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精選】反思的作文錦集6篇

反思的作文

【精選】反思的作文錦集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的作文 篇1

  三年級的作文是小學生學習寫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三年級階段開好了作文的 “頭”,這不僅為學生以後的作文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能從科學性、邏輯性、實用性、事物性的內在聯絡等不同方面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礎。抓好這一階段的作文訓練,是我們作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對學生習作要求要適度

  每個單元上到作文課時,學生都有一種“恐懼感”。他們都認為寫作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若要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教師先要把學生“寫作難”的心理包袱卸下來,改變“怕”寫作文的觀念。那怎樣改變這種觀念呢?

  首先對學生作文要求要適當。把握好作文教學的尺度,不要過高要求學生把語句寫得如何華麗,內容寫得如何具體。如果在每次作文時提出一大串的要求,最後一句“不少於300字”。那麼對於正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肯定是興趣全無、談文色變。其實,三年級作文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寫出幾句通順的話,會用一些學過的詞語,把要說的話說清楚”就行了。如果教師能幫助讓學生以一種輕鬆的心情對待每一次作文,徹底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幫助他們樹立寫作的信心,並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的空間。相反,如果老師“心比天高”,開始就對學生要求過高,過多挑剔,一味訓斥,這樣學生對習作產生了畏懼心理,更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

  如何選好寫作的材料,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但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什麼,總是覺得沒什麼好寫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把學生的思想從這方面解放出來。所以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善於引領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會,深入發掘題材。要給學生創設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演繹其中的精彩片段,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挖掘素材。

  有一次習作要求學生“寫一寫民族傳統文化”。當同學們一看到這個要求時都傻眼了。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麼?寫什麼呀?怎麼寫呢?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面到是有幾篇例文,但是這些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離得太遠了,學生根本無從下手。

  我是這樣做的: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什麼節?”

  同學們都說,“我喜歡過中秋節” “我喜歡過春節”“我喜歡過保保節”……

  師:“為什麼呢?”

  同學們有的說:“我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可以賞月、吃各種口味的月餅,我最喜歡火腿口味的了。”

  有的說:“我喜歡過年,因為過年時全家團圓,還可以得到許多壓歲錢,還可以放煙花。” ……

  老師在學生充滿激情的發言、討論後,相機提示:“小朋友們,看來大家的節日過得真是豐富多彩。像剛才大家說的這些都是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也就是這個單元要我們寫的作文內容。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去寫一篇有關民族傳統文化的作文。”這樣學生寫作的“米”不就找到了嗎?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話說,我用口語交際的方式讓他們把想說的話說出來,讓他們有話可寫。

  如:用玩具編寫童話,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玩具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後請學生小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係,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引發和鍛鍊,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引導學生把握寫作的規律

  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只是提示學生按照所謂的“時間的先後”、“地點的轉換”、“事情的發展”的順序來寫。“模仿寫作”是三年級作文訓練的明顯特點,也是小學生練習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較為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講《翠鳥》一文時,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翠鳥的外形特點,透過描寫翠鳥的爪子、眼睛、嘴的特點突出翠鳥的外形。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顏色特點,觀察翠鳥的頭、背、腹部羽毛。最後再對照插圖,學習本課的具體寫法。這樣,透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文結合,使學生印象深刻。學了本課後,可以指導學生寫一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要求他們仿照《翠鳥》一文的寫作方法,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

  教學生學會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包括別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覆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語句、段落、情節改優美,使文章生動感人。袁微子老前輩曾主張:“寫作文提倡學生自己修改,老師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檢查之後加批語”。因此,應該教師應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對於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誤用詞語、標點符號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師只需簡單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種符號標出該修改的字、詞、句、段,至於具體應怎樣改,則由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年級階段的學生知識面還不廣,對學生的修改不要期望過高。一般看他們修改的句子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能否找出自己認為自己比別人寫得好的句子或詞語,能不能按一定的順序來說清楚一件事情就行了。

  對與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我也是剛剛起步,如何找到一條快速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新路,還有待於與同行們進一步努力探索。總之,小學三年級學生剛走上寫作之路,各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少,作為老師要有耐心地“扶”一下,要把他們“送”上更高的科學的寫作途徑,讓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反思的作文 篇2

  今天下午,媽媽接我的時候,我因為英語考試沒有考滿分,所以有些難過,媽媽看到我好像心情不好,就問我:“你怎麼了?”我哭著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我說:“沒有考滿分不要緊,考試只是一種方式,那是對你所學知識的測試,答錯的地方說明自己學得不紮實,需要補足,是一種知識的強化。”

  媽媽說的話,我雖然不是太懂,但是我知道以後在學習中不能只記書本中的模式,死記書本內容,要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那樣才能考出優異的.成績。

反思的作文 篇3

  (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

  除課文已經舉到的把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把書皮改成包書紙外,還有:作文中寫我遞給同桌小強看,還不停地給他講著,葉老將不停改為悄悄,這就更符合當時正在上課的實際情況。作文中寫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葉老將畫改為幾何課本,因為王老師拿的是帶有圖畫的課本,並不是一幅畫。作文中還寫王老師談到今天,也談到了明天,並不斷地問我,葉老將並不斷地改為最後他,因為王老師不可能不斷地問同一個問題,葉老這樣一改就合乎情理了。

