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 精選閱讀與作文10篇

閱讀與作文

精選閱讀與作文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與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與作文 篇1

  我的閱讀習慣是自從爸爸買了一本很好看的《一的力量》這本書開始養成的,從那一刻起,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沉醉在故事裡,有欲罷不能百讀不厭的感覺,陪伴著我一天天的成長,讓我的知識更加充實。

  記得小時候,爸爸每天晚上都會講故事給我跟哥哥聽,從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慢慢到簡單的科幻小說,如今已經培養成了每天睡前都會看書的好習慣。

  閱讀可以使我們放鬆身心,即便偶爾到戶外郊遊時,帶本書坐在樹蔭下,涼風徐徐吹拂著看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閱讀也可以使我們的智慧更加的開闊,有些知識是外面怎麼學也學不到,唯有閱讀才能使我們的靈魂之窗看得更遠。然而如果生活中少了閱讀,祖先們的知識就無法流傳至今;如果生活中少了閱讀,人民教育的水準就會下滑;如果生活中少了閱讀,生活就會變得平淡無味。

  閱讀是一種學習,它可以跨越時空,使智慧與生命代代相傳。閱讀是一種成長,它能豐富生命,開啟通往世界的視窗。閱讀是一種分享,讀者與作者透過書本對話,共同譜出生命的旋律!

閱讀與作文 篇2

  不同的人對讀書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像我,我將讀書當作一種享受,沒什麼比安靜地坐在書房裡看書更享受快活了。

  讀書,特別是看好的書籍,在看的過程中,我們會感覺正在與一位高尚的朋友進行著思想交流。好的朋友可以教給我們好的東西,甚至讓我們更好地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讓我們更好更快地成長。

  學校的課堂只不過是多一個老師在引導我們,多一些同學在促進我們,多了一張我們渴望被人認同的證書而已。我常常在想,學校是否就因可以分發給我們那份證書而特別,否則我們在家自習與在校學習又有什麼不同?得到的結果好似就跟我自己想的那樣,並沒什麼特殊之處可言。學校不過就是一個可以將不同的學者召集在一起的地方,然後她的命令一下,所有的人就都朝著那一個閃亮的地方奔跑。這就是讀書的悲哀了,把一切都歸在學校裡,除此之外,課外的讀書好似就沒什麼益處可言了。甚至家長也會禁止我們看除了學校發的書本以外的書籍。有人說現在讀書學到的知識也沒什麼用,其實,我們從學校裡學來的知識並不是一無所用,雖然它們確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一個生命的復甦,往往是由死到生的過程,而我們人的大腦對於書本上的那些知識來說,就是一個可以使它們復活的機器。就像看書一樣,每一次看完之後,我們都會有一些感受,於是,它們不就成了我們的東西?這樣一來,它們就成了活的東西,是我們在過去的知識上創造出來的,它們是活的了,像我們一樣,它們會跳了。

  我讀書,我喜歡,只是因為我想在思想人格方面提高自己,希望我可以受人尊敬,也希望能夠依靠我的力量讓身邊的人更美好,所以我讀書。我並不認為讀書不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因為我也是從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比在讀書過程中我所得到的快樂,比如從交流中我所得到的思想上的理智,比如將它們當成自己的偶像,讓自己更純潔、更善良、更胸襟寬廣!這就是我讀書所得到的目的。關於讀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我們各自的感受是什麼,我們都應該相信讀書是一件讓人受益的事,沒什麼事比讀書更好的了。

閱讀與作文 篇3

  怎樣讀書最有效果?作為青年,卻沒苦心思索過此問題。閱讀經驗表明,處理好閱讀中的“入”與“出”最為關鍵。南宋陳善雲:“讀書須知出入法。用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底,此是出書法。”此論表明讀書之精髓所在。

  讀書之“入”,來讀書應全身融入,且對其進行研究與探索。讀者透過文字去感悟作者內心以其心靈對話。這就是閱讀之“入”,此過程實現了雙方心靈的契合。

  葉聖陶認為:“文字是一道橋樑,橋這邊站著做讀者,橋那邊站著作者。透過這一道橋樑,讀者才能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瞭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故此為是“入書”之妙訣。陶淵明在《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細細品味,因採菊而見南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最能體現出它的悠然自得。從“悠然”來解讀詩人的因見南山而抒發情感是不期而遇。而心與南山融為一體,則顯得悠然自得。筆者認為,此乃全詩之“入”。

