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經> 《心經註解》:略論覺性感

《心經註解》:略論覺性感

《心經註解》:略論覺性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

  覺者、人人具足、個個無差。因其迷悟不同、差別之類、有無量無邊、是故而使、九類眾生、週轉而無息也。“悲者、痛也。”九類者、1、卵2、胎3、溼4、化5、有色6、無色7、有想8、無想9、非有想10、非無想。倘能無我、無有不是佛也。倘能、息妄、息相者、即為息其妄相、而歸真如也。歸真如、亦無歸、真如之處、即名為、如來也。餘將覺字、略解於下

  是故凡夫、有迷而無覺者、因妄遮其本心也。遮本心者、覺即迷也。是故凡夫、迷而不覺者。所以三覺、而為三靈魂也。以七支覺、而為七靈魄也。三靈魂、與七靈魄者、何也。三靈魄者1、心2、性3、識也。凡夫迷者、故名為三魂也。七靈魄者1、眼2、耳3、鼻4、舍5、身6、意7、識別也、凡夫惑者、故名、為七魄也。迷惑者何、凡夫迷戀、情慾識別故、貪而無竭故、迷惑其真心、本性、靈識、覺地者、是故、名為三魂也。七魄者何。凡夫迷惑於、七情故、追富而求貴、甚至貪圖、頂頂爵祿者。即名為、五蘊不空、六慾貪而、無止者、故名為、凡夫也。凡夫者、棄七支覺、貪迷、而就惑者、即名為七魄也。凡夫倘能、萬緣放下、無貪而無苟者、即非凡夫者、預到彼岸、預證大覺也。是故凡聖兩途者、一心所造也。所謂佛言、佛我眾生、三無差別。凡夫倘能、發真誠心、行菩薩行、誓取菩提者、無有不取到處、無有不到彼岸也。欲到彼岸者、當發菩提心也。發菩提心者、棄幻即真、。。。即覺也。

  七魄者、是輔弼、三魂之靈也。是故、迷而不覺、為凡夫也。略說其意

  1、凡夫。眼之所見、生染汙心、生憎愛心、生回憶心、其名為、眼魄力。

  2、凡夫。耳之所聞、生愉快心、生厭倦心、生染欲心、其名為、耳魄力。

  3、凡夫。鼻之所嗜、生欲性心、生嫌惡心、生愛貼心、其名為、鼻魄力。

  4、凡夫。舌之所嘗、生分別心、生取捨心、生喜棄心、其名為、舌魄力。

  5、凡夫。身之所觸、生淫慾心、生愛戀心、生感想心、其名為、身魄力。

  6、凡夫。意之所覺、生回憶心、生四相心、生二邊心、其名為、意魄力。

  7、凡夫。分別所識、生記得心、生牢固心、生愛恨心、名為分別魄力。所謂、凡夫心者。在一舉一動、一止一默、一剎那間、無有不在、五蘊六慾、七情、八識、九有、十類之中、週轉者、弗轉弗能也、週轉者、生死無息也。學佛者、當深追、細找、有心相耶、倘能真心、而無諸相時。非佛弗可能也。

  參者、倘能無、人、我、眾生、壽者、四相時、即名為佛也。賢者、即初、二、三果、之人也。賢者、是初地、至九地、菩薩也。賢者、心生欲時、即生即斷、性起妄時、亦如是也。賢者、識心分別時、即斷分別也。賢者、真心中、微得輕安、其禪那、初獲宴樂也。是故、賢者、心性識別、與諸凡夫、迥不相同也。因不同故、其名為、預大覺者、複名為、初覺也。

  賢者、所遇、見聞思覺、而與凡夫、是風牛馬、不相及也。其賢者、慾望心、與見聞思覺中、實實與凡夫、而相反也。反者、何也、凡夫慾望、功名、富貴、夫妻、兒女、多財多福、多壽多安、多樂而無窮。賢者、反也、反者何也。所以賢者、慾望者、誓願誓度、心內、心外、一切諸眾生相也。度眾生相者、“度妄也”。凡夫者、見諸六慾、七情、八識者、追求而無舍也。賢者、見諸六慾、七情、八識者、遠而避之、遇而斷之、亦無分別、是非之心。

  復將賢者、見聞知覺、與諸遇境、秉性靈心、略摘、概要於下

  賢者靈心、見諸妄時、即知諸妄、無常無我、而不真實。知妄不真、靈心不動、由不動故、即名為、諸妄不能、動其心、更其願也。其名為轉靈魂而歸覺地、歸覺地者、其靈心、為初覺也。賢者、靈性與靈識者、亦如是也。如是者、三靈魂轉為三初覺也。亦名為預大覺者。是也。賢眼見諸色、方入迷時、即轉為覺。賢耳、聞諸聲、方入迷時、即轉為覺。賢鼻嗜諸香、方入迷時、即轉為覺。賢舌嘗諸味、方入迷時、即轉為覺。賢身受諸觸、方入迷時、即轉為覺。賢意盼諸緣、方入迷時、即轉為覺。賢分別諸相、方入迷時、即轉為覺。如是七轉、名為轉迷、成七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