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圍城讀書筆記12篇

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讀書筆記12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圍城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圍城讀書筆記 篇1

  林語堂是我國著名學者、文學家。他的《蘇東坡傳》可謂是清新脫俗,更是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相比較以往常平淡的寫作手法,他以獨特、輕鬆、幽默的向我們展現出我國著名北宋文學大家蘇軾的風采。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大家,與蘇洵,蘇轍一起稱為“三蘇”,在文學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他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後人所留下的作品更是讓我們為之而感嘆。我相信,當我們在讀完《蘇軾傳》後,我們會對於蘇軾有了更深的瞭解。林語堂先生對於蘇軾的瞭解可謂是非常的獨到。林語堂先生曾說,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蘇東坡,正是因為他了解蘇東坡;他了解蘇東坡,正是因為他喜歡蘇東坡。足以可見,林語堂先生對於蘇東坡的喜愛。在他的筆下,我們見到了一個愛民如子,文韜武略,憂國憂民的蘇東坡。

  蘇軾之所以偉大,首先表現在他的才華。蘇軾是一代文豪,他的一生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詩篇。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讓我們體會到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體會到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人生情感。總之,蘇軾是一位文學的集大成者,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是樣樣精通。同時如他在黃州時獨創的東坡肉等讓後人津津樂道。在《蘇東坡傳》對於蘇軾的而熱愛在字裡行間之間表現的淋漓盡致。

  同樣在《蘇東坡傳》中描寫了蘇軾不畏強權,敢於挑戰權威,為天下蒼生著想等,這些都體現了蘇軾的正直和偉岸。在他被貶之後,蘇軾任徐州太守,他帶領著人民興修水利,造福了一方百姓,深受人民的愛戴。我想,蘇軾的這種精神會一直引領著我們前進,永遠不會被我們所忘記。

  蘇軾之所以偉大,不僅體現在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上,而且體現在他的樂觀上。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指出,蘇東坡是一個樂天派。我想,蘇東坡能一直保持著樂觀的態度是難能可貴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見具有悲觀消極情緒的作品。相反,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我想,這些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當我們在學習生活多種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而是應該積極樂觀的去戰勝挫折,擁有前進的勇氣。

  林語堂先生說,蘇軾先生雖然已經以我們遠去,但是他留給我們心靈的喜悅是永恆的。我想,蘇軾所展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會一直為我們所銘記,我們應該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像蘇軾一樣,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寫的非常精彩,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了蘇東坡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輝,可以讓我們實現人生的價值,做出最好的自己。

  圍城讀書筆記 篇2

  《圍城》作為錢鍾書一生中所寫的唯一一篇長篇小說,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書評家夏玉清先生說“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樣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圍城》這部小說,其精妙不僅體現在人物的刻畫上,也體現在語言的巧妙應用上。應該說,在中國近代文學中很少有小說能做到像其那麼完美。

  我是先知道《圍城》,然後才知道有錢鍾書這個人的。那是幾年以前的事了,當時是在讀高一吧。讀完《圍城》之後,我才發現,世界竟有如此絕妙的小說。之後我才知道,寫這本書的人叫錢鍾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才子。我當時的心情是——慚愧,佩服。慚愧於之前竟未聽說過錢鍾書這位大才子,且又深深的佩服在他的才華當中。其實,我還抱著遺憾,因為,那個時候,我知道,錢老已經去世幾年了。

  對於《圍城》,其中的大多數故事情節我現在已經忘了,而我讀書是從來不做筆記的。所以,要我去真正的解讀《圍城》,並寫出讀書筆記來,顯然是不太可能的。離讀《圍城》這部小說已經有四年多了吧。記得當時,我是一句句的慢慢的讀玩的,這是由於其中的句子確實是獨到了。其中有一句話,讀了這部小說的人大概都不會忘的。那就是:“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很好的體現了小說所要想讀者說明的人生道理。

  現在想來,我對《圍城》是不甚瞭解的。一方面,是因為我讀《圍城》是幾年前的事了;另一方面,《圍城》並非如其他的一些小說那樣,偏重於故事性而易於讀懂。所以,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又上網再次的粗看了《圍城》,從中摘取其中一些我自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也算做是讀書筆記吧。

  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東洋趕驢子的人,每遭驢子不肯走,鞭子不用,就把一串胡蘿蔔掛在驢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那愚驢子認為走前一步,蘿蔔就能到嘴,於是一步再一步持續向前,嘴愈要咬,足愈會趕,人不知;鬼不覺外又走了一站,這時候它是可吃失去這串蘿蔔,失看驢妻的愉快。所有機閉裡,下屬駕馭上司,齊是這種技能。

