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關於語文教案範文彙編9篇

語文教案

關於語文教案範文彙編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中的文言實詞“蒙”、“亡”、“愛”、“遺”、“弱”、“愚”、“制”、“固”、“致”。掌握本文中的文言虛詞“以”、“因”。

  2。理解賈誼在本文中提出的“反對暴政,提倡仁政”的觀點。

  3。瞭解本文先敘後議的結構,鋪張渲染的方法,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借古諷今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和背景。

  1.賈誼,西漢人,是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十八歲能誦詩書,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吳公愛其才,召置門下。後吳公做廷尉,向漢文帝推薦,賈誼二十多歲時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後遭大臣周勃、灌嬰等陷害,貶為長沙王太傅。後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墮馬而死,賈誼自認為是自己失職,最後抑鬱而死。

  2.賈誼生活的西漢初期,由於經過五百多年的戰爭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賈誼認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評論時政,《》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有上中下三篇,這裡選的是上篇。魯迅曾稱讚本義為“西漢鴻文”。

  二、朗讀課文,分析把握文章內容。

  1.板書課題,解釋“過”:指出……的過失,動詞。解釋“論”明確文體為議論文

  2.檢查預習,請學生朗讀課文。

  正音:崤(yáo)膏腴(yú)逡(qūn)鏃(zú)系(jì)頸黔(qián)首

  牖(yǒu)氓(méng)隸隳(huī)鞭笞(chī)

  3.在此基礎上教師範讀。特別注意將文中的停頓、句中的停頓讀清楚,把本文多處的駢偶句式的特點讀出來。

  三、讓同學齊讀本文後,講讀第1自然段。

  1.教師強調:

  固:堅固的地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席:像席子一樣地,名詞作狀語,包、囊:用法同上。

  是:這,指示代詞。

  衡:通“橫”(通假字)

  2.學生翻譯:略

  3.請學生概括本段意思,並做簡要分析。

  教師強調:這一段主要寫秦的強大是從秦孝公開始的。文章先敘秦國的地理優勢和秦孝公的野心,次敘商鞅輔佐下秦國取得的成果。

  板書:

  地理優勢

  政治雄心

  4.請學生按板書思路背誦。並檢查或抽查背誦情況。

  四、講析第2段。學生朗讀後:

  1.教師強調以下詞句: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軍隊;北,潰敗的軍隊。

  因遺策:因,沿襲。

  因利乘便:因,趁著。

  開關延敵:延,引。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延,延續。

  2.請學生簡述本段大意。

  3.教師提問:

  九國諸侯的強大都是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這些內容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教師在學生回答後強調:

  首先寫出了諸侯們買通天下之士,採用了合縱策略締結了盟約;其次寫出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各有所長;最後寫九國之師軍隊強大,而最後的結果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這樣就反襯出秦國的強大,同時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符合社會時代的發展,是一種“仁政”,這種“仁政”得到秦國後代君王的繼承,所以到了勢力如此強大的地步,又間接地為中心論點的提出做了準備。

  4.學生朗讀第2段。

  5.作業。

  (1)複習本課所學內容。

  (2)完成書後練習第一題。

  (3)預習第3、4、5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情況。

  二、學生朗讀第3段,教師強調。

  1.奮六世之餘烈:烈,功業。

  卻匈奴七百餘里:卻,使……退卻。

  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

  聚之咸陽:省略介詞“於”,應為“聚之於咸陽”。信臣精卒:信,誠信、可靠。

  以為固:省略句,省略賓語應為“以之為固”。

  2.讓學生簡述本段大意,然後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明確本段寫作的順序,為背誦打基礎。

  教師提問:

  (1)作者先用哪些話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實質?

  強調:“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2)哪幾句寫他的對外政策?

  強調:“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築長城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3)哪幾句是寫他的對內政策?

  強調:“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讓學生根據板書練習背誦。檢查背誦。

  三、學生朗讀第3段,教師強調:

  1.甕牖繩樞:“甕”、“繩”,名詞活用作動詞,“甕”用破甕做……,“繩”用繩子系……。

  躡足行伍之間,倔起阡陌之中,……兩句中“足”和“起”後均省略介詞“於”,為省略句。

  天下雲集響應;“雲”、“響”均為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像雲一樣”,“像回聲一樣”。

  2.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見書下注釋)。

  3.教師提問,學生在本段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問(l)陳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

  學生回答:

  出身: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

  武器:斬木為兵

  問(2)作者寫陳涉起義突出了什麼特點?

