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美術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環境材料
洋蔥頭實物及圖片、黃瓜實物及圖片(有切開和不切開的)、玉米、蓮藕、南瓜、胡蘿蔔等。
活動目標
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及其特定切面的紋樣。
根據蔬菜擺放的位置,嘗試畫出其前後位置及蔬菜內部的紋樣。
活動過程
一、觀察蔬菜外形及切開面
1、出示PPT課件。
師:看看有些什麼蔬菜?誰能用完整的話一次介紹2~3種蔬菜,說出蔬菜的顏色及形狀?
2、出示切開的實物洋蔥頭,觀察並交流。
師:看看這是什麼?切開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教師切開洋蔥)師:洋蔥裡面美嗎?你在洋蔥裡面看到了什麼秘密?
師:看到洋蔥切開來有一條線,彎彎的像雨滴形。剛才是豎著切開來的,橫著切開;來會是什麼樣呢?(教師再切開洋蔥)師:如果我們用筆寶寶畫,會是什麼樣?(出示範例)
3、出示黃瓜的橫切面作品師:看看這是什麼蔬菜?切開來像什麼?裡面有什麼?
4、出示課件,觀察其它蔬菜的切面交流師:這些是什麼蔬菜?你能說出她們的秘密嗎?如果用筆寶寶畫的話怎麼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二、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說說捉迷藏師:在畫面裡你看到了什麼?誰在前面?誰躲在後面?
2、畫畫捉迷藏師:把這麼多的蔬菜組合在一起就會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在這幅畫裡你一定要讓你的蔬菜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
3、幼兒自選座位,觀察蔬菜,並嘗試作畫。
師:看看桌子上有哪些蔬菜?什麼蔬菜在前面?什麼蔬菜在後面?畫的時候要先畫前面的蔬菜,再畫躲在後面的蔬菜。
三、欣賞交流師
我們看看這些蔬菜寶寶有沒有玩捉迷藏的遊戲?幼兒教育網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透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
2、技能: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
3、情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
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1、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
2、射燈
3、靜物臺
4、範畫兩幅
5、鉛畫紙一張(4k)、鉛筆、美工刀。
學具準備:
開素描紙,繪圖鉛筆、畫板、橡皮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一)匯入(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看教室兩邊牆上,這些是美術興趣小組同學們的素描作品,你們能看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師: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出示課題)
(二)新授: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助於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師: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寫生燈)你們來看,這是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放在燈光下,你來觀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誰能想辦法讓這張紙產生明暗變化?(學生上臺演示)
你是把它捲了一下,來觀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師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的變化。
師:下面來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燈光下,有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師:還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皺了,看看它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樣產生的嗎?
師總結:對了,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
(設計意圖:透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加強學生對物體明暗認識與體驗,併為下一步進行實踐創作做準備。)
1、同學們這裡有一個石膏球體,我們來觀察,當光線照射的它時,我們會發現什麼?(出示石膏球讓學生思考、議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細看看,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總結: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
2、剛才我們分析了球體的明暗變化規律,其實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這些明暗變化,我們來找找看。(出示石膏幾何體讓學生觀察)
(四)主動參與
(設計意圖:演示繪畫方法,給學生直觀印象。)
下面老師就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
1、第一步是整體觀察分析,要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觀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接著畫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然後就可以鋪大色調了,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著球的弧面畫;投影注意近實遠虛。)
4、最後進行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二、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作業設計:
1、學生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出明暗素描,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四、欣賞講評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臺。)
教師把學生完成的作品擺放到前面,全體學生欣賞討論,然後說出自己的觀點。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知道了怎樣運用明暗變化表現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六、拓展:
觀察其他幾何體在光照射下其結構特點及明暗變化,並進行寫生。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流動的顏色課型:造型表現第1課時總第個教案教學目標:1、知道兩種顏色調和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
2、吹畫後產開想象,並添畫成一副完整的作品。教學重點:瞭解三原色,發揮想象力。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使用水彩顏料。
教學準備:1、學生準備紅、黃、藍三色水彩顏料,吸管一根,毛筆、水罐。
2、教師準備與學生相同的材料外、範畫。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請學生觀察教材上的學生作品及作畫步驟,然後討論:這些作品分別是怎樣畫出來的,使用了幾種顏色,吸管在今天的作業中有什麼用處?
