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用油畫棒和水彩顏料,運用排水畫的激發,表現屋簷栗色的菊花形象。
2、在觀賞、討論的基礎上,能透過繪畫表現菊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
3、感受排水畫與其他的不同風格效果。
活動準備:
1、菊花一盆
2、幼兒用書,操作紙,油畫棒
3、黑色,深藍色、紅色的水粉(水彩)顏料個兩盒,底紋筆若干。報紙若反電在顏料的下面
重點:使用油畫棒和水彩顏料,運用排水畫的激發,表現屋簷栗色的菊花形象。
難點:在觀賞、討論的基礎上,能透過繪畫表現菊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
活動過程:
1、出示事物菊花,引導幼兒觀賞菊花,瞭解菊花的主要特徵。
教師: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朋友到公園找秋天,你看見的秋天的菊花是什麼樣子的。
2、欣賞幼兒用書上的排水畫《美麗的菊花》
提問:畫畫上有什麼?你知道他是什麼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的?
3、師生共同探索用排水畫的手法表現菊花的形態
請幼兒講述菊花外形特徵,教師示範製作排水畫的基本方法:
用油畫棒直接在紙上畫彩色的菊花;還可以採用先勾線畫出花瓶、花朵、葉子的形狀,再給花瓶和花朵塗色。
示範用水粉(水彩)有序地刷出底色:
畫好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水粉顏色,把畫放在報紙上,從左到右一排一排地刷行顏色,一定要按一個方向刷。
4、幼兒創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儘量將菊花畫得大一些。鼓勵幼兒用淺色和鮮豔的顏色表現菊花和花瓶,且塗色要有力,顏色要深一些。
5、組織幼兒有序的塗底色:
小朋友用油畫棒的工作完成後,可以到前面放有彩色顏料的桌上來塗底色,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和幫助,提醒幼兒有序地刷底色,儘量保持畫面或桌面的整潔。
6、展覽幼兒的作品
幼兒互相欣賞,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媒材製作出可以演奏的樂器並進行裝飾。
2、透過多學科滲透,培養學生運用綜合知識進行探索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索、群體合作的,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構思巧妙
教學用具:
廢舊瓶子、易拉罐、鐵桶、卡紙、水粉顏料、毛筆等。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給你們聽一種好聽的聲音。你們知道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嗎?(師在一個小瓶子裡裝了點水,用小棒敲出聲音)
老師在另一個瓶子裡裝更多的水,聽一聽,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
:裝不同的水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二、新課
1、玩一玩
請同學上來玩一玩,看誰敲得好聽!
2、畫一畫
想不到可以敲得那麼好聽,可是它不好看,我們把它裝飾一下吧!
演示:
1)在瓶子裡裝不等量的水
2)調好水粉顏料,用毛筆在瓶子上畫花紋,色彩鮮豔些!
3)用繩子固定好勁部,吊在棒子上。
裝飾好玻璃瓶,就是一組漂亮的“編鐘”了!
3、啟發思維
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發出聲音?
學生討論回答:易拉罐、鐵桶、碗......
4、欣賞優秀作品
1)把空的金屬桶蒙上布,畫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就變成一個可以敲響的鼓了!
2)裝了豆子的易拉罐能晃出奇妙的聲音。
5、學生實踐
你們帶了哪些材料?可以做成什麼樣的樂器?裝飾和美化樂器,使它變得更漂亮可愛。
6、遊戲(小組合作)
美術和音樂都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采。用我們自己做的樂器,設計一個背景和道具來組織一場小小音樂會,多有趣!
1)畫背景,編劇。
2)做道具
3)又演又奏
學生表演,師巡視指導。
7、
學生互評自評,選出“最佳創新”獎,“最佳表演”獎等。
三、。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設計意圖: 透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比較廣泛,它們之間的轉換會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製作過程,嘗試製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製作過程。
(2)練習製作人像與杯圖。
[設計意圖: 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在嘗試過程中體驗黑白對稱圖形組合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在討論中學生能夠博採眾長,從作品表現產生的效果將它們進行歸類,進一步體驗到黑白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等。
(3)重複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複,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設計意圖:透過二次欣賞,讓學生加深理解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
三、欣賞評述: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準備用什麼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麼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設計意圖: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
四、創作表現:
1、用繪畫或剪紙等形式表現黑與白的.正負形。
要求:(1)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2)線條流暢,塗色均勻。
2、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及時處理學生呈現的問題,發現與眾不同的作品。
五、評價小結:
1、作品展示與交流: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影片展示臺上展示或貼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說說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和喜歡的理由。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說說自己這幅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
(4)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成功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課堂小結:
學習後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地方有疑問?
六、課後拓展: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方法創作一幅黑白漫畫,注意體現作品的形式美。
教學反思:黑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業過程中,許多孩子驚奇的發現:從黑紙上剪下花紋後,剩下的紙鋪在白紙上居然也有著奇妙的效果!我適時引導他們:這世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只要帶著藝術的眼光看世界,沒有廢棄物,只看你肯不肯動腦筋加工。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透過考察活動,學生了解人類的發明與創造是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體現。
2、學習製作圖文並茂的簡單的考察報告。
3、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體會探索樂趣,認識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美,感受人類創造發明的偉大之處。
二、教學重點:
透過小組合作,以科學考察的方法找到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事例。
三、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習興趣。
四、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資料、夾子、報告表、水彩筆等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出示《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並與普通畫法的作品進行對比。
介紹點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導學生關注藝術作品中蘊涵著科學。
2、講授新課:
用剛大鏡觀察細胞切片,體會微觀世界的美。提問:
怎樣表現出有秩序的美?