  在熟讀基礎上精思,確為“入書”之妙訣。如讀李清照的《武陵春》,開始並不明白“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二者為後文展寫而抒發情感的細節有何用意,後經反覆思索,終領悟到是作者以二者有外在形為具體表達內心的濃重哀愁。這也證明了一句俗語:“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朱熹認為,“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其意為閱讀應細嚼慢嚥,學會思索和揣摩。

  閱讀之“出”,乃讀書應站在最高層次,對所讀之書作出分析判斷,能從新的角度進行評價和質疑。哲學家叔本華就主張讀書要拉開距離,不要“入”書過度,要敢於從書本中走出來。這樣讀書,方可避免:“是別人在代替我們的思想,我只不過是在反覆重複別人的思想活動而已。”這樣,方可讀後解其意,知其旨,更其也,才真正做到“用得透底”。

  魯迅在早年從醫,曾一度認為就醫可救人。在此之後,他赴日本留學,在生活中發現,“中國百姓需要拯救的不是他們的'身體,而是他們的大腦。”以至於最後他放棄從醫,而是將思想轉觸於筆尖上。他創作伊始,喚醒國人,激勵國人。以此摒棄思想上的舊識,舊觀點。他的這段經歷和思想轉化過程。對於閱讀之“出”,怎樣“用得透底”很有啟示意義。

  讀書,要入得去,也要出得來。書呆書呆,呆就呆在鑽進牛角尖裡,讀而不化,成為書奴,書蠧,兩腳書櫥,也不由得有“百無一用是書生”殘酷說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皆知此事要躬行。”“鏡花雪夜終虛話”,乃指讀書需將理論以實踐相結合,方能讓讀書真正達到有用的目的。

  閱讀,要“入”,也要“出”。不能“入”,則無法融入閱讀,不能“出”,則失去閱讀的價值與意義。

  既能“入”,又能“出”,方才能使讀書最有效果。

閱讀與作文 篇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讀書才能豐富我的精神。書是一窪清泉,使人清爽舒服,書是一輪烈陽,使人熱情似火。

  書是我們豐富自己的方法之一,但是也不能是一味的去看書,而是去閱讀和實踐你所瞭解的東西。什麼是閱讀?閱讀就是在對文字的真實感受之中體味書籍帶來的愉悅,帶你的熱血沸騰等感受。

  古有名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要想知道一個事是真是假,都需要自己去實踐,自己去證實它的真假。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眼見有時候也是會欺騙自己的,所以說要豐富我們的精神的生活,不僅僅是靠閱讀就可以了,還要與實踐相結合,自己動手前去驗證它,這樣不僅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善於動手動腦,有利於我們以後的發展。

  閱讀不能一味的只是看書,更重要的是追求閱讀的本質,囫圇吞棗,終究體現不出文字的奧秘,也不能只是去看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引人發笑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去體會作者的意圖,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這都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所要去了解的。閱讀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去學習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用了什麼樣的手法,什麼樣的理論,而我們就應該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學習這些東西,也不可以照抄照搬,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集百家之書,會聚一身,這才是實踐與學習。

  你閱讀不能只追求數量,雖有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如果一個人只知道讀書,讀完一本又一本,這樣難道不會變成書呆子嗎?要合理安排讀書的數量,選擇好書去讀,我們要做到好讀書,讀好書,才能算得上閱讀一味的追求數量而不注重質量是不可以。

  想要更好的閱讀,就要學會實踐,只有自己動手做了,才會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閱讀與作文 篇5

  剛開始讀書時,每當捧起書本,看著那毫無生命的方塊字,我總是在心底大喊著:“好沒勁啊!”因此,我始終覺得讀書是最頭疼的一件事了。

  漸漸地長大了,我感到了自己知識的缺乏,每次寫作文時,我都感到無從下手。於是,我下定決心要認真讀書了。有一次,我隨手把學校訂閱的《閱讀》翻了幾下,覺得這本書寫得很不錯,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枯燥乏味。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如痴如醉,看著看著,我彷彿走進了書中描述的世界裡。好多故事裡的情節非常生動形象,有時候讀著讀著會有一種悲歡離合之感,有時候遇到一些幽默的情節也會開懷大笑,遇到一些特別感動的情節我甚至會潸然淚下。慢慢地,我發覺自己越來越喜歡《閱讀》這本書了。

