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研報告> 標準調研報告

標準調研報告

標準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標準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標準調研報告1

  一、專案目標

  本專案旨在透過中央財政資金扶持,開展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保費補助試點,支援試點地區農業擔保機構對農民合作社提供擔保服務,擴大對農民合作社擔保業務,創新財政資金支農方式,撬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合作社,探索解決合作社融資難題的新路子,改善合作社融資環境,不斷增強農民合作社的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專案內容

  本專案20xx年主要選擇農民合作社發展條件較好、有一定農業擔保業務基礎的省份作為試點地區,開展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保費補助試點,鼓勵試點地區省級或地市級農業擔保機構為農民合作社提供低費率擔保服務。

  三、實施區域

  本專案20xx年選擇吉林、福建、江西、湖南、重慶等5省市作為試點地區,在試點地區範圍內實施。

  四、資金使用方向

  本專案資金使用方向為試點地區列為補助物件的農業擔保機構,在不提高其他費用標準的前提下,對其擔保費率低於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左右的農民合作社擔保業務給予補助,補助比例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與實際擔保費率之差。

  五、申報條件和數量

  (一)申報條件

  申報本專案的農業擔保機構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設立和經營,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取得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

  2.經營擔保業務1年及以上,無不良信用記錄;

  3.對農民合作社平均年擔保費率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

  4.內部管理制度健全,運作規範,按規定提取準備金,並及時向省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報送為農民合作社擔保的有關報告;

  5.近年來沒有因財政、財務或其他違法、違規行為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理處罰。

  (二)申報數量

  試點地區申報專案數量各1個,不得超過限額。每個試點地區申報專案資金220萬元左右。

  六、申報程式

  (一)省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會同財務部門根據本指南要求,組織指導本地區申報工作。

  (二)省級或地市級擔保機構根據本指南要求報送專案申報書(格式附後),同時提供下列資料的影印件:

  1.營業執照及章程;

  2.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和審計報告。

  (三)省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根據本指南申報要求,組織指導擔保機構編制申報書,在農業財政專案管理系統中完成電子申報,並將申報檔案以財(計財)字檔案(一式3份)報送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稽核。

  七、專案單位確定方式

  省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負責對專案單位進行初審和申報工作,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組織專家評審,稽核確定專案單位。

  八、有關要求

  (一)省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負責對擔保試點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在擔保機構業務資訊報送工作基礎上,建立專案資金使用跟蹤問效機制。省級合作社主管部門要對本省份合作社貸款需求進行摸底調查,篩選發展層次較高、經營效益較好、輻射帶動能力較強、信用狀況良好的合作社,以名單制形式推薦給承擔試點的擔保機構。試點省市要充分發揮省級農民合作社聯合會的作用,依託聯合會溝通協調擔保機構,加強服務和指導。擔保機構對納入名單的合作社可以集中進行貸款擔保,要按財務規定妥善儲存有關原始票據及憑證備查,自覺接受並積極配合同級及上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的專項檢查。

  (二)省級農民合作社主管部門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報送紙質檔案和電子文件。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里11號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專業合作處

  附件5—1

  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案申報書

  專案任務:

  專案單位: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聯絡電話:

  聯絡人:

  主管部門(單位):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聯絡電話:

  聯絡人:

  填制日期:

標準調研報告2

  xxxx年,我鎮政務公開工作在區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以公正便民為基本要求,切實推行了政務資訊公開工作,加強了對行政權力的民主監督,方便了群眾辦事,在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現將我鎮開展政務公開標準化調研工作自查總結報告如下:

  一、加強和完善領導機制'

  1、我鎮在工作中,強化“一把手掛帥、責任到部門、落實到個人”的工作機制,形成縱到底、橫到邊、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體系,成立了政務資訊公開工作領導小組,以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水和為組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剛為副組長,各主管部門主任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負責政務公開的具體事務。

  2、透過建立健全政務資訊公開首問首辦責任制度、保密審查、檢查評議、責任追究等制度,促進政務資訊公開工作走上公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二、規範內容,提高政務資訊公開質量

  1、根據區資訊辦公室的要求,對政務資訊公開的範圍、政務資訊公開的內容、政務資訊公開的形式、政務資訊公開的制度等作了進一步的明確。按照組織健全、制度嚴密、標準統一、運作規範的要求,做好政務資訊公開內容的補充以及已公開內容的刪補。

  2、公開的時間更加及時。針對公開專案的不同情況,確定公開時間,做到常規性工作定期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固定性工作長期公開。

  3、公開重點更加突出。堅持把群眾最關心、最需要了解的事項公開作為政務資訊公開的重點,從資訊公開、電子政務和便民服務三個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務公開的力度。

  三、運用載體,完善政務資訊公開形式

  在進一步透過政府資訊網後臺,不斷完善公開形式的基礎上,按照便利、實用、有效的原則,認真建立新載體、新形式,使政務資訊公開的形式呈現靈活多樣性。一是對重大活動和重要工作,及時向新聞媒體通報,開展系列宣傳和專題宣傳,讓人民群眾瞭解、關注和支援;二是透過視窗公示、電子政務等平臺,提高發展和改革工作的透明度,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四、全年完成政務公開資訊情況

  xxxx年至xxxx年x月初,完成政務公開資訊xx條(其中:資訊公開方案x條,財政預算決算x條,便民服務x條,重要會議x條,工作動態xx條,報告x條,統計資料x條,執法監督x條);全期共釋出資訊xx條,公開資訊xx條;資訊報送xx條(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政務外網錄用xx條。

  五、存在的不足與對策建議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鎮政務資訊公開工作中也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二是工作開展落實不夠。工作進展遲緩,公開成效不明顯。三是監督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健全、監督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做好兩個方面的事:一是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明確檔案公開的業務流程,建立覆蓋各單位和行業管理機構的政府資訊公開資訊網路,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統一思想,明確任務。進一步最佳化網路,加快傳遞速度,完善考核機制,為政府資訊公開提供基礎性保障。二是不斷擴大資訊覆蓋面性,增強資訊分類的系統性、科學性,提高資訊公開服務的便民性,對公眾需求量大、普遍關注的政府資訊進行集中梳理,豐富與群眾息息相關的資訊的公開範圍,整合資源,公開更多的服務類資訊。

標準調研報告3

  20xx年以來,**全面實施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在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農業結構調整中規模較大、產業結構完整、助農增收明顯的產業。但是,在生豬養殖標準化程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著進一步發展。在認真分析了**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後,提出對策,以供參考。

  1 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的背景

  轉變生豬生產方式是健康養殖和提高養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組織人員對全縣生豬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據調研結果顯示:農村散養受農村留守人口減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導致養豬成本增加,農戶養豬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加之近年來,全縣雖清淨無疫,但受到周邊地區豬ii型鏈球菌病、牲畜口蹄疫、無名高燒等疫情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民養豬積極性受挫。農村散養農戶生豬飼養觀念發生根本性改變,生豬飼養量直線下滑。大戶養殖在未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以前,雖在養殖數量上有所增加,但養殖場建設存在防疫設施不完善、管理不規範、人畜混居、汙染嚴重、效益低下、抗風險能力差等諸方面缺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豬產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豬數量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農村散養難以供給社會生活的需要,推行規模養殖,轉變生產方式成為破解難題的最佳辦法。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健康養殖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2 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

  2.1 抓組織保障,推動生豬產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實現助農增收致富。生豬產業是我縣農村的傳統和骨幹產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的發展,確立了“一體兩翼”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建立工作,下發了《關於加快生豬產業化工程建設的意見》、《關於建立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的意見》等檔案,成立了以分管農業的縣級領導為組長,畜牧、質監、財政、環保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建立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專案領導小組,並專門召開建立工作動員部署會議,與19個鎮簽訂生豬產業發展目標責任書,嚴格目標考核。各鎮各相關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做到了機構、人員、經費、責任、措施“五落實”。 全縣生豬產業發展工作體系進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配合、齊抓共管、農戶響應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導,推動生豬產業從零星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轉變,實現規模豬場硬體建設標準化。為進一步加快實施“勞畜富民”的發展戰略,推進我縣生豬產業升級換代,促進農民增收,縣政府出臺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豬規模養殖戶用地、取水、用電、融資、圈舍建設、引種等給予5-80萬元的補助,引領農戶走向標準化生產。一是根據國家中小型豬場建設標準制定了《**生豬規模養殖設計規範》,從20xx年起,全縣新建的規模養殖場都按設計規範執行。二是打造321國道、瀘榮路、縣道萬得路沿線等12個生豬產業基地鎮。三是按照農業部“八統一”要求,本著相對集中原則,已建成得勝仁和村等10個生豬生態養殖小區。

  2.3 抓科技推廣,推動生豬產業從數量型向量質並重型轉變,實現良種繁育體系標準化和規模豬場飼養管理標準化。一是品種優良化。大力推廣豬人工授精繁殖技術,加快良種豬繁育體系建設,加速生豬品種更新。二是生豬養殖技術標準化。以建立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為載體,制訂了圈舍建設、飼養管理養殖技術規範,加大培訓力度,改善養殖環境,嚴格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進生豬標準化養殖。三是發展生態化。引進生物墊料零排放養殖技術,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率先在興旺牧業養殖公司和利泰農養殖公司建立起農業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四是資源迴圈再利用。推廣“豬-沼-果(菜)”等生態養殖模式,促進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實現“雙贏”。五是加強與“川農”、“西南大學”、“省畜科院”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共同建設生豬產業的科研基地,構築**優質生豬養殖標準化的技術支撐體系。目前,天泉牧業有限公司成功引進世界先進的“智慧化母豬飼養管理系統”,成為中國第二家、西南地區第一家擁有這一系統的生豬養殖場。

  2.4 抓龍頭帶動,推動生豬產業從分散經營向產業化經營轉變,實現標準化養殖場的示範帶動作用。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培育做大生豬標準化養殖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一是以瀘州泰鋒陽業農貿有限公司興建的pic祖代種豬場為龍頭,實現了生豬品種標準化。二是以**優質仔豬產業化開發總會為龍頭,建立了“公司/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商品仔豬產業化經營模式,對外銷生豬統一佩戴 “蜀龍”牌商標,帶動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三是以**吉龍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建立了“公司+基地+養殖場”的生豬產業化經營模式,開發的“世尊牌”豬肉系列產品80餘種,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東南亞等國家,解決了養殖戶的後顧之憂,提升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動生豬產業從以控為主向防控結合轉變,實現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可靠。一是繼續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強化基礎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類技術規範,並符合wto和sps(動植物衛生協議)有關原則,做到建立一片,淨化一片,鞏固一片。二是新建飼料營養成分常規分析室,提高了對飼料的檢測能力。三是縣上成立以縣食安辦牽頭,畜牧、工商、質監等部門參與的畜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加強了對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縣畜禽養殖檔案和畜產品質量追溯制度,統一全縣耳標編排,並對全縣的規模養殖場的飼養品種、規模、投入品的使用等進行詳細記錄。

  3 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取得的成效

  經過多年的生豬養殖標準化發展建設,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在農業農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3.1 生豬產值大幅提升,農民收入增加明顯。從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業產值從13.5億元增加到24.6億元,提高了11.1億元,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從50%提高到58%;生豬出欄從80萬頭增加到115萬頭,提高了35萬頭;外銷仔豬從90萬頭增加到112萬頭,提高了22萬頭,外銷量位居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從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農民生豬養殖人均增收從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農民增收明顯。

