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學計劃>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合集15篇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合集1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透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同學們對科學都很感興趣,實驗習慣與態度也有所形成,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優劣懸殊較大,好的學生具有了獨立實驗的能力,差的學生幾乎沒有科學實驗、科學探索的概念,並且差生面較廣。

  (2)重新編組以後,各小組內的協作能力發揮的非常不好,而每週的課時數不多,因此扭轉的速度較慢。

  (3)家庭及周圍能配合的力量較少,孩子要準備的實驗材料,完成率很低,加上有些家長在外工作,所以很多活動很難得到較好的開展。

  (4)用於提供給學生探索與觀察的環境與時機太少。孩子們活動範圍較少,接觸面較窄,再加上要忙於作業,並且學生家長不重視,更少有家長配合與幫助。

  二、本學期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要求: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應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四、學生素質的要求:

  1、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積極探求新知和仔細、科學的態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倡導人人參加環境保護。

  2、合作、平等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透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開發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儘量分解難點,透過學習能看得懂,學得會,並比較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

  4、激發興趣,大膽地探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探索活動的愉悅情境,耐心啟發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及時評價、適時引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特別是對成績處於中下游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肯定,使他們發言踴躍,課堂活躍。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0篇,其中講讀課文22篇,略讀課文8篇。本冊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

  2、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

  3、大量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加貼近兒童生活。

  4、著力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5、完善影象系統,注重圖文並茂。

  二、教學目標

  本冊透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教學目標。

  1、認字304個,會寫242,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提高漢字書寫的速度。

  2、會使用字典、詞典(查字典、詞典的方法: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養成好的默讀習慣,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5、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重點詞句,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內容;讀課文時能注意到文章的題目;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併的方法和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能讀懂程度適宜的兒童文學作品,瞭解主要內容。

  6、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語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學會完整地講述一件事,條理比較清楚,語句比較連貫。

  7、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片段,誦讀優秀詩文,課外閱讀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8、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留心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能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能修改習作中有錯誤的句段。嘗試寫讀後感、讀書筆記。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

  10、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初步學會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與運用,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1、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有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初步培養民族自豪感;初步培養勤奮學習、樂於助人、謙虛謹慎、敢於拼搏的精神;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58名學生。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語文能力也較強。男生基本大膽粗獷,女生斯文細心。本學期初,學生學習態度出現波動,孩子們字跡有些潦草了,上課時忙著各說各的,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裡,協作精神差,集體觀念不夠強,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著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具體措施

  1、嚴格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地堅持下來,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注意把握教材之間的聯絡,把教材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起來。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

  4、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及寫話能力的培養。

  5、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語文的方法。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單元教學意義

  本單元是在三上《植物》、《動物》單元對一些動植物外部特徵進行觀察,並初步掌握了一定觀察方法,又在三下經歷了《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對動植物的生命週期進行觀察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本單元主要是圍繞植物的“新生命”誕生來指導學生認識新生命產生的相應器官及相對較長的、微細的新生命誕生的變化過程,從中知道新生命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繁殖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

  本單元包括兩部分:第1—5課是第一部分,是幫助學生認識開花植物的繁殖方式。這部分的學習是從引導學生觀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開始,即《油菜花開了》,從對一種花的觀察,發展到對《各種各樣的花》的觀察,在觀察中也許學生會產生一個問題:顏色、形狀、大小、構造千差萬別,人們是根據什麼把它們統稱為花的呢?於是就產生《花、果實和種子》一課,隨著活動的展開,探究重點便轉移到了果實和種子上了。如果種子都落在旁邊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活動自然推進到《把種子散播到遠處》,那麼一粒種子在自然環境下又是怎樣生長的呢?學生勢必進入《萌發的種子》的研究課題,植物是這樣,動物呢?第6—7課是第二部分,是幫助學生認識動物的繁殖方式。透過認識動物的卵、卵的孵化過程及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繁殖也是動物的共同特徵,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學概念。

  二、單元教學目標:

  A、科學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徵。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透過繁殖延續物種。

  2、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後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構造使它能夠承擔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4、植物種子和動物卵的構造是與它們發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適應的。

  5、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與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是有聯絡的。

