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研報告>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全工作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

  根據省農委關於開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專題調研活動的安排部署,市農委調研組於7月2日—6日深入市、縣(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專題工作調研。在收集彙總相關情況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市各級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總體狀況調研報告。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現狀

  建立了以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為主,縣(區)農產品質檢中心(站)為輔的兩級農產品質量監管和監測體系。

  (一)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機構逐步完善。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在*年*月透過省計量和資質認證。中心內設辦公室、綠色食品管理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化驗檢測科4個科室。現有職工23人,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佔65%以上,教授級高階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6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3人,主要對全市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進行監督管理。化驗室面積700平方米,有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各種儀器裝置47臺套,可以對蔬菜、大米等農產品中有機磷、有機氯和重金屬等64個引數的檢測。按照省農產品質量監管局要求,於年初已開展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型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的蔬菜殘留進行監測。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車一輛,可以機動的對全市生產基地,市場中的蔬菜進行檢測。

  (二)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站)穩定發展。**縣農產品質檢站有職工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佔50%以上,高階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1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1人。化驗室面積200平方米,主要對**縣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的蔬菜進行監測。**縣農產品質檢站沒有設立。

  二、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不斷完善,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不夠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業畜牧等專業人員多,而分析化學、植保、化驗檢測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當前強調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於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現象。農產品檢測儀器裝置更新慢,缺乏質譜儀等先進儀器裝置,不能很好的對農藥引數進行定性。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薄弱。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與環保、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相比,缺乏獨立專業執法機構,缺專業執法人員,缺執法裝備,缺執法經費。造成農業行政執法能力低、水平低、權威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經費投入不足。建立有效執行機制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但目前市、縣財政沒有落實,配合不到位,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難以有效、及時落實。檢測裝置陳舊、條件簡陋,沒有辦案經費,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證、檢測裝置,檢測能力不強,不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要求。要解決這些問題,每年需經費在120萬元左右,而現在每年只有30萬元,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內容無法實施。

  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門很多,職責的界定不清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規性執法,嚴重製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實施,造成“出臺前無法可依,出臺後有法難依”。

  三、完善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援,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檢測體系,切實開展好適應新形勢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需要的社會化服務工作,真正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體系建設總的思路是:通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為主導,縣區農產品質檢站為骨幹,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大型市場速測點為補充的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重點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增強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意識,需要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緊密結合法律貫徹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解疑釋難、宣傳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動常搞常新,濾布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水平和監管行政執法能力。

  (二)完善各項配套制度,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監管鏈條長、時間跨度大,需要一個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支撐。要儘快出臺已經起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要加快研究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細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行為有要求的,監督檢查又必須實施的,行政處罰和法律罰則中有明確規定的.都應當有規範性的、操作性的規定,以便各方遵循、實施和對照檢查,使法律進一步具體化,以確保各項規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透過加快立法,健全體系,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創。

  (三)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

  控制好農產品質量,建設一支穩定的農產品監管隊伍至關重要。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政管理、壓濾機濾布行政執法、檢驗檢測、技術服務隊伍建設中,透過引進、培訓等多種途徑,充實技術力量,做到編制、人員、經費等到位,並切實提高其權威性。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作為農業行政執法的重要內容,加強執法力量,完善手段,規範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透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實現數量與質量、安全與效益的有機統一和整體提升。

  (四)要積極爭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積極爭取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經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其主要承擔的是公益性服務職能,沒有創收渠道,市、縣財政在確保人頭經費的基礎上,要在改善辦公條件、搞好人員培訓、更新檢測裝置等方面給予相應的資金保障。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設施、監督網路、檢驗檢測、資訊手段、科技研發等方面的資金投入與支援,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能力。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2

  根據我局《關於認真組織開展煤礦安全生產專題調研的緊急通知》精神,我們對如何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有效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推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如下。

  一、 甘肅煤礦安全生產的現狀及安全監察情況

  1、煤礦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不容樂觀。20xx年截止10月底,全省煤礦累計發生死亡14起,死亡35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上升7.69%,死亡人數上升29.63%,百萬噸死亡率0.9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7.28%,但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國家下達的1.125指標以內,死亡人數也控制在國家下達的45人以內。

  2、煤礦數量總體減少,礦井生產規模逐步提高,安全裝備水平逐步改善。截止20xx年10月底,我省共有各類煤礦350處(其中新建礦井16處,改擴建礦井24處,處於資源整合的礦井164處,有效證件持有礦井180處)平均單井生產能力13.4萬噸。與“十一五”初的1996年相比,礦井個數減少107處,單井生產規模提高85%,百萬噸死亡率減少60.7%,安全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部生產煤礦都安裝了瓦斯監控系統,消滅了自然通風和井下擴散式通風,70%的煤礦實現了壁式採煤工作面。

  3、煤礦安全監察的效果進一步顯著,監察執法的力度進一步加強。每年都召開安全監察工作會和執法監察分析會,既把全年的執法計劃落實到各處室各分局,又在年中進行分析研究,查詢工作的不足。20xx年,全年應監察礦井350處,元至10月,實際監察礦井316處,監察覆蓋率達到90.29%;全年計劃監察礦井771次,透過定期監察、重點監察、專項監察,實際監察礦井719礦次,監察計劃完成率93.26%。

  二、在加強煤礦安全工作,有效防範重大事故,推進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煤礦較大和重大事故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20xx年發生較大事故3起,死亡17人。20xx年,發生了窯街煤電公司金河煤礦死亡9人的較大瓦斯事故和XX縣新源礦業公司芨芨臺子死亡13人的重大透水事故。分析這些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這些事故都是可控的,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非法違法生產嚴重。主要表現在一些基建技改礦井一邊生產,一邊建設;另一些資源整合煤礦借整合之名進行生產;還有一些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煤礦以整頓名義進行生產。這些煤礦安全條件差,很容易發生事故,一旦發生事故,就進行隱瞞,今年查處的違法生產和隱瞞事故的事件大部分都是這些煤礦。

  3、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緩慢,重大隱患整改率底。據統計,重大隱患整改率只有70%,其他隱患的整改率也就是60%左右,這些隱患的存在,增加了發生事故的頻率。

  4、瓦斯治理工作滯後,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隱患。一是瓦斯抽採系統建設少,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瓦斯隱患;二是大部分礦井瓦斯監控系統執行不正常,系統不可靠;三是小煤礦通風系統紊亂,通風能力達不到礦井生產的要求。

  5、防治水措施不完善,不落實,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潛在威脅。近幾年發生的透水事故,都是我省的重大事故,都是探放水制度不落實不完善造成的,對周邊報廢煤礦積水不清,又不認真落實“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探後採”的探放水制度,教訓極為深刻。

  6、煤礦安全監管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夠。在一些地方,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只要是對煤礦實施罰款,地方監管部門就極力阻攔,致使罰款收繳受到影響,罰款收繳率比較低,我們的監察員成了地方政府的煤礦安全員,監察結束後給地方政府通報存在的隱患就行了。

  7、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主體責任也沒有很好的落實。一些煤礦投資人或法人代表長期不在煤礦,而在煤礦抓安全工作的負責人又不是投資人,遇到整改隱患需增加投入時又沒有決定權,致使隱患長期存在。

  8、煤礦監察覆蓋率高,但隱患整改率低。從近一段時間我們監察人員所做的現場檢查筆錄看,查處的問題多數都一樣,存在的問題多數沒有整改,如實測圖不及時填繪的問題,瓦斯監控系統執行不正常、失靈的問題,井下通風設施缺失或不完好的問題等等,重監察執法輕整改落實是監察執法效能低的主要原因。

  9、煤礦從業人員素質低,安全培訓工作滯後。由於煤礦從業人員多數都是農民,而且文化程度低,流動性大,給煤礦安全管理也帶來很大難度。

  三、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推進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的建議和措施

  1、認真開展“三項監察”,既要抓監察覆蓋率,更要抓隱患的整改落實。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對監察覆蓋率、監察計劃完成率、隱患整改率、罰款收繳率等指標要定期考核,要作為目標責任制考核的主要內容。

  2、要抓重點、抓關鍵、抓薄弱環節,提高監察效率。要始終把三大煤業公司、15對重點監控礦井、中央投資的大中型礦井、資源整合礦井四類礦井,事故多發的天祝、肅南、金塔、肅北、平川、紅古、華亭、崇信8個縣區,一通三防、防治水、礦壓顯現等3個專業、“春節”、“兩會”、“國慶”、“五一”、“十一”5個時段、作為安全監察的重點,加大安全監察頻率。

  3、進一步創新監察方式,提高監察效能。積極堅持和推行計劃監察、分類監察、解剖監察、示範監察、集中監察、交叉監察等行之有效的監察方式,在煤礦安全生產的特殊期、敏感期,在煤礦安全生產存在普遍性問題的市縣,由局領導帶隊進行集中重點監察,監察結束後及時向地方人民政府發出監察建議書,促進兩個主體責任的落實。

  4、加強對地方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監督檢查。透過對地方政府的監督檢查,推動地方政府煤礦安全監管主體責任的落實。在監察中發現的重大問題,要向上一級政府進行通報。要進一步完善工作通報機制,聯席會議機制,聯合執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工作的整體深入開展。

  5、積極配合省政府做好整頓關閉和淘汰落後產能的工作。督促各地各部門加快資源整合的進度,對我局而言,要簡化資源整合審批手續,取消安全預評價,將安全預評價與安全專篇合併進行,安全設施驗收與安全生產許可證現場驗收合併進行。對資源整合方案不合理,不可靠的要及時向省政府提出建議,不搞“拉郎配”。

  6、加大打擊非法違法生產和建設的力度。對煤礦生產建設中的違法承包、層層轉包、以包代管的行為要進行查處。對非法違法生產建設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情節嚴重的要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省政府公告關閉的煤礦要及時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並監督地方政府關死關實。支援和鼓勵大型煤礦整合小煤礦,把更多的小煤礦納入大型煤礦的安全管理控制體系。

  7、進一步深化煤礦瓦斯治理工作。要繼續開展瓦斯治理攻堅戰,監督企業嚴格落實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和“十六字”工作體系及《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要加大瓦斯抽採力度,凡是可以進行抽採的煤礦,必須做到先抽後採,達不到抽採指標的不能生產。要繼續牽頭做好15對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監控責任制,嚴格落實處級幹部分片包乾責任制,把瓦斯治理作為防大事故的重要措施來抓,促進瓦斯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8、繼續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加大對煤礦隱患排查工作的監管監察力度,嚴格落實隱患排查的各項制度,強化隱患排查的責任、措施、資金、時間和預案的落實,對重大隱患,要定期公告,掛牌督辦。

  9、加大建設和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要把建設井下“六大系統”作為重點進行監察,督促煤礦按規定時間完成井下“六大系統”建設,凡沒有按規定時間完成建設井下“六大系統”建設的煤礦,要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並作為申請和延期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必備條件,基建技改礦井也要作為礦井驗收投產的必備條件。

  10、要對煤礦企業建立健全煤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的情況進行監察。要明確帶班領導職責、權力和任務,礦領導要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保證煤礦井下24小時有礦領導帶班。煤礦企業未制定和執行礦級領導輪流帶班下井制度的,要責令改正,並按《特別規定》對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行政處罰。

  以上是調研的情況,不妥之處,請指正。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1、安全工作制度完善。

  學校對安全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安全領導小組,一把手校長親自抓,分管校長具體抓,並配備專職安全員具體負責。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內部人員都層層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明確職責。除了安全領導小組,學校還成立了相關安全領導小組,如社會穩定工作領導小組、法制工作領導小組、校園突發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等,為安全防範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學校制訂了安全工作的有關規章制度,重視做好行政值班、教師值日工作,每兩天對全鎮各小學及幼兒園進行一次安全隱患檢查,每月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徹底檢查並做好記錄,做到防患於未然。中午、下午放學時值班領導、班主任做好路隊護送工作,以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2、安全教育得到加強。

