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言稿> 端午節學生代表的發言稿(通用5篇)

端午節學生代表發言稿

端午節學生代表的發言稿(通用5篇)

  現如今,發言稿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那麼你有了解過發言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學生代表的發言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學生代表發言稿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相信很多同學都很熟悉這一天,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和傳說大家都很熟悉。在端午節,我們應該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美好的一天。這一天大家一般都吃粽子。我很高興在這裡發言。你對我們的傳統節日瞭解多少?

  我想每個人都很熟悉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其實是代代相傳的。我們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們都是在課本上學到的。我們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後來,我們有了這個節日。賽龍舟也和端午節有關。是當時楚國人。他捨不得離開屈原,划船去救他。後來賽龍舟的傳統就產生了,我們也很熟悉吃粽子。為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人們把食物扔進河裡,然後端午節就有吃粽子的活動。

  這一天我們可以在家和父母相處,但也要清楚這一天的意義。端午節在我們國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有許多史詩般的故事可以激勵我們。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就像屈原,做人要正直,愛國要愛國,古人留給我們的東西是很寶貴的。這種精神也是我們應該提倡的。很多節日背後都有故事。古人留給我的是精神財富,永遠不會消散,對我們後代影響深遠。我們必須發揚這種傳統的高尚精神。

  學生面對這些精神財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後代應該發揚光大。雖然端午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簡單的節日,但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仍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把這個傳統節日發揚光大。有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注意這一點。其實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敬佩。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雖然很多同學都知道我說的話,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精神或者進一步理解它。因此,我們必須永遠記住這些精神。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延續這種精神。有一些關於端午節起源的故事。也許我們都會記住這一天,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種精神。

  端午節學生代表發言稿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端午節學生代表發言稿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很高興站在這裡分享端午節的故事。眾所周知,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下河的.日子,但也許很少有人知道,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在我們有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它已經成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包括春節、中秋節和清明節。

  據說端午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是從古代祭拜龍族祖先演變而來的。“段”在古漢語中是“始”、“始”的意思,“端午”是“五月初五”。古代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稱為“五月末”,“段毅”的意思是五月的第一天,“端午”的意思是我們的端午節在五月的第五天。

  端午節有很多別稱,我們的習俗決定了我們經常把端午節叫做“粽子節”、“龍舟節”。在中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龍舟競賽,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端午節”。傳說中用粽子驅除咬人遺骸的小魚的習俗,讓我們習慣了端午做粽子吃粽子。家家戶戶都會拿粽子當我們的食物。一方面,我們向屈原致敬,另一方面,我們祝自己在端午節身體健康。

  我的家鄉是屈原投河的地方,這讓我比別人更關注端午節。端午節到了老家,我們就早早的去河邊等著賽龍舟的開始。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會到袖手旁觀河邊為龍舟隊吶喊助威。

  中午,我們都回家吃粽子。粽子是每個家庭勤勞的“廚師”提前幾天包好的。孩子們走到水邊時,樹葉被他們摘下來了。有純糯米的鹼粽子,紅豆的甜粽子,中間夾一小塊肉的鹹粽子。不管是哪一個,在我們把它放在桌子上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一個我們喜歡吃的,在端午節的時候進行吃粽子的儀式。因為我在家裡很喜歡吃粽子,所以我媽會多給我包粽子,放在冰箱裡冷凍。再想吃粽子的時候,拿出來解凍,粽子就成了端午以外的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特別故事嗎?如果有,上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需要關注我們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是我們生活的歷史和過去。

  謝謝,我的演講結束了!

  端午節學生代表發言稿4

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其實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五一節等等。在古代,端午節是每個人用來消除疾病和預防流行病的,所以我們直到現在仍然有在家鄉採摘艾葉的習慣。端午節也和屈原息息相關。這一天是屈原去世的日子,所以這一天也成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前幾天,我們家就開始大力包粽子了。粽子又尖又圓又方。我們家習慣吃紅豆綠豆原味的尖粽子。我最喜歡的是原味,蘸了點白糖,然後咬了一大口,連續的,蹦蹦跳跳的,很好吃。有空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我家後面的山上採集一些艾葉,而不是耳朵後面。聽說我們不會頭疼。在這個節日裡,全家人都很開心,一起做飯,一起豐富這個美好的一天,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很豐富。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比如,我去看了一次龍舟比賽。場面很濃。許多人聚集在河邊看他們比賽龍舟。看著他們划著槳,長長的船在水上滑行,真的很有趣。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雄黃酒也是用來防病防疫的。這些東西象徵著美好的願景和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節來了。我想每個人都想回家吃粽子。但是,我希望在吃粽子的同時,不要忘記宣傳我們傳統節日的美德,這樣我們就可以普遍吃粽子,學習屈原的詩歌,學習什麼樣的魄力,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節,讓我們帶著紀念和感激好好享受這個節日,好好傳承這個文化。讓我們在未來保持這種責任感,傳播和傳承我們的文化。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同時也需要思考。這一天,送上祝福,祝你好運。祝你在未來的歲月裡安心安康。祝你越來越好的學習,越來越好的成績回報祖國,回報學校,回報父母!

  端午節學生代表發言稿5

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404班的黃逸梵。今天,我們國家的主題是端午節的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為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生氣,寫了許多流亡愛國的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他的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農曆五月初五,他62歲。

  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湧向汨羅江向他致敬。人們喜愛屈原。當他們聽到屈原自殺的訊息時,他們划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屍體,但他們找不到。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河裡。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屈博士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並用彩色絲綢包裹的方法,這就是粽子的原型。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湧的波濤中划船,象徵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中國南方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是什麼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的詩人跳入洶湧的河流?是關心國家和人民,熱愛祖國的心。

  祖國母親用身體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晴空,開闢了成長的沃土。今天,我們不需要放棄生命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只需要把熱愛祖國的信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行動中:努力學習,尊敬老師,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今天,當我們重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難道不是對祖國熱愛的一種表現嗎?

  棕樹葉香,又一個端午節來了。讓我們一邊品嚐美味的粽子,一邊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他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