  板書:

  出身:缺乏號召力

  才能:缺乏指揮作戰的能力

  兵力:弱少

  武器:低劣不堪一擊

  問(3)作者寫陳涉,突出了陳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眾竟然一呼百應,彷彿不費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目的是為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

  強大的九國之師聯合攻秦,結果是一敗塗地;弱小的陳涉之師卻能“亡秦族”。作者透過這些內容.表現出了秦始皇由攻轉守變化的關鍵;仁義不施。失去了仁義,使民心喪盡,失去仁義,就變得不堪一擊,由此可以明確看出了本段已經為文章最後提出的“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準備。

  4.讓學生熟讀本段,根據以上板書的順序,在課上背誦此段。然後集體背誦。

  5.作業:

  (1)鞏固背誦第3、4兩段。

  (2)預習第5段;找出本文對比的內容,體會本文論證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情況。找兩位學生分別背誦第2、3兩段。

  二、學習第5段。學生朗讀。教師強調:

  1.崤函之固: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固的地勢。

  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度”“洯”,對文,都是度量的意思;“比”“量”對文,都是比較的意思。兩句話譯為:度量一下長短大小,比較一下權勢和力量。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有序;“朝”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朝拜。

  百有餘年矣:“有”通“又”。

  致萬乘之勢:“致”達到。

  2.讓學生簡述本段大意,分析本段層次。

  3.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1)作者論述秦王朝的滅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內容與全文有什麼關係?

  強調:“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滅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本段中從領袖的地位,指揮作戰的能力,部隊的素質和武器裝備四方面同九國之師和陳涉對比,結果是後者遠不如前者,卻“功業相反”這就很自然地推出了本文的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從全文結構上看,本段的第二層照應了全篇,歸納出了中心論點;“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照應本文第1、2段;“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照應本文第3段;“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照應本文第4段;最後照應上文“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水到渠成地點明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根據本段層次,背誦。

  三、請學生朗讀全文,然後討論:本文是怎樣使用對比的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討論後,學生髮言。教師強調:

  使用兩方面的對比: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

  縱向對比為秦國和秦朝的對比:秦國由弱到強,原因是“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這些政策符合社會發展,是“仁義之施”逐漸強大是必然結果。秦王朝由強到弱,原因是“廢先王之道”不施行仁義,逐漸衰弱直至滅亡也是必然結果,這就強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橫向對比:首先拿秦國與六國進行對比,反襯出秦國的強大,含蓄地指出秦國曆代君王“因遺策”施行仁政,勢力才如此強大,為論點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次拿秦朝與陳涉對比,突出了雙方的尊卑、才能、軍隊、武器的懸殊,而弱小的陳涉竟能一呼百應,共起滅秦,原因正在於秦朝的“仁義不施”。最後拿陳涉與“六國之師”對比,前者勢單力薄卻起事之易,一舉滅秦;後者勢力雄厚卻攻秦之難,自取滅亡,突出了陳涉的弱小以及敗案的“輕鬆”,實際上還是為了證明中心論點。由此看來,幾種對比,縱橫交織,無疑增加了強大的論證力量,最後“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也就不言自明瞭。

  四、教師帶領同學總結本文的語言特色。

  1.首先讓同學找出本文的對偶句和排比句。

  如(1)“席捲天下,包舉守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

  (3)“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2.教師簡析。

  以上第(1)句雖然“席捲”、“包舉”、“囊括、“併吞”都有“併吞”之意;“宇內”、“四海”、“八荒”。都有“天下”之意.但沒有重複感,卻突出地表現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以上第(3)句三句話均為一個意思,但句句有力,強調了秦始皇的暴虐之行。

  以上句子從結構上起到了強化作用,顯得語勢強烈,鏗鏘有力。

  另外還有些句子駢散結合,非常靈活,變化多端,句式豐富多彩。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

  1.總結本文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

  2.完成書後練習三。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交流“錢能做什麼”的課前問題

  a 互相彙報調查結果:10元錢能做什麼

  b 錢的重要性

  二、複習預習課文的方法,預習課文。

  1、小組交流。

  A 認識多音字:

  B 指導書寫

  C 理解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想一想:

  A 寫誰?寫了一件件什麼事?

  B 嘗試給課文分段,歸納大意。

  C 質疑。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毽子裡的銅錢》,昨天講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紹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教師,隨機板書

  [板書]

  我老人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1-4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

  老人為什麼送給我不要錢,而卻為李嬸的一個銅錢不高興?

