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實用】反思的作文合集九篇

反思的作文

【實用】反思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反思的作文 篇1

  從事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厭煩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分析起來,根本原因還在教師身上。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為此,解決學生的厭煩心理,首先要從教師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構思、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長期的作文教學中,凡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都堅持與學生同題寫作,平等研討,共同修改。本人的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在省級、市級各家報紙、雜誌發表詩歌、散文、訊息、通訊百餘篇。更重要的是,我的這種做法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再那麼難,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實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須要有獨到的思想和藝術見解。”學生對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徹底打消畏難、厭煩心理。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範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範文的機會。同時,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本人所教學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級中學生徵文競賽活動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寫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熱情,許多學生紛紛表示,

  也許將來我也能成為一名作家。繼而實現了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鬆的喜人局面。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誠的愛。很難想象,一個對現實生活冷漠、對學生漠不關心的教師會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反思的作文 篇2

  三年級上學期結束了,回想這個學期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上課說話,玩筆,還有不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課後還和同學在班上追追打打,被老師看見啦還罰留堂,我知道這樣做不好,我決心要改正這些缺點。

  我以後要認真上課和努力學習,要做一個老師心中的好學生,媽媽心中的好孩子。

反思的作文 篇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大膽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養成的不夠,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我思考了很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

  週二的作文課,我先分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學生對看圖作文的順序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楚記敘的順序,有條理地寫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後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命題並簡單說說思路,組長安排,老師計時,並觀察指導各小組的情況。已完成作文的,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統一完成後,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找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美處,大聲的讀,後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後,交流心得。每組推選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小組負責人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缺點,並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標。

  經過這樣一改動,學生在作文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6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穫,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增強了。

  當然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反思的作文 篇4

  科羅廖夫曾說:“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可見,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如果沒有了書,人類將不會有今天的卓越發展;如果沒有了書,我們永遠都是一個無知的'人;如果沒有了書,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乏味無聊。熱愛讀書,就是熱愛生命;熱愛讀書,就是珍惜生命;熱愛讀書,就是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

  透過讀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懂得了我們做事應該堅持不懈,為著自己的理想努力。讀完媽媽給我買的《愛國英雄故事》,我懂得了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用自己的才幹來建設祖國。而《好學生應養成的50個好習慣》則告訴我應該學會學習,學會預習,學會複習。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還是《愛國英雄故事》,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愛國人物,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我們不能像他們那樣,為祖國捐軀,但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發展作出貢獻,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黃繼光了。

  懷著激動與崇敬,我讀完了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當我讀完時,心久久不能平靜。黃繼光那光輝的形象怎麼也揮散不去,我彷彿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家鄉,黃繼光不顧生命安全,來到朝鮮前線。

  在僅4平方公里的陣地上,“聯合國軍”先後投入6萬人的兵力,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航彈,最多的一天達30萬發。志願軍也陸續投入兵力4萬餘人,發射炮彈40萬發。陣地上草木蕩然無存,岩石構成的山頭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在這樣的常人難以想象的火海彈雨中,志願軍能夠打退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火力的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於有無數黃繼光這樣的英雄。

  當我讀到“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指導員說:“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這句話時,我臉上不禁一陣慚愧,黃繼光是多麼的主動,可我連媽媽交給的的家務都懶得做,比如說:媽媽讓我洗碗,我總是推辭,不是說自己作業沒寫完,就是說自己正在看書,雖然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家務活我卻乾的不怎麼樣,我真應該向黃繼光叔叔學習。

  “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句話,把我深深地震撼了。黃繼光,這個偉大的戰士,面臨著生命的危險,卻一點也不害怕,因為他心中裝著自己的祖國,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他可以不顧一切。黃繼光,雖然是一個普通志願軍戰士,但是他卻有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為了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通路,而犧牲了自己,僅僅22歲,如果他沒有死,他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如果他沒有死,他還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他沒有死,他還可以幹很多自己還沒來得及乾的事。

  黃繼光,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他的精神,他的堅強,他愛祖國的心,跟他相比,我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學習上,我總是馬馬虎虎,明明是86÷2我卻抄成了80÷2,好多自己能做對的題卻因為自己的馬虎而做錯,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就靠我們了,我們如果再不好好學習,長大又怎能論愛國呢?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學會學習,學會看書,學會勞動,,我們不僅要會看書,還要學會看好書,怎麼看書,朱熹曾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所謂的“心到,眼到,口到”就是心記,眼看,口說。讓我們用正確的方法,看好書,好看書。

