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1
一、發展現狀
奎年來,以志願、自治、公益和非營利為主要特徵的各類社會組織蓬勃發展,並正以嶄新、醒目的形象進入政府和公眾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積極力量。而青年作為社會創新的生力軍,祖國發展的接棒人,未來希望的承載者,責無旁貸的成為
了這支力量中的主力。與此同時,隨著西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共青團主要工作物件的西城青年,其“社會人”特性正日益明顯,流動性強、構成複雜、需求多樣等特徵不斷凸顯。因此,“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共青團引導青年投身區域發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務青年成長的必要工作。
20xx年,為適應首都社會建設的新要求和青年群體的新變化,西城團區委專門成立社會工作部,集中力量從零做起,全力打開了以“社群青年匯”建設為核心的社會領域工作新局面。並快速將20xx年以來,北京市首批公開招考社群專職工作者納入視野,以他們為樣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與生活狀況”摸底調研,透過對300餘名社群專職工作者的廣泛普查,以及30份個案訪談,團區委對社會領域建設工作以及社群工作者這一在社會工作領域中起著骨幹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我們發現,社會領域工作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共青團工作,因其社會化的運作模式,對工作內容、工作形式在貼近青年現實需求方面,都有著更高的要求。而社群工作者以及由他們衍生出的廣泛意義上的社會工作者這一群體自身,也面臨著自我認同感缺失、專業知識儲備欠缺等現實問題。
二、針對現實問題開展的具體工作
針對以上這些現象,西城共青團提出了一延、一變、一過渡的工作目標:即工作領域由“體制內”向“體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的過渡,在扶持社會組織建設、深化社工隊伍凝聚、加強社群青年匯建設、推動社會組織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大膽嘗試。
一是扶持社會組織建設。充分認識青少年社會組織引導、服務在共青團複合型組織體系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會組織間的聯動工作,加強對主管社會組織百德社群發展促進中心的服務、管理工作,主動聯絡悅群社工事務所、厚朴社工事務所等具有明顯青年特徵的社會組織,學習借鑑專業社會組織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機制聯動,堅持社會組織參加機關工作例會制度,以青年匯專職社工工作為聯絡紐帶,建立社工事務所定期會商、督導制度;做好專案支援工作,重點依託已申請到的西城可持續發展專案資金20餘萬元,支援百德建設青少年科普迷你站點,探索App等新興技術應用於青少年科普、全媒體引導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大力開發青少年社會組織、社群青年匯公益示範專案。
二是深化社工隊伍凝聚。以“暖人心、穩隊伍、促發展”為目的,開展青年社工擔任社群團支部書記、社工傾聽日等專案,加強社工互動交流;開通“七彩心橋心理熱線”,舉辦“青年文化體育節”、“社工專享之交友聯誼”、“社會領域青年人才交流冷餐會”等活動,暢通社工和團組織、社工與社工之間的溝通渠道;舉辦首屆青年社工風采大賽,廣泛凝聚、發掘、培養西城優秀青年社會工作人才,為青年社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提升這支紮根基層的青年人才隊伍的自信心與認同感,進一步促進青年社工隊伍規範化、專業化建設;舉辦“社會工作青年人才訓練營”,透過素質拓展、專題講座、互動聯歡、青年匯實地參觀等環節,進一步激發出了青年社工的熱情和潛力,搭建社會領域平臺,開展活動,
三是加強社群青年匯建設。社群青年匯其根本就是共青團根據不同青年群體量身打造的“社會組織”。近一兩年,共青團從分類引導、匯聚青少年出發,按照“組織終端、青年身邊”的指導思想,一直不斷轉變工作方式,結合社會管理的前沿問題,遵循共青團思想性、政治性,與社會性、群眾性相統一的工作屬性,圍繞地域、愛好、工作性質等不同共性,開展青年匯建設工作,力爭做到有交叉,無遺漏。努力實現“透過聯絡、服務青少年社會組織,來聯絡、服務青少年”的目標。截至目前,共建立社群青年匯171家,其中市級示範青年匯5家。
四是推動社會組織人才培養工作。我們一直相信社會組織工作離不開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可喜的是我們青年隊伍正是這樣一個挖掘、培育人才的寶庫。因此,團區委一方面在“社群青年匯”建設過程中,堅持發揮組織優勢,開展社工人才訓練營、社工專享季、西城青年社工隊伍現狀調研、社工風采大賽等多項工作,著力凝聚、挖掘、培養、選拔出一批優秀青年社會工作人才,以促進青年社工隊伍規範化、專業化建設。另一方面,藉助外力,在與悅群、厚朴社工事務所等社會組織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借鑑,同時招募聘用一批社群青年匯專職社會工作者,以不斷提升“青年匯”工作成效,繼而為區域各類青年提供高質量服務。三是加大與社會組織的整體聯動,以百德社群發展服務中心為例,作為一家民辦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團區委作為其業務主管,為其爭取更多的
三、認識體會
從全市第一家社群青年匯——“悅讀時光書城”落戶西城,到目前177家社群青年匯覆蓋全區15個街道
,西城社群青年匯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社群青年匯的建設由於總幹事能力的差別,重視程度的不同,發展極不平衡,所以在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數量”上求增長,更需要“質量”上求突破:一是開展《從示範社群青年匯發展現狀探索西城社群青年匯發展路徑》的專項調研,總結市級“示範社群青年匯”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出現的問題,歸納形成“示範青年匯發展的模式”,併力爭在全區15個街道均建立起示範社群青年匯;二是建立《西城社群青年匯標準體系》,拿市級示範社群青年匯進行試點,對青年匯的硬體配置、專職社工的遴選、專案的申報、經費的審批及活動的效果等進行考評,以全方位的規範社群青年匯的執行。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2
根據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討論集體調研活動總體安排,於四月下旬開展了集中調研活動。在瞭解我市社會管理基本現狀和認真思考研判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我市社會管理工作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市社會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經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積極進展,創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成功經驗,如:區直管社群綜合體制改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四大四進四送”活動、應急聯動與影片監控系統建設、“平安e家”電話報警系統建設、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服務管理工作和“大調解”工作機制的經驗在全國推廣,在全省首創並正在實施社群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城鄉一體化戶籍制改革等等,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銅陵奠定了堅實基礎。
調研中同時也發現,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社群服務管理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理順;流動人口等特殊群體服務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會管理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社會管理組織領導體系有待加強等。這些都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面對,開展有效的工作。
二、幾點工作建議
在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應著力構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體系建設為載體,以一套班子(黨政共抓)建設為保障,以一箇中心(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為工作目標,以一條紅線(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會服務管理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以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載體,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利用兩年時間,建成專群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一是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指揮機制和網格化布警機制。根據發案形勢和特點調整警力和佈局,擴大巡邏防控範圍,延伸巡邏防控觸角。二是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危害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突出問題。加大對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重點地區、繁華地段的治安亂點整治力度,重點打擊入室盜竊、、、搶劫搶奪財物等違法犯罪、擾亂治安、干擾民生的行為。三是構建打防管控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的防控體系。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列入綜治工作目標責任考評,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和措施落實到位。四是大力推進交通組織體系化建設、交通指揮資訊化建設。全面完成“公路電子監控系統”建設工作,確保城市道路暢通,群眾出行方便。
(二)以創新新型社群服務管理體系為載體,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群多元治理機制。推進以社群黨工委為核心,社群居委會、社群公共服務中心為支撐的整體架構,理順和規範社群組織體系各類主體之間的關係。二是完善社群居民自治機制。推進社群工作準入制,減輕社群居委會工作負擔。培育社群居民自治意識,健全社群居民自治規章,推進社群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三是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評價機制。繼續深化“四大四進四送”活動,大力推廣聽證會、論證會、居民評議、社群qq網路服務隊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綜治“網格化管理、親情化服務”服務管理模式。健全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工作平臺,依託平安和諧服務隊,履行“人、地、物、事、情、組織”六位一體工作職責。
(三)以創新流動人口等特殊群體服務管理體系為載體,體現服務為先新理念
一是進一步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實有人口、實有房屋”資訊集中採集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以居住證代替暫住證,構建起流動人口常態化、動態式服務管理平臺。二是進一步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和社群矯正工作。統籌市縣(區)兩級財政,建立刑釋解教人員出監(所)必接機制。建立市級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職能為一體的“陽光中途之家”,安置重點幫教物件。三是進一步做好社會閒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幫扶、引導工作。啟動實施未成年人違法及輕罪記錄消除制度的實踐,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進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服務管理工作。繼續將精神病人免費服藥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行動,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
(四)以創新社會管理隊伍體系為載體,形成社會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強基層綜治組織規範化建設。以基層綜治工作中心(站)規範化建設為重點,整合資源,集中辦理群眾的合理訴求、困難群體的幫扶和群眾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難事,構建矛盾糾紛在中心化解,重點難點問題在中心解決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加大財政投入,按規定配足協管力量;加快建立各類社群平安建設志願服務組織,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創新社 區工作者隊伍管理機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合理設定社群工作者崗位。拓寬選人視野,最佳化人員結構,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五)以創新社會管理組織領導體系為載體,推動社會管理上臺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中的職責,細化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措施,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社會建設的投入,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監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獎懲考核制度,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年度考核中,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和綜治考評的重要內容。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注重發現和總結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質量高水平的示範點,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向縱深發展。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3
近期,我們對我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專題聽取了縣綜治辦關於我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情況彙報,先後走訪了柯橋街道和齊賢、夏履、安昌等鎮,廣泛徵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綜治辦積極發揮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的牽頭協調作用,及時出臺制度、召集會議、落實任務、抓好成效,各成員單位和鎮(街、開發區)認真領會和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檔案精神,各司其職,抓好具體工作,我縣社會管理整體格局逐步完善,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創新亮點不斷湧現,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管理格局逐步完善。