  2、讀讀2-3段對話話,再次體會老人的“慈祥、善良”

  3、指學生進行集體交流?

  (二)學習5-14段

  熟讀課文,找找課文我是怎麼做的?畫出我的心理描寫的句子以及老人動作的詞

  1、小組裡讀讀,表情、動作的句子重點讀讀

  引導質疑;

  毽子裡的銅錢珍貴嗎?

  2、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小組內交流討論。

  ⑴想像老人賣烤山薯的艱辛?

  ⑵作者體會到了這種艱辛嗎?

  讀讀老人又送山薯的句子,

  以及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

  3、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4、對比李嬸、我兩次的表現,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

  5、透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試著說說你對老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三、課堂:

  今天學習了這文章後,你覺得這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透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麼?寫在本上。

  佈置作業

  透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麼?寫在本上。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透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4個生字,1個多音字,會寫5個生字,查閱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自主積累詞語。

  3.體會這首詩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透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透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唐代李商隱曾經有一首詩描寫了雨後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美好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也寫了一首這樣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在天晴了的時候》。

  2.讀課題,請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談自己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詞,作上記號。

  (3)指名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3.瞭解課文的內容提示:從詩的結構來入手。

  (1)小組討論。(2)相互交流。

  三、再讀課文

  1.默讀全詩,想想課文哪些詩句寫出了雨過天晴時的景物,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

  2.朗讀全詩,體味詩句之美。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詞語。

  2.朗讀全詩,說說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教師板書)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鳳蝶……

  二、交待目標

  這首詩描畫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圖,讓我們繼續欣賞這幅圖,來品味詩中的語言,感受詩中的美景,記住這首詩。

  三、品味詩句、練習背誦

  (一)引導學生品讀詩句。

  1.指名讀描寫小路的詩句。

  2.為什麼小路會是涼爽又溫柔?學生討論彙報交流。

  3.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4.背誦詩句。

  5.小結學法:

  (1)朗讀詩句,理解詞語。

  (2)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3)聯絡積累,豐富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練習背誦。

  (二)自學課文再交流討論。

  你喜歡哪句詩,說說為什麼喜歡?(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結合重點的詞句來說)進一步體會詩句的美好,想象畫面練習背誦。

  (三)你還看到了哪些雨後的景象?說一說。

  四、朗讀、背誦全詩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你觀察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寫出來。

語文教案 篇4

  《18太陽》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和太陽和人類的關係。

  課文共有八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段。

  第一段(1--3)講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很熱。第一段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是,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

  這兩段在內容上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正因為太陽那麼大,溫度那麼高,距離我們又那麼遠,才能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也才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3、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課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多讀課文,激勵學生讀中想、讀中悟、讀中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2)有表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說明方法。

  三、學情分析:

  聾啞學生因聽力喪失,接收的資訊很少,知識貧乏,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本班B類學生較多,智力更差,學生在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因而學習本文,要注重聯絡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絡學生學過的.常識知識,並補充一定的科學知識,利用好這些感性經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科學興趣。

  四、設計理念:

  把學習主動權充分放給學生,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愉快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讀中想、讀中悟、讀中交流,切實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紮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五、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六、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解決策略:利用課件,讓學生多讀,幫助學生理解。

  七、手語準備:

  太陽、傳說、寸草不生、抵得上、攝氏、估計、密切、生存、繁殖、遠古時代、殺菌、預防、治療、疾病

  八、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大字課文、掛圖

  查閱資料:有關太陽及其他星體的知識

  九、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多媒體出示人類登上月球的照片)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了月球,人類邁出了認識宇宙的重要一步。20xx年10月24日我國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那麼,人類可以登上太陽嗎?為什麼?(學生髮言)(設計意圖: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順勢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太陽的說明文,讀完以後,你們會對太陽有更多瞭解。

  板書:18太陽(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

  現在同學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了什麼?

  (讓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表揚學生,進行歸納: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太陽的特點及其與我們的關係來寫的。板書:特點關係)

  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1、太陽到底有多遠?

  2、太陽到底有多大?

  3、太陽到底有多熱?

