旦鬆勁那麼他的精神意志就會在那麼一瞬間垮下來,從而無法讓他在幾天幾夜的戰鬥中堅持那樣旺盛的鬥志,也就不會有最終的成功了。

  感受之三是外界的看法其實沒那麼重要。儘管老人承受著別人各種各樣的看法,可是他都沒有在意那些,而只是按照自我的生活方法去做,他獲得了自我的成功,那些對他的各種攻擊都不攻自破了。

  老人與海讀後感5

  “超越極限”是什麼?怎樣做到?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看完《老人與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人獨自出海捕魚,直到第八十五天時才發現了一條大馬林魚,兩天兩夜的打鬥,鯊魚的多次襲擊,最終他筋疲力盡地帶著魚骨返回了岸邊。

  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小的可憐,就如同這本書裡的老人,他在與馬林魚的決鬥中,雖有外力相助但依舊受了傷,海上哪怕翻出幾秒即逝的大浪,他的生命依舊是危險的……他能活著、帶著魚骨回來完全是大自然的一念之差。人類連大自然的一根汗毛都傷不了,如何勝利?但這個老人做到了,看似他一無所獲,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可精神上呢?他勝利了,面對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他勇於去拼,去搏,這無疑是很可貴的。並且,他在經歷挫折後,沒放棄,而是越挫越勇,哪怕葬身在大海也無所畏懼。

  老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讚頌的。爬上珠峰、登上月球……超越大自然的情景如同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閃現。書本里,現實中,有許許多多的“桑提亞哥”等待著我們再去超越。我們身處在這麼好的時代,無論環境、資源都比桑提亞哥好,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就像在學習中,往往就是一遇到難題就放棄,認定自己沒有能力,不會做、不敢做的人如何變好?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怕出錯,勇於嘗試,不斷地挑戰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極限是什麼?人沒有極限,只要擁有像老人一樣百折不撓,永不服輸的精神,你就勝利了!

  老人與海讀後感6

  一次次出海,老人對自己充滿著堅定的信念,雖然,在這四十八天裡,老人一條魚都沒有達到,但是,老人並不放棄,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到大魚。

  這就是作者筆下的一個堅定、和藹的老人,同時作者也正是用老人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永不磨滅的信心來作為小說的主線,貫穿全文。

  這本小說的內容非常的簡單,主要就講了老人在海上與大鯊魚搏鬥的情景。但是,這本書對於六年來讀了不少書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初看這本書,覺得這本書非常的短,應該很好讀,於是,我便草草地掃了一眼。

  結果讀完之後,別說很好讀了,就連書裡面講了什麼我才只讀懂了一部分,原因是在這本書中,作者在老人與鯊魚搏鬥的時候,運用了許多的細節描寫:動作、語言、環境……“我沒有抽筋,”他說,“它很快就會浮上來,不過我能堅持住。你必須堅持住,這是不用說的了。”……這是我列舉的作者對老人的語言描寫,由此看出,這就是作者筆下的老人,堅持、執著、頑強、有著永不磨滅的信念。這正是作者在寫作之中的匠心獨運的地方,從多個方面的寫法來滲透進去,同時,在寫法上,也從不同的角度來寫出了老人的特點,這也正是這本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也真是這本書最令人難懂的地方!

  這是一本書,一本引人入勝的書。書的特點由我來感受,反覆品味,這將會是我的寫作素材!

  老人與海讀後感7

  最近我讀完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部鉅著《老人與海》。

  閉上眼睛,《老人與海》的故事彷彿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一切歷歷在目。

  《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老人——聖地亞哥,故事中還有一個非常關心這位老人的小男孩。老人連續84天出海,天天都捕不到任何魚,被別人認為是失敗者,但老人卻不放棄,堅持不懈。第85天,老人終於在離岸很遠的地方釣到了一條比船大兩英尺的大馬林魚,大馬林魚把船拖了兩天一夜。老人也就和這條魚鬥了兩天一夜,終於把它叉中了,受傷的魚在海里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了無數的鯊魚爭搶魚肉,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只為保住馬林魚,但結果卻不如人意,馬林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盡得一頭栽倒在陸地上。此時,孩子來看老人,他認為聖地亞哥沒有被打敗。

