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讀老人與海有感通用15篇

讀老人與海有感

讀老人與海有感通用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老人與海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老人與海有感1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著這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麵對生活的勇氣;這主人公(聖地亞哥),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碰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但是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在別人眼裡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

  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將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

  古時的愚公移山,他明知開山絕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仍堅持帶領子孫後代來開山。終於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這幾座山。還有“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冰凍三尺”等等,不都意味著“有志者,事競成”嗎?

讀老人與海有感2

  今年暑假,爸爸幫我買了一本《老人與海》的課外書,我很快就被這本書給吸引了。

  老人與海講述是:一位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便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全骨架。

  讀了這篇文章,對我最大的啟發是:

  一、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之搏鬥,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遇到一點問題就會退縮,我相信看了《老人與海》後,大家可能會勇敢一點吧!

  三、老人不畏艱險,敢於和困難做鬥爭的精神,是一些人都不得不會做的。如果沒有人勇敢,那世上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大家試著勇敢一點吧!

  我們要學習老人不畏艱險,敢於和困難做鬥爭的精神,把老人每一個精神給每一個人,把他的精神發揚光大。

讀老人與海有感3

  "一艘船越過世紀的盡頭,駕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名漁夫桑地亞哥在一連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獨自一人出海,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以及許多鯊魚在海上搏鬥了三天三夜的故事。

  當我合上這本書,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片蔚藍的大海,一艘破舊的漁船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初讀,我感覺有點疑惑:一個孤獨的老人是如何與洶湧的大海進行搏鬥的呢?是什麼支撐著他在海上與鯊魚搏鬥了三天三夜呢?當我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似乎有點明白了,這不正如老人所說的"人並不是生來就要吃敗仗的。"面對八十四天一條魚捕結果他沒有放棄,面對兇殘的鯊魚,他沒有退縮,面對最後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他依舊如此平靜,睡熟中海夢見了獅子。我看到了老人身上所體現的自信,永不服輸,堅強的意志,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永恆的價值嗎?哪怕傷痕累累,我們也要勇敢面對。

  老漁夫桑地亞哥的一生極為不幸,他的老伴早已去世,沒有兒女,過冬沒有禦寒衣,連頓黃米飯拌魚這種漁家的家常便飯也吃不上。在如此的艱苦環境中他又是那麼頑強,對照自己,我不免感覺慚愧至極。每天的衣食無憂,事事如願的生活已讓我習以為常,哪怕有一點委屈,有時也會讓我心懷不滿。從現在起,我要學會面對所有的困難與挑戰。因為只有面對,我們才能看清目標堅定前行。我希望自己不管如何時候,都要像連續出海八十四天桑地亞哥"那雙眼睛啊!向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檔案還有個人物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那就從五歲起跟桑地亞哥學習捕魚的小男孩---馬諾林。他善良、勇敢。我時常想,如果我是那個男孩我是否能面對周圍的一切,是否能一直保持對老人的敬仰與佩服?我想,我能。

  "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是桑地亞哥的信念,如今也成了我的信念。面對人生的大海,我也將會勇敢面對,無畏風雨,踏浪前行。

讀老人與海有感4

  讀完《老人與海》,我被桑提亞哥這個老漁夫所震撼。閉上眼,回顧書中情節,彷彿眼前出現了老漁夫望著大海,眼睛裡透出了堅毅和不懈。他看了看手中的魚脊骨,向大海嘆了口氣……

  《老人與海》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詩詞,只有樸素的文筆。撰寫了老漁夫桑提亞哥對大海的那份真摯的愛。他永遠都相信大海,在這片大海,他連續十幾天都沒捕到魚了,但是他在書中的“今天”又下了海。他真出地了海。他就是那麼倔,那種不同的“倔”。他的確