  B、過程與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花和種子的內部構造。

  2、用適當的形式記錄花的變化過程和果實的生長過程。

  3、按一定順序對雄蕊、雌蕊這樣細小的結構進行觀察。

  4、持續觀察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

  5、經歷觀察卵的構造和動物卵的孵化的過程。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探究新生命產生的奧秘的好奇心。

  2、養成認真細緻、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3、認識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對於每個物種的延續都至關重要。

  三、教學準備

  器材:鑷子、放大鏡、剪刀、燒杯、培養皿、小刀

  材料:開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實、栗子果實、蒲公英果實、蠶豆種子、黃豆種子、各種動物的卵、棉花、棉籤、白紙、膠帶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熱,變化的天氣,振動與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一、本冊的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

  1、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

  2、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資訊繪製圖表等;

  3、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二、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教學實施要項

  經過一年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對此,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的幾點要項: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資訊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四、教學進度表:

  1、第一單元:熱 11課時

  2、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 11課時

  3、第三單元:振動與聲音 6課時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本班學生狀況:

  我班學生有51名,經過一年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對此,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計劃: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求: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二、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資訊繪製圖表等;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見實驗課計劃)

  六`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資訊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七`本冊教學內容的課時及課時計劃:

  本冊教學共有30課時,上課21課時,機動課9課時。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從知識覆蓋面年,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三大領域,各領域的知識或以綜合主題單元的形式,或以獨立單元的形式呈現,前者如《冷和熱》單元,後者如《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從探究技能的覆蓋面看,既覆蓋了單項的初級過程技能,又出現了綜合過程技能中的"假設與蒐集證據"。老師們可以對照教材所設計的活動,考查諸活動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訓練內容,進行相應指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覆蓋面也很寬泛,覆蓋了"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個——空氣的性質、空氣流動的規律、空氣對運動物體的影響和對生命的影響。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機會比較多,他們對好多都會感到驚奇、感到有趣,教師要抓住好學生的興奮點進行教學。第二單元《冷和熱》。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熱傳遞的方式、物體吸熱散熱效能、物質三態的變化及其變化條件、熱脹冷縮、霧雨露霜的成因及蒸發、凝結等。這個單元探究的問題比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讓孩子先學會訂計劃,學會與他人合作,講究操作的嚴密性。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包含的核心概念有聲音來源於物體的振動,聲音能穿過許多物質,耳朵聽聲的機理,聲音的音色、音強和音調,樂音和噪音等。這一單元與原先的自然課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注重了活動性和趣味性。第四單元《食物與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營養搭配、消化器官的認識及食品安全的知識。教學時要從價值觀上入手,讓學生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單元《假設與蒐集證據》,是專門的探究技能練習單元。本冊教材前面的諸單元大量滲透了"假設與蒐集證據"的活動,本單元是對這一過程技能的昇華和提煉。

  二、教學建議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透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好多教師認為會教了,科學就是那麼回事情,於是出現了一些對"用教教材"的誤解。他們有的任意的增刪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認為這樣就是"用教材教"。其實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種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對於我們在用教材教的時候考慮到的一些問題,編教材的專家們他們都會有所考慮,有的比我們考慮的還要全面,還要具體。所以我們在拿到教材時必先領會他們的思想,他們所要表現的意圖。只有把握了這一點,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們才會真正的去實現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們的預測

  猜想、預測是做科學的第一步,它反應了孩子們某一問題的看法,反應了孩子們的已有知識經驗。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孩子這樣預測的機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猜想,在沒有得到證據前不要對孩子的猜測妄加評論。而且還要關注預測背後的深層內涵,即孩子們為什麼會這麼想。接下來我們要對這些猜想加以分析處理,組織學生去找證據。

  3、注重證據的合理性和可重複驗證性

  本冊探究的綜合技能的著力點就是"假設與蒐集證據",所以在找證據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們注意證據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證據能不能支援我的假設。如果不能則要讓孩子們學會思考,是我找的證據不對,還是我的一開始的假設就有問題,學會反思,然後要再實踐。其次,要注意證據的可重複驗證性,即我找的證據是能夠經得起多次驗證的,並不是偶然的。證據還要充分,有時還需多找一些,這樣更合理一些。