  學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宣傳做得很好,提高了師生的安全意識。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畫廊、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求各校各班每週至少上一節安全教育課,並留有教案備查;學校每學期邀請法制副校長來校對學生進行法制、交通安全專題講座;徵訂《安全教育讀本》。透過組織學習,學生的安全意識得到增強,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3、寄宿生管理規範化。

  隨著寄宿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寄宿學生管理的規範化顯得尤為重要,領導高度重視,制訂了食品原料採購、餐飲具消毒、貯藏保管、嘗餐、留樣食品銷燬等制度,確保寄宿生的飲食衛生安全。還制訂了“三後”管理、寄宿生接送簽字等制度,確保學生的安全。對值班人員、生活老師、帶班教師明確工作職責,確保寄宿生每天24小時處在科學合理的監控保護之下。由於措施到位,寄宿生開辦至今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二、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1、交通安全隱患亟需消除。

  中心小學處於205國道、廟茆路的交匯處,甚至村小及幼兒園的學生上學放學都要走水泥硬路面。隨著農村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加,機動車駕駛員素質下降,所以學生的交通安全存在很大隱患,有待於進一步協調交通管理,防患未然。

  2、部分村小學校校舍建設年代久遠,亟待拆建更新。

  3、民辦幼兒園的安全工作令人擔憂。

  民辦幼兒園由於人數少,規模小,不能形成氣候。所以舉辦者也大都因陋就簡,校舍大都是普通民房,設施簡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有待於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三、下一階段的工作打算及建議

  領導重視,組織落實,牢固樹立“教育無小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將學校安全工作作為年終考核的標準之一,實行一票否決制。加大校園環境的整理力度,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加大檢查力度,積極消除隱患,努力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學習環境。

  學校安全檢查工作存在的問題也有其客觀原因,作為學校,沒有能力隻身承載校園安全的全部責任、義務和壓力。為此,建議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力度。

  1、學校安全工作涉及面廣,有些問題不是憑教育自身能夠解決的,因此,建議上級行政部門把維護師生的生命安全、建立平安校園作為一項全社會的工作任務。

  2、社會各部門應當以主人翁意識精神,把學校的安全工作作為本職工作,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

  3、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資金投入,使農村小學有更充足的資金,逐步消除隱患,在辦學條件上不斷接近城區學校,減小差距。

  4、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4

  近年來,隨著我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道路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同時也帶來了交通事故的安全隱患。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鄉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增強安全感和幸福感,構建和諧社會。目前,全鄉農村道路建設快但安全設施少、農村車輛多但群眾安全意識差,農村道路的交通安全形勢非常嚴峻,根據縣“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治”檔案要求,我鄉組織相關安全責任部門開展大調研、大排查。現將有關調研、排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狀況

  我鄉境內交通發達,目前通車公路總里程達367.5公里,其中縣道25.5公里,村道140.5公里,組道201.5公里;全鄉共有機動車駕駛員112名,機動車75輛。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圍繞“保暢通、保安全”的總體目標,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責、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工作機制,我鄉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本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工作成效逐步顯現。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村村通工程”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日趨嚴峻。

  二、主要問題

  1、發生事故情況及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

  我鄉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發生0起,無人員死亡,雖然沒有發生死亡事故,但目前我鄉道路交通形勢管理難度非常大,主要是摩托車無牌無照,非法營運十分嚴重,經統計,摩托車2750輛,其中無牌無照22047輛,非法營運16輛。嚴重存在著交通安全隱患。

  2、安全設施普遍缺少

  “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和新農村建設的開展,鄉村道路建設迅猛,但安全設施普遍缺少。全鄉白聚油路18公里,甘寶油路7.5公里,通村公路18條、140.5公里,通組公路120餘條、201.5公里,普遍存在著坡陡、彎急、路面差等現象,並且缺乏護欄、檔牆、防撞牆、警示標牌139處,另外還有許多村民、企業集資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沒有安全設施。同時,農村馬路邊亂搭亂建情況較多,嚴重阻礙機動車駕駛員和行人的視線,由此帶來了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3、管理力量比較薄弱

  由於一直以來在交通安全工作中管理力量歷來不足。當前在農村硬化道路和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農村群眾安全意識欠缺的情況下,農村道路迫切需要規範化、制度化管理,我鄉現僅有派出所4名幹警,安監站3名工作人員,既要保證城鎮的交通暢通、安全,又要做好農村大範圍、長里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同時還要抓好我鄉其它工作,管理力量與管理需要之間顯然很不協調。

  三、主要原因

  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法制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差

  農村群眾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而且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面比較狹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都較差,特別是老年人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固有的思維和行為習慣,隨意穿越馬路、在路邊堆放雜物情況較多;幼兒更是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外來人員交通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都不強;許多青壯年村民法制意識淡薄,無證駕駛、駕駛無牌車、報廢車、超載、載入等違法行為十分突出。這些都會影響農村道路交通安全。

  2、交通壓力不斷增大。

  近年來,我鄉農村駕駛人員和機動車量迅速增加,基礎建設也吸引了大量外地車輛和務工人員,加重了農村道路的交通壓力;農村中從事非法運營的麵包車較多,而且駕駛報廢車、無牌無證摩托車等行為一直以來都是管理的盲點和難點,尤其是在農村主要道口、農貿集鎮上,各種車輛混雜,交通擁擠,交通安全問題非常突出,我鄉的通村、通組公路路面窄、坡陡、彎急,在很多地方無安全標示牌,防護欄和檔牆等安全設施。這些都加劇了農村道路的交通壓力,也成為造成交通事故的隱患。

  四、對策建議

  為加強和改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防範事故的發生,建議如下:

  1、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重視交通安全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事關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最大限度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是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深刻認識做好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實履行職責,大力解決影響農村人民群眾安全的突出問題。

  2、明確管理職責,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

  農村道路及安全設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國省道一樣,明確有人建、更有人管。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特別是要明確村道交通安全設施的建設、維護和管理職責,防止出現“有人建、無人管”和“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情況。二要認真履行職責。各部門之間要加強配合和協作,切實履行相應職責。同時對今後新建的道路,要嚴格把關,確保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和道路設計、建設、驗收。

  3、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安全素質

  一是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派出所,安監站,交管站等部門要經常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加大對道路安全工作的宣傳和報道。二要強化對農村青壯年的教育。農村中的青壯年往往是農村交通違法行為的主要和主動參與者,他們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教育和培訓納入農民素質教育工程,透過強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識和安全意識,提高村民素質。三要增強弱勢群體的自我保護意識。我鄉農村中的老年人、幼兒和外來人員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勢群體,要採取他們易懂、易記、易接受的教育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增加他們的交通常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4、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安全設施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既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預防交通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加大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特別是要加大安全設施建設和維護的經費投入,最大限度地解決安全隱患的存在,儘可能控制安全隱患的發生。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5

  菏澤能化公司趙樓煤礦井下地質條件複雜,職工大部分由本部礦井劃轉職工組成,新入礦的青年職工又佔全礦職工總數的三分之二,工作環境的惡劣和人員結構的多樣性、複雜性、基礎差等因素給礦井安全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因素。為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安全素質和安全意識,在菏澤能化公司黨委的指導下,趙樓礦切實把安全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為礦井的安全生產提供了保證。

  一、主要做法

  (一)構架安全教育體系。在結合新建單位特點和區隊安全教育工作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加強安全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安全教育計劃、專題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在基層區隊全面展開。把班前班後會、支部書記安全談心、“三違”講評、安全培訓等日常工作納入安全教育工作範疇,黨組織的教育保證監督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二)突出安全氛圍營造。充分利用礦區內部宣傳欄、公開欄、廣播等,開闢安全教育專欄,及時宣傳報道發生在職工身邊的安全生產典型事例,推動了全員安全教育。精心組織開展“安全科技周”和“安全生產月”等系列宣教活動。以安全1號文、質量標準化、紅黃牌規定等內容為重點,每月組織幹部職工進行考試,提高了幹部職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排查安全不放心人,落實“一幫一”幫扶措施。推行“30秒安全隱患確認法”,超前消除人和裝置的安全隱患。基層區隊堅持班前會必講安全,讓職工參與其中充當“主角”,營造出濃厚的安全教育氛圍。

  (三)拓展安全教育內容。每季召開安全教育會議,具體指導基層單位安全教育工作。實行管理幹部安全知識“月考”制度,成績與收入相掛鉤。利用安全辦公會、安全活動日等途徑分析總結、剖析兄弟礦井嚴重違章事故,自身查詢安全培訓、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開展汲取事故教訓的大討論,形成安全壓力人人擔,人人頭上擔責任的互動格局。

  (四)重抓新職工安全教育。20xx年針對500名新工人和350名本部置換劃轉職工陸續進入趙樓礦。針對新工人思想多樣化、安全意識差和置換職工情緒不穩的特點,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組織師資力量,多種形式展開安全教育。重點講解專業安全知識、安全法律法規等內容,讓新職工掌握應知應會的安全工作要點和避災自救安全常識,儘快具備上崗前的安全基礎知識。

  (五)持續整治“三違”現象。持續開展支部書記安全談心和“三違”講評工作。職工發生“三違”後,支部書記當天進行安全談心,當班進行“三違”講評,幫助“三違”職工認識錯誤。根據情況分類制定幫教措施,“三違”人員紛紛寫出書面認識。指定專人幫教,並按照閉環式管理及時跟蹤,確保了“三違”職工轉化效果,達到“一人違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20xx年趙樓礦杜絕了重傷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級以上非人身事故。

  (六)嚴格監督考核機制。考核能否嚴格到位,直接關係到安全宣傳教育的成敗。為把安全教育工作長久推進下去,成為區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安全教育的內容列入“五好支部”建立活動的重要內容,在考核標準中增加所佔分數的比例,每季度對各單位考核一次。每次考核採取到區隊瞭解情況,檢視記錄,現場提問等形式,全面深入地考核安全宣傳教育的真實情況和實際效果,形成動態考核的良好機制。

  二、目前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個別基層單位存在安全教育的內容單一、形式呆板現象,安全教育工作僅僅是停留在唸念檔案,傳達傳達上級安全工作精神的層面上,導致安全教育說來說去一個樣、說多說少一個樣、說與不說一個樣。

  (二)部分單位的支部書記沒有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安全教育工作的要領理解不深、理解的不透,導致個別單位安全教育工作沒有創新、沒有思路。

  (三)少數基層區隊工作方法欠缺。個別單位只注重對違章人員的罰款,忽視了罰款後的思想工作,管理人員工作方法粗糙,對“三違”職工處罰後,未能舉一反三,沒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激起基層一線工人的不滿情緒。

  三、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安全教育工作要突出主題。本著“圍繞打造本質安全型煤礦”的主題要求,利用職工班前班後會、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教育培訓等方式方法,把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安全生產每一個環節,對職工安全意識的動態把握和對安全隱患的超前防控,使生產活動中危及勞動者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認知、動態把握和超前控制狀態,達到本質安全型的內在要求。

  (二)安全教育工作要立足基層。能化公司和礦領導經常深入基層瞭解和掌握生產一線的客觀條件和職工的思想狀況,因不同情況而採取不同的安全教育方法。透過強化生產一線幹部職工的安全教育,促進思想和行

  為轉變,提升綜合素質,激發了職工隊伍的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安全教育工作向“精、細”的轉變。

  (三)安全教育工作要因人施教。職工是安全生產的主體,也是安全教育的主體。趙樓礦職工成分複雜,既有經驗不足的年輕職工,也有安全意識淡薄的不放心職工,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時,針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崗位、不同年齡等因素,客觀分析各種因素給各種型別職工帶來的不同感受和心理影響,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保證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四)安全教育工作要齊抓共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全方位的努力。堅持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堅持安全教育工作大格局原則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崗雙責”要求,黨政一起抓安全抓教育,形成“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強大合力,推動安全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6

