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後感集錦11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人與海》讀後感1
《老人與海》是一部歷時一個世紀的鉅作,它告訴了我們人生哲學中的諸多道理,同時就我看來,其中也不乏蘊涵著一些程式方面的重大道理。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這是一篇讓看過它的人都感動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也許,書中的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最終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帶著魚骨上岸,可是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歸來,老人並非一無所有,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而獲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勝利的象徵。
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當我們讀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戰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魚類的時候,我們願意相信這就是活著之所以應該活著的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對於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來說更應該多從這個角度來理會本書的內涵,奮鬥可能沒有結果,可能一切都會是一場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奮鬥的過程是何其令人讚賞?正像某書評作家解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讀者最喜歡的還是西行中的孫行者,而不是已經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寬,也很危險。它可以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們為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個好漁人,是擁有桑提亞哥的意志和精神的。
我想:人生即是海洋,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在風裡你可以感受堅毅,在浪裡你可以感受激昂!這些都是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展開敘述。看似平凡的背後,卻有著它被稱為經典的特殊所在,使人在閱讀中不斷成長。“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就如同海明威所說的一樣,他自己筆下的老漁夫,百般努力,不斷地克服種種困難,挑戰自我,永不放棄。我們不能埋怨自然對於我們的阻撓,而是應該感謝自然給我們成長的機會。作者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百般努力,最後還是隻得到了一副光禿禿的預估架。剛開始看到這個結局,很奇怪,一般的結局,努力過後肯定會有收穫。但是,為什麼就是這個與眾不同的結局,讓我始終無法釋懷。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又不經讚歎起作者的智慧。
其實,作者的目的只是想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目標,理想願意去努力奮鬥開始,那一刻就決定了結果成功與否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個付出的過程。就算最好結果不如人意,但去探索,勇敢的去追尋的過程已是他最好的回報。我們不應只會埋怨,還應該學會感恩,不管成功與否,我們學到的都是珍貴的。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險,但,只要你努力去追求過,探索過,無論最後你是否達到自己的目的,你都是一個勇者!當然,《老人與海》之所以流芳百世,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情節扣人心絃,文中許多佳句,也讓人受益匪淺。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書中這句話被很多人稱頌,而我也感觸良多。是的,就算當水成為冰的時候,時間也不會凝固。無論過去有多美,有多麼的讓你不捨,也不管未來有多痛苦,多麼的艱險,你總得一步步往前走。不錯,每天都是新的,風再大,不會永不停止,霧再濃不會經久不散,風息霧散,仍是陽光燦爛。每天的晨曦過後,總會有明媚的朝陽迎接著新的開始!所以,不用再留戀昨天的美好,因為無論過去多美,你總是回不去了,所以,勇敢的滿懷熱情的迎接新的一天吧!老人曾經說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看似樸實無華的語句背後,掩藏無比的光芒。
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可能很大的困難。有些人,看著那些巨大的擋路石就開始雙腳發抖了,更別說會去推動它。沒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一定會失敗呢,或許那只是用泡沫做的石頭呢?一個人,不去嘗試,不去探索,直接認輸,這是不可取的,這句話說的很對。一個人的出生,代表著你探索生活的開始,如果你一味的逃避,怎麼可能會勝利,所以,在困難面前,一定要抬頭挺胸,去面對它,克服它,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一定不行呢?就像老漁夫一樣,他不斷地挑戰自己,挑戰生命的極限,或許最後的結局不盡如人意,但,他無所畏懼,勇敢拼搏的精神,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勝利者!
《老人與海》帶給我的思考與對生命的探尋,感悟,遠遠大於我的預料,之所以它被稱為經典,或許正在於此。它用生命做題材,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自我提升著對生命的瞭解。也讓我明白,面對艱難險阻,我們除了埋怨著去克服,更多的是要學會感恩,感謝它讓自己成長。
《老人與海》讀後感3
是船,就要駛向大海,縱使前方浪比天高,心,也要去遠航!
