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1
活動目標:
1、 透過實踐和討論,使幼兒初步學習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和輪流玩的方法。
2、 初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使幼兒感受愉快的活動情緒。
活動準備:
小汽車,各種新奇的玩具、圖書分成五組
活動過程:
一、 出現小汽車,設問:
1、 這是什麼?你們想玩嗎?(請兩名要玩的幼兒上來)
2、 有兩個小朋友要玩小騎車,可現在只有一輛車,怎麼辦呢?幼兒討論,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大家得出:一個先玩,一個後玩,一個一個地玩,就是輪流玩,學習詞:輪流。
3、 請兩名幼兒輪流玩小騎車。知道互相謙讓,讓對方先玩。
4、還有誰想玩 請三名幼兒來玩,問:他們應該怎麼玩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地輪流玩,鞏固幼兒對“輪流”的理解。
二、 小結: 我們一起活動的時候,要團結友愛,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的玩具可以一個人玩,但人多的時候,就要輪流玩。還有的玩具一個人玩不起來,就要幾個人共同玩。有哪些玩具可以共同玩的? 翹翹板、搖船,要兩人友好地共同玩才能玩得好。爬網、大金魚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玩時要注意不影響不妨礙別人。
三、分組活動:
1、 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有的可以大家一起來玩,有的是一個一個人玩的,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想辦法,和別人商量,一起友好地玩。介紹各組內容:
第一組:立體新圖書(三本)
第二組:玩具小汽車(三輛)
第三組:望遠鏡、萬花筒(各一)
第四組:電動釣魚(六人玩)
第五組:小鋼琴、小揚琴(各一人)
2、 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老師觀察和引導幼兒學習與同伴商量玩的方法。
3、 活動結束後談談自己的活動情況。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2
活動目標:
樂意同小夥伴一起玩玩具或交換玩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自己的玩具名稱和玩法。
2、學具準備:每個幼兒從家裡帶來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在豐富多彩的玩具情境中,請幼兒自由玩玩具,教師觀察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情況。 “小朋友們,我知道你們都從家裡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想不想玩一玩呀?” “那你們就去玩一玩吧!”教師觀察瞭解幼兒活動情況。(個別幼兒出現了爭搶玩具現象。)
(二)利用問題情境,集中交談:“剛才你們玩得開心嗎?”
2、“你來說說,你剛才玩了什麼?”(幼兒介紹玩具)
3、“你們的玩具真好玩。有電動坦克、有遙控飛機、還有母雞下蛋……嗚哇!這麼多好玩的,老師看了都很想玩。”
4、“咦!××,你為什麼不開心呢?”
(幼1:因為××會搶我的玩具。)
(師:××,你為什麼要搶他的玩具呢?)
(幼2:因為我很想玩他的玩具……所以……)
(師:可是這樣搶玩具,××很不開心呀。大家來幫忙想個好辦法!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應該怎麼辦呢?)
(幼兒議論開了,都說要先問他願不願意。教師藉機引導幼兒學習商量的語言,如:“你的玩具可以借我玩一會嗎?”“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等等。)
5、師榜樣示範:“××,你願意借我玩一下嗎?”(願意。)(“謝謝你!”)
教師在幼兒面前演示玩
“這麼好玩的玩具你們想不想玩呀?”(幼兒紛紛舉手表示想玩。)
6、“有這麼多的小朋友想玩,可是玩具只有一個,怎麼辦呢?”
(幼兒1:可以一起玩。)
(幼兒2:可以一人玩一會兒。)
(幼兒3:你玩一會兒,再給我玩一會兒,輪流玩。)
(幼兒4:也可以交換著玩。)
7、小結:大家都想到了這麼多分享的好辦法,可以一起玩,可以交換玩、還可以輪流玩。知道了想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徵得別人同意,並要有禮貌地說“謝謝”,還要愛護別人的玩具,輕拿輕放。
(三)幼兒帶著新的經驗投入到情境中,體驗和小朋友們分享玩具的快樂。
我們一起來分享玩具,看看能不能玩到更多玩具、玩得更開心?老師還會給會分享的小朋友貼上笑臉娃娃!
(四)小結,自然結束。
“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呀,原來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個人玩更開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還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後有了玩具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我發現我班個別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有的甚至獨來獨往,不允許別人碰一下自己的玩具,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的玩具不願意拿出來和大家的放在一起,寧願把玩具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拿著玩具到一邊玩,就容易表現出了爭搶的現象,我多次提醒,都沒有達成目的,我想孩子的這一特點也許和家庭有關係,現在每家就一個孩子,家長都視為掌上明珠,寵著、慣著、依著,要什麼給什麼,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就產生了很大的偏差,為此我設計了《玩具一起玩》這一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的良好習慣,希望對幼兒的教育能有所提高。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的習慣。
2、提高幼兒的集體觀念。
3、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體驗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樂。
2、懂得玩別人的玩具。
3、要先徵得別人的同意。
4、能與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一件玩具。
2、兒歌《找朋友》
3、大皮球、木棒若干
4、幼兒日常遊戲的照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匯入:律動《拍拍手》。
(1)師出示幼兒遊戲照片,(2)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照片上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呢?
