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簡歷定位要真實、真誠、現實
面對求職,不少人感到悲哀和無奈。這些年,我曾先後接待過不少為擇業所困擾,前來求助心理諮詢的大學生,也接觸過一些前來應聘求職的應屆畢業生,對此頗有感觸。
有些學生對做簡歷感到為難,似乎除了編造,無計可施。其實並非如此。我看過不少來求職的學生簡歷,寫得好的並不多。一些學生似乎並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或者說,還沒有進入狀態。
總的來說,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千篇一律。不少求職簡歷沒有寫出自己的專業特點,更沒有反映出個人特長,裡面大都是空話、套話,什麼“文筆極佳,才思敏捷”;“博學多才,出類拔萃”之類。而自己的專業特長是什麼,專業能力怎樣,卻沒有實質性的表述和說明,或許他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在眾多求職者中,這種簡歷是很難吸引用人單位的。
二、過於抽象,沒有重點。一些簡歷,寫得過於簡單,對個人經歷和介紹,概括抽象地略寫幾筆,能反映自己能力的專業課程成績、發表的文章等有效證書、文章連影印件都沒有;也有的簡歷過於繁瑣,學校的校史都不忘了寫上,後面還附上了幾十頁的各種獎狀、證明的影印件,連學生會棋類比賽的證書都有。
三、誇大其詞,華而不實。有些人在簡歷中有意誇大自己的“業績”,例如簡歷上說自己參加過某種專業培訓,面試時一問,原來只是聽過半天的講座;說是某著名學者的學生,其實只是選修過該學者的某門課程;說是參加過某某國家重點課題,實際也只是協助過課題會議的會務工作等等。這往往會使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印象大打折扣。
四、缺少真誠。一個人的求職簡歷,好比是自己的照片,應該是獨特的、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想法、期望和要求。而不少學生的求職簡歷,更像是產品推銷的價格表。也許是學生出於無奈,或許是想省些氣力。一份簡歷,多處投放,完全是格式化的,好比對誰都是同一副面孔,沒有自己個性的內容。就連學校導師所寫的推薦書,都是機打的(後面只簽了老師的名字),讓人分不清導師的推薦是否出於一種公式化的無奈應酬。再有,簡歷中對求職單位瞭解甚少,幾乎沒有提及,也沒說明自己為什麼要來求職。
五、盲目投放。一些學生把求職比喻為撞大運。見到用人單位,沒經過考慮就投送了簡歷。不去了解用人單位的聘任條件,也不事先了解用人單位招聘情況,隨大流地盲目投送,結果自然就會造成許多求職簡歷被“扔進廢紙簍”。
簡歷對於畢業生來講固然重要,但與用人單位的見面更為重要。而在學生的求職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學生自身的問題。
其一,求職應聘的準備不足。不少畢業生對自己的今後發展和求職意向並沒認真和深入考慮,例如,在用人單位面試時,當問到,你前來應聘的原因是什麼?你對你將要應聘的工作了解嗎?你要應聘的工作,是否適合你的專業和特長?如果單位聘用了你,你有什麼要求、計劃或希望?如果你前來工作,有什麼優勢及不足等等,常常是一問三不知。
其二,應聘中缺乏誠懇的'態度。一些學生在求職諮詢中,只是一味地詢問工作收入、工作條件、福利待遇;而對應聘工作的要求、工作任務的內容、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需求、自己一旦被聘用能否承擔起此工作等等,卻不甚關心,甚至從沒有考慮過。
其三,個別學生在應聘中還暴露了自身素質上的問題。例如有一名男生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供需見面會上,竟然摟著女朋友的肩膀與招聘工作人員講話;求職中,有的學生一旦被用人單位婉言拒絕或是自己對該工作不滿意,扭頭即走(不懂得道謝或道別)。還有的學生在找工作時表現得十分主動、急切,而當被用人單位同意錄用後,自己卻又另選工作單位,並遲遲不向用人單位說明情況,直到單位人事部門再三催促,才漫不經心地說自己已與另一單位簽約了,使得該單位錯過了進人的期限,對此連一句歉意的話都沒有。這種素質的學生,即使簡歷寫得再出色,又有什麼用呢?
在大學生的求職擇業中,最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學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社會的需求現實之間的差距。有些學生找工作,過於理想化,總想一步到位。曾有學生將自己的求職標準歸納為三點:一是工資收入要多;二是社會地位要高;三是工作條件要好。而現實社會中,恰恰是那些工資少、條件差、社會地位低的崗位最缺人。不能說,學生的要求不對,但也不能無視社會的現實,需要找兩者的結合點。
什麼是理想的職業,還要看將來的發展。也許有些工作,眼前不是很理想,但是能增長你的經驗,鍛鍊你的能力,其實這也是可以考慮的。相反,有的崗位儘管條件、社會地位、工資收入都比較理想,但是沒有發展的空間,照樣不能滿足你的需要。比如有的學生雖然找到了別人羨慕的工作,但是真的到了工作崗位後,卻看不到什麼發展的前途,“20多歲的我,已經看到50歲時的狀況了”,最後還是下決心跳槽了。
概括地說,對於一個處於擇業中的大學生,簡歷要真實,應聘要真誠,定位要現實。不僅要有出色的外表,更為重要的是要具備優秀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