  遇見了一條大馬林魚,他想征服它,就算拼了命也要征服它,他和那條大馬林魚是如此地拼命,他倆鬥了三天三夜,誰也不讓誰。老漁夫終於戰勝了它,它可真大呀!可惜被貪婪的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他們迅速趕來,為的只是幾口魚肉!老漁夫為了這條大馬林魚,拿起短刀和棍棒把鯊魚一條條揍下去,可這並不能阻止這些血腥的狂魔,把屬於他的榮耀吞進肚子裡去,只給他剩下一條雪白的脊骨。魚完了!但是這位老漁夫並沒有被打

  敗……

  老漁夫桑提亞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這要要有一種力量,一個人如果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這證明你並沒有打敗他。比如說一些名人:冰心,魯迅……他們並沒有死,因為他們活在我們的心中,沒有人會將他們忘記!所以說,老漁夫沒有被打敗。雖然他一事無成,但是他沒有悲傷,沒有哭立!這就是他偉大的精神。他的心不為失敗所動!這才是我們所需學習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希望我們也能像老漁夫一樣,擁有一顆堅強的心。才能健康成長。

  失敗算什麼。它只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大門的臺階,難道成功的人沒失敗過嗎?就說馬雲吧!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開拓者,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兼總裁。但是他背後也有苦楚:他小時候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

  佛大學也設成功……但他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使他有了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磨刀不誤砍柴工。想要有作為就必須早下功夫,早定目標!認準目標努力,相信我們都能成功!

讀老人與海有感5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著這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做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

  就這樣一個硬漢形象,在海明威筆下活靈活現。他不僅告訴我們敢於向命運抗爭,向失敗和死亡挑戰,也告訴我們面對事情要堅持不懈,不甘失敗,當我們面對困難,應像文中所說“現在不是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面對困難要鎮靜,要有信心,而不是抱怨”。 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但老漁夫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別人眼裡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

  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學習上不能因為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十分感謝這本書,它讓我學到了那麼多知識,它讓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完這篇小說,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馬林魚雖被吃掉了,老漁夫是什麼也沒得到,然而在精神上他卻取得了永恆的勝利。我敬佩老人,敬佩他永不言敗毫不氣餒的硬漢精神!敬佩他勇敢無比的意志,也永遠記住老人那句話並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讀老人與海有感6

  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桑提亞哥與鯊魚拼搏的場景彷彿就在眼前……

  桑提亞哥是一個孤獨的老人,他每天獨自一個人駕著一條小船到墨西哥灣流捕魚,他連續出海八十四天,卻一條魚也沒捕到。然而,他還未曾放棄求索的希望,和窮兇極惡的海上霸主搏鬥了三天三夜……最後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骨架和傷痕累累的身體。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敬佩桑提亞哥這位老漁夫,對於連續出海八十四天的他,能捕一些魚,就很幸運了,但他並不滿於現狀,看得出桑提亞哥是一個知進取的人,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目標,而不是原地踏步。想想現在的我們,有一點苦就半途而廢,有一點成就就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與桑提亞哥比起來,真是自愧不如。

  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漁夫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刺去……”這一段時,我又欽佩起桑提亞哥,身為一位老人,面對比自己大幾倍的敵人,他毫不畏縮,毫不恐懼,勇敢地衝上去與大馬林魚較量,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在與鯊魚殊死拼搏中,左手抽筋的他,用右手趕走了鯊魚,當發現自己的大馬林魚被吃掉一半時,並不沮喪,還風趣地批評自己。讀到這裡,我被桑提亞哥的樂觀折服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只有樂觀地去面對才能越走越遠。

  桑提亞哥勇敢、勇於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正值得我們這群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學習。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往往很容易因為一點難題就放棄,就望而生怯,不敢再往前進一步,導致自己的學習一落千丈。比起桑提亞哥,我們學習上的那點困難又有什麼好怕的呢?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不是嗎?

