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精品】反思的作文合集六篇

反思的作文

【精品】反思的作文合集六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的作文 篇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直接體現語文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重要的環節,應該要引起教師們重視。它不單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評價,還應該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應講究藝術性,注重實效。力求做到具體而不籠統,確切而不含糊,審慎而不草率,簡潔而不瑣碎,鼓勵啟發而不濫褒惡貶。下面是教師對學生作文評價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正面引導式”的評價。

  所謂“正面引導式”就是透過正面的引導,把學生指引上寫作的坦途。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正面引導,這個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體驗到了寫作的樂趣,寫作水平也慢慢提高了體現了正面教育的力量。

  二是“發現式”的評價。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作文會讓人感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害處,公式化的寫作模式、老得掉牙的故事,千篇一律。如記事寫人都是媽媽半夜揹我去看病、誰冒雨送傘、拾金不昧、扶老奶奶過馬路……結構呢,三段式……看起來就像封建社會的八股文,讓老師無從改起,說它不好吧,還太不容易挑出毛病來,說它好吧,不幫他們改掉這樣的習慣,永遠也寫不出好作文來。如果單單是在評價上指出存在的問題:“作文缺乏新意,要透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學會寫自己的東西……”我想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學生的作文中總有一些新的東西,我們如果能充分利用它,達到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新意,什麼是創新,以點帶面,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三是“賞識式”的評價。

  發現一篇好作文,老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利用教育心理學中的“皮馬利翁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激發其內在潛能,讓其體驗成功,樹立信心,助其成才,同學在的賞識效應下,不斷進步,最終得到很好的發展。

  四是“談心式”的評價。

  作文也是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但要做到教書,還要做到育人,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在作文中表現出來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不正常的心理現象,不良情緒等,教師可以利用評語作出恰當的引導,可以避免生硬的說教和直截了當的批評指責,利用作文這個平臺,本著真誠的心、平等待人的態度,以委婉親切的口吻,促膝談心式的方法和學生在“紙上談心”。也可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怎樣評價學生的寫作,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學生,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堅持正面教育,用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目光看人,就能總結出更好的方法來,就能透過作文的評價來教書育人,幫助學生成材,履行教師的神聖

反思的作文 篇2

  平時,大多數學生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種令人頭疼的常規作業,往往在敷衍和推脫中,徒然地消耗著自己的熱情與靈氣。寫作教學,若是僅憑教師之力,顯然只會走入困境和誤區。在作文指導課上,為使學生轉變觀念,積極作文,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從“要我寫”到“我要寫”,刻意喚醒創作意識。

  愛,是平凡的世界裡,卑微的泥土中,開出的一朵會讓人感動落淚的花。東方式的隱忍犧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時候就像空氣一樣,平凡到讓人幾乎很難感覺到它的寶貴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著,坦然忽視著,坦然到情感枯竭心靈麻木卻不以為意,

  但當心靈在某個特定的時刻醒來,他們必定會在那些神聖的沉默前潸然淚下,並終將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偉大的言行原來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愛

  朱自清的《背影》真實地表現出了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愛和父子間的深情。但很多學生學完課文之後,並沒有產生要寫自己親人的創作慾望。他們困惑的眼神傳達出一種資訊:父母的愛,真有那麼感人嗎?為什麼我感覺不到呢?這時,我及時抓住時機引導,在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之後,利用“頭腦風暴”法,我不失時機地將他們引回自己的生活,喚起他們對身邊親情的感悟。

  “如果你願意,請用手中的筆記錄下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感覺和感動是稍縱即逝的,請大家好好把握住啊。讓我們記住身邊每一個關愛我們的人,並學會去關愛他們吧。”如此,學生們也很自然地取出紙筆,記錄下自己的心聲。此時,慾望被喚醒了,還愁學生寫不出有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文章嗎?