(2)發展階段
1、首先要調顏色。
2、在學生做作業之前教師可以先就顏色的調配示範一下:在調色盤裡放一點水,毛筆蘸水且水不滴落,在蘸顏料在調色盤裡調勻,調色時可用1——2種顏色。
3、最後用筆將調好的不同顏料滴落在作業之上。
4、然後用傾斜畫面、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顏色流淌。教師要強調學生在遊戲、作業過程中注意觀察色彩融合後有什麼變化。交流觀察到的色彩變化情況,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
5、最後,對畫面進行添畫,時期構圖、情節更加豐滿。
(3)收拾與整理
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4)課後拓展:
用吹畫的方法繪製抽象作品。
課題:流動的顏色課型:造型表現第2課時總第個教案教學目標:1、知道兩種顏色調和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
2、吹畫後產開想象,並添畫成一副完整的作品。教學重點:瞭解三原色,發揮想象力。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使用水彩顏料。
教學準備:1、學生準備紅、黃、藍三色水彩顏料,吸管一根,毛筆、水罐。
2、教師準備與學生相同的材料外、範畫。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根據上節課所學內容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作畫。
二、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作業:學生分小組進行用吹畫的方法繪製抽象的作品,也可吹出寫意的圖畫,如:樹,花草等。
三、教師組織好課堂紀律,如提醒學生將多餘的材料收起來,不要把水和顏料濺到別人的身上。
四、收拾與整理:
如果當天天氣很好,可建議學生將作業放在向陽、通風的窗臺上進行晾曬,如沒有這個條件,對於非常溼的作業,可建議學生用廢報紙等較吸水的材料小心地吸去畫面多餘的水分,以便作業儲存。然後用抹布擦淨桌子,
課題:變化無窮的線條課型:造型表現第1課時總第個教案教學目標:透過嘗試不同畫筆畫出不同形態的線條,體會線條的變化以及工具材料和線的關係,充分體驗線條豐富的表現力。教學重點:是瞭解不同形態的線條。
教學難點:是能用線條表達情緒。
教學準備:各種繩子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1、線條,可以勾畫物體的輪廓,又可描繪它們的明暗和質感,還可以表現作者的風格和情緒。有的線短促而激烈,有的線
條舒展而柔美,有的線條粗獷而有力,有的線條輕柔而恬靜??不同工具畫出的線條,給人的感覺不同,我們來試驗一下吧。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畫變化的線條。
二、講授新課
1、欣賞
欣賞書中的例圖,瞭解線條的變化及特色,(木炭筆線條鬆軟,深淺明顯且層次豐富,柔軟的毛筆畫出的線條變化豐富;鋼筆畫的線條鋼勁有力,富有彈性,但深淺和粗細變化不大;鉛筆也可以畫出變化多端的美麗線條,非常豐富的層次,因此可以細膩刻畫物件??)
2、線條不僅可以表現不同的物件,還可以表現自己的情緒,體現個人的性格特徵。
3、線條還可以表現質感,粗糙的、細膩的、光滑的等質感都可以透過不同的線條來表現。
4、用線條去表現物件時,需要注意它的輕重、虛實和疏密變化。
5、用流暢的線條畫速寫,可以表現運動著的物件。
三、學生作業
試用富有變化的線條描繪一個形象,可以使用各種筆來完成,在作畫過程中體驗線條的變化。
四、課後拓展
1、收拾與整理,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2、還可以用擺拼的方法完成線條的作品。
課題:變化無窮的線條課型:造型表現第2課時總第個教案教學目標:透過嘗試不同畫筆畫出不同形態的線條,體會線條的變化以及工具材料和線的關係,充分體驗線條豐富的表現力。教學重點:是瞭解不同形態的線條。
教學難點:是能用線條表達情緒。
教學準備:各種繩子等材料。
教學過程:
課題:閃光的名字課型:設計運用第2課時總第個教案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美術字。
2、能綜合運用各種材料繪畫或書寫自己的名字。教學重點:將自己的名字寫得足夠大,並進行裝飾。教學難點:選擇與眾不同的材料,將自己的名字裝飾得有特色。教學準備:教具準備:欣賞材料、範畫、變體美術字。
學具準備:彩色紙、彩色筆、閃光材料(包裝紙、鋁箔、閃光膠、閃光顏料等)、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匯入同學們,老師和你們相處也有一段時間了,同學們知道老師的名字嗎?(學生反應,老師寫出自己名字)但是老師的名字就像一張畫一樣,你們相信嗎?請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師名字的範圖,請同學欣賞討論)。
接下來,也請同學們講一講自己的名字好嗎?有什麼特別含義,或哪個字較難寫,也許我們今天可以解決它。學生髮表看法。
請同學看教材上的畫面,讀教材上的文字。
然後討論“這節課要求我們做什麼?”