  (三)細讀課文,學習說明太陽的特點的方法

  師:要想知道的更多,就要再細細讀課文,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具體介紹的。(小組合作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小組分別彙報學習情況(現在你能細細讀懂了,就介紹給大家聽聽)。

  遠: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飛機要二十幾年。

  ①學生看課件填空: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飛機要飛(二十幾年)。

  ②同學們在括號裡填的是什麼?(數字)(提透過具體數字,太陽離我們多遠,我們就清楚了。這就是說明事物的一種方法:列數字。但數字必須是科學的,精確的。)

  ③為了介紹更清楚,作者還用了什麼方法?(打比方:如果?步行?坐飛機??這樣我們瞭解的更清楚了。)(看課件)

  大:我們看太陽,覺得它不大,實際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等於一個太陽。

  這用了什麼方法來說明太陽?(列數字、比較)(看課件)

  (師是要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腦子裡要想象。注意表情。)

  熱:太陽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攝氏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強調“估計”)太陽太熱了,無法具體測量,只是推算一個大概的數字。

  再細心讀讀,看還用了什麼方法?(比喻:太陽像個大火球。舉例: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

  讀第一至三自然段,數字說明、比喻說明的地方重讀,感受這樣寫的好處。

  (四)抓住關鍵詞,瞭解太陽和地球的關係

  1、師:今天太陽公公生氣了,(課件出現太陽公公委屈的臉)因為煤炭誇自己本領大,與太陽沒關係,你能幫他評評理嗎?要求用上關聯詞“有了??才有??”“因為??所以??”

  生自由說。(要讓學生充分發言)

  2、師:(出示太陽公公高興的臉)同學們知道的真多,太陽公公都笑了!老師現在再考考同學們。

  課件展示:太陽與風、雲、雨、雪的關係,展示太陽與人類健康的關係。讓學生講太陽和地球的關係。(太陽和人類生活有關係、太陽和動植物生長有關係、太陽和自然氣候有關係、太陽和人類健康有關係、)

  (五)課堂總結

  1、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你想對太陽說什麼?

  (六)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太陽如果和地球距離如果再遠點,或者再近點會怎麼樣呢?(讓學生閱讀課文後面閱讀材料《妙不可言的位置》。)

  2、有興趣的還可以看《星球世界》

  板書設計:

  18太陽

  遠人類生活

  太陽特點大和人類關係密切動植物生長

  熱自然氣候

  人類健康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引人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準備:

  蒲公英的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設疑激趣,匯入課題。

  直接板書課題,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你有什麼疑問?

  如:為什麼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麼樣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和課文,正音並推薦組員。

  3、展示交流。

  ⑴小組推薦代表認讀新詞比賽。

  ⑵小組開火車比賽。

  ⑶“順風耳”比賽。教師讀詞語,學生在詞語表中指出這個詞語。

  ⑷你最喜歡讀哪個自然段?指名讀課文,正音。

  三、再讀課文,感悟。

  1、根據設疑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學習。

  2、全班交流,感悟課文。

  如: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你從哪兒看出來?

  課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觀看蒲公英。說說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有什麼感受?你最想再這樣的草地上做什麼?

  如:金色的草地怎麼樣?

  ⑴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課件演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說說此時兄弟倆的心情怎樣?用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理解詞語“一本正經、假裝”,然後加上動作讓學生讀一讀。

  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用“有點像……有點像……還有的像……”聯絡說話。

  兄弟倆還會玩什麼遊戲?

  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聲音來表示吧!有感情地讀一、二自然段。

  ⑵草地會變顏色。

  草地為什麼會變顏色?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

  出示填空題,同桌互相說說蒲公英變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變成()色的。

  學生上臺講述蒲公英變色的原因。你知道這個秘密後,想對蒲公英說什麼?

  第二教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摘蒲公英”遊戲:把蒲公英狀的生字卡片認讀後,貼在黑板上,師讀詞語,指名學生上臺取卡片,並領讀2遍。這朵“蒲公英”就作為學生的獎勵。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倆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說草地變色的原因。

  二、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1、讀第四自然段。

  2、說說我們為什麼會愛上“蒲公英”?蒲公英為什麼能成為我們最喜歡的花?

  3、為什麼說蒲公英跟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你怎麼理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麼顏色的?快畫一畫,與同學交流一下吧!

