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讀後感通用11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通用11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1

  今天中午,我讀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後,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2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海明威

  你們能想到嗎,老人與海是件真人真事的。一個老漁夫打到條大魚,卻遭鯊魚的襲擊,美夢終成一場空,只得拖了個魚骨頭護甲。我想,他一定很難過吧。

  桑提阿果,便是那位在海明威筆下勇敢的老人,與大海奮鬥了多少個年月,與寂寞共處過多少個年頭——這便是漁夫的所有。整整八十三天沒有捕獲一條魚的老人,是如何熬過去的,他獨自一定很餓,他心裡一定很鬱悶,卻無可奈何。所謂靠海吃海,便是如此,你只能從大海那接過它給你的,卻沒法兒要求他給你想要的。

  還好,桑提阿果老人有男孩曼諾林陪著他。老人起床時會受到男孩從餐館那打來的咖啡,老人出船時會有男孩幫忙提這提那,老人會來時男孩總會第一個奔過去。老人離不開男孩,男孩也不想離開老人。

  “大家找過我嗎?”

  “當然啦。派了海岸警衛隊,派了飛機。”

  “海很大,船小,不容易看見。”“我很想你。”

  老人真的想男孩,在海上時,他幾次唸叨著“要是這孩子在就好了”。其實,外表看起來堅強的老人,戰勝了大海的老人有時只是需要一個人和他說說話罷。孤獨是最可怕的,不是嗎?

  那海,很深,很藍,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著光,藏著躲著漁民們日思夜想的魚兒,但,海也是可怕的,不僅僅因為它“養著”兇猛的鯊魚,還是不是弄出大波瀾來;更是因為大海的無邊無際,空空蕩蕩的海面,孤獨寂寞分分鐘就會吞噬了你,你的肉體並你的希望,通通消失盡。

  老人與海之間,隔著的是一塊薄薄的木板,隔著的是一條船的距離。

  那條經歷多少次風浪的小船,多少次承載著老人和他滿懷的希望駛向大海。小船是老人在海上唯一的立足地,唯一的精神可寄託的地方,唯一的伴隨他度過海風呼嘯夜晚的同伴。小船見過老人捕獲魚時的喜悅,也見過老人空手而歸時無奈的神情;也是在老人在八十三天沒有任何收穫後捕到大馬林魚的見證者,是和老人齊心協力阻擋鯊魚襲擊的好戰友。

  海很大,而船很小。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打敗。”這也許是對老人最適合的評價了,孤獨打敗不了他,貧窮打敗不了他,鯊魚也打敗不了他。因為他每次都能重新站起來,揚著那豔麗無比的旗幟遠行,駛去哪有金獅子的海灘。

《老人與海》讀後感3

  最近,我反覆讀著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叫《老人與海》 。合上書本,我感慨萬千。

  老人聖地亞歌是個漁夫。他風雨無阻、連續出海八十五天,卻一無所獲。有人為他感到難過,有人來看熱鬧,也有人來嘲笑他,只有一個小男孩一直在默默地幫助他、支援他。第八十五天,他出海捕魚時,釣上來一條大馬林魚,因為魚的力量很大,老人拉不上來。魚徑自遊走,他拉著釣線,印拖拽著小船。有一次,大魚露出了水面,老人發現魚比他的小船還長兩英尺。經過三天的較量,老人終於將大魚用魚叉刺死了。因為魚身比較龐大,無法拖上船,他把大魚捆在漁船的.一側。在回去的途中,有許多鯊魚來襲擊這條大魚,老人奮力對抗鯊魚,但最後留給他的只有魚頭和魚尾,還有一條脊骨。當大家看到魚骨的時候,都很驚訝,從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長!老人筋疲力盡,回到棚屋裡休息,男孩在旁邊照顧他。

  老人與大海搏鬥了整整三天,處在極度的飢餓、疲憊、睏倦、傷疤和孤單之中,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表現出了“重壓之下的優雅風度”和人類不屈的精神。一個老人竟然有這樣頑強的毅力!也算是老英雄了。在大馬林魚面前,他從未想過要放棄。在面對鯊魚時,他臨危不懼,奮起反抗,殺死了好幾條鯊魚,他多麼有勇氣。雖然他幾天歷經千辛萬苦,他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東西——一條完整的魚,只得到一副魚骨架。他是一個精神的勝利者,他說“一個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正因為有這樣的精神,他才會堅持這麼長時間。這樣的精神和毅力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應該向這位老漁夫學習。如果你是他,你會堅持把這條大馬林魚制服嗎?勇氣也重要,如果鯊魚出現在你面前,你會奮力對抗嗎?當作業本上出現難題時,我們應該多次審題、多動腦筋、反覆推敲,直到把難題完全解出來為止。而不是問別人抄一個答案,考試時我們還是會碰到這種題目,那時別人可幫不了你。

