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實驗的報告(通用15篇)

實驗的報告

實驗的報告(通用1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驗的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驗的報告1

  希奇,真希奇!語文課上,老師拿來一盆清水,一份報紙和一個玻璃瓶,竟然告訴我們這一節課要做一個趣味實驗。接下來就是我對這場實驗的描述。

  時間:20xx年6月9日。 地點:六(2)班教室

  實驗材料:一盆清水、一份報紙和一個玻璃瓶。

  實驗準備:先撕下一張報紙,揉成團後塞進瓶中。

  實驗前的猜測

  老師拿著塞了報紙的玻璃瓶,問道:“如果我將這瓶子瓶口朝下浸入水中,你們說這瓶子中的報紙會不會溼?”

  一時間,教室裡炸開了鍋。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測著。老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舉手發言。

  操冰清第一個被老師點到名。只見她從容不迫地站起身來,胸有成竹地說道:“我認為將玻璃瓶倒著放入水中,報紙不會溼。”老師笑著點點頭,讓操冰清坐下,又叫已經舉手好久的胡鴻傑回答。

  胡鴻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當我認為他要開始長篇大論時,他卻僅僅從口中吐出了幾個字:“我認為報紙會溼。”然而,他的觀點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認可,近半的人都紛紛附和。老師拍了拍手讓大家靜下來,讓坐在胡鴻傑後排的厲凱鋒發言。

  “我以前試過將一個空瓶子倒著放進水裡。”厲凱鋒自信地說道:“瓶子被放下去的時候會有一股阻力,而拿起來時有吸力,水是不會進入瓶子裡的,所以報紙也不會溼。”他說得有理有據,令不少人信服,我也暗自點頭。

  老師讓站起來發言的同學坐下,總結說:“現在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是報紙會溼,另一種是不會溼,接下來,就讓老師來做一做這個實驗。”

  老師示範

  實驗過程

  老師開始做實驗

  “為了公正,你們可以驗證一下,這個瓶口是沒有被封住的。”老師說著,讓前排的同學摸了摸瓶口。

  “現在已經證實瓶口是開著的,那麼我就把瓶子放下去了。”說著,老師把瓶子放入水中,瓶口向下,“過一分鐘我再把瓶子拿起來。”

  過了一會兒,老師應我們的要求將瓶子從水中取出。瓶口溼淋淋的。老師道:“現在我將報紙從瓶子裡拿出來。由於瓶口很溼,我先用報紙擦一下。”老師用剩下的報紙擦了擦了瓶口,然後將手指伸進瓶中想將報紙取出。不料,那團報紙卻不願意輕易離開瓶子。

  終於,報紙被老師取出。紙上乾乾的,沒有一點兒水印。

  同學表現

  同學們好奇地站起來,有些人還私下交頭接耳,似乎在討論什麼問題。我的視線被擋住了,於是也站起身來觀看。

  底下的同學都忍俊不禁,只聽我的同桌金雲鵬悄悄自語:“老師不是在變魔術吧?”“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一旁的邢港偉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道。我也被逗得笑出了聲。

  “外面的水位已經比裡面報紙的位置要高了,如果水可以進瓶子裡,報紙已經溼了,不用等一分鐘的。”厲凱鋒如此說道,大多數同學也紛紛點頭附和。

  我屏息凝神地看著老師將瓶子取出水中,十分迫切地想知道最終的結果。然而,見老師取不出報紙的尷尬場面,我緊張的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看著老師努力地想讓報紙離開瓶子,這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令全班鬨堂大笑。

  看著這神奇的一幕,我不由得想起剛剛邢港偉說的那句“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的確是奇蹟啊!我如此想著。

  學生嘗試

  老師做完了實驗,見我們一臉驚奇,笑了笑,道:“有誰想來試一試?”“我!”“我!”……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踴躍舉手,個個都躍躍欲試。

  最終,被老師選中的幸運兒是邢東傑。他帶著興奮的表情走上講臺,同時一擁而上的還有許多好奇的同學。他們圍在講臺旁,七嘴八舌地給邢東傑出著主意。老師在一旁微笑著看著。

  當邢東傑做完實驗,將仍是乾燥的報紙從瓶中取出後,老師示意所有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道:“實驗又一次成功了,這說明將這玻璃瓶瓶口向下放入水中,水是不會進瓶內的,但,這是為什麼呢?”

  激勵的討論

  “這是為什麼呢?”老師笑眯眯地又一次重複了他的問題。

  我想了想,舉起了手,老師叫起了我。我說道:“因為瓶內有空氣,放進水裡時,空氣產生了氣壓,排開了水。”

  老師點點頭,同意了我的觀點,又道:“其實,放的方法如果不對,瓶裡也是會進水的。”大家此時似乎心有靈犀,異口同聲地接上了老師的話:“斜的放!”