  3.2 生豬標準化養殖快速發展,規模效益明顯。20xx年生豬養殖專業戶5000餘戶,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2356個,未建有生豬養殖小區和年出欄萬頭規模的豬場。而到20xx年底全縣已發展生豬養殖專業戶9000餘戶,比20xx年增加4000餘戶;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4361個,比20xx年增加20xx戶,其中年出欄萬頭以上的大中型標準化豬場10個,年出來6000頭的標準化養殖小區10個。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出欄量佔全縣生豬出欄總量的40.8%,高出全省5.8個百分點。

  3.3 生豬良種率大幅提升,生豬品質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縣pic 父母代母豬從200頭增加到1.2萬頭,增加了1.98萬頭,pic能繁母豬總量佔全縣能繁母豬的10%。生豬標準化人工授精從1萬頭增加到目前的6萬頭,生豬標準化人工授精率已達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縣生豬良種率從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豬良種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豬品質的提高,增加了養殖效益。

  4 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可清醒地看到,我縣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縣產、加、銷一體化畜牧龍頭企業少,帶動力不強。二是宣傳不夠,氛圍不濃,不論在交通要道,還是在規模養殖場,缺乏生豬產業發展宣傳標識。三是產業化鏈條結合不緊,還存在脫鏈現象,在基地(農戶)—龍頭企業或協會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四是養殖業主現代畜牧業意識不夠強。五是專案發展資金短缺,**自從被確定為擴權強縣試點縣後,市財政取消對我縣生豬發展的資金扶持。六是生豬飼養方式和飼養技術比較落後。七是生豬防疫體系不夠健全。

  5 下步發展打算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現代畜牧業發展,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為目標,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為動力,加快養殖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著力提高畜牧業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切實保障動物衛生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推動畜牧業率先在農業中實現現代化。到20xx年,全縣出欄生豬135萬頭,外銷仔豬115萬頭,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生豬良種面達到80以上。把我縣建設為國家級生豬標準化養殖示範區、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國家出口豬肉質量安全示範區、四川省精品農業優質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和全省4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之一,實現畜牧大縣向畜牧經濟強縣跨越。

  5.1 抓好規劃,建設生豬生產產業帶。現代畜牧業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規劃先行,有序推進。縣、鎮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把現代畜牧業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建設的思路、目標、重點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國道和瀘榮線沿線為重點,建立生豬標準化養殖產業帶,繼續支援飼養50頭以上pic父母代種豬且年出欄500頭以上pic商品豬規模化豬場的發展,全力推進國家級生豬標準化養殖示範區建設。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灘、石橋、毗盧、奇峰、雲錦、立石、百和、得勝、福集等12個鎮為商品仔豬開發生產帶。三是以牛灘、潮河、天興、雲龍、兆雅、海潮、太伏7個鎮為優質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帶。

  5.2 推進配套體系建設,強化產業發展支撐。一是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堅定不移地抓生豬產業化工程建設。按照“三定一統”(定品種、定規模、定裝置,統計外觀)的要求,推進良種工程建設,建立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進一步加強對**豬人工授精總站和豬人工授精網路的規範化管理,全面實現良種化。二是進一步健全以政府為主體的動物防疫責任體系,科學編制免疫計劃,完善免疫制度,對豬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檔案,全面推進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堅持逢場必查的市場監管制度,加大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執法監管,對生豬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備案制度,強化生豬養殖檔案管理,保障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種類齊全、層次多樣的人才培養體系,緊密結合我縣畜牧業發展的實際,重點培養一批技術帶頭人,為**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5.3 創新執行機制,增強產業發展動力。一是整合現有資源,推廣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種豬場提供提供父母代種豬和商品仔豬,飼料企業配送飼料,擔保公司為種豬場和養豬戶提供貸款擔保,協會(專業合作社)負責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農戶負責養豬,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二是積極推行龍頭企業(興旺牧業、天泉牧業、金海公司等)透過專業合作社向農戶提供仔畜禽、飼料、防疫、養殖技術,並按協議以增重計費方式付酬,農戶進行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寄養”模式。三是圍繞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和區域性特色優勢畜產品主產區建設,鼓勵和引導以農民為主體的畜牧業生產、經營者組建“參與廣泛、自願聯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5.4 轉變生產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是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一批現代畜牧業重點鎮。實施生豬養殖設施建設標準化工程,結合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離,沼氣配套,種養結合”。堅持適度規模養殖,種豬場按照飼養種豬50頭、100頭、200頭、300頭、500頭規模進行扶持,標準化養殖小區按照年出欄20xx以上規模進行扶持,生豬養殖創業園區按照年出欄20xx0以上規模進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優惠政策,積極扶持現有龍頭企業,同時促進與象雨潤、四海、高金等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的合作,帶動生豬產業發展,調動和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帶動、行業推動、鏈條延伸、產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和“發酵床生物零排放”生產模式,發展迴圈農業,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機結合,避免產生新的面源、點源汙染。

  5.5 做大做強生豬品牌,提升品牌效應。一是充分發揮縣畜牧獸醫資訊網的功能和作用,按時對生豬生產、加工、市場資訊的收集和釋出,與國內主要行業網站進行對接,實現畜產品銷售網上交易。二是加強宣傳,以“蜀龍”牌商標為載體,在交通要道、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等處設立廣告牌進行宣傳。對外調生豬統一佩帶“蜀龍”牌商標,提升我縣生豬的知名度。三是鞏固和擴大“蜀龍”牌生豬產品的影響力,著力提升“蜀龍”牌生豬品牌的知名度,爭創四川著名商標和四川省名牌產品,做大做強**生豬產業。

  5.6 強化管理,搞好專案建設。一是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進一步做好專案的策劃、編制、爭取和儲備工作,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支援,實現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試點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意見》(川府發[20xx]14號)和《四川省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規劃綱要》檔案精神,圍繞**畜牧產業發展,重點挖掘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對畜牧經濟帶動作用強的專案,充實和完善專案庫。三是加強專案資金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進一步加強日常資料的收集、整理,保證專案實施不走樣。

  5.7 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一是縣政府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並根據畜牧業發展情況,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認真落實對畜牧業已有的保險政策,引導鼓勵規模養殖戶參加保險,提高抵禦自然風險能力。三是鼓勵金融資金、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畜牧產業發展,簡化**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生豬產業化建設貸款擔保手續,降低擔保門檻,進一步解決生豬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四是對符合種養結合、生態迴圈要求的養殖基地建設,優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紅層找水、沼氣建設、環保治理、農村公路暢通(通達)工程等新農村建設專案。

標準調研報告4

  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標尺”。推行農業標準化,對農產品實行“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有利於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水平,有利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外向型農業,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是加快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正確把握我縣農業標準化生產現狀

  縣地處山區,森林覆蓋率達74%,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較好,農業生產也較少受到工業“三廢”汙染。近年來,全縣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步建成了食用菌、以為柑橘為主的水果、桑蠶、茶葉.優質米等農業板塊,培育了森源香菇、鳴鳳衝菜、鳴鳳優質米、雙紅蜜桔、花園椪柑、龍鳳蕃茄、石橋雲霧茶等品牌,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制定了一系列農產品生產標準。制定和完善了水稻、食用菌、柑桔、茶葉、桑蠶等產品的多項生產標準,其中有關水稻生產的兩項標準、食用菌生產的四項標準已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作為地方標準正式釋出。部分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也制定了企業標準。二是建設了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全縣建立了5個50萬袋茶樹菇標準化生產基地、5個100萬袋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萬畝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6個千畝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5萬畝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14萬畝。三是推廣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重點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生產技術以及病蟲害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等,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0萬畝,病蟲害農業、物理、生物防治面積達5萬畝,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在全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廣和普及。四是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目前我縣已有花園椪柑、石橋雲霧茶、龍鳳蕃茄、雙紅蜜桔等4類產品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鳴鳳大米、森源香菇2類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縣農業部門購回了全縣首臺農殘檢測儀,可以同時對20多個樣品開展定性分析。五是推進了產業化經營。全縣共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388個,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20xx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2億元,森源香菇、埡絲2個品牌被評為湖北名牌產品,野風食品、鳴鳳米正在積極爭創湖北名牌。

  我縣農業標準化工作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四 個方面:一是認識不夠到位。部分農民、企業和經營者對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的作用概念模糊,認識和理解不透,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和觀念不強,“重生產輕管理,重產量輕質量”的現象較為普遍,實施標準化生產還未能成為企業和農民的自覺行為。二是體系尚不健全。目前推行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大多為國家及省行業部門頒佈的標準,與我縣實際生產還有差距,且與國際標準還有明顯差距,有待制定既適合我縣土壤、氣候及生產實際,又與國際標準相接軌的標準。食用菌產業在我縣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種植規模已達9300萬袋,鮮菇產量達5萬噸以上,農民發展食用菌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0xx元以上,而直到年才制定和頒佈第一個地方標準。鹿苑茶是我縣的傳統優勢農產品,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制定統一的地方標準,農戶生產全憑經驗,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三是生產方式落後。農業生產經營分散、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農產品品質、品相不一,質量安全也無法保證。食用菌生產仍處於一家一戶作坊式的生產,全縣沒有一套完整的機械化制筒、裝袋、烘乾等現代化裝置和專業服務隊伍,生產方式仍處於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柑橘、茶業產業也是如此。四是基地建設水平不高。受客觀條件限制,對產業基地投入有限,部分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佈局不合理,水電路設施不配套,基地耕整、排灌、用藥、施肥、採摘、運輸等自動化、機械化省力設施基本沒有,直接導致生產管理成本高、勞動效率低下、產出效益不高。五是農業企業數量偏少。全縣農業產業化企業不到20家,規模種養大戶生產規模小、數量少,缺乏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的主體。

  二、加快我縣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序的對策建議

  總體上說,所有農產品都處於過剩狀態,但所有優質農產品都有市場,具體表現為“兩個極端”,一個是“大路貨”農產品大量積壓,一個是綠色、無公害、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不應求,二者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內在質量不同。去年四川“蛆柑”事件給宜昌柑橘產業造成嚴重影響,柑農損失慘重,但江西贛南的優質臍橙依然賣到了1元錢1個,究其原因,關鍵在於他們對柑橘生產從基地建設、品種選擇、生產加工、質量檢驗、採摘包裝、儲運銷售全程實行標準化管理(《 臍橙》早在 年已成為臍橙國家標準)。因此,發展現代農業,一定要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否則,我們的農產品上市之日就是過剩之時。

  (一)加快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一是制定標準。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基礎,按照技術標準與產品質量標準並重,品種標準與生態環境標準並重,符合當地生產實際與參照國際先進標準並重的原則,根據我縣自然環境特點及生產實際,有計劃地制定食用菌、柑橘、茶葉等農產品系列標準規範,並對標準進行整合,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二是分類制標。農產品的質量檔次不一樣,分類標準也不一樣。面對國內市場,要積極發展超市農業,制定適合我縣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要的生產技術規範標準,按照國家農產品分等分級標準,嚴格依“標”生產,按“標”加工,引導農產品分級包裝上市,確保生產出的農產品符合現代超市需求。同時,要加快出口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食用農產品的制標工作,並逐步向大宗農產品普及。支援森源、興利、野風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企業標準,提高農產品的“三化”(質量等級化、重量標準化、包裝規格化)程度,為農產品創知名品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和農產品出口提供技術保障,推動外向型農業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農產品無標生產、無標上市、無牌銷售的狀況。三是加快普及。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術培訓,大力推廣普及無公害栽培技術、施肥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真正將無公害生產技術落實到基層,讓農民所掌握,及時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四是品牌認證。在搞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類品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爭取更多的農產品成為國家和省認證的名牌。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良好的操作規範,積極爭取透過ISo質量體系和環境體系認證。