  上帝會後悔沒在人身上添一條能撼的狗頭巴,因而加矮了不知多多表情的後果。

  世界下小事情能夠隨意敷衍,偏非大事倒絲毫假還不了,譬如貪民貪吏,受賄多少千萬,卻盡不肯偷外人的錢。

  謠言這貨色,比淌感蔓延的快度更速,比源星所蘊露的能質更宏大,比淌氓更存在好意,比源產更能爭人口力憔悴。

  他想得心煩,怕去睡覺——睡眠這東西脾氣怪得很,不要它,它偏會來,請它,哄它,千方百計勾引它,它拿身分躲得影子都不見。

  因為窮人只在大街鬧市行乞,不會到財主的幽靜住宅區去,只會跟著步行的人要錢,財主坐的流線型汽車是趕不上的。貧民區逐漸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塊癬。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幾乎天天發生。有志之士被壓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線,向地下發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陰毒曖昧的人形爬蟲,攀附了他們自增聲價。鼓吹“中日和平”的報紙每天發表新參加的同志名單,而這些“和姦”往往同時在另外的報紙上宣告“不問政治”。

  最初睡得脆薄,飢餓像鑷子要鑷破他的昏迷,他潛意識擋住它。漸漸這鑷子鬆了,鈍了,他的睡也堅實得不受鑷,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

  蘇小姐領了個二十左右的嬌小女孩子出來,介紹道:“這是我表妹唐曉芙。”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渦。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古典學者看她說笑時露出的好牙齒,會詫異為什麼古今中外詩人,都甘心變成女人頭插的釵,腰束的帶,身體睡的席,甚至腳下踐踏的鞋,可是從沒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頭髮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

  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爛腿,血淋淋的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其實,在《圍城》中,每一個句子都是寫得相當的精妙的,而稱得上經典的顯然不止我列出來的這些。我個人認為,《圍城》是這樣一部小說,你把它讀成一部長篇散文,它就是一部精闢而深蘊哲理的好散文;你把它讀成一部長篇小說,它就是一部幽默而不失諷刺的好小說。我想我是把它當散文讀了,以致我沉溺於它的語言之時,忘了去看清男主人公方鴻漸所處的那個社會的紛繁複雜。我想,我很要必要再次去品讀一次《圍城》,把它讀成一部散文,也把它讀成一部小說。

  圍城讀書筆記 篇3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說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著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鑽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裡。在婚姻的圍城裡,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裡,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淨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一張假。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沉沉。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裡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築起了一座新的圍城,一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並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

  圍城讀書筆記 篇4

  《圍城》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外表下,深藏著令人低徊的輕嘆,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它就像是一部看似超然卻又無奈的“笑面悲劇”。

  我讀《圍城》是被題目吸引住的,就彷彿是歐洲古堡那白漆的城牆裡蘊含著的迷人風景,引人去觀賞,讀罷後才發現不能忽略了那些有如生機盎然的野山果般點綴在全書中的種種妙喻和機智圓熟的冷嘲熱諷。例如“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一句,讀來讓人發笑,但笑過之後,便體味到蘊含的人生哲理。此外,文中的每一人,一事都蘊含著作者豐沛的想象力,那麼多的意象思緒,便會跨越古今中外,一齊彙集於筆下向你奔湧而來,於是你也被裹卷著,身不由主,踉踉蹌蹌。有一段描寫夜色黑暗的文字,這樣寫道:“一行人像在一個機械畫所用的墨水瓶裡趕路。”寥寥幾筆便極言出天色之墨,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錢鍾書曾說過:“比喻是文字詞藻的特色。”這位文學大師擅長把毫無關聯的意向聯絡在一起,出奇的產生奇妙的效果。在描寫趙辛楣初見方鴻漸時,他說:“傲兀地把他從頭到腳看了一下,好像是頁一覽而盡的大字幼稚課本”藉以表現趙的目中無人,真是妙不可言。