教師小結:名字是一個人的身份標誌、記號,伴隨著同學們的一生,同學們在讀書工作中都要用到它,可是有些同學又不珍惜它,經常寫得很難看,甚至寫錯了,這是很不應該的。這一節課同學們就來幫你的“小夥伴”名字“穿衣戴帽”,讓它變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閃閃的。
“閃光的名字”(板書課題)
二、引導表現
1、引導學生表現自己的名字
(1)美術字欣賞。
引導學生欣賞一些書寫自由而且誇張變形的美術字作品。示範。邊示範邊提醒學生要將字寫得大一些,這樣畫面就會很飽滿,筆畫要粗,這樣容易裝飾。根據材料裝飾名字,可以在輪廓線內塗滿膠水,然後撒上細碎的閃光材料或其他材料。
(2)學生思考,然後交流:
準備用什麼材料來做,選擇怎樣的製作方式?
2、輔導學生表現自己的名字
美術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喜歡人物繪畫活動,感受美術創作的愉悅情緒。
2、回憶並描述運動時的各種姿態、動感及愉悅情緒下臉部的變化特徵。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做各種運動的經歷,感受。
物質準備:收集各種運動圖片,幼兒繪畫材料紙、筆油畫棒等。
三、活動過程:
師幼共同回憶並講述或示範運動時的情景
(1)以談話匯入活動:教師:你喜歡運動麼?(喜歡)你喜歡做什麼運動?你是怎麼做的?當時心情怎樣?從那裡表現出來?(幼兒討論)
(2)幼兒講述或示範運動時的情景:個別幼兒上前講述或示範動作,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姿態、動感及幼兒的神情。
欣賞各種運動圖片,學習人物的不同表現方法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運動所表現的手臂、腿、背腰等身體的不同姿態。
(2)出示幼兒各種運動時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在運動時是由不同場面組成,如有的是正面運動,有的是背面運動,有的是側面運動等。
師幼共同討論畫面的表現方法
(1)教師:今天我們要把自己和同伴運動的場面用繪畫的方式給表現出來,該如何表現最好呢?那麼多同伴在運動,你給他們怎麼分配場地更好呢?(幼兒討論)
(2)教師根據幼兒的討論出示圖片擺放,便於幼兒學習和理解畫面佈局。
幼兒自由創作意願畫《我們愛運動》
在幼兒創作時,教師邊觀察邊指導幼兒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展示幼兒作品,進行欣賞和評價。
教師:你最喜歡那一幅畫,為什麼?(引導幼兒善於發現同伴的優點)活動評析:
幼兒們很聰明,他們的體育鍛煉形式很多,有很多的幼兒花的很形象,可見他們經歷的活動很真實。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更瞭解我國風箏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增進對祖國民間文化藝術的瞭解和熱愛,感受美與科學融合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透過多媒體欣賞,小組分析討論及教師演示繪製一件風箏作品,進一步理解掌握民間藝術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用自己作品參與活動的快樂,感受中國古典傳承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願望。
知識拓展: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競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鍊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緻,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繫結,繫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贏得國內外的普遍讚譽。自1984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1988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九屆風箏 會,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從身邊事物出發認識風箏文化,瞭解風箏的來歷、作用,製作。
教學難點:
風箏工藝的掌握和實踐。
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援。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並給學生足夠的智慧呈現空間。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創作的能力。從風箏的來歷、作用、工藝等方面,吸引學生們用全新的視角重新看待我們的民間藝術,讓學生充分了解其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特色,傳承了我國這優秀的民間藝術。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風箏或風箏照片。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課前準備習慣。
(二)匯入新課
遊戲匯入
師: “今天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請同學們猜猜看畫中的小男孩在做什麼呢?猜不到我們接著往下看,看,他手中出現了一根細細的線,你們現在猜到他在做什麼了嗎?對!他在放風箏!我們的古人為什麼要放風箏呢?除了娛樂也是為了寄託我們的思念與祝福,所謂千古詩心三絕美,柔情萬千系風箏,我們手裡放飛的風箏無論飛多遠都始終與我們在一起,就像我們與我們的父母親友,無論相距多遠我們都始終被情感的線牽連著割捨不斷,今天就讓我們乘著風箏去看一看那些多姿多彩的‘風箏的故事’”。
目的:透過遊戲匯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瞭解風箏的歷史起源等相關人文知識做鋪墊。
(三)欣賞感悟
多媒體欣賞圖片,教師講解風箏歷史。
師:“隨著風箏飄啊飄,我們竟然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風箏的歷史距今有多少年了嗎?風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距今已經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你們看!一位叫墨子的老先生正在製作一隻木鳥,墨子花了三年時間製作的這隻木鷂,飛一日就壞了後來著名的發明家魯班用竹子為這隻木鷂進行了改造,飛了三天都沒有掉下來,這就是風箏最早的雛形了!”
