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創新> 實用的創新作文彙總10篇

創新作文

實用的創新作文彙總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作文 篇1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地位,是早已得到大家公認了的。但在近幾年當中,作文卻越來越為眾多的學生所厭惡,透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初中學生作文存在著下列誤區:

  第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作文對於學生來講成為無米之炊。由於各種因素,當前許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不夠,基本的詞彙、句式、語法、修辭等等知識是少而又少,一些學生缺少基本的文體知識。

  第二、學生的閱讀量太小。

  近年來,隨著考試指揮棒的魔力的不斷增大,許多小學老師和家長過於注重考試技巧和能力,學生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閱讀大量的書籍,更有甚者,個別同學閱讀課外書還被家長或個別老師認為是不務正業。

  第三、個別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存在著偏差。

  有的老師認為,好的學生作文是老師改出來的,因此,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地改,等到改完,學生作文早已面目全非,不是自己的了。也有一些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一個勁地講授寫法,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找出素材,借學生的筆把它寫出來,這樣指匯出來的學生作文當然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出現好的作品。

  第四、學生缺少寫作的興趣。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學生的寫作基礎差,很少嚐到成功的喜悅,老師又少鼓勵而多批評等等,學生對於作文敬而生畏,只能仰視作文,卻不能積極地進入到作文實踐中去。

  第五、學生缺少生活積累。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核心,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和深入。作文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本人從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20多年,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究,以學生的幾篇作文為例,認為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有以下途徑。

  一、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作文教學不是空穴來風,閱讀是培養學生作文創新之源,這一點,對農村孩子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廣泛的閱讀中,才能挖掘文中的創新因素,加以張揚,進行創新思考,培養創新品質。

  一要引導學生多讀、精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讀得多心中有本”,有了本才談得上創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交給學生閱讀的鑰匙,讓學生在圖書室,在班上圖書角(可引導學生每人選取一本心愛的讀物組成)廣泛地閱讀,博採百家之長,為學生的新發現奠定紮實的基礎。

  二要引導學生新發現。廣泛地閱讀會讓學生逐步體會到作家們的創新之處,然而任何一篇佳作,都會帶有作者創新和時代的侷限性。時代的變遷,生活在新時代的學生,必然對此有新的看法,新的觀點,有的發現可能是準確的,有的發現是幼稚可笑的,有的甚至是荒謬的。對此,教師不可譏諷、嘲笑,而應予以鼓勵,並且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對獲得創新成功的渴望。

  三要引導學生敢於創新,思貴求異,文貴創新,透過廣泛地閱讀,學生憑藉飛越的想象,甚至變形的誇張,將會使自己的作文別具一格,出奇制勝。比如讀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有的學生寫了《牛郎超市》;讀了《木蘭詩》,寫下了《花木蘭下海》;讀了《西遊記》,寫下了《銀行裡的保安——孫悟空》,等等,一篇篇離奇的故事,誇張的形象,無不令人耳目一新。

創新作文 篇2

  “創新”無疑是當下最流行的詞彙。從數學老師們苦思冥想出來的“多種答案”到眾多科學家嘔心瀝血研發出的高科技產品,無處不體現著“創新”。

  然而,有些人不禁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標新立異的魯班在面對墨守成規的墨子時甘拜下風?魯班可是“工匠之祖”啊!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一點:魯班的攻城器械僅僅在與墨子的沙盤作戰中出現過,戰場上風雲變幻,又有誰敢保證一切事情都如墨子所演示的一般盡如人意?

  其次,與墨子對戰的人是魯班。魯班固然聰慧,可終究也只是個工匠,而關於墨子的記載甚少,誰又能保證墨子曾經沒鑽研過兵法?若是墨子被縛在楚國且楚國方面能派出一名像項燕一樣的名將,縱使墨子向宋國增援幾百名名不見傳的弟子,那也無法挽回大局。

  誰說創新沒好處?

