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學國學作文彙編九篇

學國學作文

學國學作文彙編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國學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國學作文 篇1

  我愛學國學去年暑假,爸爸給我請了一位國學老師,這位老師知書達禮、平易近人。她戴著眼鏡,眼睛大大的,笑眯眯地看著我說:“你好,小朋友!”我害羞地躲在爸爸身後,也向老師問了好。

  那天沒有正式上課,我乖乖地坐在旁邊。老師告訴我,學習國學能幫助我成為一個像謝道韞、李清照那樣才思敏捷、有教養有素質的好女孩。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老師教我學習了許多古代孩子要學的東西,《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還學了一點《周易》和《楚辭》,很有意思。不過我總覺得離我的生活有點遠。轉眼到了冬天。一天早晨,我和平時一樣早早就起了床。

  走到窗邊,突然看見窗外雪花飛揚,樹枝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想起了老師不久前教我的岑參的詩,就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爸爸走過來,學著謝安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我想了想前不久讀的《世說新語》,回答爸爸說:“紛紛柳絮因風起。”爸爸摟著我笑了,說:“今天是週末,爸爸媽媽帶你去湖心亭玩,讓你看看張岱筆下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樣子。”我高興地說:“好呀!好呀!”

  到了西湖邊,我們租了一條小船來到湖心亭小島。島上就我們一家三口,和《湖心亭看雪》裡描寫的情景非常相像。我大聲背起了這篇短文。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國學其實離我並不遠,它就在我的身邊。從這一天起,我開始喜歡上國學,也越來越喜歡我的國學老師了。

學國學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是我們的中隊會時間,今天我們中隊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

  我們先進行了幾個環節,唱隊歌,報告人數。一切都準備完畢後,我們又開始了小組討論環節。老師說:“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展現,可以是詩詞朗誦,小故事……”輪到我們了,賈金博是提問題,我是背誦論語。當我們都展示完時,老師說;“這次都很好,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完後,老師又給我們準備了國學經典的一些難題,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一句話裡的床是指什麼?有人說是窗戶,有人說是現在睡的床,可是答案卻是窗前的籬笆。這一問,把我們都問傻了,為什麼是床前的籬笆呢?還有紅樓夢的原名是什麼,我聽後,也想不出來,最後,有人一透露答案,我們才知道它的原名是石頭記。

  這一節課我很開心,因為我收穫到了許多,並知道了許多知識。

學國學作文 篇3

  5月20日,我們在端午節前迎來了一次特殊的主題班會。說它特殊,是因為這次主題班會上有遠道而來的英國朋友與我們一起學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之前,老師先為我們講了一些端午節包粽子、佩香囊、喝雄黃酒的習俗。講完這些之後,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學習包粽子。在之前,先請家長來為我們示範一下。”話音剛落,一位家長站起身來,說:“包粽子,首先把兩片棕葉疊在一起,隨後折成漏斗狀,再把口折上,最後用繩子紮好,就包成了。”

  包粽子活動正式開始了。我按平時的方法包了起來,可是塞米的時候,不是太少,就是乾脆從漏斗的底部漏光,弄得桌布上全是米。再看我們這組的英國朋友,雖然語言不同,但在我們幾個的“Chglish(中式英語)”和手勢下也明白了大概。瞧,他在我們組家長的指導下,已經包好一個了,而且包得還挺好呢!看著英國朋友的出色表現,我們也不甘落後。我在多次失敗後終於折出了不漏米的漏斗。雖然小了點,但至少能裝米了。在我扎繩子時遇到了些困難,我怎麼也扎不上去。後來,我想到了用嘴咬住繩子的一端,這樣扎就方便多了。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終於包出了一個粽子。相比之下,英國朋友的表現倒是好得多,又獨立完成了第二個粽子。我們組的其他同學也都包了許多粽子,平時紀律不太好的同學也創下了包13個粽子的紀錄……

  就這樣,我們包粽子的活動在一片歡笑聲中結束了。在老師作了幾句簡單的總結後,我們依依不捨地與英國朋友道別。透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包粽子的本領。

  希望這種有意義的活動我們能多多參加!