一是黨委的領導核心地位更加鞏固。明確規定鎮級綜治委主任由同級黨委(工委)書記擔任,綜治辦主任由黨委(工委)副書記擔任,確立了黨委對社會管理工作的領導作用。
二是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更加強化。成立了特殊人群、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等10個專項組,對社會管理職能進行了歸納和細化,每個專項組明確一個牽頭單位,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成員單位,做到職責分明、落實到位。
三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日益調動。我縣社會管理工作初步呈現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生動格局。
(二)綜合治理紮實推進。結合我縣實際,牢牢抓住社會管理的15項重點工作,全面加強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服務管理,積極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社會矛盾化解、公共服務和網路輿論研判導控等重點工作,紮實開展平安建立活動,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著力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社會穩定指數評價體系建設,以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透過大量深入細緻的群眾工作,協調社會關係、化解社會矛盾、規範社會行為,維護好群眾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
(三)創新亮點不斷呈現。從調研情況看,我縣的社會管理工作由點到面、由上至下都不乏亮點。
一是社會穩定指數評價體系。該體系透過科學設立社會穩定評價指標,定期通報和分類預警,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第一時間掌控、分析和化解社會不穩定因素,化抽象為具體,化被動為主動。
二是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這項工作目前已全面推開並日漸成熟,已成為收集民情民意、化解基層矛盾、方便服務群眾、實現精細化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展現了新時期社會管理的主體多元化、內容多樣化趨勢,意味著社會管理將由政府管制為主向社會協調、多方參與轉變。
三是網路輿情研判導控服務平臺建設。柯橋街道“一站到底”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齊賢“1+_”大調解模式、夏履“一站二室三中心”村級社會管理創新機制、安昌的社團組織協同平臺建設和村務監督積分管理等,都可圈可點、各具特色,成效也較為明顯。
二、存在問題
我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認識仍需提升。各成員單位之間、各鎮街之間在領導重視程度、工作舉措力度、工作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不平衡性。少數幹部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二是服務仍需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重心有所偏頗,重管理輕服務、重審批輕監督、重懲罰輕教育、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方式上還比較習慣於採取行政手段和強制方式解決社會矛盾。
三是基礎仍需夯實。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公共財政投入社會建設的比重相對偏少,社會管理基層力量有待加強,專業化社會管理人才較為缺乏。
三、幾點建議
(一)切實轉變理念,進一步形成社會管理整體合力。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社會管理與經濟發展一同部署、一起推動,加強組織領導,搞好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檢查,推動社會管理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要切實轉變社會管理理念。不斷樹立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理念,從習慣“滅火”到注重“防火”;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改變政府“包打天下”的格局;樹立統籌兼顧、協商協調的理念,正確反映和協調各種利益訴求;樹立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的理念,從青睞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視運用經濟、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綜合管理。要進一步形成社會管理整體合力。逐步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格局。縣綜治辦要切實加強對社會形勢的分析研判,統籌解決社會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履行好組織協調、督導檢查職責;政府有關部門要依法履行好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10個專項組牽頭單位要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各成員單位要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社會管理相關工作;司法機關要創新司法工作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嚴格執法程式,促進公正司法;各鎮人大要適時把黨委有關決策部署按法定程式轉化為人民的共同意志,並履行好監督職能,努力營造社會管理良好的法治環境,各級人大組織要重視發揮好人大代表密切聯絡群眾的優勢,整合各級代表力量,精心組織代表圍繞社會管理創新、推動民生改善等方面開展活動,引導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管理。
(二)更加重視民本,進一步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效能。一是要立足民本抓好社會管理。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群眾滿意指數、幸福指數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務,既要維穩更要維權,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
二是要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解決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保護、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眾。
三是要最佳化服務提升工作效能。著力完善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實行“近距離、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拓寬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探索建立對群眾求助、投訴的聯動受理、快速處理和及時反饋機制,做到投訴必接、求助必應,加大力度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統籌社會資源,進一步夯實社會管理基礎。社會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沒有強有力的基層基礎工作,再好的社會管理理念和機制也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夯實社會管理基礎。
一是要善於統籌社會資源。發揮好社會力量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支援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繼續加強“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配備必要的基層管理力量,實施精細化動態管理,使網格管理員承擔起傳遞資訊、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等職能,讓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到群眾身邊。
二是要建立健全基層組織。牢固樹立固本強基的思想,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入到基層,鞏固和健全基層組織,特別要加強社群、村級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力量,注重與群眾的密切聯絡,建立健全社會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強化社群、村級自治和服務功能,構建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基層組織體系。
三是要紮實做好基礎工作。緊緊圍繞我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15項重點專案,進一步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服務管理機制,著力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網路輿論研判導控和社會應急聯動救助,深入開展平安建立活動,建立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重視發揮好基層維穩“三道防線”的作用,把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4
在創新社會管理中,律師可以發揮積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師作為法律工作者與社會各方面均有接觸,對於社會管理有切身體會,基於職業訓練而形成嚴謹、規範的素養,有利於社會管理創新規範化、制度化,同時作為法律工作者,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積極作為不僅是職責所在,也有利於提升律師的職業榮譽感和地位。
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與律師的日常工作關係密切,律師皆有切身體會,對其中的利弊得失感同身受。廣大律師從內心也有意願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有意願為創新社會管理獻言獻策,但如何把我們的良好意願化為切實的行動,並達到一定的效果,真正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律師的職業屬性
律師職業不僅是法律所定位的“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發揮作用也不僅於“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本身首先是一個公民,凡公民皆有對社會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
律師在日常工作中服務於委託人,從事有報酬的勞動。但律師的職業屬性天然與社會管理密切相關,只有在良好的社會管理環境下,律師服務於委託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律師不能把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當做等閒之事,也不能因為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可能沒有直接創造效益而漠不關心,認為是浪費時間,應當在思想上把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高度去認識。
律師的職業屬性要求律師不僅是一個職業的法律工作者,也應當是一個社會活動家、實踐家,律師不是坐而論道,而應當在創新社會管理的實踐中發揮律師職業規範、理性的素質,這也是創新社會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是律師職業屬性的要求。律師行業不僅可以因創新社會管理而受益,律師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也可以拓展個人形象,提升個人能力,擴大社會交往,在直接服務於社會中增長自己的能力。
二、在形式上依託律師協會發揮作用
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律師在個案的辦理中也可以對創新社會管理提出建議和意見,但由於律師在個案辦理中所處的法律地位以及個案的特殊性,基於個案提出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只能是零散的,不能成為系統,也難以迴避就案而起的偏見,因而採信程度及實用性較差。
因此,在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中,應依託律師協會,以行業協議的名義參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律師協會均設有各專門委員會和各專業委員會,所涉範圍可以涵蓋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這些委員會除開展律師業務活動外,可以就創新社會管理問題進行研討,律師也可以把個人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反映給律協,由律協組織進行調研並形成完整的意見,反映給相關部門。
南京律協勞動專業委員會在20xx年透過調研,發現因新法實施,勞動爭議案件突然增多,受勞動爭議仲裁審限限制,無法及時化解,透過律協與南京市白下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會商,創新設立的勞動爭議前置調解機制,在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創新了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可以說,沒有律協組織,單憑律師個人是難以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有效作用的。
三、在操作上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或辦法
創新社會管理在操作中必須提出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或辦法,不能僅僅簡單地提出隻言片語。社會管理本身是一個系統,創新社會管理需對系統本身的動作方式有相應的瞭解,提出的創新意見應考慮新舊系統的相互聯絡,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其目的是使系統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不是打破原有系統重建。
因此,在創新社會管理中應提出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和辦法。應當發揮律師的職業優勢,在與相關部門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拿出具體的操作方案和制度設計的操作程式,使創新成果制度化。在南京律協所創新勞動爭議前置調解活動中,所涉的具體操作性規範檔案,均由律協組織律師起草,發揮了律師職業優勢,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好評。
四、在行動上身體力行積極參與
在創新的社會管理中,凡是可以由律師參與的,均應當積極參與其中。律師在創新社會管理中,不僅應當提出制度建設的創新意見,在具體實施的活動中也應當積極參與。一方面,積極參與創新的社會管理活動可以擴大律師社會活動的範圍,提升律師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律師的職業水準也能夠在創新的社會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並透過發揮作用獲得新的業務發展機遇,使律師在非訴訟領域的業務渠道不斷拓展;再一方面,如果律師僅僅是制度創新的建議者或設計者而不積極參與,則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誠意也會受到質疑。