  2、學生畫畫。

  3、成果彙報。

  四、寫字指導。

  1、默讀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麼辦法記住。

  2、全班交流。

  3、教師著重指導“耍、絨、瓣、察、假”。

  4、學生練習寫字。

  課後反思:

  揮灑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不僅可以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的火花,而且可以讓孩子揮灑想象和才情,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為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透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當學生感受到草地的美並想在草地上玩耍的衝動時,讓學生讀讀演演文中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領悟草地給兄弟倆帶來的快樂。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麼遊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洩,於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孩子們拿著筆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圍繞“龍”這個主題分別講述了“龍”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心目中的形象,賦予它深刻的含義:龍象徵著騰飛的中華民族,透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理解龍的含義並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想與目標:

  掌握生字詞,並靈活運用。

  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透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

  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徵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用詩歌的形式,透過爺爺、奶奶之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又借爸爸、媽媽之言,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層層遞進,讓人既感到古代龍的神奇,又讓人體味到現代龍的騰飛與發展,讀了給人以自豪與振奮之感

  1、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龍不僅是古代中華民族的圖騰,更是我們現代化中國的象徵。中國人對龍的喜愛凝聚在無數的神話、建築、詩歌、地名中,更把中國視為龍的化身。下面,我們就一起聽聽大人們是怎樣評價龍的吧!

  2、老師感情朗讀,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你彷彿能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老師看到你們剛才聽的非常的投入,你們能將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訴我們嗎?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你能結合自己課前查詢的資料,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嗎?

  (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關於龍的神話、建築、民俗,我國在工業、農業、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3、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詩歌,聽……(放課文的範讀錄音)

  同學們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讀讀這優美的詩篇,請你們開啟書,利用手中的字典、結合課後的生字表解決生字新詞,將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教師巡迴指導。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錯誤發音,指導個別字的發音。如“攪”(jiao)的讀音。

  4、深入學習課文

  出示課件,指讀:“長城好像在崇山峻嶺中飛舞,它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它是巨龍留下的身影?”你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長城蜿蜒於崇山之中,形似聚攏;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說,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築,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龍的傳人的無窮的智慧和汗水。是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歌頌。)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畫出喜歡的句子,在讀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組交流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一)、複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

  1、爺爺、奶奶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民族的龍文化的?

  2、爸爸、媽媽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了當今人們賦予龍的新的含義的?

  3、背誦詩歌。

  (二)綜合練習:

  1、多音字:

  露:lu(露水)將jiang(將來)

  lou(露面)jiang(大將)

  2、近義詞:

  真真切切————(清清楚楚)顯露————(顯現)

  伸展————(擴大)

  3、反義詞:

  真真切切————(模模糊糊)顯露————(隱形)

  伸展————(縮小)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龍舟龍燈九龍壁

  神龍口龍門九龍坡

  長城長江京九線火箭民族騰飛

  龍————中國的象徵

  作業設計

  1、回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與《春潮》進行對比,感受兩篇文章的不同風格。

  2、試著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妙處。

  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疏忽、頑強”造句。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4、 觀察一種喜歡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 齊讀課題。

  2、 讀了課題後,想問什麼問題?(鳥兒怎麼會說話呢?鳥兒會說些什麼?人怎麼能聽懂鳥兒說的話?)

  二、 初讀指導

  1、 自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2)或聯絡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通曉 矯健 催促 無拘無束 疏忽 預報 應驗 呆楞楞

  (3)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 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2)交流詞語的掌握情況。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三、 指導分段。

  1、 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幾個自然段聯絡比較緊密,合起來講了一個意思,就合併為一段,哪個自然段單獨講了一個意思,就獨立成段。

  2、 分組交流。

  3、 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從小就愛鳥,愛聽鳥語,並想通曉鳥語。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從鳥兒們的語言中悟出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 作業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複習檢查

  1、 指讀生字詞。

  二、 精讀指導

  1、 學習第一段。

  (1) 齊讀第1自然段,填空:我從小就愛鳥,愛看( ),愛聽( )。

  (2) 自由讀第2自然段。

  指名講公治長的故事。理解“通曉”

  (3)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治長’啊!”這句話怎樣讀?

  (要把“我”那種嚮往的心情讀出來。)

  2、 學習第二段。

  (1) 自由讀4-9自然段,把“我”喜愛布穀鳥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

  讀後討論,相機指導朗讀。

  ① 它們那“布穀、布穀”的親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們快快出工呢!