  今年,為有效開展深入學習科學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根據xxx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工作的通知》檔案的要求,我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對全縣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為期10天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縣轄區內食品企業現狀

  截止xx年4月15日,我縣食品生產企業共有15家,食品小作坊64家,食品生產從業人員395人,餐飲企業638家,其中包括學校食堂128家。餐飲從業人員3510人。

  二、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一)強化責任、落實措施。xx年3月26日,我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全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xx年工作任務,與全縣8個鄉鎮及縣直有關職能部門簽訂了《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分解量化了食品安全目標責任,並號召深入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為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各鄉鎮、各職能部門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切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制定了本年度宣傳培訓教育計劃,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一項基礎工作常抓不懈,按照《紅河州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綱要》要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截止xx年4月15日,我縣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1145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336家次,整治重點地區29個,整治重點單位64家,整治重點品種52個。

  (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從業人員培訓

  按照分塊負責的原則,全縣各職能部門分別加大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食品安全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進一步增強了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強化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三)抓好典型示範,開展示範鄉鎮的建立工作

  我縣把開展食品安全示範鎮建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先試點、後推廣、再鞏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試點工作方案,考核辦法、驗收標準和評分細則,確定了中樞鎮為試點單位。該鎮自開展工作以來,鎮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把建立工作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食品安全示範建立工作為載體,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注重實效,使建立工作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領導任副組長的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為建立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資金保障到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證了食品安全基礎性工作的開展和建立的順利進行。三是工作責任到位。明確各村委會、社群主任、工商、衛生等部門的職責,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配合示範鎮建立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綜合執法到位。積極組織協調各部門,把建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和食品安全示範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區域內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xx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目標及措施

  (一)工作原則。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調,各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保證監管到位;堅持集中整治與制度建設、嚴格執法與科學管理、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抓好專項整治,強化日常監管。

  (二)工作目標。針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各個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群眾食品消費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使製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得到明顯好轉,食品經濟健康發展,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較大提高,群眾食品消費安全感明顯增強。三、我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目標及措施

  (一)加強食品源頭汙染整治。強化農產品、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減少農藥、化肥對糧食、蔬菜等農產品的汙染;對養殖業開展獸藥殘留監測,基本消除違禁藥物的使用,合理使用獸藥防病治病,逐步建立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

  (二)加強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開展生產加工業專項整治,打擊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督促企業改善生產條件,加強生產管理,依法使用食品新增劑,增強質量意識,提高產品質量,保證食品安全。

  (三)加強食品流通環節整治。積極培育食品放心店,對集貿市場、批發企業、超市、代銷點、流動攤販進行整治,提高其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嚴把食品進貨關、貯存關、銷售關,依法經營合格食品,打擊製售不合格食品以及印製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等違法行為。

  (四)加強餐飲業整治。重點對學校食堂、集體用餐、旅遊景點餐飲業、賓館餐飲業進行整治;推行紅白喜事宴請申報、監督管理制度,改善食品加工衛生條件,增強衛生質量意識,確保不發生群體性中毒事件。

  (五)開展肉產品市場大檢查。加強城區生豬屠宰場所的監管,完善配套設施,規範檢疫檢驗,堅決杜絕劣質肉、病害肉、注水肉流入市場,確保全縣肉類市場流通健康有序。

  (六)加強對薄弱環節及重點品種整治。開展食品安全薄弱環節、重點環節和重點品種的整治,重點整治肉製品、奶製品、豆製品、飲料、兒童食品、食用油、食用鹽、醬油、醋、白酒及其他散裝食品等。

  四、食品安全“三網”建設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縣政府著力加強食品安全“三網”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強化了組織領導。今年各鄉鎮政府換屆後,及時調整了食品安全委員會組成人員,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強化了組織協調職能。xx年4月份各鄉鎮召開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總結回顧xx年工作,安排部署xx年食品安全工作,為做好全年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建立了政府責任網。縣政府透過與8個鄉鎮人民政府和6個縣直相關部門簽定了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工作目標納入政府中心目標管理,增強了各級各部門抓好食品安全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三是落實了群眾監督網。建立了縣監督員、鄉協管員和村資訊員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督網,配備食品安全監督員19人、食品安全協管員8人、食品安全資訊員81人,xx年食品安全鄉鎮協管員的工作經費補貼已經由州、縣兩級財政按人均每月100元標準發放完畢。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供應網。依託萬村千鄉工程,探索食品安全供應網路建設,目前已建成71個“農資農家店”120個“日用消費品農家店”組成的食品安全供應網路。

  五、我縣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及安全隱患

  我縣食品安全經過近幾年的整治,但形勢依然嚴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監管機制不順、不夠靈活,特別是農村監管體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不強,安全隱患較多;食品安全執法主體分散,工作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宣傳力度不到位,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識有待提高;基層監管人員不足,執法素質有待提高;食品市場發育不足,產業化程度低;企業誠信自律意識不強,食品生產加工方式比較落後;種植業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現象屢禁不止,生豬定點屠宰行為還需要進一步規範;食品流通市場整治任重道遠,無證經營現象依然存在,經營企業進出貨制度、索證索要制度落實不夠到位,農村婚喪宴請、學生用餐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加以改進和加強。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7

  為了推動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切實提高安全飲水工作水平,按照2018年協商工作計劃安排,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於10月10日至17日,先後深入夜村、腰市等6個鎮辦13個村、5個移民安置點和1個供水公司進行了前期調研;10月22日,又組織部分委員深入大荊鎮集中供水點,夜村鎮建芳利民供水站和何家塬供水點,透過現場檢視、入戶走訪、聽取彙報、面對面座談等方式,對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工作進行了集中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和特點

  2016年以來,我區共完成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投資xx萬元,建成各類供水工程xx處。其中地下水源xx處,地表水源xx處,設計供水能力xx萬m3/天,供水範圍覆蓋全區xx個鎮辦,解決了xx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xx%,供水保證率達xx%。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領導重視,責任落實。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把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為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區長為總指揮、分管副區長為副總指揮,發改、財政、水務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指揮部,強化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配合。明確了組織領導、主體責任和部門協作職責,夯實了工作任務,劃定了時間節點,強化了推進措施,為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區政府及職能部門堅持有利於利用水源、節約成本、建後管理和向飲水困難區、旅遊景區、移民開發區、城鎮規劃區傾斜的工作思路,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與鎮辦村佈局規劃、移民開發區建設等規劃的協調銜接,圍繞全區脫貧攻堅總體部署,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採取集中供水為主、分散供水為輔的辦法,科學合理地編制了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

  三是注重質量,規範建設。為了建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區政府及水務部門在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嚴把質量關,認真履行專案基本建設程式,嚴明制度,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工程設計和質量監管,裝置採購及施工單位均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確定。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嚴格執行“三檢制”,做到了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設實施中建立專案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質量監督站監管的質量保障體系,使安全飲水專案建設保證質量穩步推進。

  四是建章立制,加強管理。為了加強全區鎮村供水工程執行管理,保障供水設施正常執行,區政府先後出臺了《xx區鎮村供水工程執行管理辦法》、《xx區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兩個政策性檔案,狠抓農村飲水工程的執行管理。目前,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單村供水工程由村民自主管理,聯村集中供水工程實行供水站管理的模式,合理核定供水價格,堅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有效解決供水相關成本費用。同時,強化對飲用水的抽樣檢測,最大限度確保飲水安全,在將清水引入千家萬戶的同時,也完成了百姓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願望,成為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調研掌握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部門和鎮辦對飲水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宣傳貫徹《xx區鎮村供水工程執行管理辦法》流於形式,廣大群眾對現行國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管理辦法、投資機制等政策知曉率低,缺乏節約用水、水資源有償使用和水源保護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相關部門分管領導、業務人員和鎮村幹部定期學習培訓少,政策法規執行力和業務能力提高慢,不利於工作有效開展;部分群眾有償用水意識淡薄,對水費收繳有牴觸情緒,水費收繳工作難度大,嚴重影響供水設施正常利用。

  (二)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涉及量大面廣,加之脫貧攻堅時間要求嚴格、任務不斷加大,工程規劃、設計前期經費缺乏。受客觀條件和自然因素影響,工程建設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村級經濟普遍薄弱,飲水工程建設中的管床開挖回填以及工程佔地等自籌部分難以落實。區財政對工程維修養護基金預算落實不到位,飲水工程抗災能力差,工程水質檢測費用無法落實。特別是一些移民集中安置點,因供水管道凍裂、損壞,無資金修復,導致住戶無法正常用水,如松雲和松溝兩個移民搬遷安置點,設施維護、管理人員工資等費用都由當地政府買單,管護資金缺口大。

  (三)水質安全無保障。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基本是以村或以組為單位分散式供水為主,集中供水的模式相對較少,水源點多面廣,管護能力差,水質保障壓力大。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和麵源汙染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飲用水源環境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範圍、設施、制度建立不到位。“從源頭到龍頭”的'飲水安全主體責任不明確,保障體系不健全,水質檢測裝置、人員配備不到位,檢測業務水平低,水質檢測不經常、檢測資料未公開,飲用水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四)建後管理滯後。調研中發現大部分水廠只由1至2名周邊村民管理,管理水平低,服務跟不上,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在運營管理中,除集中供水外基本實行村組幹部義務代管,自流飲水不收費、打井抽水只收取用電費用,沒有建立健全管理人員選聘、培訓持證上崗、績效考核,初期運營維護風險化解,合理水價補償機制,導致飲水工程後期管理不規範,設施維護不及時,停水、無水現象時常發生,重建輕管的問題比較突出。

  三、意見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紮實做好宣傳培訓工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把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透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形式,廣泛宣傳《xx區鎮村供水工程執行管理辦法》、《xx區鎮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xx市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條例》等農村安全飲水政策,不斷提高幹部群眾對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大力開展飲水安全、節約用水和水資源有償使用的科普宣傳,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水資源憂患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和飲用水安全意識。加強對基層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飲水安全工作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中省專項資金,加大區級財政預算和資金整合力度,不斷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管理,進一步完善水費收繳制度,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有效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護中存在的前期規劃設計經費、工程建設配套、工程後期維修養護資金撥付不到位,水質監測經費無保障等問題,確保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三)多措並舉,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加強源頭保護,依法劃定水源保護區,明確保護範圍,落實保護措施。學習借鑑外地經驗,儘快成立我區水質監測中心,探索建立農村安全飲水保障系統,努力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水質監測全覆蓋,加強水質檢驗和監測工作。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水源地巡查制度,透過定期巡查、不定期檢查等方式,加大對水源保護的執法檢查力度,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常態化管理。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消除農村面源汙染,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堅持水質定期取樣檢測,公開檢測資料,建立農村水質狀況檔案,確保水質乾淨衛生、安全達標,讓群眾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開拓創新,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區水務局及相關部門要在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執行管理上下功夫,創新社會化管理模式,不斷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風險化解、水價補償等管理機制,抓點帶面,著力解決重建輕管的突出問題,形成責權利明晰的農村飲水工程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區、鎮、村三級供水管理網路和分類管理制度,探索採取承包、租賃、委託管理、設立公益崗位等形式,不斷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執行管理工作。對規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業化執行管理模式;對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實現維修、管護服務社會化、專業化;對分散工程,由農戶自行管理,水務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逐步建立農村安全飲水長效管理機制。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8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今年8月,教科文衛和民宗僑工委在盧華英副主任帶領下,就我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本次調研共計走訪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區市場監管局)、區農業局、區衛生局,留下街道、雙浦鎮等單位,聽取了各方面的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我們還書面聽取了區教育局關於校園食品安全和區住建局關於建築工地食堂管理工作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評價

  近年來,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圍繞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浙江省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以及上級有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規定,切實加強綜合協調、落實監管責任,突出重點環節、強化監督管理,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區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一)領導重視,監管新體系初步形成

