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推薦】反思的作文合集八篇

反思的作文

【推薦】反思的作文合集八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的作文 篇1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樹口十”,每個人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徵。因此,不同學生的作文,應表現不同的內容和個性特徵。個性是文章的靈魂,寫作是思維的完美與能力的提高,是個性不斷髮展的過程,是用自己的語言表情達意,是個體的榮觀行業以及差異與色彩。寫作是作者主觀情感抒發,是個性化的精神勞動,好文章往往是因為捈抹了個性的色彩,個性是文章的真正價所在,有了個性,文章便會閃耀出嶄新的光輝。

  一、體悟人生,走進五彩斑斕的生活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真實地再現生活的底蘊,真誠地擁抱生活的亮麗,所渭“真實”就是以自然的心靈之眼,觀察生活的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陽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陰暗面”,不但面對生活瑣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視其間深蘊的生活真諦和本質。“真誠”就是反對先入為主的給學生外加一種“標準”的情感取向和價值尺度,並以此來“衡量”和“匡正”生活,導致虛假地作文,甚至虛假地做人,寫作的情感方式說到底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把矯情偽飾的雜質過濾掉,把法然大氣和硬朗諷喻留下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抒寫萬物靈性,進一步體悟生活,從中受到啟迪,接受審美教育,這才是學生寫作的價值所在。

  二、放手作文,把寫作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作文是個體精神勞動的思維結晶,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不需置疑的,他們擁有作文的主動權也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提倡自由作文,給學生的思維“鬆綁”,少些束縛,為他們創造寬鬆的寫作環境和愉悅的構思心境,使學生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暢所欲言,寫自己的作文,走自己的創新路。我們主張放手作文,鼓勵學生在利用業餘時間,踴躍投身圖書世界,擷取文學營養,奔向大社會、大自然,去擁抱生活的真諦,以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增長才幹,讓他們全憑自己的意願、喜好去抒寫生活,評說是非,在廣闊的時空裡,自由馳騁,寫出富有個性的好作文。

  三、弘揚個性,表現人性的精髓

  個性化的創造是作文的亮點所在,而每個習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靈性、有個性個體,作文應該展示人格魅力,表現人性精髓。作文有了個性和人格,就有靈性、有生命。優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為它洋溢著濃郁的個性色彩,充溢著感人的人格力量,作文要張揚個性,就是要理直氣壯地表現“自我”,寫出自己個性化的文學才思。

  總之,作文要杜絕“美麗的謊言”的編造,遠離虛情假意的造作。應該教育學生走出不必要的束縛,用自己的筆管,抒寫五彩斑斕的生活,啟迪讀者進一步體悟生活,受到思想教育和審美薰陶,在作文的磨鍊中,不斷髮現自我,完美自我,讓青春與佳作一起煥發生命的光輝。

反思的作文 篇2

  今天,星期三,上午第一節課匆匆忙忙跑進教室,頭上冒出細細的汗。接著,語文老師走了進來,教室像是時間靜止了一樣,鴉雀無聲。

  老師開始上課了,這時後面丟來一本作業本,是物理基訓。因為昨天柳老師說:明天早讀之前,作業收上來。我從地上撿起物理作業本,放在桌上,繼續聽課。這時,不知從哪裡傳來一句:你們寫了嗎?頓時我才想起來,我昨天還有幾個詞語沒有抄,因為當時去老師有幾個詞沒有寫而是念出來的,我沒有仔細聽。當時就打算明天早上來看一下同學的作業,然後再抄寫。但是一大早來我就和同學們踢足球去,一踢就到上課,就把這事完全給忘記了。於是,當時心裡就想心動不如行動,因為不把那幾個詞語抄完,就要按欠作業處理,於是就拿了別人的作業一看,才5個,心裡當時就更強大了,看樣子,幾分鐘就可以搞定。抱著這種僥倖的心理,開始在下面寫作業。剛寫了一個詞語,老師就走了下來,我出於一種自然反應,就把作業本往座位裡塞。可老師說了句:你抄得蠻high的.啊!我知道完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到後面去!一聲嚴厲的聲音傳來,自然是語文老師。我拿著書和筆走到了教室後面,靠首牆壁。其實從語文走過來說第一句的時候我就後悔了,其實真的寫完也要七八分鐘,或許是我的內心不夠強大,不敢承擔負作業的責任,在這種僥倖的心理作用下,就做了這樣的事。這樣過去了十來分鐘,老師朝我走了過來,我以為老師會問我:是什麼原因?但是老師從我這走了過去,沒有理我。又過了一會兒,老師又走了過來說:下次別再這樣了,回座位吧!我內心暗自說了聲:謝謝!

