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拓展閱讀

《河中石獸》拓展閱讀

《河中石獸》拓展閱讀

  引導語:《河中石獸》與《趙括紙上談兵》在文章的內容上有異曲同工的地方,相當於《河中石獸》的拓展閱讀練習,下面是相關的拓展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趙括紙上談兵》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①,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①約束:紀律和規定。

  2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以天下莫能當(抵擋) B.奢不能難(駁倒)

  C.易置軍吏(更換) D.縱奇兵(放縱)

  2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以天下莫能當    ②然不謂善

  ③秦將白起聞之    ④而括易言之

  25.下列句子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然(括)不謂善    B.(白起)縱奇兵,(趙軍)佯敗走

  C.(趙)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 D.分斷其軍為二,(秦軍)士卒離心

  26.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2)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27.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並根據文意簡要分析趙括失敗的原因。(4分)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原文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②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於君曰:“請④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⑤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⑥死馬而捐⑦五百金!”涓人對⑧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⑨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⑩,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①《千金買馬首》選自《戰國策·燕策一》。題目是編者加的。②千里馬:能日行千里的良馬。③涓(juān)人:指在君王左右擔任灑掃的人。④請:請允許我。客氣用語。⑤反:通“返”。⑥安事:怎麼能夠。⑨市:買。“能市馬”的意思是能夠真心買馬。⑩期年:滿一年。千金市骨(10分)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

  ①涓人言於君曰 ②反以報君

  ③所求者生馬 ④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② 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 ( )3

  A.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②而君逆寡人者

  B、①買其骨五百金 ②安陵君其許寡人

  C、①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②大楚興,陳勝王

  D、①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讀了這個故事,你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1.請寫出這則故事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從3方面作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招聘人才,不僅僅要放下架子,更要有誠心,要拿出實際行動。郭隗的聰明睿智令人佩服,他的勇於自薦,自我推銷的`方式也很有藝術性。

  目的:以高價買馬首,生馬更不用說,以高價吸引千里馬的到來。

  啟發:辦任何事情要講究方法策略

 

  河中石獸的作者是?朝代是?

  1、出處 《河中石獸》為清朝紀昀(紀曉嵐)所作;

  2、全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xié)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zhì)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zhuan)。轉(zhuan)轉(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3、註釋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裡,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歷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到底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於是划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教書先生在寺廟裡設館授徒,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兩尊石像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疏鬆漂浮,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荒唐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鎮守河防的老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笑著說:“凡是丟失在河裡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疏鬆漂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走沙子形成坑洞。越衝越深,衝到石頭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裡。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荒唐;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荒唐了嗎?”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事物的道理主觀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