  (二)加快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一是合理佈局。圍繞全縣食用菌、柑橘、茶葉等產業發展規劃和目標,結合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科學佈局,按照適地適種原則,建立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或示範區。沮東地區要依託已形成的產業基礎,重點辦好香菇標準化示範區;沮河沿岸平畈要依託豐富的糧食優勢和肥沃土層,重點抓好優質米和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沮中低山帶要依託“雙低”改造新增耕園地,大力建設優質柑橘標準化示範區;舊縣、花林、河口、荷花等鄉鎮要依託特殊的丹霞地貌和酸性土壤,重點建立鹿苑黃茶標準化示範基地,全力打造區域明顯、佈局合理、優勢突出、各具特色的板塊基地。透過示範區建設,規範農產品的生產行為,探索農業標準化建設途徑,為全面實施農業標準化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二是規模開發。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鼓勵、支援種養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興辦各類產業基地,引導種植戶向適種地集中,推進特色板塊集中連片發展。重點發展香菇種植50萬袋以上、柑橘連片種植50畝以上、茶葉連片種植20畝以上、生豬養殖千頭以上的大戶,培育一批推進標準化的實施主體。支援和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興辦產業基地,按企業標準組織生產。三是標準建園。堅持新園建設與老園改造並重,按照農業相關技術標準,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推廣和普及自動化噴灌、給藥、施肥、運輸等省力設施和技術。在橘園茶園建園上,其梯田高度、寬度,行距、株距,抗旱水池、配藥池、生物肥料池,作業道、提升軌道、機耕道,防護林、行道樹等都必須按農業部門提供的施工設計和種植技術要點進行設定。在香菇示範基地建設上,要嚴格注意水源選擇,重點推廣鋼筋水泥柱構建菇棚和非耗材配方。

  (三)強化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管理。一是大力推進品種的標準化。經過多年的引進、試驗和培育、馴化,我縣農業生產品種格局基本上已經固定,這些品種都經過了實踐檢驗,符合我縣土壤、水質、氣候條件和種植水平。實踐證明,水稻揚兩優6號、準兩優527,香菇“135”、“939”,柑橘尾張、山下紅,茶葉本地大葉茶、鄂茶7號等是我縣農業產業的主導品種,必須加強主導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確保品種的標準一致。二是大力推進投入品的標準化。按照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不同要求,分別制定出農產品所用肥料的種類、數量、時間和施用方法。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在化肥使用上,要以複合肥和專用肥為主,限量使用氮、磷、鉀化學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對農產品生產區土壤中的各種營養元素含量實施檢測,根據不同農作物提出配方,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防止過量施用化肥和不恰當施肥給土壤和農產品造成汙染。特別是在香菇生產上,要嚴禁使用工業石蠟進行脫袋打蠟,堅決禁止銷售、使用工業石蠟用於香菇生產;在椴木木耳生產、柑橘和茶葉病蟲害防控中要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農藥使用許可目錄中的藥品;在畜禽養殖上,嚴禁使用“瘦肉精”等違禁藥物和促生長類激素。三是加強生產環境監測。加強農產品生產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大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液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治理力度,嚴禁工業廢水和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進入農產品生產區,避免因環境汙染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定期組織環保、質監、農業等部門對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的水質、空氣、土壤進行取樣、化驗,並將檢測結果進行通報,責令整改。

  (四)強化農產品市場監管。一是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爭取用2-3年的時間,在全縣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城區大型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質量速測站,建立農業標準化產品等級分裝制,實行市場準入。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由市場農產品速測站進行監督控制,合格的准予銷售,並實行優質優價政策,不合格的或未經檢測的不得進區銷售。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進一步加大投入,購置必要的檢驗檢測裝置,儘快形成比較健全的農產品檢測監測網路。農產品加工企業應主動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速測點,積極開展自檢自測,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和能力。三是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一方面要突出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執法。加強示範基地、銷售過程的執法;另一方面要突出大案要案。重點查處危及人們生命健康安全的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杜絕生產經營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資等違法行為發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標準調研報告5

  調研報告是調查研究結果的體現,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產物。一次調研活動成功與否,調研報告是關鍵的一環。一篇好的調研報告,是作者綜合能力的反映,也是調研取得成功的重要標誌。

  一、調研報告的標準

  調研報告是指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或,經過在實踐中對其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瞭解,將調查瞭解到的全部情況和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調研報告不同於一般的公文,它既要有詳盡的、令人信服的基本情況,又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原因分析,更要有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具體講就是:情況全面,客觀準確;觀點明確,分析透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符合實際,操作性強。

  一篇好的調研報告,應有強烈的針對性、事實的具體性和報告的科學性,並做到有觀點、有思路、有對策。有觀點,即觀點新穎正確,且材料和觀點相統一。有觀點無材料,有材料無觀點,或觀點與材料相背謬的情況是不允許的。調研報告中所使用的材料,應服從、服務於觀點,不能遊離於觀點而獨立存在。有思路,即在分析問題時脈絡分明,邏輯嚴密,因果自然。有對策,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沒有對策的調查研究,是徒勞無益的;沒有對策的調研報告,只是一紙空文。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集中展現了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了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對策論。

  一篇好的調研報告,不但能夠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而且能夠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對實際工作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領導重要批示是衡量調研報告優劣的重要標誌,但不是唯一尺度。

  二、調研報告的格式

  黨政機關調研報告的格式已約定俗成,一般由標題、署名、提要、前言、正文、結尾六部分構成。篇幅一般不超過4000字。

  1.標題

  調研報告的標題類似於新聞專訪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通常情況下一篇調研報告的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

  (1)規範化標題格式。基本格式如《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在北戴河區農村全面開展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建設的調研報告》、《關於廊坊市強力推進軟環境建設的調研報告》、《商業保險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調查》等。

  (2)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標題結合式三種。陳述式如《我省新興中等城市建設與發展呈現十大特點》;提問式如《向武漢國際雜技節學點什麼?》;正副標題結合式如《打造投資興業的“一方樂土”——對邯鄲市最佳化發展軟環境的調查與思考》,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物件、範圍、問題。

  (3)標題的擬定。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立意、謀篇的綱領,是讀者入文的嚮導,要力求簡潔、醒目、生動。一是用比喻擬題。如《為傳統農業插上現代化“翅膀”》、《讓“朝陽產業”魅力四射》、《“5a”助力,“明珠”添彩》等。二是用誇張擬題。如《撐起更大一片天》、《“合作”起來天地寬》等。三是用設問反問擬題。如《我省青縣“村治模式”何以引起廣泛關注》、《國家級貧困縣招商引資靠什麼》等。四是用對偶擬題。如《在“早”字上下功夫,在“好”字上作文章》等。五是用語氣擬題。如《重視扶持河北文化品牌刻不容緩》、《我省房地產市場振興任重道遠,擴大投資和消費仍是當務之急》等。六是用數字擬題。如《我省房地產發展凸顯六大問題》、《“八項措施”保障失地農民利益》等。七是用詩文擬題。如《風正一帆懸》、《不信春風喚不回》等。八是用片語擬題。如《創新?架橋?挖潛》、《普法?化訪?嚴打?調解》等。

  2.署名

  標題下面署名,寫出調查單位或作者個人姓名、所在工作單位。也可以署名“×××課題組”,課題組成員名字可在文章後面註明。

  3.提要

  調研報告一般不寫提要,但由於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門工作的特殊性,調研報告也可以透過提要讓領導馬上了解報告內容,節省閱讀時間。美國總統克林頓的辦公室主任麥琪?威廉姆斯,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向克林頓報告全世界和美國的形勢,就只用一張a4紙。調研報告提要是報告全文的縮影,要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調研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提要可只簡要地敘述成果(資料、看法、意見、結論等),對調研手段、方法、過程等均可不涉及。文字篇幅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內為好。

  4.前言

  前言是調研,報告的開頭部分,要精煉概括,直切主題。共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研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物件或範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研物件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研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

  5.主體

  主體是調研報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開,是結論的根據所在。

  (1)主體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調查到的事實情況,包括事情產生的前因後果、發展經過、具體做法等(基本情況);二是研究、分析事實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質及其特點、規律(思考啟示);三是提出具體建議或應採取的一些具體措施(對策建議)。主體部分內容豐富,結構安排力求條理清晰、簡潔明快。

  (2)主體結構。一是根據邏輯關係安排結構,如: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最常為人們採用。二是按照內容安排結構,如:“情況——成果——問題——建議”式結構,多用於反映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於介紹經驗的調研報告;“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研報告。

  典型經驗的調研報告的正文主要內容有:①用成績說話,要在工作的專案、規模、效益等方面用統計材料說明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達到令人信服的目的;②介紹取得成功的經驗、做法,選準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經驗,從方法、過程、措施、步驟等方面進行陳述,並用工作的實績加以具體的說明介紹;③分析優越性,總結先進工作所帶來的各種效益和成功經驗的先進性所在。

  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的正文主要內容有:①存在的問題,要用數字和具體事實說明問題的嚴重程度、所造成的後果以及損失的程度,以準確把握問題的性質。這部分屬於基本情況介紹;②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這是反映問題的關鍵環節。因此,原因分析要抓準,就問題找原因,分清主客觀原因,辨別人為因素與外在因素,便於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使問題儘快得到糾正和解決;③提出改進建議,針對問題、針對調查物件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建議或措施,建議應符合上級要求和客觀實際,針對性強,切實可行,具體實施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責任明確,對調查物件有參考利用的價值。

  6.結尾

  結尾也叫結論。調研報告可以有結尾部分也可以不寫結尾部分。

  一般而言,有四種情況需要寫結尾:一是主體報告情況,介紹經驗,需要結論;二是主體中沒有提到的問題、希望、要求、建議等,需在結尾中提及;三是附帶說明有關情況,如調查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情況,主體中沒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說明;四是有附帶材料需要加以說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專題報告、統計圖表等。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必須簡潔有力,切忌拖泥帶水,畫蛇添足。

  調研報告初稿形成後,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討論,根據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定稿。調研報告形成後,可根據需要徵求被調查者或有關方面領導的意見。對全域性性、戰略性、決策性、技術性的問題,可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學者進行諮詢、論證,對調研報告進行修改,進一步充實、完善。調研報告成稿後,呈報有關領導審閱,按領導要求再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分析、修改完善。

  我們要求調研報告要有時效性、要快,但同時強調不要輕易出手,“懷胎十月”才能養育健康的“嬰兒”。《河北發展》編輯部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三零”目標,即:讓每項工作零缺陷,讓每期刊物零失誤,讓每個人心中零遺憾。很多機關辦公室的同志把它抄錄改寫作為準則,我感到它對於我們寫調研報告同樣有啟示意義。

標準調研報告6

  一、頁面設定

  1.紙張大小為A4;