學國學作文 篇4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是我們的中隊會,我們中隊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

  中隊會開始了,首先看紅領巾廣播站的節目,裡面介紹了一些名人的書,比如:《大學》、《論語》等,裡面也說了有一位小孩兒,為了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就在學校裡裡開展了一支小隊,他們用課餘時間做了一些工藝品,拿到外面去買,然後把得到的錢,捐給有困難的人。然後一步步進行著,慢慢的就到了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我知道了一些關於國學的小故事,如:孟母三遷、鑿壁借光……,還有一些有關國學的名言,還有一些有關國學的詩歌等。

  在這次中隊會,我明白了應該怎麼做才是一個美德好少年,要懂禮貌、講文明、樂於助人、尊敬長輩、懂團結等,我知道了見到長輩要問好,在家裡要為家人分擔一些家務活,看到別人有困難就要幫助他們,在學校的時候,要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還有見到垃圾就要撿起來,在公共場合的時候,不能隨便吐痰,在電影院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要保持安靜。

  著這一節課裡,我懂得了很多,我要最一個美德好少年。

學國學作文 篇5

  今天,我們開了一次中隊會,對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這個中隊會我覺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現了一些小差錯。

  看完學校播放的影片,我們就開始展示自己小組排練的關於國學的節目。我們組表演的是唱關於國學經典的歌《厚德載物》,只有王世哲沒有唱,因為他唱的不好,只讓他在最後說怎麼做美德少年。一開始上去,我們唱的非常順溜,也很有感情,沒有跑調,我們在心裡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來唱得這麼好!可是到了最後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詞了!我們全都忘了,這可怎麼辦呀,多尷尬呀,看來是要栽到臺上了,幸虧有老師提醒,才緩解了尷尬的場面,最後一句終於唱下來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後我就說:“在這個世紀裡,要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學校,要尊重老師,愛護同學,團結互助,那麼在家裡呢?”說完就該趙佳碩說了,他說了在家裡應該怎麼做,然後左萬鑫說了在公共場合的做法,最後由王世哲總結:“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後臺下一陣掌聲,其他組都表演了,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太沒意思了,沒我們組好。

  這次的中隊會真是太棒了!

學國學作文 篇6

  記得那時候,我因父親的文學學習的薰陶,慢慢接觸了《三字經》,只因那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個字的話,所以我沒有絲毫的興趣,父親瞭解到,《三字經》都是古人們積累下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為了我能夠學到這一點,父親煞費苦心想了個遊戲---“對暗號”。

  父親說:“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個遊戲,叫做對暗號,就是今天慧慧在家裡聽三字經,明天爸爸回來就跟慧慧對暗號,我說一句你說一句,要是你對不出來,爸爸就不喜歡慧慧了”,聽到這話,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歡我怎麼辦,那我就沒有棒棒糖吃了,沒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了,於是我就乖乖的跑到錄音機前聽著《三字經》,媽媽反覆的給我播放,我的小腦瓜子飛快就記住了,那時候只是為了能夠贏這個遊戲,那些內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後來這些話在我慢慢理解後對我的生活和學習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開門進到客廳裡,悄悄放下公文包,腳步又輕又慢的走著,我正在忙著搭積木,媽媽正在廚房做飯,平時爸爸下班回來都會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或者依據親切的問候,今天爸爸什麼溫馨的話也沒說,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

  聽見這昨天念過無數遍的三個字,於是我推開積木,好像有潛意識的反過頭來立馬接上話,奶聲奶氣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頭靠到門邊來,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點點頭,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著記憶的腳步對上:“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爸爸聽見了我這流利的三字經背誦,於是笑著衝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摟在懷裡,不停的親吻著我說:“乖女兒,爸爸和你一起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牢記,記住,可別再讓中國人丟臉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點點頭。

學國學作文 篇7

  禮儀是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有揖禮,同學禮,各種各樣,方式各異。

  蔣老師帶我們走進了學國學經典,做少年君子的課堂,告訴我們君子是儀表堂堂,衣著整潔,有誠信等等。而關於有誠信的看法,一位小同學回答:“有誠信即誠實,不說假話,只說實話。”她的觀點受到了其他同學和蔣老師的認可。然後老師教我們作揖禮。“左手在右手前面,大拇指靠著食指,表示謙卑;如果是給孔子行禮,還要齊唇,齊眉,齊額,身體下傾90度……”在蔣老師詳細的.指導下,我們個個都熟練地向老師作揖禮,大家都學得十分認真,還相互作揖禮,大家做得興高采烈。我們的揖禮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呢!