——題記
上世紀五十年代,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出世,繼年,出版,先後又一舉奪得了美國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懷著對其的無限遐想,我翻開了這本神往的《老人與海》……
其書圍繞一位古巴老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邊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老人聖地亞哥用一生來詮釋一個人的生命哲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老漁夫聖地亞哥一生也沒捕到過什麼魚,終於,上帝沒有忘卻他,在他最後一次出海時眷顧了他,84天光陰,他終於制服了一條碩大的馬林魚,但一時的欣喜換來的只是鯊魚的圍攻,老人拼死要將魚帶回岸邊,在一條漫長的海道上,老人走了一輩子的海道上,帶回了一具讓人驚歎的骨架……
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可以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宛如窗外迎著風雪屹立的梅花,她始終堅信:“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回想自己,每當碰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將所有的不好推給別人,自認清高,到頭來,不過是曲終人散……
《老人與海》不經讓人想起古代勵志故事滴水穿石、鐵杵成針……那堅不可摧的石頭啊,哪裡受得起這纏綿的水滴啊!那粗大笨重的鐵杵啊,哪裡受得起那千百下不厭其煩的磨礪……故事最後都指向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有志者,事竟成”!
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已然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在書中的配角眼中,聖地亞哥又一次失敗了,可在萬千讀者面前,聖地亞哥成功了,他登上一個新的巔峰,讓世俗之人遙不可及,望而生畏!
其實,書中的人物分佈具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海明威將碩大的馬林魚比作人生路上追求的理想,將人本身那強烈的佔有慾望巧妙地轉變,頗有指桑罵槐之意,用鯊魚象徵悲劇的發生,更多的是人生路上受到的排擠,剝削,明搶升遷豪奪……讓人不寒而慄,而大海則是當今變幻無常的社會,那平靜的海面下實則暗浪縱橫,那些你來我去,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猶如這潮漲潮落,雖然躲得過眼前鋪天蓋地的浪頭,可海下卻又是一個銳不可當的暗浪,船越大,受浪越大,弄得人心憔悴……聖地亞哥則是與與那些強大勢力作鬥爭的“硬漢”代表。他一生不幸的捕魚經歷,彷彿暗示著人類與輪迴的抗爭卻又擺脫不了輪迴一般,“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四個大字——超越極限”
嘆悲歌未切,未敢奈何;看歲月過只隨信念活等後世來評說!聖地亞哥,你是風沙的怒吼,你是斷崖的堅守,你是潮漲過後,仰望月夜,眉間的寂寞;你是滴水的沉著,你是落花的幽柔,你是萬世傳頌,卻為日落,默默哀嘆,血肉……
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支撐老人的不正是這種信念嗎!凡是有形的東西終會凋謝,但這種意志,是永不凋謝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4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常的漁夫,一條普普通通的魚兒,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老人與海》讀後感。細細品讀《老人與海》這本書,一幅幅畫面震奮人心,一句句話語不絕於耳,令我受益匪淺。 老漁夫聖地亞男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著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人不會交好運的。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槍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蹤跡,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槍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盡的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人,他認為老人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老人在棚屋中睡著了,夢見他見到了獅子。對聖地亞哥,心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敬佩,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思議的敬佩來自於他那頑強的精神,在捕獲大魚的艱苦三天裡,他並放棄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感動,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苦難他所說的只是“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他這不屈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他雖然老,但是他還是偉大了,他還是站在大海上撐起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記得美國評論家貝茨曾說:“實際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死亡意識是海明威人生哲學的核心,所以故事中瀰漫的是死亡的陰影,聖地亞哥是不同尋常的,他不會放棄,不懂放棄,也不願放棄,似乎在他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語,他不允許自己倒掉、不允許自己認輸。我敬佩聖地亞哥,因為聖地亞哥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生命的長久,而是在於永遠不會被死亡約束。我敬佩著,敬佩著這份精神、這份毅力,在生活中,我需要這份精神與毅力。
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自於聖地亞哥那無盡的孤獨,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語,要麼對天、對月亮、對星星說話,要麼對魚、對水說話,如果說這份孤獨是由於環境導致的話,那麼他回到人群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這份孤獨在人群中彷彿更孤獨。如果說人群對聖地亞哥有著依戀的話,那就只有小男孩馬諾林了。馬諾林是聖地亞哥在人世間唯一的牽絆,是他除了海與魚外另一個信念。在海上的日子裡,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隔膜與溝通的不易,人的孤獨感和對命運的難以把握,是烙印著心痛的傷痕。
我想,也許聖地亞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為他始終擺脫不了孤獨,儘管他的孤獨不是來自於自身的困惑,只是個人主義的束縛,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面對世界、面對自己,深深的明白著對那個處境的感悟和體驗,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感嘆。 很多東西都是在名著裡留下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責任,我敬佩作家和文人,更敬佩一切在生存的壓力下不放棄思考的人們。在作家的筆下,讓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讓我對作家的敬佩更加加深了一層。
《老人與海》讀後感5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著這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著這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麵對生活的勇氣;這主人公(聖地亞哥),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碰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但是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在別人眼裡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
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將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
古時的愚公移山,他明知開山絕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仍堅持帶領子孫後代來開山。終於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這幾座山。還有“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冰凍三尺”等等,不都意味著“有志者,事競成”嗎?