  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我喜歡的小動物》的作文,剛寫了開頭,我就不知道怎麼往下寫了。這時,我想起了《閱讀》 裡有一篇教我們怎樣寫好動物的文章。文中先教我們如何仔細觀察動物,寫出小動物的外形特點;然後教我把動物當成人來敘述,這樣可以使句子更生動;最後教我講一下和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根據它的提示,我想起了我家裡的那隻花貓,我經常和它一起玩耍,發生過好多搞笑有趣的故事。我想:只要組織語言把這些情節在我的筆下重現出來,相信這篇作文寫來肯定會得心應手。按照這樣的方法,我下筆如有神,很快就把作文寫好了,老師批閱後,讓我在班上讀給同學們聽,還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閱讀》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怎樣寫好作文,而且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就像動漫俱樂部裡面的一篇《沉香變木炭》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青年擁有很多沉香,卻不知道它的珍貴,他很羨慕別人的木炭一下子就賣光了,而自己的沉香卻沒有賣出幾塊,最後丟棄了自己的寶物。我們應該從這青年身上吸取教訓,學會正確地認識事物的價值,不能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雙眼……

  《閱讀》,就像我的照明燈,能夠撥開迷霧為我指引正確的前進方向,她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我悅讀,我快樂!

閱讀與作文 篇6

  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我曾經與閱讀發生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週末,爸爸媽媽出去加班,只有我獨自在家裡看電視。我無意間打開了一個頻道,看見裡面講了關於一些星座的知識。從那時候起,我便對星座有興趣了。

  第二天,媽媽帶我去新華書店買書。我心想:這真是一個好機會,說不定我還能找到跟星座有關的書呢。我左翻翻,右翻翻,翻得滿頭大汗都沒有找到。這時,我忽然看見媽媽手裡拿的那本書正是我要的那本天文星座觀測大全。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媽媽把那本天文星座大全拿給我,說:“孩子,我覺得這本書不錯,要不媽媽就買這本書吧。”“好啊,好啊!”我激動地說。“但是不能為了看這本書而耽誤了學習,知道嗎。”“知道知道。”我一邊拿著那本書,一邊回答媽媽。

  回到家後,我廢寢忘食地看那本書。儘管媽媽叫了我十來次吃飯,我仍然沉迷在書中的世界裡,看得津津有味,沒空理睬媽媽。這時媽媽徹底發怒了,大聲吼道:“不就為了一本書,看得這麼入迷,還廢寢忘食。你作業都沒做完就這樣。這本書我先沒收,以後你做完作業了才能看這本書。”說完,那本書立刻被媽媽拿到書櫃裡藏了起來。平常我看書時,媽媽從來沒有沒收過我的書,而且她也沒有發過這麼大的火。她每天都是忙她自己的事,也從來都沒有限制我看書。沒了書,我就沒了精神糧食一樣。

  從那天開始,我的作戰計劃便啟動了。每天晚上媽媽做飯時,我都會偷偷溜進媽媽房間裡把那本書放進書包裡,帶到學校去看。直到看完為止,我才把書放回去。但是,這樣偷偷摸摸的心裡不是滋味。我便去向媽媽“約法三章”。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和你“約法三章”,一是我會保證我只有每天做完作業了後才會看書。二是在週末的時候我不會看到廢寢忘食的程度。三是如果以上哪一條沒遵守那本書你可以沒收三天。”媽媽思考了很久,最後終於說了“好,你說的哦。”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看那本書了,心裡的那塊大石頭已經落了下來。

  書對我來說,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營養品。仔細想想,高爾基也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閱讀與作文 篇7

  閱讀——一種增長知識的方法,一種娛樂活動,同樣可以給人們精神上的鼓勵。閱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閱讀的好處有許多。今天,我就想來和大家說說閱讀與網路的聯絡。

  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大家的生活中可能已離不開網路了。比如:查詢資料、完成工作、購物……這一切都可以透過網路完成。現在,閱讀也是一樣。閱讀的書籍和文章有很多很多種類。大家都可以透過網路的查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去閱讀。透過網路的方式閱讀,這樣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讓他們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成為閱讀時間。無論是印刷書還是電子書,讀了,一定會讓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同樣也可以使更多人愛上閱讀或是對閱讀感興趣。

