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課題實施方案9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題實施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課題來源
透過本課題研究,探索;把優秀、健康、積極向上、正面反映生活的民間剪紙藝術作品進行篩選、整理、加工,使其成為幼兒能理解、接受的教育內容,用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使幼兒幼小的心靈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豐盈,在他們的心靈中播下民間剪紙藝術的種子,激發他們熱愛民間剪紙藝術的情感,使優秀的民間剪紙藝術能夠在下一代的中國人中繼承和發揚光大。
在研究和實踐中我總結出的剪紙活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滲透幼兒民間剪紙藝術教育。
2)、幼兒園、家庭、社會三者形成共育合體。
3)、探索民間剪紙藝術對幼兒各方面發展的促進作用。
4)、開發和生成民間剪紙藝術特色的主題活動。
二、本課題的重大意義
本課題旨在為幼兒創設一個發掘幼兒生活情趣,培養幼兒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以及參加活動保持專心、細心、耐心的良好習慣與注意能力,訓練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充分發揮幼兒參與剪紙活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透過剪紙機活動,使幼兒掌握剪、貼的技能,增強幼兒雙手的靈巧性,促進幼兒手指靈活協調性的發展。
啟迪幼兒從剪紙活動中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豐富幼兒多方面的知識,啟發幼兒自主探索大自然、大千世界,對剪紙活動產生興趣,學習與他人協作活動,自由表現自我、發現自我存在的價值,學習用剪紙藝術去表現幼兒自己在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幼兒園生活乃至社會生活中的感受和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的社會歷史文化學說為突破口,運用格式塔心理學派“異質同構”教育觀點和加德納的多元智慧思想,以精心篩選出的優秀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點的民間剪紙藝術內容,對幼兒進行系統的民間剪紙藝術教育。
民間剪紙藝術蘊涵著大量的社會人文教育和藝術教育,因此,我們將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引入到幼兒園這塊教育園地中,借用現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質條件和新的藝術手段,給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賦予新的生命,讓它以另一種怡情悅性的形式吸引幼兒,形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完美園本特色。
四、課題的研究價值
一)理論價值
透過實驗證明激發幼兒對剪紙的興趣以及培養剪紙幼兒剪紙的技能技巧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唯一的途徑,多樣化的探索就能出新,在發展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探索產生一些新的激發幼兒剪紙活動興趣、培養幼兒剪紙技能技巧的方法與途徑,總結出新的經驗及新的教育理念。
二)、應用價值
1、在富有開拓精神的領導指導下,形成自由的、寬鬆的、富有創新精神團結合作的集體和獨具特色的幼兒園育人環境、管理藝術、辦園風格,從而提高幼兒園的辦園效益和競爭實力。
2、根據幼兒剪紙活動總目標,選擇一些幼兒喜歡的貼近幼兒生活各類事物(包括動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以及人們的勞動、遊戲活動等)為內容,並激發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家庭生活中、社會生活中對剪紙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構建幼兒剪紙活動的模式,為幼兒創設一個思考、嘗試、表現自我、表達美好願望的探索空間,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認識各種新事物、表現成功的教學環境。
透過幼兒園剪紙活動研究的實驗可檢測幼兒剪紙能力的變異。
3、幫助教師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觀、知識結構和獨特的個性品質,提高教師的教育藝術和教學技巧,形成有創意的教學風格,從而提高教師工作能力和藝術欣賞、創造能力,並製作cai課件、掛圖、幻燈片等輔助教學,提高教師現代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4、在課題實驗的實踐活動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促進家園互動,總結出親子關係促進幼兒剪紙能力發展的實踐經驗。
五、課題研究的目的
1、探索民間剪紙藝術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開發民間剪紙藝術主題資源,充實和完善我園的園本課程。
2、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激發幼兒的民族意識與情感,開發幼兒創造潛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發展。
3、提高教師的教科研素質。
研究多途徑的剪紙活動組織形式,提高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性,加強家園之間的配合,促進我園剪紙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我們將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引入到幼兒園這塊教育園地中,借用現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質條件和新的藝術手段,給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賦予新的生命,讓它以另一種怡情悅性的形式吸引幼兒,形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完美園本特色。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在以民間剪紙藝術為特色的園本課程的構建中,教師能運用創新的方法設計和組織各種形式的民間剪紙藝術活動,研究適宜於孩子瞭解和學習的內容、方法、途徑、策略等,以民間美術為切入口,拓展到課程建設中去,做到在實踐中學習,邊學習實踐邊研究探索,真正成為園本課程的決策者、設計者、實施者。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幼兒喜歡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民間剪紙藝術教育,從而促進幼兒社會化程序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3、探索民間剪紙藝術對幼兒各方面發展的促進作用。
4、創設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兒園環境,包括園部大環境的創設,民間剪紙藝術工作室的建立與完善,園小舞臺的充分利用,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動態環境,實現環境均衡化、活動化、多元化、立體化,讓孩子在環境中學習。
5、社群環境資源、家庭有效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建構社群、家庭、幼兒園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提高家長對民間剪紙藝術的認識,指導家長參與實驗的實施,成為實驗實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賞者、響應者、參與者。