當然,就目前社會整體對律師的認識水平而言,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活動在很多時候還不會有的直接的收益,這就需要廣大律師具有奉獻精神,不能目光短淺,我只有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才能讓整個社會逐步認識到律師行業在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推動律師業的蓬勃發展。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5
當前,官路鎮正處於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艱鉅。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尤為重要。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如何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而達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近年來我鎮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真查詢和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就做好今後的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官路鎮基本情況
官路鎮地處縣城西部,是平原鄉鎮。景色優美,山、水、灘、林資源豐富。全鎮地域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xx餘畝,山林面積74000餘畝,轄29個行政村,6916戶,2.21萬人,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571元。官路鎮距縣城約7公里,北與金華市磐安縣接壤,35省道、40省道東仙線和臺金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高速公路出口約4公里左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由於地處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流動頻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壓力較大。
二、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主要做法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暖人心
有針對性的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活動,服務青年的就業需求,鎮黨委政府積極聯絡各單位部門在我鎮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創業等活動。今年以來,組織100餘人參加勞動技能培訓。
為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和社群矯正工作,我鎮在石井村成立了“陽光驛站”示範基地,成立了以鎮專職副書記為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抽調精幹力量,設立“陽光驛站”示範基地建設辦公室,下設思想法制宣傳組、心理輔導組、文體組、技能培訓組、幫困助學組,明確各自職責、任務,切實加強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在石井村建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村民主任及村關工委主任為副組長的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指導、規劃,協調和研究解決“陽光驛站”示範基地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成立了以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婦女主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治保主任、企業負責人等為成員的村關愛幫扶領導小組,進行結對幫扶。到目前為止,已對轄區矯正物件進行了多次幫扶活動。這些矯正物件均按照“陽光驛站”工作流程的要求,落實了監護人,全部建立了志願者和監護人“一對一”監管,建立監督考察小組,開展一月一次的談話和思想彙報、公益勞動、走訪、思想道德法律法規教育、科技培訓、文化體育等多種載體形式的有益健康活動。
矛盾糾紛調處保穩定
按照“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治激化”的原則,牢固樹立“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的理念,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領導包案制、預警談話制、首問責任制、雙向承諾制、四訪工作制、責任查究制等七項工作機制,綜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警司聯調等四種調解手段,健全矛盾糾紛“大調處”聯調聯動工作機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頭防範”上來,依託“綜治維穩中心”,整合調解工作力量,形成鎮黨委統一指揮,綜治辦牽頭,司法、派出所主辦,各辦、站、所共同參與的整體聯動工作格局,將矛盾糾紛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處理、限期辦理。一般糾紛隨報隨調,疑難糾紛由包片領導及相關部門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調解員”,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今年以來,綜治工作中心破解歷史遺留問題3件,化解矛盾糾紛18起,信訪積案5件。
便民服務解民憂
為給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我鎮專門開設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便民諮詢、民政服務、城建土管、黨員服務、家電下鄉、社會保障、人口計生、農林服務八個服務視窗,統一將定補、撫卹、救濟款、農村低保的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準生證、獨生子女證、農房新(改、擴)建和用地手續、組織關係接轉、困難黨員救助、家電下鄉補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林權證、採伐許可證等直接面對群眾服務的專案進行整合,由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實行一個視窗“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做到服務內容、辦事程式、政策依據、服務電話、工作情況“五公開”。各個服務視窗由專人負責接件和辦件,並根據情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限時辦結。改過去辦事拖拉為限時辦結,改過去分散辦理為集中、聯合辦理,改過去“群眾求著政府辦”為“政府服務群眾辦”,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紙明”,讓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門、少走一道程式、少找一個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想要辦的事辦好、辦完。同時,制定了考勤、辦理登記、效績考核、崗位責任、首問負責、過錯責任追究、職位代理等制度,要求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從受理到辦結提供全程服務、規範服務,對受理的每一件事情、辦理的每一個證件,接受的每一個諮詢等都詳細登記備查。
三、社會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官路鎮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管理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增加了社會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
機制體制還不健全。統籌城鄉、土地徵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糾紛大量出現,而社會管理體制機制落後,一些社會糾紛和社會矛盾不能及時解決,隨著統籌城鄉在我鎮的深入推進,如何維護群眾利益、協調利益關係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管理方式還較單一。創新社會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還比較單一,社會組織公民參與的渠道相對缺乏,全社會綜合力量的運用還不夠,社會管理的效能和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工作人員仍顯不足。隨著各類糾紛的不斷增加,矛盾糾紛調處工作量也隨之加大,再加上原維穩資訊員工作調動,我鎮綜治辦現有工作人員嚴重短缺。
四、創新社會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社會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務,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與服務,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堅持多方參與、共同治理。
注重拓展思維。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管理創新的規律,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勇於實踐,大膽探索,在體制機制、實踐路徑、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斷創新,緊緊抓住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從關鍵點上突破,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確保社會管理創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注重管理制度創新。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協同作用,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公民依法參與社會管理。加強社會政策綜合平衡,形成權責一致、條塊結合、各司其職的社會管理新體制。
注重管理方式創新。要從單純重視政府作用向社會共同治理轉變,從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視服務、重視協商協調轉變,從偏重事後處置向更加重視源頭治理轉變,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後救急轉向源頭治理,使社會管理關口前移。要更多地運用群眾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教育、協商、疏導的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利益,保障民生是加強社會管理的重點所在。加快發展教育、民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著力解決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提高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圍繞傾聽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訪的工作機制,組織鎮、村幹部分點包乾,入戶走訪,深入瞭解群眾疾苦,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堅決保障弱勢群體基本利益,協調處理不同主體利益差別,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透過使群眾受益,把民心凝聚起來。
注重經費和人員保障。加大財政投入,設立專項經費,將矛盾糾紛調解、流動人員管理服務、特殊人群管理服務、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經費及群防群治人員工資報酬列入財政預算,支援社會管理工作,切實做到經費保障到位。隨著社會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工作量也將隨之增加,必須不斷充實專業工作人員。
注重監督檢查。要把任務分解量化,落實到崗位,量化到人員,並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考核制度,綜合運用多種督查手段,強化督促落實,為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6
__街道地處__區東南部。東起__路,與__街道接壤;西至__路,與__、__街道相連;南至__河,與__新界毗鄰;北至__路,與__、__街道相接,總面積7.501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數約17.2萬人,其中18歲以上女性人口總數約72705人。
近年來,__街道婦聯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上級婦聯的精心指導下,緊密圍繞自身職能,以加強組織建設,保障婦幼權益、營造和諧氛圍、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透過搭建“五大平臺”引導基層婦女參與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取得明顯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搭建組織網路平臺。一是規範完善“婦女兒童之家”機構、人員、管理、制度建設。目前,10個社群均設立了“婦女兒童之家”,並積極整合了各社群服務中心資源,為轄區婦女建立了社工服務檔案,提供心理支援、家庭輔導、權益維護、居家探訪等各項服務;二是藉助“社群居民議事會”“社群黨政社群社群共治工作”等基層議事平臺,組織婦女積極參與社群的管理與建設,使之成為婦女服務社群的有效途徑;三是充分發揮____流動婦女聯合會的作用,利用“流動婦女兒童讀書會”“手工坊”等,搭建資訊分享、技能培訓、參與交流等組織平臺。
(二)搭建訴求服務平臺。一是成立“塑造婦女陽光心態工作室”,啟動“__”和諧家庭關係援助計劃,透過專題活動、沙龍、學習小組、心理諮詢、網路支援等多種形式,為轄區單親、貧困、遭遇困境的婦女兒童家庭提供維權諮詢指導、心理情緒疏導、婚姻關係調適、鄰里糾紛調解等方面的幫助。該專案自啟動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專題活動約200場,受益群眾約1000人次;二是以“平安家庭”建立活動為載體,在各社群定期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透過入戶宣傳、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諮詢、法律及安全知識講座、結對幫扶等形式,提高認真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婦女自主維權意識。三是加強與綜治、公安、司法等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構築“維權協調、法律服務、司法救助、心理幫扶”社會化維權網路機制,使婦女兒童訴求有渠道、怨氣可釋放、情緒能控制、權益得保障。
(三)搭建自主、志願服務平臺。一是依託社群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挖掘和利用社群資源,充分調動女性的力量,組建了由300多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婦女骨幹及女性黨員組成的社群巾幗志願服務活動隊伍,活躍在社群環境美化、治安巡邏、資訊收集反饋、矛盾排查化解、關愛助老等各個領域,為維護社群穩定、繁榮社群文化、促進社群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如:我們依託文華社群樓長自治平臺,充分調動女性樓長的積極性,多渠道引導女性樓長參與社群服務、社群巡邏、勸阻不文明行為、調解鄰里糾紛、維護社會治安,讓她們成為社群自治的中堅力量。二是依託社群服務中心專業社工力量,組建培育各類特色志願者服務隊伍,著力打造“一社一特色”的志願服務專案。如:文華社群組建小熊公益服務隊,每月定期舉辦“愛心公益集市”,併成立了北斗地鐵監督隊,及時與地鐵施工專案部溝通協調北斗地鐵站施工噪聲、衛生、交通等問題,督促其文明施工;__社群組建“關愛助老隊”定期上門走訪、幫扶該社群內的25名東縱和邊縱的老游擊隊員空巢老人、殘疾人員等等。