  二.“從沒得寫”到“寫個性”,引導精選獨特視角。

  教學實踐中,倡導個性化閱讀和推薦閱讀。平時,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作相應的摘錄和點評。逐步明確自己的思想觀點,形成自己的閱讀風格和審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閱讀素材庫,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篩選整合能力。

  當然,在閱讀資料魚龍混雜的資訊時代,推薦閱讀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說個性化閱讀的目的是保證閱讀的精深,推薦閱讀便是為了保證閱讀的廣博。閱讀訓練,只有將經典與流行、精讀與泛讀、學生自主選擇與他人推薦結合起來,才是最完善而有效的。

  “厚積而薄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是克服“作文貧血症”的惟一良方。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而廣泛的閱讀,為寫作技能的訓練奠定基礎。例如某校一關於“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的看圖作文。平時注重課外閱讀的同學,無論作文的立意還是內容的選擇上都要佔盡優勢,比如有的同學自擬的題目為“蘋果與維納斯、“誠信的缺口”等從審美及社會的角度來對問題加以闡述,從蘋果想到斷臂的維納斯,想到商家的誠信,不僅具有文學立意,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其次,多讀可以豐富語言儲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文章的門面,引人人勝的文章首先在語言上就讓人限睛為之一亮。語言的養料從哪裡來,只能到古今中外優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僅僅讀讀課本上的幾百篇文章顯然不能根治語言的營養不良。當然,多讀也可以豐富人生體驗,提升人文素養。獨特的視角,自然彰顯著作文的個性,

  三、從“潦草應付”到“精心修改”,逐步養成修改習慣

  “文成於改”,魯迅先生說:“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可見他們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

  我認為,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水平遲遲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寫得不夠多,而是改得不夠多。“玉不琢,不成器”,寫作如治玉,學生的文章可以說都是璞玉。

  我的做法是:①當面批改,修改給學生看,並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再讓學生自己動手修改。如此反覆修改三四次,直到學生的文章大為改觀為止。所用時間和精力雖然較多,但此法對寫作水平中下的學生頗為有效。②教師修改後,讓學生比較文章修改前後有何不同,從中學習修改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修改能力。與其給學生一些不痛不癢的評語或虛浮空洞的鼓勵,讓他們周復一週地原地踏步,還不如讓他們用兩三星期的時間去精心創作並修改一篇文章,切實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和寫作水平。

  從潦草應付“作業”,到精心修改“作文”,這樣長期堅持下去,自改能力和修改習慣就會水到渠成。

  四、從“不是寫作文的料”到“出乎意料”,充分調動創作激情。

  採用表揚、激勵等多種激勵手段。比如說,教師可以對基礎差的同學“沙裡淘金”,只要有一個好的段落,有一個好的構思,甚至只要有一個創造性的句子,用得準確傳神的一個詞語,就提出採表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其覺得只要認真作文同樣可以寫好,自己並非“不是寫作文的料”。同時,教師也應注意鼓勵要針對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這種個性差異也往往表現在他們對自己寫作能力和文章水平的認識和評價上。有的學生個性自卑,他們敏感脆弱,經受不住批評和歧視,同時更渴望得到重視和贊同。對這種個性的學生,我們在作文評改中要“出乎意料地滿足他們的渴望”,帶誇張性地去肯定他們作文的優點,培養他們為人的尊嚴感,這有助於提高他們作文的自信心。而對於有自負的學生,教師可以採用在集體場合給予鼓勵,在個別指導中指出其不足,在單獨面改時,要儘量避免誇大其辭,鼓勵時宜適可而止。從而,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創作激情。

  “每個學生的心裡也都沉睡著一個作家,而他們最需要的則是來自教師的呼喚。”只有學生有了創作慾望,創作儲備,創作方法,創作激情後,才能用心去打造自己的作品,才能去體驗寫作帶來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生命感與愉悅感,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反思的作文 篇3