  從哪些詞看出“我”對布穀鳥的喜愛?(親切、分明)

  指導朗讀

  ② 這樣無拘無束的一問一答,有趣極了,我自己彷彿也變成了一隻翩翩飛翔的鳥兒。

  聯絡上下文,體會“我”與布穀鳥對話的有趣。

  指導朗讀

  ③ 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指導朗讀

  (二)讀第10-11自然段,體會鳥語的“豐富”及鳥語給“我”的心靈帶來的影響。

  ① 引讀第10自然段。

  人們為什麼喜歡“喜鵲”?

  從哪兒看出人們喜歡“喜鵲”?

  從哪兒看出“我”的愛鳥之情?

  ② 指名讀第11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看出“我“與鳥兒建立了異常深厚的感情?

  讀後朗讀,指導朗讀。

  (三)小結:“我”不光聽懂了鳥語,而且從鳥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3、學習第三段。

  “我”與鳥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鳥兒成了“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

  齊讀最後一段。

  三、 總結課文。

  1、 朗讀全文。

  2、 討論:為什麼說“鳥兒的確是人類的好朋友”?

  3、 總結。

  四、 作業

  1、 造句:

  疏忽……

  頑強……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 讀課文。

  二、 指導背誦。

  1、 第1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話,很容易背誦。

  2、 重點指導背誦其他部分。

  (1) 第2、3自然段引導學生按語言的敘述順序進行記憶。

  ①邊讀邊記: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②練習背誦

  (2)第4-11自然段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構成的畫面幫助記憶。

  ① 邊讀邊在腦子裡想象畫面。

  ② 練習背誦。

  三、 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 出示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 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寫法,說說難寫的和容易寫錯的字。

  四、 作業

  1、 鋼筆描紅。

  2、 抄寫詞語。

  3、 比一比,再組詞。

  治( ) 催( )碌( ) 預( )

  冶( ) 摧( )綠( ) 碩( )

  4、 按課文內容填空。

  從( )的燕子那裡,我( )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 )的大雁那裡,我( );從( )的蒼鷹那裡,我( )……

  5、 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板書: 接近 交談

  鳥語 傾聽 猜想(豐富)

  人類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8

  總體構思:學習此文,應該重視健康的感情、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懂得怎樣對待老師、體會老師的一片愛心,引導他們懂得愛人和怎樣愛人。課堂教學,應該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寫人要放到事件中寫,透過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出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文中一些含義比較豐富深刻的句子。

  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本文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應該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自然地受到感染,思考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特殊性在什麼地方。文章篇幅不長,文字阻礙不大,重在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要點,不必詳細分析。輔之以多媒體教學。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在小學學過一篇文章叫做《厄運中的海倫》。在這篇課文裡,提到海倫的老師,她的名字叫安妮·莎利文。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海倫·凱勒寫的一篇關於她的老師的文章,看看老師是如何教育它的。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標好自然段,解釋詞語,並注音。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寫莎利文老師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寫莎利文老師教育我。

  第三部分(27):寫我對莎利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3、體驗感覺剝奪。作為一個健全的人,我們可能對海倫成長的苦惱和苦難不夠了解。現在,就讓我們體驗一下海倫學習的艱辛。同桌的兩個同學,左邊的同學用布條蒙上眼睛,用耳塞塞住耳朵;右邊的同學在其手掌上寫字讓其辨認,說一個詞,讓其根據口行進行重複。然後,互換角色做一次。活動結束,請大家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引導學生討論

  問題一:海倫·凱勒為什麼把莎利文老師來到自己身邊的那一天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問題二:第12段用了一系列動詞,它有什麼作用?

  問題三:莎利文老師是怎樣

  我認識具體事物和引導我認識愛的?

  問題四:本文題目是我的老師,但是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筆墨寫自己?

  一個小組討論一個問題,教師巡視,師生交流。

  (要點提示:1、海倫·凱勒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莎利文老師為我開啟了外部世界的大門,並以極大的溫和和耐心,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對我的教育。特別是培養了我對生活的信心,讓我嚐到了在黑暗中尋找出路的激動滋味。莎利文老師教我學會了拼寫,增長了知識;教我熱愛自然,同時,又讓我直接地感受自然,更深刻地瞭解自然。更難能可貴的是老師還教會我愛,引導我向生命的新境界奮進。

  2、第12段用了一系列動詞,包括騷動、顫抖、抓牢、刮下、怒、搖晃、打斷、跳下、動彈、留、感到、坐、倒下、抓住、扶、摟住、踏等。這些動詞,使景物、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傳神,既渲染了環境氛圍,又生動寫出了海倫當時感到陌生、無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獨的心情。