  如果說《圍城》的基調是諷刺,那它的底蘊則是悲劇。小說的背景是戰爭之下,人們的思想卻是麻木的,依然聚眾玩樂,從小說第一章寫方歸國土路上打麻將的留學生,可以看出社會的空虛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落後與汙濁,相比之下,方倒是有一種特別的可愛了,“你不討厭,可全無用處”“本領沒有脾氣倒是很大”這是書中對他的評論,雖說他讀書毫無心得,教書洋相百出,可他卻在心裡上保持著正真,以讀書人的道德要求約束自己,他買8文憑卻不用他,即使只在三閭大學混個副教授,由於他的懦弱與缺乏主見,他的一生總是生活在外在的束縛之中,總是不能如意,戀愛,婚姻,事業無不如此,最終以戀愛和婚姻的雙重悲劇而結尾。小說結尾在描寫方家那整整慢了“五個鐘頭”的祖傳老鍾,“那隻祖傳的老鍾從容自在地打起來,當、當、…響了六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與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一座氣憤壓抑的“圍城”在我眼前浮現,透過長滿青藤的牆,我看到了充斥著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的滿目荒涼,看到了生活的困境,永遠擺脫不了外在束縛的境遇,因為在圍城裡。

  圍城讀書筆記 篇5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確實,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著。“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作者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虛榮。如:“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麼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塗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

  我們一生對於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彷彿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作者把人性的虛榮諷刺得淋漓盡致。對於大學教授,他們藉著兵災來吹噓:汪處厚得意地宣揚他南京的房子;陸子瀟流露出戰前有兩三個女人搶著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補築洋房;方鴻漸也把故鄉老宅放大了好幾倍……“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佔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業,破壞了許多單相思的姻緣”。對於方鴻漸的兩個弟媳,則是開了自己嫁裝的虛賬,調查孫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麼鮮明。

  圍城讀書筆記 篇6

  錢鍾書的代表作《圍城》是中國現代傑出的諷刺小說,在《圍城》中可謂是無處不有諷刺意味。《圍城》的文化反省層面主要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批判,但它不是“透過舊式知識分子形象去完成這種反省、批判,而是從‘最新式’的文人,也就是主要透過對一批留學生或高階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實現這種反省與批判”。

  一、對宗教思想的嘲諷

  (一)對基督教的諷刺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傳播範圍最廣的宗教,它倡導宗教的獻身精神。“十誡”中就有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貪戀他人財物等倫理準則。在文中,鮑小姐信基督教,但她明明犯了“十誡”中之“不可姦淫”之誡。鮑小姐已訂婚,卻在船上勾引方鴻漸,併發生了性關係。作者透過方鴻漸的心理道出了“信教在鮑小姐的行為上全沒影響。”作為基督教徒的鮑小姐“行動不檢”,無疑是對基督教的無情諷刺。還透過方鴻漸闡述學醫者“救人的肉體”,而宗教“救人的靈魂,要人不怕死”,病人們卻怕死,逃不過一死,還找牧師和神父來送終。諷刺學醫兼信教是“藥房掌櫃帶開棺材鋪子”。“太便宜了”這四個字更為作者對基督教的諷刺劃上著重諷刺的符號。

  (二)對佛教的諷刺

  作者對佛教也取幽默調侃的態度。方鴻漸等人前往三閭大學途中路過金華時,借宿在“滿是蚤蝨的歐亞大旅社”。晚上週身發癢,無法入睡。“到後來,……學我佛如來捨身喂虎的榜樣,盡那些蚤蝨去受用。……早晨清醒,居然自己沒給蚤蝨吃個精光,收拾殘骸剩肉還夠成個人,可是並沒有成佛”。雖是寥寥數語,卻揭示出佛教像其他宗教一樣,是睽離常識的,壓抑人性的。像太太那樣崇洋的人,起洋名字,說洋話,“享受了最新的西洋科學裝置”,卻信佛,天天念十遍“白衣觀世音咒”,不免滑稽可笑。

  二、對傳統道德觀念的諷刺

  儒家思想確實存在至今仍閃光的智慧,但也應看到它的落後、消極的一面。《圍城》中方豚翁與方鴻漸談起婚娶之事時說:“女人唸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方鴻漸也說過:“說女人有才學,就彷彿讚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真聰明的女人決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懶——”。透過方鴻漸的這句話點出了“女人有才便無德”、“無才便有德”。這無疑亦是傳統道德中無法產生積極作用的腐朽觀念。