(3)哪些小朋友表現得好?為什麼?
二、基本部分:
2、玩一玩:
(1)讓幼兒拿出自己帶來的玩具。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玩具的特點和為什麼喜歡玩具。
(3)師組織幼兒小組活動,(4)交換玩玩具,(5)體驗一起玩玩具的快樂。
(6)師觀察幼兒遊戲情況,(7)並給予指(8)導。
(9)提問:你喜歡自己玩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為什麼?對錶現好的幼兒教師給予表揚。
三、結束部分:
遊戲:《趕小豬》
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幼兒集體的觀念。
活動延伸:小朋友們,你們今天表現的真棒,能主動的和小朋友交換玩具,還懂得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徵得別人的同意;能與同伴友好地一起玩,最後以兒歌《找朋友》結束。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孩子們平時遊戲的照片來引起幼兒的興趣,透過讓幼兒觀察、操作以及親自去摸索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玩具的快樂,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和集體觀念性。
在家長配合上,孩子對幼兒園活動的情緒、態度,與家長有密切關係,我們平日裡積極地與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鼓勵孩子帶玩具來園,與同伴分享自己喜愛的東西。使孩子們在遊戲中感知與同伴共享玩具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4
活動名稱:
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目的:
1、透過幼兒自主探索,瞭解玩具發聲的各種方法。
2、初步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準備:
各種玩具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幼兒生成活動的契機。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瞭解他們近期的興趣點以及已有的經驗基礎,從而生成新的主題活動。幼兒的年齡特點就是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近期我班幼兒對於聲音非常敏感,針對他們這一需求,故生成了“聲音”這一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一活動中,幼兒發現玩具也會發出聲音,但究竟怎麼會發出聲音則是一知半解,於是我便預設了“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玩具,旨在讓幼兒在活動中,透過自己操作和嘗試,瞭解玩具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願望和興趣。
活動過程:
(一)啟發提問,引起興趣:
透過遊戲,引出聲音的主題。
(二)第一次探索:
1、激發幼兒讓玩具發出聲音的願望。
2、幼兒探索電動玩具的發聲方法。
(三)交流討論: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方法讓玩具發出聲音的。
2、引導幼兒說出“開關”,瞭解開關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
1、啟發提問,激發幼兒幫助其他的玩具發出聲音。
2、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讓玩具發出聲音。
3、引導幼兒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嘗試。
(五)講評: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方法。
2、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的名稱,如:捏、拉、搖、敲……大家一起做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遊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範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遊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教師要不斷錘鍊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獨具特色的肢體動作,極富渲染的表情神態,變化多端的語言聲調等,這是實現教學方式刺激性的基礎。因此優秀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肢體、眼睛、嘴巴,瞭解孩子的內心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5
活動設計背景
新《綱要》把讓孩子學習分享明確列入社會領域的教育內容中。從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和分享行為,幫助孩子們學會分享,可以健全幼兒人格,促進幼兒間良好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但是在帶小班的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孩子不喜歡和別人好好一起玩,喜歡獨佔玩具,總是和別的小朋友鬧得不愉快,不懂得分享,為了讓小孩子們知道分享,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好好的玩玩具,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懂得不獨佔玩具,願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大家分享,體驗交換玩具玩的快樂。
2、初步養成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的習慣。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難點:體會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一些好玩的玩具。
2、請家長配合把幼兒喜歡的家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
1、大意:小寶的爸爸給小寶買了一輛漂亮的玩具小汽車,車上還有燈,一開起來,燈一閃一閃的,還能唱歌,小寶可喜歡了,他走到那裡就把玩具小汽車帶到哪裡,他的鄰居小朋友明明看見了,說:“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玲玲看見了,說:“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說完就抱著小汽車跑開了,可是他一個人玩,慢慢的就覺得小汽車越來越沒有意思了。一天,他看見明明和玲玲在拍小皮球,就抱來了小汽車,和明明玲玲一起玩了起來,玩得可開心了。
2、問題
1)小寶剛開始是怎麼做的?
2)小寶後來又是怎麼做的?
3)小寶為什麼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
3、小結“好孩子有玩具大家玩”
(二)教師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們這是自己喜歡的玩具,它願意和大家做朋友,請小朋友們也來玩。
(三)鼓勵幼兒將自己帶來的家裡面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
(四)和幼兒共同佈置玩具角,佈置時,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玩法。
(五)一起玩
1)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和玩法
2)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玩具角玩。
3)觀察幼兒是否只玩自己帶來的玩具,如何玩的?