  合上書,老漁夫桑提亞哥的形象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讀老人與海有感7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我瀏覽了簡介的第一感就是如此。他講的僅僅就是一位以釣魚為職業的老人出海第八十四天時卻仍是一無所獲,在前四十天,還有一位五歲就和他學習捕魚的男生陪他。可到後來,只有老人孤單一人。就這樣,來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發現了一條大馬林魚,並捕獲了它,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剩下了魚的殘骸。

  不過當我細細品味了這本中篇小說以後,便有了些改觀。在簡單的背後,有著十分明顯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對呀。在生活中的我們,有著優越的條件,就好比在豪華輪船上享樂,僅這一點,就比衣食成憂,獨自守在小木船的老人要強吧!但為什麼當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海面出現狂嘯的風暴或是來勢洶洶的波浪,我們卻不能像老人一樣鎮定自若?原因就是我們擁有的是一雙被細心呵護的細膩的手,而老人卻擁有的是一雙被風雨磨練的有力的手。我們的手,無縛雞之力,在面對想要的`東西時,卻總因力量不足而讓它溜走,可老人卻用他佈滿老繭的手打敗了一切困難,抓住了生的希望。

  如果你認為這位老人是無懈可擊的,呢你就錯了。沒有一個人是無堅不摧的,這從他對男孩子的一次次呼喚並不難看出,即使他擁有強壯的體魄,他也有內心的孤獨和恐懼。而他戰勝大自然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擁有一顆跳動的堅定不移的心。

  但是被困在豪華輪船的我們,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中卻慢慢的迷失了自己。

  總之,當你擁有一顆勇敢、堅強的心,用挑戰和麵對代替懦弱。因為,為失敗而生的是懦弱,它是一種令人止步的毒藥。不過當你努力勝出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都充滿希望,因為總有一種解藥去結束你的懦弱,它的名字就叫信念!

讀老人與海有感8

  《老人與海》是07年從歌曲裡知道的,當時很喜歡這首歌的旋律,也被老人的執著所感動。作者海明威在歌詞裡寫道:等待也是種信念/海的愛太深/時間太淺/愛你的心/怎能擱淺/老人的線緊牽/愛的信念/歲月的帆/漸行漸行。

  而書本與歌曲一樣感人。文中開篇介紹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運氣不好,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晚上回到岸上遇到了小孩曼諾林。小孩五歲就跟著老人捕魚,和老人感情極為深厚,也在儘可能地幫助老人。老人因為年紀大了並且沒有捕到魚失去了經濟條件而接受著小孩的幫助。老人卻覺得自己像頭獅子(勇敢健壯),所以第二天天沒亮就把船駛向更遠的地方去尋找機會。這次他運氣來了,捕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可是這條魚太不好對付了,用了三天的時間和魚周旋終於把魚叉死了。可是在他滿足勝利的時候,來了一撥又一撥的鯊魚來爭奪老人好不容易拿下的“戰果”。老人除了自保,保不住自己的“戰果”,終於在第四天晚上拖著一條“白線”(指殘骸)回岸疲憊的睡覺了。

  這是本中篇小說,作者海明威在文中只交待了四天時間,卻把老人一生不平凡的經歷都搗鼓出來。篇幅最長的就是捕大馬林魚的經過。他沒日沒夜的和魚做鬥爭,他覺得魚是聰明有慧智而且有力氣的,所以他就想像自己是頭勇敢的獅子,雖然內心很強大,可是他還是不得不面對現實,所以他口中一直唸叨著小孩,說小孩如果在就好了。作者就把老人的心理刻畫得很生動,展現在我們眼前的老人的形象是孤獨卻勇敢,年邁卻有力,善良卻無奈。

  既然捕大馬林魚的經過是重點,那麼我就在重點的段落裡總結兩個關鍵字來談一談以便能更加生動的體現老人的形象吧:走運和信念。

  走運:前面說了老人運氣不好,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於是作者在這裡伏下了懸念。可是老人是樂觀的,他是這樣想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果然這次走運了,遇到了比船還要大的馬林魚。於是靠著他的堅持,毅力及勇敢拿下了屬於自己的“戰果”。即使如此,他還是很善良的,他禱告並說了這麼一句話:它活著的時候你愛它,它死了你還是愛它。如果你愛它,殺死它就不是罪過。他不忍殺它,可是又不得不殺它。這讓我想到假如我們走運時在路上撿到現金,心裡想的是越多越好,可是轉念一想丟失的人越多越心急,這種走運關乎自己的良心及道德,我們除了禱告,是不是還該做點什麼?