七、課題研究的物件
本園3———6歲在園幼兒60人(實驗班30人,對照班30 人)
八、課題的研究方法
幼兒園剪紙藝術主題教育的開發研究與幼兒園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因此,我們將以新《綱要》為指導精神,努力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和建立新的教育行為模式。
在研究過程中爭取實現三個轉變:
(1)從教到建構的轉變,
(2)從強化到興趣的轉變,
(3)從服從到自主(或強制到合作)的轉變。
以課題研究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的園本師資培訓:透過聽、讀、看、寫、畫、談、說、思、學(聽專家報告和專題講座,讀理論雜誌和新《綱要》指導思想,看圖片、錄影及觀摩活動,寫教育筆記、論文、教學方案,畫宣傳欄、主題牆,讀民間剪紙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前景,說民間剪紙藝術教育在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學積極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使我園教師能自覺地投入到民間剪紙藝術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中,並以此作為自我發展的舞臺。
本課題綜合採用操作法、比較法、實驗法、觀察法等多種方法;並結合生動有趣的民間剪紙藝術主題教育的教學方法。
九、研究的週期和階段劃分
課題研究的實施週期: 20xx年 2月 —20xx年 2月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至7月)
1、學習理論,蒐集資料。
2、進行研究方案設計、修訂及論證。
3、確立研究人員及分工:
組長: 汪 洵、盧 玲(不含主持人)
組員:白紅林、王豔茹、李麗華、楊樹燕、陳芳琳、李冬梅、司 秀、趙 莎
4、前期師資培訓,不斷更新和補充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水平。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2月)
1、建立自己的子課題方案,在蒐集、整理和分類的基礎上對民間藝術主題活動進行設計、改編、創新和應用。
2、根據各研究階段的目標修改內容、形式及有關材料,做好階段性小結。
3、用邊研究邊思考,邊提煉邊總結的方法,逐步形成一些階段性成果,並定期彙報。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xx月)
1、按要求完成各項成果,總結經驗、撰寫論文、申請課題鑑定。
2、在回顧、歸納、提煉、總結的基礎上寫出研究報告,形成最終成果。
十、成果預計
1、形成剪紙活動系列活動計劃、小、中、大班剪紙內容模組。
2、幼兒園開展剪紙活動的有效途徑。
3、試驗課、優質論文、活動的聲相資料。
十一、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
1、課題顧問小組(略)
2、課題研究小組 (略)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縣局、鎮總體思路為目標,以學校即將推廣實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為動力,即;一本——以提高課堂效率為根本;三化——實現課堂教學課題化、科學化、規範化;五性——課堂教學課題突出主體性、全面性、層次性、創造性、開放性。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結合學校各學科課堂教學實際,初步嘗試構建各學科教研課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錘鍊教師隊伍。
二、目標要求:
透過建機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評比等系列活動,使學校研訓活動不斷引向深入。我們的研訓目標可以概括成三句話:以學校10個課題為導向;以課題代言人為標尺,為楷模;達到廣起研訓的良好態勢。
三、具體措施:
建機制
本學期以及更長的一段時間裡,大搞課題的應用與推廣,為了使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組建了課題領導小組,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課題領導小組工作職責、課題組組長職責、“課題”工程工作制度、課題教師職責、課題活動制度。
引路子
1、開學第一週,我們將開二次不同層次的會議。一是教研組長的會議,在上學期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各學科教學課題,徵求意見,佈置實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會議,初步確定切合本校教學實際,適合在本校推廣的總體教學課題。瞭解學校及各學科的教學課題,明確今後課堂教學的基本授課思路。
2、開學第二週,各學科嘗試運用課題進行授課,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學校將組織教研組長對各學科教學課題,進行微調及細化整改,力爭達到初級規模。
培新秀。
為了把課堂教學課題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學校將組織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3月1日------9月1日
圍繞各學科課題,開展課題主研人微調及細化整改活動,要求課題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論,必須吃透新課標,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為了使他們儘快的掌握以上內容,學校本學期搞三輪關於內容的理論學習,搞兩次新課程標準的競賽。在此基礎上要求課題主研人必須與其他鄉鎮特別是一、二、三小,及時向他們學習好的經驗,好的方式,以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本。
第二階段:9月1日-----9月17日
開展各課題示範課活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課題主研人的整體水平,及時收看“空中課堂”,骨幹教師講示範課。然後結合學到的經驗和自己的教學實際搞出各自的示範課。學校必須有必要的課題研究的檔案資料。
第三階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學校輪流講課、評課,促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學期末搞評比。
第四階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檢查學校課題代言人收看縣“空中課堂”的筆記。再組織講仿模課,結合學校課題代言人的課,掀起人人學、議、講活動。
第五階段:12月1日------2月13日
學校領導深入各年級隨機聽課,對照各學科教學標準進行檢查,如果出現不合格課,將追究責任。
四、評價獎勵辦法:
1、建立評價階梯體系,即校長-----主任-----教師,層層落實,逐層評價。
2、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結合工作實效進行獎勵。
