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彙編15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彙編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

  李德煌1,阮秀華2

  摘要: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要提高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水平,就必須瞭解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做好撰寫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掌握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關鍵詞:課題;開題報告;撰寫

  隨著新1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透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1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在小教專科自考實踐性環節考核過程中指導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課題報告的1些體會,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1點啟示。

  1、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1個問題比解決1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開題研究的行動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1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1段時間後不知道下1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1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2、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1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1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3、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透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開題報告的寫作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1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裡研究物件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物件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1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準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1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1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1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1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1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1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1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3點:研究物件、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1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3,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1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1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10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1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1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1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1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10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10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1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3)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透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2

  英語是我們高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因為它在高考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不過,高中的英語學習壓力是很重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一樣。英語的課題研究是英語老師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篇高中英語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大家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一)課題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

  本世紀是高科技、高競爭的時代,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具有不斷獲取與創新的能力。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正是新的人才觀的科學反映。它改變了以往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課程任務或教學目的的首位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對青年、對人才的要求。為適應這種轉變,我們要樹立以培養品質、發展能力為目標,重在交流、背靠社會的大英語教學思想。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盡力創造生動的語言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使英語教學與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造就學生的獨立人格有機結合起來。

  圍繞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的要求,全國的英語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不斷產生質疑,提出英語教學改革並不斷進行研究和討論。而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的應用為英語教學改革所提供的嶄新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對傳統的教學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也為我們開拓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有力地促進了英語教學及教學改革的程序。

  多媒體技術是當今資訊科技領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是新一代電子技術發展和競爭的焦點。多媒體技術融計算機、聲音、文字、影象、動畫、影片和通訊等多種功能於一體,藉助日益普及的高速資訊網,可實現大範圍的資訊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資源整合,並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和高效,這是中學英語教學理念、方法、手段上的重大創新,也是教學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它必將對教學的內涵產生根本的變革。認真研究多媒體下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使我們的教學站到時代前沿,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著極深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課題的研究是我校教學發展的需要

  上學期,在上級的支援和校行政的努力下,我校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這教學手段的重大突破,為我校的教學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為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創造了新的契機。然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用創新的精神探究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在我們這樣欠發達的農村中學,研究剛剛起步,只能是在探索中發展,我們不但要認真借鑑別人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對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所產生的不同效果進行分析,不斷努力摸索、研究、總結,在課堂教學理念、方法,結構等多方面得出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結論,並用於指導今後的教學,使新的裝置轉化成戰鬥力,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校的教學發展。

  根據以上兩點,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內外同行在中學英語教學法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英特爾未來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英語課程理念與實施》(何安平主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案例精選集》(高樹忠、劉鳳玲主編)、《引領新課程叢書》(陳X遠主編)是較典型的著作,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它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未來教育的一個方向,但是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結合與最佳化方面的研究不多。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內容、重點、難點、擬創新點、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尋找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各種功能,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及兩者的最佳結合與最佳化方式,形成具有現代特徵的科學、良好的課堂結構,使我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駕馭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從而提高我校的英語教學質量。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在多媒體條件下,遵循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結合交際法、折衷法及張思忠16字教學法等主流教學方法及其他教學方法,進行“階梯式”、“合作—探究式”、“創新課堂”及其他教學模式的構建嘗試。

  2、探究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換,把學科教學和資訊科技結合起來,實現課堂教學在理念、方法、結構上的協調與創新。

  3、研究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形成,以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並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4、結合我校實際,把適合資訊科技環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推向課堂。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各種功能,使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得到最好的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難點

  如何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擬創新點最佳化課堂結構。

  (六)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題在對教學法理論的學習、分析基礎上,以繼承與批判相結合的態度,結合多媒體下的教學實踐,進行個案研究、實驗研究和歸納,從中尋找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結合點和課堂結構的最佳化方法。

  四、核心概念

  結合與最佳化:使教學的一般方法、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條件下實現高度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使課堂教學結構得到最好的最佳化,從而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

  (一)我組已為研究做了前期準備

  我組於20xx年1月以“農村中學多媒體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探討”為課題,進行了至今已一年的校本教學研究,實驗經過了第一、二階段—學習階段和探索階段,課題組成員有二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一篇獲廣西教育學會第十一次優秀科研成果獎,學校科研處對這兩個階段進行了評估,充分肯定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對學校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課題組成員具有研究所需的能力

  主要參加者鄭瓊蘭、唐裡、李春蘭、羅榮臏、秦玉秀、周元成、黃旭波、黃克江、羅建芳、劉登萍、韋運三、許柳青都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教學經驗豐富,成績優秀,教學論文獲國家、區、市級獎,具備對課題的研究能力。唐榮、趙婷初中英語青年教師,馬羚、莊良菊、呂錫青、龔春榮,學士,高中英語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熱情高,思維靈活。

  整個課題組是一個老中青三結合的結構合理的研究小組。

  (三)學校具備研究必須的領導支援和物質條件

  校長韋潔華、主管科研的副校長林建連、科研主任李志君指導研究並進行科研管理。我校於三年前已建成了一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透過學習和應用實踐,我組大部分教師能夠較熟練地利用網路語言學習系統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使用多媒體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上學期,我校在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使我校的教學條件上了一個新臺階,學校對科研組的研究活動給予了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等大力支援,這些,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切實的各方面保證。

  六、課題研究的程序規劃及具體要求

  第一階段——學習

  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透過組織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學習教師培訓教材《中學英語課程理念與實施》(何安平主編)P94—123及P170—206、《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案例精選集》(高樹忠、劉鳳玲主編)P126—141、《引領新課程叢書》(陳x遠主編)P8—40及P129—14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P89--115和多媒體使用的有關知識,更新教學理念,加深對教學法的理解,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多媒體應用能力。

  本階段的要求:

  1、理解新課程下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任務。理解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的內涵、意義,對任務驅動型學習活動的設計有初步認識。

  2、對多媒體下“階梯式”、“合作——探究式”、“創新課堂”等教學模式有初步認識。

  3、學習領會交際法、折衷法及張思忠16字教學法等主流教學方法。

  4、寫一篇涵蓋以上三點內容的500字以上的學習小結(5月15日前上交教研組)

  第二階段——研究探索

  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對利用多媒體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

  1、遵循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結合交際法、折衷法及張思忠16字教學法等主流教學方法及其他教學方法,在多媒體下進行“階梯式”、“合作——探究式”、“創新課堂”及其他教學模式的構建嘗試。

  2、探究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換,把學科教學和資訊科技結合起來,使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高度融合。

  3、研究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形成,以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並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透過教學和研究,取得對多媒體下構建各種教學模式的體會,對多媒體的各種教學功能和各種教學模式在多媒體下的表現形式加深理解,熟悉教材內容的資訊化過程,同時,透過研究,加深教師在改革教學理念、方法上的體會,提高教師素養,增強教師把握課堂的能力,為下一步對多媒體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結合進行最佳化,構建多媒體下的高效課堂作準備。

  本階段的要求:

  1、每位成員要按自己設計的研究方向和課題組的研究要求精心完成研究課。

  2、按統一要求備課,認真填寫教案表。

  3、認真上課,課後將課件上交存檔。

  4、做好課後學生反饋調查。

  5、對照課堂設計要求,認真組織評課,寫好評課記錄。

  6、每位成員完成一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市級以上(含市級)的教學論文。

  第三階段——研究、最佳化課堂結構,

  建多媒體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最佳結合的中學英語高效課堂,結題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根據第一、二階段的研究成果和體會,對多媒體下的中學英語高效課堂作實質性的構建。本階段除按第二階段的要求外,要做好課堂教學對比和綜合研究,要在構建過程中研究和解決下列問題:

  1、如何使學生在多媒體下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

  2、如何設計學生在多媒體下的教學過程參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發展的能力?

