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功> 實用的自己成功的作文3篇

自己成功的作文

實用的自己成功的作文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己成功的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成功的作文 篇1

  這個星期我們學了《遊山西村》一詩,裡面“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句讓我受益頗多。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會經歷許多坎坷,遭遇眾多困難,只有敢於面對困難,堅持、努力,給自己一個成功的機會,那麼,成功才可能來臨。

  記得七歲時,看到姐姐騎在腳踏車上,飛快地從我身前馳過,風帶起她的頭髮,飄逸、乾淨,和著她的笑,是那樣美!我心中湧起一股衝動:我要學騎腳踏車!於是我便纏著爸爸教我。

  爸爸像以往教姐姐一樣,讓我坐在車上,他的左手扶著車頭,右手扶著後座,帶著我慢慢地在坪裡轉著圈子。等我能掌握方向和維持身體平衡時,他就將兩手都放在了後座上,人也從車的左側換到了車的後面,讓我一個人在前,使勁地蹬著車向前。一圈,兩圈……我的腿已酸楚不已,爸爸卻呵呵地笑:我就搭了把手,琳兒,你也會騎車了呢!我一圈一圈地揮灑著汗水,慢慢地將方向和平衡運用得更嫻熟。天漸漸黑了,我結束了一天的學程。

  第二天,我拒絕了爸爸搭把手的要求,就著一股性子,推著腳踏車到坪中進行練習。可誰知剛剛將腿邁上去,車就往一邊倒了。奇怪了,怎麼睡了一覺我就忘得差不多了?可不能信這個邪!我扶起車,開始了我的練習。等待我的是無數次摔倒,有時剛蹬一腳,就只能狼狽地下來,有時運氣好一點,兩腿輪流著踏了幾腳,筆直向前,向前,唉,龍頭一拐,人就倒到一邊了。我一次又一次爬起,卻又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了。真喪氣,看著倒在坪中的車,我憤憤地想,這車,怎麼這麼難學?我扭頭朝姐姐看去,她看著我的樣子,笑著走上前來:“怎麼,這麼一點小失敗就承受不住啦?這樣就堅持不下了?就這樣不再努力了?”我看著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就永遠學不會騎腳踏車了!”永遠學不會!不,我才不要!我咬咬牙,再次將車扶了起來,繼續我的騎車奮鬥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之後,我也能騎得順溜了!

  後來,我遇到了很多本來想對自己說算了吧的事情,比如一道數學難題,一次跑步比賽,甚至是一次手工製作……無數次我想放棄,就這樣算了吧,但是一番堅持,到了最後,收穫的卻是很多。於是我開始對自己說:讓我再做一次,我會做得更好,我要堅持!慢慢地,我發現,很多東西變得越來越美了!

  努力、刻苦、用心,給自己一個成功的機會,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撥開迷霧之後,等待自己的是一片豔陽天,所以朋友們,請不要輕言放棄,給自己一個成功的機會!

自己成功的作文 篇2

  有這樣一個故事:鄭板橋老來得子,非常高興。他臨終前,說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不敢違命,但不會做,鄭板橋命他去請教廚師。兒子請教後,好不容易將饅頭做成,端來給父親,父親卻已去世,只留了一張紙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這則故事讓我非常震撼,尤其是紙條上的內容,道出了鄭板橋的秘密: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己去爭取。

  現代社會,有許多人為了獲得成功,或者去求神拜佛,保佑自己碰上運氣;要麼送禮,拉關係,走後門;或者憑父輩的名聲或地位,受人照顧,獲得名利;真正自己去拼、去實幹的人已經不多了。一旦這些手法都用上卻仍未得到自己想要的,便拋下“命不好”的話,繼續頹廢地過自己平庸的生活。這些人都算不上好漢,因為他們從來只想著依靠他人,卻從沒想著自己奮鬥一番。

  著名作家小仲馬曾一度往報社投稿卻屢投不中。在他灰心時父親大仲馬告訴他只要在署名上寫“大仲馬之子”,便一定會發表。小仲馬卻不願意。經過不懈努力,他的作品《茶花女》以新穎大膽的構思終於贏得了世人注目,其名聲甚至超過了父親。

  小仲馬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這成功真正屬於他自己。因為他沒有依靠父輩的幫助往上攀登,憑的全是自己的本領。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張海迪雖高位截癱卻仍孜孜不倦,貝多芬雖耳朵失聰卻不放棄,諾貝爾實驗室被炸卻仍奮鬥不息……這些偉人的成功難道是天賜的?人給的?祖宗留下的?不,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用血汗換來的,靠自己努力拼搏出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受殘酷的考驗,不去努力拼搏,又怎能看見勝利的曙光?