(四)搭建宣傳教育平臺。一是依託__街道女子素質學校、社群婦女兒童之家、社群婚育學校等活動平臺,實施“女性素質提升工程”,累計在各社群開展婚姻家庭、衛生保健、心理除錯、法律知識、家庭教育等多種知識的各種宣傳教育活動近百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餘份。透過開展“文明家庭”“尋找最美家庭”等評選表彰,深入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促進了社會和諧。二是積極整合社群服務中心專業社工力量,採取“社工+志願者”聯動模式,策劃組織開展各類特色服務專案。如:聯合__社群服務中心開展“向日葵成長計劃”,幫助社群內兒童青少年增能、促進社群朋輩關係建立和發展;以社群單親特困母親、失業女性及遭遇特殊困難女性群體為服務重點,開展“陽光媽媽成長專案”,透過技能培訓、心理輔導、親子教育等系列活動增強轄區困難母親的親子溝通技巧、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生活信心,改善家庭關係;在__社群創辦“微愛手工坊”,透過組織全職媽媽學習手工技能提升全職媽媽的自我價值和能力,進而為轄區居民開展志願服務。
(五)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利用“陽光媽媽”培訓基地,進行技能培訓,開展編織、刺繡、創業指導等各類技能培訓,累計免費培訓下崗失業婦女524人。與勞動保障部門、愛心企業洽淡建立就業平臺,促進轄區女性失業人員就業。20xx年已實現952名女性失業人員就業,為684名女性失業人員申請了困難就業人員認定,全年共調解轄區勞資糾紛60餘宗,涉及人數300餘人。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我們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距離。具體表現在:
1、參與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基層婦女幹部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婦女幹部受到自身知識結構單一,工作思路不寬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宣傳、教育、引導婦女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引導婦女更新觀念、提高技能、自覺維權等方面相對作用不夠,導致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婦聯職能的發揮。
2、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轄區婦女群眾流動性強,需求多樣化,對婦聯組織的設定佈局和執行模式、婦女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務婦女的手段渠道、婦聯幹部的群眾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機制和途徑。
3、工作思路有待進一步創新。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也對婦女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婦女群眾工作物件、內容以及環境的變化為婦女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婦聯組織需要不斷創新思路和方式方法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管理之中。
1、切實加強婦女兒童活動陣地及配套設施建設。按照省市婦聯的要求,增強群眾觀念,運用群眾工作方法,面向家庭和居民,找準著力點,從廣大婦兒童女的需求出發,組織活動、提供活動場所等方式,擴大服務婦女兒童的覆蓋面,建立健全服務的長效機制,切實把婦女兒童之家建設成為“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
2、加強婦聯幹部的素質能力建設,更新婦聯幹部的傳統工作理念,激勵婦聯幹部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找準新形勢下的工作結合點和切入點;透過開展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現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訓及實踐鍛鍊,不斷提高婦聯組織的專業化社會服務水平和能力。
3、創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機制。婦聯是群團組織,資源有限。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最大限度地拉長工作“短腿”,這就需要我們破除思維定式,創新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化、專案化運作機制,積極整合、協調各類社會資源,集中更多的力量為婦女兒童辦好事、辦實事、辦大事,著力打造形成一批為婦女兒童服務的特色專案。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7
20xx年以來,明照鄉以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為依託,全面深入推進城鄉同治工作,城鄉同治不斷出典型,顯成效,做到了全力護環境,廣泛惠民生。
明照鄉道嶺村在明照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不斷在城鄉同治工作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學習和借鑑先進經驗,探索出了一條貼合村情、符合民意的新路子,在明照鄉樹立起了促進城鄉同治、加速鄉村面貌改善的先進典型。
一、村基本情況介紹:
道嶺村原屬明照鄉明照村的範疇,於1986年劃分為獨立的行政村。轄區面積2。85平方公里,現有村民房屋210棟,住戶205戶,常住人口720人,流動人口10人,醫院1個,轄區範圍內有株洲建興混凝土有限公司一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楊家寨生態休閒山莊一家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區位優勢較為明顯,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城鄉同治工作具備較好的基礎。
二、城鄉同治具體做法:
(一)高度重視,響應號召。道嶺村以創新社會管理為依託,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將改進鄉村面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作為突破口,積極推進城鄉同治工作。支村兩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區鄉兩級號召,成立了村支書為組長,村長、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為副組長、其它支村兩委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為成員的城鄉同治領導小組,並明確大學生村官專職負責此項工作。在鄉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結合城鄉同治的指導性方案,支村兩委制定出《明照鄉道嶺村城鄉同治實施方案》、《明照鄉道嶺村城鄉同治組、戶考評實施細則》、《明照鄉道嶺村大掃除日實施方案》等資料,多次召集村幹部、男女組長、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進行學習和領會,並積極應用於實踐,為城鄉同治工作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二)積極宣傳,發動群眾。為了營造良好的城鄉同治氛圍。道嶺村發放城鄉同治宣傳圖冊等資料達800餘份,全面走訪入戶達20餘次,出動宣傳車10餘次,支村兩委多次召開城鄉同治會議,宣傳城鄉同治工作的重要性,將組長、黨員、村民代表都發動起來,讓城鄉同治宣傳真正進村組,入農戶,傳達到個人,在全村範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城鄉同治氛圍。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動員大會。全村的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參加會議。會議專門邀請鄉城鄉同治辦公室的幹部作講師,在如何科學合理處理垃圾、如何進行農戶評比以及如何更好地開展城鄉同治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培訓和說明,並在會上介紹其他縣市區、其他鄉鎮的好做法和好經驗,結合本村實際進行學習和推廣。在會上設定“集思廣益”環節,設立意見收集箱,各個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在會上總結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對於複雜的問題形成處理方案並應用於實踐,將自上而下的知識培訓與自下而上的實踐反饋緊密結合。截至7月底,道嶺村收集各類問題共計20個,集體討論解決14個,在區鄉兩級幫助之下正在解決的有6個,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城鄉同治的熱情和積極性。道嶺村還透過開展每月一次志願者大清掃活動、組織城鄉同治書法攝影比賽等多種形式,充分營造了愛衛環保的濃厚氛圍,開闢了創新社會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實現了環境衛生城鄉同治與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互相促進和雙向提升。
(三)健全網路,明確責任。支村兩委將城鄉同治工作不斷細化、完善,健全從支村兩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各組組長、各個村戶共同組成的網路化體系,力求建立城鄉同治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到村任職幹部充分發揮輔助管理作用,積極加入到城鄉同治的各項活動和工作中來,全面促推了城鄉同治的深入開展。支村兩委與到村任職幹部一起,經常性走訪入戶,傳達上級政策精神,宣講城鄉同治知識,做好了結合文章,做通了群眾工作。另一方面,支村兩委將各組組長作為村城鄉同治工作的中堅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積極發動各組組長參與到城鄉同治工作中來,既當好城鄉同治工作的宣傳者和發動者,又當好城鄉同治工作考評的參與者和執行者,全面推進城鄉同治工作進組入戶。支村兩委與全村8名組長簽訂《城鄉同治工作責任狀》,明確規定組長的責任:一是積極發動各組村民參與城鄉同治工作、二是公平、公正、公開的開展組、戶考評工作,三是自願接受村民監督,接受村《實施方案》的各項獎懲措施。與黨員、組長、村民代表簽訂《城鄉同治大掃除責任狀》,明確規定,若三次未參與公益清掃,將取消黨員、組長、村民代表的資格。
(四)細化考評,嚴格獎懲。建立了一支由6名村幹部、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大學生村官、8名村民小組組長、3名黨小組組長共21名成員組成的專項考評隊伍,劃分成8個考評小組對全村衛生情況進行考評。考評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對組的考評。主要針對各組道路衛生狀況、衛生死角、垃圾堆放等情況進行相應評分,評選出最清潔組,對各組存在的衛生問題記錄在案,限期整改到位,將整改情況納入考評體系,對城鄉同治工作先進組,在村“城鄉同治講評會”上獎勵100元,對於工作拖拉、不作為的組扣除工作經費100元。二是對農戶的考評。考評項分為10大類,滿分100分。考評組對農戶的庭院內外、房屋內、廁所內、菜園內等各處衛生進行仔細檢查,評出了20%的最清潔戶,70%的清潔戶、10%的不清潔戶。若連續三次被評為最清潔戶,村裡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若黨員、組長、村民代表被評為不清潔戶,則罰款100元。組戶考評結果定期在村部公示欄進行公佈。將城鄉同治工作納入《村規民約》,明確支村兩委將城鄉同治考評結果作為村上各項政策、福利待遇和評優評先衡量的重要依據,在不違反國家政策、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優先向積極開展的組、戶傾斜。黨員、組長、村民代表如被評選為“幫扶戶”,將有明確的懲罰措施,促使黨員、組長、村民代表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從整體上促進了衛生條件的大改善,打造了村級環境的新面貌,全村實現了村容美觀、靚麗宜居的總體目標。
(五)強化設施,專人管理。道嶺村高度重視城鄉同治工作,打破“等、靠、要”的思想,主動摸索,積極行動,強化了城鄉同治相關設施的配備和建設。村上自購了一臺三輪電動摩托車作為環衛收集車,一天8小時輪番運輸,確保垃圾處理及時,環境整治到位;道嶺村轄區範圍狹小,但為了充分保障城鄉同治工作的成效,村裡新建了大型垃圾池10餘座,小型垃圾池20餘座,配齊了硬體設施,規範了垃圾的處理。村裡還將大、小垃圾池的使用納入村規民約,並將大垃圾池的使用權分配到每一個組、小垃圾池的使用權分配到每一戶,明確“村民使用,黨員負責”的原則,做到專人專管,職責到位。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道嶺村雖然建設起了一批城鄉同治的基礎設施,但設施建設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設施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2、村上保潔員崗位嚴重不足。道嶺村的保潔人員只有1名,且工資水平偏低,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需求和群眾對生活環境更好更美的迫切要求。
3、後期資金不足。村裡在基礎設施建設、組戶衛生評比以及宣傳發動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後備資金明顯不足,在鞏固長期成效方面有較大困難。
四、對以後工作的建議
1、重點建設宋東線道嶺段,將其打造成為“黨員示範路”。以此段道路為切入點,完善城鄉同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設施管理,充分發揮設施作用,將全村城鄉同治工作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2、改造村部宣傳欄。在村部製作城鄉同治的專題宣傳欄,將城鄉同治工作的相關政策、科學知識、工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進行宣傳,讓村民更深入瞭解城鄉同治,更廣泛參與城鄉同治,
3、申請綠化宋東線,在上級政府的支援下,在全村全面開展“三化工程”,即美化沿路村戶及門店,綠化道路沿線,在宋東線兩側開展“路燈亮化”工程,方便人們的出行。充實保潔員隊伍,簽訂保潔協議,將保潔任務分責任區域安排到人,確保垃圾有專人清理,路段有專人保潔。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8
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調研報告按照上級婦聯組織提出的“婦聯組織要積極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的長效機制”工作要求,香河縣婦聯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黨政所需、婦女所求、婦聯所能的結合點上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合適位置,透過創新服務載體和實施服務專案,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在履行好婦女維權職能,宣傳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縣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思考彙報如下:
一、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切實履行維權職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幫助解決婦女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縣婦聯大力實施婦兒維權工程,堅持維權與發展並重的工作思路,有效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婦女平等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建立健全維權網路、訴求表達、矛盾協調處理機制。與公檢法司等部門聯合,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案件督辦、司法保護、維權服務等工作新機制,形成了婦女維權工作齊抓共管新格局。透過建立資訊收集、整理、反饋等機制,及時掌握、深入分析婦女群眾的思想動態、工作和生活情況,主動向黨委、政府反映婦女群眾的意願和要求,為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婦女上訪、申訴、表達訴求提供了法律諮詢與服務。注重人文關懷、感情溝通和心理疏導,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疑釋惑的工作。堅持重心下移,切實為廣大婦女提供維權服務。開通了12338婦女維權熱線,進一步暢通了婦聯信訪渠道。近2年來,全縣婦聯絡統共受理維權投訴案件132件,均得到合理解決;每年堅持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三八”婦女維權周大型宣傳活動;紮實推進“和諧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建立活動。