  3、如何設計多媒體下的教學內容擴充和改編,使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豐富、自然,更有時代氣息,更易被學生接受。

  4、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怎樣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在多媒體下形成互補優勢?

  5、怎樣對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用時進行恰當劃分和安排,使課堂教學更加和諧和高效?

  透過本階段的研究,使本組成員能對多媒體下的中學英語高效課堂作出有序構建。使多媒體真正成為我校英語教學質量的倍增器。

  七、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主要階段性成果

  第二階段結束時,課題組寫出小結報告,每個成員寫出一篇與課題研究相關論文送市級以上教育科研部門評獎。

  第三階段結束時,課題組寫出結題報告,爭取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論多媒體下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結合與最佳化》,每個成員寫出與課題研究相關論文一篇送市級以上教育科研部門評獎或者在適當刊物上發表。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3

  課題名稱:

  小學低年級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選題緣由: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突出語言的實踐性特徵,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我們的學生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這不僅是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條件。運用英語的能力需要在交際的環境下逐步形成,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他們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重視老師的表揚,不怕犯錯,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參與集體活動,這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非常有利的條件。

  目前,小學學生的英語的學習缺乏針對學生習慣的培養,要開始培養英語紮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必須從低年級抓起。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讓學生感到英語學了就能用,從而能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英語學習習慣對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時此項課題作為校本課題《小學生自主管理的理論與規範指導體系研究》下的子課題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並取得了預期效果。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研究設想:

  本課題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在從課堂內外各個環節。有效性的角度探索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及其策略建議。從分析小學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分析小學現用英語教材特點及其教法、分析小學英語教師自身特點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找出小學英語學科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方法。

  1、準備階段(XX年1月—XX年2月)

  為響應大學區工作,共同提高學區小學生英語學生學習能力,本次課題通鐵五第二小學共同研究。

  (1)對目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存在問題,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2)對現有的經驗及理論進行綜合的比較研究,供本課題借鑑,提出實驗假設,完成實驗的總體設計。

  2、實施階段(XX年2月—XX年10月)

  (1)按實施方案進行實施,實驗中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跟蹤調查,做好資料的統計、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組織課題研究活動,並不斷調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總結,實驗效果作出評價,不斷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並作出分析調整,進一步完善操作體系。

  3、總結階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修正、調整研究目標、方法等,並初步形成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策略;

  (2)全面反思、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3)總結上報,做好結題工作,形成一批有價值論文。

  課題其他成員:

  李永東、黃家樂、林葉達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4

  隨著新1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實,透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勝列舉。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1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返薄6雜誑翁庋芯浚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很多教師由於過往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進步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在小教專科自考實踐性環節考核過程中指導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課題報告的1些體會,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1點啟示。

  1、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1個題目比解決1個題目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題目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預備如何開展研究等題目,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進步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開題研究的行動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題目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1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1段時間後不知道下1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搜狐微博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1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治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題目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治理部分的重視。

  2、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1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往研究;其次,要把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1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往,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5

  一、教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個完美的課題開題報告,一般應包括以下9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研究現狀。

  (4)課題研究的實際意義及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的保障性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二、教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技巧

  1. 如何確定課題名稱?

  (1)名稱要準確、規範。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2.如何界定核心概念?

  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一要對課題主要涉及到的一些較為陌生的術語,或者某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說明其涵義及來源;二要對研究範圍與內容進行界定,主要是將原來過大的研究範圍適當縮小,對原來不明確的研究範圍進行界定。

  3. 如何確定課題研究依據?

  課題研究的依據主要是闡明解決問題的理論、政策和實踐基礎。在陳述課題的研究依據時,要具體說明這些依據與本課題的聯絡,在哪些方面支撐該課題的研究。研究依據通常包含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和實踐依據。

  教育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哲學依據、心理學依據、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建模理念、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

  4.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意義有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和方法論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空喊“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5.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透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不能籠統地講。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其研究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在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又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6.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該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更明確。

  7.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透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只用某一種方法,但也要適當運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

  8.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明確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管理者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9.如何確定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課題研究可能會帶來什麼成果。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專著、研究報告、教育論文、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是什麼形式,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的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研究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10.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開題報告中,要對課題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學科權威人士)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的人能使課題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的人能提高課題的質量和水平,有志的人能使課題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11.如何填寫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裝置條件?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裝置條件,教科研課題研究也不例外。課題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經費、材料及裝置條件,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同時要加強對經費的管理和監督,使經費的使用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6

  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一)背景:

  1、當前社會狀況

  隨著社會變革,新的教育觀念的出現,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解決生的方法,這些後進生不管在學校裡還是家庭當中都表現為進步比較緩慢、水平比較低、性格比較孤僻,精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差等等。造成他們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言行、社會不良“細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軟弱單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們成為學校頭痛、家長憐惜、社會憎惡的“另類”人。

  2、傳統教學狀況

  傳統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味的追求成績,分數說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長及學生有了“分數萬歲,其它白費”的心理,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而現在素質教育提倡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必將給教育的改革帶來革命性的衝擊。

  3、教育思想背景

  進步教育運動強調教育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並且必須提供學生自然成熟與發展的學習環境。這就為本課題的研究建立了活動的舞臺。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校教育只要存在,後進生問題就必然存在。後進生的人數雖不多,但其不論對學生群體還是個體來說,就學生的身心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和危害,所以後進生的轉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實踐意義。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學生成績好,但其實際生活溝通的能力差,成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現出較好的品質,但卻不擅長體育,成為“品優體弱生”。有的在音樂、美術等方面表現出特殊的才能,但學習成績差,成為“低分特長生”。有的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卻管不住自己,導致成績很差,我們稱為“自律能力差群體”……因此,後進生具有相對性,只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衡量和考察學生,我們才能科學地做出判斷與評價。

  該課題不僅有上述實踐意義,還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因為它傾注了所有研究成員的大量心血,我們都明白,怎樣轉化後進生是一個難題,轉化後進生的效果怎樣更是一個難題,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準確把握後進生工作的重點,尋找突破口,提高轉化的效率。期待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本地區的教學能產生指導意義,對相鄰地區的教學有借鑑意義。

  二、課題的界定及目標

  (一)課題界定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把“後進生”定義為: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不僅僅指在學習方面。包括:對學業的焦慮。自信心問題。人際溝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別人的理解看法等等問題。

  (二)實驗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遠大的目標。

  (2)情感目標:有計劃的做好學生系統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3)發展目標:特別加強基礎德育建設,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自覺性,使絕大部分同學成為勤奮學習、熱愛勞動、愛護公物、勤儉樸素、尊老愛幼、待人誠懇、講究禮貌具有一定素質的文明人。

  三、實驗假說及應遵循的原則

  (一)實驗的假說:

  我們的這一課題重在探索後進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後進生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探討深層的施教藝術。爭取轉化他們,使這些後進生在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對後進生轉化的理論研究上,缺乏與實踐的聯絡。面對形形色色的後進生,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品行等方面還呈現不良心理特徵。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勢必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並引起一系列行為心理變化。面對教育和教學的困難,仍沿用常規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變這一現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實驗新的方法,消除後進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充滿信心。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得到進步。

  本課題透過個案跟蹤分析,著重摸清學生的心理、學習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尋找和嘗試指導幫助他們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以促進他們品行、能力等方面的進步。預計將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處事態度、價值取向和人際關係,將會使他們學會自主解決困難、消除困擾、走出困境,為學生的今後進一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我們將能夠創造一定教科研示範效應,在探索指導和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困難方法、途徑和模式的同時,會激勵部分對“後進生”失去信心的教師,改變觀念,重振士氣,引導教師強化教育教學研究的興趣。

  3、我們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教學力量群效應。因為學校不僅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場所,同時也是鍛造名師、高師之地。這種教研活動輻射出的群體效應是學校所期望的。

  (二)實驗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面向全體與關注個性差異相結合。

  3、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4、預防、矯治與發展相結合。

  5、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6、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及呈現形式

  (一)主要內容

  A、如何緩解學生焦慮。

  B、正確看待自信問題。

  C、如何改善人際溝通。

  D、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二)目標及呈現形式

  (1)理論目標:本課題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廣價值,發展已有的理論,開闢“後進生”心理問題探究的新路徑,力爭對本地區的“後進生”轉化研究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對其它地區“後進生”問題的研究與轉化起到借鑑功效。主要呈現形式是論文和實驗報告。

  (2)實踐目標:幫助實驗物件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探根溯源,找出癥結所在,給予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社會的不良誘惑,分清良莠,擇善而從。引導他們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和諧上進、全面發展的“人”。主要呈現形式是調查報告、論文以及學生的轉變資料分析。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發展的潛能,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透過自我教育不斷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羅傑斯在《患者中心療法:它的實踐、含義和理論》中指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所有其他的動機都是這種自我實現的不同表現形式,自我實現指的是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向。這種潛能只有在真誠、共情、無條件關注的環境和條件下得以充分的發展和實現。

  羅傑斯認為:人類給予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實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種傾向性,傾向於朝著完美,朝著事項各種潛能的方向發展。因此他所倡導的以人為心的治療就是使來訪者自我調整、自我成長並逐步擺脫外力的控制前進。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有著實現的傾向,若能有一個適宜的環境的話,一個人將有能力指導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行動,從而達到良好的主觀選擇與適應。

  鑑於以上思想,我們認為應該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潛能,他們“是能思考、能感覺、能體驗的一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說到底是學生內心的自我調節。作為學校,要緊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自我實現的環境,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比如交給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的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能積極參與的活動課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主動進行調節。

  2、素質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這裡指出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即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能力、培養勞動觀念、發展個性、辦學形式和教學多樣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即教學要適應兒童每個年齡階段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經驗中學習。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個性差異。教學要多樣化。

  3、新課程標準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變數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實驗研究,將實驗法與行動研究法相結合

  (二)無關變數的控制

  1、均衡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性別和能力差異,使之符合等組實驗要求。

  2、對各組學生(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不作宣傳和暗示

  3、嚴格控制學習時間,杜絕加班加點。

  4、實驗教師嚴格控制年齡差別,學歷差別,能力差別及工作態度差別等。

  七、實驗的方法和研究的過程

  (一)實驗方法

  本課題借鑑已有的理論經驗,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對後進生的心理問題的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心理測量法、實驗調查法、個案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實驗過程及時間安排

  本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

  明確研究目標,進行課題分工、人員職責和計劃安排情況、確定實驗物件,進行問卷調查,走訪談話,建立後進生個人檔案。

  2、實施階段

  具體對實驗物件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其心理問題的表現,尋找成因,歸納特點,找出共性的規律以及個性差異,從而尋根追源,因材施教,寫出實驗論文及階段總結。

  3、鞏固實驗階段

  統計實驗資料、彙總資料,完成實驗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7

  一、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各種其他學科的研究也離不開數學。就人類生活來說,我們的衣食住行、經濟生活、休閒娛樂等活動中充滿著數學的味道。就學科研究而言,以經濟學為例,微觀經濟學透過數學的應用為個人和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數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應用涉及到國計民生、政府宏觀管理等方面,博弈論與資訊經濟學運用數學建立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模型,既可以解釋社會中的很多問題,也可以為人們的決策提供參考。同時,政治經濟學、財政學、經濟史等學科的研究也在很多地方用到數學。因此,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的實施,應社會的需要、個人發展的需要,人們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的數學教學往往侷限在數學知識方面,數學的學習透過解決結構良好的、有固定答案的數學題來展開,教學方式也往往以灌輸為主,數學學習結果也以解題的分數作為評判標準。誠然,數學知識是數學學習的基石,但是如果僅僅將數學學習理解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未免對數學的理解狹溢化。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研究性學習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以數學建模、數學探究、數學實驗、數學主題閱讀等為主要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也應運而生。

  二、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對學生髮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筆者結合課標、教材的內容以及自身的體會,在對國內外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對髙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進行研宄的問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反思性學習理論、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成為數學課題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

  三、參考文獻

  [1]張思明。張思明與數學課題學習[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2,4-5,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4,8,98.

  [4]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xx:10.

  [5]張思明,王尚志。課題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案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6]盧萬兵。國內外數學課題學習研究綜述[J].數學教學研究,20xx(8):2-4.

  [7]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宄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4):49-50.

  [8]馬復。初中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229.

  [9]仇金家。中學數學課題學習指導:數學探究、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7-10.

  [10]劉來福,李延林。提倡數學實踐激發學生創造[J]數學通報,1998(12):24.

  ……

  四、論文提綱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三、相關概念界定

  1、學習性研究

  2、課題學習與數學課題學習

  3、數學建模

  4、數學實驗

  5、數學探究學習

  6、數學主題閱讀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綜述

  二、國內文獻綜述

  1、數學課題學習的意義

  2、數學課題學習的實施

  3、數學課題學習的幾種主要形式

  4、課標中的數學課題學習

  5、教材、刊物中的數學課題學習

  6、數學課題學習的案例

  第三章 數學課題學習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

  四、反思性學習理論

  五、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

  第四章 高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及其分析

  一、對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感悟

  1、學生參與熱情高,研究問題緊密聯絡實際

  2、家長重視程度高

  3、競賽開放性強

  二、課堂觀察

  1、課堂教學的亮點

  2、課堂教學的缺陷

  三、訪談

  1、針對教師(教研員)的訪談結果及分析

  2、針對學生的訪談結果及分析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數學課題學習對學生髮展有促進作用,課題學習與常規教學相得益彰

  2、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3、對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

  4、家長支援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但也受考試成績目標的影響

  5、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受時間、師資的影響

  6、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形式較為單一

  7、交流與合作在數學課題學習中尤為重要

  二、建議

  1、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提升自身能力,並儘可能充分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

  2、學校要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和師資的最佳化

  3、教育部門要督促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與教研

  4、積極完善數學課題學習評價體系

  5、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

  第六章 研究反思

  參考文獻

  五、論文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的基本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一個人自己決定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現實和解釋現實,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自己的頭腦建立的,由於每個人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其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具有差異。”