  “不錯。”老師解釋說:“因為斜的放空氣會被排出一部分,氣壓小了,水自然進入了瓶子。邢俊傑,你上來試一試。”

  邢俊傑聽見老師點到了自己名字,一臉驚喜地來到講臺上做起了實驗,水果然灌滿了瓶子。

  最終的結論

  經過討論,我們最終得出了結論如下:

  由於報紙只佔據了瓶子裡的一部份空間,瓶子裡還存在著空氣,所以水無法進入瓶子。

  因為空氣比水輕,所以瓶中的空氣無法逃到瓶外,只有當你把瓶子傾斜著浸入水中,把瓶子裡的一部份空氣排掉後,水才會進入瓶子。

  啟發

  課後,回想著課堂上的實驗,我得到了一個啟示:生活中處處有真理,其實許多司空見慣的事物中蘊含著鮮為人知的科學道理,但只有作一個有心人,才能發現它們。

  是啊,牛頓從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這一司空見慣的事情中發現了萬有引力;波義耳從紫羅蘭花瓣遇鹽酸會變紅這一普通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石蕊試紙……只有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會找到身邊的真理,我決心要做一個這樣的人。

實驗的報告2

  實驗一:站點設定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例項是透過“站點定義為”對話方塊中的“高階”選項卡建立一個新站點。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2、安裝windows

  xp作業系統;建立iis伺服器環境,支援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體;

  三、實驗原理

  透過“站點定義為”對話方塊中的“高階”選項卡建立一個新站點。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執行“站點\管理站點”命令,在彈出的“管理站點”對話方塊中單擊“新建”按鈕,在彈出的快捷選單中選擇“站點”命令。

  2)在彈出的“站點定義為”對話方塊中單擊“高階”選項卡。

  3)在“站點名稱”文字框中輸入站點名稱,在“預設資料夾”文字框中選擇所建立的站點資料夾。在“預設圖象資料夾”文字框中選擇存放圖象的資料夾,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返回“管理站點”對話方塊。

  4)在“管理站點”對話方塊中單擊“完成”按鈕,站點建立完畢。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實驗開始之前要先建立一個根資料夾,在實驗的過程中把站點存在自己建的資料夾裡,這樣才能使實驗條理化,不至於在實驗後找不到自己的站點。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選項,計算機一般會有預設的選擇,最後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該選項的含義,以及它會造成的效果,否則會使實驗的結果失真。實驗前先熟悉好操作軟體是做好該實驗的關鍵。

  實驗二:頁面影象設定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例項的目的是設定頁面的背景影象,並建立滑鼠經過影象。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2、安裝windows

  xp作業系統;建立iis伺服器環境,支援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體;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體;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體。

  三、實驗原理

  設定頁面的背景影象,並建立滑鼠經過影象。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頁面屬性”對話方塊中設定頁面的背景影象。

  2)

  在頁面文件中單擊“”插入滑鼠經過影象。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實驗結束後我們可以看到頁面的背景變成了我們插入的影象,並且要滑鼠經過的時候會變成另一個影象,這就是滑鼠經過影象的效果。當然這種實驗效果很難在實驗結果的截圖裡表現出來。這個實驗的關鍵在於背景影象的選擇,如果背景影象太大不僅會影響網頁的開啟速度,甚至影象在插入會也會有失真的感覺,因此在插入前對影象進行必要的處理能使實驗的效果更好。

  實驗三:表格製作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例項是要建立邊框為1畫素的表格。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2、安裝windows

  xp作業系統;建立iis伺服器環境,支援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體;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體;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體。

  三、實驗原理

  建立邊框為1畫素的表格。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文件中,單擊表格“”按鈕,在對話方塊中將“單元格間距”設定為“1”。

  2)

  選中插入的表格,將“背景顏色”設定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選中所有的單元格,在“屬性”面版中將“背景顏色”設定為“白色”(#ffffff)。

  4)

  設定完畢,儲存頁面,按下“f12”鍵預覽。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本實驗主要透過整個表格和單元格顏色的差異來襯托出實驗效果,間距的作用主要在於表現這種顏色差異。表格的背景顏色和單元格的背景顏色容易混淆,在實驗中要認真判斷,一旦操作錯誤則得不到實驗的效果。“表格寬度”文字框右側的表格的寬度單位,包括“畫素”和“百分比”兩種,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這兩種單位表示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進行選擇,否則就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設定錯誤就會嚴重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四:建立錨點連結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例項的目的是建立錨點連結。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2、安裝windows

  xp作業系統;建立iis伺服器環境,支援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體;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體;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體。

實驗的報告3

  材料:一個有窄口的塑膠瓶、黏土、一段塑膠軟管、幾個硬幣、膠帶。

  1、在塑膠瓶的一側挖二三個洞。在瓶子的同一側,用膠帶把三四個硬幣固定上去。這些硬幣有重量,可使潛水艇往下沉。

  2、把塑膠軟管放入塑膠瓶的窄口裡,再用黏土把軟管和瓶口的縫隙封好。

  3、把這個玩具潛水艇放到一盆水裡,讓潛水艇灌滿水。

  4、從軟管把空氣吹入潛水艇。在你吹氣的時候,潛水艇內的水會從洞口被逼出來。

  5、當潛水艇充氣到一定程度時,它會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潛水艇內空氣的量,就可以使潛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麼會這樣?空氣的重量比水輕,當你把潛水艇裝滿氣時,潛水艇變得比水還輕,所以會上升到水面上。