《老人與海》中有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襯托出了老漁夫的勇敢意志。
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回想自己,每當碰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當失敗時就好比瀉了氣的皮球。
當我看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有感而發: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有著更遠大的目標。而我們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得忘形,沒有奮鬥的目標,這怎麼會成功呢?“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句話,是老漁夫在84次的失敗後,在第85次時捕到了大魚,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考試的失敗而失落,對自己沒有信心;也許會因為朋友的背棄而傷心,自暴自棄。但是,自從我讀了《老人與海》後,想想來漁夫,再想想自己,就覺得自己碰到的不是問題。同學們,人生誰沒有失敗過,最重要的是在失敗過後重新勇敢的站起來,積極的去面對,去尋找失敗的根本原因,並改正。
老人與海讀後感:“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要全力以赴,以全心的面貌去挑戰,堅信成功將不再遙遠。“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當我們碰到困難而灰心喪氣時,一定要堅持,古人云: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滿懷信心的去迎接挑戰。因為我相信成功永遠屬於我們自己!
《老人與海》讀後感6
我閱讀了海明威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中篇作品《老人與海》,這是一部描寫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小說。它既接近現實主義,又富於浪漫色彩。它描述了一位老漁人一連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但他並沒有喪失信心,硬是駕著一葉孤舟,獨自一人到茫茫大海中追蹤他要戰勝的魚類。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他終於捉到了一條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馬林魚,而在滿腔喜悅的回程中,卻被一群窮兇極惡的鯊魚撕咬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落得空手而歸。在作品中,一方面,流露出作者一貫的悲觀情緒(這可能與他早年的喜歡冒險、叛逆的性格以及遭遇的一些戰爭的悲慘刺激有關),他認為,在人和大自然或外界勢力的搏鬥中,總難免歸於失敗,最後的勝利只不過存在於人的樂觀的想象中,歸根結底還是免不了悲慘的結局,這裡摻雜著一些宿命論的唯心觀點。但另一方面,作品中強調了應當不向失敗低頭的“硬漢”精神,在這篇小說中,老人就保持了這種精神:老人和上了鉤的力大無窮的大魚鬥,和掠奪他的戰利品的一群貪婪兇惡的鯊魚鬥,和狂風巨浪無邊無際的大海鬥,和他自己的傷痛、疲勞鬥。最後雖說是一無所獲地回到自己的茅屋裡,但他沒有認輸,他不承認自己被打敗。老漁人在絲毫沒有絕望的因空手而歸的失望後,寄希望於下一次出海,認為只要不駛出那麼遠,就大有成功的可能。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和鯊魚的苦鬥中,他大聲呼喊:“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在海明威的許多作品中,總是貫穿著兩種對立的思想——一種是消極的悲觀主義的宿命論,一種是積極的不向失敗低頭的“硬漢”精神。這兩種對立思想在老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的寫作手法上,突出表現了富有感情的人物性格刻畫、深刻的心理剖析和故事情節及景物之間的協調與和諧,他還運用他貫常的獨白手法來表達老漁人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使人們看到老人是多麼勇敢、堅毅、鎮定。如,在駛回小港登岸之前,老人曾經問自己:“是什麼把你打敗的呢?”回答是乾脆的、充滿自信的——“什麼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說:“是我走得太遠啦。”在看這部作品時,我發現,作者還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描繪了大海的浩瀚景色,用自然主義的手法將大海寫得如此之絢爛變幻、氣象萬千,宛如大自然雄偉瑰麗的畫面就在我們面前。
我在讀這一偉大的鉅作時,一開始,只是拿到書就讀,讀得很辛苦,覺得這樣的作品只是描寫老漁人的心理和他與孩子之間發生的一些小事而已,語言樸實、通俗易懂,寫得很一般。而且身在當代社會的我們,無法與這作品中的生活與思想融合,只覺得格格不入,我無法理解!