  信念:老人之前就有過八十七天釣不到一條魚,但是他有信念在,並且覺得自己是個不尋常的古怪老頭,於是他有把握才駛向遠方去捕魚。在他兩日兩夜沒閉眼和魚“作戰”時也是靠信念在支撐著他,才會讓他最後一舉成功。

  所以我覺得好運和信念是並存的,你只有堅定的認為會有好運發生,好運才會光顧,也由於有了事先的準備讓自己遊刃有餘,才能發揮最好的水平。

讀老人與海有感9

  在這個豐富而多彩的暑假中我讀了《老人與海》一書,每當窗外陽光明媚時,我眼前浮現的卻是湛藍色的蒼穹,遠處泛著白,不覺間一艘小船迎著海浪風暴駛向未知的大海。恍惚,那條美麗的大馬林魚身上的紫色寬條紋映著光輝……

  小說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正如書中所說:“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喜氣洋洋而不肯認輸的。”雖然他總是承受著來自皮肉和精神上的打擊,但是他心中與大海的約定,使他不曾倒下,反倒練就了他超人的意志與勇氣。“獅子、曼諾林……”這兩個詞伴隨著他整個旅途。獅子是他年輕時闖蕩非洲的見證、曼諾林則是他同樣回想起了當年年輕力壯時的樣子,他們同樣給了老人挑戰鯊魚、暴風雨的勇氣:“這兩個肩膀挺怪,人非常老邁了,肩膀卻依然很強健,脖子也依然很壯實,而且當老人睡著了,腦袋向前耷拉著的時候,皺紋也不大明顯了。”這一種信念和勇氣竟可以使他返老還童:

  老人一次次被命運戲弄,但他從來不相信命運,他只相信自己,從不向命運低頭,這雖然使他受盡了身體上的折磨,但只要他的精神世界是聖潔的,那他就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他就是不可戰勝的強者。小船載著老人漂了過來……岸上,整整嘆息後,傳來了陣陣叫好聲,就連身後的浪潮都向他彎腰停息了。沉靜的老人雙手緊緊摟住身旁的魚骨,守護著船上滿滿的寶藏。

  有人也許覺得老人的一切努力只不過是一場空,到頭來還是失敗了,依然無所收穫。雖然老人沒有成功帶回那條大魚,是失敗的,但同時老人也是個勝利者,他不屈服於命運,不論處在多麼險惡的境地,都會盡自己所能擊敗困難,不放棄一絲希望,儘管他一無所獲,但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失敗。他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那麼他就是一個勝利者,也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我想他是把自己的一生寄託在了大海上。其他漁夫以男性的“他”稱呼大海,視大海為敵手;而桑地亞哥以女性的“她”稱呼大海,帶著一種平和的柔情。在海洋的航程上有他驕傲和自豪的經歷,甚而有他的理想。他與大魚僵持在海上,最開始也許只是單純地為生計所迫,但後來在缺少食水,遠離大陸時維持他的力量的,是他不肯服輸的意志。“憑它的舉止風度和它高度的尊嚴來看,誰也不配吃它。”老人已經不再把魚當作他的獵物,而將他當作了與自己同等地位的敵人。而在茫茫大海上,即使他放棄了這條大魚也無人所知,但他沒有放棄。這不是虛榮心,因為虛榮在生死之間是無力的。實際上,他所做的一切,是在維繫自己的尊嚴。