(六)小結,自然結束。
“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呀,原來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個人玩更開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還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後有了玩具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
活動延伸:
1、每月定出一天為“玩具分享日”,請幼兒從家裡拿來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
2、從分享玩具延伸到別的東西的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促進他們情感的交流,逐漸增強幼兒分享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我貫徹生活教育和正面教育的原則。
1、本次活動中,我摒棄了傳統社會性活動說教的舊觀念,用一種很自然的形式,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裡及外的原則,首先幫助幼兒認清,自己擁有什麼,自己可以使用什麼。別人擁有什麼,別人可以使用什麼。然後老師做為一種中介,引導幼兒學會用一種既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又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分享、交換),去滿足需要,去提升幼兒的經驗,先享受,再分享,這是人的本能,更是社會性教育在這方面的基本點。
2、對於活動中的突發事件的處理上。
(1)孩子出現了“搶玩具”的現象,我能以正面引導。如“你為什麼要搶他的玩具呢?是不是很想玩他的玩具呀?” “那你可以問問他願不願意借你玩呀?”等這樣的問題,引導孩子學會徵求同伴的意願。
(2)在分享玩具環節中出現了個別幼兒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我能適時引導,如“他的玩具很好玩,你想不想玩呀?”“如果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別人不願意借給你,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很難過呢?”……等問題,讓幼兒透過情感換位來體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心理,慢慢地,這些孩子也願意和別人分享了,開心快樂的神情流露於臉上。
社會性的教育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將透過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後續的'延伸活動不斷地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不斷提升和發展。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6
活動目標
理解分享的概念。
體驗與同伴分享玩具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好朋友一起分享》動畫影片;“大家一起玩”組圖;背景音樂。
材料準備:每個小朋友從家中帶一樣喜歡的玩具。
活動過程
播放動畫影片《好朋友一起分享—1》,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匯入主題。
老鼠皮皮和企鵝娜娜為什麼爭吵呢?(搶積木)
只剩下一塊積木了,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播放動畫影片《好朋友一起分享—2、3》,引導幼兒瞭解分享的概念,感知分享的快樂。
1、播放動畫影片《好朋友一起分享—2》,引導幼兒瞭解什麼是分享。
美美老師看到皮皮和娜娜在搶積木,說了什麼?(好朋友要一起分享!)
你知道什麼是分享嗎?
皮皮和娜娜後來是怎麼做的?
小結:分享就是願意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給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
2、播放動畫影片《好朋友一起分享—3》,引導幼兒感知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裡的其他小朋友和好朋友分享了什麼?
他們和好朋友分享後,心情怎樣?
小結:和好朋友一起玩一個皮球、用一盒蠟筆、撐一把傘、唱一首歌。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真快樂呀。
出示組圖“大家一起玩”,引導幼兒瞭解更多和好朋友分享玩具的方法。
除了一起玩,還有哪些和好朋友分享玩具的好方法呢?
小結:除了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外,輪流玩玩具、交換玩玩具,這些都是分享的好方法。
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組織幼兒分享帶來的玩具,體驗分享的樂趣。
今天每個小朋友都從家裡帶來了自己的玩具,大家想玩嗎?
請拿出你的玩具和班上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吧!
小班玩具大家一起玩教案7
活動目標:
1、懂得玩完玩具要放回原處,會收拾玩具。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
懂得玩完玩具要放回原處。
活動準備:
一個會“哭、笑”的布娃娃,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
布娃娃哭了。老師帶領幼兒遊戲,配班教師使布娃娃發出哭聲。
1、教師帶領幼兒尋找哭聲從哪裡來,尋找到正在哭的布娃娃。
2、找到娃娃後,拍一拍,玩一玩,抱抱布娃娃,問:“布娃娃,為什麼哭?”
3、幼兒猜測布娃娃哭得原因,知道是小朋友玩了,沒有把他送回家。
4、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說一說:“娃娃為什麼笑了?”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要送玩具回家。
二、遊戲:
“誰走錯了”(請幼兒閉上眼睛)。
1、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櫃,調換或散放各處。
2、請幼兒睜開眼睛說一說,哪些玩具放錯了地方,請個別幼兒送玩具回家。
三、談論。
在玩完了玩具,或者是活動完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
活動反思:
為了培養幼兒有一個良好的“玩完玩具要收拾”的好習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幼兒透過布娃娃的哭和笑,很容易的理解了不整理玩具的習慣不好,透過活動使幼兒知道了玩完玩具或者是活動結束後應該收拾整理好。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及時地提醒幼兒培養這一好習慣。活動開始,教師利用一個娃娃的哭聲,一下子抓住了幼兒注意力,使幼兒很快的投入活動中。然後透過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使幼兒漸漸明白了,布娃娃的哭是我們的不良習慣引起的,大大調動了幼兒遊戲的心理,為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奠定了一定的良好基礎。第二環節的遊戲形式和我們本次國培訓活動中《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有相同的效果。最後的討論使幼兒明白了玩完玩具要放回原處。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能夠主動的參與活動。不足之處是,最後的討論不夠深刻,不夠具體,希望在以後的活動中能夠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