實驗的報告4

  一、實驗名稱:

  雞的解剖

  二、試驗時間:

  20xx年12月12日

  三、實驗地點:

  動醫樓

  四、使用器械:

  鑷子(不帶齒)、手術刀、手術剪

  五、解剖程式:

  首先把雞處死,方法是:在雞的頸部靠近頭處開口放血致死;然後解剖

  六、觀察內容

  1、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於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腺胃:紡錘形,在肝左右兩葉之間的背側

  3、肌胃:緊接與腺胃,近圓形,呈暗紅色

  4、十二指腸:位於腹腔右側,前端與肌胃相接,灰白色,管狀

  5、空腸:前接十二指腸,後接迴腸,灰白色,管狀

  6、迴腸:前接空腸,後接結直腸,夾在兩條盲腸之間,灰白色,管狀

  7、結直腸:很短,前接回腸

  8、胰腺:夾在十二指腸降升支之間,淡黃色,長條形

  9、肝:位於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兩葉,右葉有一綠色膽囊

  10、法氏囊:位於雞的洩殖腔的背側,是洩殖腔的一個盲囊

  11、氣管:較長而粗,半透明管狀,位於皮下,偏右,進入胸腔在心基上方分為兩個支氣管

  12、鳴管:位於氣管與支氣管交叉處,分外鳴膜和內鳴膜,禽類的發聲器官

  13、肺:位於胸腔背側,扁平四方形

  14、心臟:位於胸腔前下方,心基朝向前方,椎體形

  15、腎:位於綜薦股兩旁和髂骨內面,紅褐色

  16、卵巢:位於左腎前部腎上腺的腹側,上有發育著的大小不一的黃色卵泡

  17、輸卵管:分為:漏斗部,壺腹部,峽部,子宮,陰道五部分

  壺腹部:受精部位 壺腹部:產生蛋清的部位 峽部:形成蛋殼膜 子宮:形成蛋殼及其色素 陰道:在蛋殼外面形成少量灰質

  18、髂腓肌:相當於臀股二頭肌,位於髂骨脊,以圓腱止於腓骨

  19、坐骨神經:位於髂腓肌下面,體內最粗大的神經,白色,線狀

  七、體會:

  透過這次解剖實驗課,我對雞的一些組織和器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相關的一些知識。最重要的是在上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樂趣。在外人看來也許解剖課很沒意思,但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們不僅掌握了知識,也獲得了樂趣。

實驗的報告5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當今計算機應用在是生活中可以說得是無處不在。因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來說掌握計算機開發技術十分重要的。

  我的題目是文章處理系統的設計,對於我們這些新手來說,這是很大的考驗,我一千次一萬次的問自己,怎麼才能找到課堂所學與實際應用的最佳結合點?怎麼才能讓自己的程式在篇幅上簡單,在使用價值上豐富?怎樣讓自己的業餘更靠近專業?怎樣讓自己的計劃更具有序性,而不會忙無一用?機會是老師,學校,以及無數代教育工作者給的,而能力是自己的,耐性是需要的。

  經過自己的琢磨,聽取了師姐,師兄們的建議,還查閱了很多書籍,才做到了心中有數,才瞭解了C語言課程設計的真正用意——培養自學能力,養成程式編輯的好習慣。我從來不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的說法,認為那只是懶惰者自尋懶惰的藉口,我要積極,要把握,要努力。

  回顧起此次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的確,從拿到題目到完成整個程式設計,從理論到實踐,在整整半個學期的日子裡,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透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這畢竟第一次做的,難免會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牢固,比如說結構體……透過這次課程設計之後,一定把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重新溫習。

  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程式設計問題,最後在郭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終於迎刃而解。同時,在郭老師的身上我學得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在次我表示感謝!同時,對給過我幫助的所有同學和各位指導老師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謝。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懂得怎麼樣去制定計劃,怎麼樣去實現這個計劃,並掌握了在執行過程中怎麼樣去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緒,黑夜過去了,我們收穫的是黎明。

  在本次實踐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檔案刪除程式的編譯過程中,我的各個子程式都已經編輯成功,那麼這最後的程式就將是我成功的關鍵。老天不會讓我太過順利,他在這最後的時刻設定的障礙,是要考驗我的能力,他要置我於死地?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我打了退堂鼓,我不能忍受長時間的無功而反,時間正在消磨我的意志。沒有了柳暗花明的一天,那麼我怎麼能說經受住了考驗?謝謝老師的那句話,她說:人力有所不能及,然而,人的精神是不會敗倒的。我鼓起勇氣,到處問,到處查資料,黃天不負有心人,在一篇文章上,終於看到了我所特別要求的函式,我實現了組合是關鍵的理論。不得不說這是精神的勝利,是永不言敗的精神讓我的程式重見天日。謝謝給我指點迷津的老師。

  6月11日,我們的課程設計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的印象是不可磨滅的。無論我以後會不會涉及到C語言程式編譯的研究,我想,我至少掌握了一種系統的研究方法,我們學習的目的就在於運用,我們運用這種研究方法的時候會很多,我最後要感謝課程設計,它的確教會我很多。