  他決心做自己一個人的英雄。

  信仰可以是一個人,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託付,如同母親對你的關照。我們曾有那麼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樣接連破滅,但仍剩下對生活與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如同沒有被欺騙過一樣。

  真正的失敗,是自己的意志,屈服了。

  那些人放棄的不僅僅是魚,而是夢想,成為一個英雄的夢想。每個人意氣風發時可能有種種嚮往,可能想要成為一個英雄——強大,有所作為,令人仰望。可是英雄最強大的不是外在的力量。而在於他不肯放棄服輸的意志。一個人想為他人所仰望,必須要自己認可自己的所作所為,這種認可也不是逆境中的一再妥協,而是知道自己所做的,不愧於英雄之名。

  桑地亞哥老人沒有失敗,因為他的意志沒有退潰,大魚沒有使他放棄,鯊魚也沒有讓他絕望。他竭盡了自己的力量,最終成為了大海上僅他一人知曉的英雄。是的,他原本只是一個平凡的漁夫,可是他的身形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也讓多少人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什麼,更讓我真正明白,何謂英雄。即使在書中,他只是一個人的英雄。

  “一個人並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老人與海》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人本不是為失敗而生,那為什麼要向失敗屈服,在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像老人那樣遇到許多困難,但我們是否有老人那種堅不可摧的意志,是否有不向困難屈服的勇氣呢?當老人那不屈不撓的精神給我帶深深的震撼時,我想到了張海迪,她很小的時候就患上了高位截癱,但她並不屈服於命運,而是積極樂觀地去挑戰自我,不懈努力,面對著生活中的坎坷,她付出了多於常人幾倍的努力,最終都一一成功克服,雖然她身體上是殘疾的,但精神上卻比我們堅強得多。張海迪跟老人一樣,都是人類中的強者和英雄。更何況,我們現在所碰到的釘子只不過是大海上的小風小浪,與老人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所以我們更應該積極面對困難,不低頭,不放棄。與其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挫折抗衡,即使我們最終因奮鬥而一無所有,但我們堅守著自己靈魂的尊嚴,這是比任何東西都珍貴的,也不會因為沒有努力而給人生留下遺憾。

  當我們翻開書的扉頁,就好像開啟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裡面盡藏著珍貴的古器,訴說著曾經的偉岸勇毅,使靈魂洗禮在充滿力與美的殿堂中。

  《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卻展現了一個世界。小說內容十分豐富,含義深刻,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讀後令人回味。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的航行究竟結果如何,但作為一個不被擊敗的人,你看那太陽總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讀老人與海有感10

  實用主義毀掉一個人——《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這個故事講述了老人聖地亞哥,出海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一條大馬林魚,最後卻被鯊魚吃光的故事。很多人認為,這本書中只描寫了聖地亞哥打不敗的精神,以及其硬漢形象。其實在這本書中還蘊藏著另一個哲理。——題記

  在墨西哥灣那蔚藍的海面上,一群年輕人正在運載著一條死鯊魚,他們歡呼著,叫喊著。只見他們上了岸把鯊魚肉割成一條條的,醃製起來,扔進凍庫等別人來買,剩下的魚肝他們就賣給美國的肝油產業,再用這些錢買一些摩托車的裝置機械,將捕魚當成改善生活的一種手段,只顧眼前利益,只懂得捕魚。這是實用主義的最好寫照。可想而知,這是多麼可怕。如果那些年輕漁民,就這樣只顧當下、一心捕魚、鼠目寸光。那麼他們將一輩子貧窮,一輩子呆在那個落後的墨西哥灣上。

  因此我一直反對實用主義。這導致現在許多少年,浮於表面技能,而不願探究背後的原理乃至長遠的發展。認為學習沒用,一心只想過好當下。甚至出現了反智現象,比如,“數學滾出高考”。要知道學數學是學習數學思想,理性思維,這是作為一個現代青少年必須具有的品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罪魁禍首就是實用主義,因為他們認為凡是實用的就是真理。