  可使用網路閱讀也有壞處。例如閱讀內容與印刷書的不同。閱讀的形式區別。現代人都會選擇閱讀小說,段子或一些有情節性的故事。可能更少關注那些名人,名家的經典作品或是一些古典名著。這些讓那一些非常優秀的經典的作品在茫茫書海中成為最不起眼的那“一”本。閱讀可能也不會使用大塊面的時間了。紙製書已換成了現在的手機或一些別的電子產品,可能閱讀只是在休閒娛樂的時候來做了。

  聽我們老師說,她小的時候閱讀都是一本一本印刷出來的書。書還都以借為主。一次也借不了幾本。所以一直都不能做到大量讀書。過去的人閱讀的內容不算廣泛,加之那個年代的環境,閱讀更加少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碎片化的閱讀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碎片時間,用來閱讀會使你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我希望大家可以多閱讀,利用好碎片時間。這樣就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閱讀與作文 篇8

  我對計算機知識懂得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知之甚少”,僅僅只侷限在開機、關機、打字、去百度查資料等一些最基本的皮毛。

  真的開始喜歡上了網路閱讀是在今年暑假。

  在課外讀物上看到:李群玉觀驚鴻舞所感道“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低迴蓮破浪,凌亂雪縈風。

  墜耳時流盼,修據欲溯空,唯愁提不住,飛去逐驚鴻。”於是,本著這一份好奇,我在百度的查詢欄裡,慢慢摸索鍵盤,一個鍵一個鍵地按出了“驚鴻舞”三字。

  想看看傳說梅妃所創的驚鴻舞,是否真的配得上這些千古名句。

  然而,跳出來的連結卻是——《一舞驚鴻,繁華如夢》。

  正琢磨著怎麼返回,手卻不能自已地點開了連結。

  “9歲那年,我會吟詩經裡所有的詞,父親給我取名:江採萍,在我第一次將《召南?採萍》背給他聽的時候。”

  江採萍,很美的名字。

  美在一份詩意,美在一份優雅。

  我好奇了:“莫非她就是梅妃?是那梅花幻化的妖精?”我繼續讀了下去。

  就這樣,我與網路閱讀相識了。

  心裡便暗暗記下了這個網站——紅袖添香。

  雖是歪打正著。

  但我相信,我註定了要與網路閱讀結緣。

  於是,我開始了網路閱讀。

  由於本身對古典文學的喜愛。

  我透過網路看的第一本書,便是《花間集》。

  花間詞以其獨特的體式優勢,描摹了男女之情,對刻畫人物心理和抒寫人物情感,具有很高的造詣。

  剛開始閱讀時,是把她當作語文古詩鑑賞來看的,先大體理解主旨,再逐句摳字眼理解體會,以便提高古詩鑑賞能力。

  於是每天都會抽出一點兒時間,看一篇。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發覺自己離不開它了。

  每一首小詩,都輕盈得如同一首歌,飄揚。

  每讀一首小詩,便像在森林裡起舞,舒揚。

  讀完一首小詩,便如洗過了花瓣浴,清揚。

  漸漸地,疲倦的時侯,網路閱讀便成為我心靈最好的歸宿;開心的時侯,網路閱讀就是我分享快樂的最要好的朋友;心情不好的時侯,網路閱讀也便成為了安慰我心靈最好的藥劑。

  慢慢地,我們相知了。

  後來,看得多了。

  發現它們的主旨,若不是相思,便是恩情時。

  我知道了,花間詞,是用來品的。

  而網路閱讀,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理解,去體會,去愛的。

  於是,就不假思索的將自己的內心交與它,任心隨之感受,隨之理解,隨之體會

  只為與其一起飛揚,摒棄一切,與其一起翱翔於茫茫文學之海,一起攜手共賞世界之妙,天下之奇。

  這時,網路閱讀,我們相愛了。

閱讀與作文 篇9

  當我無聊時,當我失落時,當我不高興時,我都會捧起一本書來閱讀。書可以讓你忘記在這個世界所有嘈雜的的東西,把你帶入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你是旁觀者,你是主人公,甚至你是作者。沒有任何的約束,思想在書中自由地馳騁。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草房子》,這是一本很美的兒童小說。記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輕輕走進草房子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耳旁盡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他們是那樣的快樂,那樣的無憂。主人公桑桑是一個頑皮但有心地善良的小男孩,他在草房子中經歷了歡樂、痛苦、悲傷以及病痛等等,這一切都是他人生的寶貴財富,這一件件事也讓他在不斷地成長。在這本書中,柔弱的紙月、懂事的細馬、堅強的杜小康等等,這些人物,都躍然紙上,栩栩如生。確實,人生路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坎坷,但是這些坎坷又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沒有誰一輩子都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誰會願意要那樣的人生。不要害怕那些困難,就像桑桑那樣,用自己的意志、頑強去戰勝它。