  《老人與海》中有句名言:“人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聖地亞哥雖然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但是他沒有輕言放棄,而是繼續去捕魚,靠的就是那種不被打敗的精神。

  這篇小說讓我們懂得了人類在自然界中鬥爭時是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的,但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信心,要有尊嚴,要拿出勇氣,堅持不懈,不停的努力,把自已的精神狀態發揮到極限。要知道,我們真正的能耐,就是精神的力量。

  老人與海讀後感8

  出差期間,我讀了美國作家海明威《老人與海》這本書。

  書中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桑提亞哥獨自在海上捕魚,但他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在第85天他終於捕到了一條比獨木舟還長的馬林魚,但是在返回的途中碰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可是鯊魚把能吃的魚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我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在曲折坎坷的人生路上,我們時刻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困難也許會畏難止步,但更應該迎難而上。比如張海迪,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並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挑戰挫折。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厄運抗爭。

  審計工作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們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壓倒,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工作中的困難做鬥爭。書中有一句話令我至今難忘:“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穫。

  現在我們努力起來,要以永不言棄的精神前行。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一葉扁舟,茫茫大海。老人划著槳,撒著網。看似老人不停地在為生活奔波,倒不如認為老人在品位生活的同時,在追求生命的真諦。

  老人是孤獨的。粗糙的雙手挽著纜繩,遠處的藍天和大海已經連成了一片,只有偶爾有一兩隻海燕從頭頂飛過,但老人沒有感到一絲恐懼,他早已把自己看成了大海的一部分了,漂浮在大海上就等於投入母親的懷抱。

  老人是無奈的。出去連續數月,卻一無所獲,連唯一的徒弟也跟著別人出海去了。老人是無奈的,但沒有嘆息,他仍然收拾自己的行裝,繼續向深海中劃去……鯨魚一口口地在吞噬他的勞動成果,老人奮力地在與鯨魚抗爭,可勞動成果仍在一點點地消失。他感到無奈,可他沒有停止與生活的抗爭。

  老人是堅強的。每次出海,老人都空手而歸。但老人沒有退縮,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運道差了一點罷了。老人沒有為此消耗時間和精力。第二天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出海。老人用一根魚叉與虎鯨抗爭,虎鯨的鮮血染紅了海水,又激來了更多的虎鯨飛蹤而至,但老人沒有氣餒,他用盡自己最後的一絲力氣,卻仍然只得到了一付白骨。但老人沒有被擊垮。他相信:人生下來不是被擊垮的。老人睡著了,他的徒弟在一旁咽咽啜泣。但老人安心的面容上卻掛著一絲微笑。也許明天太陽昇起的時候,老人已經划著船沐浴在海天一色的晨靄中了。

  人生下來不是被擊垮的,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品味生活。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海是調皮的頑童,它有時平波如鏡,有事掀起狂潮巨浪,與正真的勇士試比高下。人的精神是無形的,它可以深藏在人們內心裡一動不動,也可以一觸即發,用它難以形容的威力與惡勢力作鬥爭。

  一位以打漁為生的老人,一望無際的大海,就算是正值壯年的男子漢在大海面前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更何況是一位老人?然而這位老人卻戰勝了這片汪洋,又有誰能像那位老人一樣與幾十條鯊魚作戰,是什麼力量促使老人去戰鬥呢?是精神,是頑強不屈的精神。

  可以消滅一個人,就是打不垮他,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老人回到岸上,他什麼也沒有得到,就連漁網魚叉也沒有了,他輸了嗎?沒有,他是最後的勝利者,他的精神戰勝了一切,因為精神是世上唯一無法戰勝的。即使一無所獲仍舊堅持不懈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不正是《老人與海》給我們的啟示嗎?