在看到一半時,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另外看了一本書,那本書介紹了海明威的一生,並對海明威一些作品的背景及其內容進行了詮釋。這些,對於我來說,簡直又是一筆財富,等我看完後,我非常地激動——原來,海明威是這樣的一個人!!!然後,我又繼續讀《老人與海》,而這一次,我是帶著某種感情色彩和理解的心理來體會作品內容的,當我讀完作品,心中不由發出驚歎:這真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啊!他把老人與大自然搏鬥的情景寫得那麼協調,這與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的作品差不多是他自身經歷的寫照!加上他那獨特的寫作技巧,更使內容錦上添花!這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是當之無愧啊!我想,體驗生活、細心觀察、一絲不苟的創作精神,這些,對於一位偉大的作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對於我來說,把作品與作家聯合起來讀,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7
讀《老人與海》源於一次歷經波折的鋼琴考級培訓。
揭開鋼琴板,琴鍵黑白分明,赫然映於眼中,思緒回到從前……
經歷了風風雨雨,鋼琴已經考到五級的我,今年就要考六級了。在媽媽的千辛萬苦下,終於幫我找到了一位極其嚴格的鋼琴老師。
第一個月鋼琴老師授課時,他給我了一份樂譜,我瞄了一眼,哇,好多音符千姿百態地在五線譜上跳舞,我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試試看吧。”他面無表情地說。這首曲子頗有難度。我第一次彈,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剛彈到一半,就被老師打斷,他用力地指了指樂譜冷冷地說:“你這彈的是什麼,簡直是製造噪音,第一次彈也不至於彈得這樣亂七八糟,回去再好好練習!”這次老師給我潑了一盆冷水。
我練了整整一個星期,當再次去上課時,正準備讓老師驗收,沒想到他又給我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老師竟對上一份樂譜隻字未提。這讓我感到很驚訝,於是我磕磕絆絆地彈了起來,斷斷續續的琴聲讓我心中感到不安、沮喪和氣餒。我再也忍不住了,我一下子衝出了琴房,來到陽臺上失聲痛哭,難道我真的不是彈鋼琴的料嗎?一種“自我懷疑”的思想從我的心中萌發。隨後老師也跟了出來。我下定了決心,告訴老師我選擇放棄,老師讓我回家後看一本《老人與海》的書,他說:“看完這本書,一個月後你再來告訴我,你選擇放棄,還是選擇勇敢地往前衝!”
書中講了一位老人他以捕魚為生,有一次卻連著84天一條魚也沒有撈到。在堅定的信念和高超技術的幫助下,老人在第87天才有收穫,他獨自釣到了一條重達一千多鎊的大馬林魚,終於贏得了物質、精神上的雙重勝利。但在捕到心儀之物前面那漫漫百天中,他毫無怨言,積極向上,為了捕到那夢寐以求的大馬林魚,他雙手破了,就在鹹水裡浸;他餓得身子都疲軟了,索性將生魚肉一大塊一大塊地吃下去。歸途中被綁在小船上的魚卻被鯊魚頻頻槍食,回到漁港時只剩下一條空空的脊椎了。
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用自己的心血凝成的勞動成果喪盡的情形下還樂觀地說要造一個堅實的鐵矛頭,用它來對付那些令人厭惡的敗類。
在這考級至關緊要的十字路上,難道我們不會像聖地亞哥那樣戰勝自我。難道在困難面前我只能選擇退縮。
不!不!我不會輕易放棄。我的手指在鋼琴上不停地“舞動”,我的眼前浮現出老人堅毅的眼神,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時刻鞭策、激勵著我。
我忘不了那老人與海,忘不了那一種抗爭的場景,忘不了那絕不屈服的人的尊嚴和勇氣。因為我時刻感覺到,生活就是那海,我要做的就是那位對目標堅持不懈的老人……。
一個月後,我帶著自己的努力成果去上課。我堅定地告訴老師:“我選擇繼續努力向前衝!”於是,我自信地彈了起來,我居然能彈奏得那麼美妙,如此精湛!老師又讓我彈前一首,我依然呈現出超高標準的表現……演奏結束,老師滿意地點了一下頭,“老師這是你對我彈的曲子的肯定嗎?”老師用一笑來回復我:“你的成功並不只在於你彈的曲子,還在於你領悟了那位老人的精神!”