  我欽佩老漁夫的永不放棄的精神。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學習這種精神,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4

  第一次讀《老人與海》時,感覺到自己身體裡有一股力量,往上翻湧著,直上心頭。那是一種被長期束搏過後突然掙脫的快感。因為書中老漁夫提亞各那鐵骨錚錚的血性漢子的形象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書中寫道他連續84天出海都未能捕到魚,終於有一天,他透過與大海的鬥智鬥勇,捕到了一隻大馬林魚。但在返航中卻吸引來鯊魚群,透過一路搏鬥,最後還是讓鯊魚得了逞,大馬林魚被吃只剩一副“足有18英尺長”的大骨架。《老人與海》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情節小說,它更像是一部富有寓意的寓言小說。作者用它富有象徵性的筆法將這種“硬漢子”的形象送入大自然中。用主人公與大馬林魚和兇惡鯊魚群進行搏鬥對的過程,來表現他在“重壓之下的優美風度”。

  “打不垮”是桑提亞哥硬漢子形象在文中的具體表現,也是小說的主題之一。譬如說,他在大馬林魚對峙期間,左手一直抽筋,右手也被繩子勒出了血。他把手侵在多鹽的海水中說:“不壞,痛苦對一個男子漢來說算不了什麼。”在搏鬥的最後關頭,已經頭暈目眩的他仍自言自語地說:“鬥不過你嗎?你是永遠都不會跨的嗎?”作者把世界看成了一個競技場,任何英雄的行為都能在這裡具體化。正如書中所說,人可以被消滅,膽就是不會被打敗。真正的硬漢子是敢於向自然,命運和失敗挑戰的人。他可以在這挑戰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都誇不了。人也只有在這種無畏的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證明自身的真正價值。

  讀完小說後,再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常常有同年齡人抱怨學習和生活對的壓力很大。不錯,升學壓力,社會壓力,社會壓力,甚至還有家庭壓力,這些都壓對的人喘不過氣來。在這種壓力中,有的人逃避了,退縮了,他們不是硬漢子,有的人在失敗後痛哭流涕,氣餒不已,甚至自尋短見,他們也不是硬漢;有的人僥倖獲得了成功,便沾沾自喜,不再拼搏,目空一切,他們更不是硬漢。真正的硬漢子是跌倒了那就爬起來,爬起來我還要在跳起來的人。

  在小說的結尾,作者故意安排了一個這樣的情節:老漁夫的孤獨和失敗只有一個小男孩能夠理解,只有這個男孩領略到老漁夫的“打不敗”精神。這個結尾雖然令人感到淒涼,但給人帶來的衝動與快感是無法抹去的。

  “放開去幹吧!做一個硬漢子。”於是我這樣對自己說道。

《老人與海》讀後感5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出自美國著名作者家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它描述了一位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寫了老人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作者還形象的描寫了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著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出海捕魚。有一次他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卻遇到了成群的鯊魚。他毅然拿起魚叉捍衛自己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雖然,最後那條大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他並沒有放棄,也沒有失去信心,第二天早上他依然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了。

  這就是《老人與海》。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所壓倒,他儘自已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作不屈不撓地鬥爭。他說:“一個人並不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我,卻不能打敗我”。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感動並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

  我常常覺得老人彷彿是海中一條久經沙場的大魚,這樣的形容也許不準確,或者說老人就是海,可卻是歷盡滄桑的海。老人的眼睛如文中所提的一樣,時間在變老,可那雙眼睛卻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更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也會學著堅強,自己面對困難!

《老人與海》讀後感6

  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題記

  前不久,我讀了《老人與海》。“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作者的這句話讓我非常好奇:怎樣的一個人,才能稱之為打不敗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走近了那個老漁夫。

  這本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出海捕魚,但在84天后仍然一無所獲,直到他第85天,才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它拖著小船整整三天,老漁夫在這三天中經歷艱難的考驗,最後終於把大魚刺死。可是卻接二連三遇到了鯊魚的攻擊,老漁夫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卻依舊未能保住大魚,最後只好帶著魚骨架回家了。