  4、講究評價的策略

  評價一直是我們做得比較薄弱的環節。學生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採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的形式,在每一節課上有我們的評價,這學期尤其將單元評價單獨列了出來(見教學進度表),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後面的評價表,自己還要做一些評價表。要讓孩子感覺到評價也是一件樂事,這不得不讓我們對評價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採用心情曲線、填合作餅圖、專案標星的方法,不僅關注做了沒有,更關心做得怎麼樣,與同學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升等等。

  教學進度表

  周月日假日教學內容課時執行

  次——月日分配情況

  19月1日一單元1空氣的性質2

  ——9月2日

  29月5日10—12日2熱空氣和冷空氣2

  ——9月9日中秋休息

  39月13日3空氣中有什麼2

  ——9月16日

  49月19日4空氣也是生命之源1

  ——9月23日

  59月26日機動1

  ——9月30日二單元1冷熱與溫度1

  610月1日國慶休息

  ——10月7日

  710月8日2熱的傳遞1

  ——10月14日機動1

  810月17日3加熱和冷卻2

  ——10月21日

  910月24日4吸熱和散熱2

  ——10月28日

  1010月31日5水在加熱和冷卻後2

  ——11月4日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進度預定表

  周月日假日教學內容課時執行次——月日分配情況

  1111月7日機動1

  ——11月11日三單元1聲音的產生112

  11月14日2聲音的傳播1

  ——11月18日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131

  1月21日4不同的聲音2

  ——11月25日

  1411月28日機動1

  ——12月2日四單元1我們吃什麼115

  12月5日2怎樣搭配食物1

  ——12月9日3食物的消化1

  1612月12日4我們的食物安全嗎2

  ——12月16日

  1712月19日五單元1排序1

  ——12月23日2分類1

  1812月26日12月31-1月2日期末複習2

  ——12月30日元旦休息

  191月3日期末複習2

  ——1月7日

  201月10日期末考試2

  ——1月14日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下冊由“天氣”、“物質的狀態”、“生長與變化”、“有趣的變化”和“農業與技術”五個單元組成。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彙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學重難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透過一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 《電》、《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礦物》、在四年級上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植樹的過程;對當地岩石的種類進行考察。

  四、重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2、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影片、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影片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4、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17人,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透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透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資訊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岩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透過對岩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物件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資料、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資訊,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資訊做出科學解釋。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21、生活中的靜電現象;2、點亮小燈泡2

  33、簡單電路;4、電路出故障了2

  45、導體與絕緣體;6、做個小開關2

  57、不一樣的電路連線;單元練習2

  61、油菜花開了;2、各種各樣的花2

  73、花、果實和種子;4、把種子散播到遠處2

  85、種子的萌發;6、動物的卵2

  97、動物的繁殖活動;單元練習2

  10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營養2

  113、營養要均衡1

  12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麵包發黴了2

  136、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7、食物包裝上的資訊2

  14單元練習1、各種各樣的岩石2

  152、認識幾種常見的岩石;3、岩石的組成2

  164、觀察、描述礦物(一);5、觀察、描述礦物(二)2

  176、面對幾種不知名礦物;7、岩石、礦物和我們2

  18-20複習4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觀察的現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物件的變化,培養細緻、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藉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物件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數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資料,並作簡單記錄。

  4、製作——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5、資料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採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資訊;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計處理資料,並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語言、文字、統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侷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複驗證;尊重證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透過“我們來養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週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絡、科學與社會的聯絡。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麼是光源;瞭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瞭解彩虹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律出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透過遊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製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徵,瞭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並滲透珍愛生命、敢於質疑、尊重證據、持之以恆、認真細緻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後續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象匯入,引出溫度計並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接著進行熱傳遞現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制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為什麼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制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透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制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並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為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的全過程,瞭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並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細緻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秘):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為線索,透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啟示”、“磁鐵遊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遊戲”、“哪裡磁力大”、“自制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裡尋針”、“辨認磁極”、“製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為研究物件,透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象和光透過放大鏡、稜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裡”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鐳射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後,透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三、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專案——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衝突、自主求證、佈設“迷宮”等方面著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勢,如創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薰陶等。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 常規教育、民選組長和科代表、上期試卷講評、翻閱新書、學習《多姿多彩的天氣》