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發現蘊涵的科學美與藝術美嗎?
能找到表現方法嗎?
素材:宏觀世界:城市中建築的變化,如體育場、橋樑、房屋、亭、塔等。
微觀世界:病毒與人類抗衡的演變圖,不同的細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長資料、蠶寶寶的生長過程等。
3、創作交流:引導學生針對觀察物件進行討論、分析和表現
4、展示交流:組織學生在校園或社群中考察,並舉行小型科學與藝術報告會。
5、小結。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能認真觀察物體的外形結構,初步感受和認識立體形的輪廓特徵。
◆抓住物體外輪廓線與內部結構線的大致關係,合理地添畫立體形。
◆能具體細緻地描畫教材中所提供的物件,用線流暢,表現生動。
◆樂於觀察周圍的事物,能以線條繪畫的形式記錄對事物的感受。
二、教學過程
1.“觀察、記憶、作畫”這個過程可以壓縮成一個單一的行為,叫做盲畫。在盲畫時,眼睛要盯著物件,而手則不停作畫。全神貫注時,往往會出於本能這麼做。盲畫在比例精確度方面有所欠缺,在剛開始作畫時,這樣做卻非常有效。
2.教師的教學示範應強調線的起始、轉折和收筆處的位置,強調線的方向的大致準確性,給學生以明示。
教學程式教學活動媒體運用
激趣導人1.CAI出示圖片讓學生猜猜像什麼。(水壺的半張圖片)
2.教師點擊出現另一半後,學生看像什麼。(水壺)
3.揭示課題——記憶大比拼。 CAI畫面出示水壺半張 圖片,或利用教材。CAI畫面呈現水壺整張 圖片,或利用教材。
探究方法
1.請同學把桌上的作業添畫完整。
2.引導學生觀察火鍋外形結構特點。
教師小結: 火鍋由爐筒、鍋身(鍋蓋)、底座三部分組成。
3.添畫方法:首先根據記憶畫出其外輪廓線,再新增其內部結構線。 線條慢慢 勾出其外輪廓線,再勾 出內部結構線。再出示 火鍋各部位的文字說明。
遊戲解難1.遊戲——大家來找茬
(1)分組討論,出示遊戲內容。提出問題:這些圖片裡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樣添畫更合理?
方形物體的特徵:對邊平行。垂直於地平線的線永遠垂直。
圓柱形物體的特徵:頂部和底部圓形的變化。
不規則物體:根據記憶和想像添畫。
2.教師小結。
CAI畫面出示8張規則 和不規則的圖片,不合 理的圖片點選可出現合 理的結構線。並出現不 同物體不同特徵的文字 說明。(或直接用圖片)
學生作業
教師指導 1.欣賞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描繪的線描作業。
2.出示作業要求:請仔細觀察教材中的3張圖片,把這些物體添畫完整。
3.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CAI出示作業要求。
美術教案 篇6
(一) 教材背景分析
《彩色的電話號碼》是上海書畫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美術第四冊第五單元第13課的課文。在現代生活中數字隨處可見,許多數字美術字學生也都見到過,透過這節課可以讓學生知道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也感受到平凡數字的美。課本中採用雙勾法這個美化數字的技巧,將數字排列成一組電話號碼請學生來設計,避免了枯燥的學習,很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也使設計數字變得更有趣味。
(二)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知道電話和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學習數字雙勾的技巧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用美化數字的基本技巧,裝飾電話號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字藝術的美,體驗數字設計的樂趣,培養美術原創的興趣,感受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統一。
重點:掌握數字雙勾法。
難點:數字的設計與裝飾,數字和背景的關係。
(三) 學情分析:
二(6)班學生美術水平整體不錯,團隊合作意識較強,但在上課發言時膽子比較小,不太會表達。只要教師稍加提點,就可以做出不錯的作品。二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字有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更能引導學生感受數字藝術的美。雙勾數字的方法對二年級學生來說不難,雖然他們不知道雙勾法的具體技巧和方法,但因為生活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數字,所以學生對此有很淺顯的印象和認識,也很感興趣。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大膽運用不同的裝飾方法來設計電話號碼,引導他們設計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來。
(四) 教學思路:
圍繞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我透過在雙勾法的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透過“幫老師想辦法”,“小組討論”,“學生嘗試”等過程,引導學生大膽運用不同的裝飾方法,讓學生仔細觀察幾組數字,感受到不同的處理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針對字與背景這點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並解決,突破教學難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地探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數字雙勾法。欣賞他人的作品使學生感受數字的美,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運用“世博舞會”這一展示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繪畫是美術創造表現方法之一,新教材中特別注重不同工具與材料的運用,因此在學生掌握雙勾數字的技巧以後,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大膽地發揮想象,尋找更多的工具和材料來設計和美化數字,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課前準備充分,教學狀態比較放鬆自信。拓展活動設計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興趣很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社交能力,綜合素質得到了充分鍛鍊,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
不足之處:將時間過多地關注在課堂組織教學上,課堂掌控能力有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