3、學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現不合格課,將給與一次整改機會,如再次達不到要求,則進行適當處理。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一)本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科研部門的各種科研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課題管理來進行的。因此,課題管理是縣(市)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否規範、有效地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是縣(市)教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隨著學校、教師科研意識的不斷覺醒和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我縣群眾性的課題研究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課題研究的數量也有很大增長,僅20xx、20xx年度,我縣就有各級立項課題441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包括省規劃課題和省教研系統立項課題)28項,還有大量的市、縣級立項課題,而且研究內容也涉及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但與此形成很大反差的是,我縣教科研管理的力量卻相對單薄,目前縣教研室僅專職教科員1名,雖然其他學科教研員也承擔起了一部分教科研管理任務,但還是很難有效地承擔起對實施課題的全程管理和針對性的服務指導工作。
眾所周知,課題研究的質量形成於課題研究的過程之中,有什麼樣的研究過程,就會有什麼樣的研究質量。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實現預期目標,真正落實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對教育教學質量和品位的提升、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產生應有的促進作用,就必須提升課題管理和指導的質量,實現過程管理的最佳化。但在實際中,由於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監控、指導的不到位,極大地影響了課題研究的質量。目前,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遇到的主要的問題和困難是:
1、很難對更多的立項課題實施全程的監控。由於無法比較原始、比較直觀、比較全面地瞭解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僅憑終端性的檢查和評估使一部分科研動機不純的教師有虛可乘,甚至產生了重立項、輕過程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盜編、拼湊、偽造成果等非道德的功利主義傾向,對課題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很難對更多的課題實施有效的面對面的專業引領和指導。目前僅憑教研部門自身專、兼職教科員的指導力量,一方面由於時、空的限制,不能滿足更多數量的基層教師的指導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專、兼職教科員自身研究領域的侷限,個人的智慧和學識很難滿足各種不同型別課題的指導需求,也不能用有效的機制發揮本地區教師的集體智慧;同時,不能對課題的過程研究給予及時的點撥指導,時效性差,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科研指導的質量和水平。
3、很難實現課題研究的資訊化管理。由於沒有一個課題研究的資訊化平臺,各課題間,特別是相關課題間很難建立起一個資訊交流的渠道,僅憑我們教研部門組織的幾次有限的課題協作、交流活動,效率很低。因此,嚴重影響了各課題研究的活動動態報道和與外界的溝通研討,不能及時釋出相關研究資訊資料和階段性研究成果,無法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攻關,也影響了成果的及時推廣。
4、很難有效地建立起清晰、豐富、動態的研究素材庫。課題研究原始資料的積累是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我們也設計使用過書面文字化的研究過程記錄冊,但由於書面文字自身特點的限制和設計的侷限,影響了資料積累的豐富性和簡易性,如資料的分類不夠清晰,積累不夠靈活隨機,容易讓一些點點滴滴的靈感流失,多媒體資料不能輕易呈現等,同時同一課題組成員間的研究心得也不能及時交流分享等。
因此,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建立一套科學的課題動態管理機制,來解決上述我們在科研管理中遇到的瓶頸性問題。
在尋找問題解決路徑時,我們首先想到了現代資訊科技和網路環境。因為目前我們教研室依託海鹽教育網(海鹽教育都會網路或海鹽教育資訊化),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善的海鹽教研網,在網路教研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經驗。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又建立了海鹽教師部落格區和教研互動區,執行幾個月來,人氣很旺,也很受教師歡迎,技術也日益成熟。
因此,如何依託我們的“海鹽教研網”,利用部落格技術,建立一個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平臺,探索新的執行機制,提高課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成了我們特別想研究和嘗試的課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
部落格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其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並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學和研究領域。教師部落格最大的功能是以其“平等、開放、共享”的釋出機制,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反思、交流反思、自我積累、知識共享的氛圍,加速教師反思型特質的形成,而促進反思、交流、共享正是我們課題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那麼能否在我們的教研網上建立一個基於部落格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讓每個課題都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部落格,從而作為我們教科研管理部門實現課題過程高效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呢?我們的理解是:
1、用部落格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瞭解該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研究程序、階段性研究成果,真正實現對課題的全過程管理,避免因終端性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2、用部落格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實現跨時、空,即時有效的課題點評與指導,同時可以獲得更多層面、更多教師同行的交流點撥,獲取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指導意見,克服因科研指導力量單薄而帶來的指導低效。
3、用部落格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讓課題組每個參與者都能及時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伴最新捕獲的資訊和研究成果,容易產生思想激盪,在交流中生成智慧。還可以在獲取資訊的同時,尋找新的研究點,避免重複低效研究。
4、用部落格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使研究者以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分門別類、即時即地將研究的感悟、心得、案例、敘事、論文、課件等上傳或釋出(也可隱藏),超越傳統時空侷限,及時將隱性知識顯性化,豐富研究素材。
5、用部落格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讓研究者更直觀、更便捷地回顧、追溯自己的研究歷程,回味自己的研究過程,不斷回溯、反思,積極修正,讓反思提升研究的質量。
