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圓明園的毀滅>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精選3篇)

《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1

  一、 教材簡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教材中極具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一篇課文,課文首先概括寫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接著寫圓明園昔日的美麗景觀和珍貴收藏,最後寫圓明園毀滅的過程。

  透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並瞭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誰都知道,圓明園當年的樣子和它毀滅的經過已成為歷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歷史重演,讓學生經歷一下從輝煌到毀滅的過程,那樣,學生就會帶著切身感受去理解課文,並能激發起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課我決定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重現歷史。

  二、 教學思路及教學方法選擇

  本篇課文作者是採用了倒敘的編排方式,首先感慨圓明園的毀滅損失之巨大,再透過回顧圓明園昔日輝煌和被毀的經過進一步加以說明。若按課文的編排,學生要經歷由恨到愛再到恨的感情變化,這是一種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線型變化過程。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感情,我採用了順敘的教學方式,首先領略圓明園昔日的美麗景觀和珍貴收藏,再瞭解圓明園被毀滅的過程,最後得出認識即“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那樣學生的感情經歷的則是由愛到恨到更恨的變化過程,這是一種逐步下降的直線型變化。學生不同於演員,情緒感情變化說來就來,就學生來講,直線型感情變化遠比折線型感情變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學生的感情變化是我這次教學的一條思路,不同的感情變化,預示著教學的同階不段:第一階段是圓明採風,萌發自豪感;第二階段是名園毀滅,激發失園恨;第三階段是再走圓明路,樹立強國志;第四階段是討論建名園,增強報國心;第五階段是總結全文,昇華愛國情。

  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考慮到本篇課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較強,在圓明採風一段,我採用情境教學法,透過語言渲染,多媒體演示等,創設了一個“圓明園之旅”的情境,帶領學生首先,園外觀佈局;接著,園內看景觀;然後,屋內看收藏;最後,觀後談感想。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自豪感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學中不必進行過多的瑣碎的分析講解。我僅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圓明園“眾星拱月”的佈局特點。第三自然段音韻、意境較美,我讓學生用“讀一讀”的方法進行學習,讀中感受圓明園景觀的美與風格各異。第四自然段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收藏的多與珍貴,我讓學生用“舉一舉”的方法進行學習,也以此促使學生逐步養成查閱收集資料的習慣。學完二、三、四自然段後,我讓學生說一說“你最想對著圓明園說句什麼話?”,這事實上是一個讓學生感情外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當學生感情已到達愛的頂峰時,教師話峰一轉,用“以上風格各異的景觀,以及那麼多、那麼珍貴的收藏,卻在幾天內化為烏有”這一強烈對比效果的事實,促使學生感情急劇降溫,由愛的頂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透過對比理解詞語,看錄相激情,談感受,感情朗讀等,使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加劇,轉變為一種強烈的“失園恨”。最後,透過觀看圓明園廢墟照片,辯論以及朗誦,使學生由一種“失園恨”上升為一種“強國志”和“報國心”,從而使教學達到一個高潮。最後總結全文,齊讀課題,昇華愛國情感,結束教學。

  另外,課題《圓明園的毀滅》也是我設計教學的一條思路。一分析就會發現,本課課題“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定中結構的偏正片語。由板書不難看出,我首先由定語“圓明園”開始,用“畫”一畫的方法認識圓明園“佈局”的特點是“巧眾星拱月”,用“讀”一讀的方法感受圓明園“景觀”的特點是“美 風格各異”,用“舉”一舉的方法體會圓明園“收藏”的特點是“多、 最珍貴”,總的來說,堪稱“瑰寶、精華”,但卻被“掠”、被“毀”、被“燒”,落腳在了中心語“毀滅”上。最後再緊扣課題進行總結,即“圓明園是瑰寶是精華的輝煌歷史我們要記住,但圓明園被掠、被毀、被燒的屈辱歷史我們更要記住”,課題分析完後,教學也進行完了。最後,齊讀課題,結束教學。

  三、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

  隨著社會資訊化、網路化的推進,聲象等現代技術手段因其形象、直觀的特點而越來越多地進入了課堂,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的幾點考慮。

  1. 用在重點、難點處。

  首先必須明確,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它起的只是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時,就要考慮用在什麼地方的問題。憑著興趣面面俱到,這肯定是一大忌諱,因為有時面面俱到往往會導致一面都不到。儘管有的用的時間很少,猶如蜻蜓點水,但我覺得,與其這兒點一下那兒點一下地浪費時間,不如紮紮實實地抓幾個問題,那樣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之所在,從而利用多媒體,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課件,我主要採用了五張加一組幻燈片、兩段錄相,份量較大的是兩段錄相,第一段《圓明美景》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景觀的美與風格各異,它和那組幻燈片《圓明收藏》一起,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愛”的情感;而第二組錄相《圓明園的毀滅》和對比理解詞語的那張幻燈片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恨”的情感。這愛與恨碰撞的結果就是最後一張幻燈片“朗誦詞”所烘托的效果,即“強國志、報國心”。前面說過,學生感情的變化是我本次教學的一條思路,也是文章的重點,應該說,課件對突出教學重點起到了較好的作用。而《眾星拱月圖》和《圓明園鳥瞰圖》則幫助學生理解、明確了圓明園的佈局,可以說是突破了一個難點。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來的。