  合上那本書,我的腦海裡還清晰放映著老漁夫與鯊魚搏鬥的場面,我可真想在那個時候幫老漁夫一把。他是一位勝利者。雖然說大魚最後被鯊魚吃個精光,但是老漁夫沒有解下綁大魚的繩索,向鯊魚屈服,而是勇敢地和它們搏鬥,最後成為了勝利的失敗者,而且做了一次自己的英雄。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天都有大魚大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老漁夫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可是,現在有些人,不懂得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遇到一點點挫折就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太黑暗了,甚至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從而走向死亡。這兩年新聞上常出現小孩被老師批評了幾句就離家出走甚至走上不歸之路的事件。我真的替他們感到悲傷,人的生命只有一條,如果我們現在不懂得珍惜,就好像是為了自己父母活一樣,這樣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再想想老漁夫一直過著悲慘淒涼的生活,但是在那樣的生活裡,他沒有因為別人嘲笑而自卑,而是一直勇敢地面對一切、堅強地活著。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老漁夫的這種勇敢、堅強、樂觀的精神呢?

  雖然現在我們是學生,但最大的任務就是搞好自己的學習。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了難題、遇到考試失利的挫折,不放棄是我們的前提,努力奮鬥是我們的行動,追求上進是我們的意念,懷著這樣一顆心面對學習,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這本書中沒有華麗優美的語言,卻告訴了我這樣一個道理:人是會死亡的,但是人的意志和精神是不朽了的。文章中的老漁夫象徵著堅不可摧的一類人,那條馬林魚和那些鯊魚象徵著人生中的困難與挫折。我們就不能害怕那些挫折和困難,只有像老漁夫那樣,在挫折與困難面前,勇敢去面對,不向困難低頭,拿出永不服輸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戰勝困難。這樣,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老人與海》讀後感7

  追尋習爺爺讀書的蹤跡,漸漸的培養了我讀書的喜好,不論是普通的,還是世界名著,都讓我愛不釋手。還在讀書的過程中慢慢提高了了我的文學素養,還有意志品質的錘鍊,都有不少收穫。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老人與海》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作,這個骨頭裡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硬漢漁夫的故事:古巴的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過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在第八十五天,老人終於捕到一條大馬林魚,經過兩天的奮鬥,他殺死了大魚,但在返回過程中遭到鯊魚襲擊。儘管老人用盡全力跟鯊魚搏鬥,但是大魚還是被吃的只剩下一副骨架。最終,老人精疲力盡地拖著一副魚骨頭回到了家。

  每次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都在問自己,究竟是什麼促使老人頑強堅持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信心!正如老人所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正因如此,老人才沒有向大海、大馬林魚、鯊魚妥協、投降,他是一個有著錚錚鐵骨的勝利者!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失敗。當一個人認真嘗試著去做好一件事情,去戰勝對手,重要的並不在於結果,並不在於成功或失敗,而在於為此而奮鬥的過程和從中得到的東西。雖然老人最終只帶回了一副骨架,但是他也為此展現了他自己的大無畏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品質。

  老人的這種精神品質深深地刻在我心中,以前的我一碰到困難就膽怯,退縮,不敢勇於面對,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爬山,才爬了一會,我便氣喘吁吁,抬頭望望還有這麼長的路,就想放棄,想回家。爸爸看穿了我的心思,和藹地對我說:“做任何事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繼續爬!你也看過這麼多書,書上道理也不是告訴你做事要有始有終嗎?要看到最美的風景,就要爬到山頂!”這時,我沉默了,腦海中浮現出《老人與海》這本書中老人偉大的精神,他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不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從來都是勇往直前,不肯低頭折節。而我才碰到這麼一點困難就想放棄。我便重拾心信,站起來和爸爸再次往山頂走去。

  作為新時代的好隊員,這種精神一直和我們形影相隨,鞭笞著我們,在我們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更應該擁有書中老人的精神,把自己變得更完美。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要和書中的老人一樣,迎難而進,堅持到底,為做一個國家未來的棟樑而努力!

《老人與海》讀後感8

  夜幕遮天蓋地地落下來,屋外的樹被風吹得來回搖曳,逼人的寒氣掙扎著想破窗而入。這樣的夜晚,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在海上緊張搏鬥的老人桑提亞哥,心中不禁充滿了對他的敬佩之情。

  《老人與海》講述了老漁民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故事:老人接連84天未捕到一條魚,可他並不灰心喪氣,照樣出海捕魚,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卻遭遇了鯊魚的襲擊,經過兩天兩夜的搏鬥,老人最終拖著被鯊魚吃光的大馬林魚的骨架回到了岸上。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並深刻意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完全取決於客觀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樂觀自信的態度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老人桑提亞哥雖然孤獨、背運、貧窮、年老,但他卻樂觀、自信、勇敢、堅韌。在與大馬林魚、鯊魚的搏鬥中,他忍受著飢餓、寒冷、傷痛、死亡,依舊勇敢亮劍,竭盡全力。老人的勇氣和麵對困難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正是海明威精神世界的體現。