  今天進行了英語聽寫,我這次聽寫非常的不好,錯的是以往的兩倍還多。

  平常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在這次聽寫中,我深刻的意識到了我近期在英語課上的狀態不好,不僅是我自己,毛老師也發現了我最近狀態不佳。把我找來談話,毛老師告訴我:“上課不專心,左看看右看看,有種心不在焉的感覺,沒有以往那麼有學習勁頭了,字寫的也沒有原來好了。”

  想起毛老師的談話,又結合今天我的聽寫情況,我發覺在期中考完試後我的狀態沒有調整過來,雖然在別的方面已經漸漸轉好,但在英語方面還要再接再厲。

  聽寫和上課狀態不好,可能是因為作業太多寫到12點不睡覺,導致上課聽課狀態不好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因為心事太多,想這想那。

  我要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上課認真聽講,不想這想那,有事下課再想,背單詞,要好好背,不再濫竽充數不欺騙自己。

  現在已經快臨近期末了,如果再不調整好狀態,那麼就會讓我的英語成績繼續一落千丈。現在,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調整好狀態,上課認真聽講。希望在近期時間段裡我可以改正。

反思的作文 篇4

  [內容摘要]當前,農村中學教師新課改培訓少而不力,語文教學缺乏生機。作文教學更是形式單一,教師主要把精力花在作文批改上,忽視了學生閱讀和觀察的培養,寫作素材積累的培養,寫作興趣的培養。造成了學生作文無話可說、或錯字滿篇、前言不搭後語的局面。學生升入初中,由於課程的加重,再也無暇顧及作文了,這樣就永遠是個作文的“低能兒”。造成這種局面的責任人是語文老師。

  [關鍵詞]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問題

  農村中學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小學階段抓得不夠緊,學生作文主要是老師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而作的,要麼質量不高,要麼抄上一篇“優秀作文”,連人家文章的意思沒弄清楚,或者不符合教師所命題目的要求。而作為老師的,則要麼一撕打下去讓其重做而不見蹤影,要麼粗略一看,給個“語句通順”打發。如此年復年、月累月,就造成了學生作文無話可說、或錯字滿篇、前言不搭後語的局面。學生升入初中,由於課程的加重,再也無暇顧及作文了,這樣就永遠是個作文的“低能兒”。造成這種局面的直接責任人是語文老師。

  一、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基礎差,目的不明確,重視不夠)

  當前,農村中學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小學階段抓得不夠緊,教師和學生對作文的目的不夠明確。如果問學生作文為什麼?可能會回答“因為考試唄!”學生這樣說一點都不奇怪,作為十幾歲的少年,要求他們超越與之命運相關的考試是不太可能的;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在平時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也算是一種直接的作文動力吧!但作為教師,如果這樣認為,就不免有些悲哀。早在1941年,葉聖陶先生就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寫作是極平常的事》,文中這樣寫道:“寫作就是說話,為了生活上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來;不過不是口頭說話,而是筆頭說話?”

  葉聖陶先生在60多年前說的這些話,今天聽起來還讓我們汗顏,因為,在一些老師的心目在中,教學生寫作文,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就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就是為了搪塞家長的監督,這種情況很普遍,尤其是在農村。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令人擔憂的地方很多,主要表現在: 1

  1、作文的數量少,遠遠達不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到第四學段(7~9年級),學生每學年作文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鐘能完成500字的習作。而農村中學每學期每生習作超不過15篇,按每篇習作1000字計,每生每學年30000字,遠遠達不到要求。記得我們念小學時,除了作文,還有周記,日記,作文是週記日記當中最好的習作。現在的中小學幾乎全部取消了週記、日記,學生的平時練筆只是個人喜好,隨他的便。教師在這方面也不作強調,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積極性,不提倡學生“超額完成任務”,怕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歸根結底是學習負擔主義帶來的惡果!

  2、作文質量之差,令人痛心!