  (2)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

  作文中寫口裡還不住地吶喊:衝啊,向幾何進軍!這個句子用詞不準確,因為吶喊是大聲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畫面是不可能出聲的,葉老改為從口裡還吐出來幾個字這樣就既符合畫面的意思,又表達確切。作文中寫我的臉頓時變得通紅,還有最後一句我的臉頓時臊得通紅,這兩句都不真實,因為這時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臉色的變化的,葉老分別改為我的臉頓時一陣熱臊得我臉上頓時火辣辣地一陣熱,這就真實可信了。作文中寫我被他的興致勾引起來,這句話沒說清楚我的什麼被王老師勾起來了,所以葉老調整了詞序,改為我的興致被他勾引起來了。作文中還寫道:我看見他的粗眉緊皺著,像擰成了一股黑繩。擰成了一股黑繩比喻不當,言過其實,葉老改成我看見他緊皺著眉頭,不僅文字簡潔,也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3)把長句斷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門口手裡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的王老師,就是我們的新班主任,改為我們的新班主任王老師站在教室門口,手裡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把左邊又畫了兩個少先隊員拿著兩簇鮮花改為靠左邊又畫了兩個少先隊員,手裡拿著鮮花,這樣把長句斷成短句,不但表達得清楚明白,而且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4)刪去重複囉唆的詞句。

  這類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從班上的小事情一直談到了國家的大事情,談到了今天,也談到了明天,這句話中了字用得太多,顯得囉唆,葉老都刪去了。再如,看見王老師一個人在桌旁畫著什麼,桌旁一詞沒有必要,葉老也刪去了。刪去重複囉唆的詞語,句子就乾淨簡潔多了。

  (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如,作文中寫我跟你一樣,也喜歡畫畫,尤其是人像,葉老把尤其是人像改為尤其喜歡畫人像。因為尤其是人像也可以理解成尤其喜歡人像的圖畫之類,加上了喜歡畫三個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再如,作文中寫小強突然告訴我,王老師叫我到數學教研組去。沒料到王老師見到我來了,就笑著問這裡的前後兩句話銜接得不好,沒料到的意思沒有體現出來。葉老添上我以為準是要挨斥兒了,這樣,句與句之間的銜接就比較緊密,意思表達得也比較準確完整了。

  (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作文中有好幾處將像寫成象,葉老一一加以改正。標點符號方面的修改也比較多,有的逗號改成句號,有的句號改成逗號,還有感嘆號改成句號,這些修改都值得仔細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還有幾處比較明顯的標點錯誤,如,我就輕輕地叫了聲:王老師。這句話中間不能用冒號。心就像剛上岸的魚撲騰、撲騰一個勁兒地跳。中間要用逗號斷開,撲騰撲騰不必加頓號。就像是在歡迎著家長似的吹得我心裡甜滋滋的兩句話中所使用的省略號也沒有必要。所有這些,葉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見葉老對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麼仔細、認真。

反思的作文 篇4

  這一週快要過去了,我有許多的收穫,還有我的反思。

  我這一週的收穫是,在老師教的任務下,我都能完成,背誦課文或者諺語的時候,我都不是最後一個背過的,還有數學月考的時候,我考了82,這還不錯,還有的考70多分、60多分,有很多人,我是中間的,比他們強,我也很開心,下一會我決定要考到85分以上,我會努力的,還有在特色班裡,老師叫背英語童話劇的單詞,我不是最後一個背過的,還有特色班老師叫我拿東西的時候,我都能找到,這就是我的收穫。

  我的反思是在下課的時候我光鬧,別人都不鬧,我就鬧了,以後我不能這樣了。還有數學做練習冊的時候,我比別人錯的題多,以後我不要錯題了,我要好好學習數學。語文的時候,我最是比別人背的慢,以後我要好好背,要比別人背得快。

  這就是我這一達州的收穫與反思,下一週我要好好學習,爭取比別人背得快,改錯題的時候比別人少,我要好好努力,我很有信心!

反思的作文 篇5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了爺爺家。

  吃完飯以後爺爺問我這回考的怎麼樣,媽媽開啟她的手機讓大家看我的期中考試語文成績時,全家人都驚呆了,我考的這麼差!

  我要好好反思這次考試沒考好的原因,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也一起幫我找原因,我想沒有考好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1、我上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講;

  2、我沒有複習好;

  3、回家沒有認真寫作業。

  大家給我分析完以後,我心裡很難受,我以後要上課認真聽講,回家認真寫作業,爭取下次得100分。

反思的作文 篇6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大膽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養成的不夠,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我思考了很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

  週二的作文課,我先分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學生對看圖作文的順序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楚記敘的順序,有條理地寫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後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命題並簡單說說思路,組長安排,老師計時,並觀察指導各小組的情況。已完成作文的,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統一完成後,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找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美處,大聲的讀,後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後,交流心得。每組推選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小組負責人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缺點,並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標。

  經過這樣一改動,學生在作文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6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穫,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增強了。

  當然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