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實用】故宮作文彙編7篇

故宮作文

【實用】故宮作文彙編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宮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故宮作文 篇1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古代皇帝建造的一座皇宮。有著悠久的歷史呢!那麼古老的建築群能完好地儲存下來,真是非常地不容易啊!

  進入故宮所要經過的第一座城門是天安門。天安門城樓紅牆黃瓦、雄偉壯麗,前面豎立著兩根漢白玉華表,這就是新中國的象徵。走進天安門,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城牆,這就是午門。午門有三個門洞,在古時候,只有皇帝才能走正中間的那一個最大的門洞。在午門之後就是整座故宮的核心部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這三座宮殿了,皇帝的一家就生活在這三座宮殿之中。這三座宮殿和天安門城樓一樣紅牆黃瓦、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即使是以現代的水平都很難建造出一座這麼華麗的宮殿,真不知道古代的人們是怎麼樣建造出來的。古代時期皇帝穿的龍袍與坐的龍椅也都在這些寶殿中完完整整地儲存了下來。

  穿過書齋,就到了幹清宮,這是皇上上早朝的地方,幹清宮的正前方擺著一張鍍金且精美的龍椅。龍椅上刻有許多龍,有的龍雙龍戲珠,有的龍互相纏繞,真是維妙維肖。我抬頭往上一看,牆上有一塊大大的匾,匾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每當上朝時,“正大光明”這塊匾就面對著各位大臣,彷彿告誡這些大臣們:“凡是做事,都要正大光明的做。”我站在幹清宮中間,彷彿看到了當時的皇上和眾位大臣商議朝政時的氣勢。

  遊覽了故宮之後,我才知道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歷史的悠久。我下定決心要多看歷史方面的書籍,揭開更多中國古代鮮為人知的秘密。

故宮作文 篇2

  一座座紅黃相融的宮殿佇立在皇城的每一處角落,顯示著莊重與威嚴。故宮,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次又一次的被它吸引。親近著它,那時光流轉、世事變遷、輝煌衰落的歷史瞭然於胸。

  踏入午門,順著主軸線緩緩步行,遠望前方,宮闕豎立,像是向我展現它們的風度。我站於大地中間,寬闊而深遠。回首後方,文官武將幾列整齊走來的樣子彷彿歷歷在目:頭戴黑色官帽,身披各色官服,一步一步朝皇帝身邊走去。硃紅的宮牆似為他們張開雙臂,歡迎他們入殿,卻又似要將他們吞沒。清風吹來,我感受到了沉穩與憂慮。

  手輕撫宮牆,已然能蹭上些灰塵,一粒一粒,好像在不斷提醒紫禁城,你已老。鮮豔而明亮的紅披上一絲朦朧的紗,抬首那琉璃黃頂依舊在陽光的輕拂下泛著光,像是皇帝的一縷魂魄就在其上,永恆地守住紫禁城,為四方百姓祈禱著平安康泰。時光的流轉依舊未能模糊它在歷史長河中的光芒,皇威永在。

  繼續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乾清宮,字跡色彩有些凋落卻依然堅強地挺著,扒著欄杆向內看,中央便是龍椅,寬大的、舒適的,即使太陽的光輝在側門兩處照不進來,但眼睛還是會被那金燦燦的鮮豔色澤所晃。坐在上面的人便是古代皇帝,龍袍在身,大權在握。我感到皇帝雖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坐在龍椅上卻焦慮不安。這一坐便是天下人的王,事事便要為百姓、國家著想,他的肩上多了一份比常人更重的責任,護天下太平、讓百姓安居樂業、弘揚先祖遺志,這樁樁件件頭疼的事讓皇帝心憂,但這是他職責所在。上方有塊牌匾“正大光明”,字方正端莊,氣勢磅礴,想必是皇上勉勵自己、時刻提醒自己的名言警句。殿內陳放了些物品,在外面看不真切。我雖未踏入乾清宮,卻依舊“看見”天子威儀以及肩上那份沉重的責任。我們如今身處21世紀,肩上有著不同需要擔負的責任,天子尚勤苦去完成,我們更不能輕易放棄、灰心喪氣,而是應努力的去拼搏,完成使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正大光明”四個字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我相信它會成為指導每一個參觀者行為的準繩。太陽逐漸偏西,紫紅的晚霞將故宮渲染的迷離而別具風情,不同的斑斕色彩,將步入傍晚的故宮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親近故宮,宛如穿梭於茫茫歷史長河中,朝代光衰的一幕幕,帝王履行責任的點滴,“正大光明”匾額的勉勵,總讓我一次次感到驚喜與憧憬;親近故宮,沉浸入那古老的故事中去……

故宮作文 篇3

  故宮,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建築群,舉世聞名。

  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代帝王的住所。有500年的歷史了。

  故宮的城牆有10米多高。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城外是50多米寬的護城河。故宮的建築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

  進了太和門,便到了三大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宮殿,在湛藍的天空中,那金黃色的屋頂,十分美麗。

  太和殿的後面是中和殿,在舉行大典之前,皇上先在這裡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殿前廣場是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的地方。

  乾清宮後面是交泰殿,再後面就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就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這樣宏偉的建築群。不能不令人驚歎!