如今,我對鋼琴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總喜歡坐在它前面彈一曲。
回首,我又擁有了一樣重要的東西。如果當初輕易就放棄,我還能得到什麼呢?永恆的價值也不過是枉然吧了。
老人再次撐起船,駛向海中心,用他佝僂的身體向人們詮釋著堅持的意義……
《老人與海》讀後感8
我合上書,躺在床上,想著一個問題:老人為什麼會失敗呢?此時正是中午,卻轟隆隆下著大雨,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它伴著我的思考,我聽著它的聲音,看著書。我好像知道了答案……
與其說這本書所寫的是一場悲劇,不如說他寫的`是老人捕魚計劃中出現的一個失誤,老人在實施他的捕魚計劃時的努力眾所周知。他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努力,也很頑強的堅持到底。可是,他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可能就是因為老人說的那樣,如果他把那小男孩馬諾林帶上,他可能就可以帶些魚肉回去吃掉或者賣掉。首先,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可能會釣得更多的魚。第二,多一個人,他準備的器具可能就會多些。那孩子可能會讓老人多帶幾把刀,後面的鯊魚就不可能會吃光了肉。第三,老人在與鯊魚搏鬥時,如果另有人保護魚肉,對老人不也有利嗎?第四,最後的鯊魚群來了的時候,如果老人有刀,而且身邊還有另外一個人的幫助,那麼幹掉這些鯊魚不是問題。孩子的視力肯定比老人要好,他能看得清楚,並快準狠的打擊它。
可是老人選擇了依靠自己,儘管失敗了,但也證明了他的堅強,這本書也就是突出了這一點。結局對作者來說並不重要。但是如果把這個故事換成人生,似乎結局就顯得十分重要,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就像《駱駝祥子》中的祥子。雖然他努力過,奮鬥過,但一個人單打獨鬥成功確實難,成功的也少。所以我們要學會團結協作,團體的力量可以無限大,只要團體成員互相配合,就會有一些一大於二的事情發生。比如最近華為開發出5G並應用於手機。全球都在搶購5G技術。5G不也是華為上萬名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幾奮鬥年的結果?就算有一個天才甚至鬼才想開發出來5G,他一個人能行?幾萬名普通科技人員以及幾十個科學家卻能弄出來。的確,他們中每個人自身都不是天才,但幾萬人在一起,綜合實力比天才強了不知道多少。包括華為備份事件,那麼多備份,不也是很多人團結一心才作出來的嗎?所以說“團結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們講究要團結協作,但團體總免不了矛盾,這可是個致命的東西。友誼的小船就因為矛盾才說翻就翻。“千人同心,則有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這句話說得好。當初蘇秦的“合縱”之法為何不成功,還不是因為六國的軍人和帝王心不齊,否則他一個秦國還能一打六?我認為避免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個主義太強。有時候個人主義太強,認為團體都必須跟著自己走,沒人反對才怪了。舉一個我們球隊的例子,我們球隊就有那麼個人,仗著他球打得好,自認為是老大,只准他欺負別人,不準別人欺負他。他又人高馬大,我們都不敢惹他,只好憋著:另一位隊友好幾次在被他欺負後在我耳邊說,vvv是傻子。所以他在我們心中只有威沒有信,自然不能帶領球隊獲得成功。
在團隊裡,我們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不能因為有其他人就放鬆。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同時要處理好團隊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圖團結一致,不斷進步。
我相信,在人生中,一加一可以大於二。一個好的團隊,不管怎麼說,都能在人生的成功之路上拉著你跑一段路。
《老人與海》讀後感9
逆水行舟,穿過最深的海域,挑戰不可能的極限。人總是這樣,為了心中或許不可能實現的信念或信仰而不顧一切危險,執著著勇敢前進,前方可能有著危險的潛龍,可能有著深不可測的懸崖,可能有著足以破碎你的夢想的夢魘,還可能什麼也沒有……但繼續走下去吧,輸得起才是真正的贏家。
——題記
《老人與海》是我抱著冒昧之心所讀的一本世界名著,世界名著就是這樣,看似平平淡淡,只講了一些小道理,可當這些小道理彙集在一起的時候,卻形成了一個值得你細細品味的人生哲理。《老人與海》就是這樣一本能體現一種奮鬥的人生價值觀的名著。