實驗的報告6

  一、目的及任務

  ①熟悉精餾的工藝流程,掌握精餾實驗的操作方法。

  ②瞭解板式塔的結構,觀察塔板上汽—液接觸狀況。

  ③測定全迴流時的全塔效率及單塔效率。

  ④測定部分迴流時的全塔效率。

  ⑤測定全塔的濃度(或溫度)分佈。

  ⑥測定塔釜再沸器的沸騰給熱係數。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餾塔中,由塔釜產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與來自塔頂逐板下降的迴流液,在塔板上實現多次接觸,進行傳熱與傳質,使混合液達到一定程度的分離。迴流是精餾操作得以實現的基礎。塔頂的迴流量與採出量之比,稱為迴流比。

  迴流比是精餾操作的重要引數之一,其大小影響著精餾操作的分離效果和能耗。迴流比存在兩種極限情況:最小回流比和全迴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離任務,則需要無窮多塔板的精餾塔。當然,這不符合工業實際,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個操作限度。若操作處於全迴流時,既無任何產品採出,也無原料加入,塔頂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這在生產中午實際意義。但是由於此時所需理論板數最少,又易於達到穩定,故常在工業裝置的開停車、排除故障及科學研究時採用。

  實際迴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餾操作中,若迴流系統出現故障,操作情況會急劇惡化,分離效果也將變壞。

  板效率是體現塔板效能及操作狀況的主要引數,有以下兩種定義方法。

  (1)總板效率E

  E=N/Ne

  式中E——總板效率;N——理論板數(不包括塔釜);

  Ne——實際板數。

  (2)單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Eml——以液相濃度表示的單板效率;

  xn,xn—1——第n塊板和第n—1塊板的液相濃度;

  xn*——與第n塊板氣相濃度相平衡的液相濃度。

  總板效率與單板效率的數值通常由實驗測定。單板效率是評價塔板效能優劣的重要資料。物系性質、板型及操作負荷是影響單板效率的重要因數。當物系與板型確定後,可透過改變氣液負荷達到最高板效率;對於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條件下,測定其單板效率,以評價其效能的優劣。總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離效果,常用於板式塔設計中。

  若改變塔釜再沸器中加熱器的電壓,塔內上升蒸汽量將會改變,同時,塔釜再沸器電加熱器表面的溫度將發生變化,其沸騰給熱係數也將發生變化,從而可以得到沸騰給熱係數與加熱量的關係。由牛頓冷卻定律,可知Q=αA△tm

  式中Q——加熱量,kw;

  α——沸騰給熱係數,kw/(m2*K);

  A——傳熱面積,m2;

  △tm——加熱器表面與主體溫度之差,℃。

  若加熱器的壁面溫度為ts,塔釜內液體的主體溫度為tw,則上式可改寫為

  Q=aA(ts—tw)

  由於塔釜再沸器為直接電加熱,則加熱量Q為Q=U2/R式中U——電加熱的加熱電壓,V;R——電加熱器的電阻,Ω。

  三、裝置和流程

  本實驗的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有精餾塔、迴流分配裝置及測控系統組成。

  1。精餾塔

  精餾塔為篩板塔,全塔共八塊塔板,塔身的結構尺寸為:塔徑∮(57×3。5)mm,塔板間距80mm;溢流管截面積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塊塔板開有43個直徑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間距為6mm。為了便於觀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觸情況,塔身設有一節玻璃視盅,在第1—6塊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樣口。

  蒸餾釜尺寸為∮108mm×4mm×400mm。塔釜裝有液位計、電加熱器(1。5kw)、控溫電熱器(200w)、溫度計介面、測壓口和取樣口,分別用於觀測釜內液麵高度,加熱料液,控制電加熱裝置,測量塔釜溫度,測量塔頂與塔釜的壓差和塔釜液取樣。由於本實驗所取試樣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內可視為一塊理論板。塔頂冷凝器為一蛇管式換熱器,換熱面積為0。06m2,管外走冷卻液。

  圖1精餾裝置和流程示意圖

  1、塔頂冷凝器

  2、塔身

  3、視盅

  4、塔釜

  5、控溫棒

  6、支座

  7、加熱棒

  8、塔釜液冷卻器

  9、轉子流量計

  10、迴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緩衝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計

  2、迴流分配裝置

  迴流分配裝置由迴流分配器與控制器組成。控制器由控制儀表和電磁線圈構成。迴流分配器由玻璃製成,它由一個入口管、兩個出口管及引流棒組成。兩個出口管分別用於迴流和採出。引流棒為一根∮4mm的玻璃棒,內部裝有鐵芯,塔頂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順著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實現塔頂冷凝器的迴流或採出操作。

  即當控制器電路接通後,電磁圈將引流棒吸起,操作處於採出狀態;當控制器電路斷開時,電磁線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處於迴流狀態。此迴流分配器可透過控制器實現手動控制,也可透過計算機實現自動控制。