  還記得物理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愛因斯坦曾在小時候收穫了一個指南針,若是別的小孩子,恐怕只會對此好奇幾天,然後就把它丟入閣樓上,讓它永遠消失在時光的長河裡。但愛因斯坦卻渴望弄清它的原理。正是有了這種創新精神,他才能屢屢發現新的理論,甚至一個“廣義相對論”都要讓別的科學家實踐將近一個世紀來跟上與世長辭的愛因斯坦的步伐。

  我國的化學大家侯德榜先生也懂得創新,作為一名留學海外多年的知識分子,按理說他早就能夠探索出於被歐洲壟斷多年的一模一樣的制鹼方法。可他不願走歐洲人制鹼的老路,而是在原有的制鹼工藝上探索出了新的制鹼法,使原料利用率提高了20%。也許他多花了數月去研究新工藝,可卻為剛剛起步的中華民族工業減輕了數倍的負擔。

  創新不僅僅表現出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更是實力的象徵,只有敢於創新的人,才不會被時間所淹沒。

創新作文 篇3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只有創新,才能使人類走向新的領域。做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從而取得進步。

  事情要想做的比別人更加出色,我們就要勇於打破常規,繼而進行不斷的創新。正是因為人類不斷髮明創造,才會有了我們現在高質量的生活。我們現在正處於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推陳出新,

  奇思妙想才能夠創造出更加繽紛多彩的新世界。

  馬雲曾經說過:“創新不是要打敗對手,而是與明天競爭”。正是因為馬雲有了這種信念,他才能夠打破常規,創造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阿里巴巴”使人類足不出戶,在網上店鋪也能盡情地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人類提供了方便。創新就是向新的領域邁進你的步伐,馬雲這一創舉何嘗不是創新呢?

  今年很多城市出現了一種新的網際網路十時代治理交通擁堵的創新之舉“共享單車”。它是一種商家投放的共享腳踏車,人們只需要透過手機掃描即可付費騎行。它擁有了多點投放,借還便利,電腦計時,收費合理的特點,從而得到了居民的喜愛和歡迎,緩解了城市的交通擁堵,還綠色環保,為生活帶來了便捷。

  創新是推動國家和民族不斷髮展的動力,同時,創新也是一種能力,是一條能夠通向成功的路徑,因此,作為一名當代的小學生,要勇於打破常規,懷著一顆敢於創新的心好好學習,使創新之風發揚光大。

創新作文 篇4

  《贏在創新》一書,用許多生動的例項講明瞭創新的作用和方法,從敢想、敢幹、不懼困難、不怕失敗直到成功,說明了創新的能量,總結一句話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學習此書後對自己的工作有了較大的促進,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結合新學的知識,做好以下幾點:

  一:調整工作思路,找好工作目標

  回顧以前的工作,大多按部就班,不越雷池半步。現在看來也只是新瓶裝老酒,沒什麼新意。工作的熱情在單調的工作中足漸磨滅,整天死氣沉沉,讓人感到壓抑。現在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勇於改革,敢於創新,敢對以前說:“不”。當然以前的工作也並非一無是處,只是缺少了創新,喪失了激情。創新不單單是句口號,要真正落到實處還得下一番功夫,首先還得找出,並且明白自己以前的不足,加以改變,把應該這樣幹,變成如何能幹的更好。其次是制定一個目標,並分成若干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在相應的時間內努力工作達到要求,分段實現要求,最終完成目標。

  二:從細微處入手,善於發現問題

  轉變觀念,把以前只抓大事,忽略小事的做法拋棄,從身邊的細微處入手,認真的做好每件小事,積小成大、積少成多,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把工作做好。同時注意觀察,從小的創新到大的創意,一點一滴的積累。從出了問題、碰上難題才被動改革,到主動改造,更好的為生產服務。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觀察事物的本質,加強自

  己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從小改小革到大的技改,把自己鍛鍊成富有工作激情,善於發現問題,勇於創新的一名全新的高素質工人。

  三:融入集體,發揮特長

  一個人再有能力,但總歸有限。在困難面前,個人的力量顯得特別渺小,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加入一個能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集體,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幹。一個人的能量再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樣樣精通,而一個團隊的每一個人只要在自己精通的領域發揮出作用,多人合起來就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力量,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

  四:變化角度,從多點出發

  “高度決定視野,角度轉化觀念”。站在不同的高度對事物的認知就會不同,高度越高,視野越大。而對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觀點,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前自己怎樣想的基礎上,考慮事情要從多點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找出離成功最近的道路。

  透過近一個月的學習,讓我的思路豁然開朗,知道創新不應該只是少數人的事,任何行業,任何人,都應該將創新精神融入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中,讓生命充滿創新的'靈魂,讓創新成為生活的習慣。“創新”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開始,讓創新改變我們的生活。

創新作文 篇5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祖國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那麼,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

  未來的房子是會飛的房子,每個房子裡都有一個大的螢幕,裡面顯示著這座房子的全貌,當你按下紅色按鈕時,房頂會立刻分開,螺旋槳升起來了,它不停地轉動著,你想去哪裡,就轉動方向盤,和開汽車一樣。這樣交通很方便,就像一隻在天空中上下飛舞的蝴蝶非常有趣!你的房子如果落在綠色的草地上,房子就像變色龍一樣馬上變成綠色。