正是基於上述理解,我們認為透過課題部落格系統的建立和運作,是可以更好地實現課題管理的目標,也可以開始實踐和探索一種新的課題管理模式,甚至可以重塑一種全新的教師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依託海鹽教研網,利用部落格技術,研究和建立一個科學的、具有較強管理功能的課題動態管理系統。
2、透過對該系統的實踐執行,探索基於部落格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的操作執行模式,提高課題管理的效能。
3、透過與傳統管理模式的比較分析,研究基於部落格技術的課題管理新模式對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研究者素養、研究效益的積極作用。
4、重構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從事課題研究新的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成果推廣方式。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初步設想
1、研究如何來建立基於部落格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解決技術問題
目前資訊化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許多地方也嘗試利用網路技術建立對課題的管理,有的是一個課題做成靜態網頁,有的是多個課題做成動態網站,但更新很慢,效果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網站製作和管理的技術原因,二是缺少論壇的交流反饋和激勵功能,三是無法實現自我管理和團隊協作。
而我們試圖以部落格技術來實現課題研究的資訊化管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是部落格是零技術,只要會WORD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部落格區,二是部落格具有評論和留言功能,在實踐中反思研究,在交流中分享和提升是部落格的核心思想,三是避免了網站中眾多課題千篇一律的模式,部落格可以定義自己的介面,設定自己的分類,隨時可以發表文章也隨時可以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以對外發布也可暫時隱藏等,實現了自我管理功能,可以是一個人管理,也可以是多個人管理,真正體現了團體協作的思想。
在眾多的部落格軟體中我們選擇效能較好的OBLOG,基本ASP+SQL平臺,功能強大操作方便。而且OBLOG除了方便的操作層面外,還有較好的管理層面。系統的構建大致是:
1、系統級課題立項分類(目前三級,支援多級):
2、系統級課題內容分類(目前四類,支援多類):
3、使用者級課題內容分類:
進入教師自己的課題部落格區,可以根據各課題實際需要,進行分類。
2、研究如何來建設基於部落格技術的課題管理資源庫,解決取材問題
課題部落格是課題組所有成員基於一個共同主題和共同利益的集體操作。每個課題以課題名稱為名註冊一個部落格,為課題組人員所共有,每個人都具有管理權,都可以透過共同的註冊名和密碼進入管理中心,然後可以發表文章、修改文章、回覆文章等,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各類原始材料。根據課題研究的特點,呈現的資源型別設想分研究方案、研究動態、研究案例、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成果等幾個模組;呈現的資源形式可以是文字、圖象、課件、實錄、動畫等。
3、研究如何來執行基於部落格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解決使用問題
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主要研究的內容是:①如何發揮系統的監控、評價、導向功能。設想採用檔案袋評價的方法,建立對研究資源上傳的有效考核指標和評價辦法,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給予過程性的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的終端評價,把研究素材的積累並作為課題結題、評獎的重要依據,以此來落實課題的過程管理。並讓部落格成為教師課題研究的電子檔案袋;②如何發揮系統的指導功能。設想建立以教研員、學校科研骨幹為成員的專門的課題研究的導師團隊,賦予他們管理員身份和管理許可權,劃分指導專案,以“回覆”的形式開展跨越時空限制的、及時、有指向性的網上指導點評活動。③如何發揮系統的多方互動評價功能。設想建立必要的考評機制,發動和鼓勵導師團隊以外的更多教師以“回覆”的形式,對自己和他人的研究進行點評,聚叢集眾的智慧,促進交流,為課題研究出謀劃策。④如何發揮系統的成果傳播與共享功能。設想建立相關課題部落格群,實現資源與資訊共享;建立網上成果發表的獎勵機制,引導課題組及時傳播推廣最新研究成果。
4、研究如何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方式的轉變
透過開放的動態管理系統的執行和評價,根據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研究特點,逐步建立起在課題(主題)引領下,以活動案例、教學課例、學生個案、研究敘事、教育反思、主題研討為主要載體的行動研究模式;透過網上論壇活動,倡導一種良好的、開放的、具有分享心態的學術研究交流氛圍;透過部落格資源的建設過程,培養教師善於學習交流、敢於發表展示、勇於反思積累的研究習慣和研究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基本步驟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文獻法等,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不斷嘗試、修正行動計劃,預期成果是: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課題管理系統軟體、優秀課題研究部落格案例、有關使用管理、考核獎勵辦法等。
基本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設計管理系統意圖及其模型,開發系統軟體,建立海鹽縣教研網課題研究部落格區。
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執行和使用課題管理系統,研究資源建設和使用策略,出臺有關使用和考核辦法,聽取學校使用意見、建議,組織該課題的研討論證,不斷完善管理系統和管理辦法。
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撰寫研究總結和研究報告,邀請有關專家評估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
五、課題研究的經費
預計1萬元(不包括有關技術裝置購置)。
六、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長:
副組長:
指導顧問: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為深入開展“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年”活動,推進“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促進全校教師高效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學校教育科研整體水平,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帶題授課”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著“科研服務教育教學,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圍繞“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促進教師隊伍內涵素質提升,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新途徑,實現專業素質和教學質量雙提高。
二.活動目標
