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創新> 學會創新作文3篇

學會創新作文

學會創新作文3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會創新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會創新作文1

  新,是開拓者不斷前進的腳步,任腳下泥濘、荊棘,也不能使他們退縮;新,是成功者不斷創造的動力,任前面困難、險阻,也不能阻擋他們的道路;新,是勇敢者不斷向前的原因,任路途坎坷、坑窪,也不能使他們膽怯。所以,我們要有創新。

  創新促進科技的發展。1899年的六月萊特兄弟倆正式開始閱讀與鑽研有關飛行方面的書籍。在1903年美國他們兩個成功製造出了人類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並且試飛成功。他們僅僅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便實現了人類幾千年的飛行夢想,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在試飛過程中,萊特兄弟遇到許多困難,但他們並沒有放棄,也沒有迷信書本,而是敢於向權威挑戰,最終取得了成功。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創新。

  創新推動藝術的進步。我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齊白石,曾經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取得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的作畫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改變了。80歲以後,他的畫風則再度改變。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而不是驕傲自滿,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成熟,同時呢,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所以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不能夠照搬照抄的,而是靈活的運用,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斷地創新,這樣才叫做真正的會學習。

  如果墨守成規也會阻礙創新。牛頓是用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中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比如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範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當然是好所得。由此看來,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一定的範圍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創新,不能夠墨守成規,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說,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基礎,是文化發展的前提,是科技進步的動力。如果我們墨守成規而不去創新的話,我們的生活便我們的社會便會止步不前,由此可見創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那麼讓我們一起學會創新,一起做到創新,為社會發展貢獻出我們的力量吧!

學會創新作文2

  青蛙蹲在井底,它看到的永遠是一成不變的那一片藍天,烏鴉投石溢水,它得到的永遠是不停投石的勞累。如果青蛙跳出井底,它將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如果烏鴉用一根吸管,它將立刻喝到瓶內的水,一次蹦跳,一根吸管,就能改變它們的生活。

  小時候,我喜歡玩一種遊戲,就是在一個四方的盒子裡,把紙團沿著一條直線吹過盒子的四周,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卻也很困難的遊戲,紙團比較輕,如果從盒子的一邊吹向另一邊,吹的力度大了就會偏離邊線,吹的力度小了,他就紋絲不動,因此,要想讓紙團從盒子的一角滾向另一角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玩性比較大,也很有耐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吹著,有時因為紙團照正確路線滾動了一點點,便能高興的蹦起來,但始終無法掌控力度的大小,紙團如果想滾遍四周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天父親走到我的身邊,看到了我一遍遍不停的吹著卻無法成功,父親問我:“你有沒有想過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方法讓紙團可以沿著四周走?”我大惑不解,這時父親從口袋裡拿出了兩塊磁鐵,把其中的一塊包在紙團裡,然後放進盒子的一角,另一塊磁鐵放在盒子底部與磁鐵相對應的部位,手順著盒子的邊角輕輕滑動底部的磁鐵,然後盒子裡的紙團也跟著從盒子的一邊滾向另一邊,我興奮的忘乎所以的'玩起來,後來想想,如果我一直按照原來的套路用嘴吹紙團,可能永遠不會成功,但兩塊磁鐵便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思維,很多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如果你仍按舊套路出牌,那麼終有一天你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學會創新,學會換一種思維方式,就像烏鴉口渴用一根吸管就能喝到水,而不是投石等待水溢位來。

  換一種思維方式,你將收穫更多,學會創新,敢於突發奇想,敢於嘗試,你將收穫更多,敢於不按套路出牌,你將收穫更多,那麼,學會創新吧!以翱翔的姿態,以創新的思維,去找尋屬於你的那一片藍天!

學會創新作文3

  習慣是枷鎖,束縛我們千年,禁錮我們思想,而創新,則是解開沉重枷鎖的唯一鑰匙。

  ————題記

  你相信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大象嗎?當小象無法掙脫時,便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可見,習慣真的很可怕,但如果你能跳出習慣的圈圈,方可見另一番天地。

  設問1、地球真的天圓地方嗎?

  大概有幾千年之久吧,人們忠貞不渝的認為地球天圓地方,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在內部所看到的極小一部分是這麼回事,因為自己媽媽是這麼說的,因為自己周圍的人都是這麼覺得的。

  終於,站在海邊的人們,先看到歸航船的桅杆,後看到船體;月食發生時,月面上出現陰暗的弧形界線;“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讓人們開始驚奇,於是有了麥哲倫航行的歷史佳話,麥哲倫有行動證實了地球是球體之說。

  這正是因為麥哲倫掙脫了習慣,用行動去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才推動了科學的發展,歷史的程序。

  設問2、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心嗎?

  自古希臘天文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說”後,教會一直視其為權威,用他的學術來控制人民,經過幾百年的歲月,多數人的思想真的就被麻痺了。但有一個人沒有——他就是哥白尼,他根據自己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說”。雖然在現在看來,“日心說”是不完全正確的,但他否定了教會的權威,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現象,這便是突破習慣思維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創新。

  於是,在他的號召下,湧現了布魯諾等一大批敢於創新的人才。誕生了近代科學,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測,人們逐漸觸控到自然界跳動的脈搏。

  打破常規,你可以用六根火柴拼出四個三角形,打破常規,你可以“一個巴掌拍得響”,打破常規,你定可開闢另一番天地!

  願你不被習慣束縛,向世界提出更多的疑問吧,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你將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