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彙編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1
現在每一個小學生都要改正四川方言或其他地區方言的壞毛病,普通話現在在全國每一所學校進行了培訓,每一所城市裡的學生都要學習普通話,尤其是在學校裡,以為你個人說了四川方言或者是其他地區方言,你的學校在一些檢查人員手裡將會被扣分,或是被批評都有可能。
而現在小學生都在努力學習普通話,但是,有的學生卻問我們在本地讀書,為什麼不能用本地方言,卻偏偏要學那些普通話。說到這一點或許會引起許多學生的質疑,我現在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學普通話:現在普通話已經成為中國的標準話,普通話簡而易懂,比如,如果你是一個旅行家,你要到中國各個地方去旅遊,那你必須學會各種地區方言,如果統一普通話的話,那豈不是很好與人交流。而且普通很好學,只要正確按著拼音就可以了,普通話為什麼要在全國流行的原因大家知道了吧!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好的與人交流,就堅持學習使用普通話吧!
而且現在小學生還要改正書寫不規範的毛病,現在規範書寫對現代小學生非常重要規範書寫已經成為了額全國小學生的一個準則。
因為現在小學生考試都流行用機閱卷,也就是用機器起來掃描卷子進行批改,如果書寫不規範或是結構不對,就會進行扣分;而且對外交流是肯定會用上紙和筆,如果書寫不規範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的書寫很糟糕,人品也很糟糕,並與其笑話你。所以,為了自己以後和現在,練好書寫,為自己著想。
我們一定要好好練習普通話,來好規範書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與人交流,與人結交朋友。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2
普通話是我國的母語。但她被許多方言取締,因此有許多人不會使用,所以國家才施行推普政策。
由於各個地方的方言不同,因此中國人民溝通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唯一能以來溝通的只有母語--普通話。普通話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要把普通話推廣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上一代的政府並不重視普通話的推廣,不過,現在推廣也為是未晚,還可以亡羊補牢。
以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推廣普通話要有方法。我的方法是:要常練習繞口令,用普通話唱歌,用普通話講故事。比如說:讀課文時,先用方言讀一遍,然後再用普通話讀一遍,兩者相比起來,人們就會發現普通話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流暢;那麼的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隨之,人們便漸漸使用普通話,傾情於普通話。普通話既然是母語,我們就不能荒廢它,要天天講,這樣,才能突現出我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更能顯出我國的本色。我覺得推普人員應該主動出擊,勸說人們學講普通話,特別是小學生。儘量想出一些方法使人熱心想學好普通話,並且學以致用,這才叫做成功。
希望有朝一日推普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3
語言,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好好學好國語—普通話。
我的家在遠郊,當我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媽媽和老師就耐心地教我學習普通話。漸漸地,我看懂了電視,聽懂了廣播,只是自己說得還不流利,發音也不很到位。
有一天,我到溪邊找洗衣服的媽媽。那條小溪清可見底,在溪邊的一處臺階邊,我聽見一個阿姨正謙讓地對一位外地來的老奶奶說:“老太太,還是您先死,我再死吧。”我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經過媽媽的提醒,才明白她把“洗”說成“死”,我不禁捧腹大笑。笑過之後,我深有感觸,一定要學好普通話,才不會鬧出笑話來。
於是,看電視時,我最喜歡看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我羨慕他們普通話說得那麼純正。有時,我就跟著他們唸唸有詞。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小主持人呀!
到了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那時,我們學校開始選拔小主持人。我想,要是我被選上了該有多好呀!我一定會把握好機會好好鍛鍊自己。
我大膽地報了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我終於從700多人當中脫穎而出,成了學校的小主持人,我欣喜若狂。
但我馬上冷靜下來,雖然自己被選上了,但我與電視臺的主持人相比,還差遠呢!我要好好練!