  一是機構改革有序推進。5月26日,XX區市場監管局正式掛牌成立。原市工商局西湖分局、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監局西湖分局的職責整合劃入新組建的區市場監管局,並與XX市工商局之江分局合署辦公。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直接監管環節從原有6個部門減少到現有的農業和市場監管兩個部門。二是監管網路基本建立。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部門各司其職,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監管原則,圍繞食品安全目標責任要求,將食品安全納入區政府年度綜合考評內容。轄區各鎮街建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各村、社群均配備了食品安全協管員(聯絡員),層層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三是環節監管得到加強。根據監管工作的不同環節,不斷完善農產品種養殖、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相應的監管措施,注重從源頭抓起,強化全過程監管。

  (二)積極履職,人大建議意見得到落實

  一是落實監管責任。落實xx年省、市、區三級人大食品安全“一法兩規”執法檢查和xx年“回頭看”工作中提出的“加強監管責任機制建設,消除監管空白,強化宣傳教育”等建議意見,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建設,始終保持強力監管的高壓態勢。二是抓好過渡期間工作秩序。做好職能調整前後工作的整合銜接。落實區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在機構改革職能調整到位之前,各有關部門繼續按照原有職責分工實施監管”的要求,確保過渡期內工作不松、不斷、不亂。機構調整後新組建的市場監管局迅速制定《改革過渡期間內部管理規定》等制度,開展全員業務培訓,穩定過渡期間工作秩序。三是推進議案實事辦理.認真抓好xx年區人大2號議案和區政府3號實事專案的辦理工作。目前相關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按計劃推進,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的裝置採購已基本到位,檢測室提升專案正在進行,食品安全資訊公示系統建設,食品檢測批次和人員培訓按預定計劃完成。

  (三)強力整治,市場環境不斷淨化

  一是積極開展專項行動。開展食品安全百日嚴打行動,積極營造氛圍、實施嚴打整治、實現難點突破。啟動農貿市場現場製售食品清源行動。對重點場所和重點品種開展檢查,約談違規企業,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部分鎮街結合整村拆遷、無違建村社建立、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大力開展無證無照小餐飲整治。留下工商所試點工商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三證聯辦”,方便群眾辦事。二是積極應對突發事件。在媒體報道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後,迅速成立專項行動小組,啟動“涉事單位檢查,重點單位篩查,相關行業排查”的應急處置程式。查處問題包裝食品,封存問題原料,舉一反三健全管理機制。三是積極整治突出問題。根據《學生飲食放心工程xx年計劃》要求,對轄區219所各類學校食堂實施全覆蓋的監督檢查,加強建築工地食堂的管理,強化學校飲用水質量安全監管,不間斷開展水樣檢測。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排查證照不齊小餐飲(食品)店,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監管。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監管要求落實上還存在差距。一是部分職能還未調整到位。雖然當前食品安全監管格局已經得到了有效最佳化,但部分單位職能雖然移交而人員和技術力量並未移交,導致相應監管區域處於空白。如監管職能調整後,農業部門的監管職能新增加了農產品儲運,生豬定點屠宰和私屠濫宰查處等職能,但具體的措施和保障力量並未相應到位。二是部分處置程式還未明確。如食物中毒事件原來由衛生部門牽頭處理,但機構調整後,在食物中毒事件調查處置上,消費者報告電話應由誰受理,涉事人員和餐飲場所由誰調查,相關程式流程至今沒有明確;又如由於職能調整,當前對餐飲許可證在發放之前的從業人員培訓處於放任狀態,這類必要的培訓工作要不要抓,由誰主抓,用什麼方法抓現在也沒有明確。三是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力度還不夠。儘管相關各部門在區食安委的統一指導下交流配合較為融洽,但在機構職能調整後,遇到一些程式不清、標準不明、責任難以落實、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的事務時,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方面的力度仍顯薄弱,交辦的主動性和權威性仍然不夠。

  (二)監管人員和技術力量仍然薄弱

  一是區級專業監管隊伍力量不足。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尚處於組建階段,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審批還未透過,人員關係尚未完成編制劃轉,執法主體資格尚未確立,執法人員嚴重不足;我區至今無獨立從事農業行政執法的機構和人員,面對農業違法行為,執法效率偏低,難以形成打擊威懾力;區市場監管局成立後,計劃區屬11個鎮街分別組建11個市場監管所,目前還在推進中。二是基層網路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區、鎮街,村社三級之間雖然都層層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但由於區級對鎮街食品安全考核細則不夠明確,鎮街、村社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且基層食品安全管理力量絕大多數為兼職,崗位變動頻繁,相應的工作責任不夠明確,落實不夠到位,工作還比較被動。三是檢測體系還不完善。隨著食品生產經營新技術的應用加快,特別是製假摻假的隱蔽性和技術化水平越來越高,原有“眼觀、鼻聞、手摸”的傳統監管手段已無法適應;當前我區農業、市場監管、疾控、農貿市場、農產品生產基地都各自承擔檢測任務,部門集中反映檢測任務逐年快速增長,但是人員和經費沒有相應增加;我區沒有農產品專業檢測機構,委託送檢經費也未完全落實,且委託送檢的週期在15-xx年增多,且很多存在虛假宣傳、無證無地址的現象,對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近期媒體報道的翠苑街道九蓮莊地下快餐“黑作坊”事件,一些無證無照小餐飲店利用網路點餐平監管漏洞,大量銷售沒有質量保證的快餐。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構建順暢有序的監管體系

  一是加強對機構改革的領導。要緊緊把握這次機構調整的機遇,在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市指導意見,深入搞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西湖實際,注重創新,著力構建順暢、有序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要研究細化改革的總體方案,對涉及機構重組、職能調整、人員劃轉的單位要從三定方案上給予重新明確職能,以適應新的工作要求。目前市場監管局機構職能已經明確,農業部門在承擔新的監管職能以後,機構設定和人員安排應有明確規定。二是切實落實監管責任。監管體制調整後,監管部門要主動適應,創新方式,強化培訓,落實各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風險預警,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各項機制;要密切部門間的協作聯動,按照無縫銜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的銜接;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與監管部門密切協作的聯動機制,嚴密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三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食安委食安辦“統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作用,實現對各部門統一指揮,強化工作保障,落實工作經費,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食安辦的協調效率和協調權威性;要暢通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渠道,完善投訴舉報獎勵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建立健全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的長效機制;要認真總結留下市場監管所試行150平方米以下小餐飲場所工商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三證聯辦”中取得的經驗,適時在全區推廣;要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從嚴從重打擊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二)強化資源配置,落實專業高效的監管保障

  一是加強監管力量整合。加強對普遍存在的人員力量不足情況的對策研究,根據相關法規、政策,對核編數量沒有到位的要儘快到位;工作職能劃轉時人員編制同步劃轉,做到“人隨事轉”;利用職能調整的契機整合各部門的人員隊伍,集中專業人員,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監管隊伍的綜合監管能力;原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要及時將各自掌握的食品監管檔案資訊資料進行整理,統一歸檔,確保資訊資料的完整,實現資訊共享,提升監管效能。二是加強基層網路建設。按照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原則,理順鎮街、村社基層監管體系,明晰基層食品安全管理(協管)職責、工作要求和考核細則,提升鎮街、村社管理(協管)隊伍素質,形成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路。三是加強檢測體系建設。針對目前我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資源分散的現象,加大統籌協調和各類資源整合力度,完善檢驗檢測手段,充實專業技術人員,避免重複抽檢,增強綜合檢驗檢測能力;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區級不具備檢測能力的產品及時送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並給予資金上的保障;督促、指導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加強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切實把好源頭安全關。

  (三)強化難點治理,維護平安規範的監管秩序

  一是加強對“無證無照”的監管。以農村地區、城郊結合部、校園周邊為重點區域,以規模小、條件差的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場所作為重點物件,以群眾舉報多、反響大的食品為重點品種,結合“三改一拆”、“美麗鄉村”、“無違建”村社建立等工作,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和執法檢查;對因各種原因無法獲證、短期內又難以取締的無證經營戶(如住宅商用、違章建築、拆遷區塊等),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加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應對措施和管理對策;將現有無法取締、難以規範且必須保留的“無證農貿市場”、“小菜店”納入食品抽檢和日常巡查範圍,指導規範其進貨、銷售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進一步規範有證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行為,突出公益性本質,增強競爭力。二是加強對“低、小、散”食品生產經營戶的監管。深化食品安全示範建立活動,涉農鎮街要提高對農產品生產、經營、儲運、銷售各環節的指導能力;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地示範效果,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主要載體,提高種養殖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加大食品安全示範鎮(街道)、示範村(社群)、示範店和食品安全管理示範單位等建立工作力度,按照建立標準和要求,落實建立措施,擴大覆蓋面;創新思路,發揮基層網路的作用,著力在問題發現和及時解決上下功夫,對不配合監管的生產經營戶重點加強動態監督和檢查,督促其自覺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三是加強對“網購食品”的監管。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適應時代的變化,把網路訂餐等一些新興業態納入管理範圍,督促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網路平臺配合監管部門,加強對食品供應商資質和經營環境的稽核、評估。同時加大對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明確更具操作性的制度和更嚴厲的懲處,嚴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9

  安全生產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狠抓安全生產工作管理,積極開展了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安全生產自查自糾活動、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弘揚安全生產文化,依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保持了穩定安全生產,為全市經濟的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現將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綜合分析,找出當前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公司基本情況

  孝義市紅塔煤焦有限公司是孝義市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成立於20xx年。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型別為有限責任公司. 孝義市紅塔煤焦有限公司位於孝義市梧桐鎮新尉屯村東南,廠區邊緣距離汾介公路約20xxm,距東邊孝南鐵路線2200m,廠前公路直通汾介公路,交通便利。

  孝義市紅塔煤焦有限公司擁有年產60萬噸焦炭JNK43-98D型焦爐兩座(共38×2孔)。生產規模:年產冶金焦60萬噸、焦油15000噸/年,粗苯產量3000噸/年 孝義市紅塔煤焦有限公司現有員工320人,下設綜合辦公室、財務科、銷售科、生產技術科、安環科、基建科、保衛科、排程室、中心化驗室、洗煤廠、焦油加工廠、煉焦車間、化產車間、機修車間、動力車間、電儀車間等部門。

  二、近幾年安全生產工作簡要情況

  為切實加強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防範措施,按照“依法整治、綜合治理、鞏固提高、務求實效”的原則,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堅決遏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在公司董事長的的統一領導下,具體開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個中心和“安全理念滲透”“安全行為修養”這兩個基本點,內化思想、外化行為,不斷提高廣大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把“安全第一”變為員工的自覺行為。根據幾年來的經驗總結,安全文化建設應當作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該把它作為核心工作去抓。為之,我公司每年4月至5月兩個月時間對全體員工進行輪訓,透過培訓,使全體員工的精神煥然一新,對新進廠員工按要求進行廠級教育,同時督促、檢查二、三級的安全教育;公司每年按時去市安監局參加安全管理人員、電工、焊工的培訓;每年“全國安全生產月”公司組織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消防演習;20xx年組織員工認真學習了國發23號檔案精神,透過這些工作有效地營造了公司的安全氛圍,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加強了員工消除事故隱患以及處理事故的能力,紮實了公司安全生產基礎。

  2、完善組織機構建設,強化安全管理職能。

  公司設立了安全部,大車間設立了專職安全員,小車間設立兼職安全員,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安全管理網路,並定職定責,在公司安委會領導下,有效行使管理職責。

  3、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建設,強化規章制度落實,堅持依法治安,以規治企。

  根據安全質量標準化要求收集和完善了各種法律法規,修訂和完善了企業相關的規定和辦法等細則。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彙編》《安全技術規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等,為公司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礎。

  4、加強安全責任制建設,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充分體現生產部門的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