  學生知識的建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這種建構與學生經驗、信念、問題情境等密切相關。學生不是空著頭腦走進教室的,我們的教學要將學生的學習融入真實情境之中,並使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適應。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並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進行指導,為學生的發展一步步地鋪好臺階。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當數量的例項,讓學生利用所學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不追求統一的嚴格的標準答案,儘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己有知識水平,透過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從現實中發現問題、解釋現實,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六、研究方法

  觀摩學習、問卷調查、實踐操作。

  七、研究內容

  結合自己對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感悟和課堂觀察、師生訪談的情況,筆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七條結論:數學課題學習對學生髮展有促進作用,課題學習與常規教學相得益彰;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家長支援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但也受考試成績目標的影響;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受時間、師資的影響;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形式較為單一;交流與合作在數學課題學習中尤為重要。

  八、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作者從觀摩年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論文答辯的情景體會到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熱情很高,他們很重視這種活動,研究問題與實際聯絡緊密,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對教師的訪談、對學生的訪談和課堂觀察來看,學生有著積極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強烈願望。儘管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參與意識,例如有的同學因喜歡動手操作而喜歡數學實驗,有的同學喜歡透過主題閱讀了解有趣的數學現象。

  儘管高中的學習任務較重,學生課餘時間不多,但他們願意拿出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並儘可能地利用相關資源解決問題,這些都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就要求學校、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機會,給予學生必要的輔導和支援,提供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平臺。

  九、預期的結果

  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的實施使得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筆者聯絡課標、教材的內容以及自身的體會,在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了對高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進行研究的問題,結合自己對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感悟和課堂觀察、師生訪談的情況,試圖分析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併為數學課題學習的進一步開展提出可行性建議。透過對來自一線的相關資料的研宄得出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並結合實際對教師、學校、教育部門等提出了相關建議。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筆者可就此問題收集更為廣泛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使得該研究所得結論更為可靠、更有參考價值。

  透過對研宄結論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觀點: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提升自身能力,並儘可能充分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學校要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和師資的最佳化;教育部門要督促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與教研;積極完善數學課題學習評價體系;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最後,筆者對此研究進行了反思,認為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筆者可就此問題收集更為廣泛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使得該研宄所得結論更為可靠、更有參考價值。

  十、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第7學期第20周1月8日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指導學生選題,初步查詢,收集相關資料。

  第7學期結束即1月20日前,由指導教師下達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相關計劃。

  第8學期第2周結束即2月23日前,學生應完成開題報告,並交給指導教師審閱。指導教師將開題報告電子版統一提交至系裡留檔。

  第8學期第8周(4月2日-4月6日),我係將組織畢業論文(設計)中間檢查,檢查內容涉及:學生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執行情況;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各環節的跟蹤檢查及改進措施。

  學生在第8學期11周結束即4月27日以前完成論文(設計)初稿,並交給指導教師審閱。

  學生根據指導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對論文(設計)進行修改,在第8學期14周結束即5月18日以前完成論文的最終定稿,交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評閱,並準備論文(設計)答辯。

  初步定在第8學期第15周(5月21日-5月25日)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答辯。

  在答辯結束一週內系裡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總結並將相關材料和工作總結報教務部備案。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8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開題活動建議由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教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並儘可能向社會開放。

  一、開題活動簡況:

  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於2人)、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 20xx年10月 開題地點: 永城市第三小學會議室

  主 持 人: 董松濤

  評議專家: 高 昂 李 鋒 董松濤

  參加人員: 常彩麗 李黨玲 劉靈俠 翟玲芳 黃 培 聶 華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5000字以內,(可加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為此,我們決定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以評價改革為突破口,運用評價的導向激勵,指導教師建立“有意義的課堂”.

  本課題以“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為依託,在校領導的參與和引領下,以本校四、五、六年級數學教師為主要的研究隊伍,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本項研究將促使我們不斷思考,逐步樹立新的課堂教學觀、師生觀、活動觀、評價觀等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鍛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將推進本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市推行的“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

  隨著資訊科技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當今社會人才觀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革“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形成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國內外特別是國內近幾年來一直在進行著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和探索,透過研究也總結出相應的實施方案,我們將會借鑑他們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市的“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重點研究的內容:

  1.探索數學新型課堂評價內容和方法,透過研究,尋找科學、有效、實用的評價方式。

  2.致力於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達成師生互尊、互愛、互敬、互幫、互教的教學氛圍。

  3.透過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更好的推行“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

  4.透過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推動我校教師隊伍的成長

  5.結合研究的成果,怎麼在我校進一步推廣是我們面臨的難點。相信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將會積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本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透過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綜合運用以下方法進行研究:

  1.文獻研究法 廣泛蒐集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文獻研究法是整個課題研究中輔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並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結合調查研究、對比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3.教育實驗法 大膽把學習和研究得到的有關理論成果及時應用於教學實踐,透過實踐驗證理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時將理論成果轉化為教學“生產力”,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

  4.問卷調查法 透過實際瞭解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研究前後的數學自主學習效益狀況,為課題研究提供準確的資料;

  5.統計分析法: 將調查的資料和資料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以之作為調控整個課題研究和實驗的參照。

  (四)課題組人員分工

  (五)本課題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20xx、5-20xx、6)

  1.召開所有課題組成員會議,收集資料,進行可行性調查論證,申報課題,進行理論學習。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定子課題研究,召開課題組骨幹人員會議,明確層級管理,形成具體的研究工作網路。

  3.完成開題報告,組織開題論證,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6-20xx、1)

  1.完善課題研究計劃,進行前期調查。

  2.圍繞實驗課題,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研討活動,交流經驗,探索規律。

  3.聽專題講座,提升教育理論水平,以理論為支撐,拓展研究思路。

  4.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各種案例,有針對性撰寫研究文章,彙總階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2-20xx、5)

  1.整理研究資料,形成子課題研究報告

  2.形成課題的研究報告(總結報告、課題報告、專題介紹、案例分析等)

  3.完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研究專題

  (六)課題研究的經費分配

  課題組活動經費的預算和公示。

  1.材料列印費200元。

  2.示範課影片及課件製作費500元。

  3.外出培訓費1000元。

  (七)預期成果

  將小學階段課堂教學中新型師生評價方式研究的最終結果製作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研究》的論文。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以內。

  開題報告專家評議要點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審閱了課題研究的有關前期準備材料,經過認真評議,形成如下論證意見:

  1.從課題的選題來看,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新課程課堂教學倡導多主體、多元化評價,讓師生掌握評價手段發揮內部評價的效用,尤其是處於主要地位的教師科學運用評價這項工具,蒐集資訊,在資訊反饋的基礎上了解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題的主導思想及其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課題研究的目標明確。旨在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的評價方式,目標明確、具體、貼近實際,有較強的可行性。

  3.課題研究內容具體。課題內容能依照新課標要求及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較準確地把握了課題研究的方向,面向實際,實用性較強。建議對探究物件及具體評價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力爭時效性、可操作性更強。

  4.課題研究方法得當。如本課題中的教育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讓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真正服務於教學改革。

  5.課題研究計劃全面,按時間序列進行了詳細的過程設計,並對實施階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劃分,課題成員結構合理,研究任務分工明確。建議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落實,課題組應重點關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條件,可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形成例會制度,並把課題研究和學校的教學工作聯絡起來,列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

  6.課題研究的成果要多樣化,本課題可以結合課題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單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論文,也可以具體的以多種方式呈現。

  專家組最後建議,課題組應進一步修改完善開題報告,組織開展課題相關理論研究培訓,按照分工,展開課題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對研究過程性資料及佐證材料的進行歸檔和整理等。

  專家組一致同意本課題按開題報告進行研究!

