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稹> 元稹紀念館

元稹紀念館

元稹紀念館

  元稹紀念館位於鳳凰山半山腰,面對達城,背靠大山,主體建築為二層仿唐風格,簡潔而大氣,令人耳目一新。

  【紀念人物】

  中唐著名詩人元稹著。元稹(779~831,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洛陽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8歲喪父,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出類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歷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為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他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豔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緻生動,不同一般豔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在元詩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號為“元和體”。和劉猛、李餘《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作有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由。

  【建築佈局】

  進入元稹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元稹塑像和元稹貶謫達州之時創作的震古爍今的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市民們倍感親切,紛紛在此合影留念。紀念館的`主展區——元稹遺韻共分元稹傳略、元稹的文學成就、元稹與通州和影響與傳承情四個展區。沿鳳凰山黃角樹至公墓路或經元稹紀念館一路上行,便可抵達“元稹詩廊”。走近詩廊。便可見“元稹詩廊”書法橫匾和圓拱門兩邊的元稹詩句聯。橫匾乃行書而為,厚重而拙樸,遒勁有力;楹聯乃隸書所作,凝練而開張,端莊古雅。長廊依山的粉牆上,一塊塊石碑,整齊地排列有序,橫幅豎幅,團扇斗方,錯落有致,落落大方,青石白字,盡顯古樸清雅之境。

  【元稹故事】

  元稹的家庭世代讀書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經擔任過南頓丞,父親元寬也曾經擔任過兵部郎中。元稹長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寵愛他。從三四歲起父親就教他讀書寫字,背誦古詩。母親更是他的啟蒙老師,經常給他講屈原、李白、杜甫,講司馬遷、班固,還教他背誦美妙的古詩。小元稹的記性可好啦,屈原的一首《離騷》,他兩天就會背誦了,而且一字不錯。

  然而,好景不長,元稹8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幾個哥哥,不願供養後母和弟妹們。年輕的母親鄭氏只好帶著子女離開洛陽到鳳翔去投依孃家,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堅強賢淑的母親沒讓生活的重擔壓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強對子女的教育。

  逆境是人才成長的硎石。聰明穎悟的元稹深知求學不易,他學習更加刻苦勤奮了。沒有書讀,他就到處去借,借來之後就不分晝夜地讀,遇到精彩的地方還要抄下來。

  元稹的刻苦自礪精神,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大家又見他十多歲年紀就能吟詩作文,其詩文又往往思路廣闊,描寫細膩,流露出對自然、對人的無限熱愛之情。因此,都稱他叫“元才子”。

  有一個秋天的晚上,天高氣爽,星辰燦爛,銀河皎潔,螢火蟲(丹鳥)挑著小燈籠到處照著,紡織娘(莎雞)從野外轉移到人們的溫暖居室中,甚至是在床下大聲的鳴叫著。眼前的一切使感情細膩的他,心潮激盪,詩興衝動。他沉吟著、思考著,等醞釀成熟了,一口氣跑回屋內,揮筆疾書,只見他寫道:

  旦夕天氣爽,風飄葉漸輕。星繁河漢白,露逼衾枕清。

  丹鳥月中滅,莎雞床下鳴。悠悠此懷抱,況復多遠情。

  最後一句,語言雖少,但含義深遠,有著豐富的內涵。

  元稹剛剛15歲,就明經擢第,成了年輕的進士,後來他又參加了拔萃科和制舉考試,也都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