  每年公司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形成了員工對車間主任、車間主任對廠長、廠長對總經理負責的責任網路。為長期有效機制的建立和安全管理規範化、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加強隱患排查,消除各類事故。

  嚴格執行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及時瞭解和掌握安全生產動態,發現和肅清各種不安全因素。杜絕和制止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消除各種事故隱患,實現“預防為主”的方針。公司每月組織一次大檢查,車間每週組織一次大檢查,班組每天進行一次大檢查。

  對於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依據輕重緩急和難以程度,根據情況分別安排予以落實。

  對焦油和粗苯的儲存、銷售、運輸進行了嚴格控制。無《危化品安全經營許可證》單位和無《危險化學品運輸許可證》車輛不得出售裝車,並嚴格限載。

  6、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員工身體健康

  公司堅持把“以人為本”放在安全工作首位,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特點,大量投入了各類勞動保護用品,如防毒面具、急救箱、安全帽、防噪音耳套等,每年9到10月份對員工進行體檢,有效的預防了職業病的發生,併為員工辦理了養老、工傷醫療保險等,20xx年辦理了安全生產職業衛生許可證,為員工身體健康提高了保障。

  7、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抗災自救能力。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是安全工作的一個基本準則,基於這種認識,請山西賽福特安環科技公司編制了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和各種突發性事故應急預案,公司成立了應急救援指揮部,配備了應急救援人員和必須的應急救援器材、裝置,定期組織演練。

  為了加強全體職工對事故應急的瞭解與認識,公司從20xx年開始每年進行應急消防演練,今年6月份,在粗苯工段組織了針對突發性火災的應急演練,鍛鍊了救援隊伍,提高了廣大職工對應急救援的認識以及對應急器具的熟練程度,為今後的滅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8、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技術改造,保障安全生產。 隨著企業的發展,公司對安全方面投入逐年增大,對存在隱患的設施裝置進行整改,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隱患,同時積極採用先進可靠的設施裝置和工藝技術提高安全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公司200多萬元購置了雙良公司最先進的全自動燃氣鍋爐,從根本上克服了常規鍋爐使用煤氣及蒸汽的不安全隱患。

  為了安全生產穩定執行,確保員工健康和公司財產不受損失,在公司領導高度重視下,在以及防火區、焦爐地下室、粗苯車間、股份機房等崗位安裝了可燃氣體監測報警裝置;粗苯、焦油貯槽建設了圍堰;粗苯罐加設了噴淋滅火裝置,粗苯車間增設了泡沫滅火裝置,增設了粗苯裝車接地報警器;在各車間及生活區配備了足量的消防器材,公司各醒目位置懸掛有標語,各危險崗位設有安全標誌牌,時刻提醒員工生產同時注意安全。

  嚴格執行特種裝置管理制度,定期完成各項年檢工作,使各種裝置正常執行。

  9、根據市安監局精神,每年公司都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開展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的安全生產大檢查。

  10、20xx年聘請賽福特專家對公司進行了安全現狀評價,針對賽福特專家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公司認真的進行整改;

  ⑴、加強裝置的維護、保養,超過有效期的裝置、管線等及時進行了跟換,裝置使用期限已到的立即進行更換。

  ⑵、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裝《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導則》和《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修訂和完善。

  ⑶、廠區交通道路、廠門、彎道、坡道、單行道、交叉道以及禁止各種車輛停放場所等,按有關規定,設定訊號標誌。

  ⑷、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嚴格執行各種安全票證制度。定期對工藝設施、工藝裝置、電氣設施、防護設施進行檢修維護,不得超負荷、超限期執行。

  ⑸、在煤粉碎機室,轉運站設定加強通風設施。泡沫站露天設定。

  ⑹、1000m焦油儲槽增設1處盤梯。

  ⑺、管式爐煤氣設定自調閥。

  ⑻、粗苯儲罐設定高、低液位報警。

  ⑼、爆炸危險區內的不防爆電機全部跟換為防爆電機。

  ⑽、焦爐四大機車實行連鎖。

  三、今後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領導隊伍建設

  加強領導組的自身建設。以深化機構改革為契機,充實安全領導力量。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工作程式;繼續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提高領導人員的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積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組織協調、事故隱患的查處能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強化責任意識,適應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

  (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建設

  1、定期召開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研究部署階段性安全生產工作。

  2、強化安全生產情況通報制度。結合工作情況和需要,安委會定期將各車間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內部通報,強化公司內部監督效果。

  3、落實事故隱患發現獎勵制度。每年專門拿出部分資金,獎勵安全事故隱患發現人員。

  4、落實安全生產綜合考核制度。每年對各生產車間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實行綜合量化考核,將落實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納入領導年終考核體系和車間年終評先評優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制”。

  (三)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具體工作

  1、繼續加強各生產部門和輔助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的協調和配合。

  2、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公司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意識。廣泛深入地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文化,提高全公司的安全意識。

  3、認真做好安全培訓工作。繼續對公司全員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培訓教育;組織好特種作業人員專業技術培訓,保障經濟快速發展對特種作業人員的需要。

  4、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公司的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落實安全生產保障制度,加大危險源監控、事故隱患整改和安全資金投入力度,有效防範事故的發生。

  5、加強安全生產經常性監督檢查和管理。

  6、深入開展聯合檢查和定期抽查。結合各階段工作開展情況,定期組織聯合檢查活動,使安全生產工作在安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良好局面。

  今後我們將一如繼往地遵守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上級部門對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開展各項安全生產工作,開展職工安全教育定期培訓,加強職工安全責任心,提高職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認真落實安全責任,進一步完善安全技術措施,整治各類隱患,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現健康安全目標。㈠ 認真組織《安全管理制度彙編》宣傳培訓,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範。 ㈡進行應急救援演練,完善應急保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應急響應能力。

  總之,安全是企業永恆的主題,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落實好《安全生產法》,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0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小學生及幼兒上、下學乘車需求日益增強,一批批接送學生的運營車輛應運而生,但有些車輛的車況極差、駕駛員的基本素質很低,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引起市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規範車輛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隱患,確保學生出行安全,今年4-5月-份,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透過發放問卷調查、走訪中小學及幼兒園瞭解情況,組織召開相關部門及部分學生家長參加的專題座談會徵求意見,到城管、公安、交警、交通、教育、安監、保險等部門進行調研,基本掌握了目前我市接送學生車輛的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的現狀

  全市現有中小學187所,在校中小學生61313人,其中市區7所,15081人,不含職教中心和市一中,鄉鎮180所,50232人;幼兒園、學前班156所,不含私立幼兒園、小飯桌,在園在冊幼兒27159名,其中市區4所,2822人,鄉鎮152所,24337人。到目前為止,全市對需要接送的學生及幼兒,所以,接送學生的車輛除自家車、極少數公交車外,大多是無牌無證無保險、假牌假證、套牌套證的麵包車、小貨車、三輪車、農用車、報廢車或拖拉機等。這些車輛車況較差、安全係數很低,有的車主為了圖方便和經濟效益,擅自對車廂進行改造,增加座位和擺上小凳子,不按限載的數量分趟接送,常常把車廂塞滿為止,嚴重超員。上下學時段在校園門口接送學生的車輛蜂擁而至,亂停亂放、隨意行駛,秩序十分混亂,交通堵塞嚴重,只能靠交警臨時疏通,孩子家長對安全問題有的熟視無睹,有的心存僥倖心理,有的無可奈何,學生及幼兒出行存在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二、存在的問題

  (一)車輛及駕駛人狀況堪憂

  從調查的情況看,接送學生的車輛大部分是政府禁止營運的報廢車或帶“病”車,安全效能很低,且車主又沒有購買交強險,令人十分擔憂。駕駛人素質參差不齊,整體偏低,安全意識不強,又因接送學生不同於一般乘客,所以根本沒有具備從業資格的,個別駕駛人甚至連駕駛證都沒有。

  (二)超員現象嚴重

  從對接送學生車輛的專項調查來看,超員現象十分嚴重。

  (三)綜合管理不夠

  接送學生車輛的交通安全究竟怎麼管理,大多數人認為只是交警部門的事。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校雖多次明確學生上下學不乘坐“病”車,但效果不明顯,對接送學生的車輛存在超員等違法行為,受職權範圍所限,無法管理,即使管車主也不聽。從我市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小學校、幼兒園比較分散,學生出行乘坐不合格車輛,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在交警警力不足的情況下,單靠交警部門來管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交警曾查扣一些不合格接送學生的車輛,但學生按時到校、準時回家受到影響,所以對此類車輛可能出現的交通危害也無可奈何。還有些車輛採取“游擊戰”刻意逃避執法部門的監管,形成了“教育部門管不了,職能部門抓不著”的局面。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四)安全設施缺乏

  保證學生乘車安全不僅要做好學生乘車途中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學生候車時的安全工作,這就要求必須有相應的安全設施保障學生候車時的安全。城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周邊交通標誌、標線不夠完善,缺乏相應的安全設施,如候車亭、警示標誌、人行橫道線、振盪減速標線及停車泊位等,這些安全設施的缺少,不僅給學生候車帶來不便,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在鄉鎮農村,雖然隨著“村村通”工程的實施,修建了相當規模的水泥路或磚路,但是,交通安全設施也不健全,很多道路缺少、甚至全段路無任何交通標誌、標線,路面較窄,路況較差,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三、確保學生出行安全的建議

  (一)明確職責,綜合管理

  當前,學生出行所暴露出的安全問題,不是單靠哪一個部門或一兩次突擊整治就能解決的,而要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出行的安全隱患,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為主體,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安全防控體系,加強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態勢。強對接送過程的檢查,及時查處超員等交通違法行為。同時,在學生上、下學等重要時段和路段科學部署警力,加大查處力度,改善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各部門及學校的聯絡和協調,督促各校做好接送學生車輛的安全工作,要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課堂教學計劃,制定相關的考核方案。要加大經費投入,完善交通標誌標線建設,全市中小學及幼兒園路段均要設定警告、限速、慢行、讓行等交通標誌,使校園及周邊交通環境明顯好轉。

  (二)嚴格審批,規範管理

  一是實行審批制度。凡是接送學生的車輛,在接送前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取得道路運輸許可證,且僅限於在規定的道路或相應的行政區域範圍內接送學生。並透過調查交警部門的事故記錄、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和安全駕駛情況以及現實表現,對駕駛員進行稽核,確保接送車輛和駕駛員符合相關規定;二是健全檢查制度。成立由城管、安監、教育、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接送學生車輛安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每年集中對接送學生車輛進行逐校、逐車、逐個駕駛員檢查。同時要切實加強對學生接送車輛日常安全檢查,及時掌握接送學生車輛的基本情況,對發現的問題,當即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明確責任人,實行跟蹤督查,直到整改到位;三是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市政府與有關部門要分別簽訂責任狀,明確工作職責,並與各學校、車主之間也要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的原則,將責任落到實處,特別是對因安全監管工作不到位、工作措施不落實、安全隱患不及時消除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四是有關部門要嚴格把關,對符合條件的全市所有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專門用於接送學生、幼兒的車輛核發“校車準運證”或“臨時校車準運證”,並在車身貼上統一的校車專用標識。

  (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護能力

  對學生乘“安全車”的問題,交警聯合教育部門透過播放宣傳光碟、懸掛宣傳橫幅、張貼交通安全宣傳掛圖、發放交通安全宣傳畫冊、宣傳單、溫馨提示卡等方式,開展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宣傳超員、超速、酒駕等嚴重違法行為的危害性,教育廣大學生及家長不乘無牌無證車、不上超員車、不坐帶“病”車,讓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學校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特徵,開展“大手牽小手、小手拉大手”安全進出校園形象生動、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宣傳教育效果,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並透過召開家長會、教師進行家訪以及透過孩子們給親屬、父母的公開信等多種形式,增強家長對子女進行安全教育的責任感、緊迫感和示範感,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做到如腳踏車接幼兒一定要有安全座椅,摩托車接送小學生一定要戴安全頭盔等,不得超速、超載,不得違章行駛。同時公安交警部門要安排足夠警力,維護中小學校、幼兒園及周邊道路交通秩序,及時糾正和制止危及孩子們交通安全的行為,從源頭上杜絕“病”車接送學生的現象。