《老人與海》講了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一人出海打漁,在打漁的84天裡一無所獲。老人和孩子相約越的,面對不可能戰勝的大自然,老人努力過、奮鬥過、追求過,從來沒有想過屈服過,老人的生命在捕大馬林魚的時候、在面對成群的鯊魚的時候充分體現了他應有的光彩。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陷,但只要他們懷抱夢想,懷抱毅力,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奮鬥過、追求過,不管理想是否只剩下白骨頭,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大馬林魚已經存在於老人和我們讀者的腦海裡了,它就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所以老人就是真正的贏家。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老人與海》揭示的哲理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更不能倒下”。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史蒂芬?威廉?霍金教授的故事。史蒂芬?威廉?霍金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歪成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但這沒有阻止他前進的腳步,他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50年之久,身殘志堅的他,寫出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一顆超新星,被譽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極限本就是被挑戰的。人活著就應該為生活奮鬥著,生是一個等待死的過程,與其躊躇不前不如繼續走下去。在一次校運會上,我參加了1500米長跑。在長跑的過程之中,我的體力漸漸支撐不住了。我邊跑邊望著已經放棄的同學們,我也萌生了放棄的念頭。“我想放棄了,我不想跑了,老師和同學們會理解的,因為我實在是太累了。”我想著。可我又想到了:“我為什麼要在校運會之前那麼努力的苦苦練習,為什麼要參加1500米長跑。”汗水滴到了眼睛裡,我的雙眼朦朧了起來。我一直在問我自己。“我只知道,我沒有為了什麼,只是為了往前跑,為了超越極限!”這是我自己內心的回答。我要超越極限更要超越我自己!我奮力向前衝去。雖然,最後我輸了,輸給了我不知道。
是無窮無盡的財富?是讓人瞻仰的榮譽?是萬人之上的權利?是不為人知的大陸?是破壞美好的夢魘?是禁錮魔鬼的囚牢?是某個神秘的基地?還是…什麼也沒有。
我們總是這樣,前進著。
為了同一個夢想!——後記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另類的英雄
—— 《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
漁夫的故事:小說的開始,老漁夫經受著長期捕不到魚的尷尬與痛苦,可他並未輕言放棄,始終堅信自己可以捕到魚。大海沒有辜負他的等待,獨自出海的老人最終捕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但是在返程中,老人遇到眾多鯊魚的襲擊,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老人並未退縮,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機智與果敢與鯊魚殊死搏鬥,儘管如此,老人最終還是失了那條大馬林魚,回岸時只剩下一架魚骨。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老漁夫終是沒能扭轉自己的黴運,短暫收穫的果實也只是一場泡影。但是,若去仔細回味全文,我們便能深刻感受到老人身上的悲情英雄色彩,也許他沒有戰勝自己的悲劇宿命,但是他那不輕言放棄、勇於反抗命運的精神仍是值得我們敬仰與學習的。事實上,老人也是勝利者,他取得的是另一種勝利。
這篇小說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啟示就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與理想,如同老人希望捕到大魚一樣,我們也期待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生活不是童話,總有形形色色的困難阻止我們前進,如同文中的鯊魚,不斷地侵蝕我們的夢想,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像漁夫一樣勇敢的去戰鬥,為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即使只能做個悲劇英雄,我們也是一個失敗的勝利者。
古今中外,像老漁夫這樣的精神強者比比皆是,他們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現實對抗到底,即使倒下,也要以一個戰士的姿態。例如近代的戊戌六君子,以拯救搖搖欲墜的末代王朝和改變民族命運為己任,以一介布衣與整個封建舊貴族的勢力相對抗,他們參與公車上書、發動戊戌變法,竭盡所能為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奔走,最終還是敗在了腐朽的舊勢力下,凜然就義。他們雖然敗給了現實,卻贏得了氣節;雖失去了生命,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民族精神。