“我們再跟隨風箏的腳步來到了西漢時期,著名的韓信大將軍正在用風箏測量距離,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宮!原來風箏最早是用在軍事方面的。”
“風箏飛啊飛,我們來到了唐宋時期,隨著經濟的逐漸繁榮,造紙術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紙張就越來越便宜了,於是紙做的風箏便在民間流行開來,成為老百姓把玩的玩具,風箏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呢?對,叫紙鳶,著名的詞人鄭板橋就在他的詩中就形象地描繪了清明時節放飛風箏的情景:“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描述了一幅天空中像雪花一樣多的紙鳶在空中飛舞,地上的少女們蕩著鞦韆,五彩的裙子隨風擺動比蝴蝶還要美麗的畫面,實在是太美了!”
“接下來我們跟著風箏來到了明朝,這個時期的火藥技術已經開始運用到軍事上了,風箏和火藥的關係開始緊密起來,瞧,這些士兵正在用風箏攜帶炸藥飛到敵人的上空投擲炸彈呢!看到這一幕你們能想到什麼?對,我們現代的飛機和火箭!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裡至今還掛著一隻中國風箏,旁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美國的萊特兄弟在製造飛機時也是透過風箏找到了藉助空氣升力起飛的靈感。看來風箏可真不可小覷啊,它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到了不小的貢獻!”
②瞭解風箏的造型特點與紋樣、色彩特點
“一陣風颳過,我們又回到了現代,來到了中國的風箏之鄉——山東濰坊,中國有四大風箏產地:濰坊、南通、天津、北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濰坊,這不僅僅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風箏之都。你們看!這裡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節,瞧!天上這麼多的風箏真讓人應接不暇啊!就像剛才那首詩所說的——紙花如雪滿天飛!現在我們就一點一點地來看。大家看看這片天空的這些風箏的造型都有哪些共同特點呢?對,都有兩對翅膀!翅膀是什麼形狀的呢?是圓角長方形的,為什麼會是長方形的呢?我們來看看這些翅膀背後的秘密。現在老師手裡就有這樣一個硬翅風箏,我們看看它的背面,它的翅膀上下都嵌有骨,這種風箏叫作硬翅風箏!還有一種風箏只有翅膀的上方嵌有骨,這種風箏叫做軟翅風箏!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些風箏都有什麼共同點呢?對,這些風箏都像一串串的糖葫蘆,這些風箏我們管它叫串型風箏。除了剛才講過的三種造型的風箏,我們的風箏還有很多造型,這種圓圓的像一個個的小桶子的風箏叫筒型風箏??你們看,我們看到了這麼多不同造型的風箏,我們可以總結出風箏的第一個特點,風箏的造型怎麼樣?”——板書出示“造型多樣”
“你們看,這片天空出現了四隻沙燕風箏,這些風箏又有什麼不同點呢?對,花紋不同,這些風箏都有畫的都是些什麼呢?有昆蟲、動物、神話傳說等等,說明我們的風箏題材怎麼樣?”——板書出示“題材豐富” 。“除了題材豐富以外,你們看這些風箏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看出來嗎?我來給大家一個小小的提示,老師在風箏的中間畫了一條虛線,你們看,虛線兩邊的風箏怎麼樣呢?對,是左右對稱的,為什麼風箏要做成對稱的形狀呢?”——出示板書“左右對稱”
“接下來風箏又要帶我們去哪裡呢?你們看!我們已經飛回到南昌了,在江西甚至是全國都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一年只能見到自己的父母一兩次面,你們看!這些留守兒童正在放著風箏向自己的父母訴說自己的思念與祝福呢!看啊!風箏已經飛到他們母親的手裡了!可是她手裡的風箏卻是空白的,我們要不要為她畫出一個美麗而又飽含我們祝福的風箏呢?”
