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人們喜愛三毛,因為像最初的自己散文

人們喜愛三毛,因為像最初的自己散文

人們喜愛三毛,因為像最初的自己散文

  每次看到這句話我都會驚歎,怎麼會這麼可愛!木心在詩中熱烈地呼喚孩子氣的成人,快來找我玩呀,再不來我就要生氣了,俏皮至極!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段描述像極了另外一個人。

  她是個很喜歡也很會講故事的人。她的文字暖、舒服,或者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好玩”,聽她講話,只會被她吸進故事裡,不會記得名譽、金錢、地位、飢餓、寒冷、勞累、煩惱等等事情。因為她是三毛。

  《流星雨》是一部關於三毛的演講和採訪內容的文集,講述了許多她的故事、對待事物的觀點以及態度。

  在三毛眼裡,生活或許是一個大的遊樂場,種菜是玩,種花是玩,寫作也是玩,玩累了就給自己找其他的樂趣,總之就是要快樂。畢竟可愛的東西那麼多,可做的事又有許多許多。

  所以才會有和廣告、偵探小說比賽誰更聰明的事,會有把迷路、萍水相逢當做有趣的事,會自己呆好久來看星星,會呼天搶地的要快樂,為此甚至說“不喜歡做三毛”。

  與此同時,三毛的人生觀也影響了她對寫作的態度。

  三毛愛寫,大家也喜愛三毛的文字,但寫作對三毛來說似乎並不是一件必要的事。

  關於寫作在生活中的比重,有人問過三毛,“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來看,寫作佔多少呢?”她說,“就是蛋糕上面的櫻桃嘛!”

  是哦,原來寫作是點綴,遊戲人間才是那塊大蛋糕。

  當然不僅如此,她還超級勇敢。有許多我們不敢做的、不敢說的,在她這裡也就是應該以什麼方式去做的問題而已。

  比如說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迫不得已要做的事,可是三毛會在其中找到最折中的方案,即便需要抉擇也是將快樂放在第一位;

  能在遭遇了生活的磨難,面對摯愛的離去,看到人性的種種與燈火下一個個痛苦的靈魂之後,還願意用孩子般眼睛看世界;

  能說出:

  做任何事一定要覺得好玩的才去做,絕不會為了達成一個目的,而勉強自己。

  這不是超級無敵勇敢嘛!

  三毛還有一個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大愛”。

  在《親愛的三毛》裡,大多數讀者的'來信都是訴苦抱怨,於是她為他們解憂,為她們講如何有趣的面對生活,儘管這時候的她忙的要死(腦神經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問題)。

  在遇到有需要的人的時候,她也會盡力給予他們幫助。一次演講後,陸達誠神父說,“演講前三毛女士透過他捐給一個單位三百五十元美金。三毛雖然自己沒有錢用,卻把人家給她的稿費捐出去”,這是她的善良。

  在《流星雨》中,她多次提到了國家,文化,歷史,藝術,還有人民,她希望大家從心裡愛這些,而不是三毛。

  三毛這一生都在勇敢而真誠的與貧瘠苦難對抗,她太希望這個世界善良美好了,所以她盡力維護,同時也就看到太多的苦難,讓她費心、讓她難過。

  不過好在,無論如何,現在的她解脫了,就像她喜歡的《半半歌》裡面的那句歌詞說的: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就讓塵歸塵,土歸土吧,反正地球運轉依舊。

  那說回來,其實三毛寫的,說的東西再平實不過,為什麼讓無數人迷戀呢?

  我想也許是因為人們的迷失。

  ——最初的我們都是對世界滿懷善意,有著大大的情感,對待喜歡的事物,恨不得把全身心都交出來。

  ——最初我們也會喜歡辦家家酒,一本正經得假裝上班,勞作,把之當遊戲。

  但是,人總是在不斷追逐些什麼。那些耀眼卻沒有價值的東西,引得人們迷戀其中,漸行漸遠。

  人們喜歡三毛,或許是因為三毛讓我們看到的,是本來我們就應該看到的、該思考的東西。那是我們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