  這也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更可怕的是有的人走向了實用主義的極端,他們一味的去賺快錢,不顧良心、道德,運用各種不義手段,而一點也不慚愧。只看重追求錢的結果,不去深入思考其過程,最後讓自己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混混。因為他們認為錢是最實用的。

  在與人交往上,更是漏洞百出,只要這個人有利用價值就和他交朋友,等到最後他沒有了利用價值,就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與其絕交,再另尋新友。就這樣反覆不斷,直到別人都不再相信你,不再和你交友,那是再後悔就晚了。因此實用主義毀掉一個人。

  網上,曾傳出這樣幾行字:

  語文學到魯迅就行了,你買菜還用文言文?

  數學學到計算就行了,你買菜還用微積分?

  英語學完字母就行了,你買菜還用外語?

  政治要學,考公務員賺錢。

  網友評價:這群人活一輩子就為了買菜!

  同學們,讓我們拒絕實用主義,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前程,讓這輩子活的有意義,而不是活一輩子,就為了買菜。

讀老人與海有感11

  別了,我心愛的乒乓球!

  別了,我心愛的課外書!

  媽媽給我佈置了一大堆作業,我的手有些發麻。我對媽媽說:“媽媽,明天再做吧!”她卻說 ,不做就別吃飯了!我壓抑了很久的憤怒爆發了,衝出去,“砰”關上門……

  外面下起淅瀝的小雨。我走到一個避雨亭裡,想起五六歲時,我是多麼快樂啊,而現在,我彷彿從天堂掉進了地獄。不,是題海!

  雨水沖洗著我的身體,也沖洗著我的頭腦,我想起堂屋正中的那一張張獎狀,想起每次從老師手裡接過一張張獎狀時的那份喜悅。我努力著,也收穫著,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啊!於是,我又想起媽媽,媽媽對我也挺好的,天冷會給我加衣服,半夜會給我蓋被子,會在我書包裡偷偷放上點心……我又想起暑假裡看過的一本書——《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歷時30天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這是一條超過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他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再看看自己,遇到一點小困難,就叫苦連天。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而發火,還搞離家出走,是不是有點過分啊!老人告訴我,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會有風雨。成長路上,也會有艱難和跌倒,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是怨天尤人,咒罵老天不公平呢?還是保持向上的力量,不被外界影響而繼續前進的腳步?

  當我讀到“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也被深深感動,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飛人”劉翔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有過人的運動天賦,更多的是他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的勇氣向更高目標拼搏。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他因為腳上的傷發作而無法比賽,雖然我們都為他感到惋惜。但從他臉上的表情來看,他一直在堅持,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放棄的。如他的教練孫海平所說:“劉翔的傷痛常人無法想象,他在熱身時還在堅持頂著,最受力的地方就是那個受傷部位,他的腳傷使他無法用力,但他始終在頂著,不堅持到最後絕對不會放棄。”退賽後,他並沒有好好休息,而是堅持訓練,並保持一定的訓練強度。

  生活常常會帶我們進入這樣那樣的沙漠。這時,不要輕易說我什麼都沒了,一味的沮喪和埋怨,只能熄滅希望之光;一味地悲觀和失望,只能為前途再設迷障。此時,彷彿有個聲音對我說:“你看,那青青的小草,那綠色的小樹,那飛天的小鳥,都在向上,都在奔放,都在昂揚。”“你聽,那響亮的號子聲,那脆脆的腳步聲,那朗朗的讀書聲,那甜甜的唱歌聲,都在向上都在奔放,都在昂揚!

  向上,向上!向上,凝聚了希望,向上,實現著願望。是啊,我沒有理由輕易放棄!