從此,每天天還沒亮,我就到陽臺上練習發音。一開始,我總是發不好兒化音,舌頭好像不聽使喚似的,我有些洩氣了。當老師的媽媽告訴我:“普通話是‘口耳之學’,只有不怕苦,天天練,天天用,才能達到規範化。”媽媽耐心地示範給我看,還讓我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口型,錯了就矯正過來。我按媽媽的要求堅持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兒化”音發得很自如了。在學校“六一”會演中,我精彩的主持博得了大家的陣陣喝彩!過後,一位上級領導摸著我的頭,親切地問:“小朋友,你是北方人吧,普通話說得這麼棒!”我微笑著搖了搖頭,當他知道我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時,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我心裡甜滋滋的,我真正領略到說好普通話的樂趣。
我不滿足,仍繼續練著普通話,它已成為我成長歲月中的好夥伴。我們家鄉評出了“泉州十八景”,我想,我將來還要當一個好導遊,以純正的普通話為媒介,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介紹我們可愛的家鄉,為弘揚祖國的燦爛文化、家鄉的悠久歷史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4
我的老家在赤水,在我們村裡沒幾個會講普通話的。我也是到瀘州英才外國語學校讀書後才學會普通話的。
記得剛上一年級的第一天,老師用普通話親切地問我:“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我第一次聽普通話,不明白老師說的什麼,便隨口冒出一句:“你說的啥子(什麼)喲?”老師又問:“今年幾歲了?”這句我聽懂了,但我確實不知道自己幾歲了,便說:“表得(不知道)。”老師見我這樣,耐心地對我說:“到了英才學校,今後不能說家鄉土話了。一定要學會說普通話。”後來,我發現英才的所有老師和學生都說的是普通話,也就認真地學了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學會了普通話。
有一天,爸爸到瀘州來看我。為了讓我開心,爸爸把我帶出學校玩耍。到了下午,我們玩累了,準備去吃麥當勞。爸爸以前聽說過一點,走到櫃檯前便說:“來一個憨包。”服務員一聽,立刻拉下臉來說:“我們這裡沒有憨包?”爸爸漲紅了臉說:“你牆上的選單上不是明明寫著嗎?”我一見,連忙走上前去用標準的普通話說:“對不起,我爸爸不會說普通話,他是想要漢堡。”服務員一聽,看了看我爸爸,撲哧一聲笑了……
到了晚上,我們去住賓館,爸爸進去就用赤水話說:“要個彪間。”服務員眼睛瞪得大大的,聽不懂,爸爸又用他那帶著濃烈“赤水味”的普通話重複了一遍,服務員還是搖搖頭,爸爸感到很尷尬。我連忙上前用流利的普通話說了一遍:“我們要一個標間。”這下,服務員當然聽明白了。爸爸拍拍我的小腦袋,誇我真能幹,我心裡感到特別自豪。
普通話是祖國通用的語言,不管男女老幼,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就讓普通話伴我成長,讓普通話這朵絢麗繽紛的花兒,開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吧!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5
普通話,是我們民族的聲音;是我們走遍天下的世界語言。每當我與同學、老師、陌生人用普通話交流時,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親切。每當我在聽收音、看新聞時,主持人的普通話是多麼的優美,多麼的流暢,多麼的'引人入勝。普通話是我們最和諧的交流語言。讓和諧之聲灑遍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縫隙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普通話是多麼重要啊!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普通話,那人與人之間就無法交流;如果沒有了普通話,人們用各地方言交往,不僅會鬧許多笑話,還會引起一些誤會。