一個美麗的名字,我們現在來做一個連連看的遊戲,看看這些風箏的名字都是什麼呢?“福壽雙全”、“雙龍戲珠”、“魚躍龍門”、“喜上眉梢”從這些名字裡我們就能看出風箏裡飽含著我們的希望與祝福,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風箏的第二個特點,風箏的寓意怎麼樣呢?”板書出示“寓意美好” 。
“現在我們一起來把風箏放飛到天上看一看,你們看!風箏已經變得小小的一隻了,但是我們依然能看清楚它們的顏色,這是為什麼呢?不知道的話我們來看看這些風箏的顏色跟對比色比較接近還是跟中性色比較接近呢?對,風箏的色彩採用的都是對比強烈的顏色,給人以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這樣我們抬頭看風箏的時候才能看得更清楚。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風箏的色彩怎麼樣呢?”——板書出示“顏色豔麗”
“現在我想請一位同學上來幫我說一說這個風箏上面有哪幾種顏色?紅、黑、綠、黃,對!說得非常好,剛才這位同學說的這四種顏色就是我們傳統風箏的四顏色,是傳統風箏中常用的'色彩。”
目的:透過欣賞交流,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解,圖文並茂的瞭解了風箏的起源、發展及歷史。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風箏的文化及相關知識,包括製作方法等,為下一步學生動手製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欣賞分析
教師出示四組風箏作品,分別發給四個小組,小組同學欣賞交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分析出風箏的製作流程步驟。
分析風箏運用了哪些製作方法,它是被怎麼裝飾的那麼美麗漂亮的?
我們還可以為這件風箏作品加些什麼?
目的:透過小組分析的活動,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充分了解,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五)嘗試製作
學生運用自己所帶材料小組合作一件風箏作品。
“製作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風箏製作的過程:第一步用鉛筆畫出草稿,畫草稿的時候注意對稱性,可以用尺子在風箏的中間畫一條輔助線,圖案要飽含我們的祝福哦!老師選擇的是蜻蜓圖案,名字叫亭亭玉立,希望我們的母親能夠永遠青春美麗。第二步用勾線筆進行勾線,勾線的時候要注意線條的流暢、肯定,最後一步就是上色啦,用色時選擇對比強烈的顏色最好,老師選擇的就是傳統風箏四顏色:紅、綠、黃、黑。塗色要塗滿、塗均勻。我們已經瞭解了做風箏的步驟了,現在輪到你們啦!讓我們一起分組為母親製作一個精美的風箏吧!開始吧!”學生伴隨傳統音樂進行練習,教師指導。
目的:透過小組合作方式製作風箏作品,提高學生合作意識,製作過程中邊嘗試分析,邊製作,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自評互評
“同學們的作品都已經展示在黑板上了,我想請幾個同學來說一說你們做的風箏都有什麼美好的祝福在裡面呢?”
“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都非常好,在課後同學們可以拿著你們做好的風箏送給你們的父母親人,傳達你們的祝福!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風箏也在逐漸的變化,接下來我們一起到風箏節上去看一看那些新奇特的風箏!”
“同學們,這些風箏是不是非常新穎呢?!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把風箏進行創新,把我們傳統的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目的:培養學生學會美術評價語言,能夠從美術的審美角度評價作品。
(七)欣賞提升
多媒體欣賞世界各地的風箏大賽,風箏放飛活動。學生們欣賞的同時,開拓視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願望。
目的:透過欣賞其他國家的風箏,開闊學生視野,體會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風箏特點及特殊感受。
美術教案 篇6
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藉助大自然賦予春的氣息,調動學生內心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大膽的想象和聯想,透過不同的角度感受與表現春天,體驗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教案’初二美術教案2。
1教材是作為出發點,作為素材來呈現的。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創造性的開發,豐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學科整合。以播放影視資料春天的生活景色為課堂引入,引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和體驗;而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學生們享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文學作品的朗誦,又讓學生們領悟到春天的另一種表現手法,增強了學生的人文意識。
2以"欣賞、啟發--聯想、情感輸入--交流--拓展"為展開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式。(1)透過直觀欣賞展開藝術思維,透過師生、生生互動等交流方式獲取更多的藝術營養。(2)提供表現參與的機會,創設展開豐富聯想的空間,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為心境共鳴創造條件。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少年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有著豐富的想象力,這一時期的知識面更為擴充套件,思維由童話式幻想轉向理性、科學的幻想和想象。教材"春天的暢想"主要圍繞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現方式而展開。在這樣的題材中,學生的許多生活經驗和個人情感及愛好都能釋放出來,不同的學生會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想和收穫,個人情感也得到昇華。因此,以這種教材內容編排作為培養學生美好情感,使之獲得再創造能力的載體,恰當且順應了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感知能力正在發展,抽象思維正在形成。美感體驗明顯受制於對客觀事物外部特點和內部特徵的領會和理解。因此,本節課老師在各個環節盡力透過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來發展他們的賞析及表現能力,使之逐步提高。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較豐富的生活體驗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具備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現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與想象力,培養學生繪畫創作的表現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結合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想象和聯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藝術素材;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與藝術間的轉換和交融所帶來的美感。
2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透過欣賞、分析、交流、聯想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們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讚美,加深情感體驗。
3形成積極參與的交流意識,激發創作興趣;初步完善創作構思,感受成功體驗。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評價美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每位學生的感受,讚賞每位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所提供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向和客觀的評價標準;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的、充滿激情的學習,用情感來體驗,用心靈去感悟,用畫筆去描繪,教案《‘教案’初二美術教案2》。