  從這樣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要有條理有耐心,做事還要懂得分寸,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學習,要有計劃,要有目標,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錯,等你後悔的時候,你都無法挽回,畢竟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反思的作文 篇3

  對於試卷分析大家都不陌生,可今年的試卷分析和以前大不一樣。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以前的試卷分析只針對語文學科。可今年的試卷分析,是要我以一位班主任的角度去分析每門學科的優秀率及百分比。透過這些鮮活的數字來分析我們班的各學科的優勢和劣勢及原因,優勢是怎樣形成的,作為班主任是怎樣配合的。劣勢是怎樣形成的,作為班主任我存在哪些不足。

  這次分析讓我有了深刻的反思,以前對其它學科確實關注不夠,認為成績好壞更多的是任課老師的原因。可當語文、數學、品生、體育、美術跟全年級放在一起比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如果這個班成績好的話,其它學科的成績也普遍偏高。這說明課堂聽講習慣非常重要。針對各科優秀率呈現出課堂聽講習慣養成欠佳的共性問題,以後我要注重習慣養成,多以鼓勵的方式激勵孩子,使孩子強化良好習慣,督促孩子不斷改正不良習慣。如行為好的加蓋紀律章,給得章數量多的或者增加頻繁的給予更高獎勵,並要定期檢查和反饋。今後我要重視學生的各科成績,配合好各科老師,經常主動的詢問各科老師本班情況,階段性的瞭解本班存在問題,針對各科老師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如:音樂課和美術課針對經常忘帶葫蘆絲和工具的學生,應及時與家長聯絡,問清原因,讓家長督促孩子帶來。針對困難生,培養孩子良好的繪畫習慣,幫助孩子有效發展,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

  相信透過這次試卷分析給予的啟示,能幫助我在做好班主任的路上我將一路反思一路前行。

反思的作文 篇4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中國人民都必須會做到的事,而有些人,不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反而不聽父母的話,還辱罵老人。老人說他幾句,他不把老人放在眼裡,甚至頂嘴反抗,這就意味著不孝親不敬老。

  我們應該學習身邊的那些懂得孝親敬老的人,學習他們的行為。比如:扶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幫助那些殘疾的老人,不要無視他們的存在······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豐衣足食而早出晩歸。為了我們的學習,他們的額頭上出現了一排排粗粗的黑線。為了我們······他們的頭髮被一根根愁白。所以,我們要理解父母的疾苦,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外出要給我們的父母打招呼,放學不能及時回家要給他們打電話,別讓他們擔心。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要任性,不要和父母對著幹。否則就不孝親不敬老了。因此,孝親敬老是我們學生必備的禮儀原則。

  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家裡要做到孝親敬老,在外面也同樣要做到孝親敬老;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語言上要孝親敬老,而且要把孝親敬老的這個優良傳統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

  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為孝親敬老這項活動一起努力!

反思的作文 篇5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農村小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農村教師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眼前閃爍。

  對於語文教師,特別是習作起步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隻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遊戲;寫考試得到100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範,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事說出來。至於作文是什麼,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縣河的少年兒童熱情敏感,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麼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後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於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遊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遊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遊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鬆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農村小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網際網路上查閱資料,做實驗,諮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教師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讚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讚賞的眼光去批改,並透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說可以變成有話說,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幹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反思的作文 篇6

留一方淨土給文化

  時間的影子在緩緩地移動,文化的腳步跨越無數個白晝與黑夜,綰結了消逝的光陰。如水的平淡中,濃得化不開的是智慧與精神。多少流年滄桑,漫漶的是廢墟,生動的是內涵。一隻飛鳥沒入遠空,一粒石潛入靜水,泛起的是漣漪,糾結的是心緒。歷盡千波萬折,如果回望時只留下一種感覺,那就是——文化。度過了榮辱得失依舊超然,歷經了沉浮起落依舊淡然。是歲月釀成的一罈酒,沉醉了回憶,清醒了人生。

  然而,時光瀲灩,歲月轉身。先人留給我們的,那些燦爛、輝煌的文化,已經黯淡了,消失了,被人們遺忘在某處。是進步,還是倒退?是昇華,還是忘本?

  當一切從喧囂中安靜下來,這時我會想,文化帶來了什麼?時間帶走了什麼?娛樂帶來了什麼?我們又遺忘了什麼?

  花開花謝,潮漲潮落,伴隨著四季的輪迴,萬物不停地更替,世界不停地進步。當我看到經典一個接一個地淡化,“翻版”卻迅速佔領人們視野時,這才幡然醒悟;文化,竟也這般淡泊了。

  如今的“翻版”,帶著不同時期的文化,穿越時空,融合在一起,演繹著一些不倫不類,又沉澱著一些悲哀。那些美好的文化,竟消逝在“翻版”碾過的車轍裡。

  有時候看見文化在那些來路和去路中,就像一場叫罵,丟失了文化的內涵,於是,我總是習慣在某一個清澈的日子裡,把那些經典拿出來一遍遍地看,看夕陽消失的方向,看那些清澈的“翻版”中體會不到的情感。