  作文質量之差,主要表現在:

  (1)形式上。

  現在的學校,不知在抓什麼,升入初中的學生連請假條都不會寫的佔相當一部分。一是錯別字隨處可見,不會寫的字懶得查字典,隨便找個同音字代了算了,對學習生活工作極不負責任。二是書寫問題大,大多數學校缺少寫字教學,教師書寫不規範,學生書寫更不規範,若嚴格要求起來,個別同學的作文,90%的字是差字。而作為教師,不是不知道這種情況,而是覺得問題很普遍,反正不是“我”造成的,課堂上隨便強調一下就行了。對問題的嚴重性瞭解不深,重視不夠。

  (2)內容上。

  大多數學生的作文一塌糊塗,不知要說個什麼,滿篇病句,思維好像很亂,考試作文、平時作文好像都在湊字數,“口裡說的不是心上的話”,不寫認識的人、身邊的事、熟識的物,導致了人和文的扭曲變形。學生作文不打草稿,更不修改,不管好壞,“一氣呵成”,塞給教師。教師對這樣的作文,要麼扯了讓其重寫,要麼給個“語句不通順”的批語,成績也不及格。學生的不足得不到老師的點撥,問題依舊,錯誤還原。

  3、學生缺乏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親身感悟。

  一個人寫作的源泉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書本知識的學習、繼承,二是對生活的切身感受。古人對治學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正是說這兩個方面嗎?新課標明確要求:“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是,目前的中學生,眼中只有高考,再加上功課的繁忙,還有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的影響,他們疲於應付,哪有時間觀察生活、豐富閱歷?根本無暇顧及對語文的紮實學習,更不用說對作文的學習了。

  4、學生的閱讀缺乏正確的指導,閱讀量少。

  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詩人杜甫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的中學生普遍不讀書,連最基本的一些文學常識都不知道。大多數農村中學有圖書室,裡面也有許多好書,但是都沒有對學生開放,而學生將大量的無比寶貴的課餘時間用於扯閒、上網、聽MP3,大量的網路小說、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在學生中氾濫,他們的文學價值我們不敢妄加評論,但對學生思想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5、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缺失,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

  現在的中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這在農村中學的表現尤為嚴重。在農村中學,如果沒有教師的強要硬逼,恐怕連一個學生也不會去自主寫作,能夠連續寫日記、週記的學生寥寥無幾。他們視寫作為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甚至可以說,有些老師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他給學生布置作文、批改作文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教學生學習寫作是為了對付考試,更有“高明”的老師給學生考前猜題,說這次考某某題,讓學生考前寫好,考場上一股腦搬出來,或者教學生背上一篇與之相關的“優秀作文”,考場上一字不漏地默寫出來。這就大大違背了語文新課標的初衷和學習學作的根本意義。

  二、對農村學生的特點分析。(資訊量少,條件差,寫作興趣不高)

  時下,農村中學生的素質著實令人擔憂,說他們的資訊量多吧,肯定比不上城區學生,說少吧,電視已經普及,電腦正在普及,與原來的學生無法相比。但資訊量的多少又有何用呢?現在農村的學生與過去的相比,思想上存在許多缺陷,他們不喜歡學習、不喜歡勞動、不喜歡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沒有正當的志趣和愛好,只喜歡看電視、上網打遊戲、打牌抽菸,好吃懶做,他們缺少吃苦耐勞的品格,學習搞不好就東怨西怨,自己不刻苦有什麼辦法?缺少向別人討教的習慣,什麼都覺得無所謂。當然這並不代表全部,有許多學生還是很好的。 當前素質教育呼聲迭起,創新減負更是熱門話題,但此舉要想真正落實,教師不僅要向傳統觀念挑戰,而且要與厭學之風搏擊! 我認為,當前學生厭學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衣食住行靠父母,得來全不費功夫。我離高考還很遠,臨陣磨刀抱佛腳。家長嫌我不用功,老師怨我基礎差,埋頭苦學眼昏花,作用效果並不大。他們不想學、不愛學、不會學。不想學 這類學生看到的是苦學仍有落榜的,也就打消了學習的念頭。不愛學這類學生看到的是學習很苦,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吃苦受罪!不會學這類學生也有遠大的理想,也願意努力學習,用了功也不見成績,缺少持之以恆的決心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當前,農村人們群眾的生活並不富裕,各方面的條件並不是很好,我們的前 3