我們作為學生,更應該說好普通話,讓校園的每一面牆,每一塊黑板,每一扇櫥窗成為文字的鏡子,讓校園的每一個教室,每一個人成為普通話的文明使者。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多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吧!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6
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回家教一個家人學說普通話,回家的路上我就想:教誰呢?媽媽教過語文,會說普通話,不用教;爺爺奶奶會說點普通話,但老是轉音,教他們難度太大;爸爸呢,會說普通話,但平時不大說,讀篇文章讓人聽著不舒服。嗯,還是教爸爸吧,用媽媽經常說我的話就是“可塑性強”。
晚上我拿出一篇我讀過的散文詩《孔子禮讚詩——和風萬里》,先讓爸爸讀一遍,爸爸讀時,我看媽媽老是想笑,我批評媽媽要認真聽,然後我給爸爸指出一些翹舌音,如“史”“志”“師”等都讀成了平舌音,告訴爸爸讀“zhi,chi,shi”這樣的翹舌音時要把小舌頭翹起來,然後我讀,讓爸爸模仿,爸爸還真配合,跟著讀了好幾遍,有點進步,可還是聽著彆扭,特別是爸爸翹舌頭的樣子有點好笑,幾次我都想笑,我都忍住了。
練過了平翹舌音,我又告訴爸爸,讀文章得有感情,不能用一種語氣讀,而且有的地方讀的聲音要大,有的地方讀的聲音要小,有的地方讀慢,有的地方讀快。我一段一段的教爸爸,都是我先讀,然後讓爸爸模仿,練了好幾遍,爸爸都累了,我讓爸爸完整地讀了一遍,我和媽媽給他打了65分。這一次嘗試,雖然有點難,但是爸爸的普通話有了進步,下一步我將帶動爺爺奶奶說較為標準的普通話。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徵文7
我出生在北方方言區的河南,從小我們都以為自己說的話和普通話非常接近,所以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等,一直都是用河南話。直到考上沿海某地的一所大學,我才認識到,自己必須說普通話了。
火車穿過一個黑夜,在黎明時分抵達膠東半島,上來一群當地人,他們說的話我一句都聽不懂。我越來越焦慮,但神奇的是,下了火車,在廣場上看到學校的橫幅,見到接站的師兄師姐,我一開口,竟然很自然地講起了普通話,原來普通話已經滲入了我的血液。等到第一個寒假回家,再坐火車,轉汽車、三輪車,我都無法把普通話轉化為家鄉話,看到熟悉的鄉親,只能沉默不語。直到見到父母,才一下子轉換過來。
上世紀20年代,語言學家趙元任就灌錄了“國語”留聲機片,銷量頗大。他從歐洲歸來,路過香港買皮鞋,鞋店老闆說他“國語”不標準,趙元任用同樣的話反駁他。老闆很不屑,說他的“國語”可是跟著趙元任的片子學的呢?抗戰爆發後,趙元任往昆明大後方轉移,在桂林向一個政府要員求助,那位官員說:趙先生,我剛才還在聽你說話呢。原來,他每天都要抽空學習一會“國語”。這是《雜記趙家》講述的兩個片段,今天重讀卻有一種感動:上世紀20年代,香港還在英國的控制之下,一個普通的鞋店老闆能自發地學“國語”,說明他對祖國的感情之深。
對一個國家來說,推廣普通話非常重要,它有利於培養整個國民的認同感。我們都是讀現代作品長大的,所以,相愛的人才可以寫長長的情書;我們可以說同一種口語,所以才可以體會一句話的言外之意併發出會心一笑。這兩年流行穿越劇,但各種穿越都沒有解決語言問題:如果我們穿越回唐朝,能聽懂李白吟詩嗎?
經過50多年的推廣,普通話已經深入人心,這時我們又發現,原來方言也是很美的。記得讀書時,同學們一起看四川話版的《貓和老鼠》,彷彿其中的幽默感被放大了十倍,這種樂趣是一直講四川話的人所不能體會的。正是由於推廣普通話所帶來的普遍性認同,才讓我們注意到差異性的美好。
現在,每個省會的電視臺都有自己的方言節目,在上海,甚至有不少人呼籲加強對上海話的教育,保持語言的多樣性。這也許恰恰說明,50多年來,對普通話的推廣起到了應有的成效。