教學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和諧的交流與對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上共享彼此的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不斷鼓勵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2採用"引發情感--發展認知--認知鞏固--課後拓展"為模式展開教學。充分挖掘並利用現實生活素材,儘可能的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大量的藝術圖片,加深情感體驗;透過豐富多彩的討論,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
3教學評價方式:
(1)透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欣賞、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予鼓勵、指導。
(2)透過參與欣賞和認知鞏固,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在寬鬆的課堂氣氛中,揭示思維過程、賞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3)透過課後拓展作業分析,及時瞭解學習情況,找出問題癥結,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生生互評、個人自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以學生互評、自評為主,教師點評為輔,在認知鞏固階段,透過同學間交流,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的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裡面收集了大量有關春天的藝術作品圖片、影視資料、文學作品及音樂、歌曲。它形象直觀生動,資訊量大,色彩豔麗,它的使用既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又擴充套件了學生的視野,更充實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描繪春天的影視資料及文學作品的音像資料,中外造型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
表現春天的樂曲《春天奏鳴曲》、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並納入多媒體課件,新教材的內容設計合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備課時要注意課堂教學設計的生動、靈活性。這節課設計的內容親切、自然,使學習的內容與大自然聯絡起來,學生更易接受。同時跨學科的學習需要也提示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個人的修養水平。
2學生準備自己摘錄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表現春天的藝術作品的圖片及歌曲等,讓學生在準備學具的過程中提前預習本課。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美術教學活動,教材"春天的暢想"之內容共含五課時。本節課是其中第一課,需45分鐘完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師生、生生間語言傳遞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為主線,啟發、討論為手段,師生進行感知交流,思維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昇華。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第二階段講解抽象表現手法時會出現障礙,因此設定聽音樂和色彩置換這一環節,便於學生的理解。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多學科整和能力,會操作多媒體。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來完成:
(一)引導階段:
1、多媒體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隨著春的樂曲,將學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資訊?
(2)春天到了,同學們衣著都有什麼變化,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2、學生分組討論,闡述有關春天的特點、景色,談感受。
(1)春天可以怎樣來表現?
[說明:以情境引入課題,創設良好的情感基調,引發學生的生活感受,以適應審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悅性特徵,為本課的展開作好鋪墊]
3、欣賞
(1)文學作品《春雨後》
請同學將自己準備的文學作品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歌曲《春天在哪裡》
請同學傾聽並初步感受音樂美。
(3)油畫《花開的果園》
請同學賞析畫面帶來的美感。
[說明:透過參與欣賞,使欣賞的心理活動逐步展開,]
(二)發展認知階段:
[說明:設定問題情境,展開想象空間,對作品進行感性與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賞水平.]
1、照片《灕江》與國畫《灕江》的對比展示
(1)自然美與藝術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與藝術美不同的表現手法?
2、螢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對照比較及重點放大展示的方法,進一步認識自然美與藝術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為重點)
(1)美術作品的其他表現形式?
(2)藝術家是怎樣透過作品傳達資訊的?
(3)感受具象表現和意想表現手法的特點。
3、欣賞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樂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聯想?抽象的還是具體的?
(2)談談感受。
(3)能否用色彩來表現樂曲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4、螢幕展示蒙得裡安的作品《百老匯爵士樂》
(1)談談畫面的構圖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現出來的。
(3)現場演示將《百老匯爵士樂》演變成春的樂章。(透過色彩置換完成)
(4)感受抽象表現手法的特點。
[說明:第二階段是在對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透過賞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形式,瞭解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聯絡與區別及繪畫作品不同的形式語言;瞭解具象表現、抽象表現、意象表現在春天中的特點。]
(三)認知鞏固階段:
1、介紹適合學生表現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現手法的三幅藝術作品。請學生分析,談談三種形式的特點。
2、要求同學們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和感受春天以及對春天的暢想形成自己的創作構思。
3、圍繞自己的感受畫創作草稿,並介紹創作設想。
4、同學間相互交流,汲取別人優點,完善自己創作構想。
[說明: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大膽的描繪心目中的春天,透過互評、自評、點評等教學評價的設定,幫助學生完善創作構思]
(四)課後拓展階段:
1、結合自己準備應用的表現方式進行相關的技能技巧的練習。
2、結合自己的創作蒐集相關的創作素材。
3、嘗試根據一首詩、一首樂曲畫出春的意境。
七課後反思
1、情景設定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喚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
2、聽音樂談感受環節的設定,便於學生對抽象表現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評、互評、點評的教學評價的設定,寬鬆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們敢於各抒己見、互相切磋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賞水平、鑑賞能力與創作水準,同學間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昇華。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與孩子們交流,相互熟悉
2、 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對美術課程的興趣
教學內容:在面具上進行手繪,結合卡紙貼上,鍛鍊孩子動手能力。
教學用具:白色面具、水粉顏料、水粉筆、油性彩筆、黑色勾線筆、成型面具(南瓜燈、面
具,共3個及以上)、糖果
教學時間:2小課時
教學年齡:4~12歲
教學過程:
一、入場:
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始上課了。小朋友們,我們先來互相介紹一下自己好不好?我是曾老師,小朋們叫什麼呢?(按順序介紹)
好的,小朋友們都介紹了自己,做得很棒哦!那我們開始上課了好不好?