  三閭大學在商討制訂導師制時,李梅亭說:“中西文明國家都嚴於男女之防,師生戀愛是傷師道尊嚴的,萬萬要不得,為防患未然起見,未結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學生的導師。”在寫汪太太拒絕高松年聘請她到三閭大學做事時寫了兩點理由,其一是:“她知道這是男人的世界,女權那樣發達的國家像英美,還只請男人去當上帝,只說He,不說She”。這些話指出在當時依舊風靡的“男女授受不親”、“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方鴻漸、孫柔嘉二人婚後回家,“行禮的時候,……柔嘉直挺挺踏上毯子,毫無下拜的趨勢,鴻漸跟她並肩三鞠躬完事”。方家老太太“嫌她衣服不夠紅,不像個新娘,尤其不贊成她腳上顏色不吉利的白皮鞋”,透過這一系列的鴻漸夫婦與方家上代在文化觀念上的錯位和衝突對傳統的儒家禮制觀念進行抨擊與批判。

  三、作者對傳統哲學觀念的抨擊

  方鴻漸打算弄張*文憑回去哄父親和丈人,但轉念一想“自己買張*文憑回去哄人,豈非也成了騙子?”作者寫到這裡,筆鋒一轉:“可是——記著,方鴻漸是進過哲學系的——撒謊欺騙有時並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裡就說兵士對敵人,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眾都應該哄騙。聖如孔子,還假裝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這席話,皮相地看。是針對方鴻漸的,事實上,也是對柏拉圖、孔孟這些哲學聖人的嘲諷。作者還通過了趙辛楣的嘴說出了普通人對哲學的蔑視,“從我們幹實際工作的人的眼光看來,學哲學跟什麼都不學全沒兩樣”。作者對哲學的諷刺還透過所謂的哲學家楮慎明來進行。褚慎明透過給外國哲學家寫信恭維他們,獲得了三四十封回信,並因此得以讓一位愛才的闊官僚出資出洋“深造”。歸國後得到了“哲學家”的頭銜,“但有人說他是神經病”。“哲學家”與“神經病”在此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巧妙的諷刺。作者的諷刺矛頭還指向哲學的基本觀念——真理觀。鮑小姐很放蕩,只穿抹胸和貼肉短褲,於是“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非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區域性的真理”’。在南城,李梅亭和阿福對罵,作者以畫龍點睛之筆寫道:“反正誰的嗓子高,誰的話就是真理。”這兩處的“真理”概念似乎都是信手拈來,但也反映出作者對中外傳統的哲學真理觀的懷疑和批判意識。

  四、對傳統學術的批判

  作者在文中寫方鴻漸在國外“由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時,又進一步寫道,“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惟有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外國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等都是從外國灌輸進來的,早已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還需要外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把國文比作“國貨土產”,“還需要外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這便是對傳統文學的最大的諷刺。豚翁讓兒子方鴻漸看一些《問字堂集》、《癸巳類稿》、《七經樓集》、《談瀛錄》之類的書,蒐集演講材料。“鴻漸一下午看得津津有味,識見大長,明白中國人品性方正所以說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圓滑,所以主張地是圓的;中國人的心位置正中,西洋人的心位置偏左;西洋進口的**有毒,非禁不可,中國地土性質和平,出產的**,吸食也不會上癮;梅毒即是天花,來自西洋等等”。透過方鴻漸大長的見識的荒謬,指出了傳統學術中的荒誕。

  作者還透過方鴻漸、蘇文紈、董斜川談詩的方式,批判了舊詩和近體詩。趙辛楣在給方鴻漸的信上落上董斜川想出來的“鴻漸同情兄”,方鴻漸看後“疑團百出”,與趙辛楣見面後方知是“同跟一個先生唸書的叫‘同師兄弟’,同一個學校叫‘同學’,同有一個情人的該叫‘同情”’。董斜川的這種牽強附會的解釋又為文中對傳統文化的諷刺施了一臂之力。

  錢鍾書作為一個對西方文學傳統和現代文化思潮有很深把握的現代作家,他對中國文學傳統給予客觀的觀照。前面所述的《圍城》中對傳統文化的種種諷刺,寫盡了20世紀30年代末的中國在文化、價值方面的斷裂、錯位、顛倒與衝突。小說展示了傳統對於現代中國自我圍困的主題,辛辣地述說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困境。對傳統文化的諷刺中,《圍城》所著重揭示的是中國傳統的保守、頑固、強大,以及它如何浸透了社會心理的一切方面,使歷史停步不前。在《圍城》中錢鍾書把封建主義文化思想對知識者的精神腐蝕表現得淋漓盡致。