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接受並實踐“問題即課題”理念,從日常教學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尋找原因,制定措施,並在研究課上進行驗證、總結、反思,從而解決困惑,迴歸到常態教學中,享受教學的快樂。
三.活動安排
1.員部署階段
(1)召開動員大會。講清活動的目的意義,動員老師主動報名參加“帶題授課”實驗探究活動,參與到小課題研究中來(原則上35週歲以下教師必須全員參加,35--45歲教師自願參加,45歲以上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2)召開教研組長會。論證教師“帶題授課”課題,確定“帶題授課”小課題實驗研究人選,對此項工作進行指導。
(3)召開課題培訓會。針對“帶題授課”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進行專題培訓,做好開題、立項工作。
2.實驗研究階段
(1)組織教師針對立項課題展開深入研究,並在常態教學中進行驗證、總結、反思,解決困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定期開展階段性成果示範、彙報、推介活動
3.全校性“帶題授課”展示彙報,總結,推廣階段。
在全校選樹10名“帶題授課”樣板教師,舉行特色鮮明的展示彙報活動,以典型為引領,透過總結提升、經驗介紹、示範展示等形式,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力爭做到人人都有課題,個個都要“帶題授課”。
四.具體要求
1.教師要注重觀察、思考,及時將課堂教學中生成的難點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透過實驗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2.教師個人要在學校批准實施小課題研究後,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並在常態教學中進行“帶題研究”。
3.“帶題授課”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探索中積累經驗,反思不足,不斷改進。
4.學校將定期組織“帶題授課”典型課例展示和經驗交流活動,表彰和獎勵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參加“帶題授課”的教師將在學校職稱評審、評優及骨幹教師評選中予以優先考慮。
5.學校科研科承擔本次活動的指導和推進任務,並做好協調交流和培訓工作,學校將定期聘請校內外專家進行相關指導。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指導和管理,特成立學校“帶題授課”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科研科
主任: 副主任:
課題實施方案 篇5
作文教學難,這是不爭的事實。難在何處?語文教師用一大堆理論與模式來指導學生寫作,這本身就有問題。作文是學生張揚個性、舒展心靈、表達思緒的過程,但是教師指導的缺場勢必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將原本屬於學生的權利歸還給學生,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把教師應有的權利(抑或說是責任)也一併交給學生,這就值得商榷了。針對以上的具體情況,我們重點進行了作文自評方法的實驗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一直是令語文教師傷透腦筋的難題。傳統做法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從字、詞、句到立意、構思、選材等諸多方面逐一精批細改,然後寫出評語,再給出等級或打出分數。學生拿到被教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後,一般看一看分數後,就將作文字丟在一旁。至於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批改,自己在這次作文評改中有哪些收穫,就不再研究無人問津了。
“精批細改”的方法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文評改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積極性逐漸消失,創造性自然泯滅。久而久之,教師越改越累,越改越煩,而學生卻養成依賴、怠惰的習慣。既然語文教師不辭辛苦,學生又何必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作文修改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學生作文模式化、臉譜化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何有效的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來,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二、課題實施目的
“文章不厭百回改”。當學生寫完作文初稿以後,教師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應該“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即培養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的習慣,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讓學生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這就是作文自評方法,所謂作文自評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透過借鑑優秀作品,感知自己的習作並進行比較。透過對內容、結構、寫法等分析,找出關鍵問題加以修正,再從字、詞、句、段、修辭等方面逐步進行修改,使習作成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評改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找出作文中的問題,準確修改,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本方法重視“評”──“逐條評”“綜合評”“說一說”等,在會評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確,“改”的行動更自覺。因此評是改的前提,改是評的歸宿。
三、課題研究方法
作文自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的活動,重在實踐,因此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透過作文指導、修改的反覆實踐,發現規律,查詢不足,總結經驗,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四、具體做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作文評改時,教師精心準備,採取“簡要總評-逐條引評-綜合評價-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編輯成集”這幾個環節進行。
(一)簡要總評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透過教師對全班作文的簡要總評和提示,使學生明確評改重點,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評改。