  輩和同輩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他們過去由於受條件的限制,沒有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他們有一顆努力拼搏的心,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我認為,廣大農村才是鍛鍊人的好地方,有許多感人故事應該大書特書。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理論聯絡實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講究命題藝術,尋找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的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再沒有更可靠的預備方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透過開展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進行寫作訓練,透過勞動實踐,學生因為有了切身體驗,寫起來自然有話可說,熱情高漲。這樣,不僅讓學生完成了寫作訓練,還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勞動的艱辛,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品格。

  三、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學生閱讀量小,缺乏對生活的直接感受;教師水平低,新課程培訓少,缺乏熱情)

  (一)學生閱讀量小,缺乏對生活的直接感受;

  作文教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並趨於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

  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學生讀文學作品很少,讀過一些經典名著的學生更少,學生的文學閱讀量持續下降,質量也不高。這種狀況困擾著語文教學,但一直沒有引起全社會的注意。

  學生的生活積累較差,沒有“底子”。為對付考試,學生終日重複家庭與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極少。在農村,學生普遍不參加勞動。甚至許多學生看不起勞動群眾,認為勞動可恥。因為學生沒有切身感受,所以只能胡編亂造、說假話。

  實際上,寫作也是一種美育。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沒有對美的追求,他有什麼必要寫作?對青少年來說,寫作應當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可以透過寫作展現自己的心靈;寫作是一種創造,可以讓思想自由地飛翔,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質的提高。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比讓他們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如果學生的想象力得不到發展,那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可是如果學生畏懼寫作,就無法獲得寫作的技能,他也就註定不可能獲得想象力和創 4

  造力。

  (二)教師水平有限,新課程培訓少,熱情不高。

  當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

  1、教師的作文水平不高。

  常言道“打鐵還需本身硬”。現在的教師,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再沒有高考前的那股鑽勁,平時的教學當中,懶得去寫一些東西,工作不積極不努力,嫌學生這不好那不會,讓學生寫作文,自己卻懶得動手寫範文。這樣天長日久,知識老化,思維禁錮,焉能為師?

  2、新課程培訓走過場,思想理念轉不過來。

  新課程改革開展以來,三套新版初中語文教材全部出版完畢,並恰好使用了一輪。實踐證明,全新的教材必然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須建立在新課程理念之上。語文新課程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育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

  3、教師對作文教學缺乏熱情。

  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年半載能夠提高的,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教師不斷的艱辛的勞動,我們可以粗略地估計一下,批閱一篇作文用30分鐘,批閱60篇要用30小時,如果用一週批閱完兩個班的作文的話,每天要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雖然工作量大了點,但我們應該知難而上。為了學生的成長,這是我們分內的事。

  四、對作文教學的反思。

  (一)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成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應該成為作文教學的根本。

  教師應該給學生作文以思想個性和感情自由。“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的“教育”應是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感染、情感薰陶和思想引導,而非空洞的說教。

  教師要解除學生作文的種種心理束縛,告訴他們:“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同時,教師更要具備一種寬容的民主胸襟:對學生的作文積極向上、體現時代主旋律的思想感情,當然要熱情鼓勵並大力提倡;而對學生作文中流露出來的一些幼稚的想法,甚至消極的情緒,也應當予以理解、尊重和疏導。所有“真實的消極”都比任何“虛假的積極”珍貴。當你不能容忍學生作文中的任何“灰色”時,你便把學生的真誠永遠拒之門外了。對於成長中的 5