(二)關注婦兒民生、促進婦兒發展。
促進婦女兒童發展是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按照“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的工作要求,注重改善民生,以專案為依託,實施扶貧幫困“三項暖心工程”積極解決婦女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關愛弱勢婦兒,保障廣大婦女兒童平等享受社會資源和公共服務。
一是實施貧困婦女救助活動:認真開展留守婦女兒童關愛行動,幫助她們建立了互助機制,使她們在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二是實施留守流動和貧困兒童關愛行動:深入實施春蕾計劃、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行動,多管齊下、多方協調幫助解決城鄉困難兒童群體的上學和生活困難問題。開展留守流動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爭創活動,加大“春蕾計劃”對城鄉貧困家庭學生的扶助力度。三是實施婦兒健康關愛活動:以開展婦兒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和為城鄉婦女提供免費及優惠體檢兩大活動為主線,實施惠及城鄉婦女的“兩癌”檢查工作。組織各級婦聯層層發動,層層宣傳,多措並舉提高婦兒健康水平。與縣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聯合開展孕產期保健知識、兒童保健知識、兒童意外傷害防範等宣傳講座,聯合開展婦女兒童普查體檢活動及婦科病診療診治活動二十餘場,兩年來共為城鄉10000名婦女兒童提供優惠診療服務。透過建立起一個全新、系統、全面、長效的扶助貧困孤兒機制,確保全縣孤兒救助工作實現長效化、制度化、公益化。
(三)夯實婦聯組織基礎建設,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對婦聯組織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實踐中我們著力加強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組織,進一步夯實組織基礎,形成了統籌城鄉、覆蓋廣泛的基層組織網路。社會管理創新關鍵是抓好基層、基礎。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首先必須在夯實組織基礎上下功夫、求突破。為此,要進一步堅持“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方針,著力增強基層婦女組織活力。二是陣地建設務真求實按照建設“堅強陣地”、“溫暖之家”的總要求,將工作重心下移、前移,在村(社群)重點推進“婦女之家”建設,進一步加大二者的覆蓋率,發揮好它們作為基層婦女組織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統領作用。目前,全縣共建有鄉鎮、街道婦女聯合會13個,村社婦代會310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50個,非公經濟組織婦女組織30個,婦女組織和婦女工作延伸至黨建工作所有領域。三是隊伍建設求發展。建設高素質的婦聯幹部隊伍始終是婦聯組織做好各項婦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別是在社會管理創新這一全新複雜課題中,婦聯幹部隊伍建設能否有新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婦聯組織能否發揮好獨特優勢,在這個新領域中取得新成效。結合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認為,必須以與時俱進的眼光和開拓創新的精神來開展婦聯幹部隊伍建設。一是更新學習理念和內容,跟隨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要求,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婦聯的全體工作人員都必須系統學習社工知識,掌握更多開展社會工作、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切實提高為黨政分憂、為婦女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本領。二是堅持婦聯幹部培訓制度化,特別是鄉鎮、村級婦聯幹部,每兩年至少要輪訓一次,確保基層婦聯幹部能始終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婦女群眾需求。共3頁,當前第1頁123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調研報告
(四)是創新載體,延伸婦女工作手臂。“婦女之家”是婦聯組織開展活動的有效載體,在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活動中,縣婦聯注重強化“婦女之家”的凝聚力量,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精神文明的視窗。一是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思想教育陣地。組織婦女到“巾幗書屋”閱覽圖書、利用多媒體開展遠端教育、聘請法律工作者講解法律知識等手段,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科學水平和法律意識。二是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家庭美德的視窗。 深化“幸福家庭”建立活動。將“四進家庭”建立、平安家庭建立和十大孝星評選活動等各類特色家庭建立活動置於和諧家庭建設的大主題中,形成各具特色、整體推進的生動局面。倡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三是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宣傳先進典型的視窗。培育、樹立和宣傳一批優秀婦女幹部、先進婦女組織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引導廣大婦女“學習典型,爭當典型”;樹立女企業家的典型,湧現了一批像長城香河中冶長城重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莉等一批靠智慧和打拼創業的帶頭人,她們的事蹟成為婦女的榜樣,同時幫助她們樹立創業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二、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問題
一是參與的思路定位舉措還不夠明晰。長期以來,婦聯具有濃厚的行政化傾向,習慣於發號召,搞活動,抓典型。重點“突不出”,遍地開花;效果不明顯,容易浮於表面;影響難以持久,有時抓一個丟一個,乃至於很多工作落不到實處,落不到基層。面對新時期黨提出的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很多人還不能從固有的思維習慣和工作執行模式中解脫出來。目前,各級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還處於探索階段,對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到底做什麼,怎麼做,心中無數,思路不開闊,敏感度不夠,還存在等待心理,很可能錯失機遇。
二是婦聯自身組織體系上面臨新挑戰。只有抓基層強基礎,才能把社會管理創新落到實處。目前,我縣婦聯組織建設在縱向上是健全的,從縣、鎮,直至村級,婦聯組織建設實現了全覆蓋。但是,從我們的實際工作和調研情況分析,婦聯組織建設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一是在縱向上,婦聯組織自上而下呈現出“倒梯形”結構,工作力量和成效有逐級弱化的趨勢,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縣以上婦聯,鄉鎮、村、社群基層婦聯組織的功能發揮亟待加強。二是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婦女組織雖有但不健全,而且在宣傳婦女、教育婦女、組織婦女方面的作用發揮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三是在企業以及“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的力量較為薄弱,工會女職工委員會雖是婦聯的團體會員,但其工作大部分在實際上已遊離於婦聯工作之外。四是各級婦聯與團體會員和自發形成的婦女團體之間的有效銜接程度還不夠。這些都極大制約了婦聯組織對社會管理創新的參與。
三是婦聯幹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需要創新精神、求實態度和專業知識,對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婦聯幹部需要系統學習社會工作知識,增強社會工作能力。
三、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幾點建議
一是立足發展夯基點。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解決婦女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鍵靠發展,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活動也要求婦聯組織動員婦女立足崗位多做貢獻,因此,我們婦聯組織要抓住“發展”這個基點,全面提高婦女素質,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的創造熱情。共3頁,當前第2頁123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調研報告
二是圍繞社群抓重點。隨著城鄉一體化程序的不斷加快,社群逐漸成為各種社會群體的聚集點,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群管理模式,婦聯組織作為社群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社群“婦女之家”陣地優勢,在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方面下功夫,凝心聚力打響社群巾幗志願者服務行動品牌,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有益的社群文化和服務活動。
三是著眼家庭造亮點。家庭是婦聯工作的傳統陣地和優勢領域,是婦聯組織大顯身手的舞臺,我們婦聯組織要著眼於提高家庭和社群成員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主動參與家庭和社群事務管理,把和諧家庭建立活動同群眾性文明建立活動結合起來,健全激勵機制,以家庭的文明建設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家庭和諧帶動社會和諧。
四是參與協調攻難點。參與社會協調,是婦聯組織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組織地位、服務婦女兒童的主要途徑,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協調這個突破點,把能力建設貫穿於婦聯工作的始終,使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措施更加得力,服務婦女的效果更加顯著,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得更加徹底,使我們婦聯組織真正成為“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9
近年來,銅陵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社會建設、在惠民利民中創新社會管理,連續兩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去年7月,該市被確定為全省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後,把上級精神具體化,把外地經驗本地化,研究出臺了《銅陵市關於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意見》,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分解成60個實事和專案,納入全市規劃和年度民生工程,各專案標任務均由市領導領銜實施,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最近,我們對該市進行了調研。
一、突出體制創新,形成創新社會管理整體合力
在全國率先實施“區直管社群”綜合體制改革。為實現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無縫對接”,該市於去年7月在主城區銅官山區啟動了“區直管社群”綜合體制改革。這是我國第一個在全區範圍內撤銷街道辦,實現區直管社群的市區社群直管改革。
一是創新社群執行模式。將原有的6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群整合調整為18個新社群。重新界定社群職能、將經濟發展、城管執法等主體職能收歸區直部門。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將計生、民政、社保等服務職能全部下放到社群,進一步實現重心下沉。社群取消坐班制,實行開放式辦公、視窗式服務,各項服務工作均“前臺一口受理、後臺分類處置”,促進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更加貼近基層、更加方便群眾。
二是提升為民服務效能。社群工作者實行“網格化”服務,以300戶/人為基數,劃分一個網格,配備網格責任人,定期開展上門走訪服務,對責任區範圍內的公共服務投訴、公共設施投訴、公共事務服務等負全責。實行居民工作代理服務制,對辦事不便或不需要居民本人親自辦理的事項由網路人員開展工作代理。三是健全目標考核體系。考核分為工作實績、業務技能和群眾滿意度3個部分,實行百分制考核,分值按415的比例合成,在網格服務物件中隨機取樣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調整、使用和推薦提拔社群幹部的重要依據。此項改革執行半年多來,有效提升了為民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持續深入開展“四進四大四送”活動。從底開始,連續三年組織全市各級幹部深入開展“四進四大四送”(進社群進鄉村進企業進家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排查大調處,給群眾送服務送溫暖送法律送平安)活動。
一是動態掌握情況。透過走村入戶,深入企業和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傾聽群眾呼聲、瞭解企業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二是化解矛盾糾紛。重點排查化解拆遷安置、重點工程、環境汙染、安全生產、勞資糾紛等領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三是開展法治教育。面對面地向群眾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透過合法渠道冷靜、理智地表達訴求,維護合法權益。
四是廣泛徵求意見。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自活動開展以來,共走訪城鄉居民25萬戶、私營企業和個體戶2萬家,所有困難群眾均建立了民情檔案,收集社情民意資訊8000多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200多件(次),對群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均發出督辦通知單,逐件落實化解責任,實現了將矛盾化解在當地、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的目的。,全市發生群體性的事件同比下降10%、群眾信訪總量下降11.3%,進京非正常訪排在全省末位。