故宮作文 篇4

  一大早,我們起床去天安門和故宮。

  出了門,我看見天非常藍,像洗了一樣。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有時像一群白羊,有時像一群小白兔,有時像一群奶牛,有時像一群北極熊,真是千姿百態!藍色的天空配著雪白的雲,我多想變成小鳥在天空中翱翔呀……

  到了天安門廣場,我們舉行了短暫的開營儀式,導遊哥哥就領著我們去故宮。

  剛進故宮,有一扇紅色的大門,大門上有九排金色的圓形門釘,一行九個,共八十一個。聽導遊哥哥說,只要摸摸金色的門釘,就會給人帶來幸福。我和朋友們摸了好幾遍還是摸不夠!直到老師提醒我們說:“拉隊了,趕緊跟上!”,我們才慌忙跟上隊伍。

  關於故宮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故事:

  一、有一位宮女想刺殺皇帝,當時皇帝正在睡午覺,宮女把繩子纏在皇帝的脖子上,皇帝被驚醒了,這次暗殺沒有成功,宮女也被砍了頭。

  二、清朝時期的一位皇帝,他沒生兒女就去世了,就讓他的表弟來繼承王位。在那個時候有個傳說:皇帝的寶座上方有一塊石球,只要不是皇家子孫坐在寶座上,石球就會掉下來把人砸死。繼承王位的表弟非常害怕,就把寶座往後移了一米,就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今天的'旅程雖然有點兒累,但是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故宮作文 篇5

  你知道嗎?明成祖朱棣1406年始建到1420年建成紫禁城,至今已六百年。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長這麼大我沒去過故宮,但聽老師講,看紀錄片,看央視綜藝,莫約也與故宮距離拉近了很多。

  “在故宮裡走,你能看到的是古人實實在在生活的地方。你看到某個地方,誒,就想,以前的人在這裡是什麼樣的姿態?如果平行世界真的存在,我相信我能真的感受到那些古人。”政治課講文化的多元性,講文化遺產,老師講起了自己的經歷。

  “曾經外國有人來中國旅遊之後說,‘我們在現在的中國怎麼看不到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古國痕跡?’,”一番話讓全班氣氛凝重了幾分,“當年唐朝,鑑真東渡日本帶去我們的文化和工匠,在日本修建唐朝的寺廟。你們知道嗎,現在如果想要看至今儲存最完整的唐朝古建築,我們只能去日本。”

  這是個令人遺憾的事實。

  後來林徽因,梁思成等建築學家拼命保護的古建築,仍然有很多被拆毀,令他們痛心……

  如今日本留下的那些完整的古建築,世界上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唐招提寺,法隆寺……它們之所以能夠完整儲存至今,梁思成有很大的功勞。

  他卻沒護住中國的很多古建築。

  在一個國家被侵略的時候,保家衛國不會有多少人優先保護文化遺產;在一個國家百廢待興的時候,發展經濟,鞏固政治,也不會有太多人能意識到這些凝結了古人智慧與辛勤的古建築。在發展中造成的這些損失,真正要怪的,也怪不了誰。

  “我就很羨慕北京人,坐車一會兒就到故宮啊,圓明園啊,頤和園啊……在一條路上走走,說不定一腳下面就是一個墳。”全班笑。

  講完關於故宮,關於北京的事,對北京多了一分嚮往之意。小時候聽到北京,哦,那是首都。後來聽到北京,哦,那有四合院,有京劇,有天安門廣場……想象未來發展,想到北京,哦,好多名校,難考,房價物價很貴,環境不那麼好……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我還想在十年之後的十月一日去北京看升旗。聽老師講故宮,講北京,我還想去北京走走,逛逛紫禁城,離歷史再近一點……

  其實紫禁城也經歷很多修修補補,除了六百年曆史變革,血雨腥風,還有它身上載著的歷史,太過厚重。鳥瞰和被仰視的紫禁城給人視覺感覺氣勢雄偉壯闊,這是中國古建築之美,是它所載歷史之厚重。望而生畏,也生榮。

  那你知道嗎?中國上下五千年,這片大陸上承載的歷史更厚重到難以想象。

  “可惜紫禁城的歷史只有六百年,”政治老師語氣落寞,“我們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多希望能看到一千年,兩千年,以至更久的中國。”而當年鑑真帶去日本的唐招提寺,早有一千多年曆史,是世界上儲存最完整的唐朝寺廟。

  時代慢慢發展變遷,有些東西慢慢變淡。我們的故宮,我們的紫禁城,當下的人,一定要讓自己好好了解這座城,這個國。

  故宮六百歲,中華五千歲,千古興亡多少事。今中華有為,往歲殘卷今朝醉。我們不會再忘掉什麼了。

故宮作文 篇6

  在北京城中,有一座巨大的城,它已經有了六百多年,它就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

  故宮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大小小的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五十多米的護城河,這都體現了故宮建築的精美,十分壯麗,也體現出了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修建故宮如此宏大的宮殿,如果沒有勞動人民的智慧,精心設計的千張圖紙,能工巧匠的技藝,怎麼可能造出這樣的宮殿呢?