  四、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立項申報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課題研究重要變更 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本課題組對所作的研究計劃做如下調整:

  課題研究的方法應該是科學的、規範的、靈活多樣的,本課題的研究還有一部分研究內容也可以使用多方位探究法,以便更好的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形式多樣的評價研究。課題研究的成果要明確化、具體化、多樣化,本課題可以結合課題研究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的成果,從籠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方式研究》,變為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研究》論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9

  一、基本資訊:

  專案課題名稱: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經典文學的傳承研究

  內容摘要(不得少於400字)。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國經典文學作為我國文化的載體本應該是每位大學生必須瞭解的。可而今隨著網路世界的愈發繁華,我們的經典文學正在被慢慢冷落。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中國經典文學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

  本課題以安徽科技學院各專業學生為研究物件,透過問卷調查、座談會、訪談等形式,研究大學生對我國經典文學的喜好情況和閱讀動因;分析大學生對經典文學的學習情況及重視程度;探究我國經典文學逐漸被忽視的根本原因、解決辦法以及策略,切實幫助學生提高良好的文學素養,拓展思維方式,使中國經典文學能得到普及併發揚光大。

  二、專案論證:

  (一)申請理由(包括自身具備的知識、自己的特長、興趣、已有的實踐創新成果等)

  1.課題組成員截至目前已學習了計算機基礎,邏輯學等課程,正在學習大學語文、創造力理論與創新、資訊檢索等課程,我們想把自己大學所學課程聯絡起來運用到實踐中去,用實踐去檢驗和鍛鍊自己。計算機基礎、資訊檢索課程的學習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工具,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能加強我們對計算機的運用技巧;透過邏輯學的學習,使我們的思維方式更加嚴謹,這為以後課題研究方式、過程等的安排提供了智力保證,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設計調查問卷;另外,我們想透過對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經典文學的傳承研究幫助所有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經典文學觀,這為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開展及學生對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都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更重要的是,我們想為國家盡微薄之力,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本課題四個組員的選擇都很有講究。第一,四個課題組成員都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且對經典文學抱有濃厚的興趣;第二,課題組成員許志剛同學擁有非常好的組織能力,為課題組四個成員今後的合作提供保障;第三,課題組成員姜軍同學精通計算機,能高效地使用課題研究所需要的各種軟體;第四,課題組成員周敏同學善於交流,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能順利完成實地採訪工作;第五,課題組成員毛傳瑩同學語文功底紮實,擅長寫作,對以後課題論文的撰寫十分有利。

  3.本課題組所有成員都對中國經典文學抱有濃厚興趣,面對身邊同學對自己國家經典文學的漠然,我們想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案。力求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經典文學閱讀觀,切實幫助學生提高良好的文學素養,拓展思維方式,使中國經典文學能得到普及併發揚光大。

  4.本課題組成員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1)課題組成員周敏:寒假社會實踐論文被評為20xx、20xx年外國語學院寒假社會實踐優秀論文;暑期社會實踐論文被評為20xx年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優秀論文。

  (2)課題組成員毛傳瑩:20xx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移動課堂”課程論文被評為安徽科技學院優秀課程論文 .

  (3)課題組成員許志剛被評為安徽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20xx年和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4)課題組成員姜軍:《中國近代史綱要》優秀論文。

  (二)立項依據:本課題研究現狀與趨勢,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創新點。(三部分逐項填寫)

  1.本課題研究現狀與趨勢:

  (1)對於當今人們對傳承經典文學的態度的研究。

  眼下讀書界的“經典熱”轟轟烈烈,不少人都主張重讀經典。《文藝報》20xx年4月期指出:“珍視經典,而且正確地面對經典,才能掃除我們土地上太多的塵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協會副會長指出:當代人要擺正對經典文學的態度。

  (2)對於經典文學的傳承途徑的研究。

  張豈之先生在學術研究的同時,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工作,並且擔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委員會顧問。他認為:“關於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觀點來梳理寫成普及性的讀物,都可以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但是前提是要尊重歷史,如果對歷史尊重不夠的作品,即使可以在一定的時間裡引起轟動,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它們的學術壽命是不會長的,隨著讀者水平的提高,真正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學術研究的那些東西倒是永恆的。

  湯一介先生說:”國學經典書籍中對現在依然有意義的道理,讓現在的小孩子跟今天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這完全是可以的。特別是我們在比較浮躁的社會,透過一些傳統的東西,告訴小孩子們對於現代的意義是什麼。我想這種普及工作是有意義的,過去我們做過,我想今後我們也會繼續做的。

  方克立先生說:“經典的教育非常重要,特別是過去的100多年,我們文化發展中確實有一些問題,我們過去的文化取向太過於向西方傾斜,年輕人感興趣的都是西方的東西,我們傳統的東西、特別是經典就更陌生了。青年人特別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對廣大群眾也要進行這方面的普及。

  在這個物質社會,我們祖先留下的許多精神財富已被物質財富擊敗,人們深感當代人可貴精神的缺失嚴重,許多大家都開始研究如何能讓經典文學走進當代人的精神世界,助他們找回迷失的自我。

  (三)前期準備情況:本單位所具備條件,查閱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1.本單位所具備的條件:課題組四個成員都對中國經典文學抱有濃厚興趣,這為以後課題研究的開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其次,課題組姜軍同學精通計算機,能熟練、高效地透過一些軟體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再次,其他三位課題組成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都多次獲得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2.查閱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1)朱維錚:《”國學“答問》 載《書城》20xx年第9期

  (2)張隆溪:《中西文化研究十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xx年版。 第108頁

  (3)楊義:《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的方法論問題》 載《學術研究》 20xx年第9期

  (4)郭紹虞。 中國曆代文論選(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郭紹虞。 中國曆代文論選(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遊國恩。 中國文學史(四)[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7)楊適。 原創文化與經典[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

  (8)張傑:《高新技術時代經典文學的命運》,《社會科學期刊》,20xx年第3期

  (9)抗震、符均:《新文化格局與經典的命運》,《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

  (10)陶東風:《文學經典與文化權利(上)--文化研究視野中的文學經典問題》,《中國比較文學》20xx年第三期

  (四)研究內容和提綱

  1.研究內容:

  首先,調查大學生對中國經典文學的瞭解情況和閱讀情況。

  在英語和網路的強烈衝擊下,經典文學逐漸被大學生冷漠,很多大學生甚至從來沒有閱讀過一本完整的經典著作,我們希望能透過各種調查方式詳細瞭解當今大學生對中國經典文學的瞭解情況和閱讀情況。

  其次,實證分析語言學習者與非語言學習者對中國經典文學閱讀情況(包括:閱讀量,閱讀內容、閱讀動機等)的差異性。

  透過調查問卷和圖書借閱情況研究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了解中國經典文學的深度和廣度,分析語言學習者和非語言學習者閱讀文學著作情況,探究二者閱讀文學著作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性。對同一階段的愛好經典文學者和非愛好經典文學者的語言學習能力進行對比分析,觀察是否具有明顯差異。