  老人桑提亞哥雖是海明威小說中的人物,其實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物,眾所周知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也是如此。他曾三次參加高考:第一次落榜時,數學只考了1分;第二次落榜時,數學也才進步到19分;第三次雖然數學考了89分,但離本科錄取線還差5分,因為一個意外的機會,破格被杭州師範學院外語專業錄取。三次高考之路,馬雲儘管有些失落,但他並沒有放棄,並不斷的努力學習。之後的創業道路上,也是困難重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剛開始大家都把他當成騙子,誰都不相信他,但他一直勇敢面對,不向困難屈服,經過堅持不懈的拼搏努力,最終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創造了阿里巴巴的輝煌奇蹟,成了人生的大贏家。馬雲的成功,不也正是海明威精神世界的體現嗎?

  習爺爺也非常喜歡《老人與海》這本書,為了體驗海明威的精神世界,他曾先後兩次去到古巴:第一次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還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再次拜讀了習爺爺也讀過的《老人與海》,我更加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不要被困難束縛,用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做新時代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努力成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新時代好少年!

  夜已深,我久久不能入睡,“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不斷在我耳邊迴響……

《老人與海》讀後感9

  瑞典文學院院士霍爾斯陶穆曾說過:“《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而我十分敬佩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鋼鐵般,而無法摧毀的意識,才能真正的取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位老漁夫桑提亞哥捕魚時驚險的故事。在連續85天都沒有捕到魚時,他一人又獨自出海,但幸運的是,他終於捕捉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天3夜後,才發現這是一條大的出奇的大馬林魚,他明明知道很難戰勝它,但卻仍不放棄。最後終於殺死了大馬林魚,卻又因為魚腥味扎來了鯊魚來搶食,老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突出了“鯊魚”的包圍圈,將大馬林魚的骨架帶回了魚港,卻得到了他人的讚賞。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他的理想不僅僅是整個海岸邊,而是無邊無際的大海。我們再回頭看看自己,平時遇到一點兒小困難就都叫苦連天,何況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呢。我們應該像老漁夫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遠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他將纜繩纏繞到桅杆上,老人右手舉著鋼叉,在他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他的心臟擲去,結束了大馬林魚的性命……”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猶豫,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這種做事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的精神。我們碰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小說讚揚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向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在這個狀況,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決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絕對不能半途而廢。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返航。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我情有獨鍾的欣賞著這句話。每每看到它,總覺得它會給我力量,然後,越來越堅強。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裡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為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不瞭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著,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建築工、尤其是那些患有殘疾的、或者是疾病的人們……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著,仍然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也許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曾經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想到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著堅強,自己面對困難。人生就像一條小船,旅途不會永遠風平浪靜,只要我們能戰勝巨大的海浪,就一定能駛向自己心目中的終點!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在假期中我讀了一本名為《老人與海》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歐內特.米勒.海明威。海明威於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奧克帕克。

  1952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發表,同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是海明威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老人與海》的主人公是一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他已經過了自己的全盛年紀,而且很長時間在海上都沒有什麼收穫,周圍的人對他又是同情又是輕視,認為他不再是當年的風光無限的桑地亞哥了。在經歷了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後,他抱著跟命運決一死戰的心情再次駕船出海,終於在第85天時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馬林魚不甘心喪身他手與他展開拉鋸戰,一人一魚鬥智鬥勇始終不相上下,終於在經過三天三夜的搏鬥後,精疲力盡的桑地亞哥抓住機會用魚叉狠狠地刺入大馬林魚的身體,殺死了它。然而厄運再次降臨,魚血吸引了鯊魚群,幾番搏鬥,馬林魚被鯊魚群撕扯分食殆盡,回港時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文中的桑地亞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有一半的篇幅描寫他在大海上孤獨奮鬥與內心獨白。他同情著弱不禁風的海鳥,感慨著時而仁慈時而殘忍的海洋,他勸告自己一定要保養身體,趁金槍魚沒爛的時候就把它吃掉......大海上的桑地亞哥是寂寞的,但他的心思又像個孩子一樣直接單純。就是這樣一位老漁夫在遇到挫折時,說出“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番話。堅強,自信的桑地亞哥憑藉勇氣和力量衝破驚濤駭浪,在勇者無懼的信念裡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成為英雄的化身。從桑地亞哥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雖然失敗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隻要我們勇敢的面對失敗就一定會有勝利的希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的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

  想一想文中那位老漁夫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都奮力地生活著,我想今後,一定努力使自己變得像桑地亞哥那樣勇敢。跌倒了並不可怕,只要有重新爬起來的勇氣,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