  人活著要吃飯,人活著也要讀書;吃飯是人的本性,讀書也是人的本性。讀書可以有目的地讀,也可以無目的地隨便翻翻。書海無邊,只能有選擇地讀一些代表作。讀得好不好,要看實踐。讀死書,讀書死,結果造就的是兩腳書櫥,“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如果是個“讀書種子”,葆有讀書樂趣,就能興味盎然地吸收書中精華,長成大樹,成為棟樑之材。

  熱愛讀書,品位書香,愛我中華!

反思的作文 篇5

  不要總是去當手電筒,總照他人的暗處,總找他人的缺點,也要學會回頭審視自己。試著找自己的短板,因為人無完人,人總有缺點需要改正。可以想想自己有什麼做的不正確或者還需要改進的。就像做功課一樣,看到自己的成績不如他人或者還不如過去的自己,不能抱著僥倖心理躲避,而是要反思自己與他人的差距並且找到自己不如過去的原因,這樣才有機會成長。就像荀子所說的“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天過已。”“反思”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詞更是一種行動,一種可以成長、可以超越自我的機會。

反思的作文 篇6

  今天是星期六,是公佈上次英語百詞大賽成績的日子,我看了看自己的卷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幾個鮮紅的大叉子,我才如夢方醒。一共錯了九處,是九十一分。聽老師說,我的分數和最高分的同學只差了一分,這讓我與一等獎失之交臂。

  這時我才回想起百詞大賽前,我並沒有認真地複習單詞,對於那些複雜的單詞,總是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不會考,也沒有去認真地背。在答題的時候,我又粗心大意,只顧著答題的速度了,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質量的問題,最後答完題也沒有仔細地檢查,只是東張西望,看到別人在那緊張地寫著,我卻已經完成了,心裡還沾沾自喜。很快交卷的時間到了,我是第一個交卷的,老師還讓我再檢查一遍,可我卻胸有成竹地直接把卷子交到老師手裡,本以為能打高分,拿到全班第一名,但結果卻是如此,和第一名只有一分之差。尤其是把動詞變過去式的地方,因為我在家裡沒有複習這裡的重點,一共就扣去五分。

  我感到很後悔,但是我卻深深地知道,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賣的就是後悔藥,經過了這次的教訓,我以後一定要改掉我粗心大意的毛病,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而且還要了解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答上擴充套件題。我想經過我的努力,在下次的過級考試中,一定要超這個同學,我會更加努力。

反思的作文 篇7

  今天,星期三,上午第一節課匆匆忙忙跑進教室,頭上冒出細細的汗。接著,語文老師走了進來,教室像是時間靜止了一樣,鴉雀無聲。

  老師開始上課了,這時後面丟來一本作業本,是物理基訓。因為昨天柳老師說:明天早讀之前,作業收上來。我從地上撿起物理作業本,放在桌上,繼續聽課。這時,不知從哪裡傳來一句:你們寫了嗎?頓時我才想起來,我昨天還有幾個詞語沒有抄,因為當時去老師有幾個詞沒有寫而是念出來的,我沒有仔細聽。當時就打算明天早上來看一下同學的作業,然後再抄寫。但是一大早來我就和同學們踢足球去,一踢就到上課,就把這事完全給忘記了。於是,當時心裡就想心動不如行動,因為不把那幾個詞語抄完,就要按欠作業處理,於是就拿了別人的作業一看,才5個,心裡當時就更強大了,看樣子,幾分鐘就可以搞定。抱著這種僥倖的心理,開始在下面寫作業。剛寫了一個詞語,老師就走了下來,我出於一種自然反應,就把作業本往座位裡塞。可老師說了句:你抄得蠻high的啊!我知道完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到後面去!一聲嚴厲的聲音傳來,自然是語文老師。我拿著書和筆走到了教室後面,靠首牆壁。其實從語文走過來說第一句的時候我就後悔了,其實真的寫完也要七八分鐘,或許是我的內心不夠強大,不敢承擔負作業的責任,在這種僥倖的心理作用下,就做了這樣的事。這樣過去了十來分鐘,老師朝我走了過來,我以為老師會問我:是什麼原因?但是老師從我這走了過去,沒有理我。又過了一會兒,老師又走了過來說:下次別再這樣了,回座位吧!我內心暗自說了聲:謝謝!