  接送學生車輛的安全問題既事關諸多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時刻繃緊交通安全這根弦,加強接送學生車輛的管理,加大對接送學生車輛的安全檢查力度,及時排除隱患,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積極研究,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我市中小學生及幼兒的人身安全。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1

  為了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工作環境和學習生活環境。根據教育局傳達的關於開展學校安全管理工作調研的檔案精神,我校嚴格按照檔案要求,認真組織學習,落實責任,全面查詢各種安全隱患,切實消除影響學校安全穩定的因素和隱患,強化學校內部安全保衛,切實加強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工作,現就所做工作小結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況

  1、學校內部制度建設完善,每學期初、期末及重大節假日,都要對全校師生做專題安全知識教育,學校定期檢查、教育,防止校園暴力事件和意外事故的發生,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全校定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自查自改,並做好記錄。上課期間,校外人員不得進入校園,到學校辦事必須經允許後方可入內。教職工在上班時間內外出必須履行請銷假手續,經批准後方可外出。

  3、內保工作。學校現有兩位保安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有嚴格的值班制度。保安人員隨身攜帶器械,穿戴保安服,嚴把入門關,來訪人員做好登記再開門。

  4、學校建立領導安全巡視制度和節假日值班制度,值班領導帶領值班教師每天對校園進行巡視,各位教師發現問題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和報告,並將出現安全責任事故的考核嚴格落實到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方案中。校長與各科室、各班主任、任課老師之間,層層簽定安全責任狀,使學校安全責任制得到落實。

  5、消防安全。重點檢查消防安全責任制是否落實,消防通道是否安全、暢通,設施是否齊全等情況;對各專用室的滅火設施等進行逐一排查。本學期更換了過期的滅火器。學校在每個樓道都安裝了安全通道標誌,學生集中上下樓時,有專人負責疏散和指揮機制。

  6、飲食衛生。重點檢查學校小賣部、食堂的安全情況,檢查食品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和有關要求,嚴禁三無產品流入學校。工作人員均持有健康許可證上崗。建立食品衛生安全規章制度. 加強學校食堂的管理與監控,嚴防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發生。

  7、交通安全。檢查教職員工是否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主動在師生中做遵守交規的楷模,特別是督促他們騎摩托車要戴好安全頭盔。組織全體老師上到學生上下學途中對學生途中安全情況進行檢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班主任做好乘坐校外接送車學生的排查摸底工作。本學期,學校內無一人乘坐校外接送車。

  8、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排解學生之間的矛盾,教給學生自我保護常識。開展食品衛生、防治常見疾病的講座。利用晨週會、知識講座開展禁毒教育。特別是加強學生應對洪水、火災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訓練,預防交通、溺水、高墜等事故的發生。

  9、做好傳染病及衛生防疫宣傳工作,注意教室及公共場所通風、消毒。

  10、學校制定消防安全演練方案,組織師生認真開展,並做好總結。

  二、學校安全隱患排查

  認真檢查校內各部位安全情況。我們發動全體教師對學校房屋各設施進行了認真檢查,特別是要害部位如教室門窗、食堂的防盜防火設施、體育器材等。學校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其有關情況如下:

  (1)消防安全條件。對學校的消防設施滅火器進行檢查,發現滅火器均在有效期內,壓力正常。

  (2)詢問接送學生車輛安全情況。雖然學校無接送學生車輛,但我校還是對部分學生家長騎摩托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給予提出安全要求,並要求他們所乘載車輛不得進入校園。

  (3)學校重要設施、場所的安全狀況。放晚學後有部分家長在校園附近工作的學生,回到校內在體育器材上玩耍。對這部分學生予以教育,並與家長溝通。

  (4)校園周邊治安安全狀況。校門外接送學生家長比較多,停車無秩序,導致交通擁擠。學校發一封《致家長書》,並在校門外的水泥路上打上油漆黃線,要求家長按照指定的區域停車。

  (5)校舍安全狀況。本學期學校後樓進行加固,施工場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要求施工方拉好安全網,掛上警示標語,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操作。學校內做好安全教育,要求學生課間不得到施工區域逗留玩耍。課間派教師巡視檢查。

  (6)安全教育落實情況。開學進行師生全面安全教育,每班進行上學、放學安全教育,並進行記錄;放假簽訂安全須知,學校安全教育教案有記錄;組織學生進行緊急疏散與自救逃生演練。

  三、加強整改,組織實施。針對以上相關情況,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1、提高認識,加強安全教育領導和管理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我校認真組織全校師生學習上級相關安全教育檔案,並吸取各地所發生安全事故的教訓,特別是針對學校暴力事件、自然災害等情況,學校制定了相關安全工作措施以及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上下樓梯的演練,對消防設施進行維護,做到預防於未然。

  2、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我校嚴格貫徹執行《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和《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和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3、加強學校與社會各部門及家庭的聯絡工作。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組織和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學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做好學生校外安全工作,並透過與學生家長簽定安全責任書和家庭訪問、家長會等形式,加強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絡,並取得家長的支援和配合。

  4、嚴格實行安全責任制。學校建立領導安全巡視制度和節假日值守制度,值日教師每天對校園進行巡視,各位教師發現問題應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和報告,嚴格實行安全責任制,學校將在第一時間內向上級教育部門報告。

  總之,安全工作的落實,並非階段性的,而是一件長期的工作,我校要以這次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安全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深化管理,努力杜絕校園不安全事故的發生,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2

  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了《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深入開展了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了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工作,嚴格了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糧食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形勢與小康社會的目標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糧食部門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標管理的糧油保管、生產經營、機器裝置、化學藥品管理、防火防盜等安全責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強xx部門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

  一 、加強糧食部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的緊迫性

  糧食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無糧不穩是歷史經驗證明了的客觀事實。糧食經營、糧食流通、在保障糧食安全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援力度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隨著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縣的糧食產量平穩豐產。

  目前,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發揮著xx縣糧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來國家有關方面在地方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沒有資金投入,省、市、縣也沒有相應的建設資金,導致糧油倉儲設施建設落後,糧油加工逐年萎縮,批發市場散亂,現代物流發展緩慢。從現狀看,糧食產量的逐年增加與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矛盾十分突出;這一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影響國家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這一政策的落實,勢必造成農民賣糧難問題的再現,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影響我縣的糧食安全。

  從全縣的糧食產量、商品糧數量和統計儲備量總體看似乎是能保障糧食安全,但實際並非如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甚至包括各級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糧食流通產生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其應急功能,導致市、縣級的糧油儲備靜態規模小,糧油庫分佈格局不合理,不能適應應急需求。以我縣近兩年的稻穀產量看,每年產量9000萬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萬公斤。以全縣63萬人計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糧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進入我縣,就會使我縣的主要口糧大米需求造成緊張。在自然災害增多和國際、國內糧油價格波動頻繁的背景下,各級政府應該從滿足應急需求的角度出發對糧食儲備基礎設施進行重新規劃、修建。此項工作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或隱患

  (一)糧食倉儲設施的問題或隱患

  1.由於現在的糧油庫主要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規劃佈局的,與現在的糧食生產及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導致出現兩類現象:一類是倉儲條件較好的儲備庫基本能按照儲備要求承擔儲備任務;另一類是位於鄉鎮的糧庫,承擔著收購、中轉的儲備任務,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修繕,破舊不堪,倉容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國家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需要儘快修繕或建設,增加倉容,以保障糧食流通。

  2、糧庫在基礎設施、保管條件、機械裝備、資訊系統、自動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儲備條件很差。這些倉房大都處於牆體開裂、屋面漏水、門窗簡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倉庫倒塌嚴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 糧食倉儲的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作業和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底,資訊化程度不高。

  4、 保糧設施配備不足。微機檢測、環流燻蒸、機械通風僅佔有效倉容的六分之一,影響了糧食的安全儲存。

  5. 多年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原糧儲備,成品糧油儲備庫是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中的空白。

  6. 糧庫內的烘乾裝置一直是我縣糧食儲蓄中的空白。

  (二)糧油加工的問題或隱患

  1.儘管我縣的菜油加工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總體水平還停留在“小、散、差”的層面上,建設佈局、企業規模、設施裝備、科技含量、技術創新、產品檔次、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等各個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總體競爭實力仍然較低,全行業形不成整體優勢,造成有效資源浪費,並存在裝置老化的缺陷。

  2.由於歷史的原因,加工企業按行政區域重複建設,糧油加工企業集團為數不多。當年引進裝置新建和進行技術改造的國有糧油加工企業轉制後經營困難,效益低下,全行業加工能力嚴重過剩,開工率較低。

  3.糧油加工主食品的工業化、產業化滯後,不能滿足城鎮居民對糧油加工產品的營養、快速、精細的增長需求。

  4.糧油產品的深度加工和資源利用停留在淺層次、初加工階段,產品結構單一,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5.雜糧產量在糧食產量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但對雜糧的開發利用重視不夠,沒有成為糧食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糧油批發市場的問題或隱患

  1.儘管糧油批發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我縣糧食主產區的地位、與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其它省在糧油批發交易量、手段、設施、資訊等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2.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要承擔中央和省、市、縣地方儲備糧管理,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自行採購糧食、加工轉化和市場銷售,企業之間集約化的資產整合和規模化的經濟合作還未形成。

  3.各鄉鎮或縣城對本轄區內的糧食交易數量沒有科學的估測,且在批發市場的建設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佈局,沒有統一的糧食批發市場,導致各地糧食市場有場無市或者是有市無場的現象為數不少,市場交易、服務、資訊等設施不完善。

  4.政府對糧食批發市場的投資和社會資本比重較小,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四)現代糧食物流的問題或隱患

  1.運輸方式落後。糧食運輸採用傳統的包裝運輸方式。糧食收購、儲存到中

  轉運輸環節,包、散轉換,資材耗費大、拋灑損失多、摻混雜質情況嚴重。

  2.裝卸裝備水平不高。糧食裝卸以傳統方式為主,機械化、自動化和資訊化水平不高,散糧裝卸和運輸設施(備)不足,整體技術裝備水平落後,各種運輸方式及其銜接配套有待最佳化,物流網路有待完善,電子商務體系幾乎為空白。

  3.組織化程度低。糧食物流資源分散,無序流動,經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銷脫節,缺乏統一協調的宏觀力度,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建設資金不足。糧食屬於微利經營行業,企業很難籌集資金投入,影響企業積極性,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緩慢。

  三、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的建議

  (一)政府應做出科學、合理的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1.各級政府應該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特點、人口分佈特點、糧食主產區和銷區分佈格局等狀況進行縣鄉級糧油收儲庫規劃佈局,設立重點收儲倉庫。整體佈局須科學、合理,形成一個能滿足應急需求和市場流通的收儲佈局系統。

  2.糧食加工企業應該置於全縣整體發展的格局下作規劃,加工企業必須進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團化方向發展。

  3.糧油物流中心的佈局也必須置於全縣整體發展格局下作規劃,避免重複建設或有場無市現象的發生。建議每一個鄉鎮在所轄範圍內至少建立一個集糧油收購、批發、質量檢測等複合功能為一體的、且規模適當的糧油物流中心。