  2.頁邊距:上下為25mm,左右為28mm。

  二、論文題目

  1.論文標題為黑體小二加粗居中;

  2.副標題為黑體三號居右。

  三、摘要

  1.中文“摘要”一詞為黑體三號加粗居中;中文摘要內容為仿宋

  _GB2312 四號,行間距為固定值28 磅;

  2.英文“摘要”一詞為Times New Roman 三號加粗居中;英文摘要內容 為TimesNew Roman 四號,行間距為固定值28磅;

  3.中文“關鍵詞”一詞為仿宋_GB2312 四號加粗;關鍵詞內容為仿宋_GB2312 四號,行間距為固定值 28 磅,每個關鍵詞之間空2 箇中文字元;

  4.英文“關鍵詞”一詞為 Times New Roman 四號加粗;關鍵詞內容為Times NewRoman 四號,行間距為固定值 28磅,每個關鍵詞之間空2 個 中文字元;

  5.摘要段前段後行間距設為“0”行,左右縮排設為“0”字元;

  6.摘要在目錄之前。

  四、目錄

  1.“目錄”一詞為黑體三號加粗居中;

  2.目錄內容為仿宋_GB2312 四號,行間距為固定值 28磅,段前段後 間距設為“0”行;

  3.目錄內容顯示到三級標題(包含“參考文獻”)。

  五、正文

  1.行間距為固定值28 磅,段前段後間距設為“0”行,左右縮排設為“0” 字元;

  2.一級標題為黑體三號加粗居中;

  3.二級標題為黑體小三居左;

  4.三級標題為黑體四號居左;

  5.正文為仿宋_GB2312 四號,首行縮排 2字元,段前段後間距設為“0” 行,左右縮排設為“0”字元;

  6.表格字型為仿宋_GB2312 小四,標題為仿宋_GB2312 小四加粗居 中。

  六、參考文獻

  1.參考文獻須作為一級標題包含到目錄中;

  2.參考文獻須以角標形式在正文中標註,所標序號要與參考文獻序號一致;

  3.“參考文獻”一詞為黑體三號加粗居中;

  4.中文參考文獻為宋體,行間距為固定值28 磅;

  5.英文參考文獻為宋體,行間距為固定值28 磅。

  七、補充說明

  1.調研報告(論文)的序言部分要求包括但不限於調研背景、研究範圍、調查內容、研究方法和步驟等;

  2.調研問卷、訪談提綱等材料可附於調研報告中,但篇幅不得超過調研報告(論文)全文的20%;

  3.鼓勵查閱、引用相關參考文獻,但篇幅不得超過調研報告(論文)全文的20%;

  一、實踐活動的基本情況

  (一)實踐活動的背景

  (500字以內)

  (二)活動的意義和目的

  (200 字以內)

  二、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活動安排:活動內容、時間、地點

  (300字以內)

  (二)實施地域、受益物件(數量、群體等)

  (200字以內)

  (三)活動主要內容

  (800字以內)

  (四)活動解決的問題與社會效益

  (500 字以內)

  三、實踐活動的個人感受和體會

  (500字以內)

標準調研報告7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一個雞蛋生產大國。從1985年以來,我國雞蛋產量已連續25年位居世界首位,但與之不相稱的是,我國只能算一個蛋品產業的弱國。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模式仍占主導地位。目前,在我國的蛋雞生產中,超過80%的雞蛋來自不足10000只的小規模雞場和農戶散養。當前我國商品蛋雞生產的現狀主要表現為:

  1.1 原料充足、市場廣闊

  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都生產玉米等能量飼料,再加上遍地油料作物副產品,基本上多數農戶都可以自行解決絕大部分的飼料原料就地轉化為雞蛋;而蛋雞作為最廉價最方便食用的動物蛋白質來源而倍受國人喜愛,具有廣闊的市場。

  1.2 進入的門檻極低

  投資多少隨意,房屋裝置可以因陋就簡,加上我國農村幾千年早已形成的家家戶戶養一兩頭豬、十幾只雞的傳統習慣,使我國絕大多數農戶進入蛋雞養殖行業沒有太高的生產技術和經濟困難。

  1.3 生產條件簡陋

  由於我國以散養為主,生產條件也就因陋就簡。我國現在已經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環控雞舍,但絕大部分雞舍還都是以住房稍加改造的,甚至在田間地頭隨便用磚砌一下房子或用鐵絲網圈一下就可以養雞。至於雞籠,有使用木頭自制的,也有購買單籠再加木頭支撐的,現在也慢慢有購買成套籠架的。飲水、喂料等輔助裝置能省就省,清糞裝置儘量不用。至於環控裝置,一般每棟存欄5000只以上的會考慮安裝風機、排風扇,但多數情況下根本沒有考慮。

  1.4 生產成本低廉

  簡陋的生產裝置帶來的就是低廉的生產成本:籠位幾元甚至不足一元的裝置成本使農戶養殖幾乎不用考慮折舊,這是動輒每隻雞幾十上百元的規模化養殖場所無法比擬的。

  1.5 生產水平較低

  生產水平參差不齊並且總體水平低。極低的投資成本和巨大的養殖規模,雖然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雞蛋產量,也給我國蛋品產業帶來無盡的損失。因對裝置需求極低,嚴重製約了我國養殖裝置工藝發展;大小環境惡劣,使我國養殖業"惡名遠揚";混亂的免疫制度和亂用藥情況,使我國畜禽疫病高度複雜,混合感染、交叉感染情況普遍存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國蛋雞業單產低、耗料高、死淘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表 蛋雞生產效能比較

  指標 世界 中國

  母雞單產 kg 19.0~20.0 15~16

  料蛋比 2.0~2.2 2.3~2.7

  死淘率 % 3.0~6.0 7.0~16

  低水平的重複建設,使我國雞蛋供應量大且零散,商品屬性低。上世紀70年代,我國是蛋品出口大國,出口的品種中有鮮蛋、再製蛋和蛋製品,最高時期出口折鮮蛋量曾達到10萬噸以上,80年代也還保持在8萬噸左右。但是進入90年代後,我國鮮蛋產量雖然逐年飛速發展,出口量卻一直下滑,20xx年出口量僅為5.8萬噸。雞蛋市場長期存在"三多三少"問題:即普通蛋多品牌蛋少;帶殼蛋上市多深加工蛋少;雞蛋直接食用多開發利用少。

  1.6 缺乏品牌

  由於沒有品牌,只能作為初級農產品在自由市場上低價銷售;由於形不成批次,即使低價的市場也總被蛋販子控制;由於沒有自己的品牌,即使能生產出優質的雞蛋也只能是幫人打工;由於雞蛋加工比例極低,雞蛋很難保值增值;由於極低的生產門檻,我國雞蛋生產經常一擁而上又一鬨而下,極易造成雞蛋價格的劇烈波動。雞蛋在我國,目前只能算一種產品,而不能算是一種商品。

  2 造成當前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

  2.1 政府的政策導向

  為提高農民收益,在許多地區蛋雞養殖業仍被當作富民工程,紛紛建立了大量的養殖小區,使我國蛋雞養殖量逐年遞增。

  2.2 行業的特點使然

  蛋雞養殖行業具有短、平、快,上馬容易,轉產也快,市場需求量大且穩定的特點,在其他畜禽養殖出現波動的時候,買上幾百只雞苗,弄些尼龍網一圈就可以開始養雞了,轉產的成本不過一兩千元,賣掉一隻豬的錢就足以完成從養豬到養雞的改變。

  3 困擾我國商品蛋雞生產的主要問題

  3.1 本土品種資源匱乏,高度依賴進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雞蛋生產國,蛋雞的育種水平不僅代表了國內家禽育種企業的競爭實力,而且直接影響到國內蛋雞生產的發展。但是,我國的蛋雞育種水平進入90年代以後一直走下坡路,國內的蛋雞原種雞場數逐年下降,有的公司根本不能開展正常的育種工作。目前,國內除了華都系列、新楊系列、農大褐等少數幾個品種以外,進口蛋雞品種佔據了我國絕大部分種雞生產。

  3.2 疫情複雜,難防難治

  混亂的生產條件和大量抗生素的非法使用,大量混合感染、交叉感染的存在,使我國蛋雞疫病非常複雜,病毒病菌耐藥性強,難防難治。

  3.3 產量過剩,蛋雞難賣

  大量小規模養殖和散養,使我國雞蛋價格長期低迷,農戶離市場很遠,蛋價長期被蛋販子把持,即使蛋價上漲,農戶也難以從中受益。

  3.4 用地規劃、環保檢查等手續越來越嚴格,影響了標準化養殖場的發展

  對小型散養來說,是無所謂規劃、環保手續的,由於其造成的汙染是千家萬戶共同造成的,難以找到處罰主體。但對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汙染問題、規劃問題等越來越無法規避。

  4 我國商品蛋雞發展的方向

  轉變思想觀念,變革飼養模式走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之路是我國蛋雞發展的方向;產品層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在營銷層面由產品銷售向品牌營銷轉變;在管理層面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我國著名的商品蛋雞養殖企業--**公司就是這種變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透過這種模式,在短短的8年時間裡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初步的成功,一舉佔據了**80%高階品牌市場份額,為我國蛋品產業發展創造了一條新路。

  5 規模化蛋雞養殖需要關注的幾個重點問題

  5.1 建設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相關認證

  由於我國蛋雞產業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很多人魚目混珠,用普通雞蛋冒充綠色雞蛋、有機雞蛋,因此企業透過一些必要的質量保證體系和相關認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擴大市場份額。如haccp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9001國際標準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及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和農業部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5.2 依據國際常用標準,對蛋品進行分級銷售

  目前我國對蛋品還沒有很好的分級標準,但我們可以參照一些國際常用分級標準,對產品進行分級,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如**就嚴格遵守國際分級標準,為消費者提供國際水平的優質蛋品,更將雞蛋按重量分為xxl、xl、l、m號,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偏好。

  5.3 注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從環保中增加受益

  注重環保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因此更需要我們從立項開始就充分關注環保。**在環保方面給我國蛋雞產業樹立了一個榜樣。

  **自專案規劃初期就將環境問題納入綜合考慮範疇,儘可能解決專案中存在的汙染問題,透過採用幹清糞工藝代替畜牧場常用的水衝糞工藝,避免大量廢水的產生。利用雞糞和汙水生產沼氣併發電,從而實現了固態和液態廢棄物的零排放,已透過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對專案的環保評估。

  蛋雞場的建設,不可能離開與周邊群眾的交流。因此**非常注重社會責任,讓周邊群眾也從企業發展中受益。除了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外,**還利用沼氣發電工程為周邊提供清潔能源、沼液和沼渣作為有機肥用於周邊農田,幫助附近發展了萬畝有機蔬菜和水果生產,幫助農戶發展綠色玉米種植並回收綠色玉米作為飼料原料,從而實現了一條集"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清潔能源-有機肥料-有機種植-訂單農業-生態養殖"於一體的迴圈經濟體系。

  5.4 適度發展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條件的改善,可以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檔次,因此有必要在適度的前提下儘量予以改善。

  總之,變革我國目前"小規模大群體"的飼養模式,轉變產品與市場營銷觀念,走蛋雞生產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之路是我國蛋雞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標準調研報告8