  3莎利文老師運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教育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首先讓海倫接觸具體事物,感受特徵。再用手勢教她拼寫這個物體的單詞,讓她懂得了每樣東西都有名稱,即物體與名稱相對應,實物與名詞相匹配,這樣就在海倫的大腦中建立了一套語言符號系統,從而使她認識了具體事物。當她認識具體事物之後,總以為一切東西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有行有色的實物。莎利文老師利用情感體驗法,在她手上拼寫我愛海倫,讓她真切體驗愛,透過用雲來比喻,最終讓海倫認識了愛的內涵。

  4、文章寫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寫自己識字時的美好感受,寫來到田野中的快樂,寫暴風雨來到時在樹上的恐懼,寫自己對愛的追問這一切都是從側面寫老師的可愛和可敬,同時,文章還多次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如在老師來之前自己納悶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後來對生活的樂觀相對照,從反面襯托了老師的耐心與用心良苦。總之,莎利文老師已經成為海倫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寫自己,實際上也是在寫莎利文老師。

  (四)學生質疑

  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討論,教師加以點撥。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第八段)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熱切地盼望著新的一天來臨。學會了幾個新詞,就能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嗎?

  (點撥:這實際上反映了海倫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學而不厭的性格,而這阻擋了她在黑暗中沉淪,讓她對世界有著持續的熱心和愛心。)

  問題二(第九段)她從一開始就這樣使我胸懷大自然,使得自然界成為我思想的一部分。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點撥:莎利文老師為了避免僵化的課堂教學方式,把海倫帶到了能夠探索和發現周圍一切事物的廣闊天地之中憑藉隨時得到的經驗組織教學。所以海倫最先掌握的詞彙是大自然種種可觸、可摸、可嗅、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動植物。這培養了海倫對大自然的終生熱愛,所以她才這樣說。)

  問題三:愛看不見、摸不著,既不能稱,有無法斗量,更沒有顏色和味道。然而云雖摸不到卻看得見。所以,愛就像雲一樣,比喻得不貼切。對不對?

  (點撥:這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海倫問莎利文老師愛是花的香味嗎?溫暖的陽光是愛嗎?作為一般的比喻,這本沒有什麼不妥。但莎利文老師為了強調愛是一種過程,具有非物質特性,所以才予以否認。雲可以帶來雨滋潤萬物,愛可以帶來溫情滋養心田。雲和愛相似點是摸不到,都可到來甜美。當然,愛看不到,而云能看得見,這個比喻又有點勉強,這正應了一句名言任何補語都是有缺陷的。)

  問題四:課文寫了海倫與莎利文老師初次見面、初次學會拼寫、初次理解單詞意義、初次理解大自然、初次學會理解抽象名詞的意義。她們相處了幾十年,為什麼只選擇初次來寫呢?

  (點撥:誠然,作者與莎利文老師相處的歲月裡,有著大大小小許許多多的往事。而所有的初次是她記憶猶新、末齒難忘的事情,每次初次都有一份獨特的心理感受。文章就是用我的心理感受串起了全文情節,是文章不斷向前推進。)

  (五)小結

  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最使人感興趣的人物就是拿破倫與海倫·凱勒。對於又盲又啞的小女孩海倫來說,她真是太不幸了不得不像一般動物那樣活下去,然而,她又是幸運的,她遇到了一個改變她命運的人莎利文老師,是她將海倫培養成享譽世界的作家、教育家,在教育領域樹起了一座高大的豐碑。這座豐碑的碑文可寫上這兩句話:海倫·凱勒具有發奮圖強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莎利文老師具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六)、作業

  你從海倫·凱勒的事蹟中得到哪些啟示?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⑵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⑶領會象徵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

  2、情感目標:

  ⑴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⑵認真生活,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有意義。

  3、能力目標:

  ⑴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⑵培養賞析優美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⑵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2、難點:

  領會象徵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培養賞析優美語言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1、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練習法。

  2、整體感知法、探究學習法。

  【課堂教學設計】

  能力的訓練是循序漸進的,本著這一原則,本課設計為三個環節:感受生命──描繪生命──裝扮生命。分兩課時完成(第一、二環節為一課時,第三環節為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感受生命

  一、匯入

  生命,是我們最熟悉的,卻也是最難以說清的。我們常常因為生活中經歷的挫折和失敗而倍感生命的無奈,那麼,我們的生命是不是因為有了挫折和失敗就變得晦澀了許多呢?今天我們就來跟隨冰心探討關於生命的話題。