  學生出現一些糊塗的認識是正常的真實的,相反,如果學生作文中全是清一色的“正確思想”、“健康感情”那才是反常的、虛假的。

  (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除了關注學生生活、感受生活,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我們還可以從三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儘可能把寫作變成學生的生活需要。

  如果學生為作文而作文,那麼,他很難對寫作產生真正的興趣。只有當他覺得寫作不是老師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時,這樣的寫作才會真正寫好。訓練記敘文,可以請學生們把班上的某個有個性的同學或某次有趣的活動寫成文章給爸爸媽媽看;訓練說明文,可以讓學生寫《主題班會設計方案》,並進行徵文比賽;訓練議論文,可以請同學們就語文教學的改革談自己的看法,或者就各種社會問題發表意見??平時更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動,儘可能地讓學生在實用中寫作。

  2、儘可能為學生作文提供發表的機會。

  幾乎每一個人都有發表慾,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就像我們說話總希望有人聽一樣,我們寫的文章也總希望有儘可能多的人讀到。但是,現在學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語文老師這一個讀者,這就好比一演說家在滔滔不絕地演說時,下面只有一個聽眾,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談起?相反,如果學生意識到他的作文有許多讀者,那麼他的寫作積極性會更高,而且寫作態度也會更認真。

  3、讓學生寫作形式多樣化。

  只有作文的寫作,學生是很難有興趣的,寫作形式的多樣化,實際體現了學生思想感情表達方式和途徑的多樣化,而且,在這多樣化的寫作中,學生往往不知不覺地將作文與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我們學生不拘一格地寫作,隨心所欲地表達。常見的寫作形式有:課堂作文、日記、隨筆、班級日報、讀書筆記、小論文、劇本、小說、詩歌、自編廣告詞??

  (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對於農村學生,基礎差,底子薄,我們應大力倡導,要將課文中汲取的寫作技巧創造性的運用到自己寫作中去。如果學生老是跟在名篇後模仿,就永遠學不會作文。為此,特強調以下幾點:

  (1)立意要新,就是要在忠於生活和自己心靈的基礎上,勇於衝破陳舊的思維模式,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2)題材要新,就是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善於捕捉生活中普通的但又能反映社會本質和社會意義的一些素材。

  (3)語言要新,就是摒棄作文中公式化的描寫、雷同的形容、陳舊的比喻等 6

  等,而代之以樸實、新鮮而富有生活氣息的言語。要鼓勵學生衝破思想牢籠,勇於展示個性。

  (四)增加學生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本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閱讀有三個好處:一是透過閱讀他人的文章,感受他人的語言美、結構美、文風美、心靈美,只有感受了美,才有佔有美的慾望,創造美的衝動,才會大大提高寫作興趣,提高寫作的'自主性。二是透過閱讀他人的文章,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語言詞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三是可以透過閱讀學到許多現成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檔次。

  呂叔湘先生說過:“學習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於課外閱讀。”古今中外的名人、學者都得益於對書籍的大量閱讀。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及早引領學生走進豐富的閱讀世界,讓他們博覽群書,開拓視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五)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加大寫作量。

  在農村,學生普遍不善於交流,許多學生課堂提問臉紅,不說話。這樣的學生最怕別人說他這不行那不行,當教師的要多鼓勵,即使沒有進步也要說一聲“你不錯嘛,好好努力吧!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要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一定要讓學生寫日記,寫週記,有意地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養成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的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對這一要求,語文老師應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底。在沒有形成興趣之時,逼著寫,逼著學應該是個可取的辦法。

  (六)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積極性,增強教師的責任感。 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在每次的評比中,為什麼校與校之間、班與班之間差距那麼大?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責任心。因此應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培訓質量,尤其應該重視校本培訓,讓教師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真正讓教與學結合起來,培養教師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奉獻型教師。學校應加大作文教學的獎勵力度,鼓勵老師發表文章,鼓勵學生髮表文章,堅持長期不懈辦校刊,為學生提高表現自我的平臺。教師要與學生打成一片,走進學生中間,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解疑釋難。