  地名作為最常用的社會公共資訊,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是政府行政行為、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基礎資訊資源。在國家資訊化體系中,地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節點和橋樑,在資訊傳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日益加快,地名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形勢和問題。研究與解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地名標準化、數字化問題,儘快建立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率的城市標準地名地址資訊資料庫,最終實現地名數字化管理,有利於提高地名資訊資源的利用率和社會經濟效益,為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新的增長點。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xx年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的目標。這就對地名公共服務在內的各項公共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要求,進一步實現工作重心向服務型轉變的重要舉措。

  一、 標準地名地址庫建設在智慧北侖建設中的意義

  隨著北侖“智慧城市”建設的開展,各行業資料庫、資訊資源交換和服務共享體系建設陸續展開。地名地址資料庫建設是開展多種形式地名資訊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如地名語音查詢、地名網站建設、地名資訊觸控式螢幕設定、電子地圖建設、“地名資訊查詢服務系統”建設等。地名資訊標準化、數字化是地名為公眾服務最高效、最便捷的手段,是全區公共資訊服務效能和“智慧北侖”建設最基礎的社會公共資訊資源。不僅能方便大家查詢地名資訊,而且可與城市經濟資訊、應急聯動、智慧交通訊息等系統聯動,成為城市“救命線”,真正實現城市的“智慧化”。

  二、全域城市化形勢下地名標準化數字化建設的現狀

  雖然我國地名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還存在明顯的問題。地名標準化數字化程序緩慢,跟不上資訊化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具體表現如下:

  1、部門之間協調不夠,城鄉規劃與地名規劃嚴重脫節,各部門登記備案的街、巷、道路名稱不統一;

  2、地名管理工作不夠規範,如地名標誌設定不符合國家標準、地名更新維護不及時、申報、登記、審批手續不規範,出現有路無名、有名無牌、有門無號的現象;

  3、地名檔案管理手段落後。存在人員配備不齊、條件設施簡陋、管理模式落後、手段原始單一,要素不全、資料陳舊,甚至出現毀損或丟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地名檔案的開發利用;

  4、地名資訊化建設滯後。一些地方只有紙質地名資料,尚未藉助資訊化裝置進行成果轉換處理,開發利用率低,致使地名公共服務體系不配套、不完整,不能較好地服務於社會和方便群眾。

  三、北侖區地名管理工作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新老地名更替速度加快,資訊化建設的推進也使北侖區地名檔案管理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已有的地名資料和管理手段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具體如下:

  1、地名管理工作不夠規範,包括辦理手續不規範、登記備案制度不健全,隨意性強,資料存在"缺、漏、錯、亂"現象。地名要素不全;地名存在錯別字,地址資訊與建築實體不符;新、老地名、標準和非標準地名並用,如“大碶”和“大矸”、“霞浦”和“亞浦”混用;不規範的縮略資料缺乏專指性,如將“新碶鎮新大路1#商住樓”縮略為“新大路商住樓”等。

  2、地名檔案管理手段落後。早期我區地名工作人員少,且未經專業性培訓,地名管理工作缺乏技術支撐,地名建設缺少系統性和規範性保障;我區地名管理工作長期以來採用紙質化辦公,紙質地名資料未經數字化處理,不利於地名資料的開發和利用,更談不上地名資訊共享,這是地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一個丞待解決的“瓶頸”。

  四、北侖區標準地名地址庫建設的幾點建議

  地名資訊是重要的社會基礎公共資源,完整、準確的地名資訊能夠保證社會各界資訊傳遞的準確性和高效率。開展標準地名資料庫建設,發揮地名資訊化服務功能,積極推動智慧北侖的建設,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

  1 、組織保障,抓好地名地址庫工作隊伍建設

  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地名工作的支援,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北侖區標準地名地址庫建設領導小組,積極發揮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多個職能部門協作的地名地址庫建設機制。地名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要求廣大地名工作者既要了解人文、歷史、地理、社會、文化等知識,又要熟悉有關地名方面的政策、法規,並重視地名管理幹部的培養使用。

  2、 統一標準,建立完善規範的資料標準體系

  加強地名法規建設、依法管理地名,是地名工作走向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軌道的重要途徑。以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為依據,結合寧波市編碼標準,會同建設、規劃、公安、房管等部門統一制定地名地址編碼規則和資料採集、錄入規範,修改完善適合我區的《地名管理條例》、《地名標誌管理辦法》、《門牌號碼編碼規則》、《地名命名、更名程式》等地方性法規檔案,建立完善規範的資料標準體系,確保地名規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部門協調,把好地名地址資料標準化關口

  地名主管部門與經常性地與建設、規劃等部門保持聯絡,把地名規劃納入城鄉總體發展規劃範疇,編制符合北侖區情況的地名規劃方案。地名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地名法律法規和寧波市地名相關規範對現有地名資料進行整合梳理和完善,對使用門樓牌號的單位和個人,嚴格把關,禁止私自編制地名地址資訊;規劃部門對新建建築物進行規劃竣工驗收時要求建設單位必須填報已領取的門樓牌號。

  4、 資料入庫,建立高效、便民的地名資訊資源共享體系。

  建立標準地名地址資料庫,各相關部門根據工作職能和建庫需要,及時向地名主管部門提供地名地址資訊資料。標準地址庫建成後,地名主管部門負責地名資料庫的維護和更新,並透過政務網路建立地名資訊共享系統,實現地名成果資訊資源共享。以該資料庫為支撐,積極推動地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如開通地名資訊查詢網、公共場所設定地名資訊查詢觸控式螢幕等,使地名資訊化建設成為一項服務群眾的便民工程,努力發揮地名資訊化服務功能,積極推動智慧北侖的建設。

  五、 結語

  標準地名地址資料庫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供地名公共服務的重要基礎。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的地名資訊化服務,是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公共管理對地名服務需求最靈敏、最有效的形式,也是現代化地名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援手段。地名資訊化建設關係到全區公共資訊服務功能,關係到“智慧北侖”建設水平,標準地名地址資料庫建設迫在眉睫。

標準調研報告9

  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調研報告(3)。金威航天育種公司屬民營股分份制企業,經營靈活,在管理、執行機制方面不斷有所創新。自投為主,資助為輔的投資機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萬元中,國家投資佔5.5%,企業投資佔94.5%。各負其責,成果共享的科技機制:育種公司、中國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業大學三方以協議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種專案。航天育種研究中心負責種子搭載,山西農大負責誘變機理研究、地面育種技術,公司負責搭載育種研究經費、投工、生產資料,所獲成果三方共享,榮譽權屬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大,成果轉讓、出賣權屬育種公司。合作共建機制:水果、蔬菜、養殖專案分別與區果樹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負責技術,公司負責投入投資。

  我區在紅棗產業發展上走“公司帶大戶,大戶促農戶”的路子,紅棗開發大戶已達150多戶。透過大戶的園區建設推進科技示範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區的貴仁棗園、宏大棗園、新付棗園、仙棗公司棗園在裂果防治、豐產管理、技術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創新,被我區與晉中市聯合授予紅棗示範基地稱號,在全區、全市起到試驗示範推廣作用。北田鎮貴仁紅棗科技示範園,是晉中市紅棗裂果防治示範基地。園區經營戶王連貴科學實踐,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藥、噴水、疏花、疏果、防裂果為一體的棗樹豐產管理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棗樹的掛果率,特別是經過3年的潛心鑽研,防裂果技術取得了成功,調查報告《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調研報告(3)》。園區建有防裂果紅棗烘乾房4間。XX年棗園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產達30餘斤,總產達9萬餘斤,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榆次仙棗基地,佔地20xx畝,已完成投資500萬元,栽植紅棗24萬株,建苗圃地380畝,引進新品種48個。同時解決本地勞動力50餘人,每年為當地群眾提供勞務收入60餘萬元。該工程是一項集灘塗造地、農田改良改造,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被晉中市命名為“晉中市紅棗品種繁育示範園”。

  金貝植物採勸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以金貝植物園為種苗輸出中心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形成現代化管理、本地化經營的大規模苗木生產及培育體系。具體形式為公司每畝給農戶提供優質種苗900株,每年提供農戶育苗費900元/畝,農戶所種苗由金貝公司統一收購。以上方式經測算,農戶每畝每年收入為1400元,而傳統大田作物每年每畝收入僅為600元,每畝每年可以給農戶增收800元。園區正在推廣的香花槐培育專案,達產後年生產能力在320萬株,當年即可帶動農戶711戶,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畝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該園在建的四倍體刺槐苗專案,苗木自栽種後第二年起,每年每畝可生產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鮮葉(包括嫩枝)飼料,以每隻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飼料計算,一畝地的四倍體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優質飼料。若按每頭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飼料計算,則可供一頭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積營造四倍體刺槐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可用於發展畜牧業,帶動農牧民早日致富。專案達產後,年生產能力在240萬株以上,可帶動農戶240戶,種植1200畝。

標準調研報告10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是黨和國家對城鄉低收入群體的最大關懷,是國家“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決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於最低生活保障物件是按家庭人均純收入來計算評定,而在現階段城鄉群眾家庭的經濟收入和各項開支基本上是又無法測算準確的,因而在具體評定操作過程中,基本上是憑社會印象而確定,加上國家對低保物件保障標準不斷提高,各項補助不斷增加,各項政策優惠不斷加強,所以,現在的“低保”成了唐僧肉,人人都垂涎,個個都想吃,基層幹部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有人找他要低保。所以,城鄉低保物件的評定工作成了當前城鎮農村工作的一大難題。

  在低保物件的評定程式上,現在的實施操作是由農戶提出申請,村委會按照上級指導的控制比例研究擬定後,再召開代表會評定,鄉鎮評定小組稽核後,上報市低保局審批發放保障金。其間伴隨三次公示。但是,由於農戶在申請中所填收入基本上都打了折扣,村委會和村代表會也無法準確掌握農戶的經濟收入,代表在評定過程中,也因顧及鄉里鄉親,親戚朋友的關係,往往是吆喝透過,鄉鎮評審組也安排不過來時間不可能到各村擬定的低保物件家中調查,往往是照本宣科上報市局。在幾次公示過程中,當地群眾就是有意見,也因為怕得罪人而只在背後發表不平,並不願意舉報。有的人還以低保物件確定不準確為把柄要挾村委會和社群幹部要低保。這樣一來,尤其是在城鎮社群(城鎮社群無控制比例)就造成了一些不夠低保條件的居民戶也享受了低保。

  在低保評定標準上,原先規定的如家裡不能有手機,不能有彩電,不能有摩托車,每月固話話費和電費不能超過多少,等一些規定都已經過時而不能適用。事實上,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資文化生活的需求,現在的城鄉低保戶中,有不少的家庭都置有手機,彩電,摩托車,樓房,有個別戶甚至還有冰箱,尤其是在城鎮低保戶中,還有一些低保物件不求進取,遊手好閒,心安理得,躺在低保的溫床上過日子。有些家庭,老人兒孫滿堂,但兒、媳們垂涎低保政策,能養老不養老,把老人趕在一邊,推向社會,要政府給低保。上述現象尤其是在城鎮社群比較突出,這樣一來,有不少兒孫滿堂的家庭把老人不當人,要老人來找政府,給社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為了把黨和國家的低保政策落準落實,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制定該項政策的初衷,真正體現社會公正公平,現根據近幾年操作低保政策的實踐,對低保物件的評定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低保評定審批體系