  (二)建議政府每年設立專項資金用於糧食基礎設施建設

  1、修繕儲備設施,增加糧食儲備,提高儲備質量。開展倉房維修改造工程,對全縣不同程度存在維修改造的糧食倉儲企業進行一次規劃、分期實施、逐步完善,以確保糧食倉儲基礎設施的基本完好;加強糧食收購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建設和完善庫區的地坪和糧食烘乾設施;加強糧食倉儲企業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作業程度,提升機械、自動和資訊化水平;完善保糧設施,提高微機檢測、環流燻蒸、機械通風、檢化驗裝置等保糧設施比例,實現綠色、安全、高效、實用的生態儲糧保管技術的全面應用,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2.支援現有糧油加工業進行結構和佈局調整,同時透過資源整合、最佳化重組,實現糧油加工業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轉變,形成企業集團,建立龍頭企業和優質品牌,提升糧油加工業的綜合競爭實力;支援發展綠色和無公害的糧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約化生產、配送、連鎖營銷配套工程;支援我縣特色農業優勢,進一步開發雜糧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進糧油主食品工業化程序,滿足消費趨向膳食方便化、健康營養化、品種多樣化的需要;支援開發一批糧油精深加工新產品,使糧食加工向食品加工產品和相關工業產品延伸,實現糧食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後的增值目標。

  3.支援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場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大力推進糧食市場資訊化和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4.支援散裝、散卸、散運和散儲“四散”作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整體技術裝備水平,最佳化設施的銜接配套,重點給予資金扶持。

  (三)理順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管理模式

  由於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理念陳舊導致國有糧油企業資產閒置,經營效益低,浪費了糧食基礎設施。理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與糧油購銷企業之間的關係,保證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國有糧油購銷企業有一定的調控權,以發揮國有糧油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透過國有資產入股於糧油企業,透過控股來實現調控權。建立現代股份制企業,可以盤活部分糧油企業的資產,提高糧食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實踐中要杜絕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兩種極端現象。

  (四)探索科學、有效的投融資機制

  從我縣的糧食基礎設施現狀看,達到滿足各級政府的應急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資金缺口還很大。目前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比較單一,糧庫或糧油購銷公司還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政府的財政收入規模還比較小,沒有大包大攬的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導向,綜合應用招商引資、企業自籌、職工參股、資產重組、資產置換等形式的投融資機制。透過資產和土地置換,盤活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資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所屬資產,大多是以前的糧站、糧庫。這些站、庫、點分佈在各個鄉鎮、甚至村落。對那些較邊遠、不具備批次收購糧食的庫點,或是地處中心城鎮、具備房地產開發等商業價值的庫點,可以透過拍賣或資產置換的方式進行盤活,拍賣所得款項或置換得到的收益,用於重新選址,建設現代化糧食倉庫,適應新時期糧食收購和保管需要。

  建議政府設立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基金,資金的管理嚴格按照預算資金的管理程式進行,資金使用的審批權歸屬於糧食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為了調動糧油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建議各級政府的資金髮放方式採取以獎代補。此外,為了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模效益,須加強各級、各類資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探索糧庫與加工廠、糧油市場聯合經營的共贏機制

  糧庫與加工廠、糧油市場的聯合經營可以盤活一些固定資產,提高糧油企業的經營效益,進而減少一些糧食基礎設施的建設量;原糧庫與加工廠的聯合,一方面能為加工廠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便於儲備糧的輪換;成品糧庫與糧油市場聯合經營既可以加快成品糧的輪換更新,也有利於糧油市場的糧源供應。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3

  食品是民生之本。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然而,近年來全國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人怵目驚心,一次又一次衝擊著國人脆弱的神經。為了全面瞭解我市食品安全現狀,為進一步加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獻智出力,八月中旬至九月底,在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及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採取集中調研和分散調研相結合的方式,由副主席李克欣、鄧方安帶隊,到我市部分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交易市場和餐飲服務單位,對全市食品安全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256戶,產品涉及27類31個品種,其中獲食品生產許可證的404戶;食品經營戶9544戶;各類餐飲單位8200餘戶。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及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健全制度規範,廣泛進行宣傳教育,認真抓好日常監管,深入開展整治打擊,全市食品生產經營秩序漸趨規範,群眾反映強烈的蔬菜、肉、糧、水果、奶製品和水產品的質量和衛生狀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未發生過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近年來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開展的綜合評價中始終位居全省前列。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健全機構,明確責任。市政府始終將食品安全擺在重要位置,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特別是今年以來,市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領導力量,由市長擔任主任,常務副市長和分管副市長擔任副主任,26個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同時,落實了食安委日常辦公機構、人員、編制和經費,成立了市食品藥品稽查支隊,調整並明確了各監管部門職責任務,完善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制度,規範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體制。各縣區也先後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協調和日常辦公機構,充實了力量。初步形成了市縣區上下聯動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2、建章立制,規範監管。市上先後出臺了《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食品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和資訊通報制度》、《食品非法新增和濫用食品新增劑違法線索舉報人獎勵制度》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制度規章。按照“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各部門、各縣區結合各自職能及工作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規章,為規範監管奠定了基礎。

  3、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市縣區監管部門不斷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職能部門按照分工,開辦各類培訓班,加強對執法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透過發放宣傳冊、制度上牆、送法上門,不斷加強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教育;充分利用消費者權益日、法制宣傳日、科技之春等平臺和新聞媒體,開展食品安全社會宣傳教育,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全市共舉辦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各類培訓班30餘期,開展宣傳諮詢活動3000餘次,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培訓和宣傳物件達3萬多人次。

  4、日常監管,各司其職。藥監部門切實承擔市食安委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認真履行綜合協調監管職能,及時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總體安排和督查協調。今年接管餐飲服務業監管工作後,盡力克服人員不足、監管體制機制尚未完全理順等困難,組織開展了對重點食品、特色食品、生產經營餐飲等重點區域的各種治理活動,確保了監管工作不斷、不散、不亂;農業、水利等部門相繼開展了種養業產品和農資打假等行動,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農產品食用安全生產技術規程、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等配套保障制度,保證了源頭產品質量安全;商務、經貿等部門不斷強化肉類市場監管,規範生豬屠宰秩序,讓市民吃上“放心肉”;質監部門嚴把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在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監督抽查的同時,制定並實施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委託檢驗管理辦法》等制度,進一步擴大了監管覆蓋面;工商部門創新監管,推行食品流通許可證、經營者自律、駐場監管、“星級信用”評定管理等制度,開展了“兩建立”活動,建立食品安全聯合管理機制,有效提高了流通領域監管效能。各縣區也做了大量富有創新和特色的工作,如漢臺區為“菜籃子”設立安全網,南鄭縣推出“食品安全示範單位建立”等,保證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落實。

  5、專項整治,消除隱患。監管部門密切配合,聯合行動,抓住食品行業重點品種、熱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先後組織開展了打擊非法新增和濫用食品新增劑,學生營養餐和問題乳粉清繳,地溝油、瘦肉精、辣椒及其製品等一系列整治,查處了一批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檢查整治農藥飼料經營戶1100戶次、獸藥經營戶560戶次、規模養殖場539個次,檢查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90戶次、食品經營戶21300戶、餐飲單位4100戶次,取締無證照食品經營戶128戶,搗毀製假售假窩點4個,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200餘起。有力地打擊了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消除了許多食品安全隱患。

  6、應急反應,快捷得當。在切實做好監管和整治工作的同時,未雨綢繆,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如衛生部門按照“屬地管理、責任唯一、快速應對”的原則,建立了食物中毒預警機制、三級報告網路和應急處置預案,在去年4月勉縣等地發生的疑似與蛋奶質量相關的學生群體不適反應事件中,迅速進入應急反應程式,由市委、市政府統一指揮,調動各級相關部門介入,及時查清了原因,妥善作了處置,維護了社會穩定。儘管事件原因不在我市,但市政府以此為戒,事後及時在全市範圍內部署開展了專項大檢查,有效杜絕了類似事件發生。

  二、當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持著良好的食品安全記錄,但與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

  1、部分食品企業法律意識淡漠。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淡漠,誠通道德低下,目無法紀,唯利是圖,生產、加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斷翻新。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規章制度流於形式,衛生環境惡劣,食品質量不能保障。

  2、食品安全源頭監管薄弱。個別地方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指標,對食品安全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嚴肅查處,對違法犯罪行為未能有力打擊。個別監管人員翫忽職守,不作為甚至亂作為,致使有的食品企業有機可乘並鋌而走險,肆意製售不安全食品。

  3、一些環節監管職責不明。目前食品安全由多部門分段監管,市縣(區)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總協調,但由於這一監管體制剛剛建立,存在著各監管部門工作銜接不緊密,有些職責不明確、不具體等問題,在實際監管中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同時存在,有時在發現問題後有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

  4、監管配套規章滯後。食品監管工作需要的一些規章制度還存在空白。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政策需要地方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予以配套,加以落實,比如小餐飲、小作坊、小攤販管理辦法等。有的地方特色小吃還沒有安全標準,有的同一種食品不同監管部門的標準不盡一致。

  5、檢驗檢測資源共享差。由於食品安全監管涉及的部門多,大部分都單獨設立自己的檢測機構,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資源共享差,發揮效能不夠。與此同時,由於經費有限,必需的高階裝置無力投入,現場快速檢測能力也不適應實際需要,導致我市食品安全總體檢驗檢測能力不強。此外,各監管部門同時抽檢,造成了重複檢查,資源浪費,也增加了食品企業的負擔。

  6、監管力量嚴重不足。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點多面廣線長,構成複雜。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食品監管部門普遍感到專業技術力量、管理工作人員、檢驗檢測裝置和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基層和一線的監管力量非常薄弱,開展工作困難。

  三、對進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議

  1、加強行業自律,強化食品企業主體責任。安全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食品安全主要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食品企業缺乏道德、誠信和社會責任的問題。食品行業人人都是食品的創造者,也是食品的享受者。因此,必須首先加強食品企業及人員的道德誠信和法律法規教育,牢固樹立“誠信至上、以質取勝、守法經營”的經營理念,將社會責任觀念融入企業經營決策之中,主動承擔起企業法人代表或主要負責人是食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健全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和食品安全責任追溯制度。其次是充分發揮食品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和橋樑紐帶作用。透過行業公約、行內規範和從業承諾等方式,引導約束行業企業加強自律,促進行業良好風氣的形成。三是建立食品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檔案和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守法守信企業大力宣傳褒揚,對問題食品和問題企業公開曝光,並列入“黑名單”,逐步健全守信受益、失信受罰的激勵約束機制和以信用為憑證的行業准入機制,使失信企業失去生存空間。

  2、進一步理順監管體制,構建動態、全程、高效監管體系。面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政府主管部門應認真貫徹“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惠民生”的基本方針,監管部門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硬任務,採取硬舉措,考核硬指標。監管工作必須突出一個“嚴”字,嚴格實行風險分析,嚴格實施准入制度,嚴格生產過程監管,嚴格監督抽查和檢驗檢測,嚴格執法打假,嚴格處置突發事件。一是應科學合理劃分監管部門職責。對食品監管領域和環節進行科學合理劃分,按權責統一的原則,明確細化各監管部門職能責任,將交叉模糊、職責不清的環節明確落實到某個具體監管部門,實行分片分段定責制,著力解決好食品安全分段監管中的銜接問題,既要避免職能交叉,又要防止監管空白,保證監管工作的整體性、協調性和有效性。二是進一步抓好市縣條條監管和塊塊監管的統籌協調。加強政府的責任,使其切實承擔起法律要求的“負總責”的責任。進一步強化食安委職能,樹立其權威性,嚴格落實聯席會議等制度,完善監管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形成職能互補、功能齊全的強大監管合力。三是健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執行監管責任考核和失責追究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四是建立快速聯動的應急反應機制。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突發情況下快速反應、應急指揮和協調保障的能力。五是建立全面有效的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按照政府監管、行業約束、企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原則,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的制度和規範,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真正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動態、全程長效監管機制。