  二、講授新課

  1、作者介紹:

  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作家。作品: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學過她的《繁星·春水》,作品主題:母愛、童心、自然。

  2、字詞學習:

  巉巖清吟驕奢蔭庇芳馨怡悅叢莽雲翳

  (指名讀音釋義,後齊讀掌握。)

  3、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自行提出疑問,其他學生幫助解答,解答不出的,討論交流,再由教師引導解答。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文中把生命比作了什麼?為什麼這樣比喻?從幾方面來寫?語言上有沒有明顯的標誌?這些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一棵小樹”;

  這樣就把抽象的事物,透過形象的比喻使其具體化,容易理解。

  分三層來寫(生命像水;生命像樹;生命的本質)

  語言標誌:

  A、不敢說……也不敢信……

  B、不敢說……也不敢信……

  這兩句話把全篇內容有條理地穿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而且概括了主旨。

  ⑵畫出文中關鍵性的句子(即體現主旨的句子):

  (此問題也可由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後回答。)

  明確:“要記住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⑶學生齊讀關鍵句體會。

  4、範讀課文,區域性探究。

  ⑴指名朗讀文章第一層(從開頭到“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其餘學生聽讀並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水”抓住了“水”的什麼特點?你覺得它和生命的共同點是什麼?

  明確:根據水的自身規律展開描寫,水象徵生命長河,主要描寫水的流淌過程,寫出了水的複雜、曲折、多變。作者筆下的水和人的生命規律是一致的。人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不幸,歡樂與痛苦,順境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它們都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的。

  ②文中四個“有時候”領起的句子,分別描繪了“生命”歷程中哪些階段和景況?

  明確:

  A、指生命遇到險阻和困難時,與其抗爭,最後戰勝險阻;

  B、指生命歷程中一帆風順,一切順心如意、美滿幸福的時光;

  C、指生命忽遇重大打擊後更加堅強和不屈;

  D、指生命中的睏乏和勞累時,求進的力量催促自己奮進。

  ③生活中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失敗,你該怎樣做?

  (不規定具體答案,學生可以暢所欲言。)

  ⑵學生可以透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然後說出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

  ⑶用分析第一層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二層(“生命像樹”)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樹”,那麼,生命和小樹有哪些相同之處?

  ②本段從哪幾個方面說的?(出生、中年、晚年)

  ③找出喜歡的句子,加以賞析。

  第二環節:描繪生命

  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加以賞析

  1、首先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加深認識。

  例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賞析: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充實地度過人生,關鍵在自己。尹小星的例項證明,人可以沒有健康的體魄,但是不可以沒有健康的意志。每個人,只要努力就會有充實的人生。

  二、思考

  你覺得生命還像什麼?展開思想的翅膀,體味生命。(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師展示有關圖片,幫助學生開啟想象。

  (枝頭綻放的花朵,走向成熟的果實,鑽出硬殼的嫩芽,晶瑩剔透的露珠……)

  注:要找出喻體,還要說出為什麼?(即適當描繪)

  第三環節:裝扮生命

  1、仿照課文的思路和語言,寫一段話,表達你對生命的感悟。

  生命像……

  例:

  生命像是夜空中的一顆璀燦的流星,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瞬就永遠地消失了,卻為人們留下最亮麗的光華。

  小草的生命像平靜的流水,緩緩地、平靜地度過它短暫的一生。它沒有輝煌的生命,只因它的平凡。只有當它破土而出的一瞬,我們才感到它的偉大。

  燕子的生命像迴旋的水波,南來北往、年復一年。但在這水波中,時而也會翻出幾朵浪花,使它的生命中也盪漾著幾顆跳動的音符,讓我們可以譜成歡快的樂章。

  每個生命都像是一條小船,有的在歷經了風雨之後而沉沒,有的承受住了驚濤駭浪而滿載而歸……同樣的出生,同樣的環境,只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態度,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結局。這就是世界,它就像是一片汪洋,因為有了無數的生命小船,而變得更精彩。

  2、學生再讀精彩段落後,討論構思後,指名說思路,共同評析。

  3、學生寫作。

  4、學生讀自己的作品,師生共同賞析。(以肯定為主)

  5、小結:

  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美麗,更充實,不是僅憑口頭上說說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所以我們應當感受生活,不僅要感受生活中的甘甜,也要感受生活中的苦澀,相信我們只要用心,生命就會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