二、引入:
小朋友們,開始上課啦!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注意到了這裡的老師們和你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是的,我們都戴了面具。小朋友們知道老師們為什麼要戴面具呢?對的,因為昨天晚上是萬聖節,有沒有小朋友在昨天晚上戴面具出去玩了呀?你們玩的開心嗎? 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老師萬聖節是什麼樣的節日呢?萬聖節在以前呢其實是國外小朋友的節日。萬聖節那天,每個房子的門前都會點上南瓜燈,小朋友們會戴著自己做的面具扮作小精靈去其他朋友家的房子門前,大聲地叫道“不給糖果我們就搗亂”,然後大人們就會出門給他們糖果,最後,所有的小朋友們呢會聚在一起,看誰的糖果最多。得到糖果最多的小朋友,就說明他的面具做的最好看。小朋友們,你們想過這個節日嗎?那我們是不是要先給自己做一個面具啊?
三、示範:
(拿出一個空白麵具)首先,拿出一個面具,同學們首先要像老師一樣,先用勾線筆在畫面上勾出自己想要畫的東西。同學們看老師手上的面具,在空白麵積大的地方我們可以新增一些細節,畫上一些可愛的小東西。畫完之後呢,我們先在面積比較大的這一塊用水粉來填色,在這些細節的地方,則用彩色的油性筆,將整個面具塗滿色。小朋友們知道了嗎?
四、課堂作業:
發給學生面具,學生製作,老師指導。
五、課堂小活動並總結:
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自己的面具,有的面具色彩很漂亮,有的小朋友的面具非常的獨特有趣,每個小朋友的面具都是不一樣的,你們喜歡自己做的面具嗎?我們戴上自己做的面具扮作小精靈一起來做遊戲好嗎?小朋友們,現在我們要去問外面的叔叔阿姨們要糖果了,要糖果之前我們要說什麼啊?(是的,“不給糖我們就搗亂”)最後我們要看誰的糖果最多。
要完糖果,我們要回到教室哦!
好啦,我們來數一熟,看哪個小朋友的糖果最多。小朋友們數一數自己的糖果有多少,告訴老師好不好。(小黑板上做記錄)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了。下一節課,我們上課的內容是用紙貼上做機器人,同學們記得來上課哦!
現在,老師來給你們拍照片好嗎?(拍照)最後,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們看好不好?
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花鳥畫的有關知識。
2、感悟中國畫筆墨間的意韻。
3、發現藝術作品的美,進行藝術評述。
4、進行課堂過程評價。
【教學重點】
1、中國花鳥畫的筆墨意蘊與藝術表達。
2、心中情感的體現與評述表達的藝術。
3、課堂過程評價與表達。
【教學難點】
1、感悟情感世界,體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徵。
2、評述與表達。
【教學運用】
1、欣賞:邊賞邊評。
2、評述:邊評邊賞。
3、感悟:靜——動——靜——動——靜——動
【教學準備】(師)電腦、電 腦課件、投 影儀、大 螢幕、電 教棒、教科書;
(生)課本、美術作業紙、草 稿紙、鉛 筆、鋼 筆(或圓珠筆)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一起欣賞了外國的肖像畫作品。看到了表現逼真、生動的人物形象,並被外國肖像畫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打動。外國美術作品除了肖像還有花卉、靜物等。(課件2—外國作品)
(問)欣賞完外國美術作品後,我們有沒有強烈的願望想看看中國的繪畫作品呢?(課件7—課題)
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曲子表現了些什麼?播放:音樂《百鳥朝鳳》
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拿起手中的筆把剛才音樂中所聽到的動物畫下來吧。(用自己的測驗紙畫)
展示學生作業(讚揚為主)
(靜)學生自學P.34上的內容。(課件8—書中作品)
要 求:①瞭解本節表現了什麼內容?