  3、整合檢測資源,實現食品檢測資訊共享。借鑑外地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對現有的檢驗檢測資源摸清底子,打破部門屬性,逐步整合組建一個設施裝置齊、技術水平高且與各監管部門獨立平行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作為全市食品檢驗檢測專業權威性機構(可在各縣區或片區設立分支機構),獨立對食品特別是日常監管中發現問題的食品進行檢測,對其檢驗檢測資料結論在全市範圍內賦予通用性和唯一合法性,實行檢測資源共享和資訊共享,避免重複建設。在此基礎上,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資訊收集管理、風險檢測評估和資訊釋出平臺,及時向公眾釋出相關資訊,確保食品安全資訊收集準確、傳遞迅速、評估科學、預警及時。同時,增加檢測專業人才,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加強監管經費保障,逐步改善監管條件。

  4、加強教育監督,營造追求高品質食品的社會氛圍。確保食品安全需要企業、政府、消費者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共建。要樹立“宣傳教育也是監督”的理念,以宣傳教育喚起全民自我保護意識和共同監督意識。應按照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頒發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的要求,儘快編制我市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規劃,建立宣傳教育網路體系。報紙、廣播、電視應主動承擔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責任,深入持久地進行宣傳;市食安委應開辦“漢中食品安全網”和“食品安全講壇”,並定期召開資訊通報會、新聞釋出會,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擴大市民知情權;監管部門應透過圖片、攝像、文字、實物等廣泛深入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應把行業教育與社會教育、日常教育與專項教育、正面教育與警示教育有機融合,讓食品安全宣傳進企業、進社群、進農村、進校園、進頭腦,使食品企業人員不斷增強遵紀守法意識、道德誠信意識,使執法監管人員全面提升執法水平和監管能力,使廣大群眾改變“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傳統飲食觀念,增強現代食品安全意識、監督維權意識和識別有害食品的能力。

  同時,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獎勵和消費者維權機制,充分發揮“12315”和“12365”等投訴熱線作用,暢通食品安全投訴和消費者維權渠道,支援和鼓勵消費者依法開展維權活動。強化輿論監督,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使食品宣傳教育與社會監督密切結合,形成全社會重視食品安全、關注食品安全、崇尚食品安全、保證食品安全、監督食品安全,營造一個生產高品質食品、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社會文化氛圍。

  5、加大打擊力度,嚴懲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食品安全監管要嚴格執法,運用法制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食品安全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加大食品生產經營的源頭管理和治理,對濫用食品新增劑、濫用化肥、農藥的行為予以整頓;對違法新增非食用物質、製售假冒偽劣食品的行為嚴厲打擊。大力推廣食用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生產的基地化、規模化,提高組織化程度,從源頭解決食品不安全問題;對問題多發易發、群眾反映強烈的學校及其周邊、農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生產、加工、餐飲等重點環節,肉類、生鮮乳、豆製品等重點品種,要強化監管力度,集中力量持續深入地開展專項整治;應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可能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的研究,進行質量安全分析,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安全隱患的檢測、評估和防控能力,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要重拳出擊,持續保持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做好行政懲處與司法懲處的銜接。大大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對問題食品和問題企業從重懲罰,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絕不能“以罰代刑”,應依照《食品安全法》從重從快判決,以震懾違法行為。同時,應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及其責任人的失職、瀆職、不作為等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對監管執法人員的違法行為也要嚴厲懲處。

  6、創新發展機制,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食品質量和安全既是科技水平、創新能力、資源配置、管理現狀、勞動者素質等多種因素整合的硬實力的體現,又是法制環境、文化教育、價值理念、誠信建設等多種因素綜合反映的軟實力的體現。因此,必須創新發展機制,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一是按照“監管與服務並重,整治與建設並舉”的指導思想和“清潔、低碳、安全”的發展要求,科學制定食品產業發展規劃,認真研究制定推進全市食品產業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發展機制。加強與食品質量安全保障和食品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行政資源配置,強化食品安全工作基層基礎建設;加快推進食品質量與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食品質量准入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缺陷產品召回和銷燬制度;建立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制度,設立食品安全事故受害人賠償基金,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受害人得到合理及時的補償。三是透過集中配置土地、資金、人才等資源,建立綠色、有機、無公害農業基地,建設現代化食品工業園區,為食品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創造條件。四是下功夫改善小作坊、小攤點、小餐飲的生產經營條件並規範管理。借鑑外地做法,修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實行餐廚垃圾“統一收交,集中處理”,對餐飲企業產生的餐廚垃圾排放、收集、運輸、處理各個環節嚴格規範管理,控制餐廚垃圾的流向,切斷被不法商販利用的途徑。同時,採用高科技手段對餐廚垃圾進行資源化、能源化處理,轉化為飼料、肥料和燃料,使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徹底杜絕餐廚垃圾變成“地溝油”後迴流餐桌。透過不斷創新機制,促進全市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確保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從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4

  安全生產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無論是政府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管理,還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有關安全生產保障,都離不開相關的技術、管理服務工作,如對安全條件的評價,對有關設施、裝置效能的檢驗以及安全生產培訓、諮詢等。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可以提升安全監管效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最大限度激發社會組織或技術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內在動力,是輔助政府理順監管職能,進一步最佳化政府、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在安全監管工作中資源配置的一種新型安全生產治理模式。

  自20xx年我區開展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以來,我區將各類生產經營性單位作為推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重點物件,社會化服務機構重點協助企業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自報自改、重大危險源監控、培訓教育、應急救援、職業衛生防護、安全標準化建設、產業技術升級,透過分類指導、重點推進、執法倒逼等方式切實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但在推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1、監管物件接受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觀念差;

  2、安全生產中介機構起點低、規模小、能力差;

  3、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混亂,沒有相應的管理規範和細則;

  4、監管部門對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目的不清;

  5、監管部門的後續執法保障跟進不力。

  針對社會化服務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能否在新形勢下形成社會化服務的新常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思考的問題。透過分析,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促進企業與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的融合

  在社會化服務推進過程中,要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念,幫助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算好經濟賬、名譽賬、人身賬,使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懷有敬畏心理,推動企業自覺主動開展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

  在社會化服務推進過程中,作為社會化服務的中介機構在服務過程中要充當好安全生產理念的宣傳員,成為安全文化的播種機,把安全生產植入企業員工心中,透過制度、規程的完善和執行,提高企業整體風險辨識能力和防範能力。

  二、提升社會化服務機構的能力水平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要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積極營造機構內部學習的氛圍,提高員工的社會化服務能力。同時,要加強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和業務培訓,加強實際操作能力訓練,確保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區生產經營性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三、加強對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監管,規範市場行為

  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監督考核,定期指導、監督和評估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的服務工作,做到服務前有條件審查、服務過程有跟蹤瞭解、服務完成有績效評價。要督促中介機構規範從業行為,不得假借政府部門名義強迫企業簽約;不得在服務中趁機推銷、指定購買產品,不得轉包服務合同。要引導中介機構在合理價格區間內收費,共同構建良性競爭市場,以好的質量和聲譽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建立質量抽查制度,設立舉報電話,對服務質量差、不守誠信的相關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要及時予以通報批評。

  四、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學習瞭解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目的、意義、要求和典型做法,做好政策解讀,將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作為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安全投入,全力推進。

  五、加強執法檢查工作,確保隱患整改有效落實

  針對未按照社會化服務的要求進行隱患整改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監管部門要大日常執法檢查頻次和行政處罰力度,有效消除企業存在的安全生產隱患,並且倒逼其他企業主動開展隱患治理工作,提升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

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5

  辦案安全防範工作歷來是檢察機關十分重視的工作,隨著檢察機關懲治職務犯罪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全國各地檢察機關特別是自偵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其他涉案人員自殺、自殘、脫逃、行兇等安全責任事故時有發生,這些事故的發生,說明我們在辦案安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深刻反思這些問題,對於我們在辦案中真正做到 規範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在搞好案件質量管理中,加強辦案安全防範工作,對於擁有偵查權的反貪部門來說尤為重要。

  我院反貪局在辦案安全防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具體做法

  我院反貪局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案件安全防範工作,在20xx年度共查辦案件22件,涉案人員34人,沒有發生一起案件安全事故。特別是在辦理農委案件時,面對複雜的案件情況,龐雜的案件線索,分管檢察長和全域性幹警共同籌謀、獻計獻策,改變了以往粗放型辦案模式,條分縷析精細化辦案,創新使用了 2+6 模式,就是由兩名主辦檢察官負責訊問,6名輔助人員負責保障1名犯罪嫌疑人的安全。專案組對9名犯罪嫌疑人採取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均採用了 2+6 訊問模式,最終將這一窩案串案一舉拿下。這一案件也被省檢察院評為 十大精品案件 ,被當做辦案安全精品案件在全省進行講評。

  在具體操作中,我院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嚴把案件安全質量關,力爭將每一個案件都做成精品。在案件初查階段,嚴格遵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關於檢察機關反貪汙賄賂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中規定的 四不原則 ,初查一般不公開進行,一般不接觸被查物件;不得對被查物件採取強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凍結財產。條件成熟後報主管檢察長批准,由案件承辦人擬好《安全防範工作預案》,安排專門的安全監查員,做好相關的安全防範措施後再對案件展開全面偵查學校安全工作的調研報告學校安全工作的調研報告。

  在案件偵查過程中注重強化辦案人員辦案安全意識,運用各種方式加強辦案安全教育,使辦案人員深刻認識到辦案安全的重要性和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我局不定期組織幹警學習各地已經發生的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組織辦案人員以發生的辦案安全事故為反面教材,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行案例剖析,在安全案例的學習中注重對照自己在辦案中的安全措施和防範手段進行查漏補缺,居安思危。除了案例學習,我局還以研討會的形式組織全體幹警深入學習《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反貪汙賄賂局辦案安全防範制度》,讓各位幹警結合自身實踐,就自己的辦案經驗談談應該要注意的地方,加強學習效果。我局還建立了安全教育定期性和不定期性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實行安全教育月活動,局裡每年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進行安全教育活動,在這個月裡對安全問題進行集中學習、對照查詢,組織整改。透過教育使辦案人員對安全問題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雖然我局在辦案安全防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我們也要預見到在具體辦案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能切實保證案件安全,將每一個案件辦成鐵案。

  當前反貪辦案中可能存在問題及原因

  辦案監督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雖然檢察院設定了案管部門監督案件程序,但由於《案管規則》出臺比較晚,圍繞辦案監督工作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配套制度。現有辦案監督制度還比較零散,規定過於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導致辦案監督工作處於被動應付的局面,主要側重於對辦案程式的備案審查,對辦案過程監督還需進一步加強。

  辦案點存在安全隱患,物資保障不足。我院反貪局現有辦案點規模小,雖能滿足平時的辦案需求,但是在辦理牽涉人員較多的大案時,辦案點就不夠用了。同時設施配套也比較落後,訊問點的消防設施配套不夠健全,醫療保障不夠健全,處理突發疾病的能力有待加強,達不到上級的標準要求,給辦案工作留下安全隱患。同時錄音錄影裝置配置不足,在我局實際辦案過程中,除了在我院自己的警務區可以實現同步錄音錄影外,在外提審時由於沒有相關的裝置支援從而導致很多情況下不能實施同步錄音錄影,這也給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誣賴我辦案人員刑訊逼供留下了可趁之機。

  辦案人員緊缺。我院反貪局雖然是檢察院中人員最多的一個部門,但是相對於每年辦理的案件量來說,人力仍顯不足。一方面是偵查人員不足,我局專職偵查人才不足十人,經常會出現一人同時辦多個案件的情況,辦案人員經常是超負荷工作,雖然細心謹慎能避免問題的發生,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這無疑加大了案件風險,不利於反貪業務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我院司法警察人員配置也存在的不足,全域性司法警察只有三人,在面對大量的需要司法警察執行的工作時,經常出現司法警察身兼數職既要保障安全又要開車,以檢代警的現象時有發生,難以充分發揮司法警察的警務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