  3、測控系統

  在本實驗中,利用人工智慧儀表分別測定塔頂溫度、塔釜溫度、塔身伴熱溫度、塔釜加熱溫度、全塔壓降、加熱電壓、進料溫度及迴流比等引數,該系統的引入,不僅使實驗跟更為簡便、快捷,又可實現計算機線上資料採集與控制。

  4、物料濃度分析

  本實驗所用的體系為乙醇—正丙醇,由於這兩種物質的折射率存在差異,且其混合物的質量分數與折射率有良好的線性關係,故可透過阿貝折光儀分析料液的折射率,從而得到濃度。這種測定方法的特點是方便快捷、操作簡單,但精度稍低;若要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可利用氣相色譜進行濃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與質量分數(以乙醇計)的關係如下。

  .=60.8238—44.0529nD式中。——料液的質量分數;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資料為由實驗測得)。

  四、操作要點

  ①對照流程圖,先熟悉精餾過程中的流程,並搞清儀表上的按鈕與各儀表相對應的裝置與測控點。

  ②全迴流操作時,在原料貯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爾分數)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啟動進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麵達250~300mm。

  ③啟動塔釜加熱及塔身伴熱,觀察塔釜、塔身t、塔頂溫度及塔板上的氣液接觸狀況(觀察視鏡),發現塔板上有料液時,開啟塔頂冷凝器的水控制閥。

  ④測定全迴流情況下的單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迴流量下,全迴流一段時間,待該塔操作引數穩定後,即可在塔頂、塔釜及相鄰兩塊塔板上取樣,用阿貝折光儀進行分析,測取資料(重複2~3次),並記錄各操作引數。

  ⑤實驗完畢後,停止加料,關閉塔釜加熱及塔身伴熱,待一段時間後(視鏡內無料液時),切斷塔頂冷凝器及釜液冷卻器的供水,切斷電源,清理現場。

  五、報告要求

  ①在直角座標系中繪製x—y圖,用圖解法求出理論板數。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單板效率。

  ③結合精餾操作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六、資料處理

  (1)原始資料

  ①塔頂:nD1=1.3597,nD2=1.3599;塔釜:nD1=1.3778,nD2=1.3779

  nD1=1.3658,nD2=1.3658;nD1=1.3678,nD2=1.3681。

  ②第四塊板:第五塊板:

  (2)資料處理

  ①由附錄查得101.325kPa下乙醇—正丙醇t—x—y關係:

  表1:乙醇—正丙醇平衡資料(p=101.325kPa)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液相組成x氣相組成y沸點/℃ 0 、0.126 、0.188 、0.210 、0.358 、0.461 、0.546、 0.600 、0.663 、0.844 、1.0

  0 、0.240 、0.318 、0.339、 0.550、 0.650、 0.711、 0.760、 0.799 、0.914、 1.0

  97.16 、93.85 、92.66 、91.60 、88.32 、86.25、 84.98 、84.13、 83.06、 80.59、 78.38

  乙醇沸點:78.38℃,丙醇沸點:97.16℃。純溶質(溶劑)折光率原始資料

  純物質冰乙醇正丙醇

  折光率

  1.3581 、1.3579 、1.3809、 1.3805

  均值1.3580 、1.3807

  迴歸方程:

  由質量分數m=A—BnD代入m1=1 nD1=1.3580與m2=0 nD2=1.3807得=60.8238—44.0529nD ① ②原始資料處理:

  表2:原始資料處理

  名稱

  塔頂塔釜第4塊板第5塊板

  折光率nD

  1.3597 、1.3778 、1.3658 、1.3678

  折光率nD

  1.3599 、1.3779 、1.3658、 1.3681

  平均折光率nD質量分數ω摩爾分數x

  1.3598 、1.37785 、1.3658 、1.36795

  0.9207、 0.1255 、0.6563、 0.5616

  0.9380 、0.1577 、0.7136、 0.6256

  以塔頂資料為例進行資料處理:

  DnD1.nD2

  1.3597.1.3599

  1.3598

  將平均折光率帶入①式

  60.8238.44.0529nD.60.8238.44.0529.1.3598.0.9207

  0.9207

  x...0.9380

  1—0.92071—0.9207

  乙醇。正丙醇4660

  ③在直角座標系中繪製x—y圖,用圖解法求出理論板數。

  乙醇

  參見乙醇—丙醇平衡資料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線,全迴流條件下操作線方程為y=x,具體作圖如下所示(塔頂組成,塔釜組成):

  圖2:乙醇—正丙醇平衡線與操作線圖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單板效率。

  由圖解法可知,理論塔板數為6。2塊(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為E。

  第5塊板的入板液相濃度x4=0。7136,出板組成x5=0。6256

  由y5=x4=0。7136查圖2中乙醇和正丙醇相平衡圖,得x5=0。5490N6。2.100%。。100%。77。5%N總8

  則第5塊板單板效率Em1,5。

  0。7136。0。6256

  。100%。53。46%

  0。7136。0。5490

  七、誤差分析及結果討論

  1。誤差分析:

  (1)實驗過程誤差:測定折光率時溶質組分有所揮發造成資料誤差

  (2)資料處理誤差:使用手繪作圖法求取理論塔板數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尤其是在求取x5=0。5490時,直接在圖上尋找對應點,誤差較大。