  圍城讀書筆記 篇7

  與其說《圍城》是一本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人生哲學,我覺得《圍城》具有一種神奇的“功能”,一種能讓人審視自己的功能,它像一面鏡子,可照鏡的不是人,而是人的靈魂,它透過一些生活的瑣事最直接反映著人性的善惡美醜,包含著人生百態,我驚詫於錢老先生的火眼精睛,他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的觀察,都是那麼細膩、深刻,什麼在他眼裡都無所遁形。

  在這《圍城》之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譬如談話、吃飯、交友、工作、戀愛、家庭,全是些生活中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也正是這些瑣事能更鮮活地展示人物形象,能更一針見血地看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和人性的善惡。這筆風不禁讓我想到了中國的一部名著——《紅樓夢》,《紅樓夢》中描寫的是鐘鳴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而《圍城》卻展示了戰亂時期相對安定的人情世態,這兩本書顯出了生活的真實,卻又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真實,人性美醜,世態炎涼,都躍然書中。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

  書中不學無術的方鴻漸,附庸風雅的董斜川,城府深、心機重的孫柔嘉,庸俗無聊的曹元朗,輕浮膚淺的鮑小姐,這些人不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嗎?至於“文化沙龍”的無聊,學校裡的人情世故,大家庭裡的口是心非,無不顯出真實、深刻,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需要任何時代背景,換句話說,便是它具有普通性,這又是超越了時代的人性百態。

  故事從頭到尾都像是在圍繞著方鴻漸的婚姻展開,但這書表達的含義和內容卻不僅僅是指婚姻,錢先生其實是藉著方鴻漸的經歷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對世態的感悟。諷刺調侃的方式讓人在苦笑中也不覺得苦澀,這也許是書的又一個高明之處吧!

  讀了《圍城》,我有種感覺,好像跟方鴻漸在人生中穿梭,體驗他的心中感受,體會這瑣事中的人生哲學!

  圍城讀書筆記 篇8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以幽默的筆法諷刺時弊,描摹人物世態,調侃“芸芸眾生”。常以平易的筆觸,在貌似嬉筆中予以淋漓盡致的嘲諷和描寫,以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表現出錢鍾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錢鍾書的筆調和魯迅的截然不同。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 錢鍾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部沒什麼用,但像針炙似地對準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後便覺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魯迅嚴肅地對待問題,錢鍾書漫不經心地提出問題,但抨擊人生病態,笑罵人性弱點的用心都是一樣的。錢鍾書透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把個個讀過幾本書所謂的知識分於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並以機智的幽默、淵博的學識、辛辣的嘲諷,對當時社會種種醜惡的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蘇才女的一句“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為主線,寫了以方鴻漸為主角的一批留學生的社交生活,以及他們幾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裡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錢鍾書說:“在這本書裡,我想寫中國社會的某一部分,某一些人,寫這些人,我也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兩足無毛動物的基本根性。 ”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正在此吧。

  圍城讀書筆記 篇9

  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場悲劇,盡頭是衰老,或者更遠,是死亡。造成悲劇的原因呢,是方鴻漸的軟弱,是孫柔嘉的算計,是兩家人的迂腐,是人的虛偽,是婚姻的欺騙性,是因為,揭開了面具,大家一樣醜陋。

  圍城裡的每一個人,都戴著面具,像女人臉上擦的脂粉,男人面上的油光,粉飾出太平,而底下藏著的暗湧則永遠捉摸不透。在這樣的環境裡生存,事實與實幹從來都不真正重要。一個人只需要恭維便可以一直快樂地活著,一個人只需要聰明地恭維該恭維的人,便可以獲得如魚得水的資本。蘇文紈和曹元朗事實上是絕配,遠比愛慕她的趙辛楣與她傾心的方鴻漸來的般配。兩人都是沉醉在這虛偽的應酬堆積起的世界裡無法自拔的人,互相吹捧,互不戳破,豈不樂哉?