  全國城鄉低保物件現有8000多萬人,我鎮低保物件人口也在總人口的3%以上,能否安撫好這些人的基本生活,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但絕不只是民政部門的工作。建議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在各級主要領導幹部會議上強調此事,安排佈置此項工作。

  每年城鄉低保物件評定,建議市政府專門召集一次會議,從市直各部門抽調幹部(含駐村掛點幹部),配合市民政局,與各鄉鎮幹部一起,給各村各社群分別組配一個低保複審組,對各村各社群評報的增減物件戶尤其是新增低保戶進行上門走訪複查,在審批表的複核欄內簽出具體意見,確保評定物件和保障級別的準確性,這樣也幫村幹部解了圍,從而形成低保物件評定十分嚴格、公正;吃低保不是想要就要得到的社會輿論氛圍。同時建議將納入低保或者退出低保的人口比例列入鎮村(社群)領導班子工作政績考核範圍,改變人均純收入越來越高,而低保戶越來越多的不正常現象。

  二、應重新制定城鄉低保物件評定的具體操作標準

  將低保物件圈定在因病,因學,因殘,因災禍致貧的當地特困戶範圍內,具體劃分是:

  1、家庭主要成員處在18—60歲以內的勞動年齡段,且身體健康,下無子女讀高中大學,上無常年在一起居住生活的高齡老人或病殘老人的家庭,不在評定低保之列。

  2、置有冰箱、電腦等不是現階段生活必須的高消費用品的家庭,不在評定低保之列。

  3、主要勞力有勞不勞,經常參與打牌,下館子,遊手好閒的家庭,不在評定低保之列。

  4、子女有能力提供贍養的獨居老人不在評定低保之列。

  5、老人獨居,其子女較多,但互相觀望,都不向老人提供贍養,而造成老人生活特困的,建議村(社群)應幫助尋求司法途徑解決,而不應簡單納入低保。

  6、家住丘陵平原或城鎮,沒有必要的原因而養了狗和寵物的居民戶,不在評定低保之列。

  7、屬於下列情況低收入家庭,應納入低保評定。

  (1)兒女有孩子讀高中大學,或因其他原因導致家庭困難,無能力向自己提供贍養的獨居特困老人,病殘老人。

  (2)家有共同生活、居住的高齡老人,長期病人,重等殘疾人,為社會公認的特困家庭。

  (3)家有孩子讀高中,讀大學,或者大學畢業不滿一年,為社會公認的特困家庭。

  (4)原來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家人新出現癌症等危重病住院,花去自費高額醫藥費,或出現其它重大災禍而形成被社會公認的新特困家庭。

  (5)其他能被社會認可的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困的家庭。

  三、評定低保物件

  原則上應將一個家庭的全體成員納入,但考慮到社會影響和社會公平,所以在具體評定時,建議應重點保障該家庭的特定物件,以免在社會上帶來負面影響。

  四、認真落實低保進退政策

  低保評審工作,總體部署是每年初進行一次,但在一年當中,情況會發生很多變化,因此在一年當中要及時做好低保物件進退工作。

  1、下列情況應及時申報從低保物件中除名。

  (1)在年中去世的低保物件應及時申報從低保物件中除名。原先是因去世人員的因素被評為低保的家庭,如因此人去世後家庭狀況出現明顯好轉的,應適時申報將該戶從低保物件中除名。

  (2)因子女畢業參加工作,或因老人去世等因素使家庭經濟狀況在當地不再特困的,應適時申報將該戶從低保物件中除名。

  (3)已達到退休年齡在領取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物件,應及時申報從低保物件中除名。

  (4)因其他因素,使家庭經濟狀況在當地不再特困的低保戶,應及時申報將該戶從低保物件中除名。

  2、原來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在年中因子女考上大學,家庭出現危重病人要負擔高額醫藥費,或年中

  家庭出現重大災禍,而造成的社會公認的新特困戶,應及時申報評定納入低保。

  總之,城鄉低保政策是一個惠及低收入群體的好政策,但並不是保障標準越高就越好,太高了反而會對社會產生負面作用。基層幹部普遍反映,低保標準不能再漲了,相關的補助政策不能再多了。保障標準越高,相關補助專案越多,要求低保的人就越多,原來的低保戶就越是不願意退出。工作也就越不好作。相反,根據現在需要臨時救助的物件大大增多的實際情況,建議政府應較大幅度提高社會臨時救助資金預算。

標準調研報告11

  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是當前農業生存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農產品開始出現低水平、結構性剩餘,外銷量不斷擴大,尤其是隨著我國WTO的加入,農業標準化問題顯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區大多數農民還沒有學會採用標準化從事農業生產,甚至不懂“標準化”為何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提高認識、明確重點的基礎上,儘快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抓緊進行農業標準化的普及和推廣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成為當前農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什麼是農業標準化農業標準化不僅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顯著標志,也是經濟全球化的一種必然趨勢。

  所謂農業標準化,用一句概括的話講,就是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均建立起科學先進、切實可行的標準,透過規範操作與嚴格監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和消費安全,提高農產品的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基礎工作,它的核心是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現行農業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國際通用標準及國別或地區標準。制定和實施各類農業標準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市場準入”問題,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市場化。因此,執行什麼樣的標準,要由市場來決定。你的產品要想進入或打入哪類市場,那麼你就要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執行與該市場要求相對應的標準。

  二、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由於部分農民盲目追求產量的最大化,在生產過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致使一些農產品不同程度地受到農藥、亞銷酸鹽等有害物質的汙染,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普遍抱有疑懼心理,購買熱情下降。在出口創匯方面,由於一些農產品不符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標準,屢屢引發貿易糾紛,有的不得不減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國際市場。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標準化工作滯後,沒有跟上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步伐。可以說,在目前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顯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1)適應“入世”競爭的需要。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供給人們廣闊貿易空間的同時,也給貿易帶來了磨擦,這種磨擦,主要表現為技術、標準即產品質量之爭。去年日本、韓國對我們的大蔥、禽肉等農產品實行進口設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可以說,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按標準化組織生產,就難以開拓國際市場。因此,我們只有按照國際標準的要求生產出大量質量過硬、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加快我區農業現代化程序。

  2)是搶佔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隨著農業部啟動的“新世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全國各地都紛紛制定和出臺了一些加強農業標準化,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對策措施,農業標準化工作已經在全國全面鋪開。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經建立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將陸續建立並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經與河北省聯合簽署了“京津冀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協作網”,達成了“華北護菜協議”,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農藥殘留超標的外地蔬菜進入本地市場。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痛下決心推行農業標準化,產品質量無保證,不但不能開拓和佔領新市場,而且還會從已經佔領的市場中被擠出來的危險,其後果不堪設想。

  3)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需要。

  過去我國農產品長期處在短缺狀態,解決溫飽是農業面臨的最大最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抓農業,追求的第一目標是高產,不太考慮產品品質的好壞,因為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吃飽飯的問題。現在溫飽問題解決了,農產品的品質營養、安全衛生則成為人們關注和追求的新目標,人們甚至希望多花點錢,也要買到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也就是說,廣大消費者已對農產品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麼,要適應這種要求,實現吃好這個目標,就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

  4)是確保人類健康的需要。

  現在我們的農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有害物質殘留超標的問題,有的因長期食用低劣農產品造成積累中毒,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許多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抱有疑懼心理,感到吃什麼都不放心。20xx年xx月份,國家質檢總局與農業部聯合,從全國23個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抽查了10大類181種蔬菜,其中有86種蔬菜農藥殘留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限量,超標率佔47。5,有9種蔬菜含有3種以上農藥殘留超標。也就是說,我們吃的蔬菜中,有近一半是農藥殘留超標的。這種狀況不改變,直接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從維護我們人類健康的角度講,也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可以說,實施農業標準化,實質上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場革命,絕不是錦上添花之作,而是關係到我區蔬菜、畜禽、果品等優勢產業能否生存、能否發展的關鍵措施。面對這種新形勢,我們只有以實現農業標準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我區農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我區的農業標準化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亟需解決。

  1)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還不夠強。

  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全社會所認識,許多農民群眾對農業標準化還不瞭解,按照標準化生產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配套措施。

  在制訂的標準中,產中技術規範多,產前、產後和系列標準少,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夠。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還存在著標準傳遞渠道不暢,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3)檢測體系建設不完善。

  受重視程度、地方財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檢測體系建設還非常薄弱,一些必要的裝置、儀器、人員還沒有全部到位。

  4)市場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區農產品市場還沒有建立起“市場準入”、“分割槽銷售”等市場約束機制,優質農產品與劣質農產品混區經營,“優質優價”政策難以體現,嚴重挫傷了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四、農資市場有待於進一步規範。

  近年來,儘管我區加大了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但農資市場秩序仍不能令人滿意,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並沒有從農資市場上徹底清理出去。同時,由於缺乏相應的行業管理標準和處罰標準,使處罰有理無據,難以操作,也是影響清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區農業標準化開展情況,下一步我區農業標準化生產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1)建立健全農業質量標準體系。

  這是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標準就談不上標準化。前段,我們制定了一些地方標準,但很不全面,標準的覆蓋面很窄,遠遠不能適應標準化生產的需要。下一步,要在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參照有關國際標準,進一步制定出從生產環境、生活過程到產品品質、加工包裝等環節的一系列標準,使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的軌道,從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標準指標體系。

  2)儘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是確保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要抓早字,爭主動,儘快建立健全這一體系。同時,要引導扶持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儘快建立質量檢測點,努力在我區形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路。在檢測體系建設中,要遵循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從長計議,建就建好的,上就上一流的,切不可應付了事,報有臨時觀念。要在搞好檢測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對質檢人員的培訓,嚴格檢驗制度,對農產品實行全程監控,確保網路的有效運轉。

  3)進一步搞好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

  農業標準化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靠示範引導,透過示範帶動促進面上工作平衡開展。各鄉鎮都要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自己的標準化示範基地,在基地內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強監測管理,建立生產技術檔案。透過示範基地建設,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達到宣傳推廣農業標準化的目的。同時,要新規劃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組織生產,使示範園內的每一個產品都達到無公害產品或綠色食品的標準,把示範園真正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樣板園。要注意發揮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農戶的優勢,積極幫助他們建立標準化種養基地,確保農產品質量符合進口國的標準。各級農業技術人員,要在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4)逐步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為激勵農民按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充分體現農產品優質優價政策,今後要在主要農貿市場逐步設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對進入市場銷售的農產品進行快速抽檢,合格的允許進入市場指定的優質優價農產品專營區銷售,並逐步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專營市場,樹立無公害產品的市場品牌。要透過建立無公害食品配貨中心,在超市設立專營區、專營櫃等方式,逐步實行按質分攤位掛牌銷售,調動廣大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5)積極組織好優質農產品的質量認證工作。

  要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辦法,積極組織好各類名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使更多的農產品進入由國家和省認證的名牌農產品範圍。同時,要抓好已經認證名牌產品的跟蹤質量管理,以保證名牌產品的信譽和權益,對未經認可擅自使用無公害、綠色食品標誌的要依法查處,嚴厲打擊。