讀老人與海有感12

  天下的書浩如煙海,經過時間的考驗,留下來的書,必定是十分經典的。《老人與海》便是其中的一本。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海明威的筆下勾勒出一位十分倔強的老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硬漢。他與一條大馬林魚搏鬥,大馬林魚全力掙扎,他始終沒有放手,與它搏鬥了七日七夜,終於殺死了大馬林魚,但是等他回到家,大馬林魚已經被啃得只剩一條骨架。令我十分敬佩的不是老人殺死了大魚,而是他永不言棄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後,我也將老人的精神運用到了生活中去。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半山腰便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望著那十分巍峨的山頂我有些怯場,心想,這麼高的山,如果一不小心摔下來怎麼辦?就算不摔下來,爬到山頂也會很累的。我前一天正好看了《老人與海》,老人都不放棄大魚,我怎麼能放棄登上山頂的樂趣呢?我咬咬牙,繼續爬山。爬了一會兒,我累了,就坐下休息。望著那高聳入雲的山頂,我更想攀上這山頂了,因為“無限風光在頂峰”嘛,我可想體驗一下這番樂趣。終於,我爬上了山頂,心裡好不得意,有一種“踏碎天都峰上雲”的感覺。不一會兒,“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也浮現出來。所以,人要奮鬥,不能輕易放棄,否則將一無所得。

  《老人與海》,讓我學到了許多,其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不愧是世界經典名著之一!我將會把這本書珍藏起來,時時警醒自己。

讀老人與海有感13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是出自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一句話,也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對於這句話我情有獨鍾的欣賞,總感覺它像夜晚矗立在大海上的燈塔,給迷途的人們點亮方向。每當我在深夜輾轉反側,或者在害怕面對明天的陽光的時候,心底總會浮現出這句話,告訴我要對明天充滿希望,勇敢自信地面對它,那麼照進心裡的每一束陽光都是溫暖的。

  這本書的故事非常簡單,全篇用樸素的文字鋪成,卻充滿讓人驚心的表現力。它講述的是:老人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這對漁夫來說是很丟臉的事。從五歲起就和老人一起出海捕魚的小男孩,也被父親勒令不準再和老人一起出海,認為和老人的接觸會帶來黴運。在八十五天的時候,老人決定去遠航。沒有男孩的陪伴,老人顯得有些孤獨,可他依舊能夠樂觀的獨處。終於他釣到了一條大魚,那是一條比他聽說過的還要大的魚,他不停地揣摩著大魚的心思,與大魚展開了力量與智慧的較量,期間老人多次受傷,但最終還是憑藉自己的毅力和經驗殺死了大魚。回程的路上招來了鯊魚的捕食,老人不忍讓大魚再承受二次傷害,為保住大魚的尊嚴和自己的獵物,與接下來的幾波鯊魚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最後老人勝了,卻也受了傷。這時的老人身心俱疲,黑夜中依舊有捕食者來啃食大魚的殘體,可老人卻沒有再去管,但他卻能感覺到船側的大魚屍骸越來越輕。當他拖著疲憊的身子登上小港時,大魚只剩下了一副骨架。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要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老人在八十四天沒有任何收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和氣餒,相反的是依舊充滿樂觀。好比我們對一件事情已經傾盡全力,可依舊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是否能像老人一樣還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如果是,那麼不管結果怎樣,我們至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初心。

  在我們人生的大海面前,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漁夫呢?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很多的苦難,總有一些我們接受不了,那麼我們不能坦然的接受就應該奮起反抗。經的起生活的打磨和時間的洗禮,我們才會變得更加的堅強。也許,書中的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最終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帶著魚骨上岸,可是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贏了,因為他證明了自己敢於挑戰自己的勇氣和信心,所以我覺得他贏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人們常說打破極限,做自己的英雄。不管結果是否成功,這個過程是成功的,是值得我們永遠回味和敬重的。