  (3)折光儀和精餾塔自身存在的系統誤差。

  2。結果討論:

  此次實驗測得的全塔效率為77。5%,單板效率為53。46%,全迴流操作穩定,全塔效率和塔板效率較為合理。

  八、思考題

  1。什麼是全迴流。全迴流操作有哪些特點,在生產中有什麼實際意義。如何測定全迴流條件下的氣液負荷。

  答:a、冷凝後的液體全部迴流至塔內,這稱作全迴流。簡單來說,就是塔頂蒸汽冷凝後全部又回到了塔中繼續精餾。

  b、D=0,實際生產是沒有意義的,但一般生產之前精餾塔都要進行全迴流操作,因為剛開始精餾時,塔頂的產品還不合格,而且讓氣液充分接觸,使精餾塔儘快穩定、平衡。

  U2

  Qq。r R c、要測定全迴流條件下的氣液負荷,利用公式,其中塔釜的加熱電壓和電阻已知,查出相變焓,則可以求出汽化量q,則有在全迴流下L=V=q。

實驗的報告7

  專業: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實驗報告

  學號: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______課程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導老師:______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型別:________________同組學生姓名:__________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實驗內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儀器裝置(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實驗步驟

  五、實驗資料記錄和處理

  六、實驗結果與分析(必填)

  七、討論、心得

  實驗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的報告8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儀器和器材(要求標明各儀器的規格型號)

  三、實驗原理:簡明扼要地闡述實驗的理論依據、計算公式、畫出電路圖或光路圖

  四、實驗步驟或內容:要求步驟或內容簡單明瞭

  五、資料記錄:實驗中測得的原始資料和一些簡單的結果儘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並要求正確表示有效數字和單位

  六、資料處理:根據實驗目的對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或作圖表示,並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定,計算誤差或不確定度.

  七、實驗結果:扼要地寫出實驗結論

  八、誤差分析:當實驗資料的誤差達到一定程度後,要求對誤差進行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

  九、問題討論: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異常現象及可能的解釋,分析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實驗儀器的選擇和實驗方法的改進提出建議,簡述自己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回答實驗思考題.

  物理探究實驗: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準備:彈簧測力計,長木板,棉布,毛巾,帶鉤長方體木塊,砝碼,刻度尺,秒錶。

  知識準備:

  1.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4.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的大小就等於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數值可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這樣就測出了木塊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

  探究導引

  探究指導:

  關閉發動機的列車會停下來,自由擺動的鞦韆會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來,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

  運動物體產生摩擦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物體間要相互接觸,且擠壓;2.接觸面要粗糙;3.兩物體間要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點、方向外,還有大小。

  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種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探究方案:

  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鋪在長木板上,從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長木板的接觸面,從而改變接觸面積。

  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

  探究過程:

  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2.在木塊上加5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8N

  3.在木塊上加20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鋪上棉布,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1N

  5.加快勻速拉動木塊的速度,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6.將木塊翻轉,使另一個面積更小的面與長木板接觸,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探究結論: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無關。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實驗的報告9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鹼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採用間接配製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於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於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於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後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於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資料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實驗的報告10

  首先對於課程安排,感覺很緊湊,幾乎不遺漏任何的知識點。

  理論總在實驗和機試前,這樣有利於我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灌輸,而且把理論運用自如。

  每理論課後,老師總不忘留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給我們思考的空間。

  其次是對於教學,感覺老師講課的思路很清晰,運用課件的形式講課,很有概括性,重點“一針見血”,易於給我們把握住知識的主次。

  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我們慢慢吃透了課本上的知識,老師偶爾形象及幽默的比喻,易於理解接受,感覺不到課堂的枯燥,實驗前,老師總會給足夠的時間給我們預習。

  分成小組的形式,讓我們形成合作的請保留此標記團體,實驗中不僅讓我獲得知識,更鍛鍊了我們同學之間的合作。

  實驗中學會了“雙絞線的製作與測試”、“IP地址規劃與管理”、“對等網路組網”等等。

  即使操作上,我們學會了開通部落格、;windows 20xx server的安裝”等等。

  實驗後的實驗報告讓我們有了總結回顧的效果。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相互結合、相互滲透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

  21世紀的我們,必須學好科學技術才能站得住腳!!!在實驗中,讓我們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實驗前做好準備,要了解實驗目的的要求,要詳讀實驗的步驟,實驗過程要謹慎仔細等等。

  相信以後更認真,努力的學習,一定可以使自己的知識更全面。

實驗的報告11

  一、實驗目的初步掌握鑑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1.還原糖的鑑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遊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遊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鑑定非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澱)。

  2.蛋白質的鑑定原理

  鑑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A)和質量濃度為0.01g/mL(B)的硫酸銅溶液。在鹼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於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3.脂肪的鑑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三、實驗過程(見書P18)

  四、實驗用品(見書P18)

  五、注意

  關於鑑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並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衝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於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2.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後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3.蛋白質的鑑定中先加雙縮脲A,再加雙縮脲B六、討論鑑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根據是什麼?