  6)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和環境汙染治理力度。

  要加強對種苗、肥料特別是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管理,堅持不懈地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適時公佈禁用和淘汰的農資品種,對查處的假冒偽劣農藥和其它違禁農資,要依法處理並予以曝光,對違反規定在蔬菜、畜禽等生產領域使用高毒、高殘留物質的,一經發現,要嚴厲查處,決不姑息。同時,加大對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為農業標準化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7)大力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

  農業標準化的實施有賴於全體生產者、經營者、服務者、消費者和組織管理者的'共同參與。農業、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要按照“各負其責,層層培訓”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要把出口標準化知識納入綠色證書工程以及基層幹部培訓的範圍。透過培訓,使鄉村兩級幹部、農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儘快掌握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技術和操作規程,提高運用標準化知識的能力。各級各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區農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加大標準化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對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標準化、自覺實施標準化的良好氛圍。

標準調研報告12

  為切實加強工會標準化建設工作,更好地履行工會的各項職能,進一步探尋工會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工作方法,根據市公司饒供函〔20xx〕32號《關於做好工會工作調研的通知》要求,公司工會深入基層從不同層面開展工會工作標準化建設情況以及工會工作資訊化建設需求專題調研工作。在調研過程中,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發展與傳統模式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徵求廣大職工的意見及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動職工建功立業,助力企業發展

  工會結合公司實際,本著"幹什麼,練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制定了公司崗位大練兵實施方案和20xx年崗位練兵實施計劃,多層面多形式地在公司範圍內全面推進崗位練兵工作。如線路工區"師帶徒"開展結合崗位練兵;營銷部開展以各單位負責人為領隊的團體供電服務崗位練兵等。"以練促培、以賽促學"全面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深入開展班組建設工作,繼續鞏固班組建設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常態化測評、動態化跟蹤、閉環改進的工作機制並提升工作亮點。制定職工"五小"創新活動方案,開展"五小"創新、合理化建議活動,培養職工"發現問題就是進步,解決問題就是創新"的理念,集中職工創新智慧、激發職工創新熱情。勞動競賽、技術比武、合理化建議等活動職工參與率達80%以上。

  二、深化工會維權內涵,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緊緊融入中心開展具有工會特色的宣傳教育活動。公司建立了文體骨幹人才庫並實行動態管理、深入開展"三品"工程建設活動,著力實現"品質生活",對員工興趣愛好進行調研後,先後成立了攝影、書畫、籃球等十二個興趣小組,全面提升員工生活品位。工會舉辦的攝影、書畫展受到了廣大員工的好評。公司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100%。工會勞動保護監督組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到位,無重大安全隱患。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培訓率達80%以上。大力弘揚企業文化,堅持日常"送溫暖"工作,制定了職工生病住院走訪探視工作制度,做到職工生病住院第一時間看望慰問,下發了職工療休養規定,完善幫扶救助長效工作機制,隨著天氣逐漸升高,開展迎峰度夏送清涼工作。

  三、創新民主管理,基層民主進一步發展

  公司職代會按規定程式召開,職工代表提案辦結率達100%;組織職工代表深入基層就生產、班組建設、崗位大練兵等方面進行巡視檢查工作。企業重大決策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經職代會審議透過。及時調整廠務公開領導小組,公司制定了廠務公開工作考評辦法、廠務公開考核細則,職工滿意率達100%以上。集體合同經職代會審議透過,切實維護職工的經濟、政治、勞動、安全、衛生、文化等合法權益,維護女職工的特殊權益。

  四、增強工會組織活力,工會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大力加強深入基層調研工作,職工在工作生活中存在問題都會主動找工會工作人員聊天談心,切實為職工和公司構建橋樑。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工會工作條例》,保證工會組建率和職工入會率與職工隊伍發展壯大相適應。切實增強基層工會的活力,為有條件的供電所建立職工小家。工會組織健全、工作規範、制度完善、記錄完整、檔案完備。建立資訊員隊伍,職工入會率達95%以上;工會經費按時足額上繳。

  存在問題:

  1、農電工入會問題。公司各單位農電工要求入會的願望非常強烈,但因農電工工資走農網維護費,無法提取工會經費,故導致這個問題處於擱置狀態。

  2、崗位大練兵工作縣公司層面師資力量有限。工會在大力開展崗位練兵工作的同時發現對基層單位和供電所的培訓單靠縣公司相關職能部門師資力量非常有限。

  3、工會工作人員過少。公司工會正式職工為二人,但工會工作涉及到班組建設、崗位練兵、離退休工作、女工工作及工會標準化建設工作等。目前的人員配製導致部分工作無法深入開展。

  在調研工作中,工會工作獲得了公司廣大幹部職工的充分好評,但離上級部門的要求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立足當前、創新發展,著力將工會工作推向新的局面。

標準調研報告13

  摘要:法治財政建設是一個業務性綜合性較強的工作,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局雖然是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示範點,但是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提高財政幹部法治思維、提高建立工作效率、提高法治財政建設水平。

  近年來,我局以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為目標,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法辦事意識明顯增強,財政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財政執法水平持續提升,財政權力執行逐步規範,促進了財政職能發揮。經過全域性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連續三年獲得法治財政標準化先進單位,20xx年被評為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示範點。

  以“六五”普法為抓手,創新財政普法形式,持續推進財政普法工作。一是深化普法內容。按照規劃綱要部署,深入宣傳學習《刑法》、《民法通則》、《擔保法》等基本法律,深入宣傳《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複議法》等行政法律制度,深入宣傳學習《預演算法》、《政府採購法》、《會計法》、《註冊會計師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財經法規,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宣傳和營造法治文化。二是突出普法重點。積極向領導幹部普法,加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養;積極向財政幹部尤其是基層財政幹部、執法幹部普法,提高財政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處理事務的水平;積極向廣大財會人員普法,增強遵守財稅法規制度的自覺性。

  三是擴大普法方式。放大財政局網站宣傳功能,全天候向社會公眾宣傳財政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對財政法規制度和財政政策的瞭解;繼續做優“財政講壇”,提升財政幹部業務水平和法律法規運用能力;透過請進來、走出去形式,組織財政執法實務觀摩,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善於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進行教育,以案說法,警示違法後果。

  開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工作研討和徵文活動,調動執法崗位人員思考進一步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工作的積極性,以鞏固普法活動成果。四是嚴格執行普法制度。強化領導幹部學法制度,黨組中心組每年至少組織兩次學法活動,黨組成員率先垂範帶頭學習,並積極參加省、市財政部門和縣政府法制辦組織的各類法律學習培訓;落實好新錄用人員崗前法律考試製度、中層幹部任職前法律考試製度,對補考仍未過關的,一律不予上崗、任職,促進財政法治建設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常態化。五是健全普法架構。理順普法機制,縣財會教育中心負責財政普法培訓的組織、管理、培訓,各業務科室負責明確綜合培訓和業務培訓內容,形成職責分工明確、工作範圍清晰的普法培訓架構。

  近年來省廳對我局考核提出的整改建議,都集中在完善相關制度、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提高預算執行到位率、開展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加強績效評價工作等,這些既是法治財政建設的重點,也是我們近年來工作的薄弱點,這些整改要求固然有我縣財力因素等客觀原因,也有我們工作缺乏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沒有進行超前思考,統籌謀劃。

  [1]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

  [2]江蘇省財政廳深入推進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

標準調研報告14

  一、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彙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資料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分類

  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二)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透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鑑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寫法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範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物件、範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範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範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本文由第 一·範 文 網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物件或範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物件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

標準調研報告15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資源配置作用在不斷加強,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更加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的區域性特徵,更加側重於對區域經濟統計資訊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因此,自從XX年1月份以來,在地統計管理制度改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被提上議事日程。透過在地統計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各級統計部門因地制宜地應用相應的統計方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全方位的統計,發揮著統計資訊在社會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從而顯示了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實施在地統計的過程中,各級統計機構特別是縣(區)級統計局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統計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層統計單位數量急劇增加、統計調查指標越來越細化、開展調查工作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同級政府部門開展統計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等等。諸多客觀因素要求縣(區)級統計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和基層統計調查隊伍,進行統計制度創新和統計工作創新,不斷提升統計服務水平。

  如何有效促進縣(區)級統計局的資源整合,使其在新社會經濟形勢下能履行統計職能,發揮其在監測國民經濟執行中的作用。**市**區統計局在近年來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設標準化統計局”的目標,並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探索和研究並提出了建設標準化統計局的有效組織模式。

  一、縣(區)級統計局的工作現狀

  在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系下,縣(區)級統計局是縣(區)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在業務上受上級統計部門的指導。因此,在工作上,縣(區)統計局的各項日常工作具有雙重性特點,所以,從縣(區)級統計局的目前現狀來看,具有工作人員少、工作量不斷加大、統計職能偏失及辦公條件相對緊張的局面。

  1、工作人員狀況。以**區統計局的情況看,在地統計前全域性只有5人,3位局長、2辦事員兼科長,各項工作均是業務局長帶頭做,每人要對口市統計局的多個業務部門,工作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統計後成立了城市綜合抽樣調查隊,招錄了工作人員和在地統計員,近年來區政府透過幹部調配、安排軍隊轉業幹部和招錄公務員,目前全域性人員共22人。按照區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隊,能比較全面地履行本區域內的統計調查工作。但是按照對口市統計局的工作任務,不論專業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個條口只能安排一個人負責統計業務,在部分專業和工作上還存在“一人多頭”的現象。在對**市六城區的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相對於繁多的統計業務和雙重的領導部門,縣(區)級統計局的人員狀況仍然顯得相對緊張。

  2、統計工作量情況。在地統計前,區統計局只統計本區屬的調查單位,並相應承接市統計局、城調隊下達的部分抽樣調查和專項調查。在地統計特別是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後,各專業限上調查都進行了調查擴面,並對從未開展的社會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抽樣調查,勞資統計全面在地並要求擴面調查,統計行政管理也逐步實行區域化管理,因此在統計業務上,出現了統計工作量急劇上升的局面。同時,在地統計以後,區政府更加關注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加註重透過統計專項調查來了解社情區情。因此,縣(區)統計局面臨開展優質統計服務所帶來的工作量也急劇上升。

  總之,統計工作的覆蓋面擴大、統計調查細化、統計服務更深更廣,在客觀上都促使統計局工作量的增加。

  3、統計職能履行情況。在地統計以後,縣(區)統計部門既要應對各專業開展的統計調查、各種統計專項調查,還要以統計基礎工作和統計資料為依據,創新開展各項統計服務工作。在現實的統計實踐中,以統計局現有的工作人員應對兩方面的統計職能,其大量的工作時間則安排在統計調查、電話催報、報表稽核錄入和上報上,而開展專題調研和統計分析,開展統計服務的時間卻很少。因此,當前統計工作存在著疲於基層調查、無暇統計研究與統計服務,在統籌工作時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顧此失彼,這與統計工作的職能要求相比,其職能履行存在這不到位的情況。

  二、實施在地統計工作以後,基層統計局面臨的新形勢

  XX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以後,在地統計工作得以全面實施,並取得了既定的成果。市局各專業的統計調查單位被所屬縣(區)統計局接管,部分統計行政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區域化分解,縣(區)統計局也及時補充了工作人員,確保了在地統計的有效實施。但是,在實現的統計工作實踐中,在地統計為縣(區)統計部門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地統計後,基層統計局所開展的基層調查單位數量急劇增加,上級部門下達和本區同級委託的專項調查也與之增多,開展統計諮詢與服務的工作量也相應增大。面對大量的統計工作,對現有工作人員來說無疑顯得人員的缺少,需要透過各種途徑招錄工作人員,充實到統計工作隊伍中來。當工作人員得到充實以後,又面臨辦公場所、辦公條件和辦公經費的緊張,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統計工作的開展,都需要根據具體的物質條件,得到適時的解決。