  方鴻漸是軟弱的代名詞。若他不軟弱,面對蘇文紈的步步柔情的緊逼能直起腰板拒絕而不只是背後下定決心,見了面又淪陷,也不至於賠了名聲,折了唐曉芙;若他不軟弱,面對高松年的欺負能硬起聲來反抗而不只是背地裡咬牙切齒,也不至於落得狼狽離開;若他面對孫柔嘉的溫柔陷阱與威脅能堅決抵制,而不只是屈從後再後悔,也不至於走進婚姻的墳墓;若他面對庸俗而迂腐的家人,能堅決而果敢地選擇對立,也不至於讓婚姻步步陷入泥沼。方鴻漸的軟弱,藏在面具下,孫柔嘉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情願欺騙自己,以為這面具能戴一輩子。

  孫柔嘉是個小女人,即使她讀過大學,在多數人看來也知書達理,可結婚後,梳起髮髻,身為人婦,終究也成為了眾多滿腹怨念的婦女中普通的一員。計較著丈夫的一言一行,心裡絞著小小的委屈不依不饒。孫柔嘉的不寬宏大量、不通情達理、不溫柔大方,藏在面具下,方鴻漸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情願欺騙自己,以為這面具能戴一輩子。

  面具終究被婚姻扯下,被生活裡的雞毛蒜皮撕碎,而慢了的鐘噹噹地擺著,只能記下無限的爭吵與可笑的悲傷。

  別相信所有美好的表面,揭開了面具,大家一樣醜陋。

  圍城讀書筆記 篇10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又如何?我們也有幸生活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外,但我們是否抱有理想、有著目標?上歷史課時總能聽到同學憤憤不平的聲音,然而我們對歷史束手無策。

  是的,我們不能改寫歷史,但我們能創造未來。

  圍城讀書筆記 篇11

  其實這本書在讀到一半的時候我都覺得沒什麼意思,甚至不想繼續讀了,無非就是講一個沒什麼能力的留學生回國後的戀愛故事,拖拖沓沓想起來就看一會,想著既然開始讀了勉強也要把他讀完,就硬著頭皮讀下來了,?讀到最後哭了,這本書的核心大概也在最後吧。

  方和孫的婚姻,是一個錯誤的結合,草率與失誤,兩個人之間沒有愛情,兩個人的家庭也相差甚大,諸多原因都是造成兩人婚後生活各種矛盾的緣由。

  婚後大部分講的就是吵架,各種不和,沒有點點幸福,不知道這樣的婚姻有什麼意義,感情也一點一點消散到最後破裂。

  看評論其實各說各有理,有人說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有人說只要是兩個互不討厭的人就能湊合,至少我現年齡段的得觀念是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只是我不知道是對是錯。

  有人說婚姻最大的不幸就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是兩個互相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前者是依據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論多喜歡的人結了婚之後都會變,婚前婚後並不是同一人。後者則是依據一生一次的婚姻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種遺憾。我堅持後者。

  還有我覺得女孩子找男朋友一定要找有上進心的,一個懦弱無能不求上進的男人是不值得託付的,從方身上就能看得出,什麼事都想依靠別人,家裡關係依靠孫,找工作依靠朋友,自己沒出息還看不得方比自己有能力,沒能力還脾氣不好,討不得孫家裡人歡心,在孫的家裡被看不起。

  方與孫婚後有過一段講的是方和自己年輕時最喜歡的女孩唐曉芙的內容,雖然是一段帶過但也體現了挺深的道理,方說結了婚在去看看以前的自己,看看以前喜歡的人,什麼也算不上,雖然在當時轟轟烈烈,但是現在想起來似乎都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人活的久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能看淡和放下一些曾經覺得不能釋懷的事,所以現在覺得過不去的事,試著不要去太計較,因為早晚都會釋懷。

  最後的前言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寫的,有一段話深受感觸,不知道怎麼形容,羨慕,兩個人互為知音,互相懂對方,一定要是兩個互相欣賞勢均力敵的人才能一直舒服的在一起,一段話說的是楊絳讀完一段圍城文稿,錢鍾書等著她給評論,兩人相視一笑,便了然於心,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內心所想,我真的不知道有多羨慕,理解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吧,淚目。

  希望自己快點等到那個真正對的人。

  圍城讀書筆記 篇12

  錢鍾書先生的這部長篇小說《圍城》不止一次的出現在各大媒體和高校列出的推薦書單上。出於跟風,便買來一本1980版的拜讀,可謂收穫頗豐。錢老當年以文科突出、數學15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進入清華,便揚言要“橫掃清華圖書館”,“怪才”?佩服!

  錢鍾書與楊絳先生的愛情也為外人常道,《圍城》的扉頁楊絳先生這樣說: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圍城》帶給我的感觸很大,感受也很複雜,我就就這段話談起吧。

  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資,一介書生,沒有什麼理想,出國留學數年,回國帶來的唯一收穫就是那張偽造的克萊登大學博士學位證書,然而也就是這份證書也恰恰成了方鴻漸的“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