方法、步驟如下:(1)出示“作文目標”,引導學生回顧本次作文要求,使學生迅速進入作文情境。(2)教師簡要評價初稿,指明優劣所在。這一步就要提醒學生:他們的作文可能在這些方面出現了問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這些方面,下面的評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條引評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發現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會評改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這一環節的步驟和方法如下:依據“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後順序,對重點條目(“簡要總評”時指出存在問題的條目)逐條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逐條評價自己的作文。這個環節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逐條評價。讓學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作文各方面的問題,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必須引導學生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去評價自己的作文,將問題各個擊破。例如評價“條理”是否清楚時,就暫不牽扯其他方面的問題,等評價完了“條理”後,再評價其他方面。
2.要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評。“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後順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式,也是評改作文應遵循的順序。依據“作文目標”順序評改,有利於學生掌握評改方法,形成評改能力。例如,對前例作文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應按“選材→條理→兒童語言”這樣的順序去評改。
3.評價每一方面時,遵循從“評他”到“評己”,從模仿到獨創等規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回顧這一方面的要求。
(2)列舉正、反例子(包括“病例文”),讓學生比較評價,並對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進行修改,使學生明確怎樣符合要求、怎樣不符合要求和怎樣修改。對“病例文”的評價,可在出示的大“作文目標”本條後面打上相應的符號(如符合本條要求打“√”,不符合本條要求打“×”等),以防“綜合評價”時忘記對本條的評價。
(3)教師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這一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提醒學生“對號入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學生說一說這方面做得怎樣,並提醒學生也在自己的“作文目標”本條後面打上相應符號。例如評價“選材”這一方面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引導學生回顧兒童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進行交流。②回顧課文《心聲》選材的特點;出示一些學生習作中選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斷及“病例文”,讓學生比較分析並討論修改。③教師概括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沒注意選材的各種表現,提醒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他們說一說是否注意了選材,並作上記號。這樣,學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這一方面做得怎樣;如果有問題,也就知道怎樣修改了。
(三)綜合評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從整體上清楚自己作文的優缺點,以便以整體著眼,改好寫得不足的部分;學習評價作文的方法,提高評價能力。步驟和方法是:
1.指導學生綜合評價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學生先說優點,再說缺點,優、缺點都要按照“作文目標”的順序說,使學生學會綜合評價的方法。
2
.讓學生運用綜合評價“病例文”的方法,將“逐條評價”自己作文的情況綜合起來,作出“綜合評價”;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以指導。這樣,學生從整體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點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四)自己修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學生透過自我修改的實踐,改正作文中的問題,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學生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逐條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差生”給以具體指導。
(五)互改交流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借鑑,相互促進,激發興趣。
步驟和方法是:1.互改。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內,或自願結對子交換評改。2.交流。讓學生談一下修改情況──怎樣修改的和為什麼這樣改。
當然,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教師還要因材施教,使學生人人過關,個個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對自評自改後仍有問題的作文,還應進行必要的“師評”指點,並要求在“師評”指點後再進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過關”。
(六)編輯成集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髮現自己寫作的閃光點,培養自信心,激勵上進,在編輯優秀作品集的過程中培養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步驟和方法是:1.精選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2.精選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3.從全班學生的作品中精選優秀作文。4.將上述精選內容抄寫或列印在活頁紙上。5.班級分成幾個寫作小組,輪流為每次作文精選的內容寫前言、編目錄、編頁、補白、插圖。6.編輯成冊,全班交流,存檔。
五、課題實施步驟
為確保課題順利實施,特安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20xx.10~20xx.12):準備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寫出實施方案,蒐集有關作文評改方面的資料。實施方案要本著切實可行的原則制定,突出實用性。
第二階段(20xx.1~20xx.12):研究實施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選取優秀的文章作為典範,從詞、句、結構、寫法、詳略、修辭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評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將作文教學滲透到教學中去,發揮課堂練筆的優勢訓練學生寫作。在作文自評過程中,總結經驗,寫出階段性總結及論文。
第三階段(20xx.1~20xx.6):經驗總結階段:將實踐的具體情況寫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論高度。將課題實施的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歸檔整理。
六、預期目標
1.總結作文自評的得失,寫出作文自評法的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