  站在前進的路口,想要為逝去的經典文化落一次淚,卻發現,淚水堆積在眼眸裡,始終還是流不出來。

  或許,思想已經漸漸麻木,已經沒有多餘的眼淚來祭奠那些悲哀。風起雲湧的蒼茫裡,你我都已被“翻版”“翻”得漸漸蒼白。

  面對這流失的文化,我們應該在心底種下文化的種子,把它培育成一棵大樹。在我們失望時,這顆大樹可以守護我們孱弱的心靈;在我們迷茫時,它可以喚醒我們沉睡的悸動。

  現在,我們不能再只為這流逝的文化呻吟,我們不能再只為這流逝的文化悲痛!讓我們把握現在,珍惜眼前,不能再讓那鄙陋“翻版”撼動文化的根基。

反思的作文 篇7

  堅持了兩年的習作訓練,從中深切地感受到行之有效的講評課抵得上一節精彩絕倫的習作指導課,在這類課堂上不僅會極大的激勵學生的習作熱情,關鍵是學生手持第一手寫作材料在講評比照中會透徹地明晰寫作方法,真正起到講一篇帶一類的效應。在此結合自己的做法,對講評作文提出幾點建議,與大家商討。

  一、批改要及時。

  及時批改的目的就是要保護學生的習作熱情,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你想學生好不容易寫一篇“鉅作“,卻久久得不到迴音,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兩年來對學生習作的訓練,我都是前一天寫,第二天就面向全體進行講評。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會選擇一週當中語文課節最少的那一天作為固定的週週訓練時間,上午寫,下午及下班後所有時間進行逐篇細緻批閱。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習慣,“習作”在他們頭腦結結實實地打下了烙印。以至於每次習作後的下午孩子們無論在哪遇到你都會詢問習作成績,如果你還沒批他的習作,有的孩子就會直接抽出自己的作文字等你批閱後才肯回家,這是多麼難得的習作熱情啊,學生們上心了,習作水平可能不提高嗎?

  二、講評要抓重點。

  講評習作最忌泛泛涉及,從立意選材——佈局謀篇——錯別字面面俱到最是低效,甚至無效,我則相反,每次講評只抓一點集中火力強攻猛打,務必做到一次習作一個收穫,即一次習作攻破一個學生們的“頑疾”。如:“難忘那一次”我解決的是選材問題;“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動了”我落實了怎樣把一件事寫具體細膩才能感人的問題。例如怎樣把我生病時媽媽對我細緻入微的照顧寫得令人感動;怎樣把自己鼻子出血同桌的幫助寫得令人感動;怎樣把老師為我補課寫得令人感動。就這樣練著講著,突然感覺到我們總是埋怨學生選材俗,不新穎是不對的,與其空空的埋怨,不如教會學生把平凡事寫細寫深,讓其筆力不俗,在樸實無華中彰顯其厚重的底蘊,紮實的寫作功底,使其“事俗語不俗”豈不是更實效些。

  三、講評後要修改。

  一節講評課老師再氣宇軒昂的讀啊、講啊,學生聽得再清晰再沉醉,最後沒有學生反思後的再實踐,一切都是徒勞的,所以我班學生的習作本上有3色筆跡,第一色是初稿黑色;每二色是講評後的自我修改紅色;每三色是同學互改藍色。老師們一定要抓住講評後學生茅塞頓開,躍躍欲試的契機,給足學生時間修改,在這個環節要捨得“浪費”時間,只有這個環節你捨得付出了,講評的時間才沒有浪費,而是讓時間增值,你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呢?

  其實“講評習作”包含的內容真的很多,每位老師肯定都有自己的高招妙招,那麼誠摯地邀請您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反思的作文 篇8

  學校搬遷到新德西路,爸爸媽媽讓我獨自乘車上學,並給我買了一部手機。我乘到藥師弄站下車,就給媽媽打電話報個平安。手機啊手機,不料卻因它惹了禍。

  我的手機螢幕上有個小人,十分可愛,而且配有動聽的音樂,讓人愛不釋手。每天放學回家,一放下書包,我就開啟手機玩個過癮。手機裡有很多遊戲,我最喜歡“花樣摩托艇”,每個賽道都有幾隻跳板,駛上跳板騰空而起,按“上下左右”鍵,就在空中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摩托艇來了個“晴空霹靂”,連翻好幾個跟斗,越過了一堆石頭,並且順利過關。一天又一天,已經闖到了第4關,遊戲難度越來越大,我的級別也越來越高,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闖關。

  我竟沉迷於手機遊戲,作業質量越來越差,成績也直線下降。這天,我又在玩手機遊戲,恰逢媽媽提前回家,來了個突擊檢查。我來不及藏起手機,終於露出了馬腳,她奪過我的手機,看了看螢幕就嚴厲地說:“你們老師打電話說,你‘隨堂小卷子’上的數學題目,每次十道題都要錯掉五六題,單元考試成績也落到了平均分之下,原來是這麼回事!”我低頭不語,她又說。“給你買手機是為了方便聯絡,打電話報個平安。你卻沉迷在遊戲裡,學習一落千丈,真是個不爭氣的孩子,手機沒收!”我又慚愧又後悔,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這是手機惹的禍嗎?玩物喪志,我真該好好地反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