  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精神,他就是這個世上最勇敢的人,不可戰勝的人。是的,的確可以戰勝一個人,但就是大不挎它,或許那些所謂的“勝利者”會贏得某些人的掌聲,但在人們內心深處有種聲音在說:“你們的勝利是最可悲的!”為什麼我們的英雄在戰場上可以無所畏懼,為什麼我們的勇士在刑場上可以昂首挺胸呢?因為人類不可泯滅的精神,是無法戰勝的正義。

  我們應該歌頌那些古今中外擁有這種精神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今天,我無意中從書櫃裡抽出一本書打算隨意看看打發時間,當我看到《老人與海》時,我就被吸引住了,慢慢翻開,又慢慢地看了起來。

  看完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受。這是一個非常激勵人的故事,裡面主人公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他一連七天沒有捕到魚,但他並沒有放棄,還是堅持去打魚,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老人最終抓到了大魚。

  書裡有對老人精彩的心理描寫:我不著急,再等等吧。但如果它始終在水下面,我也會和它奉陪到底……這說明老人有耐心,有毅力,能堅持,不半途而廢,不氣餒。正是因為這幾點因素,才使老人獲得最終的成功。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了那些綠化國的植樹者,他們也有著書里老人的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種樹必然有些單調和勞累,可他們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祖國才更加美麗。

  不止這些人,跟他們一樣的還有閱兵儀式上那些佇列整齊的軍人們,雖然只在閱兵儀式上表演幾分鐘,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幾分鐘的成功,他們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啊。

  我身邊也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的同學。每週發表作文都少不了他,一年多了,每天只發三篇,而他已經發了五十多篇了,才發了十幾篇的我非常敬佩他。我一週都不一定發一次,可他卻一週能發一篇以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老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前幾個星期,我們的班主任吳老師推薦我們讀一本好書,名叫《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作者是海明威。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一部作品。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的情況下,他告別了和他一起捕魚的那個孩子,一個人獨自出海,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面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跟那條大馬林魚在海上面周旋,經過三天三夜的的較量,在他的手受傷、抽筋的情況下,透過他自己的努力、耐力與毅力戰勝了那條巨大的馬林魚,聖地亞哥最後用魚叉殺死了那條大馬林魚。

  可是在他返航的途中,卻遭到了一群群的鯊魚的襲擊,他跟鯊魚們進行了搏鬥,當他終於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大馬林魚的肉全部被鯊魚們搶吃掉了。

  讀了這本書我很感動,我覺得雖然老人並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儘管他開始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最終還是讓鯊魚給吃了,他僅僅只是帶著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回來,但是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其實他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很能堅持、很能吃苦的人,他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我們的人生就像海洋一樣,很寬、很廣、也有危險,海洋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有老人的那種“硬漢精神”。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我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暑假裡,看了一本有趣的書叫《老人與海》它情節生動、內容豐富。有的地方讀起來還讓人驚心動魄呢!它講的是一個老頭,他是個漁夫,有一個助手叫波特,他們整天以捕魚為生,有的是候打不打魚還得餓肚子,有一個人在他們餓肚子的時候幫助過他們。有一天,老頭子要獨自出海遠行了,他對幫助過他的人說:“我這次到太平洋去捕魚,一定有很大的收穫,你想要什麼?”那個人回答道:“我什麼也不要,你給我一塊魚肉就行了。”

  老頭子第二天便開始出海捕魚了,剛開始都是一路順風,但是隻捕到一些小魚不夠給別人,他便向深海駛去,一天他正坐在船邊釣魚,忽然浮標猛地往下一沉,老人差點都掉到海里去了。經過了五天五夜的生死拼搏,終於把那條大魚給制服了。那時老頭已經筋疲力盡了,他擦了把汗,向海裡瞪了一眼。魚的鰭因勞累過度而充滿了氣,浮了上來,老人使出最後一點力氣掄起魚叉往下一戳,正好戳在頭上,終於魚被打死了。他仔細一看:“哇,這條魚比我的船還要大幾倍!”老人把魚栓在船頭,便開始返航了,過了一個時辰,有一條鯊魚尋著魚腥味游過來咬了魚一口,老頭拿起一根備用的長矛戳進大鯊魚,隨後又有五隻鯊魚來襲擊,最後魚只剩下一副骨架了。這本書我看到了漁夫的毅力和堅持不懈可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