  總之,未來是輝煌的,未來也是先進的,我們一定要為美好的未來發奮讀書。

創新作文 篇6

  讓我喜歡上了創新學校, 一天,學習是令人愉快的! ,好詞好句像小河汨汨流淌------ 也就是那幾節難忘的課,我開心極了,時時幫助我;我喜歡創新,再讓我們寫作,為了讓同學們開啟思路, 還有一次。

  老師就帶來了一個瓶子,曾經聽過不少有趣生動的課,讓我們吹,我喜歡創新。

  老師讓我們寫有關吹瓶子游戲的作文,特別是有幾節作文課最有意思。

  因為這裡有明亮的教室,我興奮得也像是奧運聖火被點燃了,等大家親身感受這個遊戲後, 我從二年級就開始在創新學校學習了,在兩個小組裡分別選了兩個踢得好的小朋友上臺踢。

  那一次我寫的作文得了高分,因為有了親身體驗,手中的筆不知不覺動得飛快,裡面裝了一些水,老師叫我們寫踢毽子運動的作文,也最讓我記憶猶新,因為在這裡讓我覺得學習不再枯燥無味,還有我喜愛的老師;我喜歡創新,那節課上她帶來兩個羽毛毽子給我們踢,因為她像媽媽,整個一節課大家都非常活躍。

創新作文 篇7

  “我們的英語寒假作業最有意思,老師讓我們看《恐龍當家》《瘋狂原始人》《小羊肖恩》這些電影呢。”致遠外國語小學三年級學生小豆開心地說。

  記者瞭解到,XX年的寒假時間較長,學校認為這更是孩子們走出校門、觀察社會、關心家庭、學會生活、鍛鍊本領、增強素質的大好時機。學校寒假作業分生活篇、學習篇和安全篇。生活篇引導孩子懂得感恩,開展“孝敬長輩、體驗親情”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做到“五個一”:向長輩拜一次年;對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老師發一條祝福的簡訊;幫父母徹底打掃一次家庭衛生;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學習篇激發孩子愛上閱讀,引導孩子制訂課外閱讀計劃,保證每天讀書時間。

創新作文 篇8

  有人說,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的確,當今時代,不管在哪個領域,創新永遠是推動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強大動能。那麼,在這個推崇創新的時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到創新呢?

  首先,我們要對萬事萬物有好奇心。好奇是創新的萌芽。年少的瓦特,閒來無事時,偶然發現在一壺正在沸騰的水冒出了大量白煙,並把壺頂起,好像在跳舞一般,發出“哐當哐當”的響聲。瓦特的好奇心頓時充斥了整個心靈。他想,水為什麼能推動壺蓋呢?於是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瓦特陷入了深入的思考,並進行不懈的、艱苦的探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瓦特在長大後發明了改良蒸汽機,引領了縱橫歐洲大陸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其次,創新還需要廣博的知識。試問,一個目不識丁、且毫無生活經驗的人,怎麼可能創新呢?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了史書新紀元,可在此之前,他就刻苦學習,讀遍史籍,博學多聞。之後,便遊歷祖國大江南北,探訪自炎黃以來的悠久歷史,深入考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如果沒有年少時豐富的知識積累,如果沒有“究天人之際”的艱苦卓絕的探索,他怎能寫出這“史家之絕唱,元韻之離騷”呢?正是這些豐富的知識,廣博的見聞和對史實深刻的洞察,他才腦有成竹,下筆神助,以別具一格的樣式向我們呈現了歷史的另一種開啟方式。

  最後,我們要用“腦”。用腦,不是讓你思考奇難無比的數學問題,而是多想,多思考。我們的頭腦是最好的實驗室,一旦你的好奇心有了一點點奮,不要遲疑,抓住他,用你所能去構建、去想像,即使是天馬行空,也不要放棄,因為這是屬於你自己的王國。我們要留心每一個巧妙的點子,最大限度去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即使一無所獲,也讓你的頭腦得到了鍛鍊,是為日後的創新打下基礎。

  要相信,創新的機會多如牛毛,關鍵在我們如何把握。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心人的。把握好了,創新就屬於我們。因此,只要你願意,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新者,創新就在我們每一個人手中。

創新作文 篇9

  烈日下,一群飢渴的鱷魚陷身於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一隻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苟且倖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池塘似乎完全乾涸了,惟一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飢渴而死去了。然而,那隻勇敢的小鱷魚呢,它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乾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這是我讀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內容。讀後,我獲得了不小的啟示。試想,如若不是小鱷魚勇於嘗試,尋求另一條生路,那它也難逃喪生池塘的厄運;而其它的鱷魚,如果它們不安於現狀,勇於嘗試,那麼它們又怎會落得身死乾塘的可悲結局!由此可見,勇於嘗試的精神多麼重要!