全面實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針對徵地拆遷、工程建設、企業改制等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特點,去年6月份出臺了《銅陵市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一是強化風險評估。明確規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改革、重點專案等重大事項在出臺或審批前,要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對重大事項實施可能出現的穩定風險實行先期預測、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堅決做到“三個不出臺”:得不到多數群眾理解和支援的政策不出臺,可能引發群體性矛盾的政策不出臺,與民爭利的政策不出臺。去年共對21個重大事項實施了維穩風險評估,對群眾的走訪率均達到100%,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95件(次)。二是強化行業調解。成立了全市“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城市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徵用、企業改制、安全生產、醫患糾紛等12個行業性調解中心,分別由12個部門牽頭,全面促進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和聯動。三是強化責任融合。在重大事項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調解中心組織人員開展走訪調研,排查調處活動,做到專案實施與群眾工作同步、發現矛盾與化解矛盾同步。凡跨行業矛盾和重大疑難矛盾由市“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出面協調化解,使上下、條塊、左右的責任融為一體。對評估、化解工作顧此失彼而釀成事端的,嚴肅追究責任。風險評估與行業調解的有機結合,從源頭上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使各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
二、突出改善民生,營造創新社會管理和諧氛圍
實施人居環境升級工程。不斷提高城鄉建設管理水平,紮實開展了“三年城鄉大建設”,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一是將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作為全省棚戶區改造試點市,今年將開工所有剩餘的棚戶區改造專案,實施“無缺口安排供地計劃”,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及中小套型住宅用地2200畝一次性安排到新開工地塊中。累計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66萬套,實施廉租住房保障1萬戶。
二是圍繞“讓城市更靚麗、讓市民更幸福”的工作目標,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大力實施“惠民、便民、育民、親民”四大工程,改變過去搞建立就是突擊迎檢查的工作思路,做到了建立工作與群眾需求相契合,短期整治與長期規劃相結合,爭創措施順民心、合民意,實現了環境整治由點到面的提升、人文景觀由亂到美的提升、管理水平由粗到細的提升,使城鄉環境更加優美、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公共服務更加便捷。
三是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透過關閉小煤礦、小水泥、小發電、小高爐,節約煤炭資源40萬噸、石灰石90萬噸,節電約5億千瓦,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06萬噸,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由1.846噸標煤下降到1.527噸標煤,連續三年被評為“節能減排先進市”。長期積壓的“三座大山”,“紅山”(硫酸燒渣)已經削平,“黑山”(冶煉爐渣)蕩然無存,“白山”(磷石膏)五年內將徹底消失。去年,全市空氣質量達到或優於ⅱ級的天數為353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6.7%。
加快民生事業發展步伐。採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新模式,大力推進就業創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教育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建設。自以來,堅持將新增財力的70%用於民生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20.8億元,在省確定的88項民生工程基礎上,增項、擴面、提標,組織實施了143項民生工程專案,受益人口超過70萬,受益面達95%以上;人均受益額達1083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倍左右。教育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醫療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處於全省乃至全國先進水平。均衡教育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和新農保實現全覆蓋,人均籌資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建設提步加速,社群文化家園專案獲文化部群星獎,為率先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奠定了良好基礎。,市民幸福指數已經接近90%,較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
構建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作為全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示範市,率先建立起以城鄉低保、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農村五保供養以及教育、住房、醫療、司法、就業等10項重點救助制度為支撐,以臨時救助為補充的“10+1”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其中:“誠信低保”、“七位一體專項救助制度”被民政部授予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目前,全市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全省領先。先後10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標準,今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統一為310元,全市社會救助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日益最佳化提升。同時,將穩定物價作為硬任務,在增加生活必需品儲備的同時,對全市優撫物件、城鄉低保物件、農村五保供養物件發放價格聯動補貼320萬元。除國家統一出臺的調價專案外,暫停上調供熱、供水、燃氣、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務價格。在全省率先開展“價比三家”資訊監測釋出活動,選擇食品、蔬菜、藥品等141品種,及時公佈對比價格資訊,有效維護了市場價格和秩序穩定。
三、突出群眾工作,注入創新社會管理不竭動力
暢通民意,健全訴求表達機制。積極促進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意願得以充分表達,把群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據。一是開設“行風熱線”專欄。安排全市重要部門輪流上線,接聽群眾諮詢投訴,宣傳政策,解決問題。經過6年的運作,現已發展成廣播、電視、報紙、網路聯動,62家單位上線,群眾參與面廣的品牌欄目,被評為安徽省廣播電視十佳欄目。從市長、副市長,到政府組成部門、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走進直播間的頻次增加,解決問題力度加大。,共播出直播節目365期,諮詢答覆率100%,反映投訴辦結率90%以上,已成為政府聯絡群眾、群眾監督政府的連心線、監督線、服務線和發展線。
二是開闢網路問政新路。相繼開設了“市民論壇”、“民生線上”、“地方領導留言板”及“市長信箱”等網路平臺,制定了市委常委線上訪談、網路留言督辦制度,組建了網宣辦和網路發言人隊伍,收集網上輿情,加強研判引導,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廣泛汲取群眾智慧。對網上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一旦核實就堅決查處,並及時在網上反饋,做到“網上問事”和“網上問人”的知行統一。去年,在制定發展規劃時,透過銅陵新聞網、銅陵市政府網、市民論壇釋出公告,廣泛徵求網民意見,廣大網友對此高度關注,紛紛點選回帖,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金點子,為科學制定規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開展機關作風評議。在全國率先出臺《機關作風效能“有效投訴”問責追究暫行規定》,以投訴辦理為抓手、以問責處罰為手段,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將機關及工作人員置於全方位監督之下。共查處有效投訴112件,集中對10起典型的有效投訴在市委全委會上進行通報,對14家單位、2名當事人、20名責任領導追究責任,給予組織處理,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反響。
維護權益,健全利益調節機制。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今年春節後上班的第二天,舉辦了全市縣科級幹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專題培訓班,近千名縣科級幹部參加了專題培訓,此次培訓主題突出,注重學用結合,幹部反映收穫很大,是近年來幹部專題培訓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次。廣大黨員幹部以創先爭優和“四百工程”(百家組織大聯建、百名幹部下基層、百個專案促發展、百件實事惠民生,構建城鄉黨建統籌發展新格局)為載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如在企事業單位改革中,堅持按程式辦事,按政策規定辦事,切實維護職工權益;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把所有縣區都納入藥品零差價試點範圍,去年直接為群眾節省醫藥費1383萬元;千方百計提升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40元,分別增長11.5%、12%。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司法救助專項經費,主要對“於法已結、於情可憫”的“骨頭案”實施救助,有效化解了一批歷史沉案和重複訪。建立健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管理與服務機制,寓管理於服務,為新經濟組織在政策諮詢、法律援助、安全防範指導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切實維護了新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加強監督,健全民主參與機制。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紮實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建立了黨委新聞發言人和新聞釋出會制度。除了請黨代表參加外,還邀請普通市民參加全市性大會、全委會等,聘請普通市民作為行風、黨風監督員,使市民瞭解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落實聽證會制度,在城市管理和決策上,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出臺前,虛心問計於民、問政於民,使民主決策和公共政策不斷從群眾的實踐中獲得啟示。繼市委常委帶頭在新聞媒體公開年度重點工作之後,今年又實行重點工作向社會公開承諾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長按照“年初公開承諾,年中承諾進展,年底兌現承諾”的“三步曲”,進行廣播電視錄播或直播,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堅決查處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
四、突出源頭治理,夯實創新社會管理基礎根基
以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為目標,把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設定了綜治維穩辦公室,由黨政副職擔任主任,配備一名副科級的專職副主任,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各鄉鎮(街道)均設立了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全面實行“六聯”工作機制,將化解矛盾糾紛的觸角延伸至最基層。自今年起,設立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專項經費,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辦公經費,提升保障能力,努力把銅陵建設成為全省、全國最穩定的城市之一。
在軟體建設方面,實施六項行動計劃最佳化實有人口管理。一是實施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兩實全覆蓋計劃”。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實有人口、流動人口、重點人群以及房屋、場所、組織、網路等底數和登記錄入,構建包括實有人口和實有房屋管理、社會治安影片監控等六大資訊化管理平臺。二是實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牽手計劃”。按照“以業管人是基礎、以房管人是抓手、以證管人是平臺”的思路,透過“辦證即享受服務”,在全市實行以居住證為核心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三是實施刑釋解教人員和社群矯正人員的“新生計劃”。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等職能為一體的“陽光中途之家”安置重點幫教物件,推動安置幫教和社群矯正工作的專業化。四是實施閒散青少年“關護計劃”。建立對不在學、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和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救助和幫扶制度。開展青少年違法及輕罪記錄消除工作。對符合消除條件的未成年人,其違法犯罪事實不再在對社會公開的各種資料中載明,不再記入本人檔案,除法律有明確限定的職業外,其在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五是實施精神病人“康復計劃”。將精神病人服藥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按年人均450元的標準,免費解決了1500人的服藥救助費。六是實施“邪教”人員“教育轉化計劃”。建設市級教育轉化基地,力爭三年內完成對現有痴迷人員教育轉化任務。
在硬體保障方面,建設三項監控系統健全社會面防控體系。一是建設“四大系統”和“兩大平臺”。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投資7650萬元,建設集影片監控、情報資訊研判、智慧交通管理、指揮排程“四大系統”和城市地理資訊、資料交換與共享“兩大平臺”,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實現全省一流、全國先進的目標。二是開展“平安e家”電話報警系統建設。目前,全市已安裝“平安e家”電話報警4000戶,兩年內將完成2萬戶。三是全面推行計程車影片監控系統建設。目前,全市所有計程車均安裝了gps裝置,可享受集安全監控、計程車排程、後臺資料與彙總、實時路況、資訊釋出、城市應急指揮、城市“一卡通”等七大功能的優質服務,同時為社會治安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據。今年1月,又全面推行了乘客“叫車”服務,實現了安全與便民的“雙贏”。據統計,計程車新上技防專案以來,實際報警80多起,有效解決了計程車在動態環境下遇到的糾紛調處和犯罪預防、處置問題。全市計程車運營水平總體處於全省運管系統領先地位。