  紫禁城中心有三座宮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最讓我驚奇的就是太和殿,宮殿竟然有如此之大,簡直能容上幾百人生活了,如此大的宮殿,走起路來都不太方便,但這更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光這一個宮殿就得來上幾千張設計圖,特別是那些形形色色的雕刻,它們都得用手工一點一點雕刻出來,做工不精細的就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慧。

  園中有許多花園,彷彿蘇州園林,這能體現出勞動人民對植物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故宮整體的精美壯麗;太和殿的宏大和做工精細;花園的美麗,都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

故宮作文 篇7

  知道今天是參觀“故宮”大家情緒都很飽滿,大巴很準時的出發了。來臺北,不到故宮博物院去看看國寶,肯定會留下終生的遺憾。究畢那是炎黃子孫的根基所繫呵!那是在五十年前,才仿照北京故宮樣式修成的藏寶宮殿。座落於市郊陽明山腳的雙溪側,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儼然中國傳統的皇宮色彩。

  臺北故宮博物院之所以有名,當然是因其藏品的珍貴。主要是從宋朝以來,中國曆代皇帝收集,各地進貢的稀世珍品。一千多年中的積累,且歷朝皇帝大多推祟藝術,審美情趣高雅,其收藏更非一般能比。價值連城的極品就不在少數,更別說年代久遠,早在商周時期的毛公鼎、散氏盤等無價神器。我們到達得晚了些,大廳裡早擠滿了人,到處搖晃著旅行團的各色三角旗。也有很多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真的一點不過分。化妝室門口(那裡的衛生間)排起了長龍,特別是婦女,浩浩蕩蕩的佇列延續到了大廳。導遊正仔細的交待規則,特別強調了不準拍照。每人配發了一個解說儀,戴上那耳機後,一切雜亂的噪音便消逝了,只能聽到本隊導遊一個人的解說和行動路線的指令。裝備完善後,我們這一群人便簇擁著導遊上樓參觀。

  平心而論,如果不是有導遊,面對那麼多展廳,那麼多藏寶,真不知如何選擇。我們的地導姓鮑,看來約五十歲左右,在這個行業浸染有年了。很敬業、很紳士、學識很淵博、

  有他的引導,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基本上把展出的主要國寶都瀏覽了一遍。除了西周青銅器中的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等重寶外,陶瓷、玉器這兩大強項中的極品,更是精彩紛呈。宋朝汝窯、定窯的蓮花式溫碗、嬰兒枕,明朝的寶石紅僧帽壺、五彩龍鳳大盤。商代玉鳥形佩、漢代的玉角形杯,和有鎮館之寶的工藝精品,翠玉白菜、紅燒肉玉雕及辟邪雕刻等。遺憾的是書、畫陳列廳,這一輪的布展極平常。別說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大文豪蘇東坡的《寒食帖》等極品根本無緣見識,連我們這一群從醫的人,曾經聽說過名字的都沒有。只有一幅字畫是文徵明侄兒的,我說拿一副唐、祝、文、周的真跡出來看看也好!後來導遊私下告訴我,他們也從沒見過的,除非辦專題展。平時的展品是隔三個月更換一下,六、七十萬藏品要全部看完得三十多年時間。最好的辦法是購一套故宮出版的《中華五千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故宮寶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等書籍,帶回去慢慢看。

  二樓外面有一個小廣場式的露臺,我們在那裡拍照,近距離的觀看了這座風格清麗典雅的堂皇建築,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潔白的玉石欄杆;精工細琢的青石基臺,襯著鵝黃色牆壁,真是顯得淡雅端莊,明亮秀麗。從院史中得知,這裡的文物不單是當年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國立北平圖書館、河南省博物館、還包括抗戰勝利後,向日本追索回的許多珍貴的圖書和藝術品,更包括海內、外華人的捐贈,和購回的流失在世界各地的國寶!心情很是激動在無限感慨中,得到幾句:“當年國寶避倭兵,應劫蒙塵萬里行。中華一部文明史,臺北故宮次第呈”。

  旅行團規定的是一百分鐘,能走的展廳有限,雖然一再延遲,遠遠超過了標準,但也無濟於事。自由行,最少也要一天才能走一個大概,因為經常保持有五千件左右的藏品在展出。讓人深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們這個民族的源遠流長,根深蒂固!最後讓我引用,老院長秦孝儀的題詞為本文作結“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在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