  從這樣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要有條理有耐心,做事還要懂得分寸,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學習,要有計劃,要有目標,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錯,等你後悔的時候,你都無法挽回,畢竟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反思的作文 篇8

  縱觀自己高中以來的語文教學,最感無奈的要數作文批改這一環節了。每次作文課後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評語、講評這幾個“固定招式”,然後又佈置新作文,進入下一輪“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學生翹首以待,等待自己的作文被老師評定為一個等級或分數;老師看著堆得像小山似的作文字,甭提有多愁心了。而且這種批改模式的最大缺點是耗費人力資源又得不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事倍而功半。

  難道就沒有一個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嗎?我也試圖做過改進,也只是輕批改過程而重講評過程,即輕對個體作文的批改而重對優秀作文的表揚和差作文的講評式修改(即講評時邊讀邊指出問題邊修改),還將自己所代兩個班級的優秀作文辦成“發表園地”展出交流,以“激勵優秀帶動後進”。這樣總可以提高一點效率,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覺還不如人意。關鍵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總感到在作文批改這個環節,只有老師“閉門思過”,最後才在講評時指出學生作文之“過”,學生是否有所感受和領悟,還是未知數。

  對這個問題的豁然開朗,還是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國培計劃”——陝西省農村骨幹教師脫產研修期間。主要是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讓我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思想武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語文課程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高中語文作文批改要有新突破,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進“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和大膽採取“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促進反思,並鼓勵同伴參與到評價之中”的高中語文作文批改新思路。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分好學習小組。一個班分為8個學習小組,每組6—7人,一般按自然組前後一分為二的分法最為簡便,也最好操作。教師最好對學生水平心中有數,分組時做到先進和後進搭配。若原班級自然小組中不具備這種條件,語文教師可根據自己教學需要重新調整。一經分定,至少保持半學期不變。

  第二步,進行作文批改教學。又可分兩步:

  先由學習小組內部交流。利用自習輔導課或作文課,讓小組內部圍成一圈,每個成員在小組會上輪流念自己的作文,每唸完一篇,其他成員可就該篇作文是否達到了這次作文要求展開評價,這篇作文存在哪些問題,應怎樣修改等方面充分發表意見,對這篇作文進行一個基本評價,得出是否達到此次作文要求的結論。然後,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評出本組一例最為優秀的作文和最有問題的作文,寫出評語,交給老師,進行全班交流。

  再由老師對各小組交上來的最優秀作文和最有問題作文進行全班講評。學生評出的最優秀作文和最有問題作文在此都是相對概念,老師還需要作出基本判斷,對所謂最優秀作文還要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修改意見。對最有問題作文同樣不能“一棒子打死”,最大限度地指出一個閃光點,哪怕一個好詞、好句也好,這是對該生的鼓勵,不至於使其對作文喪失信心。然後進行“手術式”修改,並闡明為什麼要這樣修改,讓同類的“問題作文”學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明白:哦,原來是這麼回事,我知道怎樣寫這類作文了!

  第三步,針對作文根基差的同學進行個別輔導。先安排其餘學生就剛才老師講評到的問題進行自我修改,然後到作文根基差的同學的小組進行座談交流。瞭解該生對此次作文的想法,為什麼沒有寫好的原因,是否有再創作的新思路、新的作文材料,等等。並在這些具體工作的基礎上,要求該組成員共同幫助這個基礎差的同學,爭取每次作文中一點一滴的進步。

  第四步,辦好“發表園地”。現在網路技術發達,為我們辦好“發表園地”提供了有力的網路技術保障。學生們的資訊科技課又使他們具備了網上發表的技術能力。可以辦一個班級發表園地的部落格,由學生寫作愛好者當主編,當每次作文教學中確有學生佳作時,教師表揚後可錄入該部落格,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寫作動力和精益求精的寫作精神。