當然, 我們的身邊也不乏敢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於困境的人。最近在某衛視的一檔喜劇真人秀節目中,被一位脆骨病患者張雷深深感動,年幼患病的他極其脆弱,小小的行動就能傷害他羸弱的軀體,他在舞臺上用布偶劇的形式演繹著自己從小到大的夢想,為觀眾帶來歡笑。他的那句“幕布擋住的是我殘敗的身體,但它永遠擋不住我追求快樂的心”不正是這個精神勇士對命運的宣戰嗎?張雷不正是現實總的那位漁夫嗎?他有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但是卻被身體所阻擋,看似悲慘的他卻並未被命運低頭,全力以赴地踐行夢想,快樂的面對生活。在我看來,他不僅僅是精神上的強者,更是生活中的巨人。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與追求,當一個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克服一路上的種種困難而不是去屈從於逆境的時候,無論最後捕到是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僅僅只是一副空魚骨架,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經在那追捕馬林魚和與茫茫大海做鬥爭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古語說的好,“不以成敗論英雄”。成與敗沒有鮮明的界限,只要是努力地追求過,用心地付出過,不曾像困境低頭,不曾屈服於命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總而言之每一個夢想都值得灌溉,每一種堅持都值得尊重,每一個勇敢的追夢者都是英雄。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卻演變出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道理。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幾年前我曾讀過中文版的《老人與海》,漸漸淡忘了裡面的故事和情節,這次讀了英文版,我又重新認識了那片海,更為敬仰那位孤獨的老人,開始讚歎那位善良且純潔的少年。英文的閱讀讓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我就是大海上的一隻海鷗,或許是常在沙灘上等候打魚人的少女。
小說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一些高貴品質,關於夢想,勇氣,堅持和善良。人活著就要有夢想,漁夫希望成為捕魚的佼佼者;學生希望取得優秀的成績,運動員希望獲得世界冠軍。夢想給予我們克服平庸的勇氣,這是走上征途的第一步。在征途中,我們會受到孤獨,疑惑,放棄,甚至希望幻滅的巨大挑戰,那麼堅持是唯一與其抗衡的品質。這兩個字很小,但力量卻無比強大,只有極少數人做的到。而善良是人類向上的根基,沒有它,上述提到的其它品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我們被誰打倒?沒有什麼能打倒你,打倒你的只是你自己。老人在海上經歷的三天三夜如同人的一生那般漫長。為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漁夫,能夠掉到大魚,他把那隻破破爛爛的小船駛向深海,這無疑是一種冒險,更是向自己宣戰,駛往深海的勇氣在這個小鎮只有他一人。深海捕魚需要漫長的等待,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內心要經歷無數次的掙扎,放棄或者堅持,還要伴隨長久的孤獨。世間只剩大海和他,大海太大,而他卻太渺小,希望也變得遙不可及的,而消除孤獨和無望的唯一意志就是堅持。我們承受的住從無到有的喜悅,卻承受不住從有到無的打擊,上帝要考驗這位老人,要讓他得到最大的恩賜後再收回去,希望像五光十色的泡沫一樣破滅了。大多數時候,因為還有希望,我們才選擇堅持,如果人生沒有了希望,我們又有什麼勇氣去堅持?這個為捕魚而變的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老人在堅持什麼?他馬上投入更為艱難的鬥爭,去打敗襲擊他的鯊魚,剛開始用刀殺,刀很快斷了,又用棍子打,棍子斷了,就要手無寸鐵地打擊鯊魚。他趕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鯊魚,鯊魚也吞掉了他捕獲的大雨。一切就像沒有發生過,他不曾出海,也不曾捕魚,更不曾與鯊魚搏鬥,沒有得到過,也沒有失去過,更沒有搏鬥過。大海似乎淹沒了所有的故事,只有老人身上的傷和他帶回去的魚骨向人們展示著海上的激戰。魚骨不是他失敗的標誌,而是他勝利的勳章,鯊魚沒有打敗他,除了他自己誰也無法打敗他。他不曾向自己的恐懼,孤獨,無助,痛苦,疲憊,無望屈服過。他讓讀者重新認識了什麼叫堅持。堅持不是為了理想,只是為了堅持本身。
男孩兒無私的照顧這個曾經教他打魚的老人,為他送水送飯,為他痛苦,流淚,為他說著善意的謊言。在一片深藍的大海上,充滿了生存的鬥爭和苦難,在生存壓力下,漁民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中有著人類最為柔弱的善意。小說結尾,男孩兒的眼淚是要融化掉生存壓力帶來的一切痛苦,海明威也許要告訴我們,內心柔軟的善是其它品質的起點。男孩兒既是老人的過去,也是小鎮的未來。
深藍的大海為老人提供生存的原料,是老人戰鬥的背景,也是老人的希望和痛苦的唯一知情者。她是孤獨的陪伴者,也是孤獨的締造者,她是偉大的成就者,也是懦弱的毀滅者。她不曾說話,其實她始終態度鮮明,她愛勇敢和無畏的人,愛不屈和堅毅的人。大海容納一切,但只把真正的英雄送回海面,把不值得稱頌的沉入海底。
海明威用他的智慧向讀者揭示了人類特有的高尚品質,這些品質支撐著人類向前看,給予我們不斷奮鬥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