  2. 不能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

  課件做好後,在什麼時間展示也需認真考慮,特別是圖片類的課件。應該說,這類課件對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較好的直觀、形象效果。但如果一來就出示給學生,學生有時就會樂得偷懶,“一切都是現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還要去想呢?”那樣,在一定意義上就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怎麼辦呢?應當在語言文字和圖片之間留有一個想象的餘地。先讀語言文字,再把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象化,最後再出示圖片,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從語言文字開始,經過抽象,再到具體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比如《圓明園鳥瞰圖》的出示,我讓學生讀書後先畫一畫,這是一種理解的方式,完成從文字抽象到形象的過程。畫出來後再讓學生看看實際的圖片,這是檢驗自己抽象過程的方式。看了圖片後,有的學生會想:“我想的真不錯”,體驗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有的則會想:“我畫的還差一小點,下回再努點力”。這樣,在檢驗的同時,還實現了一定意義的自我鼓勵。錄相《圓明美景》的出示也是這樣,在學生神遊的基礎上,再去親眼看看,邊比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樣嗎?完成了由抽象到具體的過渡,也激起了一種濃濃的自豪感。而錄影《圓明園的毀滅》則是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增強了“失園之恨”,這對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我想,這樣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3. 引導學生去自己獲取資訊。

  進入資訊時代,單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獲取知識和資訊的能力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以後的發展。我覺得,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感受一種現代資訊氛圍,更要讓學生進入到獲取資訊這一過程來,即不僅“觀之”,而且“動之”。

  在我所用的這個課件中,除了《眾星拱月》圖外,其餘圖片資料都是學生透過上網或是圖書館裡找來的,只要引導學生動起來,找到的資料遠比老師一人找的要豐富得多,而且學生查詢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

  四、 教後記。

  本堂課,成功的地方不少,比如說,緊扣重點設計教學,使學生感情在學習中逐步昇華,達到教學目的。再比如說,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進行思維訓練,如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畫一畫圓明園佈局示意圖;讀完第五自然段後,讓學生想一想,當時籠罩北京城的還有什麼;看完圓明園廢墟圖片後,想一想,碑一樣的石柱上刻著什麼……

  但也有一個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學我導得過多,限制得過多了,比如我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用讀一讀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用舉一舉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相當於教師帶學生到果園裡摘水果,叫學生們“來,我們一起摘這棵,用這種方法摘”,若能讓學生到果園後,自由組合,自由選擇果樹,自由選擇摘果子的方法,最終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樣,學生會摘得更自由些,更高興些。可我覺得,自己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最終達到殊途同歸。

  《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2

  一、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談談教學目標的設計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舉世聞名、玲瓏剔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圓明園的宏偉建築和珍貴收藏,瞭解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讀文、感悟中,透過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四、說教學方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變序教學法,引導學生讀、思、畫、議、說,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及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及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製成課件。

  2、學生準備: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資料。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現在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出示書中圓明園殘垣斷壁圖片,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使他們進一步地瞭解了圓明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直面毀滅,激發情感。

  1、默讀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聯軍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2、說說讀後的感受,用一兩個詞形容一下侵略者,並引導討論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板書:化為灰燼)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透過前面查閱、收集、交流資料,切實瞭解了圓明園的價值,這時直奔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學習,瞭解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引導學生抓住“闖進、凡是、統統、任意”等重點詞語來理解、體會英法聯軍貪婪、無恥、野蠻的強盜行徑,激發學生的悲憤、痛惜等情感,也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並透過朗讀使學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發和強化。

  第三步再現輝煌,深化情感。

  1、圓明園的佈局。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圓明園佈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小組合作,畫出圓明園佈局示意圖。

  (3)課件出示圓明園佈局圖。(板書:眾星拱月的佈局。)

  《新課標》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這一環節上,我讓學生小組合作,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圓明園佈局示意圖,有機地整合了語文和美術學科,又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讀書、思考和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探究,透過完成簡筆畫及課件展示理解了“眾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2、圓明園的建築風格。

  (1)默讀第三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到了圓明園的哪些景點,用筆在文中畫一畫。

  (2)出示小練習,將圓內的景觀分類。

  (3)課件出示圓明園中的建築風景圖片。(板書:風格各異的建築)

  (4)選擇一處最感興趣的景觀想像說話。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並試著背誦。

  心理實驗證明:任何視覺上的觸控產生的效果都遠勝於文字的表述,因為它能更直接地將讀者或觀眾帶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讀者或觀眾產生共鳴。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成為過去,單憑文字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生動的形象是比較困難的,課件中圖景的直觀再現更利於學生感受毀滅前圓明園的輝煌,豐富了他們感觀上的認識,使得課本中的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立體起來,鮮活起來,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等,突破了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化語言。再進行想像說話,使全體學生入情入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3、圓明園珍貴的歷史文物。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為什麼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2)課件出示圓明園中的歷史文物、奇珍異寶。(板書:珍貴的歷史文物)

  (3)指導朗讀。

  出示圖片資料,讓學生更直接的體會到圓明園文物價值的不可估量,損失的不可挽回,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軍的憤恨。

  4、模擬導遊,介紹輝煌。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我設計了學生最感興趣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模擬小導遊,任意選擇課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內容,也可以結合自己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來解說,給學生提供了一次語言發展和創造的機會,訓練了他們口語交際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運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歷史再現,昇華情感。

  1、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

  2、畫面定格,出示:這把大火燒燬了什麼?