  老師說孔子說過關於禮的話。正如:子曰:禮者,敬人也。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學禮,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

  “誰想來講三個小金人的故事?”螢幕上赫然出現了三個小金人。“我,我來!”大家順著聲音望去,一個小妹妹舉著手。“好,”老師和藹可親地說,“請你來講講吧。大家鼓掌歡迎!”啪啪啪……掌聲如雷。“從前,有個國家……”小妹妹胸有成竹的講道。故事講得非常生動,大家聽完了故事,大家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把聽進的話轉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左耳進,右耳出,也不是眨眼之間就告訴別人。

  老師還告訴我們學禮的作用。一、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教養。二、有助於改善自己的關係。三、有助於維護自己的形象。同時還要注意以下3點:1、問候的次序。2、會微笑地問候禮儀。3、問候的內容。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禮儀的知識。同時也深受啟發,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現代人們追逐成功的同時,忽視了自我內在的成長,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而國學禮儀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所以從我們小學生開始做起,學好國學禮儀,做好國學禮儀傳播,用實際行動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學國學作文 篇8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消逝的是他們的軀體,不滅的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衝擊心靈的文學著作.時代的鐘聲已在21世紀的今天深沉敲響.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為一名正中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國學經典,應該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毫無疑問,應該學習,繼承,發揚!

  清晨醒來,手捧《歸去來兮辭》,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著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這豪邁,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著寬度,詩人意味著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三維空間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汗青似乎依舊淡淡滲出,優美的重章疊句,用思緒凝成的經典卻跨越數十個世紀抵達心魂.日益發展的資訊網路只不過縮短了物質的距離,而國學經典卻打通了連線古典與現代的時光隧道,使我們的心靈有一個埠,能與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對話,與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產生共鳴.所以,請不要閒置這個寶貴的埠,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

  讓我們從日常做起,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守候國學這片泛土,用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使民族的精魂萬古長青!

學國學作文 篇9

  國學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受無數世人所矚目與敬仰的高尚學術;是經受歷史的錘鍊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所匯聚而成的文化瑰寶。大到治國安邦,小到智慧啟迪。讓我們一起來學國學,品國學,用國學,讀有所悟,學有所得。讓我們一起來領悟國學的魅力吧!

  ——題記

  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讓我感悟頗多。吐谷渾的國王阿柴身染重病時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給自己的大兒子讓他將其折斷,大兒子不費吹灰之力輕鬆的將箭折斷了,接著他又讓大兒子將剩下的箭全部折斷,大兒子這次卻無論如何也折不斷。兒子們終是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後,他們團結一心,致使吐谷渾王國日漸強大起來。

  即使自己是一顆星星,也應明白一星獨亮不算壯觀,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塊石頭,也應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偉,高聳入雲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遊船,也應明白一船入畫不算風景,千帆競發才最壯麗。一滴水微不足道,滲入泥土便會消失不見,可匯聚成河卻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風中便會吹落遠方,可匯聚成沙漠卻綿延萬里;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難有大作為,可當我們團結起來卻可以創造無數奇蹟。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正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曾有人問哲學家:“一滴水怎樣才不會幹?”哲學家回答說:“把它放進海里。”這句話同樣簡短的揭示了一個道理:個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團結互助的集體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反之如果沒有團結,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會枯竭。

  團結是什麼?我認為團結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協力;團結就是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的眾志成城;團結就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同甘共苦。團結是五指緊握的拳頭,是細線擰成的一股麻繩,是最美的音符彈奏出最動人的旋律。這就是這則典故所帶給我的啟發。

  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長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間的默契;團結,有的時候沒有完美的結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藝,但它一定需要堅定的信念。這就是我透過這則典故所延伸得來的心得。

  國學如海,團結作舟,泛舟於海,方知海之深邃。國學如山,團結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國學如歌,團結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悟其深理,學有所得。

  點評:正如小作者筆下的描述,國學深邃如海,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悟其深理,作者由折箭這件典故談到團結的重要性,論點清晰深刻,結尾處集中點題,既照應開頭又總結全文。首尾連貫,一氣呵成。是一篇難得的議論散文佳作。

  本文三大成功之處:首先形散而神不散,其次用詞準確,第三文章結構緊湊。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