  2、在地統計帶來的新挑戰。實施在地統計後,各縣(區)統計局所開展調查的統計物件將覆蓋本行政區域內所有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居民。從國民經濟核算的角度來看,原區屬統計單位和市在地下放單位只覆蓋了部分行業的部分單位,行業統計還存在著擴面的必要性;對部分沒有開展統計調查的行業,因沒有既定的統計調查方法和制度,需要創新性地開展調查工作,以取得相關的統計資料。面對當前統計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如何擴大並作好現有調查行業的統計調查工作,需要開展必要的工作方法創新,以達到在開展統計催報、報表稽核和錄入方面節約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如何做好諸如社會服務業、科技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統計調查,需要開展統計方法制度創新,透過制定統計調查制度、設計調查指標體系、編制調查表、開發資料處理程式等一系列統計創新工作。因此,在地統計也給縣(區)統計局開展統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3、在地統計對統計工作的新要求。面對在地統計給縣(區)統計局帶來的壓力和新挑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縣(區)統計局能立足統計工作,不斷創新統計方法制度和統計工作方法。在統計業務上,形成以增加值核算統計為核心,各專業統計方法制度和區域特色經濟調查制度(如樓宇經濟、文化創意產業調查等)為支撐的統計調查制度體系,以實現對全區各行業經濟的調查和監測。在工作方法上,要根據所開展的統計調查工作,在資料處理手段、評估體系上不斷探索新方法,以達節約人力、物力,保證統計資料質量的目的。在工作制度上,要進行管理方法創新,透過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規範統計工作辦事程式,實現對工作人員和工作事項的雙重管理,做到用制度實現“人”與“事”高效銜接。在統計執法上,需要透過建立、健全與統計制度相配套的統計法律、法規和制度,利用行政執法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規範各類統計調查活動,形成調查審批、調查執行、資料釋出及違規處罰等各環節的操作規範,促進統計調查不斷走向標準化、規範化,並以此加快統計法制化建設的步伐。此外,還要根據工作需要,進行資源整合,做到在有限人力、物力的基礎上,實現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4、在地統計改革以後,縣(區)統計局的職能定位。實施在地統計以後,各項統計調查工作和對統計職能提出的新要求,客觀上需要對縣(區)統計局的工作職能進行重新定位。綜合分析來看,開展統計調查,研究制定統計調查方案的制度和開發資料處理程式,完成對調查資料的稽核、錄入、彙總分析與上報工作,仍將是基層統計局的基本職能。在統計調查的基礎上,針對上級領導關心的社會經濟問題,開展專項調查,並結合統計調查資料開展統計分析,撰寫分析報告,為各級領導的科學決策提供基礎的分析資料,將是基層統計局有待加強的基本職能。依據各類統計資料和統計分析資料,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面對社會公眾和各級部門開展深層次的統計服務工作,從而增加統計服務的廣度;同時,依據統計法律法規,加強統計工作管理與統計執法,推進統計工作法制法的程序。

  三、建立標準化統計局的意義

  實施在地統計工作以後,縣(區)級統計局面對新的工作形勢和要求,站在立足本職工作、開展優質統計服務的角度,提出建設標準化統計的設想,是對當前基層統計局開展統計工作思路創新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透過標準化統計局建設,將高效整合當前統計局有限的人力資源和財力、物力,透過職能分工與合理調配,能有效提高全域性協同作戰的整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能高效的完成各項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的統計調查工作,確保統計調查開展的時效性。

  透過標準化統計局建設,有利於集中專業力量,針對各級領導關注的社會經濟問題,制定調查方案,開展專題調查,並結合統計資料和相關資料,開展分析研究。將各類統計資料資料轉化成為理論性強、分析嚴謹的高質量統計分析報告,從而增強統計服務的深度。

  透過標準化統計局建設,有利於完善統計局內部管理制度,促進統計工作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透過對辦文辦事制度、工作例會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資料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街道統計科管理制度的制訂,規範各項工作的辦事原則和管理要求,同時實現對工作人員的管理控制,保證工作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從而促進統計工作的規範化和制度化發展。

  四、標準化統計局具有的特徵

  建立標準化統計局以後,基層統計局的工作將實現在現有資源上的科學整合,透過辦事流程、工作制度以實現對工作內容和工作人員的雙重管理;透過對各項工作制度的遵守,將統計工作任務與統計工作人員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人和事的高效統一。建成後的標準化統計局,將具有一下特徵:

  1、規章制度是核心。標準化統計局建立以後,各項規章制度將構成統計局的管理核心。統計局將透過各項辦文辦事制度、工作例會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資料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街道統計科管理制度,形成一個從工作任務到人員管理、再到工作質量控制的制度管理體系。透過規章制度這一管理核心,可將對工作任務的管轄和對工作人員的業績考評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統計局日常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2、工作管理更側重於規範化、制度化。透過對各類規章制度的遵守,各項工作都將按照既定的辦事流程被分解到相關的工作人員,各工作人員也都將按照自己的職責分工進行業務辦理,並接受辦公室對相關業務工作的綜合考評。從而使各項事務的辦理都有制度可以遵循,各項業務的操作都規範標準,規範化的作業流程更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從整體上也全面提升了統計工作的形象。

  3、人員管理更側重於人性化。建立標準化統計局以後,將制訂以工作目標為核心工作人員績效考核體系,透過建立目標考評體系,對工作人員的出勤、業務完成情況、工作態度、工作創新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考核,並與民主評議相結合,完成對工作人員的年終綜合考評。考評結束後,對考評結果進行公示,並作為年終獎勵的重要基礎依據。透過將考核貫穿與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對工作人員的適時激勵,並與民族評議相結合,從而使業績考核在具有客觀性的同時,更體現出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五、怎樣建設標準化統計局

  將標準化統計局建設有理論落實到實踐,主要體現在對局內資源的整合,建立創新型的科室設定,明確相應的職能分工,促進各項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科室設定主要包括:

  1、局長辦公室。

  主要職能:實現局長管理指示的下達和各室、中心意見的集中反映,對全域性性的業務工作實現溝通與協調。

  主要負責:全域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項事務性工作,負責全域性性檔案和領導講話稿的起草工作,協調各室、各中心的工作關係;監督全域性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與遵守,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綜合考評;開展面向全社會和各級領導開展統計諮詢與服務。同時,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2、統計方法制度研究室。

  主要職能:根據各項調查任務的要求,進行調查解釋,並根據需要制定調查方案、編制資料處理程式;開展在地統計模式下的統計方法制度研究與創新,開展對未開展統計的領域同時,負責全域性統計方法制度的創新工作。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聯絡統計調研與資料分析中心、資料採集與處理中心對統計方法制度改革的意見,促進統計方法制度的最佳化。

  3、統計調研與資料分析中心。

  主要職能:根據各級領導關注的社會經濟熱點,針對專題問題,開展調查研究,並充分利用現有的各類統計資料資料,開展統計分析,撰寫分析報告,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依據。

  主要負責:專題調研,完成對綜合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撰寫分析報告;同時,與統計方法制度研究室、資料採集與處理中心聯絡,確保統計調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4、資料採集與處理中心。

  主要職能:根據各項調查工作的要求,完成各項統計調查的資料採集工作,並完成對調查資料進行稽核、錄入、上報,各類資料資料的歸檔儲存工作。

  主要負責:建立各專業報表單位名錄庫,建立與統計基層單位的溝通與聯絡;負責對統計基層單位的統計監審、報表催交和信用等級評定。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聯絡統計方法制度研究市和統計調研與資料分析中心,反饋資料處理意見,促進統計方法制度的改革和為開展統計分析提供意見。

  對以上4個職能科室的設定,將全域性的統計工作劃分為4個部分,從業務流程上看,資料採集與資料處理、統計調研與資料分析完全應了專業報表的處理規律;同時,又為統計方法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礎依據。而局長辦公室則是站在全域性綜合工作的角度,對一室二中心進行總協調,從而保證全域性工作的整體性。

  六、標準化統計局的制度模式

  各職能機構的設定,是標準化統計局的“外衣”,如果真正按照標準化的要求運作起統計局,還需要建立健全各規章制度,以實現對基層統計局的制度化、標準化管理。因此,建立標準化統計局,還須建立標準化統計局的制度體系(本文只論述建立制度體系的方面,對具體的制度內容不作細緻闡述)。其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

  1、工作流程方面:包括各專業統計方法制度與業務工作流程、專項調查方法制度與業務工作流程、統計法制工作與統計執法流程和工作會議制度等。

  2、工作人員管理方面: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局機關目標考評體系、街道統計工作考核辦法及各類專項工作考核評比辦法等。

  3、工作事務管理制度方面:包括檔案管理制度、保密工作規定、公章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統計資料管理制度、統計資料利用管理辦法、固定資產和辦公裝置管理規定等。

  在以上的制度體系中,分別就工作流程、人員管理和工作事務管理方面做了詳盡的規定,能將工作人員與工作事務緊密聯絡起來,實現對“人”和對“事”的雙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工作質量,促進統計工作整體形象的提升。

  七、建立標準化統計局的可行性分析

  實施在地統計以後,各縣(區)基層統計局都面臨著統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統計調研與統計分析力量有待加強,統計方法制度創新亟待解決,統計服務有待進一步推廣與深化。因此,建立標準化統計局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較強的可行性。

  1、可以整合人力、物力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地統計以後,各基層統計局都存在人員和財力吃緊的情況。按照標準化統計局的要求,打破目前專業科室設定的安排,將所有工作人員分為局長辦公室、統計方法制度研究室、統計調研與資料分析和資料採集與資料處理等四部分,從而改變了以前各專業中人人都要訂製度拿方案、做統計報表和開展統計分析的局面,將分散在各專業科室的力量集中起來,統計後勤服務、方法制度研究、統計分析撰寫和資料採集均有既獨立又合作的職能科室來完成,做了了工作業務的專業化和流程化。

  透過專業力量的集中與配合,配以財力物力的集中,可以保證各類統計調查工作完成的及時性,又可透過職能分工的不同,從源頭上保證調查資料的高質量。

  2、可以促進工作效率提高和統計工作水平的提升。透過職能設定,將相同性質的工作歸為一類,使之在一個科室內部合理、集中安排時間,從而提高了統計調查工作的效率。

  在同一科室內部,透過專業人員的配合與交流,對工作方法的探討與創新,從整體上促進統計工作水平的提高。

  3、便於分層次使用人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在調配科室人員時,將根據科室職能設定的要求,充分發揮各類專業人員的技能特長,分層次的進行組合搭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克服原有模式下能力差的沒事做、能力強的事情做不完的局面。

  4、便於制訂崗位責任目標,推行綜合績效考評。標準化統計局建立以後,各個工作崗位將有更加明確的分工,並能根據職責分工核算出相應的標準工作時間,從而便於制訂崗位責任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以目標考核為核心的綜合績效考評體系,推行對全域性工作人員工作的綜合績效考評。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