在應急管理方面,完善三項工作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一是資訊釋出與輿論引導機制。切實增強資訊透明度,把握輿論主動權。如在每一次的雨雪天氣災害處置中,透過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和手機簡訊、電話等方式滾動預報,及時提供氣象資料,釋出預警資訊,提醒各方落實好防範措施。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積極宣傳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宣傳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奮起抗災的典型事蹟。在處置較大的突發事件中,及時召開新聞釋出會,通報應急處置進展情況,提高主動引導和把握輿論的能力。
二是社會動員機制。針對極端天氣頻繁的情況,在認真總結抗雪救災經驗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各部門聯動、機關幹部和黨員幹部參加、社群居民參與的社會動員機制。如在應對雨雪天氣等自然災害和防範甲型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採取領導分片包乾、包保負責等措施,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在防範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調查評估機制。從開始,市政府應急辦每年初都組織相關部門,對突發事件進行總結評估,對下年度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預測,並提出防範的重點和工作措施。從今年2月份開始,按照突發事件四大類別,按月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等情況,據實強化相應舉措。另外,對重大活動期間不穩定因素或苗頭性情況,以及突發事件處置情況,都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予以梳理評估,確保應急有效、處置妥當。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10
當前,***正處於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艱鉅。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尤為重要。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如何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而達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近年來我鎮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真查詢和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就做好今後的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情況
***位於北**公里處,全鎮下轄 個行政村,總人口**萬人,有全國最完整的**等名勝古蹟,現為國家4a級文物旅遊區、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古蹟薈萃,交通便利,商貿繁榮,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全鎮的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不容忽視。
二、我鎮的主要做法
(一)切實加強綜治基層基礎建設
一是進一步明確了鎮綜治工作中心職責任務,以拓展職能,提升效能為重點,強化資源整合,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切實發揮社會治安聯防,矛盾糾紛聯調、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基層平安聯創的作用。二是進一步推進了村級“一站兩會三員”(即綜治工作站,治保會、調委會,綜治協調員、治安員、專職民調員)工作模式,努力提高基層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進一步加大了在人員、經費、辦公一盜”、“打黑除惡”等專項活動。二是抓治安防範,全面提升防範水平。一是技防建設方面,我鎮投資***餘萬元,安裝影片攝像頭***個,拓建了派出所監控平臺,各個自然村全部實施影片監控。建立了橫到頭,縱到邊,全鎮覆蓋無死角的影片監控網路。三是人防方面,**人的專職治安巡防隊,全天侯巡邏,統一服裝、統一車輛,工資到月發放。四是群防群治方面,主要道路設卡點,自然村出入設卡口,白天村村有人義務巡邏,看家護院。群防群治已成為人們的自發行動。
三、社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雖然我們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但相對於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仍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一)群眾的利益訴求格局日趨多元。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造成社會矛盾糾紛多樣化,大量利益訴求以矛盾糾紛形式凸顯出來,涉及領域不斷擴大,矛盾主體多元化,主要為土地徵用、拆遷安臵、社會保障、涉法涉訴等方面,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日益複雜,化解社會矛盾,預防、處臵事件的難度加大。特別是隨著網路的興起,群眾越來越注重利用網路來表達利益訴求,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制度規範,網路資訊真假難辨,網路惡炒、惡意中傷、散佈虛假訊息等現象逐步增多,嚴重影響著網路輿情的正確導向。
(二)傳統社會管理模式日趨滯後。一是社會管理理念落後。部分幹部社會管理和服務理念相對滯後,重管理、輕服務。部分幹部宗旨意識淡漠,脫離群眾,不願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強,不敢做群眾工作,方法欠缺,不會做群眾工作。二是缺乏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對傳統社會管理資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餘,軟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溝通協調,公民主動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不強。三是基層政法保障力度不夠。基層警力有限,基層政法綜治維穩人員兼職現象突出且變動頻繁,難以保證專職專用,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社會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務供給不僅總量有限,而且在城鄉之間、群體之間的差距依然極大。一方面,群眾對基礎教育(含學前教育)、就業培訓及資訊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相關服務等的需求還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另一方面,由於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導致農村居民獲得公共服務的成本隨之提高。另外,由農民工引發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等問題也開始凸現出來,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四、創新社會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一)重點把握“疏”與“堵”的關係,形成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社會共同治理格局。民心如水,易疏難堵。必須樹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觀念,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實現管理主體的多元化。特別是要喚起公眾參與社會 管理的自覺,使公眾認識到參與社會管理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與責任。要創新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機制,如建立合理化建議制度,讓公眾提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方案;建立社會管理問責制度,讓公眾參與對政府社會管理績效的考核和評價;建立利益協調和利益表達機制,讓公眾參與協調、理順各種利益關係。
(二)重點把握“好”與“快”的關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工作思路。沒有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就沒有物質基礎。“好”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質量要優,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民生至上。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綜合考慮社會、政治、文化事業的發展,把握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防止顧此失彼,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一方面,要堅持“好”字當頭,把握“好”、突出“快”,抓住機遇,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實力。
(三)重點把握“揚”與“抑”的關係,致力社會傳統美德的引導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倫理道德規範,在引導人們行為、規範社會秩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要強化道德教化。結合時代需求,對“仁義禮智信”、“忠孝恕悌讓”等傳統美德進行弘揚,重點開展傳統美德專題宣傳教育,努力打造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和諧氛圍”,形成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社會新風。二是實施典型帶動。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選樹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重點是在創新載體,開展系列主題實踐活動上下功夫。三是修訂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對村風民風的形成具有關鍵作用。透過修訂村規民約,擯棄陋習,提倡美德,倡樹正氣,使其成為基層社會管理的第一道文字制約。
(四)重點把握“打”與“防”的關係,強化打防並舉、重在預防的工作方向。一要堅持打防結合。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同時,致力於基層基礎的防範工作,全面推進科技防控建設,繼續完善綜治大巡防機制,使打擊和防範相輔相成。二要做到關口前移。建立資訊收集制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的網路機制,保證資訊暢通。建立有效的虛擬社會管理機制,按照“積極引導、依法管理、整體管控”的原則,建立維護穩定和諧的網上矛盾化解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全面高效的網路社會服務。加大排查力度,對各種不穩定因素真正做到底子清、情況明,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三是抓好事後處理。對已經出現的社會矛盾和問題,要高度重視,及時處理,主動化解。對發生的各類矛盾糾紛,要堅持調解為主,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工作機制,充分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化解調處矛盾糾紛。對信訪穩定案件,特別是對集體訪和老上訪戶的問題,要嚴格實行領導包案制度,領導幹部要親自過問,親自協調,親自解決,同時把責任落實到人,把任務分解到人,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11
在中央政法委第十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各級政法機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檔案和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認識,細化實化各項部署要求,紮實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三項重點工作的提出,為人民法院工作全面發展指明瞭具體方向,也對人民法院進一步堅持能動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三項重點工作,社會管理創新是動力,是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重要措施,對法院而言,如何解決依法受理的各類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是法院的法律責任,也是法院的政治使命。最高人民法院王勝俊院長指出:“能動司法是新形勢下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們應在能動司法中,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科學發展。
一、以定紛止爭調和矛盾糾紛,為社會管理創新打牢基礎
司法自身的規律性決定了能動司法的必然性,司法的基本任務是充分運用其職能,明是非、斷責任、解糾紛。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祥國指出,“江蘇作為經濟發展快、改革力度大、開放程度高的東部沿海省份,社會管理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來得早、來得多、來得快。”作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蘇州,在經濟快速轉型升級,城鎮化、市場化跨步發展,各類群體、人員流動不斷加快,各種社會利益不斷衝撞,由此引發的訴訟糾紛逐年上升,矛盾衝突愈發激烈。化解矛盾,定紛止爭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職責,透過能動司法,以積極的姿態主動介入社會,解決、化解和預防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去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為社會管理創新打牢根基,人民法院義不容辭。
以能動司法打牢社會管理創新基礎,一是要建立完善矛盾預警處置機制。對案件信訪傾向、當事人過激行為、群體性糾紛可能性進行風險評估;對敏感案件、重點案件提前制定處置預案,妥善採取應對措施,及時消除不穩定隱患。二是要構建“三全”調解格局。圍繞“以精心調解促案結事了,以案結事了促社會安寧”的矛盾化解目標,落實全程調解,將調解貫徹到立案、審判、執行、信訪各環節中;落實全面調解,在民商事、刑事附帶民事和行政賠償訴訟案件中積極運用調解手段化解爭端;落實全員調解,辦案人員深入社群、鄉鎮、街道、工廠開展就地調解,邀請當地居委會、社群、鄉鎮基層調解幹部一起做各方當事人的工作。三是加強“訴調對接”平臺。建立聯動調解工作網路,注重聯合多方力量共同化解矛盾,對涉及面廣、矛盾突出的突發性、群體性案件,聯合公安、消防、信訪、勞保、城管、規劃、工商、海關等行政執法部門及鄉鎮黨委、政府組成聯動,形成合力。
二、以審判活動規範社會秩序,為社會管理創新司法護航