  再次,深入探究影響大學生閱讀中國經典文學的因素。

  透過問卷調查、採訪等方式深入探究影響當代大學生傳承中國經典文學的主要因素,分析造成大學生對中國經典文學漠然的根本原因,研究中國經典文學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營造良好的文學閱讀氛圍,調動大學生閱讀中國經典文學的積極性。

  可以舉辦一些活動激發大學生對經典文學的興趣,如文學知識競賽、書評競賽等;還可以舉辦一些講座,增加他們對經典文學的瞭解;也可以開設選修課,成立社團等引導大學生閱讀經典文學,解決他們閱讀過程中的疑惑和遇到的困難。

  2.研究提綱:發現問題(當代大學生對我國經典文學的傳承遠遠不夠)--找出原因(透過問卷調查、實地採訪、實證分析等方式找出根本原因)--解決問題(找出原因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幫當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經典文學閱讀觀,使我國經典文學發揚光大,從而幫助當代大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五)擬採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查閱法。查閱相關資料,參考前人對本課題的研究,借鑑他們的可取之處,反思他們的不足之處,為自己的研究汲取經驗。

  (2)問卷調查法。對我校各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採訪,瞭解他們對經典文學的瞭解和閱讀情況,找出影響他們傳承經典文學的根本原因,透過深入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3)實地採訪法。在校園內隨地隨時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採訪,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更好地瞭解他們對經典文學的態度,閱讀量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透過實地採訪,可以幫助被採訪的同學樹立更好的經典文學閱讀態度,同時,也能為我們的研究收集有利的建議。

  (4)實證分析法。運用SPSS13.0統計工具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

  2.技術路線:

  提出問題-實證分析-解決方案

  ①提出問題:由於當今中國的大學生比較重視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我國經典文學的繼承,這對大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語言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要充分認識到文學對一個不成熟的大學生的重要作用,讓文學活在我們的生活中並指導我們前進,也讓文學得到發揚光大。

  ②實證分析:利用SPSS13.0統計工具,結合我校各專業大學生對我國經典文學閱讀的差異制定中國經典文學調查問卷表,對我校各專業學社開展問卷調查,在結合我校圖書館的借閱情況及對學生的座談、訪談記錄,統計大學生對我國經典文學的繼承情況,分析造成大學生忽視經典文學的根本原因,探究語言學習者與非語言學習者對文學繼承的差異性。

  ③解決方案:透過對各專業大學生對我國經典文學的繼承情況的研究,找出大學生忽視中國經典文學的根本原因和閱讀經典文學對語言學習者和非語言學習者的指導意義。以達到大學生重視繼承中國經典文學的目的,並從課內外活動的開展中豐富大學生的文學生活,指導大學生的語言學習和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六)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找出當代大學生經典文學閱讀量少的根本原因。

  2.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我國經典文學能被更好地傳承;同時也幫助他們提高自身修養,豐富他們的大學生活和精神世界。

  (七)研究進度安排和中期成果(中期研究成果要量化)

  (1)20xx年3月~4月:準備階段。召開課題組座談會,確定課題實施方案,明確成員分工,落實任務;研討調查問卷設計,進一步收集文獻資料。

  (2)20xx年4月~6月:正式調研階段。課題組對安徽科技學院各學院學生進行實際調研(包括問卷調查,實地採訪等),調查影響他們經典文學閱讀量少的根本因素,收集並整理調研資料。

  (3)20xx年7月~10月:實證研究階段。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透過對調查問卷中各問題不同回答所佔的百分比分析,找出原因,再深入探究解決方案。

  (4)20xx年10月~11月:分析與撰寫論文階段。整理調查資料和統計分析資料,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撰寫課題相關論文。

  (5)20xx年11月:綜合研究階段。在綜合研究基礎上,完成論文發表、撰寫課題結題報告並報送校科研處,接受驗收檢查。

  結合問卷調查和實地採訪,預計中期效果:

  提交《安徽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科研基金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至科研處。

  (八)專案預期成果形式:

  (1)公開發表與專案相關的論文(學生為第一作者,並在文中標明安徽科技學院大學生科研基金課題資助);

  (2)提交社會調查報告;

  (3)透過專家組答辯。

  (九)專案的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有利於當代大學生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文學素養及語言學習能力,更能拓展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眼界,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及工作都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0

  一、課題名稱:

  《中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

  二、課題性質:

  本課題是應用型研究課題

  三、課題定義:

  所謂開放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努力提供一種情境,讓學生個人或小組積極討論、研究、發現,還學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信每一位學生,鼓勵他們想幹就幹,想寫就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或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它以發展為中心,以問題為紐帶,以訓練為主線,學生主動,教師主導,活動點撥,反饋矯正,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四、課題的提出:

  開放對應於封閉,生成對應於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執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傳統教學則過分強調預設和封,。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封閉導致僵化,只有開放,才能搞活,開放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徵。而多年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大多屬於封閉式教學,機械地讓學生聽,一算一練缺少創新教育的環境。學生由此在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究科學的能力培養及開發創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 ,如何尋求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就成了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課題。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數學教學要從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新課標這一理念是針對長期以來的封閉式教學而提出來的,其實質是要實行開放性教學,開式教學首先是教學觀念的開放,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學習方式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教學情境的開放、教學評價的開放。

  1、開放教學內容

  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數學內容是數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要切實有效地進行開放性教學,就要在認真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編擬出具有較高思維價值的開放性教學內容。

  2、開放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機械的聽講為主的, 我們開放式的學生學習方式體現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是師生、生生間多邊互動的活動,具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又分為三個小環節:

  ( 1 ) 試一試;

  ( 2 ) 議一議;

  ( 3 ) 辯一辯。

  3、開放教學過程

  開放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學過程。動態的教學過程是指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的發展、適時變化的,而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需求則成為調整教學過程的指揮棒。動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內外互動的過程。

  4、開放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要設定開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新知背景中,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心理趨向,產生自發探索、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創設情境方式是多樣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謎語情境、兒歌情境、比賽情境。總之,創設情境應有較強的指向性,應是學生較為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例項或數學材料。

  5、開放教學評價

  我們在研究開放式教學評價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及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方式應是多元的,又以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家校共評為主。在評價時,我們將考慮以下三點:

  (1)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索心理;

  (2)重視對學生的信任;

  (3)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

  本課題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是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角度出發而考慮的課題。此課題涵蓋面較大,又可以分解為五個子課題:《開放數學教學內容研究》、《開放數學學習方式研究》、《開放數學教學過程研究》、《開放數學教學情境研究》、《開放數學教學評價研究》。

  由於該課題的研究範圍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及學校、社會、家庭各個方面,既利於教師根據本校情況選擇子課題及小課題,又利於全組的合作研究。

  六、國內外同課題的研究狀況:

  對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國內外各種媒體均有報道。其中遼寧、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較早,研究比較系統、紮實,效果顯著。其經驗及成果可操作性較強,對於我校此課題研究有一定借鑑作用。但我市範圍內對此課題研究不夠廣泛,作法不夠深入。所以對此課題研究對我校及至全市數學教學將是有益的舉措。

  七、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教師積極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中。透過課題研究,能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教師的教育行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陳舊的教育理念嚴重影響教學工作。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有利於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透過它,教師看得更高,更遠,有更多時間學習現代理論,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同時對推動我校教學改革,實現素質教育跨越式發展教有著極大的影響。透過此課題的研究還將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幫助教師走進科研工作的陽光大道,對於提升教師群體素質和促進各校區域間的整體和諧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開放式教學研究中,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同時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課堂教學應成為對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這是開放式教學的根本目的。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以理論研討、實踐探究法為主,透過示範課、交流會等形成進行深化和推進。