  第二週 《知冷知熱》、《熱脹冷縮》、佈置養蠶的任務

  第三週 《熱的傳遞》、《蠶寶寶出生了》、養蠶第一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四周 《蠶寶寶在長大》、養蠶第二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五週 《誰的傳熱本領強》、《測量氣溫》、

  第六週 《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

  第七週 《怎樣預報天氣》、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小結、養蠶第三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八週 《神奇的磁力》、《蠶寶寶大變樣》、養蠶第四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九周 養蠶第五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十週 《昆蟲》、第3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一週 期中考試

  第十二週《司南的啟示》、《磁鐵遊樂場》

  第十三週《光與影》教學研究(本期重點研究課)

  第十四周《光照在鏡子上》、《透過玻璃的光》

  第十五週《與水有關的光現象》、《光線與視覺》

  第十六週 第

  4、5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七週《我們怎樣做實驗》、《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八週 第6單元學習評價、複習

  第十九周 複習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本冊教材是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本事。

  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七個課題,這七個課題即學習的資料,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彙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1、要求學生能夠自我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並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經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構成較強的科學探究本事。異常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我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我的假設。

  五、學生情景分析

  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必須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十分喜歡,並能以自我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本事,動手本事。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本事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異常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做出正確的教學確定,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的有效性。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瞭解控制變數的實驗的重要,並正確地看待誤差問題。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提示學生用文字、資料、簡筆畫、圖表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對學生較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每週都要進行督促和檢查。

  4、耐心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資料

  1我們關心天氣

  2天氣日曆;溫度與氣溫

  3風向和風速;降水量的測量

  4雲的觀測;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5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6國慶放假

  7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不一樣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本事

  8溶解的快與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9分離鹽與水的方法;機動

  10聽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1聲音的變化;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12聲音的傳播;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3保護我們的聽力;機動

  14身體的結構;骨骼、關節和肌肉

  15運動起來會怎樣(一);運動起來會怎樣(二);

  16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食物在口腔裡的變化

  17相互協作的器官;機動

  18複習

  19考試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2

  一、學情分析

  透過上學期的學習,五年級的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科學的興趣更持久,自覺性也提高了。但同時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優秀的學生表現出更強的能力,而有一小部分學生的自覺性反而差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的同學,他們總會經常的圍在我身邊,問上一些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更會把他們在課外的發現跑來告訴我。每當這時,我都會開心一笑。本學期將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對這部分學生開展科學小記者活動,讓這部分學生的自然智慧能到挖掘發揮,然後由這部分學生再去帶領、影響其他學生,從而達到全體提高的目的。

  二、教材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三、分單元實驗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膠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膠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膠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膠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措施

  本學期教學內容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教學約需10課時。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進度

  周次 課題 課時 備註 1 1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2 2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3 4 造一艘小船 3 5浮力

  4 6 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4 7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5 8 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5 1熱起來了 6 2給冷水加熱 6 3 液體的熱脹冷縮 7 4 空氣的熱脹冷縮 7 5金屬熱脹冷縮嗎 8 6 熱是怎樣傳遞的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 7 傳熱比賽

  9 8 設計製作一個保溫杯 10 1 時間在流逝

  2 太陽鍾 11 3 用水測量時間

  4 我的水鍾 12 5 機械擺鐘

  6 擺的研究

  13 7 做一個鐘擺

  8 製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14

  1 1 2 2 2 2

  1 晝夜交替現象

  2 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

  2 歷史

  2 2 2 15 3 證明地球在自轉

  4 誰先迎來黎明 16 5 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轉嗎 17 7 為什麼一年有四季

  8 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邊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透過觀察,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物體的運動”“聲音的世界”“電”“岩石和礦產”和“太陽、地球和月球”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點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