2.徵集作文評改經驗的教學論文,編輯內部交流學習的資料。
3.構建初中作文評改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作文評改方法。力爭使成果在較大範圍內推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作文自評法,可以貼近學生實際,使他們敢於動筆,易於表達,勤於修改,樂於交流。在參與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悟得方法,習得真知,獲得樂趣,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
課題實施方案 篇6
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五龍背小學
20xx.4
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根據上一級領導機關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檔案精神,現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決定在我校實施教學小課題研究,為了保證教學小課題研究工作的有序推進,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小課題研究的特點就是“真、小、實、低、易、近”,也就是說,小學教師的課題研究應該是一種“面對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獲得真發展”的行動研究;是一種小步子推進、從小環節切入、研究小問題的“小課題”研究;是一種源於實踐、服務實踐、在實踐中研究的實踐研究;是一種低起點、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種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見效的應用研究;是一種貼近教師、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實際的田野研究。
二、實施目標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改進教師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己的專業發展,同時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研究的物件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
三、實施原則
全員參與、以小見大、方案簡潔、集體自由、成果多元、實施流程。學校首先要做好全員培訓,解決好教師小課題研究的認知問題。本著可操作性強同時又相對規範的原則,實施流程包括以下12個環節。
1、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教師沙龍,交流“課程與教學”當中的問題與困惑;
2、教師建立自己的“問題庫”,並進行自主選題;
3、教師申報課題(個人——學科組——科研室);
4、科研室審定;
5、學科組或年級備課組組織集中開題;
6、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詢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等);
7、學科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
8、科研室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中期報告);
9、教師繼續進行實踐研究;
10、教師撰寫結題報告;
11、學校開展結題答辯與鑑定;
12、組織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評價,印發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集。
四、小課題研究評價
1、評價原則。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度評價”相結合。
2、獎勵辦法。經學校領導小組評審,評為一等的比例以小課題總數的50%為宜,其餘的為二等。如果你的課題材料差,本次不予結題。
3、附加價值。教師小課題研究情況將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參考專案、教師績效評價的加分專案、職稱及各項榮譽評定的必要條件。
五、組織機構
學校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暨課題答辯評審委員會成員名單:
組 長:朱桂華
副組長:王慶紅陳太喜
組 員:殷 剛於祝軍李 波
課題實施方案 篇7
課題名稱: 所屬專案名稱: 課題承擔單位: 專案主持單位: 課題負責人: 課題起止時間:
一、課題的目的、意義及必要性
專案下設的課題重點說明在所屬專案中的目的、意義及必要性
二、課題相關行業、領域國內外研究發展現狀、趨勢以及本單位在相關領域的工作基礎
三、課題任務與目標、考核指標
1、課題任務
課題任務應明確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責任和完成工作的範圍、界限,要對課題全部工作和成果做整體描述,要闡述課題任務在專案任務中的定位、作用及與其他課題的關聯方式
2、課題目標
課題目標內容應完整、明確,並能夠考查課題完成的程度和實際效果,包括定性、定量兩個部分,定性的內容應概括課題預期效果的幾個方面,定量的內容應說明預期效果的程度和範圍
3、考核指標
考核指標應體現課題目標預期完成程度和水平,以及與課題各項研究開發內容預期完成情況的考核、指標體系應系統、完整、客觀可檢查。其中,對於軟體類成果應明確實現的功能和效能等。
說明:目標、考核指標應可查、可測、可看,具有成果的依附形式或載體。目標、考核指標的設定應在充分理解專案任務分解的基礎上確定,切實滿足專案隊課題的要求,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切實滿足專案對課題的要求
四、課題研究內容
課題主要研發內容、關鍵技術及創新點,對完成課題目標和考核指標的充要性
五、課題技術方案與技術路線
1、技術方案與技術路線
依據課題任務要求,結合國內外技術發展和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論證前應充分分析和闡述技術方案與技術路線,對不同方案和路線加以比較和論證說明
2、課題組織實施與管理措施
課題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措施應能保障課題的正常實施;應能落實課題實施所需配套條件;課題負責人應能切實履行課題管理職責;應能落實課題任務所需的研究團隊和配套儀器裝置、經費等條件,有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
3、課題委託任務
如有委託研究的任務,受託單位確保委託任務完成的措施;如有多家單位承擔課題任務,闡明課題的任務分工及相應的目標和考核指標
六、課題各年度任務目標、考核指標及研究開發內容完成的計劃進度
課題應按季度填寫計劃進度與階段目標,階段任務目標應明確、可考核,並能夠滿足專案及其他相關課題計劃進度的要求,具體年度計劃形成表格。課題的年度計劃及年度目標
七、課題經費預算(總表)、課題研究所需的配套條件及來源
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其他儀器裝置等共享性資源、承擔單位的保障措施,包括承諾的研發隊伍、資金、研發裝置和場地、課題管理等支撐條件。要充分考慮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可行性
八、預期成果形式、智慧財產權歸屬與管理
九、課題完成後的經濟社會效益分析、成果推廣及產業化方案
成果推廣和產業化方案應明確課題成果的應用推廣領域、擬採取的具體推廣措施或推廣計劃、課題成果的宣傳方式,以及促進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及科學技術普及等方面的計劃。