  我們還要學習溫幼菊老師,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在他人需要幫時伸出自己的援手,儘自己所能,傳遞給他人活下去的希望。如你是那個被幫助的人,那麼也請你換著一顆感恩的心,默默感謝那些為你付出的人。

  這本書讓我感動,回眸金色的草房子,心中像打翻了五味醋,各種滋味交加,淚如潮水般湧來。輕輕合上這本書,我好像又長大了一次,再次感受了童年,就讓我把這一份美好的回憶,輕輕地埋在心底吧。

閱讀與作文 篇10

  凝眉看完了最後一頁,輕輕合上,虔誠地撫摸著封面上那蒼勁有力的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摸索著記憶,久久未曾散去的畫面浮現在腦海,耳畔彷彿又響起了寧靜悠遠的笛聲。還記得曾經老師玩笑般的向我提及,問我在我看來世界上有幾個太陽。看似一個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問題,我卻著實想了很久。然而在我反應過來時,老師卻只留下了一個背影給我。

  對於我來說:一是天上的太陽,它給了我光明,讓我沐浴著這塵世間的美好;二是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生命,讓我有幸的來到這個世上;第三,便是我最鍾愛的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恍惚間又如臨深淵,記憶中的黑暗不斷迫使著我去面對它——那段遭受排擠的時光。

  少年時候遇到什麼事總是想要找人傾訴,剛欲開口,友人卻神情冷漠道:“抱歉,我沒有時間。”隨後與他人歡笑一片。再過一陣子就收到了朋友聯名寫下的絕交信,我先是自嘲地想:原來之前若即若離的樣子算是朋友。後來卻哽咽到哭泣。回到座位,有人陰陽怪氣地嘲諷,有人幸災樂禍地回望,之前談笑風生的同桌會給予尖酸挖苦的嘲笑,自以為兩肋插刀的摯友會突然一巴掌招呼上臉。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尖酸嘲諷的人惡語相向,尖酸地回敬;對提出絕交的朋友冷淡疏遠,連神情都吝嗇給予。

  我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地就把我變成了我自己最討厭的那個樣子。

  那段時間,我恐懼體育課的自由活動,拒絕再與他人交往,陪伴我的只有書頁。我以一個可笑的目的愛上看書——傾訴、逃避。每當讀到一本書的好詞句時,我會誠摯地將其寫在本子上,又在一旁標註起隨心而發的感慨,並落款時間。

  心若向陽,何懼悲傷?

  暑假過後,再次回到校園,嘲諷依舊,排擠如往,我的心境卻著實有變化,面對他人的指責諷刺,我會選擇輕笑忽視,捧一卷好書淺讀深品。在書中遨遊,體會那悠遠的美好,熟讀深思子自知。再煩躁不安的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安靜下來。

  大抵是覺著無趣了吧,這場排擠悄悄降下帷幕,一切就像從未發生過一般,若定要說出個變化,大概就是我養成的閱讀習慣吧。

  許久之後,我裝作不經意地對好友問起當初那次孤立。朋友愣了愣神,好一會兒才想起來,隨即笑道:“還不是你當初太做作。”

  仔細回想,倒也確實,少年心性的我總是作出一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這樣子總是旁人所見不得的,而自己又倔強,少與父母交談學校中事,只是鬱鬱寡歡,多半倒是我咎由自取。遂釋然。

  所幸,在與惡龍纏鬥時,我有書籍為伴;與深淵對視時,我未有放棄閱讀。書,它告訴了我許多的人生哲理,它告訴了我許多為人之道,處世之道,它告訴我自然迴圈,它告訴我人之本性。它告訴了我太多太多,而然不僅是我。

  品茗論詩,是多少文人墨客,遷客騷人所向往的情景。在這喧鬧的城市,這一份情懷開始變得稀少,在我心中深處,總是留存著這樣一抹嚮往的情懷。

  我因閱讀而與眾不同,這是書對我的照顧,而在這同時,它亦滋潤著他人。耐人尋味不正是書的影響嗎?

  緩緩睜開眼睛,收回散開的思緒,入眼處卻是那——歲月靜好,現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