實驗的報告12

  我在這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工作,負責管理前三年的財務,主要工作包括出納工作和會計工作,其中有記帳憑證的製作,記帳憑證的釘制,公司債務與收入款項的記錄與發放,對銀行對帳單的記錄,計算印花稅,在公司的生產部門提供了生產計劃與物料需求計劃之後對第二年和第三年現金流量表的記錄與上報等等。

  我的工作流程如下:

  起始年:

  對財務報表的瞭解該公司目前狀況

  資產:

  流動資產:對現金的數量`應收賬款的到期日`對起始年的原材料投入`產成品投入`在製品投入做統計。

  固定資產:土地建築淨值`機器裝置淨值`在建工程做統計。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

  負債:短期負債數目與到期日`應付款數目與到期日`應交稅金`長期負債數目及到期日的統計,並對CEO彙報目前公司情況,讓其可以對公司經營做個宏觀調控。然後公司開始執行:

  實習剛開始時,我的指導教師讓我們進行分組,各人扮演自己的角色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銀行,同學變成同事以及老闆,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公司的運作過程中也有很大的分歧,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對於一手的賬目我完全摸不著頭腦,現金的收入與支出出現很大的紕漏,還好在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從頭來過,我終於開始對賬目的梳理找到點感覺,然後開始做第二年的賬目,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的工作。因為開始配合不是很好我們也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有過很多爭執,不過最後我們還是齊心合力的完成了。這次實習中老師的講解,自己的觀察中都提到了不少關於管理的問題和人際關係的問題。在與各個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注意溝通方法,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係。

  日結束時我們公司的賬目還很亂,這個的確是我的疏忽。這樣的處境讓我有些尷尬,當即有些氣餒的認為,難道我就這樣呆坐到實習結束?回家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然後慢慢的一個一個的把老師帶我們走的過程再走了一遍。在這個再次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了之前出現問題是因為我對帳目的記錄不仔細。如果一開始我能秉持著對賬目認真負責的態度,那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工作。然後開始做第二年的賬目,然後開始自己第三年,終於賬目平了。這個返工的過程中,我明白到作為一個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稅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會計不是一件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它是靠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來反映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我也完成了前三年的財務任務,23日早上與同組楊秋萍完成財務交接工作。

  實驗完成後,對我在管理財務上的狀況分析,透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與實體動手實踐,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絡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原來管理不是那麼簡單說說的,很多我們忽略的往往會照成很嚴重的損失,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還有大文章。填制記帳憑證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進行,除必須做到記錄真實,內容完整,填制及時,書寫清楚,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容,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確定應借應貸的科目。科目使用必須正確,不得任意改變,簡化會計科目的名稱,有關的明細科目要填寫齊全,記帳憑證中,應借,應貸的帳戶必須保持清楚的對應關係,一張記帳憑證填制完畢,應按所使用的記帳方法,加計合計數,以檢查對應帳戶的平衡關係,在這個執行中的過程中如果發生任何的錯誤都會對未來的工作照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這次實踐告訴我,在大學裡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

  這一次的實習雖然時間短暫,雖然接觸到的工作很淺,但是依然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書本上無法得來的。透過實習,我們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不足,瞭解會計工作的本質,瞭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能夠讓我更早的為自己做好職業規劃,設定人生目標,向成功邁進一大步。同時也使我們對企業管理與財務管理有了更客觀、深刻的認識。較好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理論與實踐知識都有所提高,圓滿地完成了本科教學的實踐任務。也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和人際關係能力,為就業和將來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也為畢業論文積累了素材和資料。為今後大學生的畢業實習和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實踐中我瞭解作為一名會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計部門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資訊,對上要彙報會計資訊,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資訊,對外要與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工作重要具備正確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這次團隊合作之後,我應該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做到,做事高三級,做人低三分。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要有吃苦的決心,平和的心態和不恥下問的精神。作為一個新人,平和的心態很重要,做事不要太過急功近利,表現得好別人都看得到,當然表現得不好別人眼裡也不會融進沙子。工作中要多看,多觀察,多聽,少講,不要說與工作無關的內容,多學習別人的藝術語言,和辦事方法。除努力工作具有責任心外,要善於經常做工作總結。每天堅持寫工作日記,每週做一次工作總結。主要是記錄,計劃,和總結錯誤。工作中堅決不犯同樣的錯誤,對於工作要未雨綢繆,努力做到更好。善於把握機會。如果上級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或工作範圍的事情交給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並努力完成,因為這也許是上級對自己的能力考驗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要堅持學習,不要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

  透過實習與模擬實踐,我們也瞭解到應該再今後多注意,多彌補的知識,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課本上講再多我們聽了確還是會錯的東西,瞭解到實踐的必要和重要性。實習的過程中,讓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寶貴的財務實踐經驗,得到了在課堂上所得不到的許多實踐知識,讓我受益匪淺,也為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實驗的報告13

  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使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僅學習到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穫了經驗與體會,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盡,記下來與大家共勉:

  1.手腳勤快,熱心幫忙他人。初來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內之事,都就應用心去完成,也許自己累點,但你會收穫很多,無論是知識與經驗還是別人的稱讚與認可。