  3、師小結,齊讀課文第一段。(板書: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無疑是對學生情感的昇華,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曾經輝煌壯觀的圓明園是如何在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政府的無限憎恨之情。畫面的突然定格,一句“這把大火燒燬了什麼”必將激發學生所有情感的外瀉,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從而激發學生增強振興中華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業超市。

  必做題:抄寫課文中優美的詞語,背誦課文3、4自然段。

  選做題:

  1、假如你現在就站在圓明園的一堆廢墟旁,想象著它昔日的燦爛與輝煌,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

  2、組織學生蒐集文字或圖片資料,瞭解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寫一篇新舊中國對比的小論文。

  3、關於是否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是什麼?和同學交流討論後組織一次小小辯論會。

  《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3

  說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由於這段歷史與學生現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單單對語言文字去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補充展示有關文字、圖片、錄影等資料,來豐富教學資源。

  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第九冊教材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本組教材的專題是“勿忘國恥”,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文章構思巧妙,把圓明園的輝煌放在毀滅中寫,題眼是毀滅,重點寫的是輝煌。

  說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它毀滅的經過。

  能力目標: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不忘國恥,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說重點:

  文章前後內容緊密聯絡,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我將之確定為教學重點

  說難點: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繪昔日的輝煌,體會這種安排材料的獨具匠心,是教學的難點。

  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自主意識已普遍增強。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對課文的感受能力逐漸提高。所以我在教學中,透過一次次的閱讀與感悟,充分挖掘"愛恨變換"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學生的情感,帶著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說教法:

  教法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電子白板,採用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體會、去理解,從而獲得學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走近圓明園,整體感知。

  第二環節:走進圓明園,再現輝煌。

  第三環節:再進圓明園,感受毀滅。

  第四環節:走出圓明園,宣洩情感。

  1、走近圓明園: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後,出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現圓明園輝煌的詞語,一組是反映圓明園毀滅過程的詞語),透過分析詞語規律,學生頭腦中不僅是這些詞語本身,而且是課文主要內容的提煉。

  2、走進圓明園,再現輝煌。

  (1)透過默讀、個別讀等形式體會,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2)理解“眾星拱月”詞意來體會圓明園的面積之大,設計之巧妙。

  (3)理解圓明園風格迥異的建築,我採用讓學生自由朗讀後,畫出文章中的景,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景與其他同學分享。這其中有 金碧輝煌的殿堂(突出華麗之美), 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突出小巧,精緻之美);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突出繁華之美), 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型別的美,凸顯圓明園美輪美奐的建築。

  (4)感悟珍貴文物,通過出示“珍寶”圖片直觀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時代的的青銅禮器,下自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這句話中“上自”、“下至”這兩個詞來體會時間長,跨度大來體會這裡的珍寶之多,之名貴。抓“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來體會珍寶種類之豐富。

  這樣用不同形式的讀,大家分享感受,直觀看圖片、老師引導等方法讓學生感悟圓明園不愧是我們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也為它的毀滅導致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軍的憤恨。

  3、再進圓明園,感受毀滅。

  通過出示影片《火燒圓明園》,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在學生沉默於惋惜痛恨之中時,我讓學生回到文字中,再次指導朗讀,在此,我讓學生一讀再讀,一悟再悟,是想讓學生把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盪融合在一起,體現出教學的循序漸進。

  4、走出圓明園,宣洩情感。

  孩子們,這就是被譽為世界典範的皇家園林,它曾經美的讓人心醉,如今又毀的讓人心碎,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它們都隨著侵略者猙獰的大火灰飛煙滅,再也不復存在,只剩下這幾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裡,面對殘垣斷壁,作為中華少年的我們,你想說點什麼?

  透過電子白板反覆創設的視覺反差,視聽強化,學生內心的惋惜一定會轉變為憤怒,由憤怒而生悲痛,為下面的寫話練習奠定基礎。我在學生抒發憤恨之情時,抓住時機,激情過渡:這殘垣斷壁,斷壁殘垣,屈辱歷史的見證,是落後就要捱打的見證,這殘垣斷壁,斷壁殘垣,是我們心頭無法抹滅的傷痕,繼而最後引導學生抒發情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說板書設計:

  21、圓 明 園 的 毀 滅

  佈局美化

  建築美 為

  文物珍貴灰

  燼

  這樣的板書設計,將本文由曾經的輝煌及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請準的概括,也表現出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