訴訟是調節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審判是社會管理的重要方面。守護法律規範、調控社會秩序是人民法院透過法律的運用解決社會糾紛,以維護社會秩序和法律權威的司法目標,這也正是法院參與社會管理的核心。當前,基層人民法院主要透過刑事審判、民商事審判、行政審判及民商事執行和行政非訴執行來調整和規範影響社會管理的行為。人民法院開展審判執行工作,要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訴訟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引導與規範社會朝著正常、有序、和諧的方向發展,透過審判活動的成果創制社會規則,規制社會活動,引領社會風尚,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以能動司法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司法保障,一是要充分運用司法審判手段。發揮審判職能,妥善審理、執行好各類案件,從案件的審判、執行中,及時發現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依法妥善處理;積極開展巡迴審判工作,在開展和諧共建地區設立巡迴審判法庭或聯絡點,對當地案件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就地宣判,方便群眾訴訟,增強司法效果。二是探索建立流動人員的案件審理機制。透過設立審判點的方式,靈活採取多種審判方式,優先審理,及時裁判,為流動人口提供訴訟便利;加大對流動人口的司法保護力度,切實維護城市城鎮化程序中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不斷促進有關社會管理行為的規範化。三是要加強工作監督。在開展審判活動的同時,落實好人民陪審員制度、深化司法公開、改進審判作風、完善民意溝通機制、暢通接受監督渠道等措施,不斷改進審判執行工作,使法院的司法機制、審判方式、辦案方法和工作作風更加適應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
三、以司法創新服務經濟發展,為社會管理創新搭建平臺
在國際金融危機司法應對工作中,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切實擔負起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司法使命。省高院公丕祥院長認為,“堅持能動司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徵,它不是人民法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時之需’,而是關係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長久之計’。”當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也必然是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依法服務大局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堅持能動司法,服務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應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經濟工作部署和特色經濟,加強對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外貿金融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涉領域和企業為聯絡重點,進一步創新司法服務手段,為社會管理創新搭建新平臺。以能動司法為社會管理創新搭建經濟發展平臺,一是要加強送法服務。針對本轄區重大經濟專案,為地方政府部門、建設部門、招商部門把好訴訟風險關、法律服務關和司法保障關。二是搭建聯絡企業新機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商會等部門和商業組織的橋樑和輻射作用,及時瞭解企業在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司法需求,大力開展法律培訓、法律講座、法律諮詢、寄送典型案例和風險提示等司法服務工作,幫助企業提高依法經營管理的能力。三是加強資訊分析研判的深度。及時歸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共性法律問題,及時形成調查分析報告、司法建議、風險提示、典型案件等,為社會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四、以職能延伸推動法治程序,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抓手
“再完備的法律條文相比不斷變化的司法實踐總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最高院王勝俊院長的這一席話給能動司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和舞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建設滯後於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又滯後於社會建設,由此帶來了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規模大、流動快、範圍廣,城市化程序快,人員管理和社會治安形勢嚴峻;精神病患者、刑釋人員、社會閒散青少年、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數量大、管控難,惡性報復社會事件接連發生,人民群眾安全感下降;外貿、網際網路、通訊、交通等技術的進步發展,與貿易、網路、資訊、交通道路相關的新型別案件比例不斷上升,不穩定的社會隱患不斷增多。人民法院是社會管理的重要主體,既是社會管理的參與者,又是社會管理的推動者,面對社會管理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人民法院更應勇於擔責,主動應對。
以能動司法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著力點,一是要加大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力度。在審判中注意區分案件型別對案件情況進行綜合研究,以對社會穩定與治安狀況作出準確判斷;積極參與治安重點地區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加大法制宣傳、以案說法,做到“審理一案、解決一串、教育一片”,從而達到審判的最大社會化效果。二是探索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機制。加強訴訟當事人的心理疏導,規範減刑假釋工作,加強緩刑人員幫教工作,完善社群矯正對接機制,加強青少年犯罪的思想引導,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再犯罪率。三是推進依法行政。及時通報行政案件受理和審理情況,對行政規範性檔案提供法律意見,推進行政機關首長出庭應訴制度,並就重點行政執法領域中行政執法與行政審判實踐中的難點、特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及時做好風險預警。四是加強司法建議。針對審判工作中發現的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苗頭性、典型性、源頭性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建議,提高司法建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然,強調能動司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要防止二種片面認識,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可“全面包攬”。要把握好一個“度”,既要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職能作用,又要在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下,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貫徹落實到司法審判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絕不能以犧牲法律為代價遷就明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破壞法律的嚴肅性和統一性。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更要堅持公正司法,切實確保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為社會經濟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為此,要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找準切入點,在能動司法中實現社會管理的創新,在實現社會管理創新中彰顯法院地位和作用,努力實現人民法院為人民的主題。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12
市委宣傳部等同志承擔的十二五發展省市協作研究專項計劃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對社會管理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市把社會管理創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建立社會管理創新機制,開展領導大接訪、部門大下訪、矛盾大調處三大活動,千村萬戶大走訪活動,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矛盾糾紛雙排查,舉行信訪維穩聯席會議等;二是落實社會管理創新措施,市縣鄉村定期開展排查梳理活動,組織開展積案清理專項行動,全面推行領導包案制度,做到案結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會管理創新載體,加強鄉鎮(街道)政法綜治中心建設,深入開展五星級村(社群)建立活動,紮實推進城中村綜合整治,強化村(社群)兩室一辦建設,全面落實治安中心戶長制度,織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路;透過上述社會管理創新,促進了全市社會穩定,近幾年全國、全省兩會期間,實現了進京集訪、進京非訪、進京重複訪三個零登記,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眾安全感提高。
市社會管理創新雖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與群眾的期望和發展的形勢相比,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問題,主要是三方面問題:一是社會管理創新理念落後。少數幹部思想認識滯後,認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群眾看成是管理的物件,忽視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仍較普遍,少數部門單位制訂出臺措施,重點考慮如何有利於管控,而較少考慮如何提高服務效能、維護群眾權益,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於讓民作主,由此出現與社會管理創新要求不符的強制型管理、高壓型管理。二是社會管理創新機制僵化。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湧入城鎮,對工作就業、子女就學、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業園區、城中村、拆遷安置區規模不斷增大,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網路虛擬社會快速發展,整個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但社會管理創新機制沒有建立,基層基礎管理薄弱,出現許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現象。三是社會管理創新手段陳舊。面對日益變化發展的經濟社會形勢,少數幹部不懂資訊科技,不知科學管理,不善做群眾工作,不會處置矛盾,滿足於用老經驗、老辦法應付問題,遇事想當然,導致問題越來越多,矛盾越積越大。
社會管理創新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樹立正確的社會管理創新理念。促進社會管理創新,要樹立正確的理念,用正確的理念引領、指導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依法管理、科學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切實感受社會公平有序、自身權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暢,自覺去維護社會的穩定。要破除官管民陳舊觀念,確保人民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單純把人民群眾看成是管理的物件,做到管理與服務並重,制訂出臺措施,不是隻考慮如何有利於管控,而是著重考慮如何提高服務效能、維護群眾權益、多讓民作主,少出現為民作主、替民作主、強制型管理、高壓型管理等明顯落後於時代的陳舊做法。
2.明確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任務。只有明確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任務,方向清、任務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工作。社會管理創新是要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著眼於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水平,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同激發社會活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營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不計一切後果來維持社會穩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會管成一潭死水。明確了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任務,我們在出臺措施、開展實際工作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協同治理格局,促進社會步入和諧發展良性迴圈的軌道。
3.深化社會管理創新的機制與手段。深化社會管理創新機制,要健全、完善、規範相關法規和制度,解決好權、責、利的統一,切實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誠服務,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入發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務與管理,著力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強化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有效調處社會矛盾,維護各方各類群體的合法權益。要抓好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社群(村)服務,強化居(村)民自治,營造寬容關愛的社會環境,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要管理好網路虛擬社會,主動善用網路、唱響主旋律,引導行業自律,加強網路輿情監測,使網路虛擬社會沿著理智、建設性的軌道發展。要抓好社會組織管理,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服務和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繁榮發展。
4、創新處理矛盾糾紛工作的方式。妥然處理矛盾糾紛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依法妥善處理,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針對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和隱患,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督促其加強管理,堵塞漏洞,防患於未然。要根據社會公平正義觀念和法律原則大力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做到息訴止爭,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類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糾紛,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要從源頭上消除引起上訪的因素,切實做到上訪不擴大、矛盾不激化、問題不上交下大氣力解決上訪老戶問題,對於多年、多次申訴的上訪老戶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確屬申訴有理的,要堅決依法解決,不能再拖;確屬無理申訴的,要依照政策和有關規定,切實做好息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