  2.多學多問,學會他人技能。學問學問,無問不成學。知識和經驗的收穫能夠說與勤學好問是成正比的,要記住知識總是垂青那些善於提問的人。

  3.善於思考,真正消化知識。有知到識,永遠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當你真正學會去思考時,他人的知識才能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4.前人鋪路,後人修路。墨守陳規永遠不會有新的建樹,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學會另闢蹊徑更為重要。

  5.獨立而不孤立。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實驗,但要記住與他人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實驗和實驗事永遠不是你自己的。

  6.實事求是做實驗。不騙自己更不要騙他人。

  7.認真仔細地做好實驗紀錄。不要當你真正用到它時才知它的重要所在。

實驗的報告14

  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裝置的技能技巧和程式的除錯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實驗原理

  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演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資料的處理等。原始資料應附在本次實驗主要操作者的實驗報告上,同組的合作者要複製原始資料。

  對於實驗結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種方法:

  1. 文字敘述: 根據實驗目的將原始資料系統化、條理化,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客觀地描述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有時間順序以及各項指標在時間上的關係。

  2. 圖表: 用表格或座標圖的方式使實驗結果突出、清晰,便於相互比較,尤其適合於分組較多,且各組觀察指標一致的實驗,使組間異同一目瞭然。每一圖表應有表目和計量單位,應說明一定的中心問題。

  3. 曲線圖

  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瞭。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並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麼它可以驗證什麼理論?實驗結果有什麼意義?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於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捨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後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複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

  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後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準確、嚴謹、客觀。

  實驗報告撰寫要求

  1. 實驗報告和實驗預習報告使用同一份實驗報告紙,是在預習報告的基礎上繼續補充相關內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複勞動,因此需要首先把預習報告做的規範、全面。

  2. 根據實驗要求,在實驗時間內到實驗室進行實驗時,一邊測量,一邊記錄實驗資料。但是為了使報告準確、美觀,此時應該把實驗測量資料先記錄在草稿紙上。等到整理報告時再抄寫到實驗報告紙上,以避免錯填了資料,造成修改,把報告寫得很亂。

  3. 在實驗中,如果發生實驗測量資料與事先的計算數值不符,甚至相差過大,此時應該找出原因,是原來的計算錯誤,還是測量中有問題,不能不了了之,這樣只能算是未完成本次實驗。

  4. 實驗報告不是簡單的實驗資料記錄紙,應該有實驗情況分析,要把透過實驗所測量的資料與計算值加以比較,如果誤差很小(一般5%以下)就可以認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誤差較大就應該有誤差分析,找出原因。

  5. 在實驗報告上應該有每一項的實驗結論,要透過具體實驗內容和具體實驗資料分析作出結論(不能籠統的說驗證了某某定理)。

  6. 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要畫出所設計的電路圖,標出所選出和確定的電路引數。要有驗算過程和必要的設計說明。

  7. 必要時需要繪製曲線,曲線應該刻度、單位標註齊全,曲線比例合適、美觀,並針對曲線作出相應的說明和分析。

  8. 在報告的最後要完成指導書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題。

  9. 實驗報告在上交時應該在上面有實驗指導教師在實驗中給出的預習成績和操作成績,並有指導老師的簽名,否則報告無效。

實驗的報告15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透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3

  光學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質中傳播時各種性質的學科。物理光學過去也稱“波動光學”,從光是一種波動出發,能說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現象。而在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關於光是電磁波的假說以後,物理光學也能在這個基礎上解釋光在傳播過程中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的部分現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獲得一定成功。但光的電磁理論不能解釋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現象,如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及各種原子和分子發射的特徵光譜的規律等;在這些現象中,光表現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紀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學的另一部門“量子光學”。

  【楊氏干涉實驗】楊格於1801年設法穩定兩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見光之干涉實驗,並由此求出可見光波之波長。其方法是,使太陽光透過一擋板上之小孔使成單一光源,再使此單一光源射到另一擋板上,此板上有兩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與單光源等距離,則此兩同相位之兩光源在螢幕上形成干涉條紋。因為透過第二擋板上兩小孔之光因來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長相等,並且維持一定的相位關係(一般均維持同相),因而能在螢幕上形成固定不變的干涉條紋。若X為螢幕上某一明(或暗)條紋與中心點O的距離,D為雙孔所在面與螢幕之間的距離,2a為兩針孔S1,S2間之距離(通常小於1毫米),λ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發出的光之波長。

  兩光源發出的兩列光源必然在空間相迭加,在傳播中兩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當兩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為亮點。這些亮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為波長λ的整數倍。在兩列波的波峰與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為暗點,這些暗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為波長λ/2的整數倍。實驗結果的干涉條紋,它是以P0點為對稱點而明暗相間的條紋。P0點處的中央條紋是明條紋。當用不同的單色光源作實驗時,各明暗條紋的間距並不相同。波長較短的單色光如紫光,條紋較密;波長較長的單色光如紅光,條紋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實驗,在螢幕上只有中央條紋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條紋的兩側,由於各單色光的明暗條紋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紅的彩色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