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小吃店也有春天散文

小吃店也有春天散文

小吃店也有春天散文

  在小鎮的街口,有兩間飯店,一間是小吃店,只賣米粉與快餐,另一間是大酒店,各種山珍海味、美酒佳釀,應有盡有。兩間店,隔著一條公路,咫尺相望,對峙。

  小吃店是傳統磚瓦結構的簡易平房,只有十幾平米大小。經營小吃店的,是一對樸實的農民夫妻。他們總是熱情招呼、誠懇款待,讓顧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在店門的兩邊,貼著一副對聯:路邊小店最隨意,家常便飯更稱心。

  小吃店講究經營信譽,力求讓自己賺的安心,讓顧客吃得放心。所用食材都是自產的:大米是自家田裡出產的,青菜是自個兒地裡種的,雞鴨是自家餵養大的,連炒菜用的油也是地道的花生油,絕無一星半點“地溝油”的影子。價格也公道合理,五塊錢一大碗米粉,十元錢一份快餐。

  儘管“物美價廉”,可一直以來,小吃店的生意卻頗顯清淡,顧客寥寥。只有逢圩日時,來鎮上趕圩的農人比較多,小店的生意才好一些。那些農人或要一碗粉充飢,或炒兩個菜解饞。但捨得掏錢吃的,也不過十來二十個。平日裡,客源更是少得可憐。因此,大多數時候,小吃店顯得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路邊的小吃店,小得似乎毫不起眼,小得幾乎讓人忘記它的存在。

  而路的另一邊呢,那間裝潢豪華、高高矗立的大酒店,以一種居高臨下之勢,好像在俯視、嘲笑著低矮簡陋的小吃店。

  大酒店的.生意一直都是紅紅火火,正如門兩側那副燙金對聯:東西南北貴客源源至,春夏秋冬財源滾滾來。每天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的,都是些有身份有臉面的人物,或是位高權重的官員,或是財大氣粗的老闆,總而言之,不是有權的,就是有錢的。一年到頭,大酒店幾乎天天貴客盈門,嘉賓如雲!每逢盛大節日,或重大工程的慶典日子,酒店更是大擺筵席,常常爆滿。上的大都是五糧液,茅臺酒,點的往往是名貴的特產,稀有的野味。

  據說,大酒店是一個有錢的大老闆開的,也有說是某政府官員的親戚開的。每天,那酒店老闆都站在酒店大門,笑容可掬地迎來送往。大酒店日進斗金、財源滾滾,酒店老闆數錢數到手抽筋、做夢都偷著樂,難怪他腆著個大肚皮,肥得跟彌勒佛一般。

  一直以來,小鎮的街口,公路的兩邊,大酒店與小吃店就這樣一高一低、一熱一冷、一樂一憂的存在著。

  突然,有一天,在很短一段時間內,這種氣氛徹底改變了,彼此掉了個兒:小吃店驟然之間熱鬧起來了,顧客多了,生意好了,店主人也樂了,每天笑得合不攏嘴;而原來的大酒店呢,儼然“失寵”的美人兒一般,一朝春盡紅顏老,門前冷落車馬稀,有時連個來光顧的人影兒也沒有。

  據說,自從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之後,大酒店就“風光不再”了,從前的“常客”一去不復返;現在,那些政府或企事業單位的人們,紛紛到小吃店裡吃米粉或打快餐,好不熱鬧!

  想不到,小吃店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