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初學入門五篇

《弟子規》初學入門

《弟子規》初學入門五篇

  引導語:《弟子規》是做人的根本指導,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當今淨化社會人心的良藥,是啟迪我們心靈的鑰匙,也與當前我國所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十分應機。下文是初學入門的《弟子規》,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弟子規》之奸巧語 穢汙詞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這裡是講說話要戒掉一些不良的語言,這裡有“奸巧語”,奸巧語就是虛偽狡詐的語言,那種花言巧語,騙人的話,也包括“穢汙詞”,穢汙詞就是骯髒的話,粗言爛語,罵人的話,猥瑣的話。“市井氣”就是那些粗魯的話、那些俗氣的話,我們都要把它戒除。因為君子要有文質彬彬,文就是表面我們的語言、神態、風度要跟我們的內心相應。內心是指內心充滿了仁愛,對於聖賢人的憧憬、嚮往,所以語言、行為都效仿聖賢人,凡是這些聖賢人都不說不做的事情,我們絕對也不說不做,久而久之自己那種聖賢的風範就慢慢能夠表露出來,人們看到也會很敬重你。

  篇二:《弟子規》之用人物 須明求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這是講如果是要使用別人的東西,我們要明白的向人請求,如果是不請求就拿來用,這就等於偷盜,偷竊行為。這些事情我們如果平時不注意,往往容易犯,特別是相熟的朋友之間,可能隨便就拿了別人東西來用,用了之後,如果別人找不到,就會生煩惱。

  像在一個宿舍裡面,假如是幾個同學一起住,如果一個同學穿了另外一個同學的'拖鞋去上洗手間,等另外一個同學要去的時候他就會找不到自己的拖鞋,他就會罵人。很多爭執、很多衝突就是因為這些小節沒注意到所引起的,如果事先問一句,先報告一聲,對方知道你需要用他的東西,一般來說他也能同意,同意了之後你去拿,兩個人都很安心。我們在公司裡面、在單位裡或者是在政府部門裡面工作,很可能也會為了自己的私事而用到公家的物品,比如說要用公家的紙張、信封、筆、文具,甚至用公家的電話來打,這些都應該向自己的上級報告一句,領導同意了才用,這就不至於犯偷盜。我們的師長他就跟我們講,他自己的老師李炳南老教授在世的時候,過去在政府部門工作,每次要用到單位的信紙寫封信,這時候李教授都必定向領導徵求同意,領導說就一張紙,哪個人不是這樣用的,你怎麼這麼囉嗦?結果李教授就回答說,如果我要是不先問問您就拿,那我就是犯了偷盜,“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我現在向您請求,您同意了,這就不算偷盜。真正的大德對一張紙、一支筆這些這麼小的東西都小心謹慎,不在這些小事上虧欠一點德行。

  篇三:《弟子規》之將上堂 聲必揚

  “將上堂,聲必揚。”這是講登堂入室。比如說進入一個客室,或者進入一個廳堂,或者要進到人家的辦公室裡面,都要把聲音拉高來問一句,“這裡有人嗎?”或者說“報告領導,我能進來嗎?”等等,把聲音傳出去讓對方聽到,一來給人有個心理準備,不至於突然的出現嚇到對方,另外這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篇四:《弟子規》之事非宜 勿輕諾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這句講我們對一件事情要先看這事情應不應該做,決定了之後才能夠承諾;如果事情我們還不能夠確定,不能夠保證能夠做好,就不可以隨意的承諾。如果那個事情有可能不適當,甚至是非法的,不符合道義的,不可以承諾,往往承諾了以後是進退兩難,因為已經答應了,不做就不能夠信守諾言,但是如果做了又不恰當,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凡出言都要懂得這句話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古人講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邦,所以那句話如果講得不謹慎,而又事關重大,那麼它的影響力可能會很大,這樣就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尤其是在高位的領導人,你看這些高位領導人講話都非常謹慎,他們出去發言都必定帶著講稿,就怕有時候脫離講稿就講錯了,講錯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到很多方面。我們做事情也要常常看到自己在這件事情裡面處在什麼樣的角色,如果我們是這件事情的主導人、主持工作的人,我們應該怎麼說話我們就知道。假如不是這個事情的主導人,這個事情不是我負責的,那麼說話也要注意分寸,不要你這句話可能讓這個事情受到了阻礙。古人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是我們分內的事情我們要少管,管的事情多,講的話往往會出亂子,會引起很多不良的後果。說多就錯多,少說一句話,錯誤就會減少。古人也都講過多言者少信,講話講得多的人他的信用就少,為什麼?他說的話常常都不能夠兌現,他的承諾都不能夠做到,所以漸漸的信用就少了。

  篇五:《弟子規》之見未真 勿輕言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句是講我們講話要謹慎,如果是所見的事並不是很可靠,就不可以隨便亂說,即使這件事情你知道,但是知道的並不確定,還是有些模糊的東西,不敢肯定的,那就不能亂傳。我們不能夠講是非,因為是非很容易傷人、很容易跟人結怨,而且我們如果講了是非,把自己的德行也敗壞了。所以聰明的人碰到這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所謂流言蜚語,我們就制止,絕對不能夠去跟著傳。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因為智者的心在道上,對於那些風吹草動、那些流言蜚語統統都能夠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