  五、進度安排

  周次授課內容時數備註

  第1周1、《位置和運動》2、《運動的方式》

  第2周3、《運動的快慢》4、《運動和力》

  第3周5、《運動物體的能量》6、《聲音的產生》

  第4周7、《聲音的傳播》8、《聲音的高低強弱》

  第5周十一放假

  第6周9、《怎樣聽到聲音》10、《噪聲汙染》

  第7周11、《電在我家》12、《讓燈泡亮起來》

  第8周13、《導體和絕緣體》14、《安全用電》

  第9周15、《認識岩石》16、《礦物》

  第10周17、《金屬的來歷》18、《保護礦產資源》

  第11周19、《太陽與影子》20、《地球的形狀》

  第12周21、《海陸分佈》2 2、《美麗的月球》

  第13周23、《交通訊號燈模型大比拼一》

  24、《交通訊號燈模型大比拼二》

  第14周—— 第25周複習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同學們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同學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大多數同學們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同學們去做,同學們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同學們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電》、《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礦物》、在四年級上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同學們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以同學們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同學們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同學們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植樹的過程;對當地岩石的種類進行考察。

  四、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重視對同學們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同學們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同學們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把握小同學們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同學們的科學學習活動;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同學們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同學們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同學們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同學們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2、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同學們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同學們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同學們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同學們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同學們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影片、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同學們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同學們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同學們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影片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同學們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小同學們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4、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同學們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四·一的數學。大部分同學勤學好問,活潑好動,喜歡動腦思考,表現欲較強,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筆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上課能夠積極動腦思考,敢於創新,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現特別突出。優秀生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提出問題,合作意識較強,學習態度比較認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不僅自己學習好,而且樂於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起到了小老師的作用,他們的思維敏捷,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對這部分同學應該加強輔導,進一步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更上一層樓。還有少部分同學成績偏差,成為學習困難生,這些同學在學習時處於消極接受,被動理解的狀態,難以融入課堂,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他們不善於觀察、分析、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還有大部分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成績良好,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應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教育,並抓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分層管理,在做好優生優培和學習困難生轉化的基礎上,抓兩頭帶中間,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做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的內容有:計算器;用字母表示數;乘法運算定律;多邊形的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觀察物體;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平均數。

  1.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知識也是小學生應當掌握的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並且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內容,例如有關混1/7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多邊形的認識、觀察物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性,運用它們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圖形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觀察物體這一單元,透過觀察、想象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數學思考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3.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平均數。在具體統計活動中,學會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時對兩種數量進行資料統計,認識分段統計表和複式分段統計表,透過例項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透過整理資料、分析資料,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智慧廣場”的教學內容,本智慧廣場內容是以往滲透畫直觀圖方法的延續,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不管提高數學素養,體現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要求

  1.結合生活中大數目的計算,初步認識計算器,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必要的計算,並藉助計算器探索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瞭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結合已有知識經驗和具體情境,探索並瞭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及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同時能夠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簡化計算。

  4.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會根據三角形邊和角兩個不同標準給三角形分類。

  5.認識三角形的高會畫三角形的高。

  6.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邊的關係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7.認識梯形知道梯形邊之間關係認識梯形的底和高。

  8.理解小數的意義並能正確的讀寫小數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數位計算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9.能熟練比較小數的大小並能利用小數性質解決問題。

  10.探索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運用此規律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11.理解和掌握名數改寫的方法掌握複名數的改寫以及複名數與小數改寫。

  12.會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能把比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13.知道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觀察可以看到不同形狀。

  14.能正確辨認從前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形狀。

  15.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計算。

  16.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答案順序計算。

  17.會運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小數加減法簡便運算。

  18.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19.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獲取相關知識,能提出並解決實際簡單問題。

  20.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能正確計算平均數。

  21.認識複式統計表,並能用複式統計表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一)注重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為主,學生能學會的老師不教,對疑難問題教師做到及時點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豎式計算的能力。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5.注意作業設定的層次性,提高作業設定有效性。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1.重點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教材,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初步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而且還可為以後中學的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學科實踐活動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主要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安排了2次實踐活動,分別是“圖形的密鋪”“消費知多少”

  圖形的密鋪是在學生認識和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多種圖形後安排的,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綜合運用,又是以後學習多邊形面積的基礎。本綜合與實踐的重點是認識密鋪,瞭解那些圖形可以密鋪,那些不能密鋪,並在研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觀察、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消費知多少的設計意圖是:一是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二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透過對資料分析,使學生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