②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4分鐘)
(問)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從剛才的這段音樂中聽到了些什麼呢?
你本節表現的是什麼內容呢?(生答)
(問) 哪位同學能說說,你最欣賞哪一幅畫,說 說為什麼? (生答)
(動)同學們,現在分小組(4人)討論一下,說說中國傳統花鳥畫繪畫有哪些特點。(40-50秒)(課件7—特點)
二、賞 析
同學們:透過比較我們知道中西方為什麼有這種差異嗎?想不想知道?
由於有著與西方不同的自然觀念和從獨特的筆墨工具中延伸出來的繪畫方法,中國古代繪畫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東方藝術體系。(課件14—文房四寶)
★花鳥畫和山水畫作為中國畫中二枝奇葩,都是表現自然景物的繪畫。然而花鳥畫和山水畫都是表現自然景物的繪畫,很講究觀察自然,要求“搜盡奇峰打草稿” 容天地萬物於心中。但更重要的是在“外師造化”(大自然)的基礎上,還要“中得心源”(解釋)。本節透過一花、一鳥、一樹、一石、一山、一水的描繪,表達出情感的起伏和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營造出一種令人嚮往的意境。(課件17—藝術特點)
★意境,既有對客觀自然的表現,又有主觀世界的表達,體察宇宙的深遠,從而提升了人格的修養(人文畫),達到情與景的水乳 交融。
★現在,請同學們伴著《百鳥朝鳳》的音樂聲,再欣賞一下中國古代花鳥畫,並用一段話來表述你對花鳥畫的理解與感悟。
★小結:你們能體會到畫家當時作畫時的情感投入嗎? (課件26—評論)
★真正具有獨立意義的花鳥畫,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五代才以綽約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
(學生)五代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共有昆蟲、雀鳥、龜等24只,現我們所見的只是其中的幾個區域性。畫家準確地抓住動物的特徵和神態,用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後賦以色彩。烏龜取俯視角度,前後透視精確;最小的昆蟲小如豆粒,但須翅畢現,十分精細生動。從畫中能看到畫家那熱愛自然、潛心觀察和鑽研畫技的態度。
(德育)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不熱愛生活,不熱愛大自然,“外師造化”,就不可能描繪出如此生動的形象。只有對生活熱愛,才能觀察仔細,表現的作品才能生動感人。我們應積極投身生活,愛我們的生活吧,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靜)根據剛才欣賞的花鳥畫的有關內容,每位同學自選一幅寫一篇30—40字的小評論。你們可自由發表感受,寫在自己的測驗紙上。(3分鐘)
怎樣評價一件作品呢?有沒有難度?
好,讓我們先來看看別人是如何評述的。(課件40—評論)
★中國畫的花鳥畫,不僅指畫花鳥,而且包括所有的以動物、植物為主要描繪物件的作品。傳統中又可以分為花卉、翎(líng)毛、蔬果、草蟲、畜(chù)獸、魚龍等門類。
下面請欣賞元代柯九思的《晚香高潔圖》這幅作品,回答下列問題:
①表現的物件是什麼?
②注意觀察蘭葉、梅花、竹節和葉、菊瓣的筆墨意味?
③畫面的組成有什麼特色?
(動)學生分小組討論(40秒)
(靜)請同學把(21-22頁)作業紙拿出來,在左邊寫一篇80字左右的評論文。右邊用線描的方法,自己任意選擇《晚香高潔圖》中的一個區域性臨摹。感受一下畫家在表現作品時的筆墨意趣。(課件—紙)(10分)
①請哪位學生代表站起來談談你的感受。
②展示一下學生的評論作業。
三、評 述:
(動)學生討論剛才的作業,表達各自的感受。
請同學們用簡單的幾句話將你們的創作時的感受寫在《美術課箋》紙的背面,並同時填寫對課堂的意見和建議。
四、師生共同總結:
前面我們一同欣賞了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和柯九思的《晚香高潔圖》,最後這一幅是宋代林椿的《果熟來禽圖》,這是一幅植物和禽鳥組合的花鳥畫作品。抒發出畫家熱愛自然的感情。最後讓我們在嗩吶曲《百鳥朝鳳》美妙動聽的樂曲聲中,再次分組討論林椿的《果熟來禽圖》這一作品,看你是否會有所觸動? 課後回家尋找有關花鳥畫的美術作品,結合語文課上所學知識,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