  學校的關鍵在領導。在每次的作文檢查中,總是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時候領導礙於情面,沒有直接指出,造成老師得過且過的局面,給今後的工作造成困難。而當教師的,也缺少聽取他人意見的謙虛態度,工作不甚努力,見了利益搶,碰到工作躲。因此抓師德建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總而言之,興趣是成功的金鑰匙。“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循循善誘,持之以恆,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閱讀,多思考,多練筆,就一定能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激起寫作興趣的浪花,成為寫作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陝西師範大學雜誌社。20xx。2(下旬)

  3、《語文教學論》。李景陽主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二版。

反思的作文 篇5

  作文就是書面表達,表達什麼呢?當然是你看到、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呢?原因很簡單,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天生有一種表達的慾望。音容笑貌、言行舉止甚至衣著打扮等等實際上都是表達,都是在向外界傳遞著關於自身的資訊;書面表達則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和更為細膩、深刻、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然而,這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勝任愉快的事情,它首先要求起碼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其次是基本的寫作技能。

  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文學家無不是語言藝術大師,也必然同時是思想家。這裡就引出了作文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語言,一是思想。誰更重要?如果說作文就是表達,而表達就是交流,那麼,毫無疑問,當然是思想更重要。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際互動都是思想感情的交流,語言形式只是工具和手段,古人講“得意忘言”就是這個道理,進一步說,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心心相印”的話,甚至連語言都是多餘的,當然,我們在絕大多數時候不能做到,所以還需要這個“累贅”。

  就中學作文教學來說,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文學家,事實上,文學家不是你能培養出來的,這個社會也不需要那麼多文學家;而主要是培養“思想家”,也就是培養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的習慣、意識和精神,這種觀察和思考當然主要是指向人生和社會、歷史和現實、文化和精神等領域,這才是中學作文教學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思想不僅是人的權利,而且是人的本質。沒有思考的生活是動物式的生存,不會思考的人只能喪失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從而淪為感性和知性的奴隸。

  只是由於思考的成果也就是思想必須在物化以後才能更好地交流,才需要語言,需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起來的好的語言,書面語言的要求則更嚴格一些。事實上,在言語形式的交往中,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言語能力,而是思想!“話語”日益繁榮昌盛,而思想則逐漸淡出,這業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奇觀。再說,思想可以直接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時候壓根兒就不需要外部語言。

  總之,如果兩者不能兼有,寧可要思想!

  以上所說的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事實,然而,正像馬克思以前的學者總是被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矇蔽而不能發現人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這樣一個簡單事實——馬克思正是從這裡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一樣,中學作文教學也是弄不明白自己的任務和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而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中學作文教學的最大問題是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要求學生把文章寫得像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所謂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形式,如起承轉合的行文格式、通順規範而不乏生動老練的語言、必要的表現方法和手段乃至書寫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潔等等;儘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不是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中分析思考出來的自己的見解,而是命題者事先寓於題目或材料中的結論且大多流於空洞,比如助人為樂啦,全面地看問題啦,追求堅韌的品格啦,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啦等等,這些觀點放之四海而皆準,根本無法證偽,當然也就不需要思考,只要舉一些現成的例子,然後說一堆大話、空話、套話就夠了。

  為什麼不引導學生去關注和思考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精彩紛呈”的“事件”?像企業改制、下崗分流、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腐敗現象、升學就業、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濫、社會風氣的惡化、貧富懸殊的加劇、精神家園的喪失、黨風、行風、民風、貧困、失業、失學、民生、民心乃至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等等等等,所有這些我們天天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現實為什麼不能進入學生的視野,進入語文教學的課堂,進入學生的作文乃至高考的考場?