  成功不會從天上掉到你面前,重要的是你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因為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記住鄭板橋的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自己成功的作文 篇3

  我們有多渴望成功,就有多害怕失敗。與人聊天的時候,我最怕聊到最後,對方忽然問一句,我是不是很失敗。我總是不知道怎麼回答。

  究竟什麼樣的人生算是失敗?錯過了不該錯過的人,賣掉了接連漲停的股票,年過30尚未婚配等等,聽上去好像都與失敗有關,但肯定用不上失敗這麼嚴重的詞,頂多算是暫時的不如意。

  這樣說來,真正能擔得起失敗這個詞的人,其實並不多。是的,不多,但有時候,也許就是你我他。

  作為一名恐飛症患者,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那些在路上的人,看臺灣演員張震的採訪,印象最深的不是說他怎麼演好一個角色,而是他喜歡去歐美尚未開發旅遊的偏遠小鎮,小鎮上的人也許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東方面孔。

  做第一個踏上某片土地的中國人,感覺一定很好,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我努力克服自己的恐飛,還在微博裡關注了一個南航機長,經常向他詢問飛機安全知識。但這些其實都沒什麼用,坐一次飛機像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痛苦,只有恐飛的人才明白。馬航事故以後,我徹底放棄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別人做起來無比輕鬆的事,到你頭上就比登天還難,這是一件無處講理的事。

  我們經常說要努力啊,但顯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去努力,尤其當我們的出發點僅僅是別人有,而我們無。

  一個朋友最近在糾結要不要生二胎。她身體比較弱,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大出血,下了病危通知書,加上孩子身體不好,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好不容易把孩子磨到三歲,實實在在想鬆口氣。不幸的是,她發現辦公室裡的適齡辣媽們都開始生二胎了。

  她說她其實不想生,但覺得別人都生了,她不生,顯得不夠成功。“現在成功的標準不就是有二個孩子嗎,最好還一兒一女。”

  我不知道這個成功的標準是誰定的,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一個人,因為別人都有,所以她也要有,她對於成功的評判標準一定是可疑的,她不知道自己是誰,需要什麼,才會想要跟別人一樣。

  跟別人一樣,就是一種攀比心,它是現代人焦慮感的主要來源。

  我們很容易瞭解到自己的痛、弱、苦等不夠光彩的一面,卻很難全面地瞭解別人,所以經常會覺得別人所擁有的,正是我們所沒有的。一個職場辣媽,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有A4腰,馬甲線,每天都是美美的。在廚房忙得灰頭土臉的我們,看到她的狀態,立刻忘了做飯其實也能修身養性,炒菜的時候扭動腰枝同樣可以鍛鍊自己身上那些聰明的肌肉,而是跑去惡狠狠地辦了包一年的美容卡,包兩年的健身卡,結果根本沒時間去,怒氣很容易又被轉移到了工作與家人身上,甚至家庭出身——瞧,我就是這麼不幸,所以不能像別人那麼完美。

  可是,這樣一個迴圈下來,我們並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更不會變成別人,而是成了一個焦慮、敏感、抱怨的自己。

  別人身上的優點,當然應該學習。一個總是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的職場女性,我們可以學習她的穿衣之道,看看有什麼辦法在五分鐘之內化一個上班妝。

  然而,她的A4腰可能是天生的,她所謂的輕輕鬆鬆搞定一切,背後可能有一個無比強大的親友團的支援,她穿西裝氣場強大,因為身高足有168釐米,甚至她可能就是比我們的運氣更好,後面這些,是她的,而不是你的,是你沒必要去努力、也肯定努力不來的。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有多少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喜歡或者應該做的;我們對自己的不滿意,有多少是真正有必要改變與提升,有多少僅僅因為別人都在改變或者別人似乎比我們更好?

  當我們期待改變自己的時候,是從每一件小事踏踏實實做起,一步步變成更好的自己,還是每天刷著那些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的微信朋友圈,心裡一萬個聲音在問,憑什麼是他?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偉大,也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可怕。絕大多數的我們,其實都可以幸運地過著不怎麼成功,卻絕不失敗的人生。有自己的小出路、小幸福、小快樂,沒有大富大貴,卻有平平安安,沒有驚心動魄,卻是有驚無險。

  我們沒有成為畫家、音樂家、作家,卻也可以沉下心來畫幾筆,唱幾首,寫幾句;我們不是偉大的父親母親,可是在自己的孩子心目中,就是最好的爸爸媽媽。

  在我眼裡,世界上有千萬種成功,卻只有一種失敗,那就是總想活成別人那樣。一個人如果要做自己,首先要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的種種侷限與不足,懶惰與無能。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只是別人的,你看不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