  當然,上述過程需要教師的充分準備,要提前設定預案,要精心組織,切不可偷懶,隨意應付;同時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素養,儘量和學生一起寫寫“下水文”。我堅信,只要做到這幾點,並持之以恆,班級學生整體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只提倡高中作文批改教學進行這種新嘗試。這是由高中生生理條件基本成熟的條件決定的,使得他們基本具備了自主、合作、探究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也是符合《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其目的就在於充分發揮每個高中生的潛能,培養他們在作文評價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批改的全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局面,高中生作文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

反思的作文 篇9

  一個人坐網咖開了一個機器,可是登上後不知道該做什麼,聽著歌,盯著螢幕發呆。

  想寫點什麼,可是不知到自己究竟還能寫點什麼。市博物館的活動結束了,我突然之間不知道自己在清閒的該做什麼了,第一次在大學陷入這麼長時間的迷茫,也許,我現在已經喪失了目標,像是一個在大海里失去指南針的航船,只能隨波逐流,走到哪裡算哪裡,可是自己心裡還真的不甘心,不甘平庸,想奮鬥,想努力,想拼搏。但是,自己卻總也堅持不下來,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志大才疏,為期十天的博物館活動,看到不少書法家,也認識了不少安陽書法和國畫造詣很深的人,雖然只有十天,但是我從他們身上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而這些東西正是我所缺少的,比如自信,比如樂觀,比如堅持。

  我一直喜歡申梁斌老師的書法,他的字很清秀,很有規矩但是又不失豪放,一切都有章有法可是卻又不失魄力,運筆很順,不會故意走彎筆,可是那種書法獨有的感覺卻能很清晰的給人以震撼,總之,看他寫字就是一種享受。我曾經私下問過他寫字運筆怎麼就能暈的那麼流暢,他也就是笑笑,讓我拿一張四尺的宣紙,提筆就寫了“自信”,字尾一行小字“求人不如求己,信人不如自信。”這幅字我一直留著,沒有讓外人看過,包括自己寢室的兄弟。

  是啊,自信的人才能成功,人生就像一張宣紙,我們的一生就是在這張宣紙上潑墨書寫我們的人生,唯有自信的人,才能運筆如行雲流水,才能任意揮灑出自己靚麗的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宣紙人生。

  應該談一下樂觀。我記得幾年前我筆記本里有一句話“悲觀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樂觀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雖然這麼多年了,這句話我一直記的,可是,同樣是這麼多年,我一直也沒有真正理解過這句話。可是,現在我好像突然感覺到了點什麼,人都說字如其人,用申老師的話說,我寫的字很沉重,尤其三點水,看似流暢,可是運筆總是靜不下來,我不知道怎麼去改,這是心境的事,我無法控制。

  不過後來我想了好久,靜了好久,也明白了一些事,我們都生活在一個不如意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憂思一出、便會鋪天蓋地、可半米陽光就足以照亮一個人的世界、我又何必一定要關了門、合了窗連這半米光都不放進我的世界呢?我們只要在有陽光的時候開出自己的花就好了,又何必在乎那麼多,想那麼多呢,平靜一點,安靜一點,心自然也會靜一點。

  學會安靜,學會樂觀,學會把握自己的生活,這樣,我們才能開出自己絢麗的理想之花。

  再說堅持,我知道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堅持的人,我也知道,要想成功,必須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就好像申老師說他的自省的話“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當時我坦言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堅持時,申老師只是笑著說了一句“你們還小著呢。”呵呵,當時我也只是苦笑一下,二十了,小嗎?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徐悲鴻23歲已經是北大國畫畫法的導師了,胡適在北大做教授好像也就27吧?怎麼到現在我們,呵呵,也許時代在變吧,但是不可否認,不僅是我,而是我們這一代,好像就是缺乏一點什麼東西,具體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那種堅持吧。

  活動最後一天,我想請申老師給我寫一個“堅持”,可是,想好了想還是把堅持換成了“冷靜”,因為,我現在或許更需要冷靜下來思考思考自己的未來了,畢竟,二十,不小了,該思考思考自己未來的路了。偏激了二十年,迷糊了二十年,傻傻的活了二十年,現在是該冷靜冷靜了。

  我想,如果這個時候一個人還沒有自己的規劃,沒有自己的目標,那麼他的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做人,總是要有點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