  我們害怕什麼?害怕學生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害怕他們的思考太幼稚或偏激?然而,他們已經並終將去承受這一切!然而,幼稚的思想總比沒有思想好,偏激的觀點勝過一切不假思索的結論!再說,他們總有一個從幼稚到成熟、從偏激到冷靜的過程,這正是人的成長規律。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虛假的早熟;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更重要的是,只有讓他們真正去思考現實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才能真正培養起社會責任感、歷史憂患感和人生滄桑感,這是比什麼都寶貴的財富啊!

  我們害怕什麼?說穿了,我們是害怕他們思考!害怕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我們掩蓋了真相而代之以假象,撤消了真問題真思考而代之以偽問題偽思考,就中學作文教學而言,則是放逐了真思想真感情而代之以形式和技巧的操練。我們錯誤地以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心地就變得簡單而又清明瞭,然而,在如今這個資訊化社會里,學生怎麼可能與現實完全隔絕呢?由於不會思考,他們對社會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淺薄惡俗的“文化”照單全收,並如獲至寶,奔走相告。

  為什麼那麼多學生視寫作為畏途?因為他們沒話可說,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為什麼學生作文中沒有真情實感,缺乏個性張揚,而是篇篇四平八穩,人人千篇一律,個個異口同聲,因為我們早已把他們的思想輪空,然後塞進去我們為他們準備好的一些東西。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比他們自己更懂得他們應該如何生活並妄圖替他們安排好一切。

  寫作又叫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創造什麼?當然,從語言形式到表現手法到文體都需要不斷的創新,但是,這顯然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中學作文教學也不可能承擔起這樣一個需要幾代文人尤其是傑出的文學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任。不同時代的人面臨著不同的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特定時代的個性,也有歷史的和人的共性,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中學作文教學正是要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只是我們為了知道他們有沒有真正去思考和思考的結果怎樣,才需要物化形式的作文。所謂創造,主要是指表現在作文中的他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見解: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創造;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創造!

  沒有懷疑和批判就不會有創造,沒有真思考就不會有懷疑和批判,沒有真問題就不會有真思考,不去關注現實人生怎麼會發現真問題呢?而沒有真問題和真思考,要作文教學幹什麼呢?再者,沒有思想,語言何用?不能“鐵肩擔道義”,怎會“妙手著文章”?

  把真相告訴學生,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才是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

反思的作文 篇6

  期中考試結束了,我的成績很不理想,是空前的出乎意料之外,我真希望這只是一場夢。考試之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不足之處。NO·1 基礎知識不牢固一直以來,我的基礎知識就是一個大難題,不是把字分了家,就是把字的偏旁部首換了位,本來,答案是正確的,可是,卻因為幾個錯別字,而丟了不該丟的分。其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平時在寫作業的時候不夠認真仔細,沒有用心去記寫,導致了現在這樣的結果;其二,因為平時總用電腦打字,有些字輸入拼音就能正確顯示出來,至於具體怎麼寫,有時候就忽略了,這也是我出錯的原因之一。

  NO·2平時作業不細心

  粗心大意是我的一個壞毛病,平時做作業時就不用心,不仔細。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出錯,平時讀的課外書是不少,看著我抱著一本愛不釋手課外書津津有味讀著,其實也就是看個熱鬧,根本沒有用心去看。書中的好詞好句堆成山,可我看過後也是一笑而過,根本就不會引用。一看見選詞填空的題就發矇,其實,這些字詞都曾在我讀過的課外書中多次出現過,只不過我沒有留意罷了!可是,現在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NO·3 面對錯題不重視曾經有一些錯題,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卻沒有重視,從來只是把答案改正確就可以了。等我考試的時候,絞盡腦汁想那道錯題的解法時,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從來沒有想過分析一下自己為什麼錯,錯在哪兒?這也導致了,碰見以前做過的類似錯題還,是無從下手。以後我對待錯題要認真分析,仔細改正,學會活學活用。 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這次期中考試的成績,不僅僅是空前,也是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