課題實施方案 篇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現在學生的作業的設計,佈置,評價都是由教師統一佈置學生作業,雖然體現了對學生和教學兩個方面的“共性要求”,有利於教師對整體教學的調控,但是素質教育要求全面性、全體性教育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自主發展。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解決由原來教師統一佈置作業,而引起的學生髮展不平衡現象,透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的質量,有效調控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從有價值的數學,同時體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培養。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國內的許多專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種的改革,如:鼓勵性評語,作業要因學生個人的水平而定等,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
(2)本課題與之聯絡與區別、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與上述所說其實是它其中的一部分,但本課題所說的自主評價有時是指讓學生自主設計命題,然後進行測試、評價,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透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質量的課題研究,有效的調控學生主動學習,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為小學數學作業成績的研究上做出理論貢獻。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對於本課題因為主要是由學生自主地去做,教師在整個課題起好引導作用,學生會主動探求新知,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所設計的作業,測試等。教師要認真的查閱每一份作業,從而使師生共同自主的發展,透過師生的認真操作,相信會取得成功。
五、課題研究的設計報告
1. 本課題中的自主設計評價數學作業是指學生自主設計學習效度相適應的數學作業,測試題等。
本課題研究主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專家的先進經驗為依據
2.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研究目標分解與具體化)
透過研究作業原來的缺點,從佈置作業讓學生自主設計入手,然後進行自主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培養和自主發展。
3.研究內容概述
解決由原來教師統一佈置作業,(家庭作業、課堂作業、測試題)等而引起學生髮展不平衡現象,透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質量,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目標達成、成果形式等)
(1) 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20xx年3月)主要完成課題的申報工作、課題方案的撰寫以及查閱和準備相關資料。
(2)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4~20xx.2)
①課題研究的初步實施階段(20xx.6~20xx.8)運用行動研究法開展調查研究,初步確定相應措施
②課題研究的中期彙報階段(20xx.9~20xx.2)歸納出自主設計評價數學作業的經驗。
(3)課題研究總結階段:(20xx.3)收集課題成果彙編成冊,為課題報告積累素材,完成課題論文,完成主課題報告,做好結題工作,為課題成果鑑定作好充分準備
5.研究方法設計
(1)調查法,調查學生本課題的反映程度(2)觀察法(3)對比法(4)經驗總結法等
6.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機制,形成完整的課題研究機制。
2.大量蒐集相關資料,潛心研究他人經驗,搞好階段性實驗,作好階段性實驗總結。
3.重視課題研究,認真對待每一細節。
7.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實驗預定在20xx年3月完成,表現形式有論文、獲獎作品、案例、課堂展示、學生作品展示等
課題實施方案 篇9
高效課堂,它的核心不是課堂,而是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去研究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根據英語學科課程的特點和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經過年級組全體英語教師討論提出以下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一、分組活動方面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全面參與教學,在課堂中劃分小組,共同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可以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將本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6人,班內設一張評價表,張貼在牆壁上,每週一總結,評出最佳小組,給予表彰獎勵,對有問題的小組及時反思,限期整改。
二、課堂教學方面
完整的一堂課應當包括三個部分——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後鞏固。
課前預習
任課老師可以以作業的方式,讓學生結合預學案提前預習,自查自糾。此外,根據內容的多少和難易,老師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半部分預習或者整體課預習等方法進行預習的學習。於此同時,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課前周密認真的預習準備為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小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課中探究
在一節課的錢10分鐘,教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之內。
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的新授課的教學設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讓學生回答,教師儘量減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內容的陳述,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並舉手代表本小組提出一個與本節內容有關的最想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酌情解答,或請學生回答。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答題手。整個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都保持高漲狀態,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後鞏固
由於許多簡單的知識在預習和新授課是已經解決,為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老師只需要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選擇習題,少而精地佈置一些強化訓練作業,讓學生以書面作業的形式按時交上,逐一批改和精講。
實踐證明,真正屬於學生的課堂才是學生受益最大的課堂,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不斷地探索與總結,研究出適合我們實驗中學的高效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