  縱觀古今,凡有成者,大家無不具有勇於嘗試的精神。燈泡的發明者愛迪生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作燈絲,竟不屈不饒地進行了8000多次嘗試。試驗初期,愛迪生找了1600種耐熱材料,反覆試驗了近20xx次,結果發現只有白金較為合適,但白金比黃金還貴重些,這就是說實驗失敗了。面對這樣的失敗,一般的人肯定會選擇放棄,然而愛迪生沒有,而是繼續嘗試著從植物中發掘理想的燈絲材料,先後又嘗試了6000多種植物。透過不斷的嘗試,愛迪生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給人類帶來了“光明”。這“光明”之光,與其說是電之光,還不如說是勇於嘗試的精神之光。其實,我們只要細細想想就會驚奇地發現,愛迪生所取得的一千多項成果中,竟沒有哪一項不是不斷嘗試的結晶。“一次嘗試,就有一次收穫”,愛迪生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愛迪生的成功的秘訣。還有研製出的諾貝爾、發現了雷電規律的羅蒙諾索夫、第一次架飛機飛上了天空的萊特兄弟……大家所取得的一個個驚人的成就,又有哪一個不是嘗試之花結出的碩果呢?寫到這裡,我在想:在崇拜偉大人物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崇拜造就偉大人物的勇於嘗試的精神呢?

  不僅在科學上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也同樣需要這種勇於嘗試的精神嗎?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嘗試著舉手發言,嘗試著向課本質疑,嘗試著與同學合作探討,還應嘗試著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智慧將得到增長;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人性將得到昇華。不斷的嘗試,我們將攀上一個又一個智慧的高峰。

  朋友們,勇於嘗試吧!它幾乎是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創新作文 篇10

  上課了,老師唰唰地在黑板寫出了一個問題:“冰融化後是什麼?”臺下譁然片刻,一位同學起身答道:“春天。”老師立即吐出一個字:“錯!”學生木然地坐下,之後黑板上清晰地印出一個大字,當然不會出乎大家的意料,那便是水。冰融化成水是一物理現象,但憑著我們的想象,融化後是春天有錯嗎?一種創新的想法就這樣被扼殺了!

  生活需要創新,如果沒有創新,李白的“月下獨酌”何來“對影成三人”;沒有創新,牛頓的“果落枝頭”何來“萬有引力定律”;沒有創新,“柳絮飛來”怎會“片片紅”?太多的知識需要創新,太多的事物需要創新。

  高斯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小時候他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還是上小學時,一次一位老師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氣學生,他出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從1+2+3……一直加到100為止。他想這道題足夠這幫學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閒。誰知,出乎他的意料,剛剛過了一會兒。小高斯就舉起手來,說他算完了。老師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確。老師驚詫不已。問小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高斯說,他不是從開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後50和51相加,也得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結果當然就是5050了。聰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高斯的聰明在於打破了正常思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創新是成才的標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試想,清朝當時如果每個人的思想都如康、梁一樣,戊戌變法又怎會稱“百日維新”?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又怎麼會有那百年恥辱?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中國受傳統禮制的束縛,不懂得變革,當我們還在做著“天朝帝國”的美夢,殊不知,創新的步伐已在別國迅速蔓延,瓦特的“蒸汽機”,愛迪生的“電燈”、貝爾的“電話”、麥克斯韋的“電磁效應”以及那轟開我國大門的火炮。火藥的發明,中國其實比別國早了幾百年,為什麼大炮卻慢了?這又是創新!直至今日,許多國家如日本、美國,大量從中國進口原產品或原料,再經本國加工和包裝,成為自己的產品,再出口中國,獲取高額利潤。可想而知,創新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的重要性。

  爺爺教爸爸過1加1等於2,爸爸教小時候的我1加1還是等於2,而我,以後一定要跟他們一樣繼承下去,1加1等於2嗎?我想這個問題也就跟冰融化後是什麼一樣,答案不只是水,還有春天或者更多更多,而唯獨一點沒變,“創新”這個答案是永遠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