  九、本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數學,是基礎工具學科,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備技能。此課題的研究將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將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其效果將立竿見影。對此研究,我們要求全員參加,認真確立子課題,由小至大,由點到面,循序漸進,力求實效。研究方法以實踐探究法為主,每學期進行一次階段總結,預計五年完成本課題研究。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明確提出了中小學創辦特色學校的要求。

  創辦特色學校是學校管理應對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同區域文化資源結合,是將理論化的建設賦予了活色的靈魂,使特色學校更能凸顯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學校是區域文化資源傳承和發展的特殊載體,特色學校也可以使區域文化資源在教育領域凝聚和創新;同時在特色學校的創辦過程中又體現著區域文化資源的潛移默化,可以利用區域文化資源優勢辦出真正具有獨特風格的特色學校。因此,以區域文化資源為突破口進行特色學校建設,立足於學校實際,加強各方面建設,是尋求突破發展的全新探索。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及內容

  本課題以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觀念為前提,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價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學校育人質量為宗旨,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內化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踐行幸福教育的辦學行為,打造學校的幸福教育辦學特色。

  結合學校“內涵發展,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面向全體、發展個性、發揮優勢的原則,既努力辦出特色,又堅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從教育教學本身的客觀規律出發、找準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體,逐步實現辦學特色。

  三、課題的研究物件和範圍

  本課題的研究屬於綜合性研究,周邊學校的教學工作為研究物件,調查周邊學校發展出了特色或沒有特色的數量對比,再以我們學校“以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的辦學理念為核心,以校訓“益物、益人、益己”的三個維度為經,以“幸福文化、幸福校園、幸福課堂、幸福教師、幸福學生、幸福體藝”六個方面為緯,深入挖掘幸福教育的內涵,並使之內化為師生自覺的行為和追求,從而打造學校幸福教育辦學特色。

  四、課題的意義

  學校的發展也存在許多困惑。一方面,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部分老師對學生管理手段跟不上孩子的發展,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一些學生的個性在校得不到張揚,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得不到保護。同時由於家庭、社會風氣、網路的影響,使孩子們感受不到受教育的快樂和幸福。另一方面,對教師而言,由於激烈的升學競爭而感到壓力重重;由於長期單調的教學工作而感到職業卷怠;由於收入的清貧而感到生活的拮据。這些因素使部分老師厭倦教師這個職業,感受不到作為教師的快樂和幸福。另外開展課題研究有利於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推進。

  綜上所述,20xx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校全體教師將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師。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2

  一、課題名稱

  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我校提出“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這一課題是基於校本化研究的需要,是一線語文教師們結合當前課改形勢和本校實際情況,透過研討、論證後提出的。

  我國正在實施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未來的社會是合作的社會,合作離不開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語交際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此,正確面對我校學生的表達交流的差異,探索既面向全體、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是十分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

  1、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社會交往和人際交流,發展合作精神。”顯然,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既能從語言文字方面訓練學生認字識字、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潤飾成文,又能從思想認識方面訓練學生積極思維,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感受,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個性品質,為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際基礎。隨著世界逐步走向國際化、全球化,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向能言善辯、善於與另人交往與動型轉變。

  語言表達、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語言表達、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消除學生交際時的羞怯心理。使學生無論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或者班級的小環境中,都能達到敢說,大大方方地說;有利於感受到別人的關愛,同時也學會了去關愛別人。這樣的交流,孩子們收穫的不但是知識,是表達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口語交際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課標指出“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助於促進學生智力的思維的發展,有助於他們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何使教學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已成功成為教育界日益關注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將成為必然,其重要性、迫切性已成共識。

  2、從口語交際教學現狀來看:認識片面,把口語交際訓練定位於口語交際課的事,導致訓練不足,訓練的內容狹窄,時間少;沒有把握“口語交際”的特點,缺少開放式情境的創設,沒有實現從“聽話、說話”到“交際”的轉軌,導致學生沒有由單向個體靜態式活動轉化為不同的雙向組合動態的口語交際活動;缺乏趣味性、實踐性,學生自主性不夠,常常是無話可說或有話不想說不敢說。以上問題的存在妨礙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3、從學生髮展的現實需要來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羞於開口,上課僅充當聽眾,對別人的發言不敢提出質疑。在口語交際訓練果上,只有少數優生參與交流,大部分學生保持沉默。課間交流時,有些學生不敢主動向老師反應情況,甚至有些學生連請假也要家長代勞。如何讓每位學生都能大膽地開口說話,主動地與人交流,成了我們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正是適應時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產生,它的活動化、實踐化趨勢已日益成為我們研究的主導地位,我們將以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為基點,進一步探討如何在活動與實踐中、在怎樣的活動與實踐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培養提高的方法和途徑

  2、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培養提高的理論依據

  3、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培養提高實驗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基本內容:

  1、探索我校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我校學生的口頭及書面語言表達交流的技巧。

  2、如何激發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交流的意識和願望。在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加學生的參與表達交流的機會。

  3、如何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增大勇氣形成良好的心理大膽交流表達。

  4、如何引導學生多讀、多看、多背,增加知識儲備的量,豐富學生底蘊,適時靈活運用。

  研究重點:重視有效教育的策略,包括課內外訓練的步驟和組織,書面語口頭訓練的方式方法,解決“樂說”“善說”的問題,達到提高表達與交流的成效。

  難點:家庭、學校、社會營造和諧的氛圍,創設語言發展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

  五、課題研究的的方法

  1、實驗、觀察法

  2、統計、類比法

  3、分析、歸納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1、選題、論證、申請、審批、開題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確定實驗研究物件(初中、小學各兩個對比實驗班)、選擇課題研究方法、準備測量工具

  3、前期實驗觀察、中期成果總結、提出理論假設

  4、後期實驗觀察、測量統計分析、實驗驗證

  5、理論總結、結題

  七、課題研究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一)行為方面的成果

  1、學生的書面和口語交際綜合素質有明顯提高

  2、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提高

  3、促進教師語言變、表達與交流素質的提高

  (二)文字成果

  1、形成《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結題報告

  2、形成《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論文集

  3、建成《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資料庫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1、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劉川

  常務副組長:龔映輝

  副組長:朱生寧、舒興

  組員:姜麗君、漆傑、賀彥

  2、課題研究組人員及分工

  負責人:龔映輝(統籌課題研究)

  實驗研究、驗證人員:漆傑、王春梅(初中)李小燕、吳梓靜(小學)

  觀察、測量、統計人員:姜麗君、賀彥

  實驗分析、提出假設、結論分析:龔映輝、李小燕

  結題報告撰寫:龔映輝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

  學校公業務費撥款4.5萬元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3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現行的科學課堂教學,雖有改進,但還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方法 , 成為教與學最突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系統地研究科學課課堂教學原理;努力形成科學課堂教學策略體系;不斷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最終達到科學課堂教學的最最佳化。

  本課題的研究,將運用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強調師生角色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同時,不斷改進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走向自然,勇於探索,大膽實驗,真正體會到科學課堂的樂趣,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新模式的行動研究對提高科學課堂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課題研究內容:

  1、小學科學課堂教師觀念的轉變及學生學習方式改進的分析與研究。

  2、小學科學課堂教師觀念的轉變及學生學習方式改進的基本途徑。

  (1)、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透過引導需求、激發興趣、設計活動、影象呈示、任務驅動、體驗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獲得發展。

  (2)、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形式的多式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課堂強化技術等輔助手段,可以突破認知障礙,排除學習干擾,提高課堂教學。

  (3)、讓學生走向自然,敢於探索,大膽實驗,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去充實和提高相應的新的教育教學技能

  三、課題研究方法及計劃:

  1、確定科學課教學的目標

  (1)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社會事物的強烈好奇心;知道收集資訊的基本方法;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必要性;學會提問,啟發探究願望;養成開放性和多維性的思維習慣;根據給予的問題,進行資訊收集;根據給予的資訊進行分析綜合。

  (2)讓學生體會合作的有效價值;能圍繞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並能把問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能按研究的課題,具備較獨立的收集、分析和判斷資訊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2最佳化科學課教學的組織形式

  (1) 小組化原則。

  (2) 自主化原則。

  (3) 民主化原則。

  (4) 指導性原則。

  3、科學課教學中的學習方式

  (1)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人。

  (2)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

  (3)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4)幫助學生構建以“自我”為中心的絡。

  (5)讓學生合理利用網際網路學習。

  4、科學課教學中的評價手段

  四、課題需要的資源:

  有關改進科學課教學的指導性書籍.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4

  課題名稱:引導學生走進名著,豐富學養,完善品格的研究

  開題報告主要內容(研究與實施方案的陳述,重點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課題研究分工和預期研究目標及課題研究保障條件等進行深入細緻的介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閱讀,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為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為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初中的課外閱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為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為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臺,中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中考,這便給農村初中荒寒的課外閱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資訊。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閱讀”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才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說得多好啊!閱讀,是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是豐富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更是脫離低階趣味、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是每個人終生必修的功課!

  二、研究內容

  (一)變數研究

  1、自變數界定

  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閱讀名著的支援程度為其自變數。透過對自變數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數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得以激發,閱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為因變數。透過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數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數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物件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透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閱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想與閱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閱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透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閱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閱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初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閱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課題的界定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加強學生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閱讀,初中三年閱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初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初中課外名著閱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閱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透過三年的名著閱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為農村初中名著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名著閱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閱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閱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核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為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閱讀指導”列為“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閱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閱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閱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閱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透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閱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閱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閱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為名著閱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臺,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群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閱,活學活用。

  為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為了永久儲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為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為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閱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閱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閱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閱讀起止時間、總閱讀量與日均閱讀量;

  C、兩名核對者核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閱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為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核。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閱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閱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閱,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閱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閱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閱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閱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閱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資訊,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閱讀平臺,不斷交流閱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閱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閱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閱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閱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閱讀作品集,閱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閱讀和閱讀交流活動,為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援,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07級鍾小澤、08級陳劍新、09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梁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閱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閱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5

  一、 課題的背景

  1、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各國加強了溝通與瞭解,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作為溝通、交流、獲取資訊的工具,我們迫切地需要學習,而且從語言的最佳學習期---小學階段學起。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在課堂,而小學每週的英語課時很少,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2、目前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學習現狀:單詞對話認讀不到位,文盲較多。有部分學生只會說不會認讀,寫更困難。課堂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很少,有也是單純的操練,缺乏具體的語境。

  (2)年級越高英語成績掉隊的越多。學生學習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減弱,成績下滑較多,知識遺忘較快。

  (3)班級人數多,課時少,學生操練的機會少,導致學生每節課的知識都不能消化,學習自信心受挫。

  (4)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多樣,教材鑽研不透,教學手段簡單,對學生了解不夠,教學活動設計不夠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對單詞句型的認讀不到位,自主學習能力極差,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二、課題理論依據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場所,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於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英語不同於其他學科,在重視基本的語言知識之外,更要關注語言技能的掌握、運用和實踐。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語言的學習、操練和模擬運用越有效,真正使用語言進行交流也就更容易。課堂教學有效性包括了教師教的有效性、學生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三個方面,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初步的研究。

  三 研究目標

  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針對我校教學的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研水平,促進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使英語學習交際的目標更早實現。

  四 課題成員簡介

  包賢惠,女,小學高階教師,英語本科學歷,登特科中心校英語教師,曾獲得旗級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教學論文《小學英語詞彙教學

  策略的實踐》獲國家級一等獎,教學論文《淺談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獲自治區級二等獎。

  敖麗梅,女,小教一級,畢業於通化師範學院,本科學歷。20xx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多次參加旗級教育教研活動。在教育論文、教師基本功和英語口語方面的比賽中均獲得較好成績。

  金建軍,男,小教高階,畢業於通化師範學院,本科學歷。畢業至今一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多次參加培訓教研,教師基本功較紮實。

  張愛華,女,小教高階,本科學歷,畢業後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次外出學習,參加教研教改,教學基本功紮實,成績優異。所著的論文多次在自治區獲獎。

  五、研究開發內容和預期成果

  本課題主要研究探索一條適合的能提高我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尤其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要注意三個方面

  ①單位時間裡輸出的資訊量多少

  ②單位時間內學生接受的資訊量是多少

  ③單位時間內學生受益面的大小。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投入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收到儘可能多的實效。

  2、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透過各種比賽、調查等活動檢測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掌握運用情況,尤其在單詞對話的認讀,語言的運用方面。

  3、 教師課堂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包括教師在備課、鑽研、教案的預設,課堂生成的把握等方面。

  4 、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情境的創設,活動的設計,匯入、新授、操練、鞏固、應用這幾個環節的有效性。

  六、擬採取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和應用情境教學法原理和新課程理論理念指導研究活動,注意積累其他學校及個人的有關外語教學成功經驗的材料,並系統歸類比較,甄選有效教學經驗作為本課題借鑑。

  2、調查研究法。瞭解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透過分析找出共性問題,掌握研究的起點和脈搏,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

  3、經驗總結法。對研究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及時歸納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撰寫經驗總結及論文、實驗報告。

  4、行動研究法。透過研究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舉止,及時發現和記載學生喜愛、學習效果較好的活動方式,以便積累研究實驗的經驗和材料。

  七、進度的安排

  本課題實施的時間為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共分三個階段:

  1.啟動階段:(20xx.12——20xx.03)全體成員深入調查確定研究課題,對照評審要求填好課題申報表;加強學習,閱讀相關資料,做好理論儲備,培訓課題組教師;集體研討形成研究方法完善試驗方案,展開調查,撰寫有關研究文獻資料,針對學校實際制定好課題研究方案。

  2.研究階段:(20xx.03——20xx.10)記好活動案例,積累經驗,關注課前準備,改善學習方式,強化能力培養,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課題組教師實踐、交流、分析、評比,做好本階段的階段性課題研究總結。

  負責人組織調控研究方向與程序,發現研究中的問題,及時總結研究成果,組織撰寫研究論文、報告。在這一階段,我們從具體內容入手,全面開展研究工作,探索教師的教學準備能力、教學實施能力以及教學評價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

  3.總結階段:(20xx.10——20xx.12)全體試驗教師共同研討,提煉研究成果,完成論文,階段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對教師的教學準備、實施評價等方面和學生學習成果開展彙報展示活動,做好結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