  記得剛上高中的時候,班主任讓每個人一句座右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只要覺得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未來有幫助就可以,我記得我當時寫了一句“不努力,怎麼知道結果。”對於高中的我,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它足以貫穿我的學習和生活,那個時候是執著的,無論哪方面都想急於證明自己,哪怕就是努力了,沒有結果都會覺得自己不後悔。現在仍然覺得這句話適用我,因為我覺得人生就是充滿挑戰和未知的,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會被打敗,在這個過程我們已經勝利了。為了我們想知道的結果,我們應該不斷努力,不斷的挑戰自我,我們不是為失敗而生的,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讀老人與海有感14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題記

  “老人在做夢,又夢見了獅子。”……我輕輕地合上書本,思緒卻沉浸在《老人與海》的故事中無法自拔。我的心依然隨著老人的船,在洶湧澎湃的大海中不斷翻騰。孤獨、寂寞慢慢地退潮,自信、勇敢漸漸地脹滿……

  故事講述了一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他在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的情況下,在已經被他人嘲笑為失敗者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在大洋深處獨自釣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由於它實在太大,老人的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兩夜才讓大馬林魚精疲力盡死於叉下。誰知,老人的苦難遠未結束,在歸程中,無數的鯊魚被血腥味所吸引,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襲擊。最後,他的成果只剩下了一頭一尾一脊骨。

  這樣的結局,在他人眼裡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一個整天忙碌卻沒有成果呈現出來的人,如何能獲得他人認可?可是,凡事不拘泥於表面。當我們看懂老人強大的內心時,才會發現,他是一個樂觀的、勇敢的、有毅力的、有智慧的人。他堅持出海捕魚,無論是否有收穫,都笑對人生;他遭受到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時,激發出強大的潛能;他面對困難不放棄,與無情的大自然和實力懸殊的對手殊死搏鬥;他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應對各種狀況,大海彷彿融進他的靈魂之中!在老人的人生詞典之中,沒有“失敗”一詞!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這是我曾經聽過的一首歌。讀《老人與海》之時,這首歌就情不自禁地在我腦海中迴盪著,彷彿是老人的人生寫照——永不言敗。相對我們這一代,到目前為止還算順利的人生,談“永不言敗”猶如紙上談兵。但是,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可以想象,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學習老人的堅毅勇敢,並讓這種精神深深紮根在自己的思想中,這樣遇到挫折才會不放棄。何況,我並不孤單,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父母的陪伴鼓勵,有很多老師的悉心指導,我更應該自信樂觀。學習上、生活上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真的不算什麼,不必自怨自艾,更不必失望放棄。一定要相信人的巨大潛能,就算被毀滅,也絕不言敗!

  讀完《老人與海》,我的心中,彷彿也住進了一頭獅子……

讀老人與海有感15

  《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擊敗。他在肉體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遠是個強者。”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這種不服輸,勇於奮鬥的精神。

  書中的桑地哥老人連續84天出海都沒有釣到魚,但是他沒有放棄,直到第85天的時候終於捕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雖然整整釣了三四天,期間手受傷抽筋了幾次,途中又遇到了“海中惡霸”鯊魚三番五次的襲擊,他卻沒有放棄,冒著生命危險擊退了鯊魚,雖然馬林魚最後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是老人的這種堅韌不折不擾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

  天才音樂家貝多芬雖然耳朵是聾的,但是他卻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每天大量地練習彈琴,還創造出聞名遐邇,膾炙人口的《致愛麗絲》,《命運交響曲》等。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我堂姐琪琪小時候學習基礎不好,考試成績不佳,進了初中後為了能取得好的成績,她從此奮發讀書,無論是在短暫的坐車途中,還是去親戚家做客都要帶著書本,空了就看書,做習題。整整初中三年她都是這麼認真刻苦學習,成績也就慢慢地升上去,最後還考上了杭州的重點高中。這件事說明只要下功夫,頑強拼搏,什麼難事都可以克服。

  今後,不管遇到什麼麻煩,我都不會半途而廢,努力去解決它的。感謝這本書帶給我這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