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三字經
在嚴寒刺骨的冬季,我們應該怎麼保養身體了?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冬季養生三字經,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冬季養生三字經
人也需要冬眠
作為萬物之首,人類雖然沒有像某些動物一樣選擇冬眠的方法來休息,但是人與天地相應,自然界氣候變化,也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隨著冬季的寒冷而減緩新陳代謝,陽氣內潛,這有益於精氣的積聚。所以冬季需格外注意身心的保養調理,經過整整一個冬天的休整,才可以在來年春回大地之時,使身體更加健康。
如何在冬天保持健康良好的身體狀態?一定要記住三個字:防、藏和養。防是指在疾病來臨發作之前,做好防護保健工作;藏的是人體的精氣,一切功能(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放慢,以便休養生息,為來年的生髮、生長打好基礎;養是指累積儲存,透過保養、飲食、運動等方式,調養身體,養精蓄銳。
防:內外兼顧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往往生凍瘡。凍瘡預防應從秋末冬初開始,容易發生的'部位要提早保暖,可在皮膚上塗些油脂,以減少皮膚的散熱;要增加手腳的活動量,加速血液迴圈,鞋子穿得不宜過緊。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洗手、洗腳,以增強這些部位的抗寒能力。
若已發生凍瘡,不妨多按摩手腳以促進血液迴圈,特別是毛細血管內的迴圈,使血不淤滯,從而加速痊癒。如手部按摩:兩手合掌、反覆搓摩,使其發熱,然後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
在情緒方面,由於冬季天冷,人體的外環境(特別是陰天)和內環境陽氣都不足,所以人們容易因觸景生情而情緒低落,滋生一種季節性情感失調症,尤其老弱多病之人,情緒變化更為明顯。因此,冬季保健首先要特別注意精神調養,在精神活動方面保持心情的愉悅,善於及時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儘快在受到刺激後恢復心理平靜,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要使情志過激而擾亂潛伏的陽氣,而保持身體健康不生病、少生病。
藏:收斂精氣
立冬標誌著冬季的開始,自此開始草木凋零,寒氣襲人,萬物生機伏藏,陰陽消長代謝處於相當緩慢的狀態。所以養生的關鍵就是要順應冬季“藏”的特點,在飲食起居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調整。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斂陰護陽,預防疾病的發生。
冬天,藏陽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陽氣是人體的一切精華所在,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可以說是生命的動力。進入冬天,自然界陽氣閉藏,天氣寒冷,葉落蟲匿。順應這一趨勢,人體的陽氣亦潛藏於內,以蓄積能量以待來年進一步地成長、壯大。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趨陽避陰,防寒保暖,早睡晚起。洗澡不要過勤,一般一週一次就足夠了;每天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可有效改善血液迴圈,解除疲勞。
另外,精神情志方面的“藏”是不可忽視的。為避免擾動陽氣,最好能做到內心沉靜,減少不切實際的慾望,避免急躁惱怒。這就要求我們生活規律,張弛有度,透過運動、音樂等方式為自己積累的壓力找到合適的宣洩途徑。
養:養精蓄銳
中醫向來有“秋冬養陰”的說法,冬天在陽氣內藏的時候,也必須蓄養陰精,為機體儲存能量。
一進入冬天,人們往往就忙著“進補”了,根據季節的特點,我們雖然提倡溫補為宜,但具體補什麼、怎麼補,還是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健康狀況來確定。中醫所說的進補,其實是透過藥物、食物來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使其達到平衡的健康狀態。例如一個陰虛的人,如果一味地吃人參、鹿茸等熱性補品,恐怕會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則是調理補充其不足的陰血,讓陰血恢復到正常的生理水平,調整至陰陽平衡。所以,冬季雖可適當進補,但最好能在醫生幫助下明確自己身體虧虛在哪裡,再做出相應的補充調整。
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憂平